作文吧作文体裁节日作文内容页

元宵节作文600字

2023-08-15 22:54:12 节日作文 打开翻译

元宵节作文 篇1

江辰熠

春节的欢闹悄然逝去,转眼间火红的元宵已然到来。

我趴在光线淡暗的小书桌上,翻弄着那几张五颜六色,被我叠得皱巴巴的却一道也答不上来的灯谜小纸条。

母亲在整齐干净的厨房里倒腾着,半透明的玻璃门关得严严实实。我知道,她在弄那糯米粉,准备做元宵。我放下手中的纸条,走进了厨房,帮着母亲忙碌起来。

只见母亲右手抄起一袋糯米粉,轻轻倒入铁盆,如同细细的白沙堆积起来,然后慢慢地向四周滑去,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接着,我端起一壶热水,由内向外缓缓浇溉在那一层厚厚的“白沙”上,看着水与糯米粉慢慢地混合在一起。另一边的母亲洗净了双手,撸起袖子,张开五指,在那块逐渐凝固的面坨上大把地揉捏起来。随着母亲的按压,小块小快的面坨从母亲的五指间探出了脑袋,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孩童。渐渐地,那块面坨在母亲的“全身按摩”下变成了一个洁白的面团。

然后,我从这个洁白的面团上“抠”下一小块来,放在两掌之间,飞速揉搓。摊开手掌,便已成了一个同样洁白的小球,只是多了几道“皱纹”(即裂纹)。我伸出食指,在一个小碗里蘸上一些“美容水”即清水,涂抹在“皱纹”上,又揉搓了几下,“皱纹”消失了!嘿嘿!这种美容水的效果真是不错!……

元宵已经全部备好,母亲把它们倒在了锅里沸腾的水中。只见它们在锅内一上一下的沉浮,随着“咕嘟”“咕嘟”的音乐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吉时已到!”随着母亲的一声吆喝,锅内的元宵都被盛了出来。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蘸了蘸一旁的白砂糖,吹走它的热气,然后送入嘴中:嗯,真是不错!香甜软糯,糯香犹存……来自作文吧 zUOwENbA.net

元宵节作文 篇2

时光匆匆,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欢快的气氛中,元宵节的气息又扑面而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成了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部分。

儿时的我很好奇,为什么元宵节一定要闹花灯呢?爷爷告诉我:从前,有一只神鸟从天而降,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后大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为了挽救人间,人们想出了个法子,那就是在正月十五的当天,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挂起红灯笼,整个大地都成了红色的海洋,从而瞒过了天帝,免除了这场灾难。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每到元宵节的晚上,街道、公园处处都挂满了火炽而又美丽的花灯,看得人眼花缭乱。眼前身后是灯,头上脚下还是灯,我们似乎徜徉在灯的海洋里。我被眼前的花灯吸引住了。瞧!树枝上挂着的精致猴灯,金色的身子,竖着尾巴像是正往树上爬,灯笼里的光映红了它的笑脸,挥动的小手仿佛在说:“元宵节快乐!”孩子们手提各式各样的花灯,头上戴着虎头帽,嘻嘻哈哈、蹦蹦跳跳,清脆的笑声从街头飘荡到了街尾。

灯多,看灯的人更多,人们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地去观花灯。整条马路人山人海,我努力踮着着脚尖也看不见人流的末端,这条街仿佛是人的海洋,花灯就像海上的波浪。走在路上,有的人边赏灯边猜灯谜。瞧!这盏灯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的人可真多啊!挤进去一看,灯上写着“共赴河南(打一台湾歌手)”,我和周围的朋友绞尽脑汁也没想出,这时一位叔叔抚掌一叹,“啊!这是我年轻时最爱的歌手齐豫呀!”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纷纷夸赞叔叔的猜灯谜能力高超。这些美丽花灯不仅照亮了大地,更是照暖了赏花灯的人。

月亮爬上中天,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年年元宵闹花灯,这是我一年中最盼望的节日!

元宵节作文 篇3

元宵,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有此而的名为元宵。在元宵佳节来临之时,所有的人们都像乐开了锅似的都欣欣欢笑着。在这元宵之夜,最吸引人的当数放“烟花”,因为烟花不仅好看,而且它的五颜六色会让人们看了感到心情愉快,使心情烦闷的人也乐开了怀。

今天我们吃饭很早,全是因为要看烟花,晚上我一吃过饭,就立刻冲下了楼,找齐了了朋友一起看眼花。

终于,夜晚降临了。我和朋友们一起来看烟花,那里早已很多人了,于是我们就在远处看。我们站在那儿,十分焦急地等待着。“砰砰”几声,烟花炸开了。哇!各种颜色的烟花“飞”到了天空,颜色不时地变化,我觉得紫色的最美丽。有的升到到月亮那边炸开了,真让人担心会把月亮炸飞了。其实,月亮离我们远着呢。有的烟花像一朵刚刚开放的花朵,有六七朵花瓣有的炸开来全是绿色的“小星星”,像降落伞一样,慢慢地落下来有的在水面上喷出烟花,让我们十分惊讶有的炸开来的形状像一个个地球仪……每次烟花炸开,我除了鼓掌,就是大声叫好。

时间过的可镇快,还没看一会就接近了尾声。

接近尾声的时候,烟花是一个一个放的,不过,这些烟花比我刚才看到的烟花开的要快得多,也大得多。突然,四面八方都有烟花,全都是那些一放射出来就是金光闪闪的烟花,它们把四周照得比白天还要亮。突然,又一串烟花在金色的“围巾”下开放。接着,烟花就没了。

虽然烟花表演在我们的欢呼声中悄悄地结束了,但是刚刚那一幕幕精彩烟花,将回永远停留在我那一页一页美好的记忆中。

元宵节作文 篇4

徐明远

众所周知,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关于元宵节的活动。

在家里,我查阅了关于元宵节的介绍别称:元宵节,英文名是LanternFestival,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

“元夕”等,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它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该节日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之后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构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好了,这就是我国的元宵节,你有什么了解吗,快告诉我们吧。

元宵节作文 篇5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到来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春节即将落幕。今年的元宵节失去了往日的喧闹,大街上冷冷清清,只有孤孤单单的灯笼挂在树枝上,唯一让人兴奋的也就是吃汤圆了。

夜幕降临,开始煮汤圆了,我有些兴奋,可物业却颁布了噩耗——停水一天。我只得一个人提着壶去物业部打水,回来的路上我提壶的手来回变换着,手中的水壶却越来越沉。到了家,我往锅里到了三分之一的水,开着大火,把锅盖上盖子放在火上。过了一会儿我把锅盖掀开,一股热腾腾的水汽像白色的精灵慢慢向上飞去,最终蒸发在空气中。

打开冰箱,我看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汤圆:芝麻馅、花生馅、五仁馅。我拿了一包五仁馅,打开便看见一个个“小雪球”整齐地排列在塑料盒上,我将它们一个个抖入锅中,沸腾的水跳到了灶台上,就连我的手也不幸被烫着了。

我拿着汤勺每隔半分钟就用背面推着汤圆,他们活蹦乱跳。当水再一次沸腾时,汤圆就一个个翻滚着浮上水面,我往锅里点了一些凉水,爸爸说等水再次沸腾的时候,汤圆就煮好了。我用勺子慢慢往碗里盛汤圆,半勺汤两个汤圆,一共盛了三碗。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欣慰,凑近一看,原本坚硬雪白的汤圆变得很大,柔软又有些发黄。我用勺子舀起一个,迫不及待地咬一口,汤圆是如此丝滑和筋斗,两根细长的面丝连接着身首异处的汤圆。一股甜味伴随着的淡淡的咸味进入口中,顺着喉咙滑入胃中,留下的只有回味无穷。

瞧!碗中的汤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就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元宵节作文 篇6

今天是元宵节。每到元宵节,我们家不仅会吃元宵还会包饺子。吃完早饭,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了葱、肉、饺子皮。回到家,妈妈将葱和肉剁碎混合到一起。准备工作就这样完成了。

我们洗完手,要开始包饺子了。我先在一旁看着爸爸妈妈熟练地包着饺子。挺简单的,不就是那一片饺子皮,在四周围抹一点水,再将肉馅放进去,用皮封住口就行了。我便也加入了他们包饺子的团队。我拿起一片饺子皮,用食指去碗里沾了点水,在饺子皮上涂了起来。涂了一圈,觉得水太少,就用手指去沾更多的水,涂在上面。直到整个面都有了水,才满足。我用筷子挑了一小堆肉,轻轻涂在饺子皮上,到处都涂的有。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饺子皮把肉包裹起来,捏上花边。无论怎样,总是会有肉馅从饺子皮里钻出来。我便不管那么多,成功包好了第一个饺子。我自豪地拿去给妈妈看:“妈妈,看我包的饺子!”妈妈一看,笑到:“这个还需要加工一下。”“你看啊,”妈妈耐心地教着我,“如果这个肉馅出来的话,在煮饺子时,肉馅就会全部出来。”妈妈将饺子拆开,说:“饺子馅要集中在一起,而不是像你这样的到处都有。还有这个水,只要涂一点在边缘。”妈妈将饺子包好:“你看,这样就行了。”“原来是这样。我再试试。”

我按照妈妈刚才所说的,认真地包起来下一个饺子。我拿起饺子皮。水只要涂在边缘就行了,肉馅要放在一起……我一面想着妈妈的话,一面包着饺子。包好了。这个饺子比刚才的好了许多,但与爸爸妈妈的比起来,还差的远。都包这样的饺子有什么意思呢?要不我包一点新奇的吧。我想了想,包了一个“金元宝”和一个“花环”,真好看。我们包得热火朝天,效率非常高,才一会会儿,一共就包了四十多个了。

元宵节作文 篇7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我最喜欢的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元宵节,元宵节可以算是中国的狂欢节。

“卖汤圆,卖汤圆,小小的汤圆圆又圆……”每当听到这首歌,人们就知道元宵节要到了。

农历正月十五这天,菏泽小城里到处张灯结彩,马路两旁的灯柱上都挂上了红灯笼,大树上挂满了彩色的灯泡,人们更是一大早就开始张罗中午饭的材料。

中午,是我们传统家宴。全家人都围坐在大圆桌旁,一边海阔天空地闲聊,一边品尝丰盛的佳肴。男人们开怀畅饮,不醉不归,女人们闲唠家常,谈笑风声,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天一擦黑,我们便开始吃元宵了。团团圆圆的糯米团,衬着清亮透明的汤汁,使人忍不住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轻轻挑开,细腻绵软的馅便从那小口中流出,吃进嘴里,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吃完元宵,接下来的规定节目便是看花灯赏烟花了。我们兴高采烈地走出家门,汇入了观灯大军。街旁的花灯真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玲珑剔透的宫灯、活灵活现的走马灯、吉祥如意的莲花灯,舞姿婆娑的仙女灯……看得我眼花缭乱。天上,还时不时飘过几盏孔明灯。

“砰、砰、砰—”哇,开始放烟花了!仰头一望,万只烟花直冲云霄,在天空中绽放出一朵朵色彩缤纷的烟花,为黑色的夜幕描绘上了美丽的图画。那烟花似火似花,将夜空装扮得流光溢彩,在这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时刻,大人们的欢笑声与小孩的尖叫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陶醉在灿烂的烟花中,更陶醉在万民空巷的节日狂欢中,盛世元宵节,真让人难忘!

元宵节作文 篇8

张译文

元宵佳节之际,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在校期间我们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包馄饨、吃馄饨了。

热心的家长们也参与进来,帮我们提前准备好馅料以及馄饨皮、饺子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杨老师的一声“开始包饺子吧!”我们顿时炸开了锅,连忙起身去抢起馄饨皮,生怕自己包不到馄饨。我抢了几张馄饨皮,带上手套。一心一意的包起了馄饨。

包馄饨可不像包饺子那么简单。是一门技术活。我用筷子夹起一块馅料,放进皮子里,只是第一次没有掌握好量,一不小心就放多了,馄饨皮裹不上去了,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稍作调整,我把馅料减少一点,我用穿着透明手套的手去揪了一小块馅料轻轻地放入馄饨皮中间,然后把它整体对折,再次轻轻对折,但这次不能全部折起,要用手指托在那块地方,然后趁着馄饨不注意两面再折过去,一个馄饨就包好了。

真是不容易啊,区区一个馄饨就把我搞得连汗珠都冒了出来。还是换着包饺子好了,饺子好包啊,要嫌难,就对折之后在边缘按两下,一个也就完成了。要是想要做的美观一点,就在边缘出包出花纹。馅料也好控制了很多。包着包着,我就像开挂了一样,越包越好看,速度也快了起来。

很快,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馄饨,饺子就全部包好了。大家等待着馄饨、饺子从食堂出来。终于热腾腾的饺子、馄饨出锅了。

一碗接着一碗,停不下来的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快乐着的我们,响彻云霄的欢声笑语,给元宵节的前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元宵节作文 篇9

过元宵

作者:李妍慧

春节过去迎来另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一家人开心吃汤圆、逛花灯、猜灯谜。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来到香蜜公园,老远就见到公园大门囗红通通一片,显得格外的喜庆祥和。公园的廊桥张灯结彩、人头攒头,两边各挂一溜长长的灯笼,灯笼下面挂着字谜,见到这场面我心里兴奋无比,迅速钻入人群中,找寻可以够得着且难度小的谜面。我踮起脚尖,看到一个谜面“再去一笔也是字”打一字,我想呀想呀就是想不到,妈妈在一旁引导我,我还是猜不到是什么字,最后妈妈无奈的告诉“再”字去一笔成“冉”字呀。接着我继续往前走,又看到一个谜面“觉醒了的土地”打一城市名,我们都在苦思冥想,旁边一位大姐姐说了一句“是苏州吧”!这位姐姐好厉害,我自言自语的念道。我们用手机拍下已猜出的谜面准备去兑奖,不过看到兑奖的队伍排成了长龙时我们决定放弃。

猜谜玩累了,我们在公园闲逛起来。廊桥旁边的树上布满了led装饰带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像结满了钻石。湖边也布置不少灯光,五彩的灯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煞是好看。很多小朋友在湖边的草地上嬉戏打闹。我看到有些小朋友提着朦胧的灯笼,于是央求妈妈给我也买一盏。回到廊桥附近听到有人说灯会结束后灯笼可送给大家,我一听乐了,赶紧去挑自己喜欢的造型,站在灯下然后静静等待时间的到来,快到9点随着保安叔叔一声吆喝,大家一起动手,迅速取下自己盯紧的目标,每个人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左手一个灯笼,右手一个灯笼,回家路上我笑开了花。

元宵节作文 篇10

从古到今,元宵节都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清代大诗人符曾在《上元竹枝词》中写道“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细细品味诗中的元宵节,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个“乐”字,虽然时移世易,但不变的是那份欢度节日的喜悦与对于阖家团圆的期盼。

而就在今天——元宵佳节,我们已在学校,但这却依旧抵挡不住我们庆元宵的热情;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十分钟,其中的“乐”与古人相比,依旧是不减丝毫!

瞧!刘老师正在讲台上,给我们介绍元宵节呢!原来,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恰好又是一年里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便有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说。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元宵节又称作“三元节”。这小小节日来历可真不小呢!

猜灯谜时间到了!刘老师拉上黑板,盖住答案:“一个胖老头,生来本领高,推它……”一个灯谜还没读完,就有同学争着抢着举起了手,“我来!我来!”

“不倒翁!”忽然,不知哪个淘气鬼大声吼出了答案,随即,便爆发出一阵笑声:“哈哈哈,又替我省了一根棒棒糖!”争破脑袋想得到棒棒糖的同学们见状,都“恶狠狠地”盯着那个可怜的淘气鬼,好在刘老师说:“棒棒糖不够多,那等一会儿活动结束了,给咱每个人发上一本本子!大家要什么本?”同学们又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

整个教室都溢满了过节的喜庆。看着悬挂在墙上的“新年快乐”的字样,我不禁被这喜庆的年注满了激情与活力!

回到家,一碗热乎乎的汤圆下肚,甜早已从嘴里直沁心底。

年,随着元宵节的落幕,也算是进入了尾声;但,这年带来的欢,这元宵节带来的乐,还需要一整年的时间,留给我们去细细沉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