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篇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必须要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和认知,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的要求,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给予的厚望。为了进一步发挥课程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于今年4月正式颁布,我校已多次组织教师师进行学习和研讨。9月9日在县研室安排下,我们跟着杭州师范大学申宣成教授的思想步伐,再次走进新课标的知识殿堂,汲取宝贵的知识财富。
一上午的学习真是让我们沉溺其中,受益匪浅!在申教授的带领下我们理清了2022版新课标与2011版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也让我们弄懂了两个在我们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又很实用的点金之石:核心素养和语文学习任务群。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的体系的中心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现自主发展,使其具有责任担当,通过实践创新进行社会参与。
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的自信和认同;语言运用是语感、语理、语境的综合运用,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能力的各种类型、特点和表现又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审美创造则凭借学生习得的经验、能力,意识、趣味让语言文字及作品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后者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味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他们在表述上彼比分开,在实践施中彼比融合,在地位上有所侧重。
核心素养的内容广且深,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讨,我校老师在学习并研讨后一致认为,在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的讲讲解中,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而言,最实用的莫过于实践和情境。
“实践”一词在2011版新课标中出现了19次,在2022版新课标中出现了45次,可见其重要性。吴忠豪教授为“语文实践活动”做了描述性定义:“让学生从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而实践对于学习的价值在戴尔的“经验之塔”中演示的很直观形象: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修订组组长王宁认为:“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我们从中知道,“情境”即“语境”,是语言本位、问题解决、方法指导的运用和统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使用情境设计教学,不仅能让课堂生动活跃,更能让学生学实、学牢、理解深入。因此我校教师认为,在实践和情境中学习语文,就不得不说一说课程内容的组织形态:语文学习任务群。
二、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化、结构化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
语文学习任务群定义可从1、2、3、4来做结构化和形象化理解:1载体层:任务;2指向层:身心规律、核心素养;3条件层:实践活动、生活、主题;4要素层: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语文:立足语文。
学习:“中心学为”
任务:问题指向(“用语言做事”)
群:是“任务”的“群”,而非文本的“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这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锻炼了学生从学科逻辑到生活逻辑再到认知逻辑的层层深入,促进学生从语文课程学习到全发展的人的培养。任务群是把静态的线性的知识点变为动态的情景化的任务,把语文知识、语文范本的“事实”变为“故事”,从而让语文教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取得更好教学效果。
语文学习任务群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探讨,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借用杨书记的话: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即语文。实践对于学习的价值,情境教学对于课堂效果的作用,任务群对学生成长的促进,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这所有的一切都要求我们要加强个人培训和学习,要从持续学习研讨《新学标》入手,以课堂实践为依托,实行“核心素养一实践”的语文教学模式,优化课套,提高个人业务能力,争做新时代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篇2
2022年8月26日,我有幸通过网络参加了新课标的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安排得非常及时,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从培训内容上看,本次培训主要是对新课标的一个研读,首先从语文课所面临的问题出发:1。教与学过于依赖教材,只有课堂“半截子”语文课,教学内容缺少社会、生活的关联;2。读书方式引导缺失,教学几乎都只是针对单篇精读精讲;3。学生阅读行为难以发生,实践活动形式方式单一;4。将语言文字运用简单地等同于言语形式,忽略与内容的有机结合;5。阅读量过小,缺少对长文章的阅读;6。学生缺乏阅读兴趣;7。写作的程式化、与生活无关联;……实际这些问题也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困扰,所以,培训的开头就已经深深吸引了我,句句说在我的心坎里。
接着提到了核心素养,实际上“核心素养”这四个字我早都听说过,而且还参加过一次关于核心素养方面的培训会,但是我始终不理解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内容,此次培训,蔡老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生活中学车的问题。轻而易举地就解释了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要养成核心素养。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是啊,语文的核心素养就反映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上,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驾驭好语言文字,以必备的语文知识、典型的语用现象、经典的文本篇目教文化、语用、思维、审美。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把语文学习中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在平常生活中能及时发现错别字、能与人沟通、能在一定的场合特定的环境等学会据理力争,把语文学习真正的融入生活从而产生成就感。这就反映了老师的教也决定了老师的教。老师在教之前要先研究学生掌握了这类知识后能获得什么?在生活中能实现什么?这才是语文这门学科真正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后面蔡老师又列举了一系列的案例帮助我们如何把新课标理念融合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去,比如,在作业设计中可以更加开放地吸收先进的理念,努力设计出更具有挑战意味的创意作业,让作业也成为语文学习的亮点等。
总之,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认真研读、领会内涵、认真贯彻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篇3
2022年版的新课标已经颁布一段时间了,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虽然,全体老师已经在线上开展了学习。但是,对课标还是不够熟悉,因此觉得新课标对老师要求是那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开学的第一星期,杭州师范大学申宣成教授有一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析讲座。教研室王老师立刻组织全体教研组长和名师工作室成员相聚一起,在县二实验学校共同观看这场细致且深入的课标解读。
一、新课标,新知识
申教授把新旧课标进行比对,一一帮老师们找出新课标变化之处,并进行解读。在解读中,老师们逐渐领悟到新课标又蕴含着许多新的知识。
如:课程的性质概括中新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让我们对课程的性质理解更具体了。又如: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得实现,帮老师们提炼出可理解、可操作的三个词语“实践”“情境”“综合体现”,一下子让我们豁然开朗。又再一次强调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在表述上彼此分开,实施中彼此融合,地位上有所侧重”,告诉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始终不能忘记语文课程的性质本质特点就是实现“语言运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
申教授重新解释语文“实践”的价值意义,呼吁老师们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不能再日复一日的重复“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要勇敢面的课程改革,敢于挑战,改变自我。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新课标中最新的两个词是“语文学习任务群”和“情境设计”。并且告诉老师们,这是语文课程结构化的体现。让我们清晰的明确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三种实施形态:基于单篇的学习任务设计,基于单元的学习任务设计,和基于项目的学习任务设计。我认为“情境设计”对于目前教学设计来说是有挑战难度的。听完这句话,让我们有了努力的方向。
总之,申教授的讲解让老师们重新认识到新课标的新理念,就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将语言运用能力放在教学与训练放在首位,建立真正的学习任务意识,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二、新理念、新教学
在申教授的讲解下,老师们逐渐深入走进了新课标。虽然课标要求中有很多难度,诸如;整本书阅读教学、跨学科学习的指导、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真实情境教学设计等等。
但是反思自我:陈旧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主问题不突出,老师的讲解分析完全代替学生的活动,从来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探究、交流。更谈不上教学评一体化。不敢采用、也没能力采用学生讨论、实践、主动讲得学习方法。怕耽误时间是一方面原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课标理念理解不深,也不能用课标的要求去引导自己教学设计。正如申教授所说:“把学生放在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说话;从聆听中学聆听;从阅读中学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作。”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也逐渐走进课标里,慢慢的揣摩,课标对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的引导。首先要阅读教学内容,梳理并且定位任务群。接着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情能够设计不同的的学习任务。然后依托学习任务,设立学习情境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最后能够结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促进师生反思、总结、改进。
今天大家在语文教研员王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有幸同聚一堂,静心凝思,听课并学习课标的新理念,揣摩教学,改进方法。虽然痛改陈旧的教学模式,蜕变、成长是很艰难的,但是作家刘墉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有座山,它可以使你总有一个奋斗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让我们的记忆里的不仅仅,是昨天的重复,更有且行且思。向前,走在教学之路上,愿自己无惧、无惑!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篇4
通过今天对新课标的培训,认真观摩了三位专家的讲座,深入了解了当前教育教学所要改进的方向,使我对教学的理解和教师的任务又得到了一次提高。培训课程中的很多案例是在平时教学中需要学习借鉴的,也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值得反思的地方。以下是我对本次学习体会的几点总结:
一、锻炼学生能力
语文即生活,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也应该运用到生活中去。目前很多同学缺少学以致用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去引导,学生掌握书面知识只是一方面,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
在石老师的课堂上,提到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缺少合作交流的能力。的确,小学生对于学习本身就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想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是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比如在课前预习,如果老师不引导预习方向、不教会预习方法,学生的预习还是一张白纸,教师给了学生一个正确的预习引导方向,久而久之,学生脑海中便会形成预习体系,再提起预习,学生便有了明确的方向。想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去主动学习,教师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心,适当的激励鼓励学生。
二、增加学生阅读量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全民阅读,大街上随处可见阅读驿站、阅读书屋等。阅读要从小培养、从小抓起,小学生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只单单读完课本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每册语文书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单元主题,每个单元的课文紧扣单元主题,学生除了阅读课本上的文章外,还应搜集阅读一些和单元主题同类的文章,从而扩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习中提到的阅读不留死角、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以及“三遍读书法”,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提倡学生多读书、会读书。“三边读书法”曾经在我的课堂上试用过,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学生每读一遍教师都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养成读书规律后,便掌握了读书技巧,每读一遍就要完成什么样的读书任务。当然学生读书不单单要读,还要引导学生去从书中积累知识,阅读过程中遇见优美词句、喜欢的章节可以做笔记摘抄,写写心得体会,便于加深印象。
三、大单元教学的辨析
语文单元的归类很明显易懂,每个单元一个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大单元教学可以使老师尝试进行字词、古诗、课文等归类去讲,教师教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后,尝试着自己去学习一篇同类型的文章。教师扔掉之前一字一词一句的讲解,挑出重点语句段讲解。对于较简单的知识留给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解决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样节省了课堂时间,学生也能在课堂上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合作自主交流学习,要改变教师满堂灌的讲课方式,让学生占课堂的主导地位。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篇5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这两天,我认真学习了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受益匪浅,收获丰厚。古人云“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要想形成共鸣,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专家的解读,让我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这一次的课标修订,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这些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都有体现。素养型的课程目标体系是这一次育人导向一个最典型的表现。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用6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应该说是研究的进步,也是实践的进步。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在新的方案和标准中,教育部明确提出,考试评价要强调素养立意。就是要在创设的情境、给出的任务当中去考察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去考察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是简单考察学生死记硬背。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相应的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学得过多、学得过难的问题,避免超出标准要求,人为加大学习难度、深度的情况。
四、加强了学段衔接。
一是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二是关注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三是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已经掀起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又一次浪潮,每次的浪潮中总会出现一大批优秀的弄潮儿。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精心研读,把握其中精髓,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共同构建语文教学大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定会散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篇6
假期里,我又一次通过河南省新课标线上培训会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中,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心得体会《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通过参与河南省新课标线上培训会,今后我也会更加努力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篇7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挥棒,是改革的风向标,双减背景下的新课程标准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和指引,教学中该如何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带着满满的疑惑,怀着对申教授深深的仰慕之情,我们在叶县第二实验学校聆听了申教授精准地课标解读,在详实的案例分析中拨开迷雾,探寻教学新路径。
一、凸显文化自信
新的课程标准在对课程性质的界定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定丰厚的文化底蘊,继承和弘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疑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既是课程标准的新内容,也是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申教授指出:“汉字的阅读书写和汉字思维是最能呈现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申教授以生动详实的案例引领我们了解了汉字构形与汉字思维。“杲”“东”“杳”等字的说文解字,《地下森林断想》的巧妙导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简介,都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为申教授深厚的文化积淀叹服,被申教授高超的教育机智折服,同时,也深深的理解了在教学中关注说文解字,探究中华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申教授的一句:“我们不是在上语文课,而是在上文化课”。更是让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前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二、培养核心素养
“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据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素养的综合体现。他们在表述上彼此分开,实施中完全融合,地位上有所侧重,共同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文化底蕴,提高鉴赏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实时参与语文课堂,开动自己的智慧,穿行在语言文字中,潜心于文本,醉心于探究,会心于领悟。我想,这才是语文的魅力所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触发点,破解乏味课堂的金钥匙。“知识灌输的课堂”“老师独立支撑”的课堂必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渐行渐远,激情飞扬应该是语文课堂的新面貌。
三、强调情境实践
新课程标准中,“实践”以45次的高频次出现,彰显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定义是:“让学生从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强调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参与,不能以教师的解读代替学生的思维和感受,不能用喋喋不休的讲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呢?那就需要老师去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申教授指出“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息,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原,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活动中,进行《荒岛求生》情景教学设计,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潜心文字,了解岛屿特点,选择探险伙伴,配置出行设配,学生兴致盎然的研读文本,认真谨慎的思考生活,知识积淀,思维能力,生活本领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训练和提升,这一成功的范例给了我们明确的教学方向,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四、构建学习任务群
构建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语文课程内容组织形态。新课标中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解释是:“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化、结构化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由此可见,所谓的“学习任务群”其实就是在倡导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是在单元教材内容的大主题下,从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入手,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打破原有的单篇教学模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任务的统领下,自主学习,连贯思维,熟练运用,形成素养,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研读新课标理念,探究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新路径,方可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新的高度,实现新的跨越。新学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快乐学习,在实践探究中激情发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立德树人,培育良才。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篇8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2022年8月26日,我参加了“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线上培训会”的学习,其中的理论精悍而抽象,需在反复揣摩中才能领会。
关键词一:立德树人,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叶澜教授曾说:“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这个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这一描述性定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学科育人价值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可以多层次多视角来理解育人价值的内涵。
语文学科的育人要从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审美情趣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传承三个方面开展,只有这样育人才能落到实处,德育渗透才能有的放矢。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又要推进整本书阅读,利用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和道德情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情感渗透、语言熏陶,实现学科教学和德育育人有机结合。
关键词二:从教师的教转向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如何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教师的教要落在学生的学上,要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了学生,由“教”转向了“学”。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内容,教学手段是进行教学的工具,教师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在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主导作用。
老师要实现教的方式的转变,要进行主体性教学,就要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更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的是指导、引导的作用,在教与学关系中,教师千万不要高高在上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教师是“引导者”,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解决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性才能增强,学习品质才能得到培养。
关键词三:主题性、单元性教学
蔡可教授提出“大”单元学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其出发点不是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或一篇课文,而是起统率作用的“大”的观念、项目、任务、问题。
针对这样的教学,如何设计?蔡可教授提出只要紧扣在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加上课程教学的范式转变,就可以完成大单元的内容教学。如知识向学科思想方法和素养的转变、教材向学习资源的转变、知识点向大概念整合教学和项目教学的转变、行为训练向主动的学习任务、情境学习的转变。蔡可教授提出,只要抓住核心问题,以不变应万变,就不会对出现的各种概念无所适从。
具体到我们怎么做,教授的案例讲解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希望我能在往后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四:情境化-问题化-任务化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教师应思考如何将任务群要求落实到每节课中,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知识相匹配,这就要求教师设置情境化、问题化、任务化的教学,以单元为学习单位,扣住核心问题。
蔡可教授所举的语言健康报告的案例,真真实实的告诉我们把我们想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想要提升的能力,完全可以设置任务来完成。对于学生来说,刚拿到某一类题目可能不知道从何下手,那就需要我们老师给他们分门别类的设置人物,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训练某种能力的目的。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篇9
非常感谢教研室组织我们参加了8月26日的新课标培训。培训老师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三个维度为我们整体解读了新《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一线的九年级语文教师,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语文课程学习,让学生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它的表述是:我们的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学习过程中,我关注到了课程标准的细微变化。其中第一个就是核心素养是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也就是我们要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第二个是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在文化自信方面,明确提出通过语文学习,要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那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积淀,培养学生根深蒂固的热爱中华文化,并且能够坚定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充满自信,从而才能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可靠的接班人。
另外,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不再是以往的五个板块,而是分成了四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如果说课程目标上的变化是期待和预料之中的,那么新增的两个内容鉴赏与梳理,那就是创造性的。阅读与鉴赏的融合,对于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能仅仅引导学生去读,去感受,更要在读的基础上去思考,去与他人沟通,从而发挥创造性,真正落实鉴赏这一词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学会鉴赏就是一线教师急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时代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要求下,我会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考试评价的变化,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一边实践一边反思总结,力求不断成长,与时俱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篇10
2022年8月26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网络培训会如期举行。我认真聆听了专家的解读和指导,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新课程标准》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下就本次的培训学习浅谈一下我的心得:
一、要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所以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仅仅是课本,其实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是传授知识的载体。
二、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们教学语文的目的不只是简单的认识几个字,会写几篇文章,而应从学生全方位的语文素养考虑。
三、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我们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四、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引路人。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答案而已。
五、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新课标突出了“语文味”,让语文课更姓“文”了。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应该说是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
人们正步入学习化社会,一劳永逸获取知识已成为过去。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迅速发展的机会现实,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与外部世界保持和谐与默契。
总之,对新课标的学习,给我的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在一次次的探索与交流中,不觉之中感受到知识的滋养。
这次网络培训,时间是短暂的,但是收获是巨大的,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