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策划方案内容页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方案

2024-03-02 16:10:43 策划方案 打开翻译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方案 篇1

为全面落实中共XX市委市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意见》、XX市教委《关于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的试点工作方案(讨论稿)》、XX区中小学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我校学生的成长指导,充分发挥我校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建立和完善学生身心健康守护网。依据学校导师制从真正关注学生需求创新师生关系的工作特点出发,特制定我校全员导师制试行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遵循“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原则,强调个性化与亲情化,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增强学生的成长信心,助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通过家校互联,让导师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工作要求,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和角色,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形成导师制背景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2、通过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积极构建沟通理解型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

3、通过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育的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互联网,打造全员育人校园,形成育人合力,架起导师导学、导心、导行等的护航屏障。

三、组织架构

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学校四大中心和三个年级部、班主任具体负责学校、年级、班级三层面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的具体工作,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人。

四、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导师的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结对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结对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结对学生,努力成为结对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导师要根据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高一到高三期间学生认知、能力等水平的差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成长。

5、保密性原则: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结对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结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五、职责与要求

导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结对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指导,起到对学生“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学业上辅导、生涯上指导、生活上向导、品行上督导的作用,导师的主要职责有:

(1)思想上引导:导师引导结对学生确立志向,向优秀看齐,引导学生摆正心态,示范榜样,提高学生的品格与素养,成为向善、约礼、睿学、臻美的致远学子。

(2)心理上疏导:导师通过沟通、倾听让学生敞开心扉,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指导结对学生学会与人健康交往。

(3)学业上辅导:通过导师个别辅导与多重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师生一起分析学习中的优点与缺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潜力,增强学习意志品质

(4)生涯上指导:从高一的生涯启蒙、高二的选课、高三的高校目标,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导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与人生,帮助学生勾勒个人未来职业规划鸿图。

(5)生活上向导:导师通过校园生活指导(如:第一次离家住宿)、家庭生活指导(如:假日家务劳动)等指导结对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帮助结对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生活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作息制度,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

(6)品行上督导:给予学生成长的时间和机会,特别对行规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导师更加要倾注耐心激发成长的内燃点,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启动

学校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教师会、家长会、学生会)对“全员导师制”的实施进行宣传动。全体教师根据学校的工作意见,通过多元培训、自主学习、同伴互助等途径,领会全员导师制的实施意义,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促进全员导师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自主申报

以学生自主申报为主,全校所有在职教师均为导师候选人(双向选择)。每位教师结对学生不超过10人。名单汇总后由年级部初审,学生发展中心最后审核结对情况后进行协调调剂。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的导师匹配情况,个别学生形成“两导一生”等的匹配模式,根据学生成长情况,中间可以动态调整。

(三)导师组队

构建从班级到年级再到学校的层级导师团队,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规范化的导师队伍,围绕学生心理、生涯规划、学业指导、课题研究、毕工组等多维度组织建立专业化导师团队,在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学校充分梳理每一位导师特长和特点,形成相对稳定的导师特征序列库,更好实现导师促进学生成长。

(四)工作内容

学校全员导师制设“规定动作”:阶段性学生家访、不定期谈心谈话、建设性建议书面反馈。即每学期开学前、学期末,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共同开展学生家访,密切家校沟通;每学期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或情绪明显波动、学生取得个性发展进步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或开展家校沟通;每学期末撰写一份个性化成长寄语,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学生的闪光点,让导师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家庭。

同时全员导师制设“自选动作”(如与学生共午餐、齐观影、同实践等),“自选动作”不对导师做硬性要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与时间或地点等的调整,充分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丰富多样、因人而异的沟通指导,注重提高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1、成长档案。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

绩记录及分析。

2、家校联系。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留守家庭作为重点)。每月至少与家长联系一次,对家住城区的学生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

3、谈心汇报。导师每学期至少与受导学生谈心辅导四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受导学生每月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必要时可随时汇报和咨询。

4、导师会诊。年级组定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七、评价与保障

(一)导师考核

1、领导小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每位导师的工作情况记录相关表格,向年级部主任、班主任、结对学生、家长了解情况,检查工作实效,期末对导师进行量化考核,纳入学校教师绩效考核

2、量化考核包括:结合导师完成指导工作情况、学生成长档案的记录以及案例或论文上交情况,“导师制”工作小组进行评价考核及反馈。

3、考核结果评定为优秀、合格、待改善三级。

(二)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导师制”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设立单项制度,负责项目的开展和具体实施及保障。来自作文吧 zUOwENbA.net

2、赋能保障

(1)专家讲座

定期组织家庭教育、心理学、生涯教育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和讲座,不断提高导师的育人水平和指导能力。

(2)专题论坛

定期导师制工作专题论坛,通过案例分享、互动反思、总结经验,形成导师经验案例资源库,为青年导师提供可借鉴经验,为后期推广辐射打下基础。

(3)教考一致

“双减”之下,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不随意增加考试难度,不对考试、测验成绩进行排名,采用百分比区间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反馈学业情况,为我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提供支持性环境。

3、激励保障

每学期总结评价过程中,对导师进行表彰鼓励,并作为师德考核和教师发展性考核的重要依据,在各类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推荐。

希望通过全员导师制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科教师育人功能,提升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家长教育焦虑;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成长、抵抗挫折的能力和自信心,增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效能感和胜任力,增强教师育人工作的认同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方案 篇2

为深入贯彻XX市教委《关于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的试点工作方案(讨论稿)》《XX区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试行稿)》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和身心健康的促进者。清河湾中学将积极探索“12345全员导师制”育人新模式,致力于形成“三级管理全覆盖、以人为本全方位”的全员导师制工作特色。

一、明确目标,规划“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组织专题学习,深刻领会内涵

为了提高教师对“全员导师制”的思想认识,促进教师全员全程全方位高质量地参与“全员导师制”工作,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全员导师制”相关内容,深刻领会导师制内涵,有的放矢开展导师工作。

(二)厘清基本思路,整体规划方案

1、实行三级管理机制。为了提高“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实效性,学校成立校级导师制领导小组、年级导师制核心组和班级导师制核心组。

(1)校级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全员导师制实施的领导和指导,审定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导师匹配名单及相关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现状、研究对策定期开展全员导师制校本培训。

(2)年级核心组

在年级组层面落实与指导“全员导师制”,切实做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全面了解各年级导师、学生结对开展情况,及时发现亮点与不足,调整年级组工作策略。

(3)班级核心组

全面实施“全员导师制”,切实做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和情绪变化,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及时形成破解问题的对策,形成闭环管理,为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确定阶段工作重点。以学期为单位,将“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分为四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确保导师工作内容聚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1)第一阶段:开展“家长问卷调查”和“部分学生座谈会”,了解家长与学生关于“全员导师制”的需求与建议,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全员导师制”方案。

(2)第二阶段组织全体导师参与“全员导师制”各类专题培训,并制定导师试用期与导师考核制度。

(3)第三阶段:正式聘任导师,举行导师与学生的结对仪式,导师工作进入常态化。

(4)第四阶段导师完成“三个一”规定动作,同时鼓励创新最后总结经验,开展“清荷德育论坛”,交流“导师制”工作案例。

3、聚焦四大重点任务。学校落实导师制工作有四大重点任务:导师匹配、师生关系、家校沟通、教考一致。

(1)优化导师匹配

①双向选择——学校统筹,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多个志愿的双向选择,学校根据师生的意愿统筹匹配(主要匹配方式)

②教学载体——班级匹配,根据学校社团或兴趣小组等教学载体匹配导师,再进行剩余学生班级匹配(辅助匹配方式)

③随机抽选——培养感情,通过随机抽取导师盲盒等方式进行(辅助匹配方式)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是指导学生成长发展的根本前提。班主任、导师和任课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任三种不同角色,明确职责。

①班主任:主要承担班级管理和班集体文化建设职责,独立或联合导师开展学生家访和家校沟通。

②导师:尊重平等的良师益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陪伴指导,真诚可信的育人伙伴,与学生家长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

③学科教师:主要承担学生本学科学业指导、学习辅导、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指导和学科育人工作。

班主任、导师、学科教师三者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协同育人,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3)畅通家校沟通

通过家校适切的沟通,以减轻家长教育焦虑、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构建家校共育合力、强化教师主体责任、发现潜在不利因素、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4)达成”教考一致”

加强单元设计与作业一体化管理,严格落实“教考一致”。学校将严格落实市教委关于减负增效和作业管理相关工作要求,完善作业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来源、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总量、有效评改反馈,不得将作业任务、作业监督和批改等工作布置给家长。学校教学和考试命题坚持“教考一致”原则,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考试、测试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和组织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开学两周内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开学初对于暑期作业未完成的学生不得简单粗暴的处理,更不能出现语言侮辱或体罚现象。不得对考试测验成绩进行排名。

(三)细化具体措施,落实工作要求

学校基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确定了“12345”全员导师制工作目标,引导全体清荷教师协同、合作的开展导师工作。“12345”的具体内涵如下:

“1”:一个目标:扎实推进“全员导师制”,致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国人。

“2”两点要求“全”+“优”。所谓“全”,即全员、全程、全方位。“优”指的是优质。

“3”三方协同学校层面有三股力量共同呵护学生茁壮成长朝夕相处如母亲般照顾他们的班主任、形影不离如知心大姐姐般引导他们的导师、神秘莫测却会在关键时刻出现的“智囊团”。(“智囊团”的成员为学校校长、书记、心理老师、德育骨干教师和部分党员教师。)

“4”:四大抓手:管理、环境、活动、保障。学校将“细化管理、美化环境、优化活动、强化保障”作为稳步推进“全员导师制”的重要工作抓手。

“5”:五类需求: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生涯向导。

二、多元融合,丰富“全员导师制”推进路径

(一)培训形式多元,落实导师职责1。线上线下双融合,用理论武装头脑

学校依托家庭教育专业培训网的平台,组织导师观看《做令学生尊重的老师————从空心病到依恋关系》《家庭教育指导者需要“五观端正”》《家校合作共育的基本模式及主要任务》《青春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四个系列的课程,帮助导师审视自我,做令学生尊重的教师;引导导师善于沟通,做能让学生依靠的教师;指导导师家校沟通,做能让家长放心的教师。同时,组织开展校本研修,通过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清荷导师”快速进入角色,确保“全员导师制”稳步推进。

2、导师聘任把好关,用反馈保障优质

学校对导师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每位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月的试用期考察,才为认定合格的导师正式颁发聘书。若不合格,则暂缓聘任,需重新进修,直至合格后方能正式担任学生导师。

3、组内互鉴促成长,用案例指导实践

不同导师有不同的特长,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以“融合+互助”为重要手段,定期开展组内交流,加强个案研究,帮助导师在相互交流中积累经验,在互鉴中不断实现导师的自我成长。

(二)建立保障机制,有序推进落实1。建立导师研修制度

为了确保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遇到问题时能通过交流讨论研修等方式找到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校建立了有计划、有主题的“单周一研”导师研修制度。

2、建立学生访谈制度

学校每月定期开展“清荷有话”学生访谈活动,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一看学校导师制的推进情况。

(三)直面难解问题,及时融思汇智

导师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疑难杂症”,为了帮助导师解决这些棘手问题,让导师们感觉背后有支撑,学校分别成立了校内导师“智囊团”、家委会”导师制”部门和校外专家”智囊团”。

(1)校内导师“智囊团”:成员主要包括党支部书记、校长、心理教师、德育骨干教师和优秀党员教师。“智囊团”成员与导师通过“个例会诊”的形式,指导导师调整策略,继续开展导师工作,必要时,“智囊团”及时介入,合力解决问题。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校长有约”、“书记有约”、“心灵massage”等特色学生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与校长、书记相约谈心、漫步校园,也可以与其他”智囊团”成员共进午餐、共读书籍。

(2)家委会“导师制”部门:学校开展关于“全员导师制”的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需求。但在“全员导师制”的推进过程中,必然会有部分家长出现家庭教育中的困惑,需寻求帮助或对“导师制”提出意见或建议等的需求,因此,学校在原有的“三级家委会”基础上,特设家委会“导师制”协调部门,让家长有一个能够与学校“导师制”领导小组面对面交流的途径,在探讨交流中不断优化导师工作。

(3)校外专家“智囊团”:为确保学校导师工作的优质,学校聘请校外专家组建“智囊团”,为导师和学生提供专业的引领与服务,真正解决导师与学生存在与面临的各类问题,提高”全员导师制”的工作实效性。

三、持续探索,完善”全员导师制”育人新模式

1、典型案例分析。学校将持续探索如何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通过家校联动的方式实现“1+1>2”的效果。

2、保障机制完善。为了推动“全员导师制”走深走实,更好地实现融合育人,学校编制印发《全员导师制工作手册》,组织导师阶段性学习,提高导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将此作为导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将不断探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过程、内容和方式的最优化,逐步完善评价机制,激励每一位导师全身心投入“全员导师制”工作,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清荷美少年。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方案 篇3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发〔20XX〕40号)《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XX〕2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29号)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X委发〔20XX〕8号)、《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意见》(X委发〔20XX〕3号)等文件要求,落实本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和身心健康的促进者,现就本区全面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做如下工作部署。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工作体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指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快乐成长和身心健康,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中小学全员导师制是中小学校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个学生匹配,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指导和开展有效家校沟通,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教育现代学校治理制度。

实施全员导师制的总体目标是:秉持着“传承教化之风镕铸品质教育”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由注重学校建设向更加注重师生成长转变”的价值导向,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压力和家长的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构建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一校一社”协同的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面向人人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将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作为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关键抓手,大力倡导“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全员育人模式,大力宣传“人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人人成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育人理念。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良好的师生关系,适时开展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心理与生涯规划等各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增强自信、激发潜能,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坚持重点突出,强调导师尽职尽责、分工协作,落实育人的关键职责,推动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校内校外协同联动,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四、具体举措

(一)建立区校两级组织架构

1、区教育局成立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区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全员导师制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制定《XX区中小学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的工作方案》;成立由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全员导师制工作小组;组建全员导师制专家团,为相关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过程评估。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统筹协调各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各项工作,分区域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师训部、德研室等专业部门分别实施教考一致、全员导师区级培训、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队伍专业素养提升等工作。

2、各学校成立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

学校要成立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校长、书记等主要领导人为第一责任人,依托年级组、行政班子和教育教学管理、人事、学校学生发展指导等相关行政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具体落实、建立组织架构并确保整体推进与落实到位。定期组织研究学情、排摸重点对象、及时调配力量、开展分类指导。学校、年级组及班级导师团定期召开各类导师例会(含全体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形成管理闭环。

(二)推行对象范围

1、小学阶段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实际,选择重点年级落实。

2、初中阶段学校(含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完全中学初中学段和民办初中阶段学校)各初中年级全体覆盖。

3、普通高中学校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已开展的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选学选考、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综合开展。

4、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三)明确工作要求

1、形成“一校一策”

学校结合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本校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全员导师制工作学校实施方案》。

2、开展全员培训

学校要建立全员导师制工作的校本培训、研修与研究制度,建立学校导师专业培训分层分类体系。以校本培训与研修为主,建立以班级为单位,聚焦学生和家长特殊需求的“导师团”集体教研制度。

学校要定期针对全员导师制工作开展,组织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和集体育人教研,做好校本教师的全员培训,切实提高全体导师的认识认同,以及担任导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学校要利用好导师工作《指导手册》等专业资源,为不同类型、不同学段的导师设置师生对话艺术、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指导等培训课程,培养校级“种子教师”。

学校要切实发挥校级“种子教师”班主任、德育骨干教师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配套开发《导师工作指导手册》《导师任务清单》及工具包等专业资源,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结合学校生源特点和试点工作实际,提高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中具体问题的专业处置能力。

3、做好导师匹配

学校按照《全员导师制工作学校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本校全员导师制工作,可采用意向征询、双向选择或利用社团等载体进行导师匹配,落实导师的两项基本职责和三项基本任务。

学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个学生配备导师。暂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统筹安排,加强培训培养,符合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学校可根据办学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导师与学生的匹配方式和配置比例。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对一”方式匹配多名导师。各校应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与导师协同合作的“导师团”,积极发挥协同育人功能。

4、建立激励保障

学校要建立全员导师制校本激励机制,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评先评优、职称晋升、表彰展示等方面,向担任导师的教师倾斜,建立导师“尽职免责”等保护机制。

5、加强经验总结

学校在全员导师制过程中,结合“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政策落实,要积极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导师育人实践的行动研究,创新全员导师制的工作模式、载体和方法,可探索云平台在全员导师制工作中的作用和效能,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宣传本校实施全员导师制的创新做法和典型案例。

(四)明确导师职责与规范

1、明确导师的两项关键职责。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的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2、明确骨干导师的职责。班主任兼任部分学生的导师。党员教师、班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德育骨干教师应优先承担具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指导工作。“导师团”要加强导师工作的集体研究、研讨和具有特殊需求学生的针对性联合指导,建立配套机制。

3、明确伦理规范恪守要求。导师在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中,应坚守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和良好师德师风,保护学生及其家庭隐私,严格遵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导师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或潜在心理危机时,须及时上报学校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会同相关专业教师和专业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恪守法律法规要求和职业伦理规范。

在上述职责和规范的基础上,导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适时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向导等全面发展指导。

(五)明确导师任务

导师的工作内容设置“3+任务,即依托三项基本任务和”项其他任务的开展,多措并举建立起良师益友关系。

三项基本任务,即访、谈、写(“三个一”)。

1、访一次学生家访。导师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实现学生家访全覆盖,可以与班主任联合开展家访。

2、谈:一次谈心谈话。导师在开学前后、重要考试前后及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并及时开展必要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3、写一次书面反馈。导师在每学年结束时,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挖掘学生“闪光点”和提供成长建议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n项其他任务,导师完成学校的任务要求,或自选参加结对学生的小组活动,或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邀请结对学生参加一些个性化活动等。

(六)优化家校沟通

优化全员导师制背景下的家校沟通,由班主任和导师主要承担与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统筹安排日常家校沟通的内容、方式和频次,界定必要的家校沟通场景,强化教师主体责任、健全教师沟通机制,规范家长微信群、家校沟通软件的使用,减少“键对键”、增加“面对面”,为家长提供更适时、更正向、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反馈和建议,使导师逐渐成为家校沟通的协调者,积极缓解家长的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孩子的个性潜能和优势特长,建立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合理目标和预期,成为家校沟通的信息“过滤器”和家长及其家庭亲子关系的“减压器”,构建家校共育合力。

(七)关爱心理健康

学校要注重人文关怀,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心理氛围。在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基础上,重视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培训与实践,逐步实现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态势。作为导师,要自觉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主动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围绕学生成长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予心理关怀与成长指导。

(八)实践幸福课程

学校要抓住课堂育人主渠道,充分利用《幸福课程学生指导手册》,全面落实学科教学与学生幸福课程的整合实施,人人参与幸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夯实幸福课程实施的师资力量。发挥幸福课程互动体验平台的交互作用,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良好交互关系,实现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的交互融合。发挥幸福课程互动体验平台成就系统的作用,建立学生个人荣誉体系。促进学生成为自信向上、健康生活、乐学高效、善于交流、合作进取、责任正义的爱嘉学子。

(九)规范课程教学

结合“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政策要求,加强课程教学规范管理,提高校本作业设计质量,提升课后服务内容品质,为全员导师制全面推进匹配支持性教学环境。中小学校要确保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布置作业、组织命题和考试评价,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不得将作业、作业监督和批改等工作布置给家长;学校的考试测验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和组织任何形式的联考月考;小学阶段严格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初中阶段严禁对学生考试测验成绩进行排名,可采用百分比区间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反馈学业情况。

五、支持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

党建引领、党政同责,合力推进全员导师制工作,党政领导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全员导师制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师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协同区妇联、区民政、区卫健委等各部门协同联动,把本区全员导师制纳入区域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局。定期召开专题会,研判各校相对集中的急难问题、协调各部门力量,推进该项工作。

(二)落实专业保障

区教育局和教育学院要组建专家指导团队,为导师专业提升赋能。

1、市级专家导师。邀请市教委教研室、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师资培训中心,以及华东师范大学、XX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社会专业机构等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外聘专家,为导师提供专业指导。

2、区级种子团队。依托市级全员导师制“种子教师”和德育骨干

教师队伍及区教育学院德研部门的专业优势支撑,有效发挥已有试点学校的经验优势,深化研究和实战指导、推动经验生成与示范辐射。在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和曾开设区级师训课程的教师资源库中,遴选与德育管理、班主任队伍建设、心理和家庭教育指导、学科德育等领域相关的骨干教师,进一步培养区级“种子教师”,指导区域内各中小学建立全员培训和校本研究研训机制,为学校推行全员导师制及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赋能。

3、校级骨干教师。各学校推荐在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骨干教师加入区级讲师团,为导师提供实践指导。

(三)开展调研指导

区教育局持续加强调研指导,定期对区域内中小学落实全员导师制开展调研指导,严格参照国家教育部质量检测中心和XX市教研室绿色指标评价要求,结合“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政策落实,加强相关工作督查,及时研究、总结区域层面推进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组织学校经验交流和展示,并宣传全员导师制工作落实的典型经验。

(四)完善评估机制

区教育局将建立各学校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创优评优机制,指导各学校加强导师日常工作的交通、通讯等必要保障,进一步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加大对在全员导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优秀教师的展示与表彰,区教育局人事科将导师的工作经历及成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创先评优等的重要参考,完善导师工作的激励保障。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情况,纳入学校的督导评价体系。

(五)优化工作氛围

区教育局将指导各学校有效利用好社会各方面资源,支持和推动全体导师的工作开展,同步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加强学校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环境美化。组织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宣传部门多渠道开展面向学校、社会、家长的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配套宣传,创新宣传普及形式、传播正确育人观念,为全体导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方案 篇4

为深入贯彻XX市教委《关于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的试点工作方案(讨论稿)》、XX区教育局《XX区关于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的试点工作方案(讨论稿)》与XX区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构建“全员育人”的教育格局,根据市教委和区教育局的相关要求,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面向人人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成为学生良师益友”“人人成为家校沟通协调者和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育人理念。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适时开展个性精准的学生发展指导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五育”并举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坚持重点突出,强调导师落实育人责任的关键职责,促进全员与专任相配合、分工与合作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补充,充分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四)自主选择,统筹安排

坚持由学生自主选择导师人选为主,并基于擅长或薄弱学科、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为学生统筹安排导师人选。关注重点学生、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学生的导师人选,强调导师落实育人责任的关键职责,充分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工作目标

全员导师制是指我校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学生个体匹配,从而做到学生人人有导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指导和开展有效家校沟通,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学校治理制度。

(一)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深化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水平,提升班主任骨干及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专业引领能力。

(二)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

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主要由导师和班主任开展家校沟通的方式,由导师统筹安排家校沟通内容、方式和频次,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

(三)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工作新模式

通过持续推进导师制工作,探索全员导师制实施的基本模式和典型经验、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梳理落实全员导师制所需的政策支持保障,为建立全员导师制相关配套机制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组织架构

1、学校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职责划分如下:组长(校长、书记):第一责任人,把握全员导师制顶层设计理念。副组长(副书记、副校长):负责统筹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推进此项工作。组员(德育教导)负责细化落实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总体管理全员导师制工作。

组员(教学教导)负责管理全员导师制工作中“教考一致”方面内容。

组员(工会主席):负责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

组员(未保老师):负责执行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具体内容。

2、核心工作小组

学校成立全员导师制试点核心工作小组,成员和职责划分如下:

组长(德育教导)负责细化落实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总体管理全员导师制工作。

副组长(未保老师):负责执行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具体内容。

组员(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年级组长)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做好本年级导师团队的专业培训或支持;年级组长负责做好本年级班主任和导师的日常管理,组织班主任定期召开本班导师团队讨论会,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和情绪,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形成管理闭环。

(二)确定配对方式

1、导师范围

全校按照《XX区XX小学关于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的试点工作方案》全面推进本校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建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匹配关系。

全校教师,共计105人(全体正副班主任84人、中层及以上干部8人、心理健康辅导教师4人、不搭班教师9人)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

2、匹配机制

(1)以班级为基础

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学校开展全员导师匹配机制以班级作为基础,学生可在班主任、副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不含其它班级副班主任)中自主选择导师人选。

(2)统筹与自主相结合

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由学生依照对班主任、副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不含其它班级副班主任)的日常了解,依次选出三位自己想要结对的好朋友老师。年级组长组织各班依据选择情况,并且基于学生擅长或薄弱学科、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为学生统筹安排匹配的导师人选。

(3)特殊需求匹配

班主任教师在实施全员导师制后,同时担任学生导师,与学生进行匹配。对于具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指导工作,应采取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由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优先承担的原则。

3、对应比例

每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特别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担任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可适当放宽至1:20。

4、导师团建设

所有学生完成导师匹配后,各班将建立由班主任教师与导师协同合作的导师团。同时,结合学校已有的“危机干预三级应急处置机制”和“全覆盖谈心机制”,各年级组长可应需开展本年级八个导师团的集体研讨,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则针对处境困难学生开展联合指导。

(三)开展导师工作

1、明确关键职责(2个关键职责)

(1)成为“良师益友”

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如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知道学生兴趣爱好、了解学生行为规范、关注学生交友情况、发现学生情绪波动等。

(2)做好“家校沟通”

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如了解学生家庭构成和养育方式、在学生或家长遇到情绪波动时予以安抚等。逐步优化家校沟通方式,原则上限定由班主任和导师开展学生家访和家校沟通工作,并主要由导师开展家校沟通,其他学科教师不随意与家长沟通。

在上述两个关键职责基础上,导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适时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等全面发展指导。

2、落实基本任务(3个基本任务)

(1)1+n次学生家访

每学期开学前,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如家长有其他要求,可适当开展视频家访,并记录在导师手册中。

(2)1+n次谈心谈话

学校将整合已有的“全覆盖谈心机制”,由导师每月与学生进行不少于一次谈心谈话,尤其是每学期的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日常谈话内容以关心校园生活为主,重要考试前后或生活发生重大变故谈话以疏导压力、缓解情绪为主,并就重要谈话内容向家长予以反馈,如发现需要启动“危机干预三级应急处置机制”,应及时报备心理辅导室。学生谈话和家长反馈均记录在导师手册中。

谈心谈话可以包含几种类型:含有眼神交流的一句问候、课堂上的一次发言及鼓励、课间3-5分钟的闲聊、教师有所准备的一次正式谈心(正式谈心每学期至少一次)。

(3)1+n次书面反馈

导师在每学期末,要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为导向,针对不同学生用写一封信、贴一个即时贴、购置一份礼物等个性化方式,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3、建立互动平台(x个互动平台)

在与学生的访谈中不难发现,导师的个人魅力和兴趣特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导师的喜爱。每一位导师都是一座“富矿”,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兴趣爱好。因此,学校鼓励导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或学科特色,比如“学习一次茶艺”、“做一次蛋糕”、“享受一次瑜伽”、“踢一次足球”、“制作一次实验”、“画一幅画”、“合唱一首歌”等,还可以利用学校拓展型教室资源,拉近与学生关系,建立良好沟通基础。

同时,学校为了进一步促进好朋友师生之间持续的、紧密的“伙伴”关系,结合学校主题月德育活动,搭建了每月一次的高效、自然的互动平台,具体安排见下表。

4、优化家校沟通

(1)导师担负家校沟通的主要责任

开展全员导师制后,原则上限定由班主任和导师开展学生家访和家校沟通工作,并主要由导师开展家校沟通,其他学科教师不随意与家长沟通,导师在确有学科教师介入必要时,要做好“协调者”,统筹安排家校沟通内容、方式和频次。为保障全员导师制工作循序渐进开展,如学生家长直接联系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应耐心回答相关问题后,应告知学生导师相关情况,由学生导师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关心问题的后续处理。

导师和家长沟通内容可以适当反馈学生校园生活、“五育”发展、同伴交往、社会适应、兴趣爱好等方面;导师和家长沟通方式应减少“键对键”、增加“面对面”,可适当利用视频、电话、家访、校访或其他方式开展沟通联系根据家长的需求,开展家校沟通,原则上导师主动和家长沟通频次应保持每学期至少两次,如学生出现情绪波动或其他需要联系家长的情况,应适当增加沟通频次。

建立导师与家长沟通的长效机制,在家长会、家长接待等工作中安排导师与家长见面(或视频聊天),强化导师“家校沟通者”的身份认同感。

在进行家校沟通过程中,导师应提供更适时、更正向、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反馈和建议,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看到孩子的个性潜能和优势特长,建立孩子未来成长发展的合理目标和预期,成为家校沟通的信息“过滤器”和家长及其家庭亲子关系的“减压器”。

(2)微信群、家校沟通软件的使用规则

开展全员导师制后,各年级应规范已有的家长微信群(QQ群),微信群(QQ群)由班主任转发区、校两级重要通知、分享学生集体活动照片等面对整个班级的消息为主。学科老师应做到不在群中公布等第,不随意联系家长,如确有和家长个别沟通的必要,应当联系学生导师,由导师进行统筹安排。

(3)普及宣导

学校将组织召开年级组长会议、年级全体导师会议。突出“教师人人是导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成为学生良师益友”的指导思想。

学校多渠道向家长、学生宣传“为每一位学生配一位好朋友老师”的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传播正确育人观念,为全体导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召开校家委会议,征求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修订意见。积极组织工会、教导处等部门有效利用好社会各方面资源,支持全体导师的工作开展,同步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探索导师“尽职免责”的保护机制。

召开各年级的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就学生心理等方面开展讲座,普及正确的育人观,同步导师与家长的观念,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5、恪守伦理规范

(1)底线规定

全体导师在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时,必须坚守良好师德师风,保护学生和家庭的隐私,严格遵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底线规定。

(2)紧急状况

导师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或潜在心理危机时,须及时上报心理辅导室,并启动“危机干预三级应急处置机制”,会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开展评估和转介,恪守相应的职业伦理规范。

(3)双重关系下,学生隐私与家庭隐私的保护

开展全员导师制后,导师对于学生家庭情况应有一定了解,但也必须避免谈论学生家庭隐私。如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或潜在心理危机时,相关涉及教师(年级组长、导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班主任)也应做好保密工作。

(四)归纳工作经验

在全员导师制推进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全员导师制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结合学校评选“感动上小”系列故事征集活动的契机,聚焦优秀导师,并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五、工作安排

六、保障机制

(一)开展集体教研活动,细致落实导师关键能力的提升

1、开展《师生关系构建指导手册》和《家校沟通构建指导手册》的层递性研修活动

市教委全员导师制项目组下发了《师生关系构建指导手册》和《家校沟通构建指导手册》,本学期计划组织全体教职工对两份指导性手册进行系统性学习。研修前先行设计培训思考讨论题发给老师,做到“评价先行”,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

各年级组集中学习后,每个年级组推荐一位指定教师接受后续的学习成效反馈的口头问答,学校将在每个年级组内再随机抽取一位教师接受问答。如有学习效果不合格者将进一步需要纸质考核,同时该年级组将随机增加相应数量的反馈对象。

为了保障教师的学习成效,促进导师工作的专业素养发展,将在进行学习反馈的同时录制教师的回答视频,计划在行政会上对回答情况进行交流和反馈,形成学习管理的闭环。

2、开展《XX超级家长会》视频观摩活动

本学期计划组织全体教师观看《XX超级家长会》第六期节目,帮助教师了解导师制制度推进的顶层设计,把握学校导师制工作的整体理念,细看推进过程中的生动案例,加强导师们的使命感和目标感。

观看完节目后,将组织全体教师撰写学习体会,进一步将所思所获总结归纳,对个人的导师制工作作阶段性小结。

(二)落实“教考一致”要求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课程教学“教考一致”落实情况和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作业管理措施等政策文件执行情况的督导督查,确保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组织教学、布置作业和开展考试命题,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不得将作业任务、作业监督和批改等工作布置给家长;严格落实等第制评价,为全员导师制试工作匹配支持性教学环境。

(三)社会资源的利用与信息化等

学校将从各方面支持全体导师的工作开展,由学校工会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同时,教导处和信息中心将继续积极探索信息化在全员导师制中的开展,设计和编印校本化《导师工作手册》,在三、四年级分别开展电子版和纸质版试点,征求意见,使其能成为“好朋友老师”和“好朋友学生”间情感的记录。后勤部门计划加强学校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环境美化,为全体导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方案 篇5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家校沟通协调者和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育人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健康成长。

工作目标

将全员导师制工作全面融雪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能力,让导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探索如何为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在师生交往中,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师生用真心换真情,相互关爱,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有效开展家校互动,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增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效能感和胜任力;通过优化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切实增强每一位教师育人工作的认同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全面提升办学内涵品质。

组织领导

一、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的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领衔,分管四校区教育教学的课程研发中心、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担任副组长,各校区执行校长为组员,以此形成一校四区对此项工作的整体推进。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全员导师制推进工作小组

每个校区的执行校长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对具体工作的实施负责,校区课程教学部、学生工作部、校务管理部全体中层为工作组组员,以此体现每一个中层管理团队成员将共同推进此项工作的实施。

组长:

组员:

推进策略

一、根据校情,切实研制实施方案

(一)全体动员达成共享

1、组织学校全员导师制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学习和研读市区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共识,共同研制《XX区实验小学推行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举行一校四区全体领导管理团队成员的“全员导师制专题研修活动”,深入学习市区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研讨和优化《XX区实验小学推行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3、以全体教职工大会以及分领域研讨交流的方式,多渠道展开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宣传解读,确保每一位教师深刻领会推行全员导师制的现实背景和必要意义,提升每一位教师开展全员导师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以告家长书以及召开家委会和家长会等形式,多渠道展开全体家长层面的组织宣传和解读动员工作,努力让每一位家长理解和支持全员导师制的试点工作,进而为推行全员导师制的试点工作形成良好氛围。

(二)全员参与按比初配

1、将教师按照一定比例匹配到班级

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实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结对目标。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学校将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教辅人员暂时不担任导师。

(1)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承担班级学生数的3/8,副班主任及语数英学科教师各承担1/8,其余1/8由音、体、美、自然等跨多个班级教学的教师分担。(身份重叠则比例相加)

(2)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师兼任班主任,所承担的总量即为“班主任承担人数+学科教师承担人数”;跨班教学即为每个班承担量之和。

(3)学科教师担任班主任且跨班教学,作为班主任的百分比不作减少,作为学科教师的承担量适度减少,总量不超过担任“一个班班主任+一个班语(或数英)”教师承担人数总量,该班音体美等跨班教学教师承担的量适度增加。

(4)音、体、美、自然等跨多个班级教学的教师,一般每班承担1-3人,具体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承担总量不超过“一个班班主任+一个班语(或数英)”。

(5)任教多门学科的教师,一般按任教的主要学科安排学生。

(6)领导管理团队成员同样承担任教班级的导师工作,承担人数按具体班级实际确定,最后由校务会议审定。

(7)特殊情况的学生导师配置工作,由校区校务会议商议,并经学校校务会议审议决定。

2、“特殊需要学生”采用多导师制

一般由班主任担任班级内行为、心理等方面特殊学生的导师,在此基础上,由执行校长、学生工作部、心理教师共同关注其校内行为表现,给予关心和指导。为避免学生感到特殊,仅班主任向学生挑明导师身份。个别特殊学生如有特别喜爱和愿意听从的学科教师,也可为这类学生配备此类教师担任导师或“多导师”之一。

3、导师配备以学年为单位调整

导师配备可一学年做一次调整。尽量保证导师配备的延续性,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作大的调整。导师病事假达到2周以上的,可由接替其岗位的教师或其他适合的教师承担导师工作。

(三)双向选择自主结对

为导师和学生提供双向选择的空间,组织开展结对仪式,为今后的交往奠定基础:

1、导师到结对班级进行自我介绍和宣传,学生表达选择意愿,班主任根据学生意愿协助开展结对,在师生双方接受的情况下进行统筹、调剂;

2、师生共同开展一些破冰活动,如拍摄合影。引导师生表达情谊,相互“走近”。

二、明确职责,提升导师责任意思

(一)导致职责

1、建立“良师益友”关系,强化五大日常职责,为每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1)日常成长我分享

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娱乐等,以朋友的身份分享学生成长中的点滴,比如:新学会的一项小技能,一起玩个游戏等。

(2)生活习惯我引导

在学生健康防疫、卫生习惯、保护视力等方面,提供主动关心和积极引导,助力学生养成好习惯,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3)校园活动共参与

参与学生的班级、校园活动,给予活动指导、分享活动体验和收获。

(4)心理疏导我引导

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发现心理不适,给予纾解、鼓励;针对特殊学生,配合心理老师等,开展日常互动和引导。

(5)学业发展我关心

结合“330课后服务”的开展,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对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差、学习习惯薄弱等问题,配合学科老师,开展引导。

2、优化家校沟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开展针对性家庭教育指导。

(1)专业引领

做好与所指导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关注学生校外、家庭学习及兴趣培养,从自己专业角度,向学生和家长提供合理建议,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2)有效沟通

协助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对学习困难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指导;和班主任共同参与解决学生在校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的家校沟通。

3、加强个性化指导,促进多方协作,对特殊需要学生提供全方位关注。

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发现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和班主任及家长进行沟通,如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须及时上报并启动学校应急预案,由学校管理部门会同专业教师开展评估和转介。

4、做好过程记录,完善档案管理,及时总结经验分享得失

简要做好每次沟通互动记录,真实反映履职尽责情况;对于心理情绪波动大、存在各种特殊类型的学生要做好跟踪性记录,尽量呈现学生发展趋势;每学年作一次总结,必要情况下撰写相关工作案例或学生成长案例,总结经验,分析得失。

5、恪守职业伦理,严守教育底线,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导师在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时,必须坚守良好师德师风,恪守相应的职业伦理规范,保护学生和家庭隐私,严格遵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底线规定。

(二)班主任、导师和学科教师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导师和学科教师要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育人。

1、班主任侧重“建班育人”,履行班级管理和班集体的文化建设职责,指导或联合导师开展家访和家校沟通;

2、导师重点基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对学生及其家庭的了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指导和开展家校沟通;

3、学科教师主要承担学生本学科的学业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和学科育人工作。

三班级导师团职责

各班建立由班主任担任组长,班主任和班级每一位导师协同合作的“班级导师团”。

1、“班级导师团”一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交流期中之前,由班主任牵头,2。“班级导师团”交流讨论内容为:班主任介绍近期班级活动:导师交流学生动态以及个案,进行相互分享、学习:针对问题学生和家长,商讨应对方法:3。通过“班级导师团”群体力量,对相对薄弱的教师,提供助力。

三、个性互动,优化师生关系

一创设互动机会

1、利用“330课后服务”、午间休息等时间,设定有周期性的“大小朋友”交流时光,如:“牵手时光”“相约周五”等,给导师、学生一定时间、空间进行互动,促进交往。

2、导师每月和结对学生开展一次有策划的活动,如散步、游戏、学科活动等,可以组织结对学生集体参与,以此促进师生相互了解。

3、每学期开展一次“手拉手,做朋友”主题班会,以年级为单位共同策划,冬班在此基础上个性化实施,邀请导师共同参与,在集体活动中,分享快乐,加深友谊。

二引导双向沟通

1、为学生设计印制“树洞卡”:分享卡,求助卡,委屈卡、秘密卡,放置在各班教室,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取用,并写给自己的导师,以此进行主动表达。导师拿到卡片,要求及时回复、互动,表达关心

2、各校区大队部针对“树洞卡”的使用方法,通过红领巾广播或者学生电视台进行宣传、讲解。

3、各班学生自主思考,有创造性地放置“树洞卡”,做好日常保管,又方便学生取用。

(三)撰写成长寄语

导师在每学期末,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和挖掘学生“闪光点”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一次书面反馈。

1、以部分导师的优秀寄语作为示范,对全体教师开展培训;

2、要求全体导师能记录师生交往过程的点滴,进行学科教师间的沟通,关注结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撰写成长寄语;

3、期末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开展一次“我和老师朋友心连心”主题活动,邀请导师参与,交流分享一学期以来师生交往的趣事、收获等,有仪式感地赠送寄语卡。

(四)开展“自选动作”

1、个性化开展师生交往活动。

可以根据导师自身专业特长和学生需求开展若干“自选动作”,如,参与学生的课内外班队活动、小队活动、社会实践;与学生共读好书,带领学生开展个性化艺术、体育、科技活动;为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指导等。

2、结合“五项管理”要求开展个性化指导。

导师以“五项管理”要求落实为切入点,发挥各自作用,优化家校沟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醒学生按时就寝;为学生推荐有益书籍;指导学生开展运动;推荐保护视力的方法;对家长进行科学作业观指导等。

四、完善制度,规范和优化家校沟通

(一)规范微信群管理

1、定期排摸家校沟通平台使用情况,规范建立和使用班级微信群。2。针对班级群沟通内容、方式等,调整、完善《XX区实验小学家校沟通微信群及相关软件使用管理办法》,原则上减少“键对键”、增加“面对面”。

(二)提高家访针对性

1、学校针对每次家访制定专门的方案,明确家访要求,制定家访流程。2。每学期开学前,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开展一次学生家访。

3、校学生发展中心和各校区学生工作部相结合,开展集中和分层家访培训,保证家访的高质量开展。

(三)日常家庭教育指导

1、导师应本着达成理念共识、形成家校合力为目的,阶段性和家长进行综合、全面、客观地学生成长情况反馈,探讨问题,指导家庭教育。除突发性伤害事件、突发性疾病、学生极端特殊行为等事件,一般教育事件杜绝一事一反馈和随意沟通,尤其杜绝“告状”“指责”“小题大做”式反馈。

2、导师在确有学科教师介入必要时,要做好“协调者”,统筹安排家校沟通内容、方式和频次,不加剧家长的焦虑。通过提供更适时、更正向、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反馈和建议,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看到孩子的个性潜能和优势特长,建立孩子未来成长发展的合理目标和预期,成为家校沟通的信息”过滤器”和家长及其家庭亲子关系的”减压器”。

五、支持性环境建设

(一)严格”教考一致”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组织教学、布置作业和开展考试命题,教学和考试命题要坚持“教考一致”原则,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不得将作业任务、作业监督和批改等工作布置给家长;学校的考试、测验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和组织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严格落实等第制评价。

各学科重点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与实践,努力构建符合《课程标准》且具校本特色的高质量作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一校四区的作业管理制度,严格作业管理监测,要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总量、有效评改反馈。

(二)完善“作业管理”

1、优化作业的设计

以学科和年级为单位,四校区相对统一,由校区学科组和年级教研组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作业质量,控制作业量。

2、做好作业备案

教师每天课后进行作业备案,教研组长负责检查、提醒及把关;每天教研组长及时向学科主任口头反馈作业情况。

3、定时开展调研

每周校区课程教学部主任组织校区中层进行作业调研,16:30前五分钟进班,分别调研学生语、数、英作业未完成情况,每周调研班级数占校区总班额的30%左右,有特殊情况反馈校区校长,每周向研发中心反馈。每学期课程研发中心通过学生问卷或访谈的方式,对每班的作业情况进行两次以上作业调研,并将数据汇总反馈校区课程部及校区校长。

(三)分层培训,整体提高育人能力

1、整体培训,关注共性,强化理念共识

通过全员培训,让每一位教师全面系统了解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主要工作内容、职责和要求;请老师来分享身边的典型经验,或是请专家针对问题来释疑解惑,进行专题指导。2。2。分层培训,关注个性,提高针对性

以学科领域开展将教师育人能力的培训融入到日常的校本教研中。发挥不同学科团队担任导师的优势和解决不足;针对部分担任导师较困难或是薄弱的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

3、网络培训,灵活多样,实现资源分享

基于我校校区多规模大的现状,探索开展网络培训。制作一些培训小视频,供导师按需学习、分享交流。

(四)数字化平台建设,优化管理体系

1、排摸“特殊需要学生”

学校依托数字化平台,对“特殊需要学生”进行识别、评估和建档,对“特殊需要学生”的类型、问题以及数量有比较精准地掌握,为后续导师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奠定基础。

2、优化“一生一档”管理

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发“全员导师制”工作记录空间,进行师生日常沟通、家访等记录,提升”全员导师制”工作管理规范性。

六、经验总结与考核评价

加强全员导师制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定性和定量的结合。

1、学期中以经验分享、事迹交流等方式,及时发现全员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有效的做法、突出的事迹,建立形成良好的导向。

2、期末通过自评、教师互评、师生互评、家校互评、部门考评等方式进行导师制工作考核,并将结果纳入期末绩效考核。

3、每学年评选“优秀导师”,给予适当奖励,同时作为各类考核评优的参考依据。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方案 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XX〕26号)和XX市教委《关于20XX学年秋季学期起在本市中小学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的工作方案》《XX区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建立和完善学生身心健康守护网和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制定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以培养有教养、有个性、有竞争力、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二、总体目标

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不断优化现代学校治理制度。强化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责任,提高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建立师生间情感联结,营造和谐师生关系。规范和优化家校沟通,打造“家、校、社”一体共育的学生健康成长支持网和守护网。

三、实施细则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主持工作副校长、党总支书记副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

成员:学生工作部主任、德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课程教学部副主任、家委会主任

2、工作小组

工会主席、后勤保障部主任、事业发展部主任、分管科研、师训的课程教学部副主任、学生工作部副主任、心理工作负责人、各年级组长。

3、具体职责

校长室负责牵头制定学校工作方案,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或行政会研讨工作。统筹协调该项工作整体推进,保障该项目推进所需的组织保障、机制保障、资源保障等。

党总支: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关心好、协调好导师的生活与工作,创设良好的氛围。

副组长: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方案制定与推进、管理与跟进、考核与评价、协调与沟通。

学生工作部负责细化各项工作要求,落实本校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具体要求,形成管理闭环。

课程教学部:负责落实教考一致,以考试测验的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目标水平、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为原则,引导教师强化期中期末考试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性功能,以及诊断学生学业水平形成状况的作用。

科研室、心理室:负责落实全员导师参与市区级培训及校本培训工作,定期开展校本培训,提升导师的专业素养。

事业发展部:负责导师制的宣传工作及舆情监督处理工作。

工会:为导师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后勤保障、反映渠道,切实保护导师的权益。年级组长:协助各部门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

家委会:了解家长对“全员导师制”的认可度,征询家长意见,向学校提出优化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二)导师组建

扩大校内外遴选范围,储备导师人才。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或没有学生选择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训,在条件成熟后承担导师职责。

1、导师基本要求

导师须符合新时代“四有好教师”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特别在“家校沟通”、“心理教育”等方面具备一定理论基础或实践经验的教师优先考虑。

2、导师征选范围

导师征选范围为年级组长、班主任、教研组长、心理教师、任教教师;将社团指导老师、符合条件的具有教师资质的二线教师纳入其中。经过审核的外籍教师、校外导师也可纳入导师遴选范畴,作为导师团队。

3、导师人才库组建

每位教师填写《学生导师申报及基本信息表》,本着真实、负责的态度,进行精准地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工作经验、教育理念、爱好特长与性格特点等等,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对导师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学校在官网设置导师信息窗口供学生参阅。

(三)配对流程

1、学生自主申报

学生根据导师人才库的资源,自由选择申报。导师选择范围遵循“就近、自愿、灵活、多样”原则,学生既可以填选以班级、年级教师为主体构成的导师团队,也可以填选本年级外的其他教师,以满足自身个性化的需求。每位学生填报两个志愿(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为实现有效匹配提供必要的依据。

2、师生双向匹配

规范匹配流程,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实施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匹配。每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按照匹配流程,优先匹配学生的第一志愿。对于“超热门”导师,基于备选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业情况、生活环境、身心状况、个人生涯规划等维度,综合排序,进行导师反选;对于进入到征求意向环节的学生,需结合备选教师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相关经验、师生关系以及学科背景等根据学生申报的第二志愿进行适当调配,个别学生还需根据以上原则进行人工匹配。详见《导师制匹配流程图》

3、关照特殊学生

①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学校采用“多对一”方式给予特别的关爱,匹配多名导师,组建由校领导、班主任、年级组长、心理老师、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五人爱心导师团”,分工合作,全方位关怀。

②针对随班就读的外国留学生,实施“双导师”制。除配备有外国学生部老师担任其导师以外,可以随班选择老师作为导师。

③针对独立就读于外国学生部的留学生,参照中国学生部“全员导师制”推进细则,实施外国学生“导师制”。

4、开展动态调整

全员导师制实施动态调整管理。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匹配原则上每学年调整一次。每年9月份启动新一轮的全员导师制匹配。学生如因特殊原因提出更换导师,学校将为其个别调配,满足其成长需求。

(四)导师职责

1、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所指导学生成长中的个性需求,并提供陪伴和精准指导,协同班主任,共商指导策略,合力育人。

2、导师在家校沟通中要做好“协调者”,统筹安排家校沟通内容、方式和频次,缓解家长焦虑,融洽亲子关系。

3、导师要做到“一必写、一必访、三必谈、一必录”,即每学期末撰写一份个性化《成长寄语》,以正面导向鼓励、肯定学生;每学年开学前,由班主任或联合导师共同开展学生家访,密切家校沟通;每学期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或情绪明显波动、学生取得个性发展进步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或开展家校沟通;作好导师工作记录,一生一案,建档保存,关注过程管理,及时完成《导师工作记录表》《导师(班主任)家校联系情况记录表》,录入《XX外国语中学导师工作手册》。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校长、书记落实本校全员导师制实施的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研究学情、排摸重点对象、开展分类指导;学校党组织与工会等群团组织负责关心、协调好导师的生活与工作,为其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规章制度,落实规范引领

编制《XX外国语中学导师工作手册》,在家校沟通、学生指导、导师职责、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篇等方面,对导师工作提出指导建议,为导师开展工作提供了科学样本和操作指南。

2、加强过程管理,快速调整应对

全员导师制工作组每月开展一次工作例会。以《全员导师制工作简报》的形式记录过程,及时反馈。定期开展全员导师制阶段性工作的清单整理汇总工作,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应对、调整策略、防控风险。

3、融合校本研修,提升育人能力

(1)设立全员导师制实训工作坊

结合学校特色校本研修“定制式工作坊”,实行全员导师制实训工作坊制。由德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付丽旻老师担任坊主,以学生心理特点、沟通方式、家庭矛盾处理方式等为培训内容,通过通识性培训与实践演练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全员培训与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开展全员导师制校本通识培训。

(2)探索班主任负责下的“集体研修制”

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主任与班级导师协同合作的导师团,加强导师工作的集体研究研讨和对困难学生的针对性联合指导。每月的第三个星期的周五开展导师全员的专题培训、沙龙活动等,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优化家校沟通的方式和效果。

(3)拓宽骨干导师的指导通道

集中骨干导师优势,面向全校学生及家长开展大型现场咨询活动和导师传帮带工作,优化导师制实施的环境。

4、关注生命体验,促进师生关系

(1)改进课堂生态,把握关系重塑的”主阵地”

结合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面向全体教师开展“智慧课堂”的教学变革,聚焦重构平等、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生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度”和“效度”,培育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亲近之感,让课堂成为塑造师生良好关系的主要实践场所。

(2)落实教考一致,增强学习生活的“自信心”

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展开学习,推进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表现性评价探索,构建校本化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成立“命题小组”,由专家型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命题小组成员,严格把关每一次命题,确保教考一致;落实学生作业设计量的把控、基础性和适切度

(3)延展互动时空,培育师生融合的“默契度”。

将全员导师制工作与多元育人要素相融合,有效整合内部特色课程与活动资源、外部环境与社区资源,充分挖掘校园活动的多重功能。鼓励导师加入到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聚焦家校沟通、亲子关系等热点问题,精心设计并组织家长、导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等,拓展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

(三)加强保障激励

制定《XX市XX外国语中学全员导师制工作绩效考核方案》与《XX市XX外国语中学全员导师制自我考核表》,设立导师月基本津贴,并从参与培训情况、“四必”的执行情况、典型案例、学生评价等方面对导师进行评价,每学期将优秀导师中的奖励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导师日常工作的交通、通讯等必要保障,加大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导师的展示与表彰力度,将导师的工作经历及成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创先评优等的重要参考。

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加强学校公共空间建设和环境美化,保护导师的合法权益与工作的积极性。

利用学校公众号、校园网等新媒体,开展面向学校、社会、家长的中小学“全员导师制”配套宣传,传播正确的育人观念,为全体导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预期成果

1、优化《XX外国语中学导师工作手册》

2、形成“XX外国语中学全员导师制校本培训系列课程”3。形成《XX外国语中学全员导师制优秀案例集》4。形成《XX外国语中学导师家校沟通工作指南》

5、形成全员导师制实施的实践路径、策略研究等研究成果,总结可供辐射的工作经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