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篇1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孩子们的健康始终是幼儿园一直以来着重关注的问题。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群,为此我们邀请家长朋友们与幼儿园一起了解幼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有效的预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或日常接触传播。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在2-10天左右,开始阶段的外在表现和普通感冒发烧比较相似,但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显现出一些具体的特征。
患儿发病时,多先出现发热,手心、脚心出现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红疹、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年长儿童会诉头疼等症状。少数患儿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
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如何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
6、当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幼儿园采取措施
1、做好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小学、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患儿应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学、入园。
2、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班主任老师在晨检时接触不同的儿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3、对入校、入园儿童加强全日观察,一旦发现在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
4、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在隔离观察期内。
5、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教室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辅以机械通风。
6、日常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玩具、厕所等的清洁消毒。
7、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2024年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篇2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孩子们的健康是我们家园一直以来着重关注的问题。随着季节的推进和气温变化,结合手足口病流行规律(9~10月为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玉门市第四幼儿园温馨提示大家,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我们要共同预防手足口病,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什么是手足口病
秋季幼儿日常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其潜伏期多为2-10天,以发热和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好发年龄在6月龄—5岁内的儿童,尤其在3岁内更为常见。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当然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也有可能感染,有时会出现一人得病全家感染。
01、手足口病发展阶段
幼儿被病毒感染后多会经历3-7天的潜伏期。潜伏期无临床症状,患儿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02、发热期
起病急,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03、疱疹期
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图片
04、恢复期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一般情况下7-10天后疱疹愈合,不结痂,不留瘢痕。但因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极少数患者(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护理与预防措施
01、患儿相关护理措施
及时退烧,注意病情
幼儿患上手足口病之后会有发烧症状的,家长朋友们应该尽快给孩子退热处理。可以酌情选择对幼儿没有伤害的退热方法,注意多给孩子喝温开水,做好护理工作。
伤口护理注意卫生
1、剪短患儿的指甲,避免挠破患处;
2、切勿用针挑破皮疹,引发感染;
3、皮疹破损处及时涂上消炎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4、选择柔软透气的衣服、被褥,多晒太阳,保持清洁。
补充营养注意饮食
1、饮食要少量多餐,清淡营养,以软烂或流食物为主;
2、不宜热饮热食,或食用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口腔内部疼痛,引起幼儿厌食;
3、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残留物感染。
02、家庭防治措施
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锻炼、少扎堆聚集,早到正规医院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那么手足口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如发现不适,要早确诊、早治疗、早隔离,隔离期间遵医要求居家隔离,不去公共场所。
勤洗手
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孩子在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
避免接触病人
避免让孩子密切接触患病人员,避免与孩子共用餐具、洗浴用品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勤洗晒,消毒
肠道病毒最怕的是紫外线和高温煮沸消毒,家长们可以对家中物品结合以上两种方式进行消毒,还可以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表面的消毒,如家具、座椅等,注意消毒液的稀释。
少去聚集场所
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病毒的密度也高,所以建议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尽量不要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03、幼儿园预防措施
加强晨午检工作
在入园离园、午睡前后的时间,检查儿童的手部、足部、口腔三个部位是否有红白点,如果有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将其与其他孩子进行隔离,要求家长带孩子就医,防止疾病的蔓延。
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老师会与孩子的父母一块努力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老师与家长应定时地沟通,交流预防疾病的经验。
定时消毒
玩具、餐具、课桌椅、楼梯扶手等容易接触的东西增加消毒频率。
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
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在封闭的空间内传染病更容易传播,幼儿园里的教室时刻保证通风良好。在早晨孩子还没有来的时候,教室提前通风。
儿童卫生教育
饭前便后洗手可以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在饭前饭后检查小朋友们的手是必要的。
痊愈返园
病愈幼儿返园时,老师应先带领幼儿给保健医生检查,明确幼儿的临床症状和隔离时间(症状完全消除后一周)是否符合返园要求。根据《中小学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疫情处理》规定:学生患病返园复课必须由医院查验并开具“疾病证明/痊愈证明”,当医院病愈返园证明与保健医生复核结论不一致时,以保健医生结论为准。
04、家长注意事项
1、如果幼儿有手足口或其他传染性疾病,要及时通知老师和经常一起玩的孩子家长,才能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2、孩子患病后要及时隔离,家里的玩具、用品等也要及时消毒,并在阳光下暴晒。
3、家长切莫病急乱投医,不要用利巴韦林之类的药物来抗病毒,想当然的用免疫调节剂来预防重症病例的发生,这些药物并不会减少孩子患病的机会也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反而可能增加孩子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4、幼儿一旦患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除后一周,开具痊愈和复课证明后方可入园。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共同携手,
用心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2024年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篇3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当桂花十里飘香,
当稻田披上金装,
当叶子从大树上落下,
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时~
也迎来了令我们瑟瑟发抖的
秋季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期。
手足口病则是主要的罪魁祸首。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
且会复发,学龄前儿童又是易感人群。
虽说大部分都可自愈,
但为了不让宝宝受病毒折磨,
请家长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卫生习惯,
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
★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
★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出现神经系统的一些并发症,例如嗜睡、精神差,还有一些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肢体抖动、呕吐,还有心跳、呼吸加快,出现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表现,这时候就需要到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及时治疗。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是:(1)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3)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为什么学前儿童是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高发人群是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6个月到5岁的,因为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有母传抗体,大部分有保护,发病数比较少,但是如果6个月以下得了手足口病也是重症的比例比较高的。由于6-12个月龄得了手足口病,特别是由于EV-A71引起的手足口病所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比高年龄组要高,所以EV-A71疫苗优先接种6-12个月龄的儿童,可以早期预防。
手足口的同一个孩子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
同一个孩子有可能会多次感染手足口病,这是因为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目前发现有20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这些肠道病毒之间的交叉保护可能是没有的。
比如说感染了EV-A71,又再次感染手足口病可能是由于CV-A16或CV-A6引起的,所以说手足口病的防控难度比较大,因为是多病原、多种传播途径传播的疾病。
手足口预防措施
01、家庭防护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图片
6、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加强幼儿膳食营养,注意食品安全,饮食锻炼搭配平衡改善体质。
7、幼儿一旦患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除,开取痊愈和复课证明后方可入园。
02、幼儿园相关防护措施
1、建立定时排查常规:在入园离园、早点、午睡后的时间,检查儿童的手部、足部、口腔三个部位是否有红白点,如果有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将其与其他孩子进行隔离,要求家长带孩子就医,防止疾病的蔓延。
2、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幼儿园的老师会与孩子的父母一块努力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老师与家长应定时的沟通,交流预防疾病的经验。
3、定时消毒:玩具、餐具、课桌椅、楼梯扶手等容易接触的东西增加消毒频率。
4、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在封闭的空间内传染病更容易传播,幼儿园里的教室时刻保证通风良好。在早晨孩子还没有来的时候,教室提前通风。
5、儿童卫生教育:饭前便后洗手可以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在饭前饭后检查小童鞋们的手是必要的。
6、注意饮食:幼儿园的饮食做了严格的检测,另外在特殊的时期,给孩子准备一些能有效的提高抵抗力的食物,比如青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孩子的健康我们的期望
幼儿园会为小朋友提供干净卫生舒适的环境,同时希望家长们能够与我们共同配合,加强小朋友在家里的卫生保护。为了小朋友的健康我们共同努力!
2024年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篇4
夏末秋初,天气炎热潮湿,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季节,请宝妈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且会复发,学龄前儿童易感,为了不让宝贝们受病毒折磨,我们一起来了解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吧……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一种肠道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7-9月份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
二、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或表现为大疱样改变。
三、手足口病如何传播
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还可经呼吸道(咳嗽、打喷嚏等)等传播。
四、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症状较轻的,家长可以在家自行护理,给患儿准备一些清淡饮食、避免患儿抓挠皮疹造成继发感染。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若患儿出现高热不下或有抽搐、惊厥的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五、手足口病预防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户外活动后正确洗手,掌握7歩洗手法,至少洗30秒。
2、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3、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孩子的玩具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4、请配合做好“家庭检查”,在送孩子来园前对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口腔、手足等进行初步检查,如有异常请居家观察或及时就医。
5、如幼儿出现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烧,手、足、咽部有疱疹,请及时就医,并且第一时间在确诊后告知班级老师。
6、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
7、生活上,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注重补充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8、接种疫苗,家长带幼儿至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
《洗手歌》
小香皂,要抱抱;
搓出许多小泡泡。
手心手背搓一搓;
五指交叉搓一搓。
洗指背,洗指尖,
胖胖手腕不放过。
每次认真这样做;
手足口病远离我。
2024年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篇5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极易出现传染性疾病,温馨提醒,手足口病流行的易发地多为幼儿园和学校,风险人群是儿童和学生,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和溃疡,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病情进展迅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心肺功能衰竭,病情危重者可导致死亡。
由于夏秋季交替之际是该病的高发期,每年9月入园的宝宝来说存在大面积爆发的可能。家长和老师们需要格外地注意!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在2—10天左右,平均3—5天。开始阶段的外在表现和普通感冒发烧比较相似,但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显现出一些具体的特征,手足口病最明显的症状出现在手、脚和口腔中这三个患处会出现类似米粒大小和颜色的疱疹,患儿还伴随低烧、皮疹等体征,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三、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传播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洗漱用品、玩具、餐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呼吸道飞沫传播。
3、还可通过消化道传播,如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可感染。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
医生可通过血常规和CRP检查来评估是否有感染。
2、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血清相关病毒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CV-A16、EV-A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3、病原学检查
检查发现临床样本(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血液等标本)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五、预防措施和相关疫苗
1、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3、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避免和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密切接触。
5、根据自身情况做好免疫接种,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2024年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篇6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秋季来临,由于气候反复,忽冷忽热,孩子容易生病,近期有个别小朋友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发热、咽痛、厌食,别提多难受了。这是因为什么呢?原来是让爸爸妈妈们担心的手足口病在捣鬼。它们专挑5岁以下儿童下手,在这个时候开始“流窜作案、兴风作浪”。根据大连市传染病监测数据,每年6-9月为本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其中7-8月为流行高峰。提醒宝妈宝爸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做好各项准备!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临床症状。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易感人群。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近几年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柯萨奇病毒A6型(CoxA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好发年龄
6月龄到5岁,3岁以内儿童更常见。
好发季节
该病全年都可以发病,北方地区夏秋季高发,有逐渐提早的趋势。
二、手足口病的临床
表现什么样?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少数患者可能会累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系统,并发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致死亡。
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出疹前可能会出现发热,大部分是低热,小于38。3摄氏度。
口腔疱疹最多见于舌头和颊粘膜,其次为唇齿侧和硬鄂,口周也会出现。开始时为红色斑片,继而发展为周围红晕的水泡,在2-5天左右水泡会破裂,形成浅的灰白-黄色基底,红斑围绕的溃疡,这时孩子会说咽喉疼痛或者拒绝吃东西。
特别提示:
3岁以下的手足口患儿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三、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是多样化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特别提示
孩子爱玩的海洋球池和摇摇车也是传播病毒的帮凶。海洋球池好玩,却不好清洗,一旦消毒不彻底,这些“你玩我玩大家玩”的游乐设施,上面很可能就被手足口病病毒污染了。
四、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家长们在照顾手足口病患儿时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饮食——清淡软糯
由于口腔疱疹疼痛,宝宝可能拒食,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等,不吃刺激性食物。
饮水——及时补水
患儿生病嘴巴疼痛,喝水较少。体内缺水后,身体机能会降低,疾病恢复慢,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一定要保证患儿饮水量足够,评价的标准就是孩子小便次数不减少,颜色透明或者淡黄色。
发热——监测体温
定期监测体温,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每1-2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者抽搐等情况。
口腔——保持清洁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水漱口,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签蘸淡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皮疹——防止抓挠
患儿衣物应选择舒适、柔软的面料,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浴,勤剪指甲防止患儿抓破皮疹。
消毒通风——彻底消毒勤通风
患儿用过的东西如衣物、餐具、玩具等可煮沸消毒、阳光暴晒或含氯的消毒水进行擦拭、浸泡或喷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五、手足口病怎么预防?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洗手时应采用流动水,用洗手液或者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洗净,然后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贝类海鲜类食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经常对玩具、个人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特别是奶瓶、奶嘴等入口物品。
7、6月龄-5岁的儿童可自愿、自费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由EV71型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安全,让我们共同携手,加强预防,使孩子们远离传染病!
2024年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篇7
致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秋季是孩子们非常容易生病的时期。根据我国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规律,4-7月为手足口病流行大高峰期,9-12月为流行小高峰。
幼儿园温馨提示大家,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且会复发,学龄前儿童又是易感人群。虽说大部分都可自愈,但为了不让宝宝受病毒折磨,请家长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卫生习惯,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
0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口足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体是由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02、手足口病阶段及症状
手足口病的阶段
1、潜伏期:儿童被病毒感染后多会经历2-10天(平均3-5天)的潜伏期,潜伏期无临床症状,患儿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2、发热期:起病急,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疱疹期: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米粒或绿豆大小斑丘疹或疱疹。皮疹的特点为:口腔黏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舌边、唇齿侧,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手和脚的皮疹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浑浊液体。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
4、恢复期: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一般情况下7-10天后疱疹愈合,不结痂,不留瘢痕。但因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极少数患者(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主要症状
1、发热:38-39摄氏度。
2、食欲不振:没有胃口,患儿拒食哭闹。
3、咽喉疼、咳嗽、流鼻涕,身体不适。
4、嗜睡:患儿经常呈睡眠状。
5、疱疹和溃疡: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恢复时不结痂,一般不痒。
03、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实际上是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通过粪口途径、二是通过接触传播、三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04、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多喝水,外出时及时佩戴口罩;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不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幼儿;勤洗手,多饮水。
2、饭前便后勤洗手,按“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病毒的传播常常因为成人自外面带回,经由接触或飞沫方式感染家中幼儿,所以成人在接触幼儿前一定要洗净并消毒双手。
3、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勤晒被褥、勤洗澡、勤换洗衣物等。
4、周末在家饮食也需规律。天凉了尽量不要给食用凉的食物,不吃生食,对饮料和零食需要控制,避免暴饮暴食。
5、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保障幼儿身体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通过家园共育,把好疾病预防关。
05、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同时家长要做好护理工作。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锻炼,少扎堆聚集,早到正规医院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如发现不适,要早确诊,早治疗,早隔离,早和幼儿园请假即可。
手足口病病例至其病后2周,痊愈后,持医院诊断证明方可入园。
05、手足口病小知识
为什么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高发人群是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6个月到5岁的,因为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有母传抗体,大部分有保护,发病数比较少,但是如果6个月以下得了手足口病也是重症的比例比较高的。由于6-12个月龄得了手足口病,特别是由于EV-A71引起的手足口病所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比高年龄组要高,所以EV-A71疫苗优先接种6-12个月龄的儿童,可以早期预防。
同一个孩子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
同一个孩子有可能会多次感染手足口病,这是因为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目前发现有20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这些肠道病毒之间的交叉保护可能是没有的。
比如说感染了EV-A71,又再次感染手足口病可能是由于CV-A16或CV-A6引起的,所以说手足口病的防控难度比较大,因为是多病原、多种传播途径传播的疾病。
手足口病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疫苗现在在中国已经有了,是EV-A71型的灭活疫苗。这个疫苗主要针对EV-A71型的,因为它引起的重症和死亡比例较其他肠道病毒高很多。注射这个疫苗之后只能让孩子产生对EV71的免疫力,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会产生交叉免疫。所以说,并不是打了疫苗就一定不会得手足口病。
EV-A71对所有类型的手足口病
都有预防效用吗?
不是。20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每个血清型得过之后只能保护这个血清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所以接种EV-A71疫苗只能预防EV-A71引起的重症和死亡,不能预防所有的手足口病。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当前手足口病正处于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应做到对传染病的四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守护孩子的健康,需要你我共同努力,愿我们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2024年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篇8
步入十月,气温骤降,幼儿手足口病也进入流行上升期,广大家长朋友们需要特别注意手足口病的预防。
关于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发热和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为6月龄-5岁,在3岁内更为常见,多发于夏秋季。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在发病早期,患儿常表现为低热、疲倦、食欲下降、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一般在病程1—5天之内。严重则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肌无力等。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泡,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或疱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或无皮疹。如出现以上疑似症状,情节严重的患儿,需尽快前往医院,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的特点和危害
01、传染性强
患者、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传染源,隐性感染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数天咽部和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02、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
经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物品均可被感染。
手足口病的日常预防
01、勤洗手、爱卫生
勤洗手,培养幼儿讲究个人卫生的好习惯。成人也有感染肠道病毒的可能,不过多数为无症状感染。所以在培养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消毒洗手习惯的同时,也需规范自身行为,在外出后接触幼儿前均需洗手。
02、饮食注意
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需加热后食用。
03、居家卫生
要注意幼儿的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肠道病毒惧怕紫外线和高温消毒,所以勤晒衣被也是一项有效预防措施。
04、日常注意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更要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流行季节还应留心观察儿童的手、足、口、臀部等是否出现皮疹症状。
05、增强免疫力
在生活上,需要养成良好生活规律,要补充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相信在家园携手下,元江幼儿园每一名儿童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面貌。
2024年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篇9
一、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该病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幼儿,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手足口病全年可见,4-7月为高发期,9-11月还会出现一个次高峰。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可以短时间内造成大范围的感染,疫情比较难控制。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其中,由后者引发的手足口病潜伏期短,容易产生重症。
二、手足口病应该如何预防
不过得了手足口病,长了疱疹会让孩子比较痛苦,寝食难安,而且该病毒传播速度快,极易传染给他人。所以,秋季的这个手足口次高峰,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哦!
1、勤洗手:洗手是最好的预防!
家长应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浸湿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洗完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者专用的毛巾擦干。
2、消毒和通风。
肠道病毒最怕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毒,可以用这两种方式给孩子的东西和家居用品消毒。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晾晒衣被。
3、按时接种疫苗。
71型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最严重病毒,EV71疫苗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免疫持久性约为2年。图片
所以,建议6月龄-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自费的EV71疫苗。家长们不要以为接种疫苗后就万事大吉了,因为手足口病的病毒多达20多种,这就导致即使接种过疫苗的孩子也还是有患上手足口病的可能。所以,给孩子接种疫苗后,依然不能掉以轻心,需做好以上各项防护措施。
三、关于“手足口”,常见疑问
1、手足口病可能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或患者接触过的毛巾、手帕、口杯、玩具、餐具、奶瓶及床上用品、内衣等,进而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此外,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图片
2、手足口病重症是什么?
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否为手足口病重症了,需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
效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颈项强直(脖子僵硬的感觉)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3、病程结束后会不会留下疤痕?
一般的手足口病,只需要对症处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等,在家里加强护理,1-2周就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4、大人也会被传染上手足口病吗?
会!很多家长都认为手足口只是一种幼儿病,但实际上,成人也有可能被传染!尤其是大人接触患儿的排泄物之后,一定要用肥皂或消毒洗手液洗手,因为大便中病毒的感染性可能持续几周。
最后,请家长们配合幼儿园工作,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2024年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篇10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随着秋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冷,手足口病正式进入高发期。学龄前儿童正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的儿童常见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常见于4-9月份。主要病原体有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以发热及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但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传染的?
密切接触:碰到患儿用过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等物品都有可能感染,孩子爱玩的海洋球池和摇摇车都是高危场所;
呼吸道飞沫传播:患儿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分泌物,几个小宝宝在一起说话时,病毒在不知不觉中就传播了;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病?
02
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以感染手足口病,其中约90%的病例集中在6岁及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至4岁年龄组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已经患过手足口病的还会再次患病吗?
手足口患者病后会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持久的免疫力,但因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不同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因此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日常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共用毛巾、水杯等个人物品;避免密切接触手足口病患者。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常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做好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垃圾、粪便,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预防接种疫苗: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幼儿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每日开展晨午检,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通知家长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
2、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教室要保持良好通风;每天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活动室、教室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
3、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4、如果是幼儿园小朋友感染手足口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且居家治疗。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急着到幼儿园上学,防止传给别的儿童,待症状消失一周后方可上学。
希望这篇手足口病预防指南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相关知识,并引导幼儿做好预防工作。
让我们一起为幼儿撑起健康的保护伞,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2024年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篇11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秋季来临,由于气候反复,忽冷忽热,孩子容易生病,也迎来了令我们瑟瑟发抖的秋季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期,手足口病则是主要的罪魁祸首。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且会复发,学龄前儿童又是易感人群。虽说大部分都可自愈,但为了不让宝宝受病毒折磨,请家长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卫生习惯,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有3~7天的潜伏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
之后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主要在口腔两侧出现黏膜疱疹;
后期出现溃疡,孩子感觉口腔疼痛,也不愿意吃饭。另外在他的手、足、口还有臀部出现小的皮疹有些是疱疹,部分含有疱疹液。
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出现神经系统的一些并发症,例如嗜睡、精神差,还有一些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肢体抖动、呕吐,还有心跳、呼吸加快,出现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表现,这时候就需要到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及时治疗。
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
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1、为什么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高发人群是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6个月到5岁的,因为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有母传抗体,大部分有保护,发病数比较少,但是如果6个月以下得了手足口病也是重症的比例比较高的。由于6-12个月龄得了手足口病,特别是由于EV-A71引起的手足口病所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比高年龄组要高,所以EV-A71疫苗优先接种6-12个月龄的儿童,可以早期预防。
2、同一个孩子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
同一个孩子有可能会多次感染手足口病,这是因为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目前发现有20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这些肠道病毒之间的交叉保护可能是没有的。
比如说感染了EV-A71,又再次感染手足口病可能是由于CV-A16或CV-A6引起的,所以说手足口病的防控难度比较大,因为是多病原、多种传播途径传播的疾病。
3、手足口病有没有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现在在中国已经有了,是EV-A71型的灭活疫苗。这个疫苗主要针对EV-A71型的,因为它引起的重症和死亡比例较其他肠道病毒高很多。注射这个疫苗之后只能让孩子产生对EV71的免疫力,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会产生交叉免疫。所以说,并不是打了疫苗就一定不会得手足口病。
个人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家庭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加强幼儿膳食营养,注意食品安全,饮食锻炼搭配平衡改善体质。
7、幼儿一旦患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除,开取痊愈和复课证明后方可入园。
幼儿园采取措施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幼儿园也制定了严格的预防措施。
1、建立定时排查常规:在入园离园、早点、午睡后的时间,检查儿童的手部、足部、口腔三个部位是否有红白点,如果有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将其与其他孩子进行隔离,要求家长带孩子就医,防止疾病的蔓延。
2、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幼儿园的老师会与孩子的父母一块努力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老师与家长应定时的沟通,交流预防疾病的经验。
3、定时消毒:玩具、餐具、课桌椅、楼梯扶手等容易接触的东西增加消毒频率。
4、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在封闭的空间内传染病更容易传播,幼儿园里的教室时刻保证通风良好。在早晨孩子还没有来的时候,教室提前通风。
5、儿童卫生教育:饭前便后洗手可以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在饭前饭后检查小童鞋们的手是必要的。
6、注意饮食:幼儿园的饮食做了严格的检测,另外在特殊的时期,给孩子准备一些能有效的提高抵抗力的食物,比如青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家长注意
如患儿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嘱留家治疗时,家长应做好:
1、家长须密切注意孩子是否有烦躁不安或嗜睡等异常行为,孩子发烧、长口疮和手掌心、脚底或臀部出现红疹时,家长应尽早陪同他们向医生求诊。
2、由于手足口病是传染性疾病,在孩子上学,去幼儿园之前,家长应该每天检查孩子。孩子一旦受到感染,应留在家中。
3、患上手足口病的儿童在水泡未彻底干掉之前,应留在家中。患儿在这段期间应避免同其他儿童接触,直至康复为止。家长不应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或人多的地方。患病的儿童在完全痊愈之前,不应该上学或去托儿所。
4、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注意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疱疹破碎后引起的细菌感染。
5、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一旦发现患儿的病情加重,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6、家庭做到使用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如何降低传染风险
由于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卫生是降低本病传染危险的关键。
1、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非就医不宜带孩子去医院。
2、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的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共用餐具等)。
3、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在外受到污染的物品拿回家后立即进行清洁,并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5、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勤晒衣被。
6、儿童所有的餐饮具在使用前要进行消毒。
正确洗手
正确的洗手是有效防止感染及传播手足口病的措施之一。正确的洗手包括洗手及时及洗手方法合理。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洗手:
1、餐前和上厕所后。
2、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
3、打喷嚏或咳嗽后。
4、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
5、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合理的洗手方法应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
2、擦上足够的肥皂或洗手液覆盖所有手表面
3、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4、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5、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6、双手手指的背部与掌心搓揉
7、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8、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9、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10、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11、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12、用擦手的毛巾/纸巾关闭水龙头
家庭如何消毒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中无人得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及时和正确的洗手、做好家庭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及勤晒衣被外,一般不需要特别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如果家庭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及时就医、病儿在家休息外,还需对病儿的餐具、用品等进行日常消毒,当病儿痊愈后还应对所有物品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由于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及热敏感,对污染物品可首选暴晒及煮沸消毒。也可从超市里选购有卫生许可证的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配制后,采取浸泡或擦拭消毒。
1、粪便:可用84消毒液以2: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120分钟。
2、食、饮具:煮沸或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3、生活用具、玩具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4、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5、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6、饮用水:烧开后饮
2024年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篇12
亲爱的各位家长:
您好!当桂花十里飘香,当稻田披上金装,当叶子从大树上落下,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时……一切都是秋天的美好气息。
但是秋季也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手足口病是比较常见的、易流行的儿童传染病之一。面对手足口疾病,大家一定要清晰认识,不慌张,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疾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
之后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主要在口腔两侧出现黏膜疱疹。
后期出现溃疡,孩子感觉口腔疼痛,也不愿意吃饭。另外在他的手、足、口还有臀部出现小的皮疹有些是疱疹,部分含有疱疹液。
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和心肌炎等,出现神经系统的一些并发症,例如嗜睡、精神差,还有一些严重的患儿会出现呕吐,还有心跳、呼吸加快等等,这时候就需要到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及时治疗。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实际上是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通过粪口途径、二是通过接触传播、三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家庭防护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6、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加强幼儿膳食营养,注意食品安全,饮食锻炼搭配平衡改善体质。
7、幼儿一旦患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除,开取痊愈和复课证明后方可入园。
幼儿园预防措施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幼儿园也制定了严格的预防措施。
1、建立定时排查常规:在入园、中午、离园前的时间,检查儿童的手部、口腔部位是否有红白点,如果有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将其与其他孩子进行隔离,要求家长带孩子就医,防止疾病的蔓延。
2、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幼儿园的老师会与孩子的父母一块努力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老师与家长应定时的沟通,交流预防疾病的经验。
3、定时消毒:玩具、餐具、桌椅、楼梯扶手等容易接触的东西增加消毒频率。
4、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在封闭的空间内传染病更容易传播,幼儿园里的教室时刻保证通风良好,每日三次开窗通风。
5、儿童卫生教育:饭前便后洗手可以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
6、注意饮食:均衡营养、科学搭配膳食,比如增加青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共同守护
幼儿园会为小朋友提供干净卫生舒适的环境,同时家长们也要与幼儿园共同配合,加强小朋友在家里的卫生保护。为了小朋友的健康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