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大全200字作文内容页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

2022-05-31 15:01:47 200字作文 打开翻译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一)

1990年4月7日,是历史性的一刻,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送上了太空!震惊了中华,震惊了全世界。中国航天从此向世界敞开了怀抱。

当时,中国还是一个改革开放不久的发展中国家。难以想象,中国最先进的发射场居然坐落在一条山沟里。在这条山沟里,现代与原始并存:有高大的发射塔,豪华的小轿车;也有憨厚的老水牛,破旧的毛驴车;有学识渊博的工程师,也有朴素善良的老农夫。

在这条山沟里,发生了激烈的争辩,互相信任的合作,朋友对手之间的打赌。基地里有中国著名的的火箭设计师任新民、谢光选、王之任,著名的的气象学家吴传竹和基地设计师佟连捷、胡世祥……也有从美国千里迢迢赶来的“亚洲一号”卫星发射主任江可达、美国休斯敦公司首席科学家斯坦豪尔、美国通信专家佩尔杰……

在刚来到中国这个鸟语花香的小山沟时,美国的各个专家都沉醉其中,早已厌倦都市生活的他们把这个山沟看成了世外桃源。当他们完成工作时总会在此骑车游玩,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打成一片。但他们也对基地的要求十分苛刻:基地必须24小时都要通电、电话通讯要流畅……对于长期随手关灯的中国人感到很不习惯。美国的通讯专家佩尔杰甚至因为和家人聊不了天而离开了中国,其他美国人也对此感到十分不满。但是在听了中方领导人讲了在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发生后他们赶在美国人来之前用了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保证了通信线路基本畅通后,所有美国人都被感动了,对中国人有了钦佩之情,双方合作变得更加默契。

但在合作过程中,中国人和美国人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双方有时在会议上辩得面红耳赤,也有时和蔼亲切的开开玩笑。日复一日,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1990年4月7日,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终于将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送上了太空!中外专家们互相握手、拥抱、祝贺,共同注视着“长征三号”奔向那比地球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太空港……

中国人不仅将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了太空港,也将中华儿女担当有为、矢志不渝、吃苦耐劳的高大形象刻在了他国人的心中。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更应该发扬这样的国风,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畏困难、辛勤劳动,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柱。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二)

不忘初心,飞向未来

起初看《飞向太空港》的目的仅是因为它是必读书目中的一项,并且始于对它的兴趣罢了。从头到尾大致翻阅一遍,既枯燥又乏味,甚至还有许多关于航天的专业术语频繁出现。我很是不解,为什么没有文化功底,全文都是简洁明了的叙述或是对话的作品会选到必读课外读物里呢?这样的书不是人人都能写的吗?

但直到我细品了这书中的内容与文字底蕴时,才发现这不仅仅是本跟航天有关的书籍,更是记录了中国航天由落后到崛起的一步步艰辛历程,耐人细看!比如,文章开篇序言中说:“因为天空和天空下到处乱窜的人,孤独的地球才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幽默十足,一下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再比如:“人类飞天的梦想一定是注视天空的结果。因为人区别于猪的地方在于,总会时不时仰望天空。”这样简洁有趣的文字,这样有深度的作品,怎能不吸引人继续探寻人类航天历史呢?

书中描写了许多为航天事业付出一生的航天英雄。原中国卫星测控中心副司令员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善于辞令,在谈判桌上力挽狂澜。身材高大,腰板粗壮的乌可力,推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所知、无私奉献的航天英雄们,将中国航天技术不断走向国际化,也让人类走进宇宙母亲的怀抱。「 作文吧 ZUOwEnba.nET 」

读了这本书后,我也深深地被航天工作的艰辛所震撼。他们要在一个荒凉而孤寂的大山沟里闷近半年,没有信号,跟家人更是大半年才能见一次。从现代的大都市到原始般的荒山沟,各个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不便。但是他们心怀中国航天争雄世界的志向,才能克服重重困难,临危不惧,终使中国航天发展辉煌起来。

“火箭起旋,星箭分离!”“这次发射,完全成功!中外专家们紧紧抱在一起,滚烫的热泪,让一切话都显得多余。”这一幕,是中国航天技术第一次真正的国际合作,更是通往国际大门的邀请函。

本书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震撼读者内心的民族魂,让中华民族儿女为之骄傲。正如作者所说:“那时,太阳将不再是红色,月宫将不再清寒。经地球数十亿年进化过的人类,大踏步走进的,必将是一个远比地球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三)

立志奋进砥砺前行

《飞向太空港》这本书,我读了以后受益匪浅。它是将文学从一向表现人类自身的关系向同时表现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迈进的一次文学远征……

西昌卫星发射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们争雄世界的志向、以身殉国的豪情、不计得失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当我看到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一种自豪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我想起了中国在航天史上的种种奇迹,想起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人众志成城,成功地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航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它的成功,震撼了世界,是中国在国际航天业竞争中的重大胜利。我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从中我看到了中国航天人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沉重起飞,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263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风雨同舟、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了难关,恢复了工程。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方面又在同艰苦的环境做斗争。夜以继日,他们用辛勤和智慧播种光芒四射的现代文明!

当我们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航天人员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是学习他们在航天事业中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学习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锐意进取、志存高远的航天精神。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风雨兼程,勇于拼搏,不断提升自己,将来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四)

一次中学考试上。

试卷问:爱因斯坦是谁?

学生答:是美国的当代著名歌星。

读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我为这段话感到纳闷了。这本书讲述的是长征三号火箭发射时候的故事,在当时,爱因斯坦已经是一个很著名的人物了,中学生怎么可能不知道爱因斯坦?这……这是一种什么奇怪的事情?

问爱因斯坦是这样,如果问长征三号是什么,他的设计师又是谁,那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掩卷深思:一个在上中学的学生,他的学习目标不应该是努力学习新知吗?既然是学习知识,怎么会不知道爱因斯坦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现在的幼儿园学生都知道了。他们只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美国歌星,难道是因为当时科技消息不流通?不会吧。难道是因为接触了过多的“歌星爱因斯坦”而导致了不知道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还是他们太少的了解科学?

我又想到,生活中,也常常有人,知道玩游戏的东西,知道许多的歌曲,追一堆的明星,但却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科学界的新闻,去关注那些科学家的事情。

前几天,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我看到新闻后,非常兴奋。

那天,我上补习班回来,遇到了同班同学小刘,跟他聊了几句天,便说起了这件事。

我兴奋地说:“你知道吗,前几天中国发射了天问一号火箭!”

小刘说:“是吗?这有什么稀奇的啊。你知道吗,第五人格又出新的版本了,改了好多东西,越来越好玩了!”他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愉悦的表情,但我的心中,却有一种惊讶:他竟然不关心这事!

我跟他分别,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另一位同学小赵,也跟他聊起了这件事。

我说:中国自己发射了天问一号火箭,明年我们就能在火星上有自己的火星探测器了。

他脸上充满着激动地说:啊,这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消息?我可能没关注。最近华晨宇又出新歌了,非常好听!我觉得,小赵好像大部分关注都在歌星上,并没有对科学有很多的关注。

我突然觉得,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同学都在关心自己想关注的东西,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啊?

回到家,我想了想,这一些同学,好像在只关心娱乐、游戏,而不关心科学界的事物。我们不应该更关注科学吗?

我突然想到了小成,他虽然在学校里面只是埋头苦学,但在休息的时候,他也经常跟我说一些科学时事。

前几天,我与他在操场上相遇,他跟我说,北斗3号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了!

我答道:是吗?我竟然没有看到这个事情的新闻!

当时小成脸上露出了惊讶,是不是在他的眼里,我也是像小刘小赵一样,不关注科学时事的人啊。

一直以来,我以为只有学识丰富、有卓越成就的的科学家才是真正值得崇拜的人物,我们应该了解科学时事,懂科学的“深奥”原理的。直到那一天,我看到网红李子柒和“水稻之父”袁隆平站在一起,受聘担任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我才注意到,我们生活的需要科学,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娱乐明星,需要各种游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我们埋头读书的时候,应该专注于知识的学习,屏蔽生活中的各种杂音;当我们抬起眼看世界的时候,应该了解是世界的精彩,除了科学,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快乐。

事事关心,爱科学的人关心科学时事,爱艺术的人关心艺术作品,爱娱乐的人关心电影和游戏……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关注的地方,是每个人的不同,才能构成这多彩的社会。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五)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走入到无垠的广袤。

——南仁东

太空是什么地方?太空是一处神秘莫测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摸到生命的宽广,人生之悠长,能感到时空的流逝,万物的生长。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就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俗话说得好:梦想向来就是来打破的。中国自古就是火箭之乡,在美国和苏联的带动下,中国也终究会发射出一枚属于自己的火箭。让飞向太空不再是梦想。

果不其然,美国决定与中国合作,用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运上太空。

发射卫星的过程无疑是艰苦的,就如护送亚星的这个过程,车队刚驶出不远,雨就哗啦啦地下了起来,中外人员都冻得瑟瑟发抖,可他们各自坚守着岗位,好不退缩,全都无视了风雨的存在,中美方团结一心,互帮互助,这是对科学的尊重,对“亚星”的重视和对中美和平,发射胜利的向往。

在作者心中,中外首脑协调会,一定是枯燥的,板着面孔的,甚至是森严的。

可是不然,没有点乐趣怎么能够好好工作呢?在这次重大而又关键的会议上却时时都充满了欢声笑语,甩出一两句俏皮的话,再棘手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胡世祥就在这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赌”赢了一只烤鸭。

当时对中国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很放心的,就连匈牙利人可达先生也对中国的气象预报持怀疑态度。

胡世祥和可达就赌4月5日是不是个好天气。4月5日那天,两人用俏皮的语气“互怼”。最后是阳光普照大地,胡世祥赢了。可达先生放声大笑,亲热地搂着他的脖子,大声地说:“胡先生,我认输了。”

虽然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却包含着对中国的认可,对中国发展的期待。

“长征三号”发射的消息轰动了中国,轰动了航天领域,也轰动了全世界。

中国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也可以将卫星发射向太空。

目前,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如今的航天已经远远超出科学技术领域,对国家和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与社会生活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这一条腾飞的东方神龙,正在努力地飞越,正在迅速地飞越,飞越到世界的前列。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六)

月华如水,星光灿烂。月夜城已是人的海洋,一颗颗壮怀激烈的心随着“长征三号”在宇宙飞行。

——题记

本文主要叙述了原本科技衰败的中国建造了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几颗卫星后,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经不断沟通交流,万里请缨,准备用中方“长征三号”火箭将美方“亚洲卫星”发射,几经研究,最终成功发射。

一个腾飞的国家,必有一些开辟天地的英勇志士: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在谈判桌上力揽狂澜;谢总谢光选当守财奴,当改则改,察纳良言的胸怀与气度令人钦佩;坚忍不拔,学识渊博的胡世祥鞠躬尽瘁,一心一意为中国航天事业。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在李鸣生先生笔下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建功立业,却不居功自傲;他们甘苦皆尝,却义无反顾;他们间虽有内部争执,却将干戈化为玉帛,他们为了让中国打进国际市场而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当听到那一声巨响,熊熊烈火映红了半边天,望见火箭腾空而起,“中国航天”四个大字赫然醒目,成功发射。每每回忆这个画面,心中有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我也有一个小小航天梦,向往那天空中衬托出的清晰白线,像矫健的鹰叱咤翱翔,消融在蔚蓝的天空里。家里的各个角落除了书籍,最多的便是大小不一的飞机模型,还有不径相同的手控航模。为了能驾驭各式各样不同机型的航模,我努力学习,用成绩来换取航模。每当我得到一架新机型时,我都爱不释手,小心仔细地研究一番后再动手操作。看着飞机在我的遥控下任意地变换着姿势、以不同的速度起飞降落,聆听着那骄傲的咆哮声,更加坚定了我想与你近距离接触的信念。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梦,并为它努力、为它奋斗,走在追梦路上,或彷徨、或悲伤,但总会朝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屡败,屡战。无论是多么广阔的天空,也有一颗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无论人生的路上有多么黑暗和坎坷不平,也有一盏启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进的路。它就是梦想。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克服学习中的一个个障碍,朝着心中的目标奋进,用自己的力量与行动,发射心中的“卫星”,让梦想照进现实。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七)

每当我仰望天空,看见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让我想起了中国航天事业设计与研发再到商业用途的艰难历程,我国的航天技术研发人员在他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之下,打破了重重困难,站在了世界航天发展的前沿,刷新了海外人民对中国的看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我阅读了李鸣生先生写的《飞向太空港》,我明白了许多。中华民族是一个与火息息相关的民族,早在我们的先祖刚刚在这颗星球牙牙学语蹒跚迈步时,便有了取火祭火等关于火的活动,并把火当作保护神。当我们的先祖智慧发展到能驾驭火时,便发明了举世闻名的东西——火药。紧接着先祖们用爆竹的原理发明了一种用火药喷射的箭时,便给它去了个响亮的名字——火箭。

书中有一句话“战争,是火箭的产床。中国,是火箭的故乡。”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中国便发明了火箭。在不到100年的发展,火箭便在中国境内传播开来,马上成为了当时军队和远洋商船的必备武器;同时也成为了各地的娱乐项目之一。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是火箭的先驱者,为世界火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的初期,中国的万虎还利用火箭,勇敢地做了一次飞行实验。这是当时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传奇世界,只可惜当时万虎的飞行实验失败了,而万虎在那次实验随着火箭一同消失了。

有此可见,从南宋到明代为止,中国的火箭技术在这500年期间是一直引领世界的潮流。然而历史总是与人们想法相反让人捉摸不透,自从15世纪起,中国的大门渐渐关闭了,直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入侵中国,当人们想起火箭时已经为时已晚,西方国家的火箭技术已甩了中国火箭技术好几条街了,早就跳出了中国的传统火箭的范围了,成为了一种新式火箭。更耐人寻味的是,当无数本是生于火箭故乡的中国人民,再次看见了火箭时,却大叫一声:“妈耶,这是什么玩意儿!”甚至更有些人竟端着一盆盆羊血,声称”洋鬼子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妖魔鬼怪,只要一见血便会完蛋”的荒唐笑话,更是被西方国家戏称为”东亚病夫”!

1949年新中国建国,也代表这中华民族新的篇章,在当时科研人员以及设备严重不足时,完成了别的国家想都不敢想的成就,相继研发了核弹与氢弹。然后在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也成功升空!又过了20年的时光,在1990年4月7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商业用途火箭,把美国的卫星”亚洲一号“送上了太空,占着发射费用低的优势成功的打入了国际市场分了一杯羹。当然为了这第一次的发射中国做了诸多的准备,当美国说中国试车间要按国际指标细菌程度不能超标,于是中国军人用白毛巾蘸着酒精一点一点的把车间地板擦干净,结果效果远远高于标准;当美国人说程序需重新设计时,科研人员用本该需2个月制作的程序压缩到只需20天,且效果好的惊人;当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的对接口与”亚洲一号”不符时,科研人员有立马做出了修改。像这种情况还有很多,但在一次次的刁难与困难面前,中国的航天科研人员总能迎刃而解。

最后在中华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亚洲一号”成功发射,圆了无数中华人民以及海外同胞为了却的心愿。如今的中国已不同往日,她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此,因为在未来她将要去探索那未知的星辰大海!而为之奋斗!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八)

1990年4月7日夜晚,有一场十分特殊的婚礼,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在万众瞩目中送入太空。那一刻,全中国沸腾起来了—大国,崛起了!

在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中记录了“长征三号”将“亚洲一号”送入太空的辉煌时刻以及背后的辛酸史。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就开始探索宇宙,而被称为“火箭的故乡”的中国,却要花重金买外国的卫星,高价请外国人发射。西方人也为此嘲笑中国。就在这时,中国也开始了探索太空的路。

而这一切,都是在西昌一个称为“水帘洞”的大山沟里进行的。这里最大的特点便是“原始与现代同构”。航天人们的工作场所会发生泥石流,居住房子也恒简陋,饭有时还吃不上,书中写道:“公路上,‘解放牌’与老水牛互不想让,‘桑塔纳’与毛驴车比肩同行;既有手持钢枪的解放军,又有身披‘查尔瓦’的老彝族。”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依然不放弃。

除此之外,虽然发射场不是战场,没有你死我亡,但依然有牺牲,依然有惊心动魄。发射场的自然环境恶劣,随时都会夺走工作人员的性命;科学家们不分昼夜地研究丶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了生命;外交人员更是紧张,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每一场谈判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每一次发射,都有着英雄的流血和牺牲,都有着航天人才毕生的心血。

航天人们凭借着不屈不饶的精神,使得他们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依然顽强斗争。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飞天梦才会实现而现代的我们正是缺乏这种精神。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享受这优越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应该勇担重任丶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这本书中的人物也是栩栩如生的:留着贺龙式小胡子的乌可力,为了美国证实“长征三号”的实力,一次次失败后没放弃,看到辱华漫画也控制了愤怒,可见他的爱国情怀和道德修养;孙家栋。一个谈判专家,工作时一点不懈怠,平易近人。还有春节难得打电话的任新民,亲自上阵驾驶叉车的美国人维科特……

在全体航天人的努力下,才迎来了1990年4月7日那个辉煌的夜晚,这不仅象征着中国也加入了探索太空的队伍,更意味着大国崛起了!

现在的祖国已经强大了,但只有我们学习前辈们那些宝贵的精神,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九)

坚持不懈,能成大事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名著,但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李鸣生的作品《飞向太空港》。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征3号火箭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并成功的事情。面对百年一遇的泥石流,面对三个月的期限,技术人员并没有慌张,而是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的在长征火箭发射之前重建发射场,他们战胜了大自然!

美国技术人员们来到后,提出了各种不合时宜的要求:点餐、爬山……中国技术人员虽然吃的用的都比不上美国技术人员,而且还相差甚远,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地工作,累了便仰望星空,下下棋,这种乐观积极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在这些艰难的岁月里,尽管各国都不看好,但是中国技术人员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一声不吭的工作,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投入进去,最终令人刮目相看。他们胜利了!

使我最难忘的是书中的这个细节。在运送一批极危险的用于火箭的货物时,美国技术人员害怕危险,碰都不敢碰,全都站在两百米开外的地方,而中国技术人员靠得很近,并在到达发射中心后,因机械无法搬运,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手去搬下货物。这仅仅是鲁莽,仅仅是大大咧咧吗?不,这是一种勇敢,一种决心,中国技术人员的心已与火箭连在一起了。

这就是中国的技术人员,也许他们其中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但加在一起就有创造奇迹的力量,而我们学习上的艰苦比之这些中国技术人员的苦难,又算得上什么呢?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想抄捷径,想不劳而获,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面对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下定决心与它一决高下。如果你看到困难便向后退,所谓“人未死而心先死”的话,那么还没有开始,你就已经输了,而且还输得一塌糊涂,输的一无所有。

中国的航天人员、技术人员是多么伟大。他们的行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像夜晚的北极星,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永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奋发图强、坚持不懈,传承长征3号火箭工作人员的精神,使星星之火变得可以燎原!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十)

随着东方峡谷中的一声巨响,雄雄大火之中,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运载着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成功地飞向了36万千米高的太空港……

这是30年前中国的航天事件。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火箭发射,它是中国火箭第一次发射外国的卫星,是中美双方在空间技术方面合作的重大成功,更是一次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成功。

中美双方共同开辟“通天之路”合作的过程是相互磨合和理解支持的过程。习惯于过高档生活的美国专家们,来到中国西昌的穷山沟里感到了各种不习惯,语言与生活习惯的差异让合作变得障碍重重。中方人员竭尽所能,满足美国朋友在饮食、住宿和通信上的需求,为他们“跑细了腿”。美方人员看在眼中,尽量摆脱高档生活的习惯,入乡随俗贴近中国农村的生活,努力给中方人员减少麻烦。

中美双方不仅在生活上互相磨合,在技术上也相互支持。尽管之前也有技术封锁,但更多的是交流互通。从合作开始,缺少升降台、星箭接口标准不统一、“亚星”的起旋等问题接踵而来,双方为解决问题都拿出了真诚的行动。为了接“亚星”下机,中国不惜人力物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大过年从北京将几十米高的大型升降平台护送到西昌机场,确保从美国空运而来的卫星安全落地;中美技术协调时发现中国火箭和美国卫星接口不符合国际标准,中国工程师连夜赶工设计,美国专家们也对卫星做了不少改动,以配合中国,减少中国工作人员的技术压力;对于“亚星”需要火箭带动起旋的问题,中国专家们尽力而为,一改部分的火箭设计,美方也加紧测试卫星,防止拖了发射的后腿。

一次在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发射任务,见证了中美双方人员从互不相识到互相帮助、互相改变,在良好的合作中产生了友谊,变得更加和睦与友善。东西方的文化技术摩擦得到了平衡,双方人员在求同存异、坦诚相待、同心协力的合作中将“亚星”打入了太空,开辟了一条通天之路。中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案例告诉我们,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最好方式。

30年后的当今世界,交流合作仍应成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主旋律。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起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从此陆上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经济带将亚欧非三大洲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你看,亚欧大陆桥飞架东西,一趟趟满载货物的班列在轨道上穿梭,一艘艘货轮在一个个港口忙忙碌碌进进出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被合作的转轮带得飞速运转,这是多么朝气蓬勃的景象啊!

反观一些国家,他们不但不参与共同发展的合作,反而抵制甚至阻扰合作的脚步,试图为合作中国家设置障碍,他们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令人嗤之以鼻。但我坚信,坚定走合作共赢的国家一定能有灿烂的明天,发展的历史一定会给霸权国家一个严厉的教训。

中国火箭运载“亚星”飞向太空港的场景犹如就在昨天,昔日中美国人的激动依然能深深地感染到今天的我们。我们都是地球人,让我们美美与共,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走向大同世界!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十一)

在原始与现代,文明与愚昧,东方与西方美好而残酷的碰撞中,一个红扑扑的如同朝阳般的希望正在悄然跃起。

——《飞向太空港》

天凉如水,暮云四合,仰观星汉,问道于天。

在风云诡谲的二十世纪,处处弥漫着碰撞和竞争的气息,即便是灿烂星汉,各国都开始了竞争。

1990年4月7日夜晚,夜色如水,漫天星汉都注视着天穹下的一处——西昌。

空旷的西昌山沟显得无比平静,风吹过,似吹来一种异样的气息,预示着在此地将发生的壮阔。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随着自塔台传来的气吞山河般的声音,世界仿佛都凝滞了,注视着来自东方的奇迹。

一声巨响,携带着“亚洲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火箭腾空而起,曳出熊熊火焰,将苍穹映照地通红。

火箭,成功发射。

科研人员尽情欢呼,举国上下尽皆喝彩,苍穹之下尽皆叹服,同庆贺自上古以来,便一直怀着问道于天理想的民族,历经千辛万苦,终得来的一日成功。

仰观星汉,你我便同为观星者。

星辰璀璨,烂漫已极,如灯盏一般悬挂天穹,清辉撒下,照耀你我。

那些星辰就是我们,或者说是我们夙寐以求的理想。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仰望星空,仰观我们的梦想,想去追逐,想去跳跃,直至手握我们的理想,达成夙愿。

却恨无登天之梯,沟通星汉与我们。此时,我们遥望,我们希冀,我们愤慨,但我们仍行走于原地,只是多了一些无谓。

天路漫漫,其修远兮,与其仰观,与其遥望,倒不如问其道路于天。向天穹轻问一声,天便无言地回应了,它指引给了我们道路的方向,那便是勇向远方,奋斗探索。

在天的指引下,我们走上了这条坎坷难行的道路,沿路有无数的阻碍,但我们必须前进,因为我们有仰观星汉,追寻梦想的理想和决心。

奋力地奔涌向前,我们同迈步于这条通往星汉、崎岖不平的道路。

望着远方越来越近的星汉,心生欢喜,大步向前,怀着激动和喜悦,向梦想进发时,我们却在障碍的阻挠下,跌倒在地。

星汉与我们近若咫尺,难道因为这一时的跌倒,便永不前进,永绝于我们的理想?

不!

我们从仰望中追寻,从疼痛中振作,从阻碍中奔跑,直至梦想从遥不可及变为伸手可触。

一路之上,我们追寻,我们跌倒,我们振作,这便是我们的付出,我们的经历,我们的人生。

最后一步,跨上星汉,看到属于你我的星辰,微笑着握住它,温润皎洁,方不负你我一路艰辛。

仰观星汉,问道于天,路远且长,又何能阻你我步履?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十二)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科普类的书,它的作者是李鸣生,他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书中,他亲身经历了中国航天局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美国“亚州一号”卫星的种种趣事和困难。

在1989年12月16日,美国批准了“亚州一号”卫星的出口许可证,中国火箭成功打入国际商业市场,这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现航天能力的重要机会。

在整个发射准备过程中,困难数不尽数。

生活问题,美国人喜欢在工作之余参加跳舞、打球、骑车、登山等娱乐活动,这中国人很不理解:打卫星就打卫星,跳什么舞、骑什么车呀!可是,为了让美国人对中国有个良好的评价,中方还是同意了。

习惯问题,中国人有人走电断的工作习惯,但美国人认为:下次来工作第一件事总是开电源,多麻烦呀!于是美方要求工作场所一天24小时都要通电。这对当时各种资源还比较溃乏的中国是有困难的,最后中方人员用了个土办法解决了供电问题。

通信问题,美国人远道而来很想家,常常要打电话。但发射场在山沟之中,几个月前又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大型泥石流,冲毁了通话线路,战士们好不容易修好了,但是依然达不到美国人的要求,最后中方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美国人理解了现状。

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各种问题得到了化解,最后在1990年4月7日“亚州一号”卫星发射圆満成功。

看着书本中火箭腾空而起的壮观画面,我思绪万千。我想到了一百多年前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多少奇珍异宝被野蛮的摧毁;我想到了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民族危机的甲午海战,想到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我想到了上世纪初日本的侵华战争,想到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那时的中国积穷积弱,哪个国家都能欺负中国!

我更想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九四九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声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中国的火箭可以发射美国的卫星了,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新中国从此站上了世界的舞台,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敢欺负中国了!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十三)

寒假,我和爸爸一起阅读了《飞向太空港》。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并取得成功的故事。这是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也是第一次发射商用卫星。为了实现这次商业发射,我国科技人员在精心研究的同时,到世界各国去展览、去推销中国的火箭,期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谈判,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后得到爱国人士荣毅仁、李嘉诚等华侨的支持,才取得了这次发射资格。在承担发射过程中,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泥石流,场地、发射塔、研究室、宿舍遭到毁坏,基地全体官兵只用一个多月就完成了本该半年才能完成的灾后重建工作;同时面对美国专家的不信任,基地科研人员发挥聪明才智,用实力说话,最终完成了发射任务。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件事:第一件是美国人在运输火箭燃料时,远远躲在运输车辆百米开外,生怕发生爆炸,而中国技术人员不畏困难,徒手搬运,安全完成;第二件是美国专家们每天准时上下班,要吃自助餐、要跳舞、要进酒吧、要爬山、要骑车,还要宾馆提供洗内裤的服务,而中国的科研人员,不讲条件,住在狭窄的小房间,下班后还要自己回家煮饭吃;第三件是中国王之任女专家,原先没有文化,十几岁到边区兵工厂制造炸药,后来选送到苏联学习,回国后成长为一名火箭设计师,但被扣上“苏联特务”“假党员”遭受迫害,即使在牛棚也不忘开拓空间的雄心大志,后来主管火箭氢氧发动机的研究。这三件事深深感动了我,这些中华儿女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吃苦耐劳、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越是面对艰难险阻,越能奋勇向前,越是国家有难,越能担当作为、自我牺牲的优良作风!正是一代又一代具有优良传统和高贵品质的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和自强不息,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使伟大的祖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当我为这些专家、为祖国骄傲和感动的同时,我也思绪万千。我的妈妈在中国移动上班,之前她告诉我,芯片对手机、电脑、通信网络而言就像人类的心脏一样重要,中国芯片主要依赖从外国进口,自主研发不足,所以这两年美国制裁华为、中兴等公司后,国家电子行业的发展受到美国等国家的制约,影响极大。当前,我们也正在度过一个不平常的春节,全国都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国无数科学家、医疗技术人员,与时间赛跑,公布病毒基因序列、寻找病毒宿主、研究预防和治疗药物,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挑战未知的医学领域,战斗在抗疫的科研前线。正在抗击冠状病毒第一线的院士李兰娟说:从这次疫情以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人生导向,高薪留给才德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所以,高科技技术和高新尖人才正是国家急需的,他们将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进步的主力军。

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受到了深深的触动。我想成为像这些科学家和专家们一样的人,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发扬他们刻苦钻研、不畏苦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为国争光的担当作为。我是一名中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增加知识本领。我以后一定要克服自己学习浮于表面的不足,沉下心去,深入钻研,多去探寻更精深和未知的领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值得尊敬的人!

飞向太空港读书心得200字(十四)

《飞向太空港》这本书,我读了以后受益匪浅,许多感受从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2005年10月17日时,聂海胜与费俊龙乘坐我国的第二艘航天飞船“神州六号”成功飞天!“航天员”这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无数人向往,但又有谁知道?他们今天的成功,背后付出了多少年的努力!首先,航天员要有航天飞行的理想与信念,要有强壮的体魄、丰富的知识与极其优秀的心理素质和献身精神。不但如此,还要接受各种训练,比如基础理论培训、专业知识技术与单项操作技能训练、大量的野外生存、救生训练等。

看看航天员,在看看我们,心是否还能够平静?在学习上、思想上与行动上,我们是否能与他们相比?先说太空飞行训练的过程:从进入飞船、发射、轨道运行、返回、着落——,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严格,那么一丝不苟。无论多么辛苦,他们都毫无怨言的去做,而我们就连写个暑假作业都要拖拖拉拉、怨声载道,这就是航天员与我们的差别。

对于航天员费俊龙与聂海胜叔叔,我先说说我对他们的看法。

费俊龙叔叔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但他没有成为一名专业的画师,是因为很难?因为没有才能?不,不是。他把他的手、他的画笔伸到蓝天与白云之上,又从蓝天白云上加大了进度,他把他的画画成了无尽的宇宙。二十多年的艰苦训练与学习,从理论知识到体质训练,从专业技术到模拟训练等等,没有一定的灵性与细心,没有过硬的技术与胆魄,没有过人的勇气与冷静,没有超强的毅力与信念,他无法做到这些。他既是一个优秀的航天员,也是一个为我们连接地球与宇宙的伟大“画师”。

再来看看聂海胜叔叔,他有着农村人固有的坚韧。马云的话说得好:“梦想自然要有,万一实现了呢?”当他还是一名放牛娃的时候,就梦想着飞上九天之外,观察宇宙的秘密。梦想与磨难总是出现在成功的前面。勤奋和毅力,是农家孩子从来都不缺少的特质,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考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回又一回的磨难后,终于,他实习了自己的梦想,圆梦与九天之外。

梵高曾经说过:“伟大的事物不是偶然降临的,而是通过意志力达成的!”这也就告诉我们,一个人身上有多少耀眼的光环,他就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承受多重的压力。

久久品味,我思绪万千,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伟大,作为一名学生,我的任务就是一步一步的缩小我与梦想的距离,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为国争光!

中国的航天人员、技术人员是多么伟大。他们的行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像夜晚的北极星,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永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奋发图强、坚持不懈,传承长征3号火箭工作人员的精神,使星星之火变得可以燎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