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作文 篇1
不会有人知道,在这片飘满果香、绿树成荫的山坡上,曾经是一片荒凉。
不会有人知道,在这个温暖快乐、健康幸福的小村庄里,曾经到处都只是废墟。
不会有人了解,这山地上的一切,包括这成林的橡树、成林的白桦、成林的山毛榉,是出自同一个人的手,一位失独老人的手,一双布满沧桑的手。
没有人知道,这位勇敢的老人是怎么做到的。在年近花甲,本该安享晚年时,他接连遭遇了丧子、丧妻,亲人都离他而去。他彻底成了孤家寡人。他望着灰暗的,没有一丝生机的荒野,擦干了眼泪。“没有树,这里就不会有生命。”他想。那就去种树吧!
几十年独自一人的生活让他变得沉默寡言。他有了个房子,有了羊群。有一个勉强算是温馨的家。他埋下的橡子里,有几万颗已发了芽。他已不再感到孤独。树就像他的孩子,每一棵树都是他亲手种下的,都在向他招手。直到他去世那年,大片大片的树木已在曾经荒凉的土坡上扎根、生长。
他付出的精力,是旁人无法想像的。他每种下十万棵橡子,只有一万棵能安全地长大。但希望在他心中,从未磨灭。他永远都保持着耐心和惊人的毅力。几十年过去了,战争的销烟阻挡不了他,岁月的刻痕阻挡不了他。他甚至不在意这样的付出是否有回报,只是一心一意地把荒凉变成绿洲。在生命的漫漫长河中,种树占了他大半的时间,而他从未放弃过。他坚持着,坚持着,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从这位伟大的老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种毅力,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战胜许许多多的困难。有一双手,曾经靠着这种毅力,把荒野焕然一新。
这位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靠着自己的毅力,用双手造出了片片森林。为这,他坚持了几十年。而我们,是否只是因事情的繁琐而坚持不住,无法完成?我曾因钢琴的指法过于单调,而放弃了学了两年的钢琴。与之对比,两年显得太微不足道。这使我更加敬佩这位老人的毅力,也对我的错误追悔莫及。
海,是由一滴一滴的小水滴积累起来,才形成波澜壮阔的大海。
房,是从地基开始,一层一层搭起来,才变得风雨不侵。
水滴石穿。正如植树老人告诉我们的,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可能创造出的自己的绿洲。
植树的牧羊人作文 篇2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最终,靠自己的双手与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正如教材导读说的一样,是什么在支撑着他?
1913年,作者让·乔诺在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阿尔卑斯山地旅行。在偶然中,邂逅了让他难忘一生的一位老人——55岁的埃利泽·布菲。原先,这位老人有一个农场,但随着儿子与妻子相继去世,隐居在山中。他说,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怀着对生命的渴望,他开始了伟大而又平凡的后半生。
一个人,百个橡果,一片不毛之地,些许羊与狗,老人开始了他的种树生活。放了羊后,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一心一意,循环往复,种下了一百棵橡树。这块地不是他的,也不是公家或私家的,没有任何奖赏,但他却不以为然——心中淡泊,不慕名利,不愧为知天命之年。
据老人说,他已经种了十万颗橡子,预计能有一万颗在这光秃秃的地上长出大树。后来,作者便走了,与老人种植生命刚好相反,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世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作者在战争结束后再次回到了那儿。让他惊艳不已,当时的橡树,现在已有作者那般高,山底也有了潺潺的流水最宽的一片树林,竟有11km宽!
“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向上天一样创造!”此句是作者的感悟,毁灭即为一战,创造即为植树,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反对战争,向往和平。数十年如一日,一个人仅仅能种这样一片树林,但一次战争,却能在半日之内毁灭一片树林,甚至一个国家!
和平造就更美的生命,如今的我们,便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一个老人,可以植树;我们,又何尝不能在这个世间留下些许痕迹,在人们心中种下一颗象征着自己的橡树?或许,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但仍能在平凡中作出贡献,在平凡中造就伟大,拓宽生命的道路!
展开理想之臂膀,翱翔天际;丰富平凡的生命,造就伟大!如老人般,在世间留下些许痕迹!
植树的牧羊人作文 篇3
谢馨玥
1913年,一位年轻的旅行者踏上了前往普罗旺斯的路,那时的他,定未曾想过,会见证一场盛大的奇迹。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无论它是否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一切,都是一个奇迹,“生命的奇迹”。
那并不是一个太平的年代,并没有“保护地球”“保护自然”这一说,人性中的劣根——贪婪、暴怒,自私自利,淋漓尽致。“女人们争吵”“男人们酗酒”,过着日复一日贫困又毫无起色的生活,永无休止,似乎没有尽头。这一切仿佛恶鬼,在人们的心头。
然后,最后,连恶鬼也没有了。没有人,没有争吵,没有生命。上帝似乎很会戏弄人,他带走了一家又一家人,却留下了一个——艾力泽·布菲——安静温和,不焦躁。他的生活很简单,种植。我们未曾得知他这样做的契机,旅行者不知道,我们更不知道。也许真就像他说的,缺少树,所以种树,没有更多理由。
一战开始时,他五十六岁,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这都不是一个年轻人了。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他只想种树、更多的树。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才能造就奇迹吧。从死地,到复生,拥有葱茏生机。假若把这个故事讲出去,恐怕听众肯定会嘲笑你的幼稚,或恶狠狠地指责你拿哄小孩的事哄他。就是这样一个奇迹,发生在普罗旺斯的土地上。
当然,奇迹的缔造,也并不是顺风顺水,它经历了二战的有惊无险,见证了政府的高谈阔论,还要经受自然不可抗的破坏,但,他成功了。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
1947年,在巴郎的养老院里,老人安详的闭上了眼睛。他就这样逝去了,无声无息,跟他所创造的一切来看,他死的平静,平凡。
但他真的死了吗?其实他还活着。他是白桦树林间流过的小溪,是山毛榉叶稍吹过的风,是人们的笑声。他是一切。可以说这里的一切都有他的影子。在他的八十七年中,他说过的话可能比他种的树的一半还要少。但他所成就的,每一位高谈阔论的“智者”,包括此时赞扬他的我,却连那千万分之一也达不到。
很可惜的是,这是个虚构的故事。但“布菲先生”是存在的,存在于看不见的角落。
植树的牧羊人作文 篇4
今天我看了《植树的牧羊人》,这部电影值得好评。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着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时间,在荒漠中种出了大片树林,把土丘变成了绿洲的故事。《植树的牧羊人》是FredencBack先生1987年出品的一部代表作品,动画的剧本改编自法国作家JeanGrono在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整部动画片充满了诗意,只有短短30分钟,画面比较抽象。开始时,展现了“我”在沙漠中行走的场景,抽象而模糊的背景,使人物和背景快要融为一体。前半段导演使用了一种颜色——接近白色的灰色来描绘整个场景,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片荒芜人烟、被废弃的一块土地。
到了后半段,开始有色彩的加入,先是淡绿色的树叶,一棵接一棵朦胧的绿树出现,连接成荫,后来蓝色的天空和海洋,棕色的树干,黑棕色的小狗都相继出现。慢慢的,从一片荒芜人烟的土地沙漠变成一片绿洲,色调从单调的灰色变得五彩缤纷。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植树的牧羊人》有几个很有特色的地方。首先,这部电影主要以绘画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的——彩铅和淡水彩,风格清新朦胧,具有浓厚的印象派风格。
其次,这部电影与其他电影不同,它使用了一个很精彩的画面切换,不断在切换,而且切换速度很快,有一种魔幻般的感受。
影片中还有明显的对比手法运用。例如牧羊人在放羊之余,前三年种下了10万棵树。一战后的第五年,“我”再一次去拜访这位牧羊老人,他之前种下的树已经繁盛如森林一样,干涸的河床恢复了生机,流水环绕。牧羊人多年如一日的付出体现得就非常鲜明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也有很多感慨。人类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人类就是万物的中心,而缺少了对大自然和其他物种的关怀,对大自然缺少敬畏之心,人们无节制地拿去自然资源,然而相应的环境问题随之而来。我觉得,人类要思考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置于一个统一的整体当中。每个生物都是整体中合理存在的一部分,都拥有自己的价值与意义,拥有自身存在的权利。
这就是我看完《植树的牧羊人》所有的感想了。
植树的牧羊人作文 篇5
廖悦雯
种植希望的人,该是朝气蓬勃的少年、强健有力的青年,还是那些自会空谈的政府官员。不,都不是,只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
这本绘本不短,光是读,花费的时间很多,大量文字间透着的都是葱茏。这就是绘本中的男人,从1913年开始,日复一日地种树,起初的效果甚微,他是一个种植希望的人,怎会轻易放弃?一年,三万多棵树,成活的只有十分之一,他一点不懈怠,不放弃,一年又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外面的世界子弹乱飞,大雾弥漫,但只有他,仍然在种树。需要撒种子的位置离老人的石房子越来越远,几十年过去了,树木已经茁壮了,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老人却逐渐老去了,无论岁月怎样流逝,都冲不淡老人种树的决心。之所以他这样固执地种树,是因为他觉得有了树,才有了生机,有了生命。
这个故事没有太多起伏,却足以让心尖一颤。似乎像他这样的人,现在已经没有了吧!森林逐年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草原沙漠化,全球变暖……这些问题真的很难治理吗?答案并非所以然。这本绘本真的值得细细一读,荒原到绿林,荒无人烟到欢声笑语;经历了三十年,一颗又一款,每一个种子,老人种的不是种子,他是在孕育生命,慢慢地,这一个个小生命悄悄发芽,惊艳了世人。故事并非真实,让我有了一瞬间的遗憾,这样的人,为什么不存在呢?如果存在,我真想去看看,但转眼又想想,有耐心地去一棵一棵孕育生命,直到自己力不从心的人,世上寥寥无几。独自一人在荒原生活,孤独、无聊又单一的生活,有多少人能忍受呢?
在这个充满了葱茏的故事中,毁灭也没有阻止这片绿林。二次大战有多少树木会遭殃,又有多少种子会埋在地下腐烂?但是呢,在某个荒原上,有一片绿林悄悄扩大。黄色的沙尘暴被绿林所替代。
老人种植的不是绿林,是希望,是一代又一代人对荒原改善的希望,是人们在过去的纷争、恐慌、贫穷中挣扎出来的希望。他沉默寡言,不会跟全世界去宣扬,他只是坚持着,重复地做一件事。如果你认为植树造林只是天马行空,一定要看看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