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2024-01-26 14:49:18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1

今天线上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解读《小学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培训,我收获非常多,吴教授从“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五个方面对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细致的讲解,我从主要变化的内容中发现了语文教学的很多新趋势,比如,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育人导向的具体落实,将育人导向转化为真切的真实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要关注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通过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修养等各方面发展有效落实等等。众多的变化,留给我印象的就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用六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这与原来课标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阶段目标,不同了,有了这个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老师在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就更好把握了,学习任务群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回顾之前我的教学,基本上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而且还是用线性推进的方式开展教学,上课流程就是首先是识字写字,然后是解词,然后是分析段落大意,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教学效果单一、低效。吴教授举的学生学习演讲的案例给了我我很启发,让我明白了如何去落实学习任务群,应该通过学习任务群的让学生通过调派各种学习资源去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使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识字与写字四种语文实践活动,变成了互动交流的关系。学生可以以任意一个实践活动为起点,他可能会以阅读与鉴赏为起点,通过阅读与鉴赏来实现自己梳理探究后达到表达交流这样一个目的。学生可以在这四种语言实践活动当中,以任意一个活动为起点,通过这个活动带动其他的三个活动。也可以以任意一个活动为中心,通过这个活动来有机的组织其他的三类活动。今后的语文课我要尝试着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设计合理科学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不再用原来的线性推进的方式开展教学了。来自作文吧 zUOwENbA.net

新课程标准是引领我专业成长的指南,我会继续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带着自己的思考、收获,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运用,上课做到“心中有方向,行动有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2

听了吴欣歆教授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的解读让我明悉了这次新课标的变化和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吴欣歆教授谈到在这次课标修订中,主要变化有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在这些变化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文化自信的重点关注。

语文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是以文化人的重要通道。新修订的课标中反复提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指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切身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魅力。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神,而语文中蕴含相当重的文化魅力。例如在课堂中,我们能感受到千年前的诗词歌赋带来的意境、韵味;我们也能在文言文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在一篇篇课文中体会到文字的魅力。这些都需要我们把学生带到语文的更深一层中,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发觉课文中的语言文字魅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3

吴教授提及的一点: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用六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应该说是研究的进步,也是实践的进步。任务群的学习,增加了知识的集群性,不像以前那样零散甚至断层。更提升了知识的可运用性,因为学习知识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而一个问题或许是要用到综合知识才能解决,所以这里也提到了跨学科思维,学科之间也建立了联系。我认为这是修订后,对于教学也好、学习也好、培养人也好,都具有飞跃性的意义。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4

吴欣歆教授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的解读主要从5个变化展开,即: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学段衔接。语文新课标的育人导向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等各部分都有深刻体现,特别表现在素养型的课程目标体系。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将育人导向转化为真切的真实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为学生正确等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完整过程。“核心素养”是语文新课标的关键词之一,它是涵盖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方面的统一。相比高中阶段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更强调学习结果和学生的行为表现。

202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并明确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与部编版教材采用的单元编写的形式是相符的。学习任务群不同于以往线性推进的教学方式,更需要关注单元学习的构建。学习任务群在整体特点上体现为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生在情境当中有了学习知识的愿望,真实情境带来的真实角色感和真实历程更容易产生成就感和获得感。情境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天然联系。对于情境的学习力和应变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是近十年来语文课程改革成果的缩影,也将引领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标的编排更有条理性,要求也更为细致、更为明晰,指向我们一线教师更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更加关注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强调打破知识与能力的壁垒,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强调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明晰、更具体的方向,需要我们更关注、更了解,更好地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5

听吴欣歆教授的课标解读,我最关注的是“变化”,因为了解并掌握这些重要变化我们才能找到今后教学的突破口。

第一,是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融会贯通,作为所有语文学习任务开展的指导标准。

第二,最需要我们关注的改变是“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性学习任务群包含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这六大学习任务群是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要求我们彻底地将阅读单元转变为学习单元,将以往线性推进的授课方式转变为构建学习单元,成为四种学习活动互相推进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就是当学生生发某一种学习的愿望时,要自己先沉浸到学习的氛围中,去主动地关注相关的对象和内容,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定式的规律和结构,并根据所学建立属于自己的结构方式,并不断地修整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学会统筹学习资源,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识字与写字这样四种语文实践活动相互交流贯通,让语文真正成为综合运用的实践性学科,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第三,就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情境性更容易让学生与真实的生活产生互动,利用已有知识与新授知识的碰撞,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真实的角色感、成就感,让语言学习真正回归真实场景。这也符合核心素养中要求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习任务中的活动设计和教学内容都是相互交叉渗透和贯通的,作为教师要有这种大单元整合的高度和意识,也要提升自己统整教学内容的能力。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6

吴欣歆教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22年版)解读》详细介绍了五大主要变化: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仔细阅读《新课标》等相关文件,我们能知道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四者是紧密融合,且以语言运用为基础的。就语文学科而言,离学生、实践教学最近的核心素养体现,还涵盖在“单元导语、选文系统、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四个领域中。长达两小时的讲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吴教授的单元学习过程设计案例分析,接下来的实践中我也将围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自觉进阶”等方式展开教学,在统整明确学习目标后,尝试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链及学习任务群。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7

2022年4月21日,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如约而至。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容,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方式转变,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施教能力,5月6日下午,内黄县第七实验小学全体语文教师相聚教研网云端,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xx教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公益讲座。

首先吴xx教授对2011年版和2022年版的课标目录进行了对比,她指出2022版新课标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新增加了课程内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在课程实施部分新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按照课标前言的总括,吴教授从五个方面为我们解读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听了这场讲座,受益匪浅,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有以下体会体会:

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体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不是纸上谈兵。

二、适应现代社会要求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些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应了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理念的设置也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尤其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词,会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逻辑,要建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

四、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习后让我明白,在教学进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思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作为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且思且行……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8

本次讲座中,吴欣歆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其中提到的情境化。语文的教学应该处于情境化当中,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语文运用。

其中谈到学生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语文学习当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在语感丰富,语感逐渐敏感的过程当中,让自己的语言经验变得丰富,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品质。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多,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发现。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综合性运用中,就会发现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其实常常也会运用到一些字谜、歇后语、以及不同的字体。但是,我们缺不会去在意,也不容易感受其巧妙之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了。本次课标的语文核心素养中特别提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去感受课文中的语文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蕴含的语文美,最后鼓励学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语文美。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9

一、前言

距离2011版课标已经有11年,这十一年,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不断改变,我们的课标必然也需要发生改变。

1、在指导思想上,课标强调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指向未来和面向核心素养下全面发展的。

2、在修订原则上提出了“坚持问题导向”,要“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这一原则中,我看到了国家教育部正视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的决心。而这一次的课标的确细致了很多,足足100多页的内容,很多内容都有了明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在主要变化上,编者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两大方面来谈。

(1)我们的课程方案完善了我们的培养目标,明确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时代新人;优化了课程设置,将道德与法治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改革了艺术课程、并把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提前至一年级;同时细致了课程标准编制、教材编写、课程实施职责等具体要求。

(2)课程标准上,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在学段衔接这部分,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小升初要注重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二、目录

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附录。

三、课程性质

1、突出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2、语文文字的运用包括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4、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包括:

(1)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2)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3)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同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5、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四、课程理念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这里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行,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在这里,教育部提出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五、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1、文化自信是指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文化自信被放在了核心素养的首位,深表认同。因为文化自信里包含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也只有具有文化自信的中国人,才会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未来才能为祖国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2、语言运用这部分,课标要求学生能主动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语言经验,有效沟通交流。

3、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这种思维能力在统编教材中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这是在语言运用能力之上更加高级的能力。

4、审美创造显然是核心素养的最高一级,也是最难达到的一个部分。需要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

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有办法去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更别说涵养高雅情趣,但这是我们语文教学者应有的理想。

(二)总目标。

在核心素养之上,总目标又进行了一些虬,比如“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这些都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有力补充。

(三)学段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识字与写字 篇9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排在了首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时刻牢记这一点,并想尽方法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和“主动”识字、写字。

2、学会汉语拼音这部分要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这是我们容易忽略的。

3、在写字的初始阶段,课标提出了非常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按基本笔顺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学习独立识字,方法有两个——借助拼音和字典。

[阅读与鉴赏 篇9

这一部分使我们教学的重点,往往花费很多精力。让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学会理解、鉴赏,编者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还是“喜欢”和“乐趣”,接着就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再接着就是要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借助标点感受语气、借助插图阅读。第三点则是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乐于交流。第四点明确指出要尝试阅读正本书,并介绍自己读过的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好书推荐并提供阅读正本书的环境、时间和支持。第五点是积累成语和名言警句,这个一般在语文园地里的日积月累板块集中体现。背诵的优秀诗文50篇(段),这里附录表里1-6的诗歌共计75篇,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课文或者相应的段落需要积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还是照顾了很多识字量小的同学,基本上能读正本书的孩子,这个量绝对不在话下。

[表达与交流 篇9

相比于2021年版本的课标,2022年课标只是将“写话”和“口语交际”融为一体,具体要求上没有变化。

[梳理与探究 篇9

这项目标与2021年版本中“综合性学习”的板块相比,增加了“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这个梳理和总结的目标,其实对应的就是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判断等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二学段(3-4年级)

[识字与写字 篇9

与之前版本的变化点: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能感知常用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增加的这两个点可以看出课标对书写毛笔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不再是机械识字,而是要求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汉字的文化的美。

[阅读与鉴赏 篇9

增加内容有:

1、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这一要求原本是在第三学段,现在提前至第二学段)

2、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

3、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的感受:第二学段是阅读的一个黄金时期,已经认识很多字的孩子,如果他们能够喜欢阅读,那么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是这一阶段的重中之重,除了朗读、默读、练习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意思以外,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学会批注、阅读整本书成为这一阶段新增的要求。为第三学段的阅读与鉴赏奠定基础。

[表达与交流 篇9

和2021年版本的内容保持一致,只是在表述上1-3点侧重于口头表述,4-5点侧重于书面表达。

[梳理与探究 篇9

增加内容有: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这里,编者强调分类整理字词,并结合时代发展,运用多种媒介去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提倡学生的知识梳理和运用能力。

第三学段(5-6年级)

[识字与写字 篇9

增加了“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删减了“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与鉴赏 篇9

增加了

1、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2、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感受:第三学段的阅读与鉴赏要求很细致,从朗读有感情、默读有速度,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到推想词语意思,辨别词语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再到了解文章顺序、体会思想情感、领悟表达方法;最后是不同文体作品的具体要求。这为第四学段的阅读打下基础。

[梳理与探究 篇9

增加内容:

1、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2、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篇10

从吴教授的讲座中,新课标给我带给最大的触动的便是学生思维力的培养,在当下双减大背景下,学生如何面对课堂?教师如何把握学生学习方向?吴教授的讲座给了我答案,那便是思维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果老的习惯,在思维能力的发展上,我们更关注思维能力的若千方面,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与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学生求真的态度,这种求真求实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力,可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语文的内在魅力。同时,新课标的落地也使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找到了方向,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不断地去探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