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植物作文内容页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600字

2023-08-07 16:11:58 植物作文 打开翻译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1

童年的回忆

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享受着时不时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童年天真的气息,眼前不由出现令人陶醉的自然画面。

这本《朝花夕拾》充满了鲁迅先生童年回忆的散文集,向读者展示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让人为之神往。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完这篇你可以看到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

一切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也许是引起了我的共鸣,所以十分感动,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希望自由自在地玩耍。我早已经离开了幼儿园,进入了小学。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自己却仍留恋幼年那份美丽的回忆。就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与闰土的童年时光。他们在一起玩耍,可是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快乐永远是短暂的,没过多久,闰土要回到家乡,只好跟鲁迅先生告别。

我的幼儿园生活充满了欢乐。幼儿园里有巨大的操场和美丽的樱花树。天气好,老师就会领我们去操场上爬树和游戏,和小伙伴一起踢球,一起去我们种的菜地玩耍。我们还常常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来。我们采拾来各种各样的花,又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来找花,可惜这些花早已经枯萎了。我仍旧沉醉在这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中,这也许是我和鲁迅童年的相似之处,也是这本书能够拨动我心中最感动的那根弦的原因。

童年已经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那些琐碎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时代的童年之梦。让我们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2

鲁迅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也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尤其喜欢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第一篇《狗·猫·鼠》,写了童年时养的一只隐鼠遭到了袭击,表现了作者对暴虐者的憎恨;《阿长与山海经》,用巧妙的语言写了阿长的形象,同时描述了一个老人激起了我对《山海经》的渴望;《二十四孝图》,写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的压迫感,让作者感觉摧残了许多的人才;《五猖会》,写出了儿时读的二十四孝图后感受。《无常》,写出了人们对无常的喜爱,因为人间没有公平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我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表达了应该让孩子们开心快乐、健康活泼的成长的愿望,就和今天我们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父亲的病》,这一篇主要写了作者回忆儿时,名医给爸爸治病的行医态度;《琐记》,写了作者为寻找另一类的人们去南京求学的故事;《藤野先生》,写了在作者在仙台医专,受到了日本学生的歧视,表达了其对藤野先生的喜爱之情;《范爱农》,表现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正直倔强爱国者的同情和追悼。在《后记》中,作者写了他本来并不想做后记,本想用几张画来做插图,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写了后记,而这一些后记也做了几乎两个月的时间,作者的这种精益求精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这可能也是我喜欢读作者写的读物的原因之一吧。来源 wwW.ZUowEnbA.nET

《朝花夕拾》用了最平实的语言,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写了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它深深刻在了我的心里。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3

回忆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它像一缕茉莉花,散发着清新的芬香。童年是树上的蝉,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伙伴的迷藏。而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小说《朝花夕拾》,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在这本散文集中,鲁迅先生怀念少年和青年时期,细腻地描写了他对亲友的往事,也抒发了对师友的想念。

《朝花夕拾》原名叫《旧事重提》,记述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生活的片段。本应该快乐美妙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先生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清末明代的社会。

先生的文章,枯燥,乏味是最好的诠解,让我不由得为先生所处的时代感到惋惜。在我们的童年里,拥有过闪耀的世纪,在草丛中玩耍,到草坪里捉蝈蝈,去河边童真地扳着手指数鸭子,听着潺潺的溪流声,仿佛天籁之音,鸟儿在树上忘却自我的歌唱……想到这里,心中不由自不由的泛滥起阵阵幸福,愈发怀念逝去的童年时光。

书中有一篇讲到:五猖会。写的是儿时的鲁迅盼着想要去看五猖会,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鲁迅对五猖会的热切期盼和父亲要我去熟读并背下《鉴略》的阻拦,先生耐着性子,一句一句地读到会背,直到父亲的一句:“不错,去罢。”我才同工人一起上船去了热闹的五猖会。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对我严格有爱,但和我之间其实已经有了隔膜,父亲不能明白儿时的“我”的心里啊。

看到这本书,如果能给更多人一些思考,那便是最好。孩子的天性不能被泯灭,教育不能是强制,也不能是不作为。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4

相信大家对鲁迅先生不陌生吧?他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与社会作斗争,以尖锐又具批判性的文字,唤醒了众多青年人麻木的心。然而,在他所写的众多文章中,有一些却是以温和的笔墨,触及内心最温暖美好的回忆。这,是鲁迅对亲人,对曾经的好友、老师深深的怀念与感恩。这本书有一个令人无尽遐想的名字——《朝花夕拾》。

我曾经对这书名有疑惑,鲁迅为何把“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也许是暗喻,曾经如花一般美好的往事,现虽已枯落,却滋润了鲁迅的回忆。他便把这些往事重新捡起,以回忆的形式,流畅的文笔,隽永的思念,向我们娓娓道来。

文章有不少细节,都让我难以忘怀:篇目《狗猫鼠》,讲述了小时候的鲁迅,因为自己心爱万分的隐鼠“被猫捉去吃了”,便对猫实行广泛的报复计划;看《二十四孝图》后害怕父母像郭巨一样,掘深坑将自己埋起;《五猖会》一文,提到因被父亲在五猖会前叫去背枯燥乏味的《鉴略》而感到困惑不解……这些事情,对于年幼的鲁迅,或是气愤,或是忧心,或是疑惑。

无常惩罚恶贯满盈的人……这些人物,这些细节,都带着当然,这本书更多时候记叙的是鲁迅温暖而又特别的童年:儿时的乐园不得不提百草园,那里除了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还有美女蛇故事;“三味书屋”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顽皮学子与陶醉于古籍而摇头晃脑的严厉老先生一起读书的画面滑稽可笑;藤野先生,虽是日本人,却毫不吝啬地传授医学的知识;可怖而可爱的墨香跃然纸上,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也许,“朝花夕拾”,鲁迅拾起的不仅仅是回忆,更是孩提时代回不去的单纯与美好。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5

鲁迅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人,在那个被黑暗笼罩的社会里他并没有同流合污,在那个正人君子为数不多的社会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朝花夕拾的字里行间是对社会的讽刺,对于封建制度更是深恶痛疾。

朝花夕拾,早晨落下的花,晚上才捡拾起来。老年时回忆过去如同昨日重现,定会别有一番景象。

在朝花夕拾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无常》和《二十四孝图》。

《无常》讲述的是邻居家的儿子突发恶疾死了,阎王派了一个无常将那病死的人带回地府。那无常见***妈哭得可怜于是缓了半刻钟才回到地府,而阎王却认为他是收了别人的钱,于是就赏了他一顿板子。

在一个充满欲望的社会里,在金钱的前提下,真情流露成了虚情假意,一切怜悯更是可笑,一切信任顷刻间荡然无存,在这个封建的社会里,情感在一点点流失,虚情假意的表情深处是一颗颗冰冷的人心。

百善孝为先,古往今来,孝是评判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但孝里也不缺乏封建与愚昧。如卧冰求鲤,在寒冷的冬天,母亲想吃鲤鱼,儿子来到冰冷的河面上,脱下上衣用自己的体温融化那层厚厚的冰。稍有不慎,就是性命之忧。在丢失性命的前提下为母亲求得鲤鱼,那真的是孝吗?

《二十四孝图》里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在父亲死后和兄弟分了家,独自承担起抚养母亲的责任,家里渐渐地贫穷起来,儿子出生后,担心儿子会占有母亲的粮食,于是打算活埋儿子。

身为旁观者看着这些文字,不禁想到这究竟是真孝还是愚孝。那些为人称道的孝是否也充满封建与愚昧。

手里的书渐渐被翻完了,那书给我一种沉重的感觉。那是批判社会的勇气,那是污浊社会的一股清流,在那漫长的历史里,它一直在流淌,从来不曾停息。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6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想必让大家对鲁迅有了“无情”的评价吧?我也一样。

文章的核心,就是感情。一篇文章没有感情,就不是篇好文章。细细品读《朝花夕拾》中的每一句、每一字,处处流露着真情。不论是高尚博学的藤野先生,疼他爱他的长妈妈,还是草营人命的陈莲河,卑鄙恶心的衍太太,都毫不掩饰的流露着鲁迅的感情。正因如此,所以,《朝花夕拾》会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一本散文集。

就拿《藤野先生》说吧。鲁迅曾去过东京留学,在东京时,负责他们留学生饮食起居的人对他们关爱有加,往往给他们最好的。在学校里,他们认识了藤野严九郎先生。藤野先生想把先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让中国的死亡率降低。于是就帮鲁迅改正了许多教材上的错误,并为他仔细讲解。他想让鲁迅学习解剖尸体,但听说中国人信鬼神,所以就尊敬鲁迅的选择。

与藤野先生截然相反的,是那群蛮横无理的日本学生。他们嫉妒鲁迅的好成绩,就一致咬定:他之所以能考得那么好,是因为藤野先生悄悄的泄露了考题。他们不能去和老师作对,就把怒火全洒在鲁迅身上:他们故意在学生会上,把一个“漏”字着重圈出来,以此来讽刺他;又联名写了一封厚厚的匿名的信,而且开头就是托尔斯泰的“你忏悔吧”。于是鲁迅就告诉了老师,老师狠狠批评了他们后,那些日本学生们又是公开道歉啊,又是回收匿名信啊什么的,做了一大堆事后工作,让鲁迅哭笑不得。

鲁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有对日本招待的感激,有对藤野先生的敬畏,也有对日本学生的不屑一顾……正因他懂得将自己的感情融入笔墨间,所以他能成为文坛的一大巨匠。

让你的真情融入笔墨间吧!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7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早年生活的一种追忆,里面有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有他对老师和朋友的记忆。很早以前我就读过里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对他描写的那个又黑又瘦,教学严谨的老师印象深刻。

读书的时候就学过鲁讯先生的文章,这篇文章里“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对这一段我印象深刻,当时语文老师是要求我们背诵,到现在还能背出来,当时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节选的。

从这篇文章里学习鲁讯先生的写作方法,他先以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尊为“胶菜”;福建的野生芦荟运往北京,美其名曰为“龙舌兰”作铺垫,再写他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就水到渠成,从中也可以看出鲁讯先生的谦逊情怀。

这一篇是叙事散文,从文中充分表现出鲁讯先生的爱国精神,因为无法苟同于当时中国人的态度,为了唤醒、拯救当时已经麻木的中国人,他也在此时改变了学医救国的初衷,虽然从此与藤野先生分别,但藤野先生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真挚无私的爱给了鲁讯先生极大的鼓舞。“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又继续写此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讯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从他的文章中不但可以学到高超的文学写作技巧,还可以从中学习,他的高风亮节情操和那无畏的革命精神。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8

杨尚霖

朝花夕拾这本书想必不少人读过,但是“每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人的读后体会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想把我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也想借某篇来表达作者情感。

翻开这本多元的散文集,有童年的趣味,有求学的不易,也有外国朋友的友好……然而最本质的却是反应了作者对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进行毫无掩饰的揭露与批判。

当看到我们家的猫,我就会想起鲁讯先生笔下的《狗·猫·鼠》当然,不是说我们家的猫不好,而是由此联想到了鲁迅生活中那些“正人君子”的所做所为。鲁迅也由隐鼠被吃这件事,将他对生活中“猫”的批判体现得淋漓尽致。

阿长这个人物,鲁迅先生刻画得可算是惟妙惟肖。她既是一个保姆,又是一个迷信之人。这也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们的最大缺陷,迷信。

不过,这也不算稀奇,现在历史老师告诉我们,当一些人们处于下层,生活压力大时,他们不得不需要一种信仰或迷信来支撑他们,其中也暗含着对社会的不满……

“父亲的病”鲁迅从对社会上一些名医的崇拜,到对他们的不肖,这些医生表面上是治病,而实际上是骗钱,药效甚微,价格却昂贵。表面上是名医,实际上是骗子!这也反映了社会的不稳定风气不正,也是人们不信西医只信中医的一些事实与现象。

总之,在“朝花夕拾”这本书里,既能找到童年的无限趣味,又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及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我们要学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硬骨头精神,敢对错误的东西说“不”甘愿为人民服务。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9

傍晚,我放下手中的这本《朝花夕拾》,就深深陷入沉思中。

《朝花夕拾》,最初叫《旧事重提》,带有回忆的意思,是鲁迅先生童年的生活,还有对生活的嘲讽,也是鲁迅最重要的作品集之一。书中收入10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一一鲁迅。”书中最令我感兴趣的一篇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描述了鲁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读完之后,让我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我的童年也有许多记忆犹新的事情:记得我上三年级时,春天阳光明媚,我去城南公园放风筝很开心;夏天天气炎热,我去市体育馆学游泳好凉爽;秋天秋高气爽,我躺在草坪上沐浴阳光好愉悦;冬天大雪纷飞,我和外公做雪人、打雪仗好快乐。那是我最喜欢最难忘的一年,让我回味无穷。

是啊!回忆能让人反省,从中忆苦思甜,而更加努力,最终成为成功者;回忆能让人开心,从中暂时忘记现在的烦恼、残酷、痛苦,而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歇一歇,从而更好地成功;回忆能让人心酸,从中懂得珍惜,而更加珍惜现在身边所拥有的一切,从而更加努力,把已经失去的东西夺回来。而回忆,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了回忆中的酸甜苦辣来形成一股无形中推动我们的力量,我们才能从失败中找到通往成功的路线。

现在,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与鲁迅先生那个时代相比,我们是无比的幸运。我的童年已经渐行渐远,留下的也只是回忆,虽然儿童时期的梦也各不相同,如果细细品读《朝花夕拾》,感受童年的天真烂漫,或许也让我开始去寻觅童年的时光。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10

《朝花夕拾》,这部脍炙人口的巨作,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鲁迅先生在中年时写下的一本回忆录。老了,累了,回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别有一番滋味吧。

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读出了怀念的味道:与小动物为伍,和大自然作伴,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精彩。趁大人不注意钻进百草园,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支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鲁迅的童年是烦恼的,从《五猖会》中我可以读出酸与苦,小鲁迅那么期待的一次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赛会,就被父亲的不理解打搅了,变得索然无味。“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小鲁迅当时压抑的心情似乎也压在我的心上,鲁迅的童年在快乐的圆舞曲背后似乎也隐藏着对现实的无奈。

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是朴实无华的,但就在这无华的语言中,字字句句都透露着炙热的情感,他向往与小动物为伍,与大自然作伴的日子,他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在一篇篇的文章中,中年的鲁迅仿佛变成了活力四射的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对于童年时代受到的约束,他也毫不忌讳地写在文章里,既是儿童真实心理的写照,也是成年人再次审视过往时一种理性的思考。所以,《朝花夕拾》成为孩子和成人共同拥有的经典。

每个人都阻挡不了时间的脚步,童年会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个美丽的回忆,读《朝花夕拾》,品读鲁迅先生的童年。愿我们在鲁迅一样的年纪,还会拥有他一样的童心。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11

《朝花夕拾》中充满了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写出鲁迅童年生活的快乐、美好,儿童纯真、好玩的天性,但这之中也夹杂了对恶势力的强烈讽刺。

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和人物出现在我们的眼中,作者笔下那些有缺点、在生活中或许会被我们忽略的小人物,却能看出他们的伟大。长妈妈善良质朴的性格,无常重人情的故事,藤野先生细心严谨的画面,寿镜吾先生忘我读书的神情……

身份低下、粗俗、迷信、无知的保姆长妈妈,爱孩子、尽力帮助孩子,给年少的鲁迅买来了《山海经》。

公正、讲人情的阴间裁判无常,因同情别人,放人还阳半刻而挨打。

毫无民族偏见的老师藤野先生细心、严谨地帮鲁迅改血管图、讲义,希望医术能传到中国。

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寿镜吾对学生严而不厉、和蔼却专制,不让孩子问课外的问题。

不仅如此,文章还插入了大量童话、传说和故事,让读者在阅读时增添趣味。

《狗·猫·鼠》中选入狗猫成仇、猫婆婆、猫鬼、老鼠成亲、老鼠数钱的故事,讽刺了“正人君子”之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美女蛇”的传说。

《二十四孝图》中细写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等故事,批判了封建教育,表现了对妨害白话文者的痛恨与厌恶。

《无常》中无常放人还阳半刻的传说,表现出鲁迅对无常的喜爱、赞扬之情。

这本书,作者把片段写的生动有趣,把人物写的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更表现出作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12

静静地阅读着《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我想起了幼年时读过的《城南旧事》,我一时兴起,便重新读起《城南旧事》来。

读着读着,便觉出《朝花夕拾》与《城南旧事》的不同来——《城南旧事》重在“旧事”,完完全全地以小时候的英子为主要人物,并没有掺与小时记忆无干之事;而《朝花夕拾》则重在“夕拾”,会有鲁迅先生对于当时事情的看法,与《城南旧事》相比就会显得多一分成熟了。回顾完《城南旧事》,便又拿起《朝花夕拾》,沉在书海中。

书不是很厚,又没有特别难懂的字词,我很快就读完了。合上书,我第一感觉便是:同情、羡慕。说是同情,是因为鲁迅的父亲让鲁迅背诵《鉴略》,而且一背就是五六十句四言诗,并且时间不长,意思难懂。好在鲁迅最后背出来了,说实话,当时真担心鲁迅背不出《鉴略》这一段。说是羡慕,是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时候,看着书上所描绘的画面,想起了真正的百草园,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有了小鲁迅在百草园中散步的场景,不禁有些向往——我小时候并没有这样的“好待遇”,父母工作忙,除了学来做买卖的本领,其余的,似乎什么也没有:没有陪伴,没有玩耍。我有的,又算什么呢?书,只有书。

过去的童年太伤感,每每看见别人光辉靓丽的童年,我便会有一丝的羡慕,昔日父母不在身边,总会给我留下一些负面影响。

昔日的风去了,今日的光照了过来,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思绪万千,夕拾的并非朝花,或许我们,不应该“朝花夕拾”,如果“朝花朝拾”,效果会更好些……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13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本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冷静的批判的回忆性散文。小学时读它,完全看不懂在写什么。这个假期重新拜读,我已能走近鲁迅先生。

《狗·猫·鼠》交代了自己养猫的原因:认为是猫吃了自己的隐鼠。这是一篇隐喻性的文章,其中“鼠”代表的是弱小者。

《二十四孝图》表达了作者对愚孝和愚教的不满,同时也对当时社会教育中的愚忠进行了抨击。

《无常》是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不公正和中国人普遍的看客文化的不满与批判。

其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这篇散文讲述了鲁迅先生为了不让像自己父亲一样被庸医治疗而影响健康,甚至死去的人再出现,东渡日本学医想要拯救中国人的健康。但是他在日本看到了一场枪毙中国人的电影,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他们在高呼着“万岁!”,这件事令鲁迅先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觉得如果国民愚弱,哪怕身体很健康,但是精神却是腐朽的,那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他选择了弃医从文,想从思想上解救中国人。

从这篇散文中,我发现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自己的国家一点都不关心。他们只要自己能吃得饱,生活在哪里、做什么样的事情都没有关系,国家的兴衰存亡跟他们完全无关。这是明显的看客精神,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想法,他们只在乎自己的生活,哪怕是家人也可能为了利益而争得你死我活,更不用是说关心国家了。

鲁迅先生就是在这个时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试图从思想上拯救国人、拯救中国。他开启了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

当今中国是一个举世瞩目、蓬勃发展的中国。作为青年人,我热爱我的祖国,感谢先辈们为我们的国家付出的一切。我们也将努力,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读《朝花夕拾》作文 篇14

人们常说“一书一世界”,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看到了旧中国的社会现象。从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的状况,我又看到了旧社会主义的善与恶。

《朝花夕拾》的第一篇乃是《狗·猫·鼠》。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猫的神态和捕食方式,来暗讽社会上像猫一样的“君子”。又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描写猫和鼠,以衬托“我”对猫的厌恶,对隐鼠的喜爱。

然后就是《阿长与山海经》,这篇主要写了“我”的保姆—长妈妈。故事开头以“我”对长妈妈的评价开展的,写了关于长妈妈的一些习惯和作风,突出了长妈妈朴实善良,而迷信的性格。鲁迅先生又通过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这件事,突出了长妈妈爱孩子的这一面。可以说,长妈妈就是中国旧社会妇女的代表。

长妈妈之后,就要说说《无常》了。无常虽是阴间的鬼怪,却有着人一般的心地。他看到母亲在为自己的儿子的离去哭泣,让她的儿子还阳半刻,因此被阎王爷打了五十大板。鲁迅先生通过描写黑白无常,来讽刺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黑白无常是鲁迅先生童年记忆中令他现在唯一感到欣慰的,尽管他们不是人。

鲁迅先生的人生中有两个改变他的老师,一个是三味书屋里的私塾先生,另一个是他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一兢兢业业,不歧视留学生的老师。他给鲁迅修改讲义,问他中国妇女裹脚的情况。藤野先生希望鲁迅能够把更好医术带到中国去,但末尾时,鲁迅放弃了学医,选择写作。可藤野先生先生也并没有怪罪鲁迅。

读完了鲁迅的《朝花夕拾》,我有了许多收获。我领略了旧时社会的气息,也看到了那时的善与恶。如果鲁迅能活到现在的话,他一定能发现更多东西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