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2024-02-12 14:34:25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1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最丰富的、最具吸引力的学习环境。”种植过程是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方式,也使幼儿关注、关爱生命的天性得以呈现。为了支持孩子们体验种植的快乐、了解植物的生长,怡心七幼的老师和萌娃们一起播下希望的种子,开启了一段种植和成长的探秘之旅。

课程缘起

老师在开学前对我们种植区进行了整理,孩子们在开学后发现了种植区的变化,对此,孩子们都冒出了大大的问号:

“为什么这里放了好多的小锄头?”

“我们的南瓜藤怎么没有了?我们摘南瓜的时候还有的。”

当得知这是为了新学期种植作准备以后,孩子们兴奋极了,争先恐后地说自己想要做什么,于是,我们的种植故事开始了……

课程分析

儿童是天生的发现者,他们对生活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种植活动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七幼的老师们通过多次课程组会议,结合班级开展种植活动的实际情况,与孩子们一起商讨,梳理种植活动的课程价值,分析幼儿已有经验,确定下一步种植活动开展方向。

幼儿具备初步的种植知识和经验,如:在植物角观察和照顾过多肉植物,水培过大蒜、土豆等易发芽生根的植物,知道种植物要经常照顾,在日常生活中与成人进行过关于种子长大的谈话等。但是幼儿缺少土培植物从准备——播种——养护——观察——收获的系统经验,缺少亲手种植并追踪植物成长的经验,也缺少种植带来的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幼儿现有的种植知识经验比较片面,只是成人口头传授的知识,我们应该给幼儿提供一个自己动手探究来获得知识技能的机会。

种植前准备

1、种子大讨论

我们种什么呢?孩子们想法各异,为了解孩子们的种植需求,我们把原定的晨间谈活动改为种植意愿大会谈。

从前期的投票活动,讨论种植计划,选出幼儿最想种植的植物,巧妙解决集体种植“选择难”的问题,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探索。在孩子们互相交流想法和阐述种植计划过程中,大胆分享自己原有的种植经验。

2、松土大作战

孩子们在松土过程中知道要量力而行、适时寻求帮助,在种植过程中借助实物和操作构建了对数的最初理解,比如:播种前数数种子的数量,在生长过程中有多少发芽了,这些孩子们都一一数过,种植活动将各领域的发展巧妙的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多种经验。

3、小小记录员

自从播下种子后,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去观察自己种子,种子每天都在变化,孩子们自主地进行观察和表征,在翻阅种植记录本时,也能很直观地看到植物的生长。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植物吧!

番茄篇

在探寻过程中,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多种方式对番茄的外形结构和生长过程产生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普通大番茄通常称为西红柿,其变种小番茄叫做圣女果。在寻找观察番茄生长的活动中,孩子们对番茄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了。在超市、水果店、菜市场、菜园寻找着不同种类的番茄。原来番茄有很多种类,大的、小的、红的、绿的、黄的……

向日葵篇

三月“走进春天”主题活动中有小朋友带来了向日葵种子,引起了小朋友的好奇和关注,孩子们通过种植向日葵种子,了解向日葵种子的生长特征,即向阳性,喜欢阳光,从而感知向日葵色彩的温暖与热情。孩子们在播种向日葵种子、看到发芽再到开花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探究,发现了许多奇妙的现象。幼儿在向日葵苗生病的过程中通过尝试支撑、移栽、施肥、捉虫等方式拯救向日葵,知道了向日葵花苗健康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壤,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辣椒篇

大部分幼儿现在虽然不敢吃辣椒,但对辣椒的种植和生长过程却充满了兴趣。从播种—浇水—施肥—开花—结辣椒,幼儿全程参与,对辣椒的生长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程感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让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又要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和需要,将一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幼儿学习探索的问题。在种植的这段日子里,孩子们不仅探秘了植物,也发展了动手能力。神奇的种植之旅还在继续,种植园里的各类蔬菜、水果还在生长,孩子们的活动还将继续……,老师将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一起探索神秘的大自然,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会带给我们无限的馈赠。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2

课程案例:彩虹动物园

背景描述

起源

孩子们自发地来到图书区,扮演动物,萌发我也想搭建动物园的兴趣。他们通过讨论分了大门组、小兔子组、休息室组、鳄鱼组、眼镜蛇组……

初建动物园

王__说:“大门的木板总是倒下来,不稳定,怎么办呀?”

宗__说“我们可以把木板卡在四平台上,这样就不会那么容易倒了。”

王__提议“严洁,我们的积木不够啦,你可以帮我们去运一点积木过来吗?”严洁欣然答应。

姚__在搭小兔子,搭好了一只之后就想搭围栏。

吴__:“一只兔子太孤单了,我们再给它做几只同伴吧!”

我走过去问李__“你在路边上有看到过店铺的招牌吗?你怎么一眼就看到的呢?”

吴__:“看到过,因为他们的招牌都很大!我也要把我们的招牌做的很大,让游客一眼就能看到。”

第二次搭建

王__说:“休息室只能躺一个人,后面进来休息的游客都没地方躺。”

__说“一起再去搬安全垫过来拼在一起,这样能多一些人休息了!”

姚__:“休息室里这个滑梯搭不起来呀,老是滑下去。”

王__:“我们去找一块木板抵住它吧!”

家__说“老师,这个围墙总是倒掉,怎么办呀?”

__老师:“你可不可以试一下把积木放下来呢?”

__眼镜蛇,说:“眼镜蛇都没有眼睛,它怎么看路呢?”

家__:“我们班有眼睛贴呀,给它贴上眼睛就可以看到路啦!”

吴__说:“老师,快来帮帮我,鳄鱼背上的尖刺老是滑下来。”

__老师:“你把尖刺放在斜着的木板上,如果你是小尖刺,你会感觉你在哪里呢?”

杨__:“我会感觉在坐滑滑梯,那是很容易滑下来,我要把尖刺放在平稳的地方,就不容易掉啦。”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第三次搭建游戏

胥__:“逛累了,肚子有点饿,这里有没有食物呀?”

宗__:“稍等一下,我们现在就去准备!”

胥__说:“这个沙发靠背不牢固呀,我们得拿材料靠在后面加固一下。”

孙__说:“老师,我想搭长颈鹿头上的触角,但是我没那么高,我在地上放了一块积木踮起来也够不到。”

__老师:“你可以试一试在积木放平稳的基础上再垒高,就像搭一个小梯子一样。”

孙__把垫脚的积木垒高之后,终于能幼儿参观完动物园,意犹未尽地向同伴分享自己参观的感受。

教师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学习方式。动物园搭建是幼儿的游戏,搭建好的动物园又成为了幼儿游戏的场地,幼儿在搭搭玩玩,玩玩搭搭中体验搭建的成就感和角色游戏的乐趣。“彩虹动物园”的游戏,我门一直在观察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意图为中心,追随他们的兴趣走向,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团结协作→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深入。

游戏中,幼儿为了建构动物园的每一处结构,对每一种材料的特性有了具体的体验,引发了频繁的探究。搭建过程中问题多多,犹如唐僧西天取经路上的八十一难,但材料给了幼儿七十二变的可能。“多样的材料+启发幼儿研究”,双管齐下,有效地推动游戏向纵深发展。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让建造“动物园”的经验得到快速内化,顺利地完成了建造。

走进童心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描绘着不同的天堂!也只有不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更好地、平等地和孩子们做朋友,他们才会真正地信任你、喜欢你,让你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3

倾听独一无二的你

老师我想对你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距离大班孩子们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

不知不觉

温暖了三年的小小少年

盼望着步入新的征程

距离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每天孩子们都会和老师说悄悄话……

幼儿:老师,到了小学以后,小学老师会像你一样带着我们出去户外活动,带着我们玩儿大型玩具吗?

幼儿:老师,到了小学以后,老师会不会像幼儿园一样也在门口接我们呢?

幼儿:老师,去了小学是不是有很多男老师呢?

幼儿:老师,到了小学以后小学老师会不会喜欢我?

幼儿:老师,到了小学以后,我会交到新朋友吗?如果我交不到新朋友怎么办?

幼儿:老师,到了小学是不是要写作业?我还写不好自己的名字呢……

老师:亲爱的宝贝不要担心、不要害怕,到了小学你会迎来一场新的旅程,会有喜欢你们,爱你们的老师,你们会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新的知识,会交到新的朋友……你会越来越优秀,因为你已经长大!

幼儿:老师,我悄悄的告诉你,今天我又想你了。

幼儿:老师,离开幼儿园以后我还能再回到这里来看看吗?

幼儿:老师,我真的真的不想离开你,不想离开我们的幼儿园……

家长倾听孩子的声音

随着毕业时间一天天拉近,我发现孩子总会经常表达对幼儿园不舍之情,也会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妈妈:垚垚,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吧。

孩子:好呀妈妈,是这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

妈妈:是啊,宝贝。你看,西西要从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变成一个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了。你也像他一样快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舍得离开你的幼儿园吗?

孩子:不舍得。

妈妈:为什么不舍得呢?

孩子:不舍得离开我的老师、小朋友,还有教室里的那些玩具。

妈妈:是啊,垚垚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老师教给你那么多的知识和本领,培养你良好的阅读习惯,哪怕步入小学,也要时刻想念幼儿园的启蒙老师。

孩子:妈妈,我会的。我爱我的老师们。妈妈,上了小学,我会不会没有朋友玩?

妈妈:你会认识很多新同学、新朋友,你要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哦。

孩子:妈妈,在上小学前,我需要准备一些什么呢?

妈妈:我们可以买个小书包,还有一些文具,像西西这样。不过你知道小学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妈妈:不能空喊口号哦!早晨要按时起床,好好吃饭;听课要专心,不做小动作;作业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

孩子:我一定会的,妈妈,我期待我的小学生活。

妈妈:垚垚,妈妈相信你可以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并在新环境里展现最出色的自己。宝贝,加油哦!

好朋友我想对你说

马上要上小学了,小学和我们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小学里面会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画出来讲给你听。

幼儿1:看,这是我画的小学,小学里有比幼儿园还要高的楼,有大大的操场,有大大的教室,教室里有很多桌子和椅子。

幼儿2:小学的操场可真大,我可以在那里踢足球,我最喜欢踢足球了。

幼儿1:看,小学里也有国旗台,可以在那里升国旗,听说上小学后可以当少先队员呢。

幼儿2:这是我画的小学,小学里高高的楼和很大很大的校门,还有可以读书的图书馆呢,真期待小学的生活。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4

孩子成长的过程很简单,这群可爱孩子的要求很一般,他们不需要我们提供多么昂贵的智力开发玩具,只需要尊重理解和爱。在他们的世界中,他们需要模仿尝试学习,这就是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丰富的操作材料,真实安全的儿童用品,便是孩子们心理健康成长,性格活泼向上的保证。我们成人给予孩子的呵护限制过多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我们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的品质,我们要把握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和兴趣,学会尊重孩子、倾听孩子!

管道传球孩子们特别喜欢玩,锻炼幼儿的快速反映能力,锻炼幼儿手的敏捕度同时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幼儿的集体主义感。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这个世界有许多绚丽的色彩、美丽的喷泉、绿树成荫的大道、五彩缤纷的花朵,孩子们经常能够发现这些,在区域搭建的时候,孩子们的想法天马行空,区域中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和倾听者,去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真正正的去进行倾听,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倾听,才能走进孩子心中。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5

游戏中发现

建构区作为最受幼儿喜爱的区域之一,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其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选择建构材料的时候比较盲目,仅仅依靠个人对材料颜色、形状、材质等的喜好或者熟悉程度来选择材料,而并不关注所选材料能否帮助自身完成物品的构建。在建构游戏中他们也较少有明确的建构目标或搭建蓝图,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在建构游戏中小班幼儿多数都为个体活动,鲜少有集体合作行为。又由于其注意力容易分散,且小肌肉控制能力不强,导致小班幼儿的结构游戏不能够持续太长时间。近期发现,不经常进行建构游戏的琪琪小朋友运用纸砖材料多次尝试进行搭建,表现出了较好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专注、积极探索等良好学习品质。

游戏中倾听

1、合作和交往意识

游戏中琪琪的独立自主性强,有想法有思考,不是盲目地进行搭建。琪琪的游戏行为也较为符合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要模式。《指南》中社会领域指出:3—4岁的幼儿应该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琪琪在建构游戏材料不足时没有发生询问、沟通或者协商的行为,在共同游戏时缺少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的技巧,在游戏中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2、学习品质方面

在建构过程中,琪琪表现出了较好的专注力和坚持性,以及不怕困难和敢于尝试和探究的学习品质。在反复建构中琪琪能够发现拱形纸砖叠高后容易倒塌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多次失败中总结提升经验,其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发展都较为良好。

3、建构技能提升

琪琪在游戏中的观察能力、手部灵活性、空间以及对形状的感知能力发展都比较好,能够反复尝试建构起两层拱形纸砖。在模仿建构中,琪琪拥有一定的目测能力,除了运用到堆高的技能,还尝试了架空、重复等建构技能进行搭建,不再是像前期一样将多种杂乱材料反复垒高的建构,建构技能有了初步的提升。

4、情绪情感稳定

《指南》中指出:3—4岁的幼儿能够保持情绪稳定,不会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建构区游戏的环境可以给琪琪安全感,让其放松自由地进行游戏。遇到问题时,琪琪也能够维持自身情绪的稳定,保持较为愉快的情绪进行游戏。

游戏中成长

1、优化游戏场地,丰富游戏材料

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经常使用平铺的方式,并且搭建出的作品越大,孩子们自身的成就感越强,因此建构游戏的场地要尽可能地最大化,给幼儿足够的创作空间。

同时,小班喜欢相互模仿,使用相同材料游戏,在为其投放材料时种类和数量要多,以足量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且便于搭建的材料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有效避免争抢玩具行为的发生。教师也要定期检查建构材料的损坏程度,及时进行替换更新,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搭建环境。小班幼儿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有限、处理材料的能力不足,尽量选择贴近日常生活的结构图示,让孩子们先从模仿造型入手,逐渐进行想象和创新。

2、培养合作意识,发展人际交往

教师可以在建构前提醒幼儿要合作建构,并且在建构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讨论如何进行建构。让建构能力较强的幼儿和能力发展较为薄弱的幼儿共同游戏,树立学习的榜样。也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欣赏、评价他人的搭建作品,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游戏活动和建构成果,从而由独自搭建发展为互助与合作搭建。在交流沟通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实际案例或适时介入游戏,帮助幼儿学习询问、交换、轮流等方式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往,帮助幼儿了解如何与他人共同游戏,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3、教师指导总结,提升建构技能

为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建构蓝图,在建构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就应该对于游戏主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游戏流程等有大致的掌控,有方向、有目的地提高幼儿建构能力。同时教师适当参与游戏,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实践和反思,进一步提升幼儿建构的目的性和技巧性。

除了利用墙面向幼儿展示常用的搭建技巧和搭建作品,还可以借用孩子们在区域内的建构作品讲解其中运用到的搭建方法,让幼儿在同伴的作品中互相学习,便于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各种搭建结构和形式,促进幼儿对多种搭建方式的尝试和使用。

4、融合生活教育,积累建构经验

生活中有众多教育契机,可以帮助幼儿积累建构经验。教师可以利用躲猫猫、走迷宫等游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方位,培养空间感知能力。结合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建筑,引导幼儿进行感知、发现多种建筑的结构,通过观察实物理解连接、架空、围合等建构方式,提升幼儿的空间关系经验水平。

建构游戏能够提升幼儿的认知、创造性、社会性以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建构经验和表征的丰富来自于区域内的游戏,也来源于生活中的观察,要懂得倾听,善于发现,带领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建构游戏。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6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作家粲然说:“孩子如幼苗,养天地之灵气而自然生长,所以人力,只需寥寥几锄”这寥寥三五锄里,一分童心、一分尊重、一份爱、还有一分则是平等。

一、蹲下来,听你说

教育就是:弯腰进入你的世界;平视你的眼睛,蹲下来听你说。

作为一名妈妈,我深深的感觉到孩子每天都有很多话想对爸爸妈妈说,那么不妨孩子回到家后,抽出半个小时,听宝贝说说他一天下来所见所闻所想,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说出口的机会,给孩子倾诉、解释、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倾听孩子心声的第一步。如果一看到孩子浑身是土,脸上还挂着彩的样子,家长就能猜出孩子是打架了。家长已经给孩子定位,所以很少会去听孩子的解释。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很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态度会令孩子失去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欲望,将委屈藏在心里。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暇的世界。

二、坐下来,慢慢说

我们都知道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或发言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但是家长为什么能心安理得的打断正在发表言论的孩子呢?有时候家长想要打断孩子是担心孩子说出不合适的话。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新奇的思想和做法不仅不会令事情变得糟糕,反而会令其变得更加美好。听宝贝说说心里话,听宝贝说说委屈,听宝贝讲讲班里的趣事,听宝贝说说梦想。陪伴在侧,倾听他们成长的声音,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三、抱起来,贴心聊

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沟通,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多家长在孩子想要与其交流的时候总是说“很忙”,“宝贝等一下”,就这样等一下,宝贝等得花都谢了,想说的欲望也都等没了,久而久之,多可怕的一件事啊。请带着一份诚意,带着一份尊重,抱起我们的宝贝,彼此贴心的聊聊各自的成长,聊聊过往的趣事吧。

好的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们就在这里静静守护,静待花开……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7

近两年,在学习并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基于儿童视角进行艺术审美活动。在前一阶段,主要从创设艺术审美的环境、丰富审美资源、从环境上支持儿童自主、自发的艺术表现。目前进入到如何基于儿童审美的需要,改进以往美术活动中“以教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活动中尝试以分享交流的方式支持儿童更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出问题,教师作为倾听者,在倾听的过程中真正的了解儿童,并鼓励孩子们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拓展提升审美经验。

在最近一次美术欣赏活动组织中,我尝试着从“倾听”开始,来发现“儿童视角”,以下是我在本次活动中收获的认识和思考:

活动缘起

“太阳”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每一天他们时刻会感受到阳光的存在。我们也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孩子们几乎在每一幅作品里都会画上太阳,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在想一方面是孩子们感受到了太阳的无所不在,另外也可能是因为太阳是孩子熟于表达的符号。我也查阅了儿童绘画的一些相关的研究,了解到圆与单线或多线组合以及同心圆这种曼陀罗的符号在儿童早期绘画中经常出现的,2岁左右的儿童逐步开始能够画出中空的曼陀罗,在儿童绘画研究中习惯称之为“太阳”。

当我发现“太阳”这个符号经常出现在孩子的绘画之中,并呈现出较为固定和范式的表现,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让孩子不仅仅停留在对太阳符号化的表现上,而是让孩子真正的去有机会体验、感受太阳的美!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被“夕阳、日出、晚霞”等美丽的时刻感染,我们会发现太阳在不同时间、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变化,光芒折射的颜色五彩斑斓,阳光的播撒让天空、大地更加绚丽多彩。我想太阳这一美好事物是非常有价值的审美资源,能够带给孩子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孩子对色彩的感知、激发其大胆表现的愿望。

六月正是盛夏,炙热的温度、耀眼的阳光会给孩子带给更多感官的体验,在我的精心策划下,在户外活动沐浴阳光之后,我引导孩子们进入了一场“发现太阳之美”的视觉盛宴,与孩子们共同用“心灵”感受太阳色彩之美!

分享交流开始啦

一、回顾对太阳感受的体验(已有经验)

户外游戏之后,孩子们“热气腾腾”的回到教室里,我和孩子们聊起了关于“太阳”的话题,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他们感受:

“照在身上热热的,我是凉凉的、哈哈,全都是火特别刺眼”

通过倾听我能发现孩子们感受到了对太阳炙热的温度,和刺眼的光亮的身体感受。用“火”来表达感受到的温度,并发现了自身和太阳的温度差异。

二、说说自己看到过太阳的颜色(已有经验)

在交流感受之后,基于对“发现太阳之美”设想,我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孩子们,你们感受到了太阳热热的还有点刺眼,那你们谁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我尝试倾听每一个孩子的表达:

“红色的、黄色或红色、灰色的”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是白色的,外太空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

“红色的特别多黄色的有点少”

“红黄色的、橘色的”

“地球上边有云太阳的颜色有点浅,宇宙上看就是红色的”

“我在书上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

“我觉的太阳是金色、绿色和黄色混合起来的”

通过倾听我放发现孩子们对太阳颜色的不同认识,其中说红色、黄色的最多,也有的孩子说出了白色和灰色,有一个孩子说到了多种颜色的混合。另外我从孩子们的表达中了解到有的孩子是基于对日常的观察发现的太阳的颜色,有的孩子是在电视或图书等媒介上呈现出的太阳的色彩印象深刻。

大多数孩子是基于感性的、主观的感受来说出太阳的颜色,但有一些孩子对太阳的认知有一定经验,关注到了不同视角下太阳色彩的不同,或者发现太阳并不是一种色彩。因此对太阳颜色的认知经验来说,孩子的前期经验是明显存在差异的。

三、欣赏不同时间太阳的图片(观察发现太阳颜色的不同)

孩子们表达之后,我开始引导孩子们欣赏太阳的图片,先出示了白天蓝天白云中的太阳,让孩子们观察太阳的颜色,然后出示了日出和日落时太阳的图片,孩子们直观的看到之后,又兴奋的讨论起来:

“这也太白了吧”

“啊红黄的太阳”

“这是傍晚的太阳”

“那个白色的好像是月亮”

当我引导孩子欣赏其中一张”日出“的图片,一个孩子提出一个有趣的想法:

“这个图片如果是倒过来,就是马上要日落了,然后下面就是水池,里面有水,就看到了倒影,那是它的倒影”

通过观察和倾听,我发现孩子们表现出对太阳色彩的审美兴趣,特别是对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现出的色彩变化很好奇,还有的孩子开始关注太阳的色彩映射在天空中的景象。

四、欣赏“日出”的美好瞬间(丰富审美体验)

在观察图片引导孩子初步讨论的基础上,我意图想加深孩子的审美体验,播放了海上日出景象的视频,孩子们在观看的过程中被吸引,时不时发出”哇“的声音,眼神专注、脸上流露出感受到美的愉悦,当看到太阳从水里升起的时候,孩子们发出喜悦的笑声,有的说:”跳出来了“有的说:”彩蛋“,孩子们表现出非常想表达的冲动。为了满足孩子们表达的需求,我留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相互之间自由交流感受,在自由交流之后,我们进行了集体分享,交流看日出的感受:

”很好看,画面很好看”

“太阳起飞的时候像下边有个架子”

“太阳一下子就弹起来了”

“像下边有个蹦蹦床,黑夜的时候,它给蹦蹦床跳了一个大洞就掉下去了”

“太阳升起来吃,跳下来睡”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像彩蛋一样”

“彩色的皮球”

“太阳在海里洗澡”

第二次播放日出,孩子们又不禁地发出“哇”的声音,边看边说着自己的新发现:

“感觉是海水越变越少了,太阳才露出来了”

“那个船动了”

“那不是一个船吗”

“那边是岸,那边有一个大船和一个小船”

“飘到水上来了“

“先是红黄,上来以后就变成白色了”

通过倾听孩子们的表达,我发现孩子们对太阳升起来的“动作”是感受最深刻的,孩子们用了“弹”“跳”“飘”等不同动词来表达对“太阳升起”的感受,另外就是关注到了太阳升起时颜色的变化。并且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儿童在审美过程中的主观想象,想象太阳是在洗澡,在跳蹦蹦床,升起来吃、跳下去睡,表现出“万物有情、万物有灵”的特点。

本次欣赏活动中,从经验的回顾到欣赏过程中尝试做到三点:

1、为孩子创设自主的感知和情感体验的空间

2、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3、更多“倾听”儿童真实的表达

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儿童喜欢参与并获得了愉悦的体验,那么我收获的是对儿童审美视角的发现和理解!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8

2023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十二个全国教育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每一种都应该被倾听与理解;

孩子有一百种游戏,每一种都应该被尊重与看到;

教师也有一百种支持,一百种倾听的方式……

在日常活动中,学会倾听理解幼儿,能有效地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一、故事缘起——谁踩了我的影子?

一次散步过程中,萱萱跑来和我告状:“小雅打我!”小雅说:“是她踩到了我的影子!”“我只是想和她玩一玩。”“小朋友的影子可以踩吗?”我们组织了一场讨论。萱萱说:“不可以,踩影子就是踩我!”睿睿说:“不可以,踩了影子它会疼的。”凯凯说:“可以,我们只是和影子做游戏而已。”小雅说:“对呀,做游戏是不要紧的。”

听到幼儿如此热烈的讨论,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影子的浓厚兴趣,也意识到现阶段他们对于影子的认识还较为浅显,《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于是,我们再一次与小朋友进行了交流……

二、耐心倾听,支持引导

01:倾听幼儿,关注兴趣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我们再次带领幼儿在户外与影子来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戏,只看见有的小朋友三五成群,依旧开心地玩着相互追逐,互相踩着对方影子的游戏;有的小朋友对着地上的影子摆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造型;有的小朋友一圈一圈地转着,看着自己不同方位的影子,陷入沉思……

回到教室后,我们组织幼儿展开了一次关于影子的讨论会。

教师:

“刚刚在和影子玩的时候,你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吗?”

睿睿:

“我做什么影子就做什么。”

萱萱:

“不管我跑的多快,影子都能跟在我后面。”

淼淼:

“我和潼潼两个人的影子可以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影子。”

涵涵:

“早上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教师:

“那对于影子,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小雨:

“为什么影子总是跟我粘在一起,它能和我分开吗?”

承承:

“为什么有时候影子会很长很长,有时候又会变得很短很短?

02、家园共育,促进成长

在了解了小朋友们对于影子的好奇点与兴趣后,我们也将其作为走进幼儿心灵、支持幼儿发展的突破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开展,持续观察幼儿的活动状况,结合家长协助,随时倾听幼儿需求并及时回应,促进幼儿进一步对影子的认知。

我们将幼儿对于影子的困惑设计成了一个关于影子的调查表,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关注幼儿对于影子的兴趣点,与幼儿一起获得关于影子的新经验。

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影子的秘密》、绘本活动《爸爸的手影戏》、体育活动《踩影子》等,通过家长与幼儿、师幼以及幼幼之间的讨论交流,相互倾听我们知道了:物体在光的后面就会有影子;光照的角度影响影子长短;影子不一定是黑色的等知识。

三、快乐游戏,获得经验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使活动更加有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在倾听幼儿、了解幼儿、结合幼儿已有经验及兴趣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展了以下影子探索游戏:

01、游戏一:影子去哪里

底板上有四个地点,分别贴在上下左右四个不同的方位,用手电筒从不同方向照射底板中央的小人,让小人的影子到达底指定地点。

02、游戏二:皮影表演

利用光影原理,将绘本故事以皮影的方式展现出来。

03、变大变小

在游戏中不断移动手电筒,探索发现影子变化的原因。

03、亲子共玩

小朋友们对于影子的探索乐此不疲,在家里和家长也玩起了关于影子的游戏。“孩子很喜欢玩这个游戏,这种小游戏还能交给孩子知识,挺好的。”这是家长在与孩子游戏过后,给予我们的反馈。

四、老师的思考

在此次的活动中,家长与老师既成为了幼儿的倾听者,也成为了幼儿影子探索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通过家园的共同协作,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让孩子们获得了更多的关于影子的认知经验;通过持续倾听、仔细观察与及时的关注、回应、支持,促进了幼儿科学探究、操作实践、观察记录等能力的发展。

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们只需在这里静静守护,静待花开就好。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9

一、案例描述

区域游戏时间,孩子们插完卡后愉快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今天重点观察阅读区。阅读区冷冷清清,只有两个孩子,世轩从书架上拿起书,粗略地翻了一遍,重新拿了一本,又粗略地看了一遍,继续放回,反反复复,嘴巴里说着:这些书我都不喜欢看。随后没有拿第三本书,而是坐在椅子上,对着窗户发了一会儿呆,站起来,跑去了建构区。

针对这一问题,我后来陆续询问了孩子喜欢看什么样的书,以方便以后阅读区图书的设置。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孩子们最喜欢看的书基本都围绕着热门动画片相关的书和老师曾经讲述过的故事书。看来,孩子们对于内容熟悉的书情有独钟。

当时我并没有阻止孩子们进行更有趣的游戏活动,在区域游戏时间结束后,我单独询问了这几个孩子,我问他们:“你们喜欢阅读区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这是一个让我有些疑惑的答案,既然喜欢为什么没有兴趣呢?于是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这里?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垫子坐得很舒服。”“书上的图案也很漂亮。……”我追问:“那你们为什么后来都不在这儿看书了呢?”“里面的图片看完了……”“在家里,妈妈会陪我一起看书,把字讲给我听……”

二、评价分析

其实从孩子的回答里不难听出,孩子不愿意久待在阅读区的一点原因是,缺少成人的关注和陪伴,图画已经看过一遍,却没有读懂意思,在各区域活动中,阅读区是最安稳的一个区域,可能老师指导过程中,指导重点都会比较偏向于活跃度高的区域,常常会忽略阅读区。

三、对策与思考

(一)以身作则

借助孩子对于老师的信赖和喜欢当老师小尾巴的心理,“以身作则”,在孩子们选择区域的时候,先坐到阅读区中,拿起图书进行阅读。孩子们看到我这样,好奇地凑过来问:“老师你在干什么呢?”“我在看书呀,这里有这么多好看的书,不如我们一起来看吧?”“好呀!”孩子们会很欣然地接受我的邀请,原本冷清的小书屋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从那次以后,我对阅读区的关注比之前更多了一些,尽量创造给予孩子充分尊重又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

图片

(二)分享活动

在阅读区进行分享活动,将家中的书带来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孩子从家里带来的书都是自己喜欢的也是熟知的书,当天如果孩子自己带了一本书来,他一定是第一时间冲进阅读区,让孩子分享图书内容,分享图书的孩子语言能力可以提高,其他小听众们每天都有新鲜的东西可以听。

(三)习惯养成

虽然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将如何看书的方法告诉孩子,但在阅读区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单独指导的效果好于集体教学,我会经常观察阅读区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是否正确,除了翻书方式、阅读顺序等外,也包括阅读姿势,地垫和靠枕让孩子们不自觉地看着看着书就躺倒了,这样错误的阅读姿势在阅读区的活动中也可以及时帮助幼儿进行调整。

(四)安静地区也能够“动”起来

在我们意识中阅读区就是安安静静看书的地方。我们要改变这种思想观点,其实阅读区也是能够轻声沟通、议论,甚至是表演的区角,鼓励幼儿用手偶情景剧表演,我们的目的是让幼儿在其中看、想、听、说、演,而不是单调的看看、想想。可以在阅读区投放材料上进行调适,最后让孩子的成就在大家眼前展示。

四、案例总结

阅读区是开发幼儿语言发展另一个小天地,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让孩子语言学习及表达的时机,抓住孩子在阅读区活动中某关注点或某一微小事物,给孩子足够的材料、时间、空间让他们在阅读区中多看多想、多听、多说、多练,从中发展孩子的模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孩子能够将某事请表达完整,甚至依据原有的内容去表达更新颖的意思,进而促使孩子的口头叙事能力。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10

前言:

《幼儿园保育教育与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

倾听案例:沙池里的游泳池

课程来源

把耳朵留给孩子,

倾听孩子的童言童语;

把眼睛留给孩子,

聚焦孩子的一举一动;

把思考留给孩子,

和孩子一起探究、

发现、解读、成长;

把热忱留给孩子,

与孩子一起共情、同理、相融。

沙子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奇妙又好玩的宝贝,它充满着无限吸引力,孩子们在沙池中可以尽情探索。幼儿园的沙池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乐园,在这里中一班的孩子们开展挖“游泳池”的活动……

在沙池里,孩子们三三两两讨论着:

辰辰:我们在沙坑里挖一个游泳池,怎么样?

娜娜老师:为什么呀?

辰辰:因为可以玩水,平时妈妈不让我玩。

佳佳:我想挖宝石,上一次,我找到了很多。

慧慧:我们现在就开始挖吧!我还想在泳池旁边建一个滑滑梯呢!

航航:我想挖一个坑,然后倒水,让玩具漂在水面上,我就可以钓鱼了。

娜娜老师:那宝贝们开始行动吧。

镜头一:我们的“游泳池”

发现问题:我们缺少水源,没有水我们怎么办,有水了我们怎么运呢?

解决问题:

妍妍:我们可以用盆子一趟一趟的运。

伊伊:我们可以用小车推。

杨杨:可以用各种工具呀?

娜娜老师:你们可以先试试看。

在尝试了盆子,小推车的效果并不是太好的,盆子的口太大了,不能走快,走快就会撒掉,小推车运水太慢,而且沙池不好走,于是小朋友问有开始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讨论起来,涵涵说:我们可以用那个大管它很长,我们可以少走一些路呀?那我们要去水怎么运呢?在萍萍的提醒下,所有的小朋友都参与到了这个“游泳池”的大工程中了,大家拿着各种各样的小工具大工具,就这样“游泳池”开始上水了。孩子们都在忙碌的在运水,忙的不亦乐乎。

教师思考:

孩子的每一次探索是对已有经验的挑战,同时也是在探索中获得新的认知经验的过程。而这些决策都是通过孩子们自发的讨论,并进行实施后得到较理想效果的体验。游戏的延展性便不经意的在实践操作中得到了更丰富的发展。有时候生活即学习,我们的孩子们往往会从生活经验中得到很多启发,当孩子们把这些生活中的经验反馈到游戏实践中来,可以看的出孩子们的接水工具都是可以接住水的。这个时候我们教师不需要马上给予介入处理,可以在一旁默默地观察他们,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自由讨论、探索、尝试,让孩子们学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同时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敢于探索的个性提供了积极性的支持。

镜头二:“游泳池”水不见了

在游戏中,小朋友在沙地里挖了一个“游泳池”,并不断地往“游泳池”里倒水,可是水很快就被吸收了。于是他们就尝试轮流继续往沙坑里倒水,希望水可以积起来。但是,任凭孩子们怎么努力,还是没能实现沙池洞里能积水的愿望。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回到了教室开始我们的游戏讨论环节。

问题:为什么“游泳池”里的水会消失?

芯芯:我们倒的水太少了,我们可以一直加水。

慧慧:不是的,是因为沙子颗粒很大,在我们倒水的时候水就从缝里流到最底下了,所以水才会越来越少。

萍萍:不是,是因为外面的太阳太大了。

讨论:怎么才能让“游泳池”的水不消失呢?

辰辰:我可以用水桶放在我们的“游泳池”,这样水就不会流走了!

萱萱:我们可以用班级的那个塞子,放在“游泳池”的下面。

亭亭:我们可以用塑料袋,放在“游泳池”下面。

带着我们讨论的解决方案,我们向“游泳池”出发了。

在小朋友们不断地尝试与挑战中,我们的“游泳池”在渐渐地长水中,他们的办法得到了明显的成效,这时,他们兴奋地过来邀请我来见证这份成功的喜悦。

思考:

中班的孩子在面对问题时能主动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即使有些想法不成熟或不一定能实现,但老师不能直接给到孩子结论,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去说去尝试,并通过自己的方式验证猜想,我们要做得就是倾听孩子,相信孩子,在旁边陪伴孩子并且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11

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十二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本期展播跟教育小微一起通过一组视频,走进幼儿的世界——

01、画里有“话”

专家点评

有一种游戏对幼儿的成长同样不可或缺,那就是自由涂鸦,在那些看似稚拙的画面里,隐藏着丰富的童真世界,幼儿将自己经历过的事,看过的绘本,听过的故事和见闻,通过创造性想象,再现于涂鸦作品,其中蕴含着他们的意愿和情感。我们赞赏这个教师的倾听和记录,呵护了孩子的创作天性,支持了孩子的大胆表达,让童画成为童话,教师从孩子的涂鸦作品中理解了幼儿的所爱和所需,并且非常自然地将幼儿艺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融为一体。

02、小鞋子和小孩子

专家点评

自由与规则,个性与社会性,如何有效平衡?小班幼儿初入园不肯午睡,在活动室里动动这儿、摸摸那儿,还把其他孩子的鞋当作玩具……这些看似“自由散漫”的行为挑战着幼儿园班级规则,也挑战着教师对入园适应教育的心理预期。面对挑战,教师没有强迫或劝说幼儿服从常规,而是在通过家园沟通了解了幼儿个性化的生活习惯后选择尊重,支持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和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透过教师的认真倾听和持续观察,我们发现了幼儿对小鞋子的探究中深藏着他独特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看见了幼儿在对小鞋子的拼摆中展现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以及获得的分类与比较、平铺与垒高、交往与合作、坚持与妥协等多方面的学习经验。这些发现离不开教师对幼儿个性化探究与成长的充分尊重、认真倾听与有效支持,始终伴随着教师积极的反思性实践:“大鞋子”的加入与相视一笑使教师有机会建立积极的师幼关系;从尊重幼儿基于兴趣的独自探究,到帮助幼儿以自己的探究专长赢得同伴的认可和接纳,自然地融入新集体。

在此过程中,尽管教师仍然期待幼儿能像其他幼儿一样按时午睡、希望他能与其他幼儿多多交往,但这些“执念”终究还是向幼儿“我喜欢摆鞋子,我想自己摆”的想法做出了妥协。这样的纠结与挣扎,是教师实践与反思基于幼儿观察的高质量师幼互动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在为落实幼儿为本,变革师与幼、学与教的关系,回归育人本质与初心所做的有益尝试。

一双双小鞋子,为我们开启了一名幼儿多彩而迷人的独特生活世界,也让我们看见了愈发坚定而自信地走在与之共同成长路上的教师。

03、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专家点评

视频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既是幼儿园教师又是母亲的特殊视角下对孩子的理解与感受的感受,充盈的满满亲情,既温暖又真挚。

倾听记录帮助这位妈妈正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一开始,孩子将对爸爸的思念感情外化为每晚的哭闹,但并没有引起妈妈的足够重视。在幼儿园,教师以耐心,关心、细心做好每天的一对一倾听、面对面倾诉,像静静的春风、春雨,一日一日的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化解了她小小的心中埋藏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师反馈孩子的游戏故事多次和父亲有关时,妈妈突然理解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视角重新审视孩子。一对一倾听记录帮助妈妈发现了孩子的独立与成长,看到了同伴交往,发现了孩子的社会适应、交往能力的发展;看到了表征内容的不断丰富,发现了孩子的词汇量不断扩大、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并促成爸爸也重视并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收获了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在长期的一对一倾听记录中,妈妈重塑了教育观,从急于求成、以成人视角评判表征好坏,到不加干预,真实感受孩子的发展、和需要,收获了母亲和教师双重身份的满足。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12

2023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十二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倾听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更是情感与心灵的互动。倾听是对孩子的尊重和支持,是理解他们想法和情感最好的方式。倾听能生长出生动有趣的故事,倾听儿童心声,就像雨水浸润幼苗,破土萌发,拔节生长的美妙时刻就在我们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倾听相伴中慢慢发生。

案例一:有创意的门

活动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孩子们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学习的,自主游戏让孩子在探索中对事物进行感知,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体验中获得经验。

在探索碳化积木之后,我们带领孩子们参观了老师的建构作品“福园巷子”“实验停车场”和“伦敦桥”。孩子们对自己喜闻乐见“福园巷子”非常感兴趣。在此驻足久久不愿意离去。他们三三两两讨论的非常激烈和高兴。

这是福园巷子,我去过福园巷子。

这里有什么呀?

这里可以吃火锅,还有蛋糕店。老师,可不可以进去玩?

老师,怎么没有酸奶店,我上次和我妈妈去福园巷子还喝了酸奶”。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讨论不休,这也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启发和创造的空间。

活动实录:

在户外建构活动中,樵樵用许多长方型积木搭建了福园巷子的围墙,留了一个缺口用来做门,然后用两块长方形卡口放在了缺口的两边,但是两个长方形的卡口木板老朝一边倒。

樵樵不禁很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呢,说完,就看他拿了两块小三角形的积木放在“门”内测固定,怎么还是会倒呀?但是樵樵没有放弃,又拿了几块长方形的积木叠加在上面,他小心翼翼的扶住门,终于立起来了。门就搭好了,小朋友都过来玩。

你搭的是什么呀?

这是福园巷子,我们要搭福园巷子。

果果、小怡,我们来福园巷子玩吧。

这个门看着不像门,一点都不漂亮。我们一起把它搭的更漂亮吧。

果果和小怡拿了一个长方形的积木放在门上面,樵樵的表情有点紧张:小心点,别弄坏了。果果又拿了半圆形的积木、放在上面,但是她发现直接放不上去,于是用了一根较长的木板,也不是很满意。经过再三选择她用了一根长度适中的木板。现在看起来有创意多了,但是果果还不满足,她拿来了小圆柱形、三角形的积木慢慢地放在上面,此时能看到果果和小怡对自己改造的大门非常开心。

但是一会儿,她们又突发奇想,于是两个人边摆弄边商量,她们不仅将中间的门上的造型换成了更高难度的垒高和架空,就连门的两边也做成了圆柱形和三角形垒高,这个大门错落有致,果果和小怡激动地让朋友们都过来看,大方给朋友们讲解自己的成果,非常的有成就感,孩子们也被这所大门深深的吸引“哇!真漂亮,你是怎么做的?”“好好看呀”樵樵看到自己的大门变得这么漂亮,也投来赞许的目光。

教师反思:

1、不断调整,感知材料的特性

在建构游戏中,孩子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和材料的不同特性来选择适合的游戏材料,获得了材料如何选择的经验。如:在探索如何让门更加稳固,把三角形积木换成了长方形的积木进行加固。门好后,果果也不停的调整木板的长短,孩子感知到了门的大小,以及木板的长短的特性,成功的搭建了稳固大门。

2、从简到繁,满足游戏的需求

孩子们喜欢在自己搭建的空间里玩游戏,从简单走向繁华的搭建过程,是孩子们依据自身游戏的需求不断创造的过程。樵樵简单的将大门搭好之后,孩子们对大门上的造型、和两边的造型都在不断的尝试创造。

3、连续建构,展现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搭建游戏的过程中体现了孩子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同时,孩子对大门稳固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对不同积木的稳固性进行了多次的调整与尝试,体现了孩子的坚持性、积极主动性和敢于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一次一次调整后孩子最终获得了成功。

4、观察倾听,收获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孩子搭建游戏时通过观察、倾听、了解孩子的游戏情况,再依据情况适时的介入指导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陪伴孩子获得成长。

在后续的建构活动中,调整给予孩子的支持:第一,提供大门、商店、街边场景图片,让孩子丰富的感知,在建构区投放丰富的搭建材料,支持孩子有创造性的搭建;第二,为孩子提供绘制设计图的材料,为搭建做好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搭建;第三,教师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孩子游戏情况,在总结分享中引导孩子学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进行建构游戏,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发现并给予引导,当孩子止步不前时带领孩子突破“瓶颈”,给建构游戏带来新的突破与创新!

案例二:沙堡怎样垒

活动实录:

户外游戏时间,中班的孩子们提着自己的沙滩工具来到沙水区,他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有的在卖力地挖沙坑,有的在用水搅拌沙子。我看到有两三个小女生在埋头苦干且喃喃轻语,我走上前去听在讨论什么,她们似乎在垒沙堡,但好像遇到一些困难。

我并不打算直接介入她们的游戏,我选择了其中一名小女生晨晨进行了询问,原来她们想用水桶作为模具垒搭出造型不一的沙堡,这个想法有意思,当我还没来得及继续问时,晨晨又告诉我,她之前用手去垒沙堡,但是沙堡垒出来总是尖尖的,像个三角形,她觉得并不像城堡。所以这次她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垒,这样她们可以相互使用对方的工具,她们想尝试用不一样的水桶垒出不一样的城堡。

孩子的思维在一次次游戏中打开了,她们为自己的问题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可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晨晨告诉我,她们尝试用水桶垒了好几次沙堡,但总是在模具取下时或在取下几秒后沙堡就倒塌了,这是旁边的菲菲说道:

是不是这个水桶太高了,城堡也高了,城堡高了它就倒了。

那我在沙滩玩的时候怎么见过有人垒的可高了也没有倒呢?

我听她们争论了一会儿,然后她们二人提着各自的水桶和工具换了一个地方,我随即跟了过去询问她们为什么更换地方,晨晨告诉我说她想试试别的沙子能不能垒出城堡。她们二人又操做了好一会儿,这次似乎有些眉目了,虽然沙堡依旧有些残缺且裂纹明显,但相较于之前已经很不错了。晨晨和菲菲高声呼喊我和其他小伙伴看她们的作品,这时我又问她

你认为为什么这次会成功呢?

因为换了沙子,因为沙子是湿的。

沙子要加水,加水就不会倒了。

教师反思:

我惊叹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沙坑游戏是一项稀松平常的户外游戏,我们仅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孩子们的吵闹,看到的仅仅是弄脏的鞋袜和湿漉漉的衣袖,但是如果我们将自己同样置身于孩子的游戏中,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真正的意图,我们会看到他们的思考,也看到他们的坚持。

倾听的过程是教师了解孩子思维进展的过程,为教师解读儿童游戏行为提供支持。倾听的过程是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现个人思维,使成人能够理解自己的过程,他们组织语言且进行有意识的回忆和反思,这些在不经意间使孩子的语言,思维,社会交往方面的关键经验得到提升,并对教师发展的去评价幼儿和自我评价提供了实效性帮助。

案例三:杯子坏了

活动实录:

这天孩子们到了集体喝水的时间,有几个孩子突然跑到我面前大声说:

老师老师,刘子兮把杯子弄坏了。

然后大家伙都开始用手指着他。其中一个孩子嘴上还说着:

都是他这个讨厌鬼。

接着其他的孩子们都开始附和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我立刻走到刘子兮的旁边,孩子红着脸举着坏掉杯把的杯子对我说:

老师,不是我弄坏的。

“就是你弄坏的,就是你弄坏的。

旁边的小朋友们一听,立马不干了,都七嘴八舌的嚷嚷起来,”刘子兮一听小朋友们的指责,立马委屈的眼睛都红了,大声说:

就不是我,就不是我。

班里孩子们这时全部聚集在刘子兮身边来。看到这个情况,我安顿好孩子们,把刘子兮带到教室一个安静的地方,轻声问道:

你能告诉老师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吗?

老师,不是我弄坏杯子的,我刚把杯子拿起来,那个就坏了,真的不是我。

老师相信你,不会故意把杯子弄坏的,小朋友们没看到,所以冤枉了你,给大家解释清楚就好了。老师带你去好不好?

当孩子听到我说的话时,我看到孩子本来低下的头,暗淡的眼睛突然有了小星星。

教师反思: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以关注和尊重孩子的发展要求和身心健康为前提,通过深入观察,认真倾听,让幼儿与教育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在这次事情中,我没有片面的听取大部分孩子的看法,而是通过观察和谈话来了解情况,做进一步处理。在受到大部分孩子的指责时,孩子的心里又惊慌又委屈,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影响,我先安顿好孩子们,在后面让刘子兮把事情解释清楚,有了我站在孩子这一边,他就不再胆怯,能大胆的去表达自己。

倾听幼儿是用心去倾听,去感受;是用爱去倾听,去传达。爱就从沟通开始,让爱与教育同行,与孩子相伴成长。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为了贯彻落实《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践探索,我园聚焦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在日常活动中倾听理解幼儿,来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发展。

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看见,让我们看见孩子,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让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13

01游戏背景

建构区新增了很多小球,区域游戏时间,小朋友们用小球和积木开始了他们的搭建,一场有趣好玩的轨道探索之旅拉开了帷幕……

02、游戏内容及过程实录

(一)单层轨道—小球为什么偏离轨道

1、问题:小球为什么偏离轨道?

初次尝试,登杰和景焱小朋友用五根长方形积木与长方体塑料材料盒搭建了单层轨道,放上小球后,发现小球一直偏离轨道。

怎样才能让球不偏离轨道呢?两人开始尝试不同的方法,通过现场观察与一对一倾听了解到,幼儿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去解决小球偏离轨道的问题。

办法一:增加围栏

他们用7根长方体积木,放在平面轨道旁边,再用3个直角三角形积木组合搭建成梯形围栏。

图片图3游戏故事

图4增加围栏

办法二:降低坡度

他们把一根长方体积木横着放在坡面轨道下做支撑,改变了坡度,使其变得平缓。

图5游戏故事

图6降低坡度

教师的思考:

第一阶段,小朋友们运用增加围栏、降低坡度的办法去解决了小球偏离轨道的问题,探索了球的滚动速度与斜坡高度的关系以及约束力的作用。

教师支持:

此阶段,教师未作干预,给予了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

(二)双层轨道—如何连接双层轨道?

1、球如何从第二层滑到第一层?

在小朋友们不断尝试变化轨道的过程中,偶然出现了双层轨道,初期,幼儿在上下两层轨道中分别开展小球滑行游戏(图7),随着游戏的持续深入,幼儿开始尝试连接双层轨道(图8),使球从第二层滑向第一层,但在游戏中发现球无法滑到第一层。

图7双层轨道1。0版

图8双层轨道2。0版

游戏分享时,我提出问题:“球为什么从第二层滑不到第一层?”登杰说:“第一层和第二层离太远了,所以轨道太高,球就会掉下来。”我追问:“球是怎么滚的?”博__说:“因为球的轨道面不平整,有坡度,导致球的滑行速度太快,球就会跳出去。

根据这些问题,小朋友们开始讨论起来……

芮__:“我们可以把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距离搭矮一点。”

博__:“我们在修建轨道面的时候,把它修建平整。”

诗__:“我们还可以搭建阻挡的东西。”

讨论结束后,小朋友们结合这些方法开始做计划……

计划1:我们修建轨道的时候,把轨道面修平整。(计划1)

计划2:在第二层和第一层的连接处修建阻挡的地方,再把轨道搭矮一点。(计划2)

依据计划,他们开始实施了起来,他们使用递减的方法,用3块、2块、1块积木搭建,改变桥墩的坡度,搭好桥墩后,开始搭建第二层轨道,搭好之后,登杰把球放在轨道上滑下来,景炎看到球停在了第一层的起点处。

图9双层轨道3。0版

图10球下不去

游戏回顾时,杨景炎说:“我们今天在搭双层轨道,先搭了第一层轨道之后又在第一层的上方搭建了第二条轨道,搭建好之后我们把球从第二层的轨道上滑下去,滑了一会儿,球在第二层和第一层的中间就堵住了,是因为有木棍堵住了,所以球滚不下去。我们明天可以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多留一点空隙,让球滑下去。”杨登杰还说:“可以用奶粉罐把轨道搭得更高。”

图11游戏故事

接着,他们根据游戏故事开始进行了修改,先搭建好第一层轨道后,在第一层轨道旁边使用了奶粉罐来增加第二层的高度,用6根长方形积木平铺在奶粉罐上面,不断调整桥墩的坡度,搭建好第二层轨道后,开始把球放在轨道,小球成功滑到了第一层,有了成功的体验后,小朋友们自发的搭建起更高的轨道。

图12双层轨道4。0版

教师的思考:

第二阶段游戏中,幼儿面对小球无法从第二层滑到第一层的问题,能够准确归因(速度过快、间隔过远),初步感知了滑行中球的惯性和反弹力,并通过多次调整,探索了连接双层轨道的合适间距。

教师的支持:

1、提问、追问,引发幼儿发现问题、归因、解决问题。

2、当幼儿需要时,提供新材料。

三)多层轨道—如何搭建又高又稳轨道?

随着搭建轨道游戏的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加入了游戏,轨道的花样也越来越多,幼儿的开始对轨道的长度和时间有了探索,为了让滑行速度的时间更长,在想办法延伸轨道长度,增加高度的过程中,出现了2层(图132层轨道)、3层(图143层轨道)、4层(图154层轨道)的轨道,那他们在搭建多层轨道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了?

图132层轨道

图143层轨道

图154层轨道

搭建四层轨道时,他们先用圆柱体成功搭建了轨道的桥墩,接着往下搭的时候,发现圆柱体材料不够,他们找到较短的长方体积木来代替,完成了三层轨道的搭建,他们进行尝试,发现球成功的滑了下去,开始尝试第二次的时候,发现长方体积木太细了,搭建的桥墩不够稳固,所以轨道倒了。

图163层轨道

图17倒塌图片

游戏回顾时,通过讨论,发现孩子们能准确进行问题归因(小长方形积木太细、柱子太高),但在思考下一步解决办法时仅局限于调整材料。因此,教师对幼儿进行了房屋地基结构和积木搭建组合方式的支持。帮助幼儿建立井式搭建新经验。

图片图18教师支持

了解之后,孩子们开始尝试用井字搭建的方式做计划(图19井字形)

图19井字形

第一次尝试他们先用四根长方形的积木搭成了井字形状,并用四根长方形积木并排放在井字中间当滑道,发现空隙太小,球无法滑出去(图11第一次尝试),之后,他们把井字搭高,留出能让球滑出的空隙,将长方形的积木竖着放,尝试后球滑了下去;第二次尝试,他们开始搭建第二层,登杰将积木比了比,发现积木太长了,没有让球滑下去的空隙。于是,他开始寻找新材料,找了一会儿,登杰让诗__拿了一条比较短的积木放在了中间,将长方形积木放在中间积木的上面,留出空隙后,开始尝试,球成功滑下去了;第三次尝试,他们接着开始搭建第三层,用较宽的长方形竖着放两边,进行搭高,登杰发现不太稳,于是在两边放了木板进行支撑,可是还是倒了,博__说:“可以拿矮一点,短一点的积木,这样就不会倒了。”于是,登杰找到短的积木放在中间,让球从空隙中滑下去,尝试之后,球成功地滑了下去。根据同样的方法,他们不断地进行搭建,多层轨道搭建好后,芮__把球放进轨道,最后球成功地滑下来了。

图20多层轨道

教师的思考:

第三阶段游戏中,幼儿遇到四层轨道容易倒塌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小长方形积木竖放受力面不够的问题,并通过教师的支持了解了房屋地基结构,并且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井字搭建的稳定性。

教师的支持:

1、认识积木材料,了解积木组合方式。

2、了解房屋地基与结构。

03、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

(一)建构技能方面的提升从简单的单层轨道,到双层轨道,再到更为复杂的多层轨道,在游戏的推进中,搭建内容不断丰富,在建构中反复运用对称、井字垒高、斜式连接、穿过等技能搭建了对称围栏、井字框架、轨道、连接支撑点等,幼儿的建构技能、合作协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搭建轨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游戏过程中,幼儿先后遇到了不同的问题,面对问题,幼儿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他们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科学认知得到了提升。

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 篇14

今年5月20日-6月20日是全国第12个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根据教育部要求,合肥市明珠幼儿园徽园分园面向全体教师、全体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倾听理解幼儿、有效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视频案例。旨在呼吁社会积极地倡导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及家长通过倾听更有效地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支持的造宜性与有效性。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看看她/他们是怎样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守候孩子的成长的吧!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第12个学前教育宣传月实践案例展播

《叠叠高》

对话记录:

李__:老师你快来看,我们搭的高不高。“哎呀,又倒了”。

徐__:为什么一直倒呢?

李__:因为下面摆的不稳,中间都歪了,我们把这个木块放倒吧,这样更平稳。

徐__:好的,我们一起来搭个宝塔吧。

李__:先把下面摆整齐,木块往里面一点。围成一个圈。

徐__:那你来摆木块,我来放木板怎么样?

李__:好呀,开始吧。

徐__:哇,这样好快,我们中间换个造型吧?

李__:那把木块竖起来。

可是刚往上搭了两层,竖起来的木块又倒了。

徐__: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还是用原来的方法。在下面给它加个围栏吧!

教师反思

胡吉荣:益智区提供的“叠叠乐”材料引起徐__和李__两位小朋友自主探究的兴趣,说明孩子喜欢接触新事物,愿意主动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游戏中,从下往上依次垒高搭建时,经过了多次的失败。但是她们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的讨论尝试,特别是在第四次搭建过程中,李__想到改变木块的方向从而搭建成功,看着这样一个十六层的搭建,孩子从心底里产生了成功和自信。脸上显现的笑容也能看出孩子在探索中对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游戏中她们遇到好几次倒掉的情况,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她们能积极想办法解决,比如将木块的方向进行调整,改变搭建的方法。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寻找让木块在搭建中不倒掉的方法,体现了《指南》科学领域所涉及到的5-6岁幼儿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多次倒掉之后,她们没有放弃,仍然选择重新搭建,继续以积极的状态,独立继续游戏,没有寻求他人的帮助。

这也让我看到了孩子在游戏中的专注和坚持。体现了《指南》中社会领域所涉及到的5-6的幼儿典型行为表现: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孩子在游戏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就是通过这样的探索去发现物体之间的关系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知识、新经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