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学前教育宣传月告家长书

2024-04-28 22:33:44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学前教育宣传月告家长书 篇1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成长的指针嘀嗒前行,大班的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当“幼小衔接”再一次成为父母高度关注的话题时,我们迎来了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帮助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是我们家长朋友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吧!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的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科学的幼小衔接很重要,它直接关乎幼儿能否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顺利过渡,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幼儿园从何时开始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贯穿于幼儿园全过程,3-6岁阶段都是衔接期,幼小衔接是具有长久性、连续性、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态度和习惯,能力和品质。比如小班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中班发展合群、社会性,大班要做到做事有条理,对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其中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我们要重点关注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有意识地整理自己的学习工具、自我保护能力和遵守规则意识。

幼小衔接“接”的是什么?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明确指出了四准备和四适应内容,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让我们根据指导意见中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四准备内容有什么。

幼小衔接,家长怎么准备?

一、身心准备——了解小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身心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等。我们需要帮助孩子:

1、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愿望与兴趣,是做好事情的首要前提,所以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给孩子讲一讲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和老师,带孩子参观小学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生活的不同,莫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多对孩子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等等),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唤起孩子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2、提升情绪调控能力

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会情绪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亲密友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也受到积极情绪的带动。此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如: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开心、生气、难过的情绪情感,和孩子一起阅读情绪类绘本,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帮助孩子适应小学集体生活。

3、积极运动,提升动作协调能力

建议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可根据幼儿个体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升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体质。此外,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参与一些诸如画、剪、折、撕、粘、拼等方面的活动,多动手勤思考。

二、生活准备——锻炼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及安全防护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日常劳动。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主动佩戴口罩,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保护视力等等。出自 wwW.zuoWEnBA.nEt

2、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建议家长引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首先,可通过语言提示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其次,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常规知识,培养孩子爱护和整理学习用品、玩具,会削铅笔等。最后,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例如“1分钟挑战”游戏、10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等),学会按时作息,做到守时不拖沓。

3、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建议家长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生活中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孩子讲解安全常识,教会孩子牢记父母的姓名、电话、地址,通过安全绘本、安全视频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建议家长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家长也需以身作则,分工做好家务劳动。

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尊重生活中身边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三、社会准备——社交适应,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

社会准备,指幼儿需要为适应小学特点的团体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等,如: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并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学习理解时间的长短、合理规划课间生活;通过游戏活动,树立规则意识。

1、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

成人需认识到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条件,支持他们习得方法、学会社交。日常家长可多带孩子出去玩或参与社区活动,和不同年龄的伙伴、大人交往,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

2、养成规则意识和诚实守信品质

家长可制定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告诉孩子在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外出按次序排队、不插队等等。同时,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他们做出好行为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如发现孩子说谎,要耐心了解原因、正面引导。

3、培养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能力

家长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生活,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自律小任务。例如,早晨起床后让孩子试着自己叠被子、游戏后请他们自己整理玩具物品等。需要注意的是,过程中要有耐心,重方法,少训斥,以鼓励的方式支持,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进步的动力会更大。

4、形成热爱集体的情感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当孩子进入小学,也需要努力融入新的班集体。建议家长平时和孩子多聊聊幼儿园班级的事,萌发他们初步的集体归属感,带领孩子参观红色基地、科技馆等文化场馆,引导孩子感受家乡宝丰和祖国妈妈的繁荣美好,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准备——激发兴趣,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学习准备,指幼儿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储备好基础的学习能力。

1、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好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家长切莫为此不耐烦,建议家长应守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接纳、鼓励他们对新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探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他们持续、深入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为幼儿提供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听与说、阅读与反馈、理解与实践的能力,如:引导孩子做一些前书写准备,在看看说说、涂涂画画中学习汉字的构成,或尝试用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计划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力”。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增加一些需要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比如玩“看谁听得准”的游戏,给孩子读一组词,规定动物或水果某一标准让他认真听,当听到属于这一标准的词时就拍手;玩“看谁记得对”的游戏,准备一些物品,让孩子看几分钟,然后盖上让孩子把物品说出来,看谁说的对、说的多,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和实物点数的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拼图、迷宫、积木游戏,或是阅读、画画等。此外,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契机去考虑、讨论和组织阐述自己的观点,支持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引导孩子有计划地做事,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学会书写自己的姓名。

亲爱的家长朋友,让我们一同携手,创设一个科学、高质量的成长环境,共同陪伴孩子们走过这一重要成长阶段。

学前教育宣传月告家长书 篇2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__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每年的这个时候,幼小衔接,都会成为父母们的热议话题,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认识到,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衔接,更重要的是良好行为习惯与个性培养等素质能力的衔接。在这里,__幼儿园向全体家长朋友发起倡议:让我们家园合作、科学衔接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吧!

幼、小差异

学习方式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玩中学,30分钟/活动;

小学——分科学习,有作业,45分钟/课;

规则意识

幼儿园——在成人的提醒下逐步养成规则意识;

小学——由他律转化为自律,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幼小衔接衔接什么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

1、身心准备:向往小学,有良好的情绪,喜欢运动等。

2、生活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参与劳动,增强安全防护能力等。

3、社会准备:交往合作、诚实守规、有任务意识等。

4、学习准备:好奇好问,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等。

误区一:幼小衔接就是多学知识

幼小衔接,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这个过程看成择校、上培训班,而是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入手准备。除了相应的入学知识准备以外,家长更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2、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3、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误区二:幼小衔接就得多上培训班

“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幼儿园孩子的家长。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还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绝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就得多上几个“幼小衔接班”。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需要我们把握好度,避免走入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学习,提前让孩子学习太多小学阶段的知识;二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否则会“毒害”了自己的孩子。

幼小衔接,怎么准备?

一、身心准备——了解小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身心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等。教师、家长需要帮助孩子:

1、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等;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2、提升情绪调控能力

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会情绪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亲密友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也受到积极情绪的带动。此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可借助绘本故事、谈话等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感受。

3、积极运动,提升动作协调能力

建议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可根据幼儿个体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升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体质。此外,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参与一些诸如画、剪、折、撕、粘、拼等方面的活动,多动手勤思考。

二、生活准备——锻炼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及安全防护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日常劳动。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觉洗手,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注意用眼卫生等等。

2、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建议家长引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首先,可通过语言提示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

其次,为孩子提供专用的个人物品存放设备或空间,引导幼儿自己分类整理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

最后,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家长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例如“1分钟挑战”游戏、10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等),学会按时作息,做到守时不拖沓。

3、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建议家长加强幼儿安全教育,做好如校园、社区、交通安全等的规范讲解,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建议家长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

三、社会准备——社交适应,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

社会准备,指幼儿需要为适应小学特点的团体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等。

1、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

成人需认识到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条件,支持他们习得方法、学会社交。

日常家长可多带孩子出去玩或参与社区活动,和不同年龄的伙伴、大人交往,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

2、养成规则意识和诚实守信品质

家长可制定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告诉孩子在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外出按次序排队、不插队等等。

同时,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他们做出好行为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如发现孩子说谎,要耐心了解原因、正面引导。

3、培养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能力

家长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生活,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自律小任务。例如,早晨起床后让孩子试着自己叠被子、游戏后请他们自己整理玩具物品等。

需要注意的是,过程中要有耐心,重方法,少训斥,以鼓励的方式支持,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进步的动力会更大。

4、形成热爱集体的情感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当孩子进入小学,也需要努力融入新的班集体。

建议家长平时和孩子多聊聊幼儿园班级的事,萌发他们初步的集体归属感。有机会也可通过共游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的方式,引导孩子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繁荣美好,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准备——激发兴趣,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学习准备,指幼儿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呵护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储备好基础的学习能力。

1、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好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家长切莫为此不耐烦,应守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接纳、鼓励他们对新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探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他们持续、深入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保持活跃的学习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为幼儿提供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听与说、阅读与反馈、理解与实践的能力,如:引导孩子做一些前书写准备,在看看说说、涂涂画画中学习汉字的构成,或尝试用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

3、储备良好的学习素养

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计划能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カ”。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增加一些需要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比如玩拼图、迷宫、积木游戏,或是阅读、画画等。

此外,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契机去考虑、讨论和组织阐述自己的观点,支持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说

“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成功的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而应该专注学习能力的准备。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教师、家长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衔接准备。相信在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的携手努力下,孩子们一定能够顺利、有序地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宣传月告家长书 篇3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将于2022年5月20日至6月20日进行。为更好地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宣传科学幼小衔接教育理念,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为: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让我们一起了解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

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11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请大朋友们认真观看学前教育宣传片。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启动仪式

2022年5月24日,xx市xx幼儿园举行了“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开始啦。

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为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是我们家长朋友们所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学前教育宣传月”,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的更好。

教育部去年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什么时候进行幼小衔接呢?

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已经开始了,幼儿园重点是“养习惯”。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在园三年期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为幼儿今后进入小学能自主地收拾文具、整理书包做好准备。

小班

可以鼓励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物品。将自己的衣物折叠好,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午睡时将鞋子、衣物摆放到指定位置等。

中班

鼓励孩子帮助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材料,自己制作收纳摆放的标记并尝试进行归类摆放,餐点时能够自主取餐、用餐,学做值日生等。

引导孩子尝试探索如何整理书包、认识时钟、争当时间的小主人等。

幼小衔接“接”的是什么?

一、身心准备——了解小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身心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等。

1、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成人可以和孩子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等;参观小学或查阅小学的各种设施及环境;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向他们问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等,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增强上小学的光荣、自豪感。

2、积极运动,提升动作协调能力。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可根据幼儿个体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升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体质。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参与一些诸如画、剪、折、撕、粘、拼等方面的活动,多动手、勤思考。

二、生活准备——锻炼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准备,主要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日常劳动,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及安全防护能力。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觉洗手,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注意用眼卫生等等。

2、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正确处理好用餐、盥洗、如厕等事情。引导孩子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削笔刀等工具,会整理衣物、图书、玩具、收拾书包等物品。

3、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注意引导幼儿尊重生活中身边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三、社会准备——社交适应,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

社会准备,指幼儿需要为适应小学特点的团体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等。1。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成人需认识到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条件,支持他们习得方法、学会社交。日常家长可多带孩子出去玩或参与社区活动,和不同年龄的伙伴、大人交往,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

2、养成规则意识和诚实守信品质。可制定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告诉孩子人多时按次序排队、不插队,在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等等。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他们做出好行为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如发现孩子说谎,要耐心了解原因、正面引导。

3、培养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能力。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生活,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自律小任务。例如,早晨起床后让孩子试着自己叠被子、游戏后请他们自己整理玩具物品等。

四、学习准备——激发兴趣,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学习准备,指幼儿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呵护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储备好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力、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记忆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力”。到了大班下学期,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增加一些需要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比如拼图、迷宫、积木游戏,或是阅读、画画等。

最后的话

“幼小衔接”是家、园、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工作,xx市xx幼儿园将与您携手,积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向家长宣传科学理念,做好入学准备。幼儿园“助点力”、孩子“加点油”、家长“尽点责”,齐心帮助孩子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后续,我园将继续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坚定的决心,实施科学衔接、有效衔接,促进幼儿更平稳地向小学过渡。

学前教育宣传月告家长书 篇4

亲爱的家长朋友:

你们好!每年的5月20日—6月20日是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月的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一、你了解宣传月活动吗?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__]__号),营造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决定从20__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时间定为每年的5月20日至6月20日。

《通知》明确,宣传重点为:

一、如何发现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

二、怎样回应、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

三、结合实际,分享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对改进保育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真情实感。

二、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1、我们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说出口的机会,给孩子倾诉、解释、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倾听孩子心声的第一步。看到孩子浑身是土,脸上还挂着彩的样子,家长就能猜出孩子是打架了。有些父母可能会先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再去询问发生了什么。

在家长眼中已经给孩子定位好了,已经认定好了原因所以很少会去听孩子的解释。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很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态度会令孩子失去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欲望,将委屈藏在心里。孩子遇到事情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安慰。

很多时候孩子想要和家长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总被家长无情的打断。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你管别人做什么,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但是真的等到孩子不愿意对自己诉说的时候又开始责怪孩子。

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2、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话

我们都知道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或发言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但是家长为什么能心安理得的打断正在发表言论的孩子呢?有时候家长想要打断孩子是担心孩子说出不合适的话。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新奇的思想和做法不仅不会令事情变得糟糕,反而会使其变得更加美好。

3、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沟通

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多家长在孩子想要与其交流的时候总是说“很忙”,再忙也不至于连跟孩子说会话的时间都没有吧!

忙不是借口,为什么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反而没时间听孩子说话呢!以“忙”为理由拒绝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

4、倾听孩子的声音需要有诚意

很多家长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表现的很敷衍、心不在焉等。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愿意向家长诉说心声是因为相信家长,把父母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人。

所以当孩子主动跟我们说话倾诉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聆听姿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用诚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三、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其次用眼睛看着孩子,再者时不时的做出回应,但一定要避免“嗯”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微笑等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话;最后用心听孩子表达,不要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好的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们就在这里静静守护,静待花开。

学前教育宣传月告家长书 篇5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__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了解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

了解学前教育宣传月

“学前教育宣传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什么?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为孩子上小学做好准备,这是我们家长朋友们所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学前教育宣传月”,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因此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会更健全。

幼儿园从何时开始幼小衔接?

其实,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开始了,幼儿园的教育重点是“养习惯”。

比如小班,鼓励小班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如把自己小储物柜里的衣物折叠好,把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午睡时把鞋子、衣物摆放到指定位置等。

比如中班,鼓励孩子帮助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材料,自己会制作收纳摆放的标记并尝试进行归类摆放,就餐时能够自主取餐用餐,做好值日生等。

比如大班,鼓励孩子尝试探索整理书包、认识时钟等。

如此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在幼儿园的三年时光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那么等幼儿进入小学后也能自主地收拾文具、书包。

幼小衔接“接”的是什么?

01、生活习惯培养

小学和幼儿园相比,比较大的变化是每班孩子数量增多,教师数量减少,一些简单的事情必须让孩子自己去做,这就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

例如: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教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文具和玩具,让孩子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学会削铅笔等。

2、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

例如: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子等,在游戏或就餐前后,拿出或放回玩具、图书、餐具和其他用具等。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例如: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02、行为习惯培养

1、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良好的坐姿显示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孩子的身体也有益处。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例如:养成做事有计划、有准备的好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爸爸妈妈可以在进行学习活动前,给孩子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让孩子完成喝水、上厕所等准备工作,当学习开始后,就需要要求孩子专注于当下的学习。

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例如: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打招呼,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交车上碰到老人、孕妇要主动让座,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在家与孩子交流时,需要关注到孩子的文明用语。

4、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讲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特殊的疫情时期,我们更应该向孩子传递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让孩子勤洗手、戴口罩,不轻易用手碰鼻子眼睛、不吃不干净的东西等。

03、学习习惯培养

1、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是孩子应该具有的一项重要学习习惯。想要孩子在学业上走得长远,就必须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这是所有好习惯中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2、正确的读写姿势

读写姿势要正确,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三个“一”字要牢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有一拳,在读书写字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保持规范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04、良好的心理准备

1、对小学生活感兴趣

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千万不要用“这么简单都不会,进入小学怎么办?”“上了小学就要吃苦头”等话来吓唬孩子,这将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的压力,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会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积极的情绪会帮助孩子克服很多问题。

爸爸妈妈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了解孩子们对上小学的困惑及担心,及时帮助孩子克服相关困难。

2、和哥哥姐姐聊一聊

虽然出不了门,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和上小学的哥哥姐姐视频聊天,采访一下哥哥姐姐们,向他们问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孩子了解小学生活不错的方式。

3、查阅小学的各种设施及环境

孩子们对于小学一定充满着好奇感和新鲜感,疫情当下,直接带孩子参观小学可能不太方便,爸爸妈妈可以上网为孩子们收集一些小学的图片、视频,带孩子们来一次“云参观”。参观结束后,可以让孩子用画笔记录下他心目中的小学。

幼儿园的话

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成功的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而应该专注于学习能力的准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长久受益,能力准备是幼小衔接的根本,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内容。

学前教育宣传月告家长书 篇6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今年是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了解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

了解学前教育宣传月

“学前教育宣传月”是什么时间开始?

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11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什么?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为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是我们家长朋友们所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学前教育宣传月”,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的更好。

幼儿园从何时开始幼小衔接?

其实,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开始了。幼儿园重点是“养习惯”。

比如小班,我们鼓励小班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如自己的小储物柜衣物折叠好,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午睡时鞋子、衣物摆放到指定位置等。

比如中班,我们鼓励孩子帮助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材料,自己会制作收纳摆放的标记并尝试进行归类摆放,餐点时能够自主取餐用餐,做好值日生等。

比如大班孩子尝试探索如何整理书包、认识时钟等。

如此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在园三年内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那么等幼儿进入小学后也能自主地收拾文具、书包。

幼小衔接“接”的是什么?

(一)生活习惯培养

小学和幼儿园相比,比较大的变化是每班孩子数量增多,教师数量减少,一些简单的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去做,这就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

例如: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培养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等。

2、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

例如: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子,在活动、游戏或开放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图书和其他用具等。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例如: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看电视、喝水等。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二)行为习惯培养

1、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良好的坐姿显示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也有益处。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例如:养成做事有计划、有准备的好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爸爸妈妈可以在进行学习活动前,给孩子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让孩子做喝水、上厕所等准备工作,当学习生活开始后,就需要要求孩子专注及投入。

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例如: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打招呼,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交车上碰到老人、孕妇要主动让座,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在家与孩子交流时,需要关注到孩子的文明用语。

4、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讲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特殊的疫情时期,我们更应该向孩子传递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勤洗手、戴口罩,不轻易用手碰鼻子眼睛、不吃不干净的东西,发现了及时纠正。

(三)学习习惯培养

1、良好的倾听习惯

拥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应是孩子所具有的一项重要的学习习惯。想要孩子在学业上走的长远,就必须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这是所有好习惯中的基础,重中之重。

2、正确的读写姿势

读写姿势要正确,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三个“一”字要牢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有一拳,在读书写字的过程中,宝贝们的坐姿、握笔姿势可要规范哦!

(四)良好的心理准备

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对小学生活感兴趣

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千万不要用“这么简单都不会,进入小学怎么办?”“上了小学就要吃苦头”等话来吓唬孩子,这将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的压力,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会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积极的情绪会帮助孩子克服很多问题。

爸爸妈妈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了解孩子们心中对小学的向往。同时和孩子谈一谈自己对上小学的困惑及担心,帮助孩子收集一些

2、和哥哥姐姐聊一聊

虽然出不了门,但是我们可以和上小学的哥哥姐姐视频聊天,采访一下哥哥姐姐们,向他们问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也是了解小学生活不错的方式哦!资料来解决疑惑。

3、查阅小学的各种设施及环境

宝贝们对小学一定十分好奇吧,是不是很想去小学参观一下呢?“宅”家的日子同样也可以参观到小学哦,请爸爸妈妈上网为宝贝们收集一些小学的照片,我们来一个“云参观”。参观结束后,更可以用画笔记录下你心目中的小学哦!

幼儿园的话

“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成功的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而应该专注学习能力的准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长久受益,能力准备是幼小衔接的根本,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