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1
《一线带班》这本书,尘封在我的书架上已有一段时间了。我总觉得自己算是一个“老教师”了,像这本书应该更适合初入职场的“小白”们读的。闲来无事,随手翻阅一下,我竟被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是专家管建刚所著。在书里,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班级日常琐碎:怎么抓班级纪律,怎么做家校沟通,怎么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怎么上好常态课,怎么抓后进生提升……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是我教育生活的真实再现,读着读着,我竟和作者产生了共鸣,仿佛不是在阅读这本书,而像和一位有经验的同事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在“交流过程”中,我回忆着、梳理着自己在班级教学、管理中得与失。很多的困惑竟然在思想碰撞中迎刃而解了。
书中有一个环节——抓常态课带给我的触动最大。我曾以为像管老师这样的名家们,他们的每一节家常课也一定如他们的公开课一样“光彩夺目”,能让学生听完之后“如痴如醉”,久久不愿下课。不曾想,在书中管老师的家常课竟是我一直鄙视的“老土”课堂:课前几分钟复习、课中的朗读与复述、背诵与默写、课后习题讲解、单元考试前分类复习……这不是我们普通一线老师才标配的课堂模式吗?怎么管老师这样的的“大家”也这样上课?不可能,不可能!一定是我看错了,我再认真读一下原文。没错,他的的确确是这样上课的,而且还不止这样上了一年!呜呼哀哉!我这个一线老师,竟然天真模仿他们的公开课用到家常课上。咳,殊不知,我丢掉了自己“砖瓦”,苦苦构建没有根基的“乌托邦”。难怪,兴致勃勃努力了一学期,勤勤恳恳模仿了大半年,到头来几乎“血本无归”。
我想不明白,隔壁班的小J老师没有我听的公开课多,也没有我的点子创意多,为啥她班的平均分比我的高?我想不明白,为啥我的课堂融入了“诗情画意”后,还不如当初我的“老土”课堂考分高?我想不明白。这一切的困惑都在读到《抓常态课》这一个章节中拨开云雾。
原来,我混淆了“家常课”和“公开课”的适用范围。公开课是授课教师展示其教学创意和教育思想的载体,它好看,但未必实用。我拿本该和学生过日子的家常课堂和他们谈起了一场没有根基的“浮萍”之恋、碰一鼻子灰是难免的啊。方向错了,越努力,距离目标越偏远。
书中说,家常课就要扎扎实实上,解决广大学生的温饱问题,解决最现实的分数问题。家常课没有什么花招,讲究实效、讲究扎实。写字就是写字,认真描红,端正态度;朗读就是朗读,不添字不漏字,流利通顺;练习就是练习,让学生当堂写出来,才是真本事……管老师还说,家常课就这么几个土里吧唧的要求,不好看,但却抓住了语文学习的要害,静下心想想何尝不是呢?家常课土得真实,土得扎实。你瞧,上课前要复习,第二课时前要复习,一篇课文到另外一篇课文要复习,一个单元到另外一个单元要复习。这一个看似最简单的环节却遵从了人类大脑遗忘的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复习的习惯,这哪里是“土”呢?你再看,朗读和复述环节。复述课文是每个学生要达到的能力底线,这既是学习本身,又是开展后续学习的基础。这个过程可以穿插概括能力训练、关键字词的理解、关键句子的训练,这些训练哪里是“土”?像这样的课堂不仅不土,还是负责的好课堂。还有写的环节,课堂上全班同学,拿起本子默写词语、默写句子,比谁对得多,比谁写得工整,全班同学都参与的竞争氛围才是高效的课堂模式。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教室里的小S同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每天背着书包来到课堂,却从来没在课堂上见到他参与,他从不举手,这样与他无关的课堂,他竟然“坚守”了一年又一年。有一次路上遇到小S的妈妈,妈妈说,上课他学不好,没办法只能送他去补习班补课,我也摇头,随声应和着。虽说教育不解决所有孩子们问题,但若我们在课堂上再扎实一些,像小S这样的孩子会不会少一些呢?想到这,不禁心生愧疚。如今才明白,只有部分同学参与的课堂,是不道德的!
说到底,家常课要求课文读熟了,该背的背了,该默的默了,该理解的也理解了。这才是我们一线教师该追求的高效课堂。是呀,如果一节课没有学生不断开口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请问朗读能力哪里培养?课堂上若没有老师指导、监督下地写,后进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又怎么能落到实处?同样,如果不把课内课文吃透,阅读方法学通,又哪来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我们一线教师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守好自己的责任田,过好眼前苟且。当眼前的苟且解决好了,才有资格去追求诗意和远方。
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思想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一个小小的一线教师太容易被裹挟,我们傻傻搞不懂,到底是要扎扎实实的分数,还是要热热闹闹的创意课堂呢?于是乎,“上头”说这段流行群文阅读,我们就开始搞;这段流行小组合作,我们开始搞;至于为什么要搞?不知道,只知道很时尚,如果不紧跟潮流会被淘汰的。我们慌忙地奔跑,像个无头蚊子,到处疲惫跟随。最终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还好,刚好遇见你——《一线带班》。让我这个在讲台上站了快十年的“老教师”重新有机会审视自己的教育生涯,审视自己“课堂阵地”。我终于明白了朴素的原来是最好的,高效的才是最负责的。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2
假期中,我读了《一线带班》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是管建刚老师写的,内容真实又丰富。真的是为我们一线老师准备的带班指导全书。如果你不知道怎样和家长搞好关系,它会告诉你怎么做才更有效。怎样给学生上实用的常态课?怎样做好教学中的复习工作?怎样去抓好学生的基础?如何指导学生去阅读?怎样让学生好好利用时间?管老师他自有妙招应对。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老师,真该好好读读这本有用的书。对于这本书,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管老师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其中总结了他长期在一线工作的经验和方法。语言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就好像在和我们这些身在一线的老师道家常。这本书就像我们平时的家常便饭,营养又美味,健康又实惠。
一打开这本书,我就被书中那通俗的语言、实用的妙招深深吸引。仔细阅读,不由让人对管老师心生佩服。在教学工作中的“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总结的非常到位。他的“六招”教我们怎样给家长搞好关系,很实用。他给我们介绍的方法,都是实实在在有用的、有效的好办法,其中又充满了睿智和幽默。
曾经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伤透了脑筋。管老师的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尝试。他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时,开展“班级阅读之星评比”,统计有效阅读数字,评出“阅读王子”,“阅读公主”,开展“枕边书达人”活动等。我想,以后我们也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读书活动,以此来激励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书中没有空话、套话,只有方法、实干。有点幽默,又有点聪明,有些思想,又注重实效的这些做法都来自于管老师一线带班的实践。这是他实干加巧干,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仔细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从书中学了一些妙招,更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工作又多了一些认识。它教我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对比。比如,同样是对待家长这一块,在我以前的工作中,我就没有管老师的这种方法好,工作还不够细致,虽然很用心,但是效果也没有管老师的工作效果好。我在想,我为什么想不到这样的方法呢?比如,添加每个孩子的联系方式,我们有时候会因为班里的孩子太多,往往喜欢建一个群,而做不到添加每个孩子的联系方式。我们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对一,有时候我们没想那么多,当然效果也就没有那么好。看来工作的方法真的是很重要。那到底是什么限制了我们呢?是眼界、境界,还是因为懒惰呢?还是我们不够用心呢?仔细想一想,这几方面似乎都有。我想,以后做什么事的时候都再多想一点,是不是会更好呢?出自 wwW.zuoWEnBA.nEt
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有时候我们的思想也是很正确的,和管老师的方法类似。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99。99%的家长都希望听到孩子的亮点,哪怕是很糟糕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对每个家长来说都是亮点,都是希望,都是未来。那有时候可能我们老师就是缺乏那么一点点耐心,会让家长失望。如果老师给家长的是失望,而不是希望,那家长就不会愉快的合作。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有更多的细心,真正用心,才有可能做好这份工作。
书中管老师提到的尽量争取每一个家长,这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在班级中,我们要学会直面特殊家长,展现自己对工作的专业理解,同时还要学会未雨绸缪。读了这一篇,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老师要主动跟家长沟通,而不是等着家长找上门来。一旦家长找上门来了,就意味着有事了。管老师分析的可真透彻。作为一名老师,要想让家长理解你,支持你,配合你的工作,就要学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在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语气要委婉,方法要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有时候在工作中,也许我们会被家长误解,但只要多沟通,真诚的对待他们,真心的为孩子着想,为家长着想,为每个家庭着想,即使误解,也能很快的转化为理解,进而是配合与支持。
管老师又说,好老师要能上公开课,又要能上家常课;好老师,要能拿出一套理念,又要能亮出一叠分数。突然觉得,好老师真难做。也许,学习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掩卷沉思。书中在教学中的一些方法,我感到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好像第一次见到也有人把这不起眼的方法总结出来,接地气;熟悉的是:其实,有的方法我们一直也在用。读完这本书,就像走进了熟悉的小胡同,眼前忽然一亮,哦,又走到了宽宽的大路上了。这种感觉无法比喻。读完这本书,我豁然开朗: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动脑筋,都要多动脑筋。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3
这个暑假全校语文老师共读管老师的《一线带班》,曾经自己也当班主任,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之前的自己,但是自己并没有那么多方法,也并没有作记录,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是特别投入的,因为这十分贴切我现在的工作,从早到晚,从课堂到作业,从学生到家长,全方位无死角,原来管老师也是一个为了教育上的小事而像我们一样啰嗦的普通老师。这本书讲的是和我们平常做的事没什么不同抓时间,抓作业,抓复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抓成绩。管老师自己也在后记里也说,写这本书的自己,有一种深彻骨髓的无奈和心酸。在素质教育的同时依然不敢放弃应试教育呀。
《一线带班》整本书都是围个“抓”字,将一个老师要做的各个环节的事都事无巨细地写了出来。
书中提到平时拍了孩子优秀表现的照片,一对一传给家长,而且还思考了时间:周三、周四传最合适,平常我有拍,但是都在群里发,没有思考到全部家长的想法,所以我觉得关老师的方法值得我们思考。
让我深刻体会的是默写,之前邱学长也有提出来,但我没有落实下来,管老师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根据词语的难度决定抄写的次数,抄写也有要求,所以下个学期我决定把默写放到常态课中。
对课文朗读的重视,则为老师们的预习提供了新的启示。“朗读升级仪式”很重要。
以上是我觉得感受最深也最想改变的地方。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4
管老师的《一线带班》这本书全面实用,从学霸到学困,从学生到家长,从课堂教学到作业练习,从基础朗读到课外阅读,从学期初到学期末复习,一线带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事无巨细,管老师的书里几乎都有,是一本对一线教师富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的书。
当读到抓作业这一章节,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班级。作业是一线老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很多的事情。每天的作业不是这个没带就是那个没做,借口五花八门,我也曾用过很多方法,但是招招不灵。
管老师从作业要求怎么安排、学生如何及时上交、教辅用书怎么管理、批改作业注意什么、作业订正注意什么、“粗心”毛病怎么治六方面传授了宝贵经验。
对于作业要求,管老师分为三个阶段:及时+工整,及时+工整+细致,及时+工整+细致+跑到作业前边。不仅如此,这些要求也不是“一刀切”,管老师还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要求做了区分和细化。
明确了作业要求,怎样才能让学生及时上交呢?管老师告诉我们:当天的课堂作业、订正要当天完成,这是底线。当然,也正如管老师所说,守住这个底线不容易。他结合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教我们让学生及时交作业的12个小妙招,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
对于作业的批改,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不是单纯地打对错号。要先批后讲,能在教室里批改的,尽量在教室批改。作业也要有区分,分为四叠:要表扬的,典型问题的,正常出错的,一对一说明的。批好了,要表扬的作业拍个照,典型问题的也拍个照,做成PPT。“要表扬的”和“典型问题”一般有关联。如,表扬答题完整的,又指出答题不完整的。讲评作业先表扬好的,再是指出不好的。
作业订正更是学生作业中的重中之重。订正的目的不是给老师看,而是弄清楚、搞明白、有进步。总有的学生订正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订正完了也忘得差不多了。中后等学生有个坏毛病,一拿到订正,马上看前后左右的,所以订正一定要自己订正,订正时要规范。订正好的作业,不能一批了之。订正正确了,作业本还给学生,学生大声读订正的错题。随后,要求学生把错题记录在错题集上。复习时,要求学生反复联系错题集上的错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巩固。
管老师针对一线教师最头疼的作业问题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金点子。这本书让我收获满满,也使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加有智慧。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5
管老师的《一线带班》,让我对今年9月的班主任生涯少了一点恐惧,多了一点期待。这本书充满了烟火气,它似乎只是在讲述每天的琐碎:作业,背书,默写,上课,家长……而这些,正是我这个未来的新手班主任迫切要学习的。
读这本书,“细致”是第一感应。
管老师的七“抓”贯穿着整本书,他告诉我们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要管的“多”,开学、家长、时间、作业、基础、常态课、复习这七方面,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每一个都不能放过。他不但管的“多”,还想的“细”。他会在办公室多放一件旧衣、一些小饼干,以备学生的不时之需;他会在开头时,便做好一二三四五六事,从向前任老师了解学情到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他会在学生来校到早读上严格控制时间,分配任务,不浪费一丝一毫晨读的时光;他会抓好基础,从整理桌兜和书包这样的小事做起。管老师的一举一动告诉了我们班主任工作的繁琐,更让我们领会到细致的重要性。越是不起眼的问题,越值得动脑筋思考,越习以为常的现象,越值得研究。
读这本书,“尊重”是第二大感受。
管老师的尊重体现在尊重家长和尊重学生。
尊重家长方面,管老师尊重每一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心,“99。9%的家长希望听到孩子的亮点,哪怕是很糟糕的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都是希望,都是未来。”是啊,不管孩子在外怎么淘气,怎么习惯不好,回到家都是心肝宝贝,正是照顾到了这点,管老师从来不会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任何一位学生,以“一对一”的形式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积极主动去争取每一位家长。他总是温和、谦逊地和每一位家长交谈,让家校合作为孩子的学习助力。
管老师也十分尊重孩子,尊重的前提是了解。当他接手一个新班级时,他会向前任老师去了解特殊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喜好、特长,设计写字示范小能手,朗读小能手等活动,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是尊重。当孩子拖拉交朗读录音时,他并没有在班级里大声批评这个孩子,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了解拖拉录音的原因,这是尊重。
读这本书,“新鲜”是第三感觉。
管老师的《一线带班》里,什么都是新鲜的,让规矩、作业、阅读、复习等等这些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开学时,用身上两个发飙“开关”告知学生规矩,定好规矩,是班级常规管理成功的一半。最有意思的是复习,众所周知,复习不像上新课那般有意思,接受新的知识,学生看到学过的内容也提不起兴趣。但在管老师看来,教学时枯燥还是活泼,跟教学内容没有必然的关系,复习也可以很好玩。有一次,管老师在进行单元复习时,一共有四篇课文,学生看练习册,老师读题,学生读答案,复习两篇以后,管老师采取合上书本说答案的方法考大家的掌握情况,当学生答不出来时,开玩笑:“你被考死了。”当孩子一开始没答出来,后来答出来时,评价“你复活了!”有趣的形式,幽默的语言,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复习课堂一下子新鲜生动起来!
《一线带班》,管老师的“细致”、“尊重”和“新鲜”,让我对九月的班主任初体验充满期待!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6
《一线带班》这本书非常适合像我一样年轻的,没有工作经验的新教师看。作者管建刚,是我特别敬佩的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教师。在书中,管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经过商,没赚到什么钱,没读什么书,却成了语文教师”。
书中,管老师用直白的语言描述当前教育现象,用犀利的语言评价教育本质,里面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读这本书,感受到它就像小学班主任的说明书,随看随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能从书中得到启发、找到妙招。
管老师至今仍在教学一线,书中介绍了他一线带班的“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
这“七抓”中,对我触动最深的是“抓家长”,因为“抓家长”,对于我这个新老师来说非常困难。首先是阅历的不足,第二是年龄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我要怎样做才会让家长信服,是件很有压力的事情。书中,我找到了许多抓家长的优秀的办法,管老师这样说:“99。99%的家长希望听到孩子的亮点,哪怕是很糟糕的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都是亮点,都是希望,都是未来。跟家长交流,给希望和未来就能很好地谈下去,给抱怨和失望,给孩子的这不好、那不好,当然不开心,当然要谈崩。”特别是和后进生的家长沟通,更以表扬为主,学习和行为习惯再差的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发现其闪光点,发现进步一点点,让家长听到孩子的好,这样家长有信心,教师工作也好做……管老师的这些办法,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想:要想与家长生息相通,教学中就要用行动书写教育的魅力,善于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了解学生,获得第一手的“故事资料”,在与家长分享学生的日常表现中,用表扬学生的方式做到和家长共鸣。
书中的“七抓”中,管老师的“抓基础”也特别有办法。比如在评判试卷时,有着这样的观点:语文的得分不像数学,一是一、二是二,不少语文题目带有主现性。看到字迹工整的卷子,老师下意识地认为这个学生学习认真本度端正给分自然向着“好”的方向走:看到字迹潦草、书写脏乱的卷子,老师下意识地认为这个学生的语文不怎么样,扣分也就不会心疼。“阅读”和“作文”,占试学总分的一半以上,同样的答案。一份请字迹工整娟秀的同学誊写,一份请潦草脏乱的同学誊写,得分差异有5-8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书写,一手好字可以让学生在所有的文科学习中占尽优势,受益终生。
阅读过程中,管老师全面的教育世界观,让我内心不止一次涌起钦佩之情,本书涵盖的学生和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学生管理,家庭教育,秩序建立,学科学习等,是指引我教育工作前进的一盏明灯。管老师对教育炽热的情怀,让我懂得做一个好教师必须要善于思考,勤于行动,重在坚持,贵在用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努力学习,带着问题意识,研究教育,让教育贴着地面行走,做一名像管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7
读完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掩卷深思,管老师从自己的带班经历,给我们一线教师做出了榜样,很多日常小事我们有时忽略了,管老师用文字给我们整理出来,让我们借鉴。回首发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接到新的班级,满腔热情,想要把班级管理好,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中也有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我工作的学校实行大循环,我觉得刚接手的一年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第一、抓时间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入学,还不适应小学生活,时间观念不够强,这时候我们要向学生进行时间观念的教育。让学生明白,我们上学了,要做一个守纪律的学生,就要按时上学、放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上课铃响了,抓紧时间进教室,下课铃响了,要先如厕,然后进行课间游戏,避免课间不如厕,上课如厕。每天吃过早饭,我会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到校,向学生打招呼问好,学生看到我在教室门口,进校门就开始跑步进入教室。学生有了时间观念,学习时间就有了保证,对学生以后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很有效。
第二、抓习惯
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可以从学生的卫生、学习、行为等方面教育。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卫生开始抓起,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个别学生不讲卫生,来到学校手、脸、衣服都不干净,特别是夏天,气味难闻,谁都不想和这样的学生做同桌,我就要求学生每天到校让同桌检查,发现哪个同学的手、脸不干净,及时到水管处清洗,一次警告,二次回家去洗。坚持天天到校检查卫生,一个学期下来,不会再出现不洗手脸到校的学生了。个人卫生搞好了,还有公共卫生,每天认真值日,把教室打扫干净,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我都和学生一起努力,边指导学生劳动,边和学生享受劳动的乐趣。
其次,抓学习习惯,有了好的卫生,好的环境,学生才愿意认真学习。早读时间大家一起读书,可以自由读,可以齐读,可以一人读他人听,形式多样。然后抓同学们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平时有说脏话的习惯,这样的学生被我抓到是要罚值日的,被其他学生举报要扣小红花的。不能在校园说脏话,更不能打架,在校园打架的学生要写检查的,不能欺负小同学,有大同学欺负你,一定告诉老师,杜绝校园欺凌。
第三、抓学习
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学生来到学校,不能说分是学生的命根,但是要把学习搞好。首先,学生课堂上是否能认真听讲,特别是语文,一般的学生都不喜欢语文,他们说语文的作业不好写,没有数学、英语好写,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产生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加强自身修养,吸引学生,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吸引学生,让学生信服。这样,学生的潜能也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也能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会得以提高。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健全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
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是否喜欢上你的课,跟老师自身的修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觉得师生之间的友好相处,有利于形成课堂上和睦愉悦的气氛,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去理解学生的苦衷,给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这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他们就会自然爱上我们所教的语文。
作为班主任,不但抓好语文课,还要抓好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美术……让学生全面发展,门门功课都优秀。
第四、抓同学相处
现在每个小学生在家都是家庭瞩目的焦点,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家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来到学校,没有一个人会惯着你,同学之间相处就像是照镜子,你对着镜子笑,镜子里的人就对着你笑;你对着镜子哭,镜子里的人就对着你哭。如果你希望别人对你笑,你就一定要对别人笑,只要你始终保持笑容,就一定会得到同样灿烂的笑容。在平常与同学的交往中,往往对自己所做的事记得比较清楚,而容易忘记别人对你的付出,这就是使人的心理容易感到不平衡的原因。不要在意别人是如何对待你的,多记住别人的好处,你就会感到快乐。
凡事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别人,和同学发生矛盾了,先找出自己错在哪里了,学会站在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让自己与他人都感到心情愉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觉得别人对你不好的时候,先别急着生气,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对待别人的,自己有没有做到少要求别人。在任何情况下,首先要尊重人,不管是家人、长辈、小辈还是朋友,讨厌的人或陌生的人,不要眼里只有自己,应该让人尊重,不是让人害怕、讨厌。自己的言行要叫人心服,眼里有别人,尊重人,言行就不同了,结果就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教会学生和同学的相处之道,如果和同学吵架了,先想一想自己哪里做错了,我应该向同学道歉,不能老是想着别人的错误,我们不但教书,还要育人。
总之,作为一线的班主任,我们要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好,让学生的童年教育因为我的陪伴而快乐着,让我的教学生活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幸福着。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8
没有一种知识是不需要复习巩固的,没有一种技能是不需要反复训练的。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也曾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就足以看出复习的重要性。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回忆和巩固,将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概括。复习相对新课来说,少了些新鲜感,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新课那么浓厚。如何开展复习?怎样让复习变得轻松有趣?且看看管建刚老师为我们支了哪些招吧!
一、日常进行知识性复习
一篇课文一般两课时,第二课时要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一篇课文结束后第二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先复习上一篇课文的要点;一星期一般上两篇课文,两篇课文后要有一个小复习。基本知识过关,要形成惯例,来得及就放在课上,来不及就用早读。平时一小步一小步的小复习,脚步走得扎实,学生也跟着上。
二、单元进行整理性复习
一个单元结束后复习主要依据课后习题、练习题、教参考点。有人说复习很枯燥。教学是枯燥还是活泼,跟教学内容没有必然的关系。用孩子的方式来说话和复习,复习也可以很好玩。复习的方法可以从三方面去总结,复习的内容:抓住了哪些知识点;复习的方法:是怎么复习的;复习的时间:什么时候复习的,怎么用好时间的。
三、期中进行方法性复习
期中复习有“三个招数”
第一招:语文知识要阶段性梳理。知识不归类,就像房间里的东西杂乱无章,空间不够用。归类了好记,好用,还能腾出空间放新东西。
第二招:采访学霸。重点不在学霸,而在提问的同学。每个学生都要提一个期中复习或者以前复习中的矛盾困惑,可以是复习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复习方法、复习时间上的,问题要像书面作业那样写下来。三五个学霸在台前接受同学的提问,回答不好没有关系,老师可以及时点拨。
第三招:约请学霸们写复习心得,建议他们各自写好“一点”,对同学们的帮助更大。
四、期末进行自主性复习
以往的期末复习,老师在“复习内容”上花了99%的力气。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身经百考。复习哪些内容,老师也讲了很多遍,语文无非是词语一类字、二类字、多音字、背诵课文、课文知识点、作家卡片和名著便览、练习上的内容、题型训练、阅读理解短文、应用文、非连续文本、作文。老在“复习内容”里打转转不会有突破,要转型,要在“复习方式”上下功夫。“做菜的内容”不缺,有了“做菜的内容”不表示能做出好吃的菜。还缺少做菜的方法。有了复习的内容,还要教给学生好的复习方式。
五、期末要梳理答题技巧
阅读题要教一点“万能答题方式”。如问:为什么作者会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答:作者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的原因是……不管后面的对不对,先这么写,回答问题要完整。前面这么一写,后面离题的概率会降低,至少不会出现意思对了,答的格式错了。
作文复习要训练以下几点:
1不管作文考什么,小学作文就是写故事,写人要用故事来写,写动物要用故事来写、写信汇报学习也写故事,心中有了“故事”,考试作文不用心慌。
2审题。确定“写人”还是“写事”;确定可以写“几”件事。
3会用以前写的好作文。
4注意作文的结构。
“开头两行半,结尾两行半,中间两大段”,这样的作文结构的确能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开头和结尾要总结出自己的拿手戏,如结尾,擅长排比结尾?比喻结尾?反问结尾?做梦结尾?总结出了擅长的开头和结尾,提笔的一刹那不慌了。
六、抓比赛契机进行复习
日常教学中,年级组会组织比赛,数学的口算比赛、解决实际问题的比赛,英语的词汇量比赛,语文的默写比赛、朗读比赛等。借助比赛的契机,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策划。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组织的过程就是能力发展的过程。考试能力和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的发展是不矛盾的。
复习虽然从整体上来说是对同一内容的再学习,但它绝不是简单的重复,绝不限于对内容的巩固反复,而是一个不间断地向学习对象反复冲击的过程。每一次学习一定是在前期学习的遗留效果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拓展和进取,这便是复习的目的和意义——温故而知新,也是学习始终应该遵循的方向。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9
本学期李艳名班主任工作室的40多位优秀班主任在李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共读的书目是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其实在读《一线带班》这本书之前我已经拜读了管老师的《一线表扬学》,管老师夸赞学生的方式可谓面面俱到,条条有真理。管老师用朴实风趣的文笔叙写着班主任在工作中的困惑与方法,管老师妙语连珠,略带点小幽默,一个个小妙招,非常接地气,超级实用。读过之后,让我心向之,往之,尝试之。
轻轻翻开《一线带班》这本书,没有精美的图片,没有华丽的词汇,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有的只是满满的文字,满满的接地气的锦囊妙计。整本书共有七个章节,一个“抓”字贯穿整本书,简单却非常实用。书中详细介绍了管老师一线带班的“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从学霸到学困生,从学生到家长,从课堂教学到作业练习,从基础朗读到课外阅读,从学期初到学期末复习,只要是带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基本上管老师书中都事无巨细地提到了。正如序一中的三个字来概括:“全”、“实”、“妙”,这当真是一线教师们成长的葵花宝典!
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记录身边的琐事,道出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困惑与迷茫。管老师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如何让学生把课文背得准确、流利,如何让学生的作业有质有量地及时上交,如何让后进生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如何让课外阅读有时间和质量的保障,如何让家长知道老师关心他们的孩子,如何梳理答题技巧、整理错题集等等,他都在书中详细叙述,一一道来。他的一线带班如同一本武林秘籍,招招有效,招招实用。
作为班主任,我们时常感叹:家长不配合。如何让更多的家长行动起来呢?这是很多班主任为之头疼的一个问题,管老师的支招让我们拨开云雾见明月。管老师说:“家长跟老师来交流无非是想得到希望而不是失望。而且我们特别要学会感谢后进生的家长。”看到这一招,我的内心深深被触动了。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我们当然知道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也习惯了家长对我们的感谢,却没曾想到过,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也应该感谢一下家长,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家长更要“感谢”他们。
于是在期中考试后,我学着管老师给我们班一个后进生的家长发了一条微信:“您的孩子本次考试有很大进步,祝贺她,也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心和付出。”家长看到后感激地回复:“谢谢老师的关心,今后我将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成长,让孩子争取更大的进步。”短短的几句话语,让我们彼此拉近了距离,更多了几份信任与理解,何乐而不为呢。
读过了管老师的《一线带班》,我们收获的不止各种实用的金点子,同时我也被管老师身上的教育魅力所感染。管老师敢说、会说,管老师所感、所言之理,有些是我们不敢拿到桌面上说的,有些是我们想说还没来得及说的;有些是想说而说不好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一线老师最真实的现状。同样是站在一线,同样是教书育人,管老师却能做得如此精彩绝伦,我不禁愧然,想想平时的自己,除了教学还是教学,着实缺少了对教育的思考,对后进生的耐心,对育人方法的孜孜以求。管老师教育中的葵花宝典,贴近一线教师的生活,接地气,有烟火气,读罢,不得不让我为之叹服。
管老师常说:“什么事情都可以动脑筋,而在我的眼里,一切动脑筋干的活,都叫做‘研究’。”一位好教师能上公开课,又要能上家常课;能拿出一套理论,又能亮出一叠分数,时刻保持着问题意识,研究教书更要育人,让教育贴着地面行走,这也是我对教育的不懈追求。
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管老师的带班之道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正所谓:一点一滴都是修炼,走过路过都是收获。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将这些灵丹妙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帮助自我更快的提升,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近几年来,虽也读了一些书,大多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式的,好久没有如此迫切地想把一本书读完的感觉了,却被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深深吸引,读了三到四遍后仍然爱不释手。
这本书真的是一本不折不扣写给一线老师看的硬干货,太接地气了!从头到尾,没有一句高深的理论和专业的术语,好像只是在拉家常,讲故事,浓浓的烟火气息和生活味道扑面而来。书中的管老师褪去了名师光环,只是一个为了各种小事都要动脑筋的普通一线老师。
整本书共七个章节,一个“抓”字贯穿全书,将一个老师要做的各个环节的事都事无巨细地写了出来,简单却非常实用。书中介绍了管建刚老师一线带班的“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从课内到课外,从新授到复习,从期初到期末,从学生到家长,一线带班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管老师的书里几乎都有涉及。他的《一线带班》如同一本武林秘籍,招招可学,招招有用。
读完之后,感慨良多,具体来说,以下几点感受颇为深刻:
1、质量为先。
管老师认为,一位好教师能上公开课,又要能上家常课;能拿出一套理论,又能亮出一叠分数。
我深以为然,公开课不常有,家常课是天天有,公开课或许可集众人之智,举团队之力,但常态课完全凭的是老师的教学功底和个人能力。公开课更多追求的是形式,否则,引不了听众;而常态课必须追求的是实用,否则,出不了质量。谁都知道,质量才是一线老师的立足之本。所以,任凭你说出理论一套套,拿不出一叠分数,都是枉然的。只有被实践检验过的理论才能成为真理!
没有不错的考分,论文专著公开课都将成为汹涌反扑的嘲笑。
2、家长至上。
作为一线老师,最为头疼的莫过于得不到学生家长的支持,没有家庭教育支撑的学校教育是很无力的。所以,许多老师一边抱怨家长不负责任之余,一边只得利用课余时间,挤占常技科时间,看着学生补回家作业,盯着学生逐项过关……可是,收效甚微,老师也疲累不堪。
管老师的话为我们拨开云雾:“99。99%的家长希望听到孩子的亮点,哪怕是很糟糕的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都是亮点,都是希望,都是未来。跟家长交流,给希望和未来,就能很好地谈下去,给抱怨和失望,给孩子的这不好、那不好,当然不开心,当然要谈崩。我们可以说自己的孩子长得不漂亮,却不能容忍别人说我的孩子不漂亮。因此,彼此开心、彼此合作才是沟通的根本目的。”
管老师还特别强调:“家长跟老师来交流是想得到希望而不是失望。要学会感谢后进学生的家长。”看到这一招,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我们仿佛习惯了家长对我们的感谢,却没想过,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感谢一下家长,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家长更要“感谢”他们。
既然一直以来的批评指责无效,何不换一种方式尝试一下?于是,我选择了班级里的几名学习“特困户”中的小A同学,进行试验。我一反以往告状式的交流,而是转为喜报式的反馈。“最近小孩有进步了,书写认真多了,与您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您辛苦了!”“小孩上课明显聚神了,为您这样的家长点赞!”每次小A家长收到这样的信息,都是瞬间秒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持续观察小A同学的表现,也真的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越来越好了!心里暗喜,管大师的妙招果然管用啊!
教育的左腿叫学校,教育的右腿叫家庭,两条腿一起走路,两条腿和谐走路,才能走得快,走得稳。家长不是我们的教育对象,而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家校合力,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3、赏识第一。
一直以来,我们总以为“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现在看来,应该换一种观点:“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慢慢少。”作为老师,要看到孩子的努力与进步。要知道,没有一个孩子从内心不想取得进步,不想得到老师的赏识。可是,我们还要知道,孩子之间真的是存在差异性的,你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千篇一律,甚至在你的要求下整齐划一。我们更要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可走的。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唤醒。作为教师,我们要唤醒孩子的上进心,我们要做一束光,给孩子信心,领孩子前行。看到,就是爱;赏识,即是光。
管老师将孩子读书作业时注意力集中的照片“一对一”传家长,就是在表扬;管老师组织写字升级比赛,给“写字留级生”摘帽子,就是在肯定;管老师让学生组建“学霸训练营”,负责基础知识过关,就是在认可……
在管老师的赏识下,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读完了管老师的《一线带班》,收获的不止各种实用的金点子,同时也被管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他用最最平实的语言直面“枯燥”的教学生活,评说很少,更多的是记录,这样的记录,我,你,他,我们都可以做,都可以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管老师说:“什么事情都可以动脑筋,而在我的眼里,一切动脑筋干的活,都叫做‘研究’。”
这样的话语,贴着教学日常,我心向之。
这样的教育,贴着地面行走,我心往之。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假如要给新手语文教师推荐一本书,那么我一定首推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第一次听说管老师的大名,是因为他的作文教学。也买了几本书,但是因为惰性很快地忘之脑后了。再后来就觉得管老师教小学,恐怕读了也于中学无益处。况且“名师”是可以学习却不可模仿的。之所以清楚“名师”学不来,是因为每一个名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普通人望之莫及。而这次因为参与寒假共读,认真拜读了管老师的《一线带班》后,我才知道,原来名师也有普通老师关于成绩的困扰,原来名师也要有日常管理学生的烦恼,原来名师也会被家长责怪……
那我们就来看看,管老师是如何接地气儿吧!
一、卓有成效的班级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习的。这一点在管老师的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线带班》共有七章,从开始接班,到与家长沟通,如何落实基础,如何抓复习,如何抓考试,甚至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管老师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魏智渊老师曾说过,带班不是控制而是管理。但是对于如何管理,我一直没有理清。在读完管老师的书之后,终于豁然开朗。管老师的卓有成效在三个维度:一是规则清晰简单,抠细节,落实到位;二是激发学生自主,教师负责监督;三是应对方案多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策略。
二、深谙学生心理的资深教师
在管老师的管理体系中,语文小助手、小学霸、小师傅、朗读者等等角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或是班级中语文学习的佼佼者,或是某一项技能的带头人。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刚开始学生们都是热情满满,但是时间久了就容易懈怠。那么管老师是如何解决人的问题呢?表扬+让事实说话+仪式感。
管老师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在集体表扬,每天要对三四位同学个别表扬,凡是大家做得好了,就拍照表扬,还有奖状表扬,收稿件表扬,小组竞赛表扬等等。
管老师很少长篇大论地教育学生,而是让事实说话。比如对学生作业定下了计分制度,定期让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分数低或高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是学生一手的调查,自然可以得出心服口服的结论,不需要老师的唠叨,他们已经明白了按时完成作业的意义。
对于各种语文活动,管老师十分重视仪式感,比如分阵营的比赛,每周总结,输的一方,向赢的一方鞠躬,赢的一方拍照合影,并获得“作业迟交券”。这样的仪式感让每一次的比赛都能达到白热化。
种种措施之下,学生们真是不待扬鞭自奋蹄啊!
三、不想考高分的名师,不是真名师
管老师说,名师带班也有很尴尬的地方,就是往往成绩不如人。是名师不想考高分吗?当然不是,成绩高低与能否个性化地解读教材无关,而与能否能够吃透教材、教参有关。管老师吃过这样的亏,所以他也是一手抓应试,一手搞改革。在书中,他不但写清了日常教学如何抓教材,而且专门写了一章如何抓复习。在文章的后记中,管老师写道:“我是不想这样教书的。我却不能不这样教书。”读完深感名师的不易。
总之,管老师的《一线带班》易理解好操作,早读早收获啊!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一线教师,不只是时间上的忙碌,一线教师更有心头的忙碌、精神的马不停蹄。”管老师的这句话,道出了作为一线教师的日常状态,也引发了我对教学的良多感悟。
翻开《一线带班》这本书,没有精美的图片,满满的文字亦没有宏大的理论,都是大白话,通俗易懂。这本书实在太接近一线老师平时的教学生活了,从早到晚,从课堂到作业,从学生到家长,全方位无死角覆盖,书中的管老师褪去了名师光环,只是一个为了各种小事都要动脑筋的普通老师。
全书共七章,干货满满,围绕一个“抓”字,将一个老师要做的各个环节的事都事无巨细地写了出来。“开头、家长、时间、作业、基础、常态课、复习”,对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使我学习到了不少的小妙招。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抓开头”。
大学时,学校安排我去某重点初中实习。第一节课,我准备了精美的自我介绍、趣味互动、猜谜游戏等小花招,孩子们很新鲜,数学老师突然从一位严肃的中年大叔变成了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青春美少女,不出易料的得到了他们的喜爱。就如管老师所说,这就是老师和学生的恋爱期。每天只上一节课,不需要批改作业,不需要管理学生,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备课上:有趣的课前导入,多彩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仿佛重新爱上了语文……短短2周,实习顺利结束。
毕业后,我正式踏入教师这一行业,接手了一群二年级的小萝卜头。我把实习期的经验带入课堂,依旧准备了精彩的开学第一课,第一堂课在欢笑玩闹中结束,下课玲响了,他们依旧不愿离开教室,围在我的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亦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
课一节节地上,日子一天天地过,不写作业的学生由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三个……字迹潦草应付作业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课堂上,我在上面讲,他们在不面小声说,为什么实习的经验不适用呢?难道是因为他们年龄小?
经过反思,我才想起实习期讲课时坐在角落,一言不发的带班老师。他就像定海神针,即使一句话不说,预备调皮捣蛋的学生偷瞄他一眼便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这才让我产生了学生都认真听讲的错觉。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镇住了“场子”,现在的我,必须自己镇“场子”了。
我马不停蹄地请教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临时抱佛脚地上网找管理班级小妙招,仔细研读《班主任工作漫谈》《做最好的班主任》等书籍,制定班级公约,明确奖惩制度……历经1个多月,班级才有起色。真的是糟糕的开头,要花费数倍的时间来弥补。
万事开头难,头开好了,后面的事就好办了。拥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以后的教学工作就会事半功倍,而这个开头就是接手班级的第一堂课。
“开学第一课不要刻意准备,态度要相对严肃、严格,学生发现老师不太好说话,这就是‘严’,这就是‘威’,合在一起就是‘威严’。”读到这段文字,特别感怀于管老师在教学态度上的实事求是,它不同于现在教育人对学生的过度迁就,仍延续中国传统教育中“为师威严”的古训,管老师说:“30人以上的班级没有‘威严’,教学不可能井然有序,学习首要是任务,任务性的东西需要执行力,执行力不光靠制度,还要有威信。”
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一定要有威严,要做一个有灵魂、有威严的师者!开学第一课‘严’一些,“佐料”一点一点增加,“魔力”一点一点释放,“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孩子们才会被“收服”。带班要的未必是“一见钟情”,而是“长厢厮守”、持久陪伴……人生海海,山山川川,不过尔尔,等到风景都看透,我愿陪孩子们看细水长流。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凡事做到极致,没有他奇,唯有平实。
一个人静下心来,针对教育教学的小事细节做好,做到精致,做到可与人分享,让人深受启发并身体力行,管老师做到了。我写在笔下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学优秀他人扬长避短做最好的自己。管老师做到了,他是做独一无二优秀自己前行路上的一座丰碑。对照管老师,我的每日一叙和更好做人做事,应该有一个新的突破。
我想结合管老师谈到的记住学生姓名一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认识感悟体验。有人说,一个走向最好自己的人,一般都有一种一以贯之的三级跳:经历、历练和经验。
经历变成历练
经历每个人都有。
但是有人并不关注自己的经历,甚至极力回避自己的经历,似乎躲避瘟疫一般。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人。我踏上讲台,因为不善于沟通交流吃了很多苦。很长时间里,我都觉得选择了做教师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但当时情况下这是一种不得已。其实,并不是觉得做教师多么差,而是无法做到属于自己的最好。
或许正是这种自艾自怨,让我极度自卑或不自信。自己都抱着这样一种基本心态了,怎么会关注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经历呢?
自己做得好了,认为是侥幸,做到不好认为是最初选择做教师的错。
后来,我诵读《论语》等经典文化,跟着师傅练习太极拳等,逐渐认识到,自己这种想法非常天真错误。这正应了杨绛先生说的那句话:你的苦恼多,是因为你读得书太少。
我想,杨绛老师的话应该这样解读:苦恼太多,是因为读优秀经典太少,没有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经典诵读感悟践行。
在学习太极拳的队伍里,我也是自卑的。别人学一两遍就做得像模像样,每个招式我要跟着老师学六七遍才基本像样。我曾经说过:老师,您不用专门教我了,让我学到一个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吧,我不是学拳的那个料。因为我听到周围的师傅中,有人说过学习武术也需要天赋,我也亲身感受到了自己的笨拙,用别人三倍的功夫还是不如人家练习得好,这件事情搁在一般人身上都容易打退堂鼓。太极拳老师告诉我,某某武术家最初学习太极拳的时候,也是学得特别慢。这个信息极大的震撼了,结合阅读《论语》看到孔子对曾子的评价是“鲁”——即憨厚,不知变通,当然也知道守住底线。而事实上,孔子弟子众多,曾子却是孔子文化最优秀的传承者之一。我想,自己也会像曾子那样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同样也会将太极拳练出自己的特色,一种带有“鲁”字色彩的特色。
就说记住学生姓名这件事,最初因为记不住学生姓名,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话,而且给自己更好备课和组织管理学生带来很多困难。
要想记住学生姓名,我采取了背学籍照片和写班级学生成长日志相结合的办法。有些学生,经常容易记错。特别是有一对双胞胎,就是他们的母亲也常常分辨不清谁是谁,我经常叫错也是自然的了。我既然要记住学生姓名,就要千方百计得做好。向班主任请教,知道了分辨两个人的一个小细节,于是我就可以很好分辨两人了。
在识记的过程中,我发现双胞胎兄弟姐妹也有区别。这种区别,在行为习惯和认知上还是比较明显的。因为两人的学校家庭环境一样个性兴趣也有很多相似点,造成诧异的,除了生理上的细微不同,就是思想文化认知上的不同了。我更加坚信了一种理念,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败在于一刹那间的选择。我们的一生,是由无数个这样的选择组成的。那些优秀卓越的人,一般选择的正确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他的人选择的正确率大概在百分之五十多一点或不足百分之五十。
记住学生的姓名是我的短板,我的识记学生姓名的初衷就是工作的需要。为了记住学生姓名,我知道自己要花费的时间精力要比别人多得多,因为这个时候我常常想到自己学练太极拳要花费别人三四倍的功夫。
说实在的,当初背化学元素周期表等也没有花费这么多功夫。记住学生姓名之后,我看到更需要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诸多要素:即学生的梦想追求、个性兴趣爱好和品行习惯等等,还有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喜欢与之交往的老师同学等等。这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学生成长图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更多反观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归因,帮助学生纠偏的同时首先是完善提升自己的心路历程。教师首先学会约束管理经营自己,才会更好引导学生学会更好约束管理经营自己。
那个时候,我正好读李镇西老师与一位优秀教师的辩论,我觉得两个人的观点都有道理,结合在一起就是对一个人精神成长史的正确论述。即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和更好做人做事的曾经,即更好诵读感悟践行的有机结合。
因为学生忙,教师也忙。作为一名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更多有用的细节,需要见缝插针。因为每日一叙,我训练了自己敏感的注意力和及时用文字记录所得的习惯。班主任反馈我信息:“某某同学告诉我,没想到赵老师这么细心!”这种细心,不仅是学生想不到的,就是曾经的自己也没有想到。我对学生姓名的识记,从非常勉为其难到走向一种极致,经历了一种过山车一样的翻天覆地的感觉。
记住学生姓名的同时,感受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的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便有了鲜活的源泉。师生生命在场,成为我教育教学的主旋律,不再是过去的教师讲题学生做题最终考个好分数,逐步走向成就生命最好状态下的更好学习成长。
这种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也影响到整个教育人生,我的生活工作学习也朝着这个方向转化。
经历变成经验
经历变成经验并不容易。
我坚持每日一叙已经七年多了,没有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坚持写三年教育随笔变成了一位名师,我依然是一位默默耕耘在一线的普通教师,甚至很多方面与周围优秀教师相比差距很大。
我的每日一叙,是不是就那么不堪呢?
每日一叙,已经与诵读经典和更好做人做事一样,成为我生命中的不可或缺。这种不可或缺,就像是每天都要呼吸空气接受阳光一样。
我想自己的每日一叙,与他人的教育随笔相比,就像是我学练太极拳与他人相比一样,有着一种天赋上的差距。我只有坚定信心,勇敢的迈过这个坎,才会真正让自己的教育人生发生质的飞越。三年写教育随笔成为名师,因该是对一般教师而言。对于我这种资质愚钝者,大概需要十来年或更多年。有人说,你写够十年以后就退休了。是的,当我每日一叙坚持到十整年的时候,我就到了退休的时候了。在坚持写每日一叙诵读经典更好做人做事中,我已经认识到了坚持这种读写不是为了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名师,更有了其他意义且更加需求的一种境界——学做更好的自己。
如果没有了这种奋斗目标,及时更好世俗的享乐又有什么意义呢?“饱食终日言不及义我未知其可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精神文化更好层面的追求更加强烈,其他的名闻利养方面的更多了些看淡。追溯历史长河留下来的,那些人人感怀的人们,不是他们享受了什么,更多是他们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了什么。一个人连做最好的自己都实现不了,怎么会对他人社会有更大贡献呢?实际上,做最好自己,于更好贡献他人社会是相辅相成的。
有人说,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同样的,要给人的心态有多好,他成就身边的小事细节的精致程度就有多高,他更好服务他人社会客观上成就自己就有多出色。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一个真正的仁人志士,就是要做一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就要把自己的成长故事讲好,不仅仅让自己更好做人做事,而且要带动其他有更好人生诉求的人共同前行。我觉得自己这方面有优势,因为我曾经经历认识上的模糊行动上的摇摆,我也有幡然醒悟后的奋起直追,特别是我有学做最好自己路上的坚忍不拔和过关斩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历,足以成为类似曾经的我的人们受到借鉴或启迪。
回想自己成长历程,正是很多优秀教师和教育前辈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才是我扬长避短学做最好自己有了榜样可循。
如果没有陶行知张立平老师诵读经典的影响带动,如果没有王维审老师组织叙事者引导鼓励我坚持每日一叙,如果没有众多周围优秀教师的帮助鼓励支持,如果没有书本上古今中外优秀他人的示范带动,就没有我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更好前行。
我做好了,同样也希望与更多同样诉求的人一起前行。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我通过每日一叙,将自己七八年乃至更长时间里的经验教训记录下来,就是为了更好总结反思,学习优秀他人扬长避短做最好自己,也是想通过这种总结,让更多人看到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朝向美好的不一样的成长历程。
学会分享,学会更好倾听分享,让我们的经历更好转化为经验。在叙事者群里,我做了两次分享。一次史诵读《论语别裁》的阅读分享,一次关于叙事者成长历程讲述。前者,因为我经常通过每日一叙,说我诵读经典如何如何。叙事者数千人,真正对经典诵读感悟践行深刻的大有人在,但是没有我这么得瑟的。自己将自己架在火上烤,其实我也想通过这么一种历练完成一种自我突破。别人分享,都说是几个小时前才准备的,我则是一个月前就写相应的分享内容,最后把一个月写得东西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形成了最后的阅读分享。通过这种分享,我知道了自己优势更看到了自己不足,有了更好前行的明确方向,也更加谦虚学习周围优秀他人。
我想起那些赞叹我的人,那些说向我学习的人,其实只是我在某一方面甚至只是某个点上暂时领先了他们,他们身上有更多的优点和长处值得我学习。比如赞叹我做讲述者的赵启航老师,他开始诵读经典时,真诚地以我为榜样,经常将我十分钟的经典诵读分享记录整理下来。其实,赵老师的做法更感动和影响带动了我。赵老师坚持万米跑,不仅开始自己诵读经典,更是带着学生诵读经典,而且将经典运用到家庭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那时,也是我和妻子身体最差的时候,我同时将赵老师作为心中的明星。
想到赵老师对我的鼓励赞叹,想到赵老师的优秀榜样,想到我多年来努力成长的点点滴滴,我在逆境中咬牙坚持中充满了信心力量和悲悯情怀。
将自己的经历变成经验,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积极分享。一种最常见的分享,就是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分享到博客QQ日志和微信公众号上。这样就是最初的分享,观众读者只有几个,也不要着急。这个时候,自己要坚定做自己的读者和赞叹着当然也是最真诚的评判者。需要夯实的,就是更好诵读更好做事更好叙事,其他方面如文字表达也要更好向优秀教师学习,在多写多练中努力提高自己。记得七年多前,最初坚持每日一叙到了第六天,我用了六个小时才写了一千字,现在我可以在半小时内写出一千字,而且后者的内涵和语言表达能力肯定超越了前者。这就是分享过程中的量变到质变,这个过程中自己要耐得住寂寞,学会做冷板凳。实际上,坚持读写与搞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升级一样,需有默默奉献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的精神,我常说要有傻子精神,敢于善于做好别人不愿意去做的比较苦比较累的事情,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佛文化讲“以苦为师”,孔子曰“先难后后获(仁)”,都是像孟子说的那样,只有不惮于“劳筋骨”“苦心智”,才能增益其不能,才能真正肩负起天欲降大任,才能真正担负起自己的天赋使命。这种劳筋骨苦心智,还要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身心强健。最近一个月来,因为甲流的影响一直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让我强烈的意识到没有身心健康一切都会归零。我们要学做最好自己,除了以上所说的努力之外,首先要像赵启航老师那样学做身心健康的榜样。只有身心健康的金字塔的底座坚实了,更好服务他人社会的金字塔尖才会放射出更绚烂的光芒。
还是记住学生姓名这件事情吧。现在我教四个班学生,再用成长日志本不合时宜了,一者添加信息不方便,寻找相关学生信息不方便。但是由于我自己身体状况欠佳,让我的这种记忆张冠李戴捉襟见肘适得其反。所以,我不去抱怨学生不配合更多从自己身心不够强健方面找原因,采取积极练习太极拳加速康复的办法,助力自己更好成长。我采用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记录,可以更加高速快捷充实内容查找信息,可以更好看到学生鲜活的成长历程和规律,为更好备课上课反思提供素材,也为自己更好反思完善提升自己提供助力!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读完了,日常的琐碎,工作的繁杂,生活的忙碌,都让人感觉管老师把一切都讲到了。
我认为:管老师开头指的是刚接班的开头,新学期的开头,充分了解刚接班级的情况,可以是一年级,也可以是中途接的班级;新学期的开头,对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学生的假期变化,家长的情况了解,假期作业的了解。
另外,还要有新学期新气象,学生学习风貌的开始。新学期学习开始,假如是半途接班,我们需要向以前的班主任老师,了解曾经做过哪些事:开展过什么语文活动?以往的作业有什么要求?写周记还是日记?班级的优点是什么?最想改进的是什么?能帮老师做事的学生有哪几个?经常写作业拖拉的是哪些学生?脾气倔、爱闹事的学生有哪些?暑假作业有什么评价奖励的约定?
同时要把班级优点继续发扬起来,因为优点可以成为班级的品牌,转换成班级的凝聚力。全书的介绍对于一线教师实用性强、针对性强,是一本对一线教师富有借鉴意义的书,特别是对刚参加工作的班主任老师来说更是一本专业的指导书籍。
管老师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一线带班的“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管老师从怎样快速了解学生,了解家长,抓开学的第一课怎么上,怎样与家长有效沟通,怎样抓书写……管老师一一解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在读到抓基础这一章,管老师就以六抓的形式一一介绍,为我们一线教师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管老师首先一抓书包和桌斗,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有时候儿你看桌斗就能明白。一般情况下,学习好的学生,桌斗和书包是分类别存放,看起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只有那些做事盲目,习惯不好的学生随手塞东西,什么作业、通知,订正的作业、没有订正的作业,自己都弄不清楚。课本、作业本忘记带回家的几率极大,预习、复习没有书,写作业没本子。主人没有养成整洁的习惯,做事火急火燎,字迹潦潦草草,桌斗和书包是杂乱无章的,没有一点头绪。
班主任老师要从一年级开始抓桌斗文化,桌斗允许学生放一本常用的字典,其他的东西必须全部带回家,杂物、废弃物必须在离开教室前,丢到垃圾桶里,请爱干净也负责的同学“当桌斗检察官”,每天放学或第二天早上,桌斗里的东西收到垃圾袋里,放讲台上示众。上午第一节课前无人取走的,扔掉,如此一个月,可以治住桌斗的脏乱差。
桌斗卫生整治好了,要整治书包卫生,学习不好的同学,书包跟他的桌斗是一个样,什么东西都乱放,看起来杂乱无章。那么就请书包整洁、整齐的同学传授经验,顺着他们的经验提出要求,所有的作业本放在一层里,所有的书本放在一层里,文具盒放在另一层里,分不出类别的杂物,放在两边的小兜里。书包整理要联合家长,请家长提醒孩子整理书包,前一周可以给孩子示范,一周后要袖手旁观,每天放学多检查提醒放好书包里的东西,各归其位背包回家,书包卫生的钉子户,早上进班前打开书包给老师看,不整齐的赶紧整理,有学生认为老师太严了,作业写完就好了,书包还要管,管老师举出吃饭的例子,就相当形象,一顿饭吃饱了算不算完成,洗碗、擦桌子,谁干的?菜谁做的?厨房谁打扫干净的?生菜、生肉又是谁去买的?没有人买菜、没有人洗碗、没有人做菜,你能有饭吃吗?只知道写了作业,就不知道作业本要放好,书包像书包吗?
第二抓作业的书写,语文的得分不像数学,一是一,二是二,不少语文题目带有主观性,看到字迹工整的卷子,老师下意识地认为这个学生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给分自然向着好的方向走,看到字迹潦草、书写脏乱的卷子,老师下意识的认为这个学生语文不怎么样,扣分也就不会心疼,阅读和作文占试卷总分的一半以上,同样的答案,一份请字迹工整的同学誊写,一份请字迹潦草脏乱的同学誊写,得分会有5——8分的差异。管老师用实际行动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干净、工整、美观。对于写字潦草的同学,管老师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把写字好的同学让他们每人带一名徒弟,只要是这个后进生的字写好了,老师就可以奖励这些“小老师,”让他们更加努力,带动自己的徒弟,把字写得工整、整洁、美观。
桌斗的整齐,作业的美观,都是我们从肉眼可以看到的,那么然后的默写正确率我们就很好抓了。
默写前让学生抄写每篇课文词语,词语的类别不一样,抄的遍数也就不一样,可以用学生自己决定。我在教学当中就是让学生抄几遍自己定,对于那些学生认为容易记住的、好写的词语,学生可以少写,难写的可以多写,然后再让他们抄写背诵的内容,对背诵的内容如果自己会背可以直接去进行默写,如果不会背诵可以先抄写,老师要的是结果,只要学生记在心里就行,默写正确率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学生的好习惯养成了,对于后面的课文朗读、背诵以及课外阅读,我们也就好抓了。总之,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育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一、婴儿学走起步难
无论什么事都是有个开头的,但开端最难,好的开端更难。我是教师职业上的新人,面对的一年级也是新人,正如本书开篇一位老师说的“亲和、新鲜、冲动”,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我目前的感受。
新人自有高人领,这本书的开篇就干货满满。万事开头难,管老师也是同样的感受,但如何开好头,老师颇多妙招,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班级,包括教室、学生以及老师,好的班级离不开自己的规矩和特色,书中特别好的例子就是创建属于自己班级的报纸,让学生有成就感和归属感,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不同程度的获得提高;另外就是多像前任老师请教,前任老师掌握着第一首的资料,不论是学生的情况,还是班级的管理,先辈老师肯定是最了解的,多走动,多学习;再者就是相处与沟通,好的同事关系是重要的基础,另外就是面对各种不同背景的家长时,我们应该要张弛有度,学会沟通的艺术;最后就是教师自身,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魅力,但不可忽视的就是要有“威严”,同样是灵活掌控,亲和力与威信需要花些时间去平衡。
管老师的经验相当丰富,对于我这个新人,受益匪浅,万事开头难,但开好头,之后的事或许就好办许多了。
二、让家长喜欢上你
对于老师来说,众所周知,有一大部分的压力来自于学生家长,管老师对于这一部分也是相当地重视和有经验。在现今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有很多手段与家长进行联系,同样地,家长也有很多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在选择方式的时候特别重要。
首先是利用好QQ和微信,正如老师所说,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联系变得如此便捷,我们平时将学生的闪光点记下来,一对一将照片传给家长,平时同样可以利用好群,将学校的重要通知或者是其他情况在上面发布,当然,学会用词同样是相当重要;
另外,要努力记住学生的名字和一些基本情况,毫无疑问,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是最关注的,可能平时会有家长来询问,甚至出去散步,碰到了家长,如果你能脱口而出学生的名字,那在家长的心目中肯定就加分了,之后当老师或者学校有工作需要家长配合时,往往就会容易很多。
最后,作为老师,我们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也要学会表扬家长,学会感谢家长,我们平时的教学,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和家委会的支持,那就同样还是设计到说话的问题,学会说话,可以让人如沐春风,很多事情就会省去很多的力气,从而事半功倍。
三、时间与常态,基础与作业
学习的时间是很长的,但在小朋友的时间里,学校的时光是过得很快的,他们愿意与自己的伙伴一起,愿意听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老师对于时间的安排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有些小朋友甚至需要在学校呆一整天。这对于老师的考验是比较大的。那如何去规划时间呢?做好规定,我们在这规定好的时间内,我们可以做出各种花样来。我们的排课,我们的课程内容,我们的大课间,我们的课后辅导等等。
然后这就会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课程的常态化。作为一个职场的新人,教师的新手,会有很多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来指导我,告诉我,让我不用太过焦虑,先把课程常态化先做好,再慢慢创造出新意来。同时我们要做好记录,把平常时的课程归档归类放好。等以后,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取出来用,这样我们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想,我们应该去怎么去把自己的课程上的更好,更完美。
课程常态化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起点能力,作为老师的老师的话,要对学生的优弱势能力进行一个分析,从而制定一个更为合适的教学计划,那怎么去了解学生的基础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小的测试,或者是和家长进行了解情况,再者就是查阅学生的升学材料,透过这些,我们可以获得学生目前的一个基本情况了解,从而更好开展之后的教学。
最后,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作业,对于小学来说,一二年级作业一般是不会带回家,要求在学校完成,同时,针对这一个情况,大部分的学校都会设置一节作业辅导课程,这就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我们要好好利用这节课的时间,对于做作业比较快的学生,可以进行作业上的一些设计,进行延伸拓展,让这部分的学生能力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提升,不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写得好都可以夸,写得不够好那就鼓励多一些,让学生在对待作业上,产生一种兴趣。
这四个环节都特别的关键,管老师用较大的篇幅述说了这些,也说明这四个环节的重要性,做好这些,我们的教学就已经完成了大部分了。
四、虎头虎尾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了一半,但我们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结尾,虎头蛇尾的事情经常发生,很多时候都让人特别惋惜,我们一直在想着怎么做好开学第一课,对于之后的课程就慢慢开始变得松懈,这样往往就造成了“蛇尾”现象,所以我们要最后复习这一关。
平时的复习,学会“艾宾浩斯”复习法,抓住最佳的记忆点,每节课的最后,每一天的最后一节课,每一周的最后一天,我们把握好记忆的规律,学生的记忆效率就会事半功倍,利用好比赛的机会,以及期末的复习时间,把曾经学过的知识都重新过一遍,这样下来,我们的“虎尾”也就有了。大部分的知识都能通过不断地练习而变得熟练,对于小朋友来说更是该如此。
读完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我收获颇多,对于我这样一个教师新手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是一名综合实践的教师,但我大学的专业是特殊教育,我喜欢教书,喜欢待在学校,希望自己不断努力,不忘初心,不断吸收管老师的经验,丰富自己。
一线带班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在过去的暑假,可以说是我入职以来最充实的假期,在做这次分享之前,我利用一副思维导图总结了假期听的各种的学习讲座,还真是吓了一跳,没想到自己一个假期干了这么多事情。众多的培训之中对我受益最多的应该说是班主任培训,因为时间充裕,每节课内容我都会整理思维导图以及感受发到我的公众号里,优质的内容不仅帮我带来了很多粉丝,而且更重要的是吸引了一批来自天南海北的老师一起交流,这也让我更加相信什么叫做“内容”为王,只有自己变得优秀,才能够吸引同频共振的人和你一起努力。
今天我们在这里分享,预示着我们的暑假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忙碌而琐碎的教师生活又要开启,那在繁忙之中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我推荐的方法就是读书。开学之后,我们可能没有大把的时间去看视频讲座,但是我们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书。
这个假期里,我史无前例地爱上了电子书,因为之前没有尝试,固执地执着于纸质书香的“情怀”之中,今年暑假发现电子书的内容广泛,无平台限制,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掏出手机刷一刷。
总结一下假期里我看过的专业书籍《家常课十讲》《一线带班》《一线表扬学》《一线教师》,我们会发现,四本书他们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就是管建刚老师。这首先要特别感谢学校今年发的这本《家常课十讲》,之前也听说过管建刚老师,也听说过习课堂,但是没有深入的了解,读《家常课十讲》的过程中,被管建刚老师的幽默、质朴吸引,于是迫不及待地寻找管建刚老师的其他书来读,于是一本接一本,竟然读完了他的三本书。
今天给大家重点推荐的是《一线带班》
这本书,没有精美的图片,全是满满的文字,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全是接地气的大白话。可能初看的时候,很多老师对《带班》的内容并不感到惊奇,甚至感到似乎自己也能写——确实,书中的许多事日常遇见,甚至有点琐碎。什么“向前任老师了解已做的事”、“照片‘一对一’传家长”,什么“7:30—8:05”、“桌兜与书包”管老师把这一系列小事归成“抓开头”“抓时间”“抓作业”等几类,没有章、节框架体系,没有“教育理论”。一个“抓”字贯穿整本书,简单却非常实用,包含着实实在在有用的方法指导。
实用是管老师的《一线带班》最突出的特点。“六招”就能教你跟家长搞好关系;“六段”教你从早读前半个小时到下班后一个半小时,用好每一个时间;“六难”作业管理,管老师如数家珍地一语道破。从学霸到学困生,从学生到家长,从课堂教学到作业练习,从基础朗读到课外阅读,从学期初到学期末复习,一线带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管建刚老师的书里几乎都有涉及,每一项方法都具体有效可操作,可以说《一线带班》是一线教师的辅导书。
巧妙是《一线带班》的一个显眼特点。管老师说孩子身上有两个“开关”,一左一右,督促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手和嘴。照片“一对一”发家长,这样避免出现误解和问题,让家校互动更加和谐有效。作业迟交卷,拖沓大王比赛等等促进学生学习的形式更是妙不可言。书中有太多的策略和措施值得我细细琢磨、反复学习。因对于一线教师来讲,这不仅是一本能教给我们教育教学策略的工具书,更是一本能给予我们精神支撑和前行动力的灵魂书。
质朴是管老师书中的另一个特点。我个人非常不喜欢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是我自己说出来像是给自己的无能推脱,管老师说,他同样不喜欢这句话,并且举例“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会治的医生”,所以人的身体会生病,人的灵魂也会生病。灵魂病了治疗起来比身体病了更麻烦。看着管老师的书好像不是在看书,而是身边的同事在为你支招想点,为你发言。
读完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与自己握手言和,与教育握手言和,与世界握手言和”。管老师对教师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苦恼直言不讳,让我感受到了更加真实的教育百态;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日常带班中的一些做法,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就要做到事无巨细,而且要乐于事无巨细。
今天我在这里,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其实也是邀请大家一起来见证我们共同的收获与成长,一线的那些得失与甘苦,一线的那些不该被遗忘、不该被忽略却正在被忽略和遗忘的事!我坚信教育是一盏灯,我们一线教师除了耕耘和忙碌,还应首先点亮自己,不时仰望星空,让星光照亮自己实践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