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2024-03-02 08:20:48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刻认识到教学一定要研读课程标准,一定要充分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明确如何积极、主动地“用”数学,知道教学要“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去,怎么去”。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上,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现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小学阶段,主要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重视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孩子学死知识,要让孩子理解和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2

暑假期间,进一步认真学习了2022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我深知数学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又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实践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合作交流,在活动中积累实践经验,在探究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育人要有新理念

不断融入教育教学工作

数学课标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新课标将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侧重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感受”,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科融合”,将跨学科内容、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课堂,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二、教学要有新方法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四能”,教学中关注学生说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更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教学生会想问题,多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加学习的探究与交流,让学生在经历学习任务完成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2、教学中多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体验。例如新课标中几何直观领域,增加尺规作图的内容,建立学生图形的直观感觉,使学生从操作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学更需要以这样的方式化抽象于具体,例如实践活动“欢乐购物街”,学生本身就缺少生活购物的经验,这样的实践活动就是帮助学生搭建课本数学和生活数学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货币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

3、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结构。内容结构化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再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我们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框架要体现整体设计思路与内容结构化,关注深度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要认真去构思知识的结构与整体性。例如认识三角形,可以从三角形的边和角出发,边和角彼此关联,相互交织,教师首先对知识要有整体把握,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整体结构。

三、评价要有新机制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仅要有对学生的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完成一个学习阶段后,教师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发展进步,并从基础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给予学生的综合性评价。教学中,我们要创新评价方式,鼓励多元评价,这不仅能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计划和目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和诊断功能才能发挥得有始有终。

行则将至,道阻且长。史宁中教授提到“数学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通过暑假的再研读,我知道数学化的实现不应只是埋头苦教,在当今“双减”背景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改变课堂模式,要勤于质疑问难、反思自我,要紧跟新课标步伐,掌握新课标核心思想的脉络,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3

学习马云鹏教授对新课标内容结构化分析后,我对新旧标准的变化、今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有了整体的认知和把握,同时也认识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用心研读新课标、准确解读教材,课堂教学才能更得心应手。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4

本周XXX名师工作室组织我们观看了王永春的《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观看之后感触颇深有以下体会。

王永春教授给我们讲解了怎么贯彻和落实新课标,这次的新课标是在2011版的基础上改革的,每一次的改革都是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核心素养目标提出了三会:第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第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第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次改革的特点就是让三个学段进行贯通,是用核心素养来进行贯通。这次改革的特点就是要强调用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用来经历和感悟知识。

本次改革强调数的认识具有一致性,从一年级开始,要让学生逐步感悟十进位制的计算原理,数是一个一个的大起来的,从零开始不断的加一,新的计数单位不断产生一致性,连贯性,整体性,逻辑性,发展性。运算的本质上是推理,理解算理的算法就是推理。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结合几何直观,理解算理,会计算新的题目,培养了核心素养。要注意培养孩子思考自学、合作交流、健康乐学、创新实践,通过培养核心素养来打到孩子们对数学的认识理解以及喜欢数学。不管是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给孩子同样的爱,同样的关怀,也许孩子在某一天就会突然的顿悟了,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智慧。

通过王永春教授的讲解感悟颇深,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能够结合新课程标准,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使自己不断的进步超越现在的自己。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5

这两天通过观看学习了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介绍》,对新课标首先有了大概的了解,除此之外,史教授讲到的以下点对我的触动很大:

一是讲到核心素养中的“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联想到自己日常教学中感受到孩子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不足,只是单纯的数学就是数学学习,如果涉及真正实际生活情景融合题目,就会“犯难”。让我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视角”,多让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也多把生活中的“真情境”带入课堂中。

二是讲到“如何丰富综合实践的内容,与跨学科知识、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时,对我以后的数学课堂有了新的方向和新的尝试,备课时还要多想想这节课是否有能跨学科或着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地方,哪怕一个点能渗透也要给孩子们讲讲。

三是讲到了主题整合领域,让我感受到了知识学习的系统化、模块化、分类整理的必要性,让孩子们尤其是高段孩子学习的时候要有整合的意识,其实整合的目的就是使得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对理解能力的要求更加提高了一个档次,而不仅仅只是做题。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6

在范小枫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全体成员学习了史宁中、曹一鸣、马云鹏三位专家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系统解读。新课标的学习,像为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灯塔。以下是我研读后的一些感悟:

一、教学目标:重核心素养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把“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在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更高的标准,促使我们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和阶段保持一致。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先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生的阶设性表现,结合教学内容,全面分析单元整体设计目标,再围绕目标细化课时目标。

二、教学内容:重结构化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有数学学科本质、有利于未来学习的结构化的教学体系。在广度上,要了解知识的来源和学习需求,和旧知新知的关联。这样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和关联性,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深度上,强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这也更容易掌握知识,一脉相承。

三、教学方式:重引发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去思考和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式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教学活动。如在测量课程中开展主题式学习: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是解决数学测量内容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大量的动手估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使用比较来进行估测并进行调整的学习策略,增强孩子的量感和数学核心素养。

新课标、新理念,对我们每位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名师专家对新课程标准深入解读,对于一线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场专业成长的盛宴,让我收获满满,醍醐灌顶。同时我要不断深入了解、品读新课标,努力领会其内在精髓,并立足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作为年轻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教育界更是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老师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教学评价是否会有变化等等许多问题都是老师们急需了解的。

在2022年暑期,在教研组的安排下,跟着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老师学习了课标修订的总体情况介绍,了解新旧课标的对比,报告从课标修订背景与要点、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三方面阐述,通过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新课标的修订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育人导向。和以往相比新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加强了学段衔接。另外感受最深的是新课标增强了指导性。新课标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感觉新课标就是一本特别详实实用的教学参考。不仅教了,并且教的很具体,学完以后,老师们感觉可操作性很强很有抓手。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8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桌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9

看了《小学数学新课标》之后,了解它在旧版的课标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原来是些基础性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好就可以了,现在并不只是这样,而是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数学学以致用,而且是快乐地学习数学。我肤浅地说一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原来学数学中的“两基”变成了现在的“四基”。多出的两个方面是“基础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在以前要求的仅仅是小学数学基础性的掌握,而现在却是把小学数学的要求提高了层次,要求把数学的基本思想也要贯穿于数学教学中,同时要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这样也就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并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确实这样种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的环境,对于学生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深厚的独立探究的潜在习惯,也体现了新课标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精益求精的态度。

其次,对新旧课标的基本理念,我发现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是新版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思想的培养。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群体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差不多是“因材施教”的意思,但是并不是个别教学法,而是根据班级来衡量,这样我们就可以让不同的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另外,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该把数学思想融于学习数学之中,这样从学生的小学阶段就开始了解些经典的数学思想,那么对于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会有莫大的帮助。

再次,新课标中的应用意识,让我们看到在数学教学应该去引导学生通过些实践活动来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培养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因为大家都知道,不要做书呆子,应该尽可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既可以为生活提供便利,也可以让自己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积累知识,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一种通过在生活中来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是很好的掌握数学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可以培养他们通过实际生活来探索数学的兴趣,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更好地独立思考素养,更能在将来数学学习和进入社会都有着有益的助力。

以上,就是本人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一些浅薄的心得体会,我想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把这些体会浸润其中。当然,无论如何,作为教师要不断探究数学教学,让学生在高效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10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通过观看王永春老师对数学新课标解读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王永春老师首先通过2011版和2022版课标变化进行分析对比,解读课标的变化。让我们对新版课标变化这一块有了了解。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1、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不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时尚而缴尽脑汁,捏造教学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为联系而联系,或牵强附会,有的不加选择,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失了。

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难以数学化一样,如果数学教学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来为生活服务,也可以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但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11

从7月11日开始,晋中市XXX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组织全市小学数学老师进行了为期8天的课标培训,组织大家收看了史宁中、马云鹏、唐彩斌、吴正宪、刘莉、曹培英、王永春等全国专家的课标解读,各工作站积极组织学习,从今天开始将分享部分成员的学习心得体会。

七月已进入高温的盛夏。虽有骄阳似火,滚滚热浪,却丝毫不影响我们追求专业成长的渴望。从7。11-7。18,我有幸参加了XXX小学数学名师工作上组织的为期8天的2022版新课标培训学习,感触很多,以下是一些体会和反思: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相比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之后主要在“结构体例”“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附录”等八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变化。

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和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这一具体阐述帮助我们很好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明确抽象、推理、建模是数学发展的三个基本思想,“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然后通过建模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一、夯实老内容,领会新导向

通过学习不仅夯实和重温了课程标准的老内容,更是解读了2022版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和导向。课程标准从2001年出版到2011年出版,再到今年的2022年出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结构特征,与2011年版的还是有不少的变化。在基本理念中体现了“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中,要通过学业质量的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主要依据。2022年的新课标主要有三大变化:

(1)从“被动”走向“主动”:“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数学课程作用于学生,而“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本人在参与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形成的。

(2)从“双基”走向“四基”:“2011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要求学生掌握“双基”,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出“四基”,而“2022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基”,是“2011版课标”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四基”目标的明确与强调。

(3)从“成才”走向“成人”:“2022版课标”在前言中强调“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将“2011课标”中的“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详实为“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奠定“成人”的基础。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现新课标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标准,平易近人的马云鹏教授结合吴正宪老师的实际课例,把专业理论化成通俗易懂的概念,为我们讲解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变革。结合实践来解释主题结构化的意义,从吴老师有关“小数”的课例中入手研究,来诠释:“结构化突显内容的关联性,有助于知识与方法迁移,促进核心素养形成。”强调内容结构化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再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特别介绍了具有整体设计思路与内容结构化有密切关联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框架,强调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可作为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路径。与吴正宪老师的课例相结合,详细讲解了以下四个方面:1。理清单元与学习主题的关系。单元就是以单元为形,学科本质为魂,基于学科本质来分析、确定核心概念。“大单元”或者是“系列单元”是基于自然单元形成的主题的核心概念,单元之间和内部都有知识的关联。2。确定单元中的关键内容。更好地体现核心概念的内容,其中关键内容就是指向核心素养。3。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它是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前概念。4。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它就是组织围绕关键内容的学习活动。

三、新名词的解释

我们老师往往纠结于专业术语的新名词,困惑于他人对教学的初步结论。马教授寥寥几句就能化解心中困惑,不得不佩服专家的高视角和丰富的研究积累。比如什么是“整合思想”,马教授强调“就是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阶段表现图中,使我们更加了解到了,在小学阶段,更多的体现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感受”,在初中阶段,更多的培养的是其“能力与观念”。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双减”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让我们课程改革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向着纵深延伸。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加强学习,进一步研究新课标的变化,紧跟课标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12

今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新课程标准发布以后,我内心有些忐忑。心想刚刚搞清楚的2011版课标又“变”了,并且课标的变化将会引起一系列的变革如:教材的修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教育评价等等。当我认真阅读完《2022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我才理解了新课程标准不是“变”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调整与完善,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阅读完2022版课标后,我觉得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阐述值得注意。

其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段数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虽然首次在义务教育课标出现,但并不是新名词、新事物,更不是我们在落实新课标中随意增加的新内容。2011年版课标指出;“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2022版课标在2011版课标的基础上强调数学教学要在“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引导下达成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与内涵在2011版课标基础上更加明确。

其二、大单元、大统整的突出,实际上就是如何进行融合,体现综合性。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并呈现了一些研究成果。在之前的跨学科教学也有整体融合的思想在内,这告诉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是鲜明的划分为毫不相干的若干阶段,而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的主体发展思想是不变的,变化的可能是方法和策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研究,进行创新改革,顺应时代发展。

其三、教学阶段的划分由原来的“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阶段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阶段,划分的更为细致。四个学段课程内容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内容要求主要描述了学习的范围和要求,学业要求主要明确了学段结束时学习内容与相关核心素养所要达到的程度,教学提示主要针对学习内容和达成相关核心素养而提出教学建议,并且细致的阐述了四个学段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其四、提出了学业质量及就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新课标对学业质量标准做出明确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不断地研究学习。这只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要不断的研究新课标,克服困难,与时俱进。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13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前言中开门见山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第二段中又指出: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读课标最深的感受便是:2022版的课程标准用课程育人的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加可操作。

一、“指导思想”明确育人目标

本次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地为我们指出了育人目标,不管我们教的哪个学科,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用知识教而不是教知识。即我们要用课程育人。数学的育人价值在于: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

二、“修订原则”围绕育人目标

课程标准本次修订提出了三个修订原则,处处围绕育人目标。在“坚持目标导向”中指出:要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在“坚持问题导向”中提出:要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在“坚持创新导向”中指出:要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三、“主要变化”让育人目标落地

“前言”中指出课程标准有五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的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所有的变化都是让育人目标能够落地。

总之,教育是为了育人的,学科用课程育人,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科的育人目标,所以数学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发展学生四基四能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育人目标的指引下课程内容更加结构化,教学活动要促进学生发展,评价要激励学生学习。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14

近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印象最深的是:小学数学课程要体现一致性和整体性。

关于“数”的一致性。史宁中教授指出,整数、分数、小数本质上是一个整体,从数形成与发展的角度而言,整数除法运算出现不够除的情形,产生了分数,分数运算不方便,产生了小数;从数组成的角度而言,整数、分数、小数均是基于“计数单位”建构的。数的概念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计数单位是构建数的基础。所有数都是基于计数单位来建构的。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十、个、十分之一等,即通常所说的数位;分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分数单位。建构整数、分数与小数的关键是计数单位,因此教学“数的认识”时应当强调计数单位。

分数的计数单位(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像整数那么明显,分数的计数单位虽然可以按大小从左至右排成一列,但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没有明确的倍数关系。这给分数大小比较以及分数运算(尤其是加减运算)带来了不便。于是,要把不同的计数单位转化成相同的计数单位,这样才能比较大小、进行加减运算。

小数0。1的计数单位是1/10,0。01的计数单位是1/100。小数是基于十进位值制来建构的,认识小数的关键是认识基于十进制的小数计数单位。如果把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序排列在一起,会发现:小数计数单位是整数计数单位的自然延伸,小数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小数是“十进分数”,这里说的“分数”只是一个描述计数单位的工具,“十进”(或“十分”)才是本质。认识整数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反过来,把计数单位“百”平均分成十份,一份就是计数单位“十”;把计数单位“十”平均分成十份,一份就是计数单位“个”。以此类推,把计数单位“个”平均分成十份,一份就是“个”的十分之一,称其为十分位……可以看出,小数作为十进分数,所蕴含的分数意义是非常弱的。小数意义的教学重点在于位值制。按照“逢十进一”和“退一作十”的规则建构出来的小数,可以和整数一起构成完整的位值制系统,这才是小数的意义和核心所在。

作为一线教师只有明白了“数”的一致性,抓住了统领性概念,才可以拨开笼罩在数及其运算表面的层层面纱,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案例,带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知识的一致性与整体性,使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15

2022版课标的修订,将学生素养的发展,贯穿课标全文本,隐含在课程内容及教学实践中,体现在课程学习结果的具体描述中。课标提出应培养学生具有如下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核心素养在本质上是应对和解决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的综合品质。落实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学科在学习中价值观的形成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让数学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真实发生,数学教学不在于学习了多少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探索与感悟。往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更多的思考通过设计怎样的活动,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观察、思考、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形成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所必备的数学能力与素养。

暑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16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收获很大,感触很多,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