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节的来历作文 篇1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居住在湖南省吉首市一带的苗族“四月八”文化节的发源地是湖南省吉首市矮镇家庭村。追溯“四月八”节日的来历,前辈们说我们的寨为什么叫家庭寨(解放后改寨叫村)是有典故的。
二百多年前,有一对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社会家庭包办婚姻的枷锁,自由恋爱,他们躲进深山,以打猎为生,四月八日这一天他们来到荒芜人烟的“比够”山顶上(现在的家庭村),他们跪拜天地,星星作证,从那天起他们结为夫妻,开荒种地,男耕女织,生儿育女,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两百多年以后,发展成现在的家庭村。到他们年过花甲时,儿孙满堂,生活幸福美满。为了纪念他们来到“比够”山,开创新生活的这一天,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他们就邀请四面八方的乡亲,在家庭村一个名中叫“达花”的山坳上,载歌载舞,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后来,就演变为湖南省吉首市一带苗族“四月八”节日了。由于这里一个村就是一家人,被当地人叫作家庭寨,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WWw.ZuowEnBA.neT >
四月八节的来历作文 篇2
农历“四月八”,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天,各地的苗族人民都要举行盛大的纪念和联欢活动。
相传。远古时候苗族的祖先普奔住在黄河边,和普绍(即雷公)结仇,普绍手执大斧来到普奔房上,滑落倒在后阳沟里,普奔用铁锅扣住他,拿棕绳捆绑牢锁进了铁仓,只留一小孔让他出气。普奔要出远门,对儿子和外甥女说,普绍向你们不管要什么东西,都别理。他走后,两表兄妹好奇,从小孔中看普绍的黑炭脸。普绍向他们哀求得一点火炭。表兄妹觉得他可怜,就把一颗浸了冷水的木炭给他。他接过吹了三个时辰,“轰”的一闪光,铁仓粉碎了,对表兄妹说,遇上大险,快栽葫芦。表兄妹吓昏了,待清醒便立刻种上了葫芦,只见马上生叶、生花、结果。这时,天降暴雨,大地一片汪洋,表兄摘下葫芦做成船,和表妹乘上随水飘过屋顶,山腰,直上了南天门,撞响了天钟。太上老君开门,一见人间一片洪荒,人烟渺无,惩治了普绍,消了洪水,又拿出千样种、百样色给他俩,叫他们重建人间。他俩回到地面,将千样种百样色撒向高坡平地,只见黄水变清,五谷生长、山野变绿、百花争艳。但是却无人烟。表兄提出结婚,传宗接代才有人耕种。表妹害羞摇头。表兄提出各自从山上滚下一扇磨,落地后它们若合在一起我们就成家。表妹还是不干,说,我有两颗葫芦种,一人种在一座山上,瓜藤缠在一起才能成亲。他们一丢下种子,只见立刻发芽,长藤,很快在半空缠在一起,并成一兜,结了一个大葫芦。于是成家了,三年六个月,表妹怀了孕,又三年六个月,一个丑时生下了一团肉球。这时天空的大葫芦也滚了下来。他们将肉球切成了一百块,又划开葫芦拿出种子,天没亮表兄就从山顶顺风将它们撒向山坡、平地。边撒边祷祝。到第四天四月初八一早,奇迹出现,山上平原有了人烟,牛欢马叫,犬吠鸡鸣,百鸟啾。
以后苗家不断发展,从黄河来到长江,又分布到湖南、贵州、四川、云南……不论到哪里,他们都在此日休息一天,庆贺祭祖、牛马也让休息一天。
又传,后来苗族人民被迫四处迁徙,其中一支被赶到湘西凤凰县和贵州松桃县一带,每到四月八,人们欢聚在龙圹河“跳花”(歌舞欢庆)时,驻扎在黄丝桥营堡的官兵就窜进花场选美抢人。为了反抗欺压,有一年,凤凰山下的苗族青年亚宜在“四月八”前夕,组织了以骁勇骠悍的一批苗族小伙子,歃血盟誓,决心抗恶除暴,于是,这年“四月八”把这些强抢苗女的官兵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官家又派兵报复,杀向跳花沟,亚宜率领苗族青年团结抵抗,苦战了三天三夜,终因寡不敌众,被迫向贵阳方向转移,在贵州大地和官兵战斗了一年。又到“四月八”了,正当贵阳一带的苗家欢庆的时候,官家派出大批人马进行残酷屠杀。亚宜和贵阳地区的苗族英雄亚努,带领苗族群众与官兵生死搏斗,最后双双牺牲在贵阳城(今啧水池附近)。此后,“四月八”又增添了纪念民族英雄、追悼民族先烈的英雄节。
四月八节的来历作文 篇3
贵州畲族史称东苗、东家,历史上遍布贵阳以东、以北、以南部分地区,涉及贵阳、开阳、修文、长顺、贵定、龙里、都匀、平越(福泉)、荔波、麻江、镇远、施秉、凯里等10多个县,基本连成一片,人口不下30万。由于诸多原因,东苗这一支历来都认定为苗族,只有极少部分“变”为布依族、汉族或彝族。只有居住在麻江、凯里、福泉、都匀等县(市)的这一支东家人建国后作为未定民族,直到1996年6月才被省政府批复认定为畲族。认定时人口41000多人。因此我在自己的文章中仍然习惯称“东家人”或“贵州畲族”,以示有别于沿海畲族。
贵州畲族最隆重的节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四月八”。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贵州畲族男女老少都穿上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 “瓮榜朗”(现叫隆昌),载歌载舞,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男女青年对山歌,说情话,结成美好姻缘。这天也吸引了周边其他各族同胞参加,成为民族团结的盛会。
关于“四月八”节日的由来,历来有传说很多。有说是为了祭奠英雄的,有说是祭奠祖宗的,也有说是东家人的“岁首”的,还有相传这天是牛王、米王、药王诞生日的,也称为“牛王节”、“米王节”、“药王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根据我自己的研究,总结贵州畲族“四月八”的起源有以下五种说法。
一是“岁首”祭祖说。据《都匀县志稿》记载:“东苗……以夏历四月八日为岁首,是日食花米饭,枫叶染黑,苦季皮染红、杨梅皮染紫,先供祖先”。《麻江县志》也记载:“岁首……东苗以四月八日,大都于节日内祀祖先”。
贵州畲族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宗。在贵州畲族的传统观念里,人们认为先有老,后有小,祭祀祖先可以得到先灵的保佑。在“四月八”岁首这一天,举族祭祀祖先,祈求一年丰收、全家平安。在祭祖期间,缅怀先祖的功绩,激发后人团结奋进,因此,形成集会。
另外还有一个祭祖的传说,远在三国时期,随着诸葛亮到隆昌的有王家三兄弟和一个名叫阳工的人,他们在荒山坡上修梯田种包谷和水稻,给荒凉的村寨带来了繁荣。后来王老大和阳工留了下来,且子孙满堂,在这里安居乐业。若干年后这里就发展成了两个村寨 ,后辈为纪念他们开荒发家的功绩,就将他们到隆昌的日期四月初八作为祭祀日。节日期间,除了到祖坟边举行隆重的祭礼外,还要全部上山“闹春”。青年人唱情歌、跳芦笙,村村寨寨都沉浸在节日气氛之中。
现在贵州的一些文献资料还记载:“四月八”当天,隆昌一带王氏畲族聚集光头寨祖坟茔地,杀猪宰牛祭祀,还要用树叶树皮将糯米饭染成红黄橙绿兰紫黑等颜色祭祀祖先。节日期间还要举行斗牛、赛马等活动,给胜者,放鞭炮,挂红祝贺。对斗败的牛,当场杀祭祀,全家族会堂煮吃。现在已不杀牛,全家族男女对歌,附近乃至临县(市)的各族群众都前来看热闹。
二是“敬牛王”说。贵州畲族是一个农耕民族,牛是人们农耕的好帮手,因此,东家人很敬重牛。
传说四月八这一天是牛王下凡的日子,也称为牛王的生日,这天人们要为牛放假,有的人家要喊牛魂。
现在贵州畲族“四月八”还有“忌牛脚”的习俗。这天一大早,老人们就都要按规矩,起来时就叫孩子们,要他们记住,今天是,是过牛的生日,要早早地撵牛出去吃露水草,要煮包谷和米糠喂牛,要打巴茅草喂牛,不要用棍棒打牛,更不要用石头砸牛。还要记住,不要用脏话骂牛。因为牛是一家的家当,牛是保家的牛,一旦把牛喂不好,甚至用石头砸牛,把牛眼睛砸暴了,将牛的脚杆砸断了,不好好喂牛,要是牛一死,家里没了牛犁地,来年就没有好收成,全家人就得饿肚子等等。把为牛过生日,当成教育后代爱牛、护牛、养好牛的传统活动。
三是“敬米王”说。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是贵州畲族一年播种的开始。传说“四月八”这一天是米谷神王出生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染上五色花米饭敬米王,称为给种子穿上五彩花衣。这样播种下去以后,庄稼长势良好,粮食丰收。
从“四月八”这天以后,贵州畲族人家不许打粑粑,不许吹芦笙。他们认为打粑粑会伤害种子的心,粮食收成不好,直到收成后才能打。他们还认为吹芦笙是把种下去的粮食催回家,但种子刚刚种下去,还没完成生长的全过程,就赶紧催它回家,会使粮食减产。因此“四月八”这一天,人们在 “瓮榜朗”尽情吹一天芦笙,然后把芦笙藏起来,待到收成后再吹。传说有人不相信,到“七月半”那天,粮食还没成熟,就把芦笙拿出来吹,刚吹进一口气,一只蜈蚣从芦笙筒里爬出来,叮住那人的喉咙,那人一命呜呼。因此,现在贵州畲族芦笙手在吹芦笙之前,必须用白酒洗一下芦笙,检查是否有异物才能吹。
此外,“四月八”这天,为了染花米饭,贵州畲族男女青年头一天到山上去采染饭叶、染饭花,他们在山上相识,相约第二天到虫蚁坡上约会,后来虫蚁坡出了匪患,人们才把会场移到“瓮榜朗”(现在的隆昌)。“四月八“这天贵州畲族还举行赛马、打陀螺和男女青年对唱山歌等。解放后,“四月八”成了贵州畲族的民族盛会。
四是“敬药王”说。此说流传于都匀一带畲族聚居地,传说“四月八”这天是“药王”的脱难之日子,除纪念“药王”祭祀外,男女青年唱歌跳舞,以示对先人怀念。
五是祭奠英雄说。传说古时候东家人地方出了一个英雄,因不满朝廷的残酷剥削,带领东家人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被杀害于今下司镇长江村虫蚁坡脚下,现在那里被称为“杀垮”,意思是被官军打败的地方,但在我们贵州畲族内部,是忌讳这个地名称谓的,我们称这个地方叫“瓜脚”,意即生长、发源的地方。英雄滴血染红的地方现在叫“红场坝”。
杀害英雄那天正好是农历的'四月初八日,四乡八寨的东家人闻讯后,把家里最好的糯米煮成糯米饭前来祭奠英雄。当时人们怕煮的白糯米饭被官军抢去,英雄吃不到,特意用枫香树叶汁、花汁把糯米饭染成各种颜色,官军看后,以为糯米饭很脏,官军不要,我们的英雄才能吃上。
四月八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狡猾的敌人畏惧人民的力量,不许人们靠近,人们只好聚集在虫蚁坡祭奠英雄,形成初期的民族集会。人们用提篮盛糯米饭摆放祭祀英雄的山冲现在还叫“提篮冲”。民国初年,虫蚁坡出了匪患,人们才把会场移到“瓮榜朗”(现在的隆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