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800字

2025-08-14 23:44:09 观后感 打开翻译

今天接到女儿,她第一句就问我:“妈,你看电影《南京照相馆》了吗?”

“没有呀!”

“妈,这部电影可感人了。推荐你看一看。我们老师让我们看了,大部分同学都哭了!”女儿表情凝重。

受女儿感染,晚上我坐在电脑桌前认真地观看了《南京照相馆》。当银幕渐渐暗下,我的泪水早已湿模糊了双眼。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南京照相馆》,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惨烈,却像一把钝刀,慢慢割开那段令人窒息的历史。

吉祥照相馆的老式相机见证着南京剧变。邮差阿昌送信时总会哼苏州评弹,毓秀的戏服还带着胭脂香,这些美好在日军铁蹄下碎成粉末,暗房里显影的照片最揪人心:被活埋的百姓瞪着眼睛,被麻袋包裹着滚入长江传来的哀嚎,被挑在枪尖的孩子的尖叫,女护士凌乱的衣襟上沾着血渍……老金颤抖的手在药水中反复搓洗,仿佛这样就能洗去满纸冤魂。作文 WwW.ZuOwENbA.NeT

最刺痛的是那场“亲善”表演。日军把阿昌和毓秀扮作夫妻拍照,婴儿的啼哭却在此时划破寂静。母亲慌忙捂住孩子的嘴,可天真的孩子哪里会忍受耻辱,竟然被日本军官摔死在当场,母亲被气得发疯。镜头定格在母亲坠地的发簪上,染血的珍珠滚到毓秀戏鞋边,碎成八瓣。 额头上满是鲜血的孩子躺在毓秀的怀抱无声无息,揪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这些普通人让我看见星火之光。阿昌从蜷缩在墙角发抖,到用暗房红布裹住遗孤;老金把照片底片缝在女儿棉袄里,驼着背走向枪口;死里逃生的毓秀找到报社刊登了日军的残暴行。他们用生命保护的照片最终成为了日军罪恶的铁证。他们让我想起课本里拉贝日记中的裁缝铺老板,想起金陵女收容难民的老校工。正是这些星星点点的光,刺破了1937年南京城的至暗时刻。牢 

历史课本上的“三十万”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当我再看见挎相机的游客在纪念馆前合影,总会想起老金擦拭镜头的鹿皮布,想起暗房里永不褪色的底片。我们要把这些故事一代代讲下去,就像毓秀在戏台上唱的:莫忘秦淮河边柳,年年春来抽新芽。

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希望中华儿女时刻牢记: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声声不息,振兴中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