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1
2025 年央视《开学第一课》以 “铭记与奋斗” 为主题,在9月1 日20时晚准时开播,这不仅是一堂知识的传授课,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作为一名观众,我深受触动,内心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使命感。
节目通过多种创新形式,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当三面来自抗战英雄连队的战旗亮相,当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 的代表们讲述着那些热血沸腾的战斗故事,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平型关大捷的英勇无畏、百团大战的波澜壮阔、刘老庄战斗的惨烈悲壮,无一不彰显着英雄连队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什么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让我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节目中对左权和杨靖宇两位英雄生命轨迹的回溯,也让我感慨万千。左权十岁时便胸怀家国、立志救国,最终在太行山上运筹帷幄、以身殉国;杨靖宇在白山黑水间孤悬敌后、至死不屈。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英雄并非天生,而是在时代的考验中,在坚定的信念支撑下,逐渐成长为民族的脊梁。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讲述的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那些写满证言的登记表、幸存者的采访影像,更是让我感受到了那段岁月的苦难与不屈,让我深知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的深刻含义。
除了对历史的铭记,节目还展现了奋斗的力量。通过 AR 技术等视觉特效,我们 “走进” 了黄崖洞兵工厂,看到了抗战年代工人们以头盔锻铁、用钢轨造枪管的艰辛与坚守。在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的实景课堂上,歼 -10飞机现场副总指挥薛炽寿与首飞试飞员雷强讲述的歼 -10 飞机从论证到首飞成功的攻坚历程,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新时代奋斗者的拼搏精神。他们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祖国的钢铁脊梁,激励着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接续奋斗、勇毅前行。
“最好的铭记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同时,我们更要以奋斗为笔,以青春为墨,在新的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我们要像节目中的英雄们和奋斗者们一样,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不怕困难,为了实现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
2025年《开学第一课》“铭记与奋斗”,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厚重和奋斗的价值。我将以这堂课为起点,带着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憧憬,勇敢地踏上奋斗之路,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2
当《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在耳畔响起,当英雄连队的战旗在屏幕上猎猎飘扬,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2025 年《开学第一课》以 “铭记与奋斗” 为主题,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让我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深刻领悟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与力量。
节目通过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 等英雄连队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华儿女在抗战时期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那些老兵们颤抖的手抚摸着当年的战旗,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坚定与执着,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他们用简陋的武器与强大的敌人拼杀,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家国的钢铁长城。同时,新安旅行团的少年们以 “旅行” 为名,行走万里播撒抗日火种,他们与我年纪相仿,却在国家危亡之际,毅然肩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这种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此外,节目中对左权、杨靖宇等英雄事迹的讲述,以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对那段惨痛历史的回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杨靖宇将军胃中的草根棉絮,左权将军的家书,这些细节无一不在诉说着先烈们的英勇与牺牲。而从八一式马步枪到歼 -10 战斗机的跨越,不仅是军事装备的升级,更是一个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生动缩影,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奋斗自强的辉煌历程。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学习上,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刻苦钻研,用知识武装自己;在生活中,我们要关爱他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铭记与奋斗”,是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也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应该牢记的使命。我们要铭记历史,汲取前行的力量,用奋斗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民族一定会更加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