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观后感: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在八一建军节前夕,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
《南京照相馆》以5.77亿元票房登顶暑期档冠军,上映5天创下近三年历史片单日票房纪录,豆瓣评分升至8.6分,预测总票房或达32亿元。
该片聚焦南京大屠杀中的普通人群,通过小人物视角展现历史真实,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将那段沉重的历史缓缓展开,让我深刻体会到“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悲痛,也让我对国家的强大与和平的珍贵有了更深的感悟。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一群普通百姓为躲避日军屠戮,藏身于“吉祥照相馆” 。
邮差阿昌为求活命,冒充照相馆学徒,在被迫冲洗底片时,意外冲印出能证明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
于是,照相馆老板老金、演员林毓秀等平凡人,与阿昌一起,冒着生命危险谋划着如何将底片送出去,让全世界看清日军的暴行。
影片中,日军的残暴令人发指,他们用相机记录屠杀场景,又企图掩盖真相,将南京城变成了人间炼狱。
而那些在照相馆中避难的普通百姓,他们原本只想活下去,过着平凡安稳的日子。
但在目睹日军的暴行后,他们的内心被愤怒与正义点燃,选择了挺身而出。
从“想自己活下来”到互相谦让“通行证”,再到“想让罪证底片留下来”,他们的转变彰显出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国人骨子里的勇敢与担当。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八一建军节,这个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的重要节日。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军队,我们的国家才有了抵御外敌的坚实力量。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深知,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就像电影中那些守护底片的人们,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几张照片,而是历史的真相,是民族的尊严。
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或许无需像先辈们那样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但那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团结一致、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不能丢。
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与个人,就像大树与枝叶,只有大树根深叶茂,枝叶才能茁壮成长。
《南京照相馆》让我们铭记历史的伤痛,也激励着我们在和平年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守护我们的祖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