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廉洁好家风征文2000字

2024-05-05 22:52:56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廉洁好家风征文 篇1

坚守原则的奶奶

1928年,奶奶出生在县城南山一个当时比较偏僻的小镇上,小小年纪就做了童养媳,每日起早贪黑,为婆家辛勤劳作,可不幸的是,我的亲生爷爷,仗着自己有点家底,年纪轻轻不正干,吸上了大烟,以致于在奶奶生下我的父亲后,他就因为肺痨病,英年早逝。

所幸奶奶那时没有接受封建思想的禁锢,放了差点被缠死的小脚,为她后来带着我父亲、大姑、二姑们勉强讨生活留下了点资本。再后来到新社会,奶奶因为思想先进,勤于学习,又是村里的妇女干部,机缘巧合之下,她又和山西过来的部队干部组建了新家庭,她也到随之到县城工作,成为县百货公司的一名售货员。

大约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奶奶已升职为门市主任。一次,奶奶带我去上班,在她工作的时候,我就一遍遍欣赏柜台内外,或悬挂或摆放的新衣新鞋,看着看着,对柜台内那双白塑料底桔色条绒面的成品鞋子好生喜欢,正在我看的入神的时候,奶奶已悄无声息的给我拿来一双穿在了我的脚上,当她付钱给会计的时候,会计使使眼色说,“这双鞋有毛病,主任您掏处理价吧!”可奶奶说,“不行,您按正价收我,我不能带这个头”,看着严肃认真的奶奶,我小小的心里充满了疑惑,心里想“为什么,有便宜不占呢?”。这个疑问一直到我后来长大,我才明白,奶奶是在用行动教给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也是因为受奶奶的影响,我参加工作后,不管在什么岗位,也一直以奶奶的故事做为鞭策,“守规矩,不越规”,耐得住清寒和寂寞,守得一份心安。也许有时候会有朋友说我死脑筋,太实诚,不懂变通,但我守得住自己的内心,也获得了一份安宁。

诚实守信的爸爸

说起爸爸,我就有点心酸,他一生为人诚实,吃苦耐劳,深得戚朋友们信任,但他却在60岁那年就抛下了妈妈和我们姐妹仨人,绝尘而去,留给了我们无尽的追思和想念……

父亲是在21岁当兵复员后才真正又回到奶奶身边的,因为在部队的三年学习和锻造,他掌握了一手好扳金工的技术,复员后相继在县化肥厂、机械厂等等工作过,最后在罐头厂因为企业改制光荣下岗,下岗后的爸爸碾转在各在工地揽一些需要看图纸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务工作。因为爸爸为人诚实,技术又好,能解决一些疑难杂症,成了当时他们那圈子里的名人。有一次,听爸爸说他应西安的一个老板邀请,要去那边厂里帮他搞某项土土专利,并且提前给他打来了订金,但就在爸爸动身要前往西安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邀请他的那位老板突发脑梗死,没了语言能力,脑子也糊涂了起来,这时候,爸爸身边就有朋友劝他别去了,可他还是固执的说“受人之托,哪能负人”,义无反顾的前去,帮人家把产品生产了出来,因为当时他们生产的的那种设备是纯手工的,许多地方的螺丝和扳金都是爸爸亲自上手。爸爸完成工作回来时,老板的家人们感动至极,以后硬要把爸爸当成一门亲戚来走。不幸的是爸回来不久,就被确诊了肺癌,半年不到,便弃我们而去,当给爸爸穿寿衣的时候,他有一只胳膊已经弯曲变形穿不上袖子,妈妈在一边偷偷抹泪,后来我才知道,爸爸的胳膊就是在去西安帮那个老板研发产品时亲自上手,不惜己力使胳膊旧疾复发,老病加旧伤导致他的胳膊严重变形。

转眼间,父亲已经去世十四年了,十几年间,我常常在许多时候用父亲的“以身作则”提醒自己,同时也教育我的两个孩子,做人要诚实守信,且不可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失了朋友,冷了人心。

有规矩才有方圆的妈妈

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吃酒席的时候,常常提醒我:“无规矩不成方圆”,吃饭的时候,要看年龄最大的人,他开始吃了,大家才能动筷子。大家吃饭时,自已喜欢吃的菜,不能拉到自己身边,不能独占大家一起吃的食物等等,现在想起以妈妈当时的文化水平,她理解的规矩,虽然浅显些,但也显示出了她当时的教养,同时她的教养对我幼小心灵的和人生的影响。

长大后我参加了工作,妈妈也常常提醒我,“在单位要守规矩,千万不能做没有规矩的事儿。”所以,尽管我经历过的单位不多,但我每到时一处时时谨记妈妈的教诲,这些年来,没有过任何“有失规矩”的失误和闪失出现,并且也在对党的理论学习中早已把它升华为一名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今后的人生,我将继续用妈妈的“有规矩才成方圆”来鞭策自己,也坚信这份“规矩意识”将永远与我为伴,佑我和我的家人平安。

人生路漫漫,在此我感谢我的奶奶,我的爸爸、妈妈在我的人生路途中“蹒跚学路”时送给我的这笔宝贵财富,我想我也将会把这些继续传递给我的孩子,还有我孩子的孩子……因为它不仅仅是对孩子的一种教养,也将是影响我们一生的家风。

廉洁好家风征文 篇2

总想为父亲他们那代人写点什么,写写他们的悲苦喜乐,他们的奋斗和坚持。

父亲如果在世的话,该已是耄耋之年,只是他走的那一刻身边并无一人,只有那片自退休以后,陪伴了他十几年的菜园,这也是至今我不敢看父亲照片的缘故。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我知道,这样的诗句用在父亲身上并不十分妥帖,因父亲只是一个凡人,但在我的心里,父亲永远是那样的高大伟岸,那样的乐观坚强,那样的坚韧不拔,就像一座灯塔,引领着我走过童年,走过青春,走过人生的沟沟坎坎。

父亲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把自己的满腔热忱和毕生心血,坚定地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他终生热爱的共产主义事业。

父亲性格耿直,为人正派,他一生都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誓言。他严于律己,体恤百姓,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无论在哪里工作,无论在哪个职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从不会因为自家的私事而影响工作。在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始终是忙碌的。

父亲不是伟人,他只是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中的普通一员,他没有豪言壮语,但却细语如金,他的教导至今萦绕耳畔,许多年来,就像一枚光芒四射的徽章,闪耀在每个孩子的心上,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父亲爱好书法,在他办公室的墙壁上,贴着一幅他自己书写的横幅,上面“和群众打成一片”几个大字,遒劲有力。他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去乡亲家走访,从来都是打地铺,还要给乡亲粮票和钱,从不白吃白住。不仅如此,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乡亲们都叫他“菩萨心,大善人”。父亲是慈善的,但也是坚持原则的,凡是违反政策规定的事,他都坚决遏止,严刹不正之风,从不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耿直万人嫌”,他看不得老百姓可怜。他总说自己是共产党的干部,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老百姓,不能只想着自己。因为年纪小,这样朴实的话语,我已不能完全记得,但即使只是只言片语,却已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直至后来蔚然成林,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父亲酷爱读书,喜欢唱歌,又精通各类球艺。记得他最爱唱的一首歌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总说,共产党人要永远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父亲的熏陶下,小时候家里虽简陋,却不乏书香氛围,床头、柜子乃至钟表下面,随处是父亲的书籍和手稿,印象较深的是《马列主义全集》《毛泽东选集》等,书里的很多内容,父亲都能背下来,我们是父亲忠实的听众和崇拜者。至今,父亲深夜伏案读书写稿的背影,还浮现眼前。

父亲有着太阳般的炙热,也有着月亮般的温柔。不管多么忙碌,他都会在晚上回家时抽出时间,照顾病重的母亲,照顾我们,常常是给母亲擦洗完身体,还要给我们三个孩子洗脚,至今还记得父亲为我洗的红领巾和白球鞋,是那样的鲜艳和洁白。母亲患病十几年,父亲始终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直至母亲去世。父亲的温暖始终陪伴着我成长,他教会我长幼有序,懂规矩,讲礼貌,懂得换位思考,体谅他人,与人为善。直至到了大学,父亲还坚持每星期都要给我写信,而信的最后一句话一定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来我步入婚姻,父亲的嘱咐依然温馨,他告诉我要孝公婆,和妯娌,要时刻记着人都有双重父母,要懂得体谅关爱他人,要常怀感恩之心等等等等,想来都可以编写一本家训了。

父亲的言行做派,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我们的家简单快乐,阳光向上,这种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传承至今。每当遇到挫折时,我都会想起父亲对我说的那些话,心中就会升腾起无穷的力量。

晚年的父亲,仍旧不忘关心国家大事,也从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直到默默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父亲的一生总让我联想到一些人,一些事,想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那句: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父亲的乐观豁达,父亲的家国情怀,父亲的老骥伏枥,都让我敬佩,缅怀!一个家庭的家风,是在温润无声却又掷地有声的相互交融中慢慢形成的,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整个社会良好风气形成的基础和源泉,家风正了,国风民风党风社风才会清明,正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和传承。____曾说过: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新的时代铸就新的辉煌,愿我们每一个家庭都牢记____的教诲,建设和传承优良家风,使风清气正,国泰民安。

廉洁好家风征文 篇3

在外工作已有11年,不常回家,电话倒是常打。每次和家里通话,妈妈接时就没有上限,噼里啪啦,非聊得电话发烫不罢休;可是电话要是老何接时,我们的通话只有30秒:跟我妈都很好吧,我也很好,嗯知道了,我会好好工作,会照顾好自己的,我妈呢?叫我妈接电话。

老何是我爸。

五岁时第一次挨打就是被老何狠狠踢了两脚。老何在木材公司上班,我在木材公司的家属幼儿园里上学,那天我跟着一群大孩子在机器轰鸣的木材加工车间里疯了一下午,当老何满头大汗把我从木材加工车床底下一把提溜起来时,铁青着脸,照着我屁股就是两脚,他急疯了!当时吓傻的我也不知道哭,只记得他铮亮的军勾鞋上有个大坑。年轻时老何穿戴讲究,一丝不苟,那双军勾是他的最爱,可是那天他来不及心疼他的军勾鞋,踢了我后,就抱我回家,连连自责,问我疼不疼,为此他内疚了好久,也心疼了好久。但从那以后老何再未碰过我一根手指头,我也算因祸得福。也是从那时起老何让我知道了要时刻爱护自己,远离危险。从此以后,无论是行走在马路上,还是在异地求学的陌生环境中,亦或结交了新玩伴新朋友,我都学会了保护自己,从未让危险靠近。

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吃饭总愿意唱歌,还经常剩饭,妈妈怎么说我都不听,有一次老何吓唬我说:你要是吃饭再唱歌,将来准找个傻女婿,而且剩的饭越多,将来脸上长的麻子就越多,知道什么是麻子脸吧!我当时信以为真,吓得不敢开口,静静地把碗里所有的饭吃光。现在想来老何那时的教育方式挺阴暗,可是巨管用,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麻子脸和傻女婿是非常恐怖的。后来学习《论语》“食不语、寝不言”,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被老何骗了这么多年。但时至今日我却也养成了吃饭时不浪费、不聒噪的好习惯。

小学时因为嫉妒同桌买了花裙子,我将她的钢笔毁坏并偷偷藏了起来,然而做贼心虚,来不及撒谎,还是被老何发现了。第二天他让妈妈买了两支更好的钢笔带我去向同桌道歉,低头认错让我羞愧难当,从此以后牢牢记住了虚荣和攀比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同时也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现在想来很感谢当初老何及时修正我的小错误、歪心思,没有让我在歧路上越走越远,时至今日也让我明白了担当的意义。

高中时我回家抱怨老师偏心课上很少提问我,老何只简单地问了一句,提的问题你会吗?我会。你会就好。第二天放学我发现写字桌上有一篇从报纸上剪下的文章,叫做《沙子与珍珠》,大致是说一把沙子握在手中,随手丢弃在沙滩上,就再也找不到握在手中的那把沙子了,可是如果手里边握的是一颗珍珠,即使丢在沙滩更远处,还是一眼就可以把它找到,我明白老何是叫我努力成为一颗珍珠,只有闪闪发光才会引人注意。从此以后,我不再抱怨,而是更加努力要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上大学后,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我和老何30秒的电话已成习惯,他不善言辞,我不会嘘寒,言简又意赅,含蓄又深刻,好好学习,注意身体,我们很好。无需赘述。然后我照例会说:我妈呢?叫妈妈接电话。开始杂七杂八讲起自己的种种,买了新衣服,选修了艺术课,交往了什么样的男生,以及兜里的钱又见底了……电话里只是我说,妈妈认真地听,偶尔附和。可是第二天妈妈一定就会把电话打过来:“你爸又给你汇了500元,宽拿窄用,不要乱花钱;没事多看看书;你爸说交男朋友我们不反对,相信你的选择,也尊重你的选择,但是你是女孩子要懂得自重自爱。”

很感谢老何的开明让我青葱的大学时光过得精彩又有意义。

当我考取电视台成为一名新闻记者时,老何笑了,笑得含蓄而深沉,就一句话,好好工作,不要骄傲。这么多年来,我取得的每一次成绩老何都记在心里,他不善表扬我,却时刻鼓励我,多年以来,老何和我的交流很少,他不苟言笑,尤其在我这个不太省心的女儿面前。然而我发现在我成长的每个节点上他都像启明星一样指引我,让我畅通无阻、昂首阔步而又勇往直前地向前走。

老何在他的工作中是先进,是标兵,他深深影响了我。在工作中,我亦踏实肯干,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多次提交入党申请书后,我终于通过党组织的考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入党,是人生中的一次转折,这是我的荣耀,这更是父亲的骄傲。在这神圣而庄严的一刻我最想要告诉的竟是老何。我要告诉他咱家有新党员了!我要跟他唠唠我的思想动态,我要跟他说说我工作中的进步与不足,我要跟他讲讲我身边的人和事,可是此刻我最想要跟他说的是:是他教会了我善良、勇敢、正直、独立和担当。是他将做人最基本的道理讲给了我,把良好的品格传给了我,将最朴实的家风交给了我,使我健康成长,守住规矩和原则。

家风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如影随形,是言传身教,是耳濡目染,是融入血脉、刻进骨髓的精神!

突然想打电话回家,这回,是叫老何接电话。

廉洁好家风征文 篇4

泛白的褂子,稀疏的白发,肩上搭着一根毛巾,一边走一边用手拉着搭在胸前的那半截,从额头往下摸了一把,鬓边的汗珠消失了,布满皱纹的脸上只留下汗的痕迹和气息。

工作之后,我已经很少去外公家,在那能扳着指头数清的次数中,外公每次都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的头上总有擦不完的汗珠,因为地里总有干不完的农活。

“您年级大了,别种地了,我们给您钱花!”舅舅们曾不止一次这样劝外公。

“那不行,地可不能荒着,地咋能荒着,荒着咋弄!”无论如何,外公都要坚持种地。

我那如今已经八十多岁的外公,从十多岁开始干村支书,一直到退休,从未离开过那个坐落在西虎岭村一隅被叫做乔岭的地方,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他的儿女都是那些土地所产的粮食养大的,在他心里对土地有特殊的感情,他没有读过多少书,不太会用书面语言去表达一些东西,就连“家风”两个字他都没有说过,但是他却用行动将四个字刻在我们几辈人的心中,这便是——朴实勤劳。

外婆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就连独自行动都不太方便,前两年村干部考虑到实际情况,要给他一个低保,却遭到了外公的拒绝,他说他身体康健,有手有脚,能够养活自己,那个名额可以给更需要的人。

确实在同龄人中,外公的身体可以说是倍儿棒,收麦子、玉米时,一大袋子他说扛就扛了起来,村里没有人不羡慕他的好身体。而他几乎一刻也不停歇,一年到头总在地理忙活,人们都说外公的好身体是他的勤快养出来的。

去年县里的王书记去看望老党员,外公便是其中之一,他与书记坐在院子里唠家常,脸上洋溢着温馨的笑容,丝毫没有局促与不安,我想那便是勤劳给予他的底气。

2020年突如起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我们都安安静静的呆在家里。正月初六安静的家庭群里突然发来了一一张图片。

那是报纸的一角,左上方写着2020年3月13日,星期四,几行黑色的小字如同细小的针孔,整齐有序地错落在一张图片的下面,并不显眼。右边是一张只有头部的黑白照,像是古老的底片,那张脸我们都很熟悉,是小姨。

“初二返岗,30斤消毒设备身上背。姓名:刘玉霞,年龄:43岁,身份:东环兴业物业管理公司保洁领班”这是报纸上加粗的大标题,下面是400余字的报道,“‘玉霞,现在疫情越来越严重了,你能提前回来吗?’大年初二在河南老家的刘玉霞接到单位电话,希望她能提前返岗。接到电话的刘玉霞二话没说,立刻买了回北京的火车票……”我只记得小姨去北京已经很多年,她很少回来,因为姨夫和两个孩子都在家里,两人也因为这没少闹矛盾,平时家里人都劝她多回来,而小姨年前才回来,初二却又返回了北京。

我有点不理解小姨,为什么要去那么远,为什么忍心丢下两个孩子。妈妈说,“人到哪里有个窝窝都不容易,小姨可能只是不想伸手向别人要钱花!”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初到北京时和小姨、爸爸都不在一起,第一天上班她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都急哭了,是小姨第一时间赶到妈妈那里,她说她太能体会到妈妈当时的心情,因为她曾经也是这样过来的。

小姨小学都没有毕业,读的书还没有妈妈多,外出的时候连普通话也不会说,即便现在也说得并不标准,却从一个小小的保洁员做到领班,能依靠的除了与外公一样的勤劳朴实还能有什么?

“玉霞踏实能干,肯吃苦,所有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上天不会辜负你的勤奋与努力,我们都为有你这样的家人感到骄傲!”,这是图片下面舅妈发的一段话,看到那段话我突然想到舅妈以前说的话,“人只要能靠自己的双手勤劳挣钱就行,不管干什么,只要是自己靠双手得来的,都很了不起!”,我想这就是小姨的写照。

大理石的墙壁上一张张“白日跑完赛证书”格外抢眼,证书上都是同一个人的名字——刘芬,我的表姐,一个爱跑步的老师,这是她对自己的称呼。表姐开始跑步是在2020年疫情开始的时候,这一跑便到了现在,两年多的时间雨雪无阻,从未间断,往后她也还会继续。

黑色的写字桌上有一张计划表,“每天看书一个小时,写稿子3000字”这是我暑假的计划,看书写稿子我已经做了十多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文学爱好者到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作者,身边总有人问:是不是你的家人都很喜欢看,也都很会写。

其实不然,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上一辈的家人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身上没有书卷气,却有比书卷气还要香的东西——朴实勤奋,正是这四个字给了表姐和我坚持的力量。

家风就像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体现,于我们家在外公那一代是用双手开垦土地,用勤劳取得收获,在妈妈、小姨那一代是宁愿自己用双手赚钱也不伸手向别人要钱,在我和表姐这一代是工作之余,有一个小兴趣,并且长久的坚持下去。

朴实勤俭,这是外公以身示范,留给我们的家风,我们会让它如春风一般,融入每一代人的心田。

廉洁好家风征文 篇5

打开历史的橱窗,凝望每个熠熠生辉的家族故事背后,总有一种给予人力量与导向的袅袅之音,拂去时光灰尘,那些流淌在国人骨髓中的血液似乎总有一种馥香为之而传承,那便是家风。我家的家风家训很普通,但让我受益匪浅。

我出生在豫北新乡的一个小乡村里,对儿时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的记忆。应该跟大多数农村的孩子一样,每天在村里嬉戏,快快乐乐没有烦恼。脑海里有印象的场景是从我上小学开始的,我的母亲将我送到隔壁村的小学里,开启了我的学生时代。当时的我对上学没有什么概念,不愿意去,哭闹都没用,母亲强制把我带到学校。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不懂什么大道理,也从不跟我和姐姐讲什么大道理,上学是当时母亲唯一要求我们做的事情,也是我们一辈子最感激母亲的事之一。

母亲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每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庄稼地是陪伴她最多的伙伴。天微微亮就去地里,到傍晚时分才回到家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我眼中,“单调而乏味”。犹记得我问过母亲,这样的生活她开心吗?母亲的回答当时的我无法理解,她说:“能把你们姐俩供成大学生,妈付出再多,都会很开心”。后来我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和姐姐寄托了母亲所有的愿望,为之她总是默默的在付出。从小学到工作,母亲在逐渐的老去,但她的生活还是那么的“单调而乏味”,默默的奉献着自己。

母亲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辛勤的劳作得来的,一辈子没拿过别人地里一粒粮食。正是有这样一位伟大母亲,我才能走在康庄大道上,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未来能靠自己辛勤的双手养活自己,养育未来的儿女。

20__年4月6日,我步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工作。经院里研究,我被分配到执行局工作。不懂、茫然,是我当时最深刻的想法。从最初的茫然到熟悉,这一干就是六年四个月,这期间遇到过很多令我感动的人和事。当时背着行囊来到离家四百多公里的豫西卢氏,说实话,心里挺害怕的,在这里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同学、朋友,孤零零的一个人,担心过、彷徨过。直到遇见他们,我执行局的伙伴们,我体会到另一个家的温暖,就像母亲临行时对我的嘱咐,“待人要真诚,你待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

工作期间,有很多难忘的瞬间,有将执行款送到申请人手里的喜悦,也有案件执行不了的无奈。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确是一件普通的执行案件。2021年底,我承办一起买卖合同拖欠购物款的案件,经过所有的执行程序后,案件无财产可供执行,电话联系又没有取得实际效果。因疫情防控,被执行人又是陕西平利人,无法实地寻找,案件只能暂时中止。案件无法执行到位,申请人每次紧皱的眉头,仿佛一座山一样压在我的心上。直到今年四月份,案件有了转机,在横涧某矿山上发现被执行人两台空压机,经和被执行人多次协商,其最终同意法院的意见,以两台空压机抵顶债务,并向法院邮寄了相关抵债手续。于是我和申请执行人约定第二天前往矿山实地查看该空压机的情况。谁知第二天我另一个当事人打电话说在街上看到他案件的被执行人,希望我们抓紧赶到现场,该案件因为长期找不到人和财产,一直处于中止状态。经过思考后,我和同事急忙赶往现场,并电话向被我“爽约”的申请执行人说明了情况,约定了时间前去查看空压机。本想着事情都说好了,谁知下午他就来找我,说“有其他财产向法院提供”说着向我递了一个档案袋,转身急匆匆的走了。我越想越感觉蹊跷,他真有财产之前为什么不提供,于是赶紧打开档案袋,里面是一个白色的信封。我瞬间明白他是来干什么了,赶紧冲出去找他,到法院门口,已经不见踪影,打电话,也无人接听。怎么办?这时我想起母亲常跟我说的一句话,“不义之财不能拿,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加之纪检部门经常开展党章党规学习、廉洁司法教育、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使我能够紧守纪律底线。没有丝毫犹豫,将档案袋交到纪检组手中,当时我心里没来由的放松。

作为有八年多党龄的一名共产党员,党章党规是我们不可逾越的纪律红线。入党之前,母亲身体力行,通过多年默默无闻的劳作,在我脑海里刻画了一个默默无闻,努力奋斗的勤劳形象,潜移默化的指引着我未来的人生方向。在大学里经过系统的学习,默默的努力,我有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深入学习了党章党规,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一名基层人民法院的干警,虽然无法向先辈们一样做出轰轰烈类的壮举,但为人民服务的心是一样的。我想向母亲一样默默的劳作,不抱怨,不气馁,默默的努力,默默的奋斗,实现我入党的誓言。

廉洁好家风征文 篇6

新年将近,通往老家的路途中充斥着轻扬起的尘埃和干冷的空气,略显老旧的大巴在前两年新修的水泥路上轻轻摇晃着向前行驶。冷风随着逐渐减轻的摇摆慢慢停下,我们在一颗大榕树旁下了车,招来一辆掉了漆的面包车,放上行李开始最后一段短程旅途。

穿过两棵交缠在一起的榕树组成的拱门,来自城市的烟尘在颠簸中被我们留在了身后,取而代之的是泥土和露水特有的芳香,付了车费拿上行李,走过积水覆盖的拐角,我们回到了爷爷家。

奶奶知道了我们要回来的消息,正坐在楼下择菜,看到我们便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迎了上来,“回一趟家真不容易,坐这么久车累了吧?”

爸爸拎了拎手中的行李,“没办法,现在疫情查得严,我们也是趁着安全时间才能回来的,这么冷怎么不进屋去。”一边说着,爸爸一边把奶奶桌上没择完的菜简单收拾了一起带进屋内,“爸呢?”

“老头应该在后院吧,今个儿一大早就有个姑娘来找他,说想在年前修好一只玉镯子。”奶奶顿了顿,把烂菜叶丢进了一旁的菜圃里,转而说道:“这不快过年了嘛,之前来的人就不少,要修的物件多了自然也就忙了。”

爸看了看我,又望了眼后院的小屋,随后拿过了我手上的行李,“儿子,去后院和爷爷打个招呼,陪爷爷聊会儿天。”

我欣然答应下来,毕竟和来家中做客的“小时候抱过我”,但现在全然没印象的七大姑八大姨问这问那比起来,还是爷爷的后院来的清闲舒适,更别说爷爷那令人惊叹着迷的手艺了。

我和奶奶打了个招呼,就往后院的方向走去。绕过房子,能看到潮湿的泥土地面上或有间隙的摆放着木条插着卵石,行成一条方便通行的小道向掩藏在树影斑驳中的后院延伸。走过小路,穿过竹片编织的遮帘,一个不大却干净的小屋出现在眼前。

轻敲木门,我向里面说到,“爷爷,我来看你了。”

没过多久,背后传来了落叶摩擦的响动,“我在这呢。”我转过身望去,爷爷提着竹篮正往这走来,“门没锁,进去吧。”

我打开门扶着门边让爷爷进屋,见爷爷手上提着竹篮,我有些好奇的询问道:“这里边儿装的是什么呀?”

“这里面装的是一些饰品。”爷爷将竹篮放在桌上,拉来两只竹凳在桌前,示意我坐在他旁边。待做到加了两层垫子的凳子上后,爷爷打开了竹篓,将里面装着的东西一层一层的拿了出来,“不过,都是些碎了或到难以修复的饰品。”爷爷从竹篮里拿出了碎成了几段,又用看起来是塑料和胶水拼凑起来的镯子,被剪成两段的点缀,还有散成一把碎了几个珠串。

面对一桌的碎玉和金银视频,我有些好奇的拿起那只被碎银箍在一起的玉镯查看着镯子的样子,不难看出镯子本身有着精致的做工,雕刻着回转的祥云纹,但是在中间断裂了开来接上了一块早已泛黄的塑料,接缝处也只是用银片草草包裹住了事,胶水的腐蚀也在长久的时光侵入了玉石中,显得很是破败。

“这还修的好吗?”仔细看了看镯子的样子,我自问磨成粉用滴胶粘好还比较简单,“我觉得……多少有些勉强了。”

爷爷一边仔细的将玉石银饰拭去灰尘装进一个个小盒子里,一边说道,“虽然不容易,但是能修。”收拾完,爷爷留下了那只镯子,“这是一名女士嘱托一定要修好的东西,是她母亲在她出嫁的时候给她的嫁妆。”

“嫁妆?”我有些疑惑,“嫁妆怎么会碎成这个样子。”

爷爷叹了口气又笑了笑,“当时她母亲为她看中了一位人家,但是她想追求自己的事业,于是在嫁出去的前夕摔了镯子逃婚了,后来是男方给她收好让丈夫给她送去的。”爷爷仔细查看着镯子的伤痕,把外包的银一层一层撕下来,露出了里面断裂发黄的镯子,放在强光灯下来回检查了几次,爷爷放心的松了口气,“还好,还能修。”

爷爷从工具包里拿出了擦的澄亮的锉刀和小锯,“那位女士想摔了镯子证明自己的决心,她也确实因此得到了家里人的理解,嗯。”爷爷来回拉动着锯子,没多时,脆弱的镯子就分成了三截,沉吟半响,爷爷扫去了桌面的粉末,“或许说得到了理解并不恰当,应该说是她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但她也还是在后来找人修好了镯子,并一直戴到了现在。”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的问到,“既然这么厌恶自己被规划的未来,为什么还要把镯子修好?”

“或许有对家里人的眷恋吧。”爷爷量好镯子的尺寸,起身从背后的架子里取出了另一个镯子的部分,比对了一下,画上痕迹后切落一块再把缺口打磨平整,然后把泛着冰蓝的玉石块严丝合缝的嵌入了损坏的玉镯里。“在外漂泊奋斗的时候,人就像一艘风雨中的小船,这份眷恋就像是灯塔,即使只能看到绰约的光,也知道自己的行走的方向。”

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继续看爷爷工作。

廉洁好家风征文 篇7

人们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幸福的源泉,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孩提时代,不论在外面受了多少委屈,只要一回到家里,我的心情马上就会平复,人也会突然变得安静下来。有时候把心里的不舒服向父母和盘托出,都会得到他们的温馨安慰。在我眼里,父母除了没日没夜地勤奋操劳,还经常和我们姐弟几个讲一些在当时似懂非懂的道理。

父亲永远是一副不知疲倦的样子,这也许和他在部队的淬炼有关。那时候一家人已经在镇上有了居住的地方,但是条件还是很艰苦,为了养家糊口,父母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再向亲戚们借了一些,从别人处购得一台二手的挖掘机。每天天没亮就要赶着出门,每天晚上踩着星星回到家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家里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我们姐弟三个也到了读书的年龄,我们更能从父母身上读懂更多的东西。那时候起房子、搞项目的人很多,所以爸爸手上的活儿几乎没有断过。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家里急急忙忙来了一个叔叔,叔叔把年货和一个信封放下以后就急匆匆走了。当时爸爸正在忙活,只见他马上丢下手上的东西,一把抓住叔叔带来的年货和放下的信封,一个箭步弹出门去,把身子挡在叔叔的面前。爸爸和叔叔在门外拉扯了半天,最后,空手回到家里。我们姐弟几个围了上去,爸爸看得出来我们又想听故事,于是搬过凳子和我们坐在一起,跟我们讲和那位叔叔的故事。原来,这个叔叔有一个工程,雇请爸爸一起挖土方,当时一起帮忙做的还有其他人,后来因为资金短缺工程款无法及时到位等原因,工程一度就要停工,但是工程进度又一直被催促,因为领不到工钱,一同参与挖土方的几个人便想撤出工地另寻项目,当时只有爸爸表态愿意留下来继续干。叔叔没有办法,私下求爸爸帮忙做其他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留下来一起帮忙干,待工程款一拨付下来就支付给大家。后来爸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了同做的几个人。后来大家一起齐心努力,把工程进度推得很快,之后项目资金也及时得到了缓解。为了这件事情,叔叔曾经在发放工钱的时候多发给爸爸五千元钱,感谢他带头留下来,还帮忙说服其他人也留下来,才不至于工程停工,否则影响会更大。当时爸爸已经退回了叔叔多发的钱,他说,能在你这里的工地有一份工做,这是一种缘分,既然帮你做了,就要坚持做到底,大家都不容易,应该是我做工得的我就要,多的不能要,我以后还要继续跟你做呢。叔叔没有办法,只能春节前又跑过来家里一次,想通过这个机会让爸爸收下这五千块钱。没想到爸爸执意不拿,好说歹说又把钱和东西全部退回给了叔叔。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孩子们,你们要时刻记住,是自己该得的东西,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如果不是自己应该得的,一定要理直气壮地拒绝。”

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加能够理解爸爸当年对我们说过的那些话。记得上大学时,偶尔会在书报上看到某某官员被查的消息,每每这时,我总会想,那他的家人怎么办?年迈的父母怎么办?他走到今天,和家庭有没有关系?他的爸爸妈妈有没有教他清白做人清廉为官?参加工作以后,我来到某实验中学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学校经常组织教师们观看警示教育片,重要节假日前学校领导还会反复强调要注意遵守廉洁纪律,做清廉教师,还要用实际行动来带动家人做清廉公民。曾经有个朋友,爸爸在某部门任要职,后来因廉政出现问题被纪检部门立案调查,那个朋友一夜之间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的欢声笑语不在了,见到人也不愿意接触甚至绕道走……我想,但凡他们家涵养哪怕一丁点儿清廉家风,也许父亲也不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可见,清廉的家风对一个家庭是多么地重要。因此,在日常的课堂上,我经常向学生们灌输诸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之类的话,还经常与学生们分享自己通过阅读或观看警示教育片所了解到的清廉家风知识。我想,这些也许可能看起来是很微不足道的教育和提醒,这在将来也许会拯救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

成家以后,家公家婆的家风家教更严。家里的墙上挂着清廉字画和治家诗,孩子们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经常被爷爷奶奶抱到这些字画前指点着,一字一句地教孩子们读墙上的治家诗句。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春节全家团聚时家公召集的家庭廉政会。大家吃饱喝足后,很自觉地围坐在一些品茶、嗑瓜子……家公清了清嗓子:“大家都谈谈去年都遇上了什么。”这个遇上了什么,就是要大家都讲讲自己在过去一年中遇上诸如“糖衣炮弹”问题等都如何处理?大哥大嫂姐姐姐夫一路谈下来,就像是全家一起上了一堂清廉家风课。最后的环节往往也都是家公进行总结:“在一个家庭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家庭的重要一分子,我希望你们有工作的要遵章守纪,清廉做事,争做廉洁好榜样;做生意的要遵纪守法,做个好公民;做父母的还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从小知善恶,是非分明……”

家是心灵的港湾、是幸福的源泉!清廉之家更温馨、更安全、更幸福,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建清廉之家,共享廉洁之果,共创清朗社会风气!

廉洁好家风征文 篇8

老家的房子就要拆了,一个初夏的周末,我又回到了这里,这个见证了我整个童年的地方。初夏的暖风轻盈而至,阳光照射着每一寸方土,温暖了大地直至万物之根。推开院门,踏入一方静土,从静谧的大自然中感悟别样的深意。小院一角的大缸里,一枝莲,悄然绽放。

是的,还是记忆中的那枝莲。那枝绽放在墨客笔端,传颂于文人绣口,穿越了千年历史的莲。古代大多文人或者清官都偏爱莲花之美,爱其之深尤爱其品行之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其最高褒奖。莲花乃廉洁之象征,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莲,立于池水之间,不显媚态,不为风之摇摆。赏莲如同赏心,一颗高贵廉洁之心。

“高洁青莲若为官,光风霁月伴清廉。世人都学莲花品,官自公允民自安。”视线随着脚步移到客厅的墙上,一副已经泛黄的书法作品悬于正堂,作者也是院中那枝莲的主人,我的外公,一位已退休在家的老纪检干部。“莲是花中君子,廉为人之正品,‘莲’与‘廉’既有谐音,又有同义,所以古人常用‘一品清莲’表达对清官的赞誉。”话尤在耳,外公的话让我第一次对“廉”有了懵懂的印象。外公也是用他的人生在为“廉”作注。

印象中的外公是不苟言笑的。在外公担任我们地方纪检副书记的时候,晚上常有提着大包小包的人敲响小院的门,每次都见外公沉着脸让他们拎着东西赶紧离开。人走了,外公还要生半天气。哦,也不总是这样,有那么一次例外。也是一个初夏的晚上,一位50多岁的老妇人哭着上门,张口就喊冤,外公连忙把她让进屋里。从他们的谈话中,我隐约得知,老妇人的儿子向镇里举报村干部侵占征地款,被派出所的给带走了。我不知道他们后来又谈了什么,只记得外公难得温和的劝老妇人别哭了,说他们会立即着手立案调查。人走后,外婆还劝外公:“你管这闲事干啥,又不是上面派给你的,二子还在那镇上工作,你要调查不是把人都得罪完了?”很少向外婆发脾气的外公难得发了次脾气:“这怎么成闲事了?人家有反映情况的,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理。二子好好的干他的工作,自己别出错谁能拿他咋?都怕得罪当官的,就不怕寒了老百姓的心?”后来听说那个镇的领导出事了,再后来,我的二舅舅也一直在乡镇里工作,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当年跟他一起下乡的同事。有人劝外公趁没退时把二舅调回县里,外公坚决不开那个口,说是“年轻人在基层锻炼好”。

有人说外公傻,有人说他太耿,他像没听见,还是骑着他的大自行车风雨无阻的起早摸黑。二舅倒是没埋怨什么,跟外公一样,话不多,连周末都泡在乡镇里,镇里的哪个村都有他的熟人。开始,人家夸他:“这是老X书记的儿子,干工作跟他爹一样踏实。”外公知道后把二舅找来:“出去别介绍你跟我关系,干事不能打我的名义。好好干,得比人家更卖力!”二舅抬头看看外公,欲言又止。后来,外公退休了,有时听到人背后说二舅“办事太死板,一点不肯通融,自己不收还管人家的闲事,跟他爹一样!”外公这时倒开心了,常偷偷跟外婆说:“二小子还真不错,别看话不多,主意正,干事踏实!”

外公刚退休时,也有企业要返聘他,被他谢绝了,说是要在家修身养性。这缸莲花便是他那时种下的,字也是那时写的,半开玩笑说是给子女也没留下什么钱,留点精神遗产更长远。外公是有远见的,种下的一枝莲长成了满满一缸,还分出来送给周围邻居。几个子女,经济上不算富足,但凭本事吃饭,口碑都是好的,用外公的话,没有给他丢人的。外公退休后还是没闲住,谁家有事都愿意找他帮忙,协调个邻里纠纷,组织个社区老年人活动又成了他的主业。80多岁的人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一天不落的看,国家大事比我们年轻人还关心。这次拆迁又是他带头先拆自己家的,几个原本不太情愿的老街坊听说他都拆了,也就没多说啥,跟着签了。外公虽然是个文化人,却没那么多大道理,经常挂在嘴边的也不过是:“我是个老党员,干了大半辈子纪检工作,这点觉悟得有。”多数时候,他是沉默的,怡然自乐的,悠然自得的,一如院中的那枝莲。

静观水中之莲,带着赏花的心情,细听花语,仿佛阅读人生真谛。莲花的茎干直挺着高居于水面之上,像那个老人挺拔了一辈子的脊骨,昂首挺胸尽情绽放它独有的淡雅之美。有一种别样的味道不需要多加修饰,有一种可贵的精神不需要给予颂扬,就在眼前,用心品味,用心体会,用心感悟。

人生苦于受世俗干扰而不得自己,苦于难辨是非误入歧途,苦于求之太多而忘记初心。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纪检人,渐渐懂得,人心之清明才是关键。纪检人更当明事理,懂为人之道,以德为先,守本分,与人真诚友善,不做唯利是图之小人,自觉阻隔不良风气。纪检人当记,清明廉洁方可净化社会之根本,培养高风亮节之社会风气。

所叹,人心常易受蛊惑;所幸,心中有廉终清明。我爱莲,我懂莲,我愿成为一枝莲……

廉洁好家风征文 篇9

时光回溯到若干年前的村庄,三间泥巴屋围起来贫穷但温馨的家。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有着中国农民特有的淳朴,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我的爸爸是高中毕业生,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一次偶然的机会,跟别人学起了修理收音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学会了修理录音机。后来,电视机慢慢普及,又专门到培训学校学习修理电视机。

记忆中,爸爸总是每天都早早地起床,简单地吃点早饭,爸爸就骑着自行车,脖子上挂着沉重的帆布工具包,在晨光熹微中,踏上一天的行程。时时隔多年,经历了岁月的磨难,感知了人间冷暖,才想起,当年的爸爸,一骑单车闯天涯,在陌生的村子里穿梭,在陌生的人群里周旋,一身汗水一片泥泞,都经历了些什么?父亲从来没有跟我们说过。我们只知道在夜色浓得化不开的夜晚,坐在灯火昏黄的院子里,侧耳倾听着从村头传来的串串清脆悦耳的自行车铃声。那是父亲归来的象征。不一会儿,爸爸和他的自行车就来到了没有围墙的院子里。支好自行车,放下沉重的工具包,匆匆地洗了把脸,全家就围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吃起简单的晚餐。父亲总是高兴地跟我们讲在别人家里修理家电的趣事,在路上的见闻,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奔波的疲累。

晚饭后,爸爸没有休息,就着昏黄灯光,坐在红漆斑驳的大方桌前,面前放着收音机或者录音机,手执电笔、焊笔之类的工具,不知疲倦的忙活着。在吱吱啦啦的噪音声中,我坠入沉沉梦乡。第二天朦朦胧胧中,又在这些时断时续的声音中醒来,揉揉惺忪的睡眼,灯光下,依然是父亲孜孜不倦躬耕的身影,而外面,还是漆黑一片。

学无止境。这是爸爸教给我们的道理。虽然日子清贫,爸爸却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在沉重的农忙之余,孜孜不倦地学习了修理家电,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是爸爸常说的一句话。爸爸对于修理家电,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废寝忘食。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把电视机往自行车后座上一绑,去离家几十里路的阜阳,找他的老师帮忙去了。正是父亲的勤奋好学,使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乐于助人是爸爸教我们的第二个道理。也许是爸爸是个手艺人,在奔波的路上,得到过许多人陌生人的帮助的缘故;也许出于同是手艺人的通感,爸爸总是在别的手艺人来到我们村子里,因为天黑回不去时,热情地留他们在家里过夜。爸爸总是说:“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搭一把手,就是最大的帮助。”

妈妈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是她最大的特点。她用柔弱的肩膀强大的内心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温馨的晴空。爸爸每天忙着挣钱,七八亩地,四五个孩子,还饲养了一大群猪羊鸡鸭。年幼的我们帮不上忙,家里地里,全靠她一个人操劳。和爸爸一样,每天早晨天不亮,伴着天边的星辰,她就悄悄地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大锅里煮猪食,小锅里做早饭,一个人做饭一个人烧火,陀螺一样围着锅台转。等我们吃好饭上学了,妈妈刷好锅碗,喂好猪羊,顾不上喘口气,就又奔向了地里,干地里的活。

我们家女孩多,劳力少,而且那时比较落后,联合收割机什么现代化的机器都没有。农活基本上全靠人力,农忙时,为了挣钱,爸爸还要开着三轮的手扶拖拉机给人家打麦子或豆子。自己的家的活只能抽空干。所有的重活都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妈妈不叫苦不叫累,一个人咬牙坚持,面朝黄土背朝天,手执镰刀,一镰一镰勇敢地挥动沉重的岁月。岁月蹉跎,风霜染白了她的青丝;日复一日,繁重的劳作佝偻了她的背脊。

尽管岁月如此艰难苦涩,但在父母心中有一个质朴的信念: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考上学才能摆脱繁重的劳作。所以,无论生活多么困难,父母都坚持让我们姐弟五个上学。当年,我和姐姐上中专,弟弟妹妹也在读书。光学费就是一笔昂贵的支出,一年一万多的学费生活费,压得父母喘不过气来。别人都劝她们:女孩子书读得再好也终归是人家的人,读了也是瞎花钱。还不如直接出去打工,挣现成的钱。还有的嗤笑他们:光想着一步登天,也不看看自己家啥情况!

顶着压力,要强的父母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为我们上学的事跑上跑下,借不到学费,爸爸就一咬牙,从银行贷了八千元,2分的利息。其时是1995年,在当时,真的是天文数字。学费交完,不但多年的积蓄倾囊而出,还欠下了巨额外债,而父母又是怎样节衣缩食,牙缝里省钱熬过难捱的每一天,我却从未想起过,父母也从来没有对我们提起过,总是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学知识是最重要的事情。

站在时光的长廊里,经历了世事的沉浮,回忆这么多年的点点滴滴,我的心里充满了对父母的感恩和敬意。是他们,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爸爸的勤奋好学,与人为善;妈妈的勤俭持家,吃苦耐劳,这些年来,悄悄溶解在血液里,一直在对我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良好的家风,如同温暖的阳光,伴随着我们,一路向正确的方向前行。

廉洁好家风征文 篇10

说到家风,第一印象就是高大上的东西,觉得是古代士大夫家庭,亦或是名门望族,或者如今高级领导干部家庭才有的传承,首先想到的是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光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总离不开修齐治平的范畴。一直以来,在农村长大的我,总觉得家风无非是柴米油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参加工作后,才知道自己犯了本位主义错误,有点思想狭隘和偏执了。家是每个人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家风家教是影响每个人成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既直接反映在言行又在思想上根深蒂固。所以,我的家风虽不至于惊天动地,但平凡的岁月流逝对我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

我家在__的小山村,隔壁就是__县。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古以来,这里就靠卖点木材、种点水稻为生,因地处丘陵,又是红壤,水稻产量一般,又没有引进种植经济作物,所以年轻人没读书的话基本上很早就出去打工了。我的父母是传统农民,我下面还有个弟弟,在我读初中之前,他们都在村里务农,在辛勤的劳作下,勉强维持着家庭支出。

父亲是出了名的勤快,每天有使不完的劲,在山里别人家种七八亩田已经是极限了,而父亲都是种十二亩以上,每年就是春播、夏抢、秋收,收完后,还要挖红薯,晒红薯粉,冬天还要去山上挖笋等等,一年到头没有休息。虽然忙,但总是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维持家庭支出还行,远没到“勤劳致富”的程度。每年最期待的就是春节,只有那个时候有新衣服、新鞋子穿,还有丰盛的美食。读小学那几年,为了凑我跟弟弟的学费,家里还养了母猪,就待开学前担去__卖掉。记得有一年离秋季开学还有两天,他们天还没亮就挑了四只小猪仔出门了,把我跟弟弟留在家里,中午我们吃早上剩下的饭,到了晚上他们还没有回来,我们自己做了点饭吃了,到了7点半天渐渐转黑,心里开始发慌,两人一商量,决定去找他们,于是拿起手电筒,沿着小路一直朝__方向走。路越走越小,天越来越黑,我们也越来越害怕,每一声昆鸣鸟叫,都让我们心头一颤,我们的手也越拽越紧。差不多亦步亦趋地走了三里路,听到前面有人说话的声音,说话声由陌生到熟悉,心里也从紧张害怕到兴奋激动,是父母回来了。他们挑着两个空竹筐,说今天走了好远的路,到了镇上才把猪仔给卖了,学费有着落了。虽然开始责备了一下我们不应该单独出来找他们,但总的还是因为卖完了猪仔心情比较好,就没有多说我们。回到家洗漱完毕去休息,已是11点半。从那以后,他们出去劳作的时候,家务基本上是我做了。后来,我升到乡里初中上学,因在离家较远,就租住在别人家里。考虑到家里支出较大,村里又有人外出打工,赚钱比家里好点。父亲就到广东打工去了。虽然工资不高,但始终勤勤恳恳。没想到一打工就是将近三十年,直到去年年底,由于工厂倒闭和身体原因,才重新回家务农。

母亲善于操持家务,家里总是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节俭是她最鲜明的品质,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一件衣服、一双鞋子穿十来年是常事,衣服开线了,再补回来,鞋子开胶了,再粘回去。有时候过年也买新的,都是乡里庙会地摊上买,每次都穿到不再穿为止。我小时候穿的衣服,总是亲戚家年长一些的哥哥、叔叔穿过的,而我穿过之后,也还要给弟弟穿。听我母亲说,我小时候还穿过裙子呢。我刚参加工作时,特意帮她买了几件好点衣服和鞋子,她一听价格,直接叫我去退掉。说自己穿惯了便宜的,这价格够她买几年衣服了。我坚决不同意,没想到她自己拿着收据以不合身为由去商场退掉了。至此以后,她成了拼多多和农贸市场小摊子的常客。唯一的例外,是弟弟结婚时候,我们下决心在商场帮她买了一套新衣服,虽心疼价格,但为了体面,也就接受了。后来,母亲到__帮我带小孩,节俭的习惯一点没变。买菜不走三家以上生鲜超市,绝不轻易下手,没买到特价菜,或者买贵了一些,总要生闷气。家里剩菜剩饭总是不舍得倒掉,直到坚信了隔夜菜不能吃的观点,才慢慢改变习惯,然而总是觉得浪费,自己想兜底吃掉。洗衣服的水一定留在那里拖地、冲厕所。客厅多开了一盏灯,总是要唠叨一句,马上关掉。毛巾破了必作抹布。家里用过的空瓶子、纸壳子都要先捡在一起,看实在没用了就拿去废品站卖掉。凡此种种,不胜列举。

____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父母这辈人是吃过苦的。不管物质条件怎么变化,他们始终保持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这就是传承,也是家风。到了我们,这些好习惯也潜移默化地流传下来,比如不盲目攀比,不浪费粮食,节约水电等等,我现在还用着我大学时候盖的空调被,家里的针线包人人用得熟练,衣服破了首先想的是能不能缝起来,鞋子到了实在不能穿了才下狠心扔掉。这样也导致家里堆的杂物越来越多,妻子也经常抱怨,也许有时候也要适当断舍离了。

廉洁好家风征文 篇11

在我懂事的时候,我和三个姐姐就常常听到我的父亲唠叨最多的一句话:“做人要实诚、耿直,不贪不占,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当时我年龄小,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这句话就象在我的心里扎了根,时不时就在脑海浮现。多年后才知道这是我父亲给我家立的家训。父亲文化程度不高,是一名畜牧工作者,说不出什么高水平的至理名言,但他这句朴实话确影响我的一生,伴随着我的成长。

我的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的父亲叫赵应山,他是川口畜牧工作站(以前叫兽医站)建站第一任元老,当时没有资金,没有人员,政府仅给提供场地,他凭着一股韧劲硬把一个一无所有畜牧工作站建起来,办公房子都是他和职工亲手盖的。听母亲说:“我的父亲给动物看病那是在灵宝都小有名气,寻找他给动物看病人很多,因为牛马骡子是当时生产队主要劳力,因此他工作点不定,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随叫随到,不拍脏不怕累。许多的生产队人过意不去想感谢他,让人给他带些东西每次都被他断然回绝。为此事还得罪不少送礼的人,背地里别人都说他死板、硬控、不会来事。话传到他那里,他听后一笑了之”。他先后在川口、尹庄两地担任过兽医站站长,给尹庄站盖楼房,为节省开支,亲自和职工抬楼板把他的腰扭了。由于他平时工作不注意惜力,吃饭不准点,50多岁就烙下胃病、心脏病一身毛病,他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困难,向组织伸手拿过一分钱。58岁他因病被迫离开自己工作岗位,病歇在家,退休工资是站上发的,每月仅拿40元钱,很多人都为他鸣不平,劝他向组织反映。他总是说:“站上目前困难,上班的人都发不下工资,再等等”。这一等就等了七年,直到退休工资由农业局统发他才享受上退休待遇。

我的父亲不仅自己这样做,他也是这样教育我的。记得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是一个星期天早上,我和表哥杨国民在横渠村路口玩耍,看见一头小毛驴朝我们跑来,后面没有跟人。我和表哥商量先把毛驴抓住。我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毛驴抓住,牵着缰绳让毛驴吃草,等毛驴的主人来领。等了一个早上,也没有等到毛驴主人,我俩只好把毛驴拉回我家,把毛驴圈到我家原来养牛小房里。我和表哥每天都割草喂它,给毛驴水喝。毛驴在我家养了4、5天,我、表哥都和毛驴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毛驴的主人找上门。原来,毛驴是川口村人的。那天早上,毛驴从他家圈跑出来,沿着公路一直往下跑,他们不知道毛驴走丢,中午喂草才发现毛驴不见了,在川口村寻找几天,后来才打听到被我俩捡了。我的父亲正好下班回来,听说后二话不说,就让我和表哥去把毛驴牵来,还给人家。我和表哥都舍不得毛驴,拉着毛驴不松手。我的父亲走过,从我俩手接过缰绳,把毛驴还给人家。回过头他拍着我的肩说:“舍不得?别人东西咱不能要,老师在学校不是教育你们要拾金不昧吗?喜欢以后遇到卖的,我给你买一头养”。为此事,我和父亲怄气一段时间。后来,我听妈妈说:“丢毛驴的人买来礼物感谢,被父亲拒收劝回去了。”

有人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面镜子。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健康成长。父亲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伴我,但他知道我爱看小儿画本,记得有一次,他从单位回来给我带来一本小儿画本,画本名字是《陈州放粮》。我接过小儿画本,就津津有味看了起来。父亲临走时告诉我:“认真看,再次回来给我讲”。我喜滋滋地答应他。过了几天,父亲回来果然问我画本讲的是什么故事,我就告诉他讲的是宋朝一个大官包丞相,微服私访到陈州查办国舅爷放粮掺假横行当地、鱼肉百姓案子。他对我回答非常满意,后来又给我讲关于包拯其他故事,还给我讲明朝清官海瑞、清朝清官于世龙故事,使我在内心对清官产生崇拜和向往。

我长大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才知道父亲给我们立家训真正含义和良苦用心。几十年来,我把父亲的家训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我自己要清正廉洁,做到自省自警。我从事的是司法行政工作,在基层一线司法所上班,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但每调解一起纠纷,每管理一个社区矫正对象,都会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这些年来,我一直从严要求自己,在调解纠纷时,从不向当事人吃拿卡要,做到不偏不倚,风里来雨里去调解化解纠纷百余起,没有一起纠纷因调解不当让当事人上访投诉。自己监管社区矫正对象,严格按照《社区矫正法》和《河南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执行,没有一个社区矫正对象因自己管理不当出现纰漏。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我父亲的家训分不开。父亲离开我已十多年了,但父亲立的家训,时时在我耳边响起,就像在昨天一样,继续引导照耀我前行的路。

廉洁好家风征文 篇12

母亲留给我们的财富,是潜移默化中教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

母亲是家里的老大,十多岁时外爷去世,母亲便和奶奶一起拉扯我的五个舅舅长大成人。父亲也是家里的老大,爷爷去世时,我小大只有几个月,父亲和母亲扶持奶奶养育两个姑姑和五个小大长大并相继成家立业。父亲和母亲作为各自家里的老大,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岁月里,能够做到养育三个孩子,帮扶着双方老人,操心着弟弟妹妹们的大小事情,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记忆中的母亲中等身材、短发,笑声爽朗,待人热情,做事风风火火,一年到头总有着忙不完的活。二十多亩地等待着母亲去耕种、除草、管理、收获,回到家里,顾不上喝口水,赶紧做饭,还有一大群牛、羊、鸡、猪等需要母亲照顾。无论严寒酷暑,也无论春夏秋冬,母亲忙得就像一个陀螺。睡梦中醒来时,母亲还在就着烛火纳鞋底,缝补衣服;阴雨天,母亲坐在房檐下修补虫蛀的麻袋;寒冷的冬季,母亲似乎比其他季节还要忙,缝纫机扎哒哒哒地轻快响着,母亲忙着给奶奶、外奶、舅舅、姑姑、小大、以及姑、舅、小大的孩子,以及我们姊妹三个的衣服、鞋子,每个人做三身衣服、两双鞋子,我掰着手指头给母亲算算,母亲要做上百件衣服鞋子。

“妈,你歇歇!”我看到母亲的脊背一起一伏地,手中又长又粗的锥子穿透厚厚的鞋底,拉大钢针的手伸过头顶,纳着小巧精致的梅花图案鞋底,偶尔搓搓冻僵的手,继续忙活着……夜已深,便劝母亲休息,母亲答应着,我却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时,崭新的棉鞋已经放在了我们的床头。心灵手巧的母亲做的衣服鞋子,常常让我在小伙伴们面前很自豪,针脚细密,漂亮舒适,比现在卖的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双手是个宝,幸福生活要靠他“,这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时的生活很苦,很要强的母亲硬是和父亲一起,担负起了长子长姐的责任,让奶奶、外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改变了我们家只有两孔窑洞的居住条件,住上了有着四间瓦房的大院子,靠养牛种地供我们姊妹三个上学。母亲这种勤劳乐观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坚毅刚强、勤恳做事的品质。

改善生活时,母亲把肉端给奶奶他们吃,给我们碗里也盛满了肉,自己却很少吃;上学时,母亲变着花样给我们书包里塞满鸡蛋、花生、红薯、包子、煎饼等食物,遇到山桃、牛铃果、桑葚等稀奇野果,母亲总要给我们孩子留着;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母亲往往割肉、炒鸡蛋,买好吃好喝的招待,哪怕自己接下来的时间吃咸菜就馒头,脸上总是乐呵呵的;过年时,母亲给奶奶一个大红包,来我家的孩子都会收到母亲的红包,母亲却叮嘱我们不要收奶奶等长辈给我们的红包,让奶奶把钱攒下来花着方便。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先人后己、处处为别人考虑的人。

记忆中,父亲一直做着小队长,现在叫组长的事情,每次乡里人来我们村,饭点就安排在我们家。母亲像亲人一样招待乡领导吃饭,在厨房里煎炸烹炒,做几道菜,烙几张饼,盛的一大碗面条上放满香香的炒鸡蛋,生怕来客吃不好。当领导询问我们家里的困难时,母亲从来不说,也坚决不让父亲说,说的都是村里的困难户的问题和老百姓的心声,谈的是村里的发展前景。在母亲心中。上级领导来村里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不是给我们家办事的,即使有些小困难,也可以自己克服。再说,父亲是”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不能借着管饭的名义谋求私利。小学没毕业的母亲,不懂什么大道理,却给我们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廉政教育课。

宽以待人、热心肠的母亲,对我们姊妹的要求很严格。记得有一次,哥哥把学校的粉笔带回家玩,我们和哥哥在地上玩得不亦乐乎时,这时母亲回来了,快速绑好牛,走向哥哥,问粉笔哪里来的?哥哥不敢撒谎,说是自己趁老师不注意拿的。母亲脸色涨红,心口一起一伏,气得要打哥哥,我和姐姐吓得不敢吭声。“我错了!我再也不拿学校东西了!”哥哥低下头说,母亲脸色逐渐缓和,慢慢放下牛鞭,脸色缓和下来。“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记住了吗?”母亲抚摸着哥哥的脑袋,又摸出原本让我们买本子的钱,让哥哥一定要给班里再买两包粉笔,本子钱自己卖了酸枣再给我们。哥哥眼圈似乎红了,重重点了点头。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这也是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

哥哥参加工作后,担任单位的财务人员,把公家的帐一笔一笔算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深受领导和同事信赖。1995年,我考上豫西师范,需要5000块钱集资款,当卖牛、卖烟叶、粜粮食的钱凑在一起,还少500块钱时,哥哥提出先用单位的钱交上,工资回来了再补上,母亲坚决不同意,说“公私要分明,咱们家的事就不要牵扯单位了。”哥哥理解母亲,从好友哪里借来200元钱,再加上父母从亲戚家借的钱,终于让我来到了理想中的学校。

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党员教师,我像哥哥姐姐学习,牢记母亲的话语,廉洁从教,不忘初心,工作兢兢业业,正在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

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经24年了,但母亲影响我们的自强、廉洁的好品质,朴素、深刻的做人道理,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基因中,并成为家风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