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条据书信内容页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2024-01-06 22:57:22 条据书信 打开翻译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近日气温快速回升,带来无限美好的春光。学校提醒大家:春季是出游赏春的好时节,也是情绪波动最大的时期,更是心理危机的高发期。为进一步确保我校学生健康成长,请各位家长务必配合学校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请各位家长平时通过免登陆访问“__”教育广场首页的“家庭教育服务专区”(网址:),收看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视频。

在平时,家长可关注__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公众号,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更好地理解孩子,与孩子建立积极的关系。

二、关注春季情绪波动

春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身体不适、睡眠不佳、抑郁等情况,有人称之为“春季综合症”。建议家长多观察孩子的情绪,适当开展家庭体育锻炼、家庭户外散步等活动,做好孩子情绪的释放及疏导。

三、采取“心理开放”的沟通方式

加强与孩子沟通。家庭成员之间应采取“心理开放”的方式,平和地、直截了当地呈现心理活动,更有益于养成孩子开朗、大度、善解人意的性格。父母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的。只有这样,当孩子遇到困难才会愿意与你述说。

四、对孩子期待要适度

步入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毕业班面临升学压力,非毕业班面临学习难度增加,这很容易带来心理压力。请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客观分析成绩,对孩子提出期望要适度,不过分增加孩子心理压力,启发引导孩子学会分析自己进退的原因,更要看到并肯定孩子过程中的努力和价值。

五、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不仅要给孩子创造温馨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更要创造出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要让孩子参与家庭活动,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利用各种渠道帮助孩子自我调节,如:体育运动、艺术创作、陪伴倾听、亲子活动等。

六、加强家校沟通

请家长与孩子的班主任多沟通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帮助孩子平衡学习与玩乐之间的冲突,要教育孩子合理使用手机,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必要时请家长就学校的生活学习,与孩子进行至少每周一次的分享、勉励和适度关怀。如孩子出现明显的情绪变化情况,请引起重视。

七、关注异常行为,及时治疗

本着早发现、早介入、有效干预、防止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则,密切关注孩子异常心理、行为特征,配合学校做好排查工作。如有以下情况的,请家长不要有太多顾虑,而应及时、如实与班主任沟通,以便家校合力,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1、近期发生过重大家庭变故,如夫妻离异、亲人过世等;

2、孩子本人发生人际交往冲突;

3、在生活学习中遭受过突然打击的学生,如受到意外刺激或与家长发生过激烈争吵等;

4、在信件、日记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厌世、自我伤害倾向;

5、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

6、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

7、患有抑郁症、癔症、焦虑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患有长期睡眠障碍,或存在强烈自卑感、不安全感、性格孤僻、暴力倾向。

若孩子疑似出现以上异常情形,家长应及时和班主任沟通,必要时应到权威医疗机构诊断治疗。家长需明确,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而是鲜活的生命和健全的身心。

特别提示:如果您工作在外地,孩子是留守学生,或者孩子平时由祖父母照看,请您一定要认真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再忙也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父母的情感关爱,对孩子来说,远远大于对物质的需求。

亲爱的家长,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学校和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为了我们的共同心愿,让我们共同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2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健康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幼儿园和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您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或许特别关心,可是,您了解您的孩子吗?您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吗?您懂得孩子的喜怒哀乐吗?您的亲子关系和谐吗?……

家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孩子每天对家的积极体验,在家中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和家人的交流程度、亲密程度,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为此,我园特别提醒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或者有家庭暴力行为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里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此,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对家庭暴力行为显现出更多的无助感,这对孩子积极心理的养成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以至于消极认知、消极应对、自我贬低、缺乏生活的信心。另外,孩子的观察力和认识能力是很强的,因此,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好的行为和态度,孩子很容易就学会并内化为他自身的社会习惯。

二、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多接触到社会和生活方面的压力,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因而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和表露颓废的情绪。如果您的状态也不好,建议找专业人士予以情绪的疏导。

三、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和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和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和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产生矛盾心理,也会让孩子因此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事方式,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四、不要用偏激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面前无所避讳的发表过激的言论。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孩子性格往往在潜移默化之中受父母的影响,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父母就应该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身作则。

五、全方位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客观正确的评价

父母若长期扮演孩子的差评师,孩子会将这种评价逐渐内化,形成自卑心理。所以,父母尽可能的全方位认识自己的孩子,客观准确的评价孩子。

六、父母放下姿态、与孩子平等沟通和交流

请父母给予孩子说话的权利,让孩子尽情表达。哪怕孩子的观点还有待考究,请先让孩子说出来,不要禁止孩子发表言论,表达态度或看法。这是家长和孩子探讨问题的绝佳机会,请家长务必把握住。

七、关注孩子内心感受,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肯定和鼓励

父母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体谅孩子的感受,尽可能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负面的情绪和感受,及时做好孩子的重要他人。对孩子有进步的地方,无论是大是小,请及时给予正面的肯定,孩子是需要父母的表扬与鼓励的,我们可以将这一行为常态化。

尊敬的家长朋友,生活不易,我们承担各种角色,应付各种事务,确实很辛苦。既便如此,我们依然要保持一颗热情的心,积极的面对孩子,给孩子做好榜样!也请家长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变化,积极与幼儿园取得联系,及时沟通,及时发现孩子异常行为,本着早发现、及时介入、有效干预、防止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则,密切关注孩子异常心理、行为特征,配合幼儿园做好排查工作。如发现异常情况的,请家长及时、如实与班主任沟通,以便家校合力、尽早介入,保障幼儿心理健康;若孩子疑似出现异常情形,家长应及时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并到权威医疗机构诊断,积极治疗,争取早日治愈。家长需明确,孩子的生命无比重要,决定孩子一生的是鲜活的生命和健全的身心!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最后,衷心祝愿孩子们在幼儿园中度过开心愉快的幼儿时光!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3

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纪增长呈上升趋势,一些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低谷。

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重视,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是压力大而已。

经常听见有人这么说自己的小孩:他们懂什么,每天玩手机开心得很,还有什么好难过的?

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孩子是无忧无虑,没有烦恼的。却不知孩子内心其实是非常敏感的,有些事情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但是有些孩子不会自我调节以及如何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要是不及时疏导,长期下去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

那抑郁症在青少年群体中如此高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家庭因素

经历过重大生活变故、不和谐的家庭氛围或者残缺的家庭结构,无休止的争吵、父母离婚或者父母去世、长时间和孩子分离等都会对他们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

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孩子甚至会觉得这些争吵或者悲剧是自己造成的,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因为他们的身心还不具备心理调节能力,经历了强烈的刺激后,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巨大的阴影。

我们看香港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当孩子经历过车祸,火灾或者一些暴力事件后,医院第一时间都会派出心理医生对孩子做心理疏导,以免孩子内心受到创伤!

2、外界环境因素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受到歧视、虐待、校园暴力或者家庭冷暴力等环境中,或者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管教过严,都会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无法承受而导致消沉,情绪低落。

对于青少年而言,抑郁症已成为自杀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你的孩子可能没有语言来理解或解释抑郁,所以如果你看到这些症状,请及时和孩子沟通,必要的时候需要心理医生的介入。

1、反抗父母

处处跟父母对着干,一点小事不顺心就容易发火,较严重的表现为夜不归宿,打砸物品,厌食甚至逃学。

放学和周末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不和同学交往,生活中没有朋友,有时候饭也不吃,父母敲门嫌父母烦,回家几乎不跟父母交流,父母问话几乎不回应,有时候昏睡一整天。

2、长期的消极情绪

经常表现出负面情绪和自卑情绪,表达对生活的失望,厌恶自我。

比如,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中考和高中表现出极大地自卑心理,不时地向父母抱怨自身的缺陷,埋怨父母,说一些消极厌世的话。

3、成绩突然下降

孩子原本成绩优异,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大幅度下滑,对学习也没什么兴趣,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孩子心理有了较大问题,家长需重视。

4、身体暗示

孩子身体上出现不适,头晕、胸闷、恶心、四肢乏力,体重下降、嗜睡或者失眠,这些症状如果去医院检查不出什么疾病的话,那就是心理疾病导致的,很有可能的就是抑郁症。

所以家长要重视,出现这种情况,不少父母认为是孩子体质差,需要好好锻炼,这就大错特错了!

5、迟钝的表情

孩子的眼睛没有神采,面部表情较少,肢体动作也很少。

6、自残倾向

为了一点小事情大发雷霆,摔东西,甚至自残,这也许就不是孩子性格的问题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一旦出现自残行为,首先做的不是责备孩子,而是要耐下心来询问原因。

家长要明白,孩子要是出现了严重的自残行为,心理上一定出了问题,很多抑郁症患者最开始就是出现这种行为,最后才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

当然了,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症状,每一个抑郁症背后的根本精神动力有可能也是非常不同的,所以落实到每个个体可能是非常不一样的。但不管是哪一种,家长们都要引起足够的关注,从而能够在孩子情绪异常的初期就给予及时的帮助。

作为父母,我们时刻都在关注孩子的健康,身体健康很容易察觉,但心理健康呢?很多家长对此都感到无能为力,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家长。

但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严重早已成为事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障碍专家郑毅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的中小学生有三分之一、大学生有四分之一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这个数字,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但难题是:家长怎么判断孩子是否出现心理问题呢?前面也简单介绍了抑郁症会出现的一些症状,但不是所有孩子都会有抑郁倾向,所以如果孩子有其它心理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干预呢?

出现心理问题的成因复杂,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具体建议,但可以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正确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那该如何预防抑郁呢?

1、营造融洽的家庭气氛

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父母要避免争吵,或者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在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一般会比较乐观,积极向上。

2、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勇气

当孩子处于低谷的时候,父母的鼓励才是对他最重要的。

当孩子遇到挫折失败世,家长不要置之不理,更不要打击和冷嘲热讽,而应该给予积极的开导和鼓励。

让孩子在失败的时候勇敢地接受失败,保持冷静,想办法再次赢得胜利,而不是一蹶不振。

3、教会孩子接受情绪和事实

当面对家人离世或者重大变故时,要多理解、多陪伴、多开导我们的孩子,而不是觉得无所谓。

要让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用有效的方式去抒发情绪。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成长,也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才会更容易适应,未来的成长中也才会更坚韧,才能更好的发展。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的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阿姨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回应,就是光。

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那么下面有8张漫画,让你看清楚什么靠谱家长与不靠谱家长的区别。

1、你给孩子的陪伴,90%都是“假”的

有一些家长,为了能给孩子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为了“学区房”东奔西跑,很少把时间留给家庭和孩子。

有一些家长,全家齐上阵,全天候围着孩子转,做饭洗衣接孩子,穿衣喂饭陪写作业,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也不给孩子独处的空间。

照顾好自己,经营好家庭,能关注到孩子,但陪伴不是完全占据,也不是心不在焉,而要实实在在。

愿天下父母能懂:

用10%的心,陪伴10小时,不如用100%的心,陪伴1小时。

2、满分父母看过程,不及格父母只看结果

有一句很经典的广告词,大家一定都听说过: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对于旅行来说,目的地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地想着早点到达目的地,反而会错失很多眼前的风景。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父母只在乎一场比赛的结果,只在乎成绩单上的数字,会错过孩子的很多成长。

或许孩子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但是在努力的过程中,他收获了快乐和美好的品质,收获了很多比成绩更有意义的东西。

看不到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就做不到全然地接纳孩子的身心。

学会欣赏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是每个父母必修的功课。

3、教育孩子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

白岩松曾经在采访中有说过:“很多家长会把教育孩子的过错,怪罪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其实最需要反省的是家长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永恒的班主任,这个道理虽然听起来“俗”,但却是真理。

老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但是说实在的,老师很难顾得上每一位孩子,尤其是孩子的性格和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真正和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影响最深的,是家长。

做父母的,永远不要完全指望别人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4、你的好情绪,就是孩子的好天气

带着情绪教育孩子,成为了许多家长的通病。

如果你常常否定孩子,那么一定要注意了,是时候改变自己的态度了。

常常否定孩子,孩子会在“打击教育”中逐渐失去自信,失去尝试的勇气,变得自卑和懦弱,变得怀疑自己。

如果你常常把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高兴时夸夸孩子,不高兴时对孩子爱理不理或否定打击,那么你也要改变自己了。

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会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缺乏安全感,不知道什么时候父母的情绪会落在自己身上。

一个低价值感,没自信的孩子,就是这样养出来的。

5、不让孩子犯错,才是教育中最大的错误

有的路,孩子必须自己走,有些错,孩子必须自己犯。

在不伤害别人,不触碰道德底线的前提下,父母要允许孩子有试错的机会。

让孩子知道,没有人能永远不犯错,重要的是从错误中我们学习到修正错误,完善自我的方法。

6、聪明的父母,鼓励孩子;糟糕的父母,打击孩子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人家怎么就能考那么好?”

“就你还想上XX学校,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算了算了,我看你也不行,我们还是放弃吧。”

如果孩子整天把你和别人家的父母作对比,你会开心吗?

为人父母务必记得,别人家的孩子,从来不是刺激孩子努力向上的标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突破自己就是一种胜利。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选择。

7、高层次的父母做引路人,低层次的父母只会发脾气

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是否懂得思考,是孩子能否成才的关键。

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才能够在纷扰的社会中保持一颗从容的心,不会随波逐流,不会中庸,他们清醒自知,能够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而孩子的好奇心,是启发思考的第一步。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好奇心萌发的表现。有的父母会因此暴怒,有的会加以制止,而高层次的父母,懂得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去引发孩子的思考。

父母要让孩子保持好奇心,引导孩子探索。

8、孩子不是你的希望,你自己才是

很多父母会犯一个同样的错误: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年轻时没有完成的心愿,希望能由孩子来完成。

因此,父母为孩子争取最好的教育机会,带孩子上昂贵的补习班,给孩子买最好的学区房。

但是,父母却不舍得在自己身上投资。

孩子是父母人生的复印件,你现在的人生,就是孩子未来人生的写照。

父母不看书的家庭,也无法养出爱读书的孩子。

父母经营自己,努力拼搏的背影,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标杆和榜样。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无法再挽回。

愿你我都能在这八张漫画中,看到自己的问题,然后慢慢修正。

尽早发现问题所在,尽早改进,与孩子同行,让教育不留遗憾。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希望你可以将它分享出去,让更多的家长引以为鉴,让世间多一点爱,让孩子少受一点伤害。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4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春季,节气的变化、昼夜的变换、气候的湿热等因素容易影响人的情绪。一些本来并不起眼的小事,在这个季节便会诱发情绪中的不确定因素,容易出现心理“感冒”。

为进一步确保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请家长认真履行监护人的陪伴、教育和监管职责,配合学校做好以下工作:

一、关注春季情绪波动

春天气候时冷时热,南方春季阴雨连绵,伴随着春季流感病毒等疾病流行,加上后疫情时代的影响,孩子们容易会出现情绪低落、身体不适、睡眠不佳、抑郁等情况,有人称之为“春季综合症”。建议家长多观察孩子的情绪的波动,适当开展家庭体育锻炼、家庭户外散步、春游等活动,做好孩子情绪的释放及疏导。

二、采取“心理开放”的沟通方式

加强与孩子沟通。家庭成员之间应采取“心理开放”的方式,平和地、直截了当地呈现心理活动,更有益于养成孩子开朗、大度、善解人意的性格。父母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的。只有这样,当孩子遇到困难才会愿意与你述说。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突然某一天父母觉得“孩子怎么和我们这么陌生?”的情况。

三、对孩子期待要适度

步入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毕业班面临升学压力,非毕业班面临学习难度增加,这很容易带来心理压力。请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质量观,客观分析成绩,对孩子提出期望要适度,不过分增加孩子心理压力,启发引导孩子学会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即便失败,孩子心里也会难过和担心,很需要家长的洞察和鼓励,更要看到并肯定孩子过程中的努力和价值。要鼓励孩子多运动,形成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培养孩子的坚毅力和抗挫折能力。

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不仅要给孩子创造温馨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更要创造出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调查表明,父母关系和谐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受家庭氛围的影响,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完备的人格。家长要做到: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不指责;要让孩子参与家庭活动,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五、加强家校沟通

请家长与孩子的班主任和授课老师多沟通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按时参加学校的家长会等活动。帮助孩子平衡学习与玩乐之间的冲突,要教育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未经允许,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必要时请家长就学校的生活学习,与孩子进行至少每周一次的分享、勉励和适度关怀。

六、关注异常行为,及时治疗

本着早发现、早介入、有效干预、防止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则,密切关注孩子异常心理、行为特征,配合学校做好排查工作。如有以下情况的,请家长不要有太多顾虑,而应及时、如实与班主任沟通,以便家校合力,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1、近期发生过重大家庭变故,如夫妻离异、亲人过世等;

2、孩子本人发生人际交往冲突(如遭受欺凌等);

3、在寒假等生活学习中遭受过突然打击的学生,如受到意外刺激或与家长发生过激烈争吵等;

4、在信件、日记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厌世、自我伤害倾向;

5、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

6、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

7、患有抑郁症、癔症、焦虑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患有长期睡眠障碍,或存在强烈自卑感、不安全感、性格孤僻、暴力倾向。

若孩子疑似出现以上异常情形,家长应及时和班主任沟通,并到权威医疗机构诊断,积极治疗,争取早日治愈。家长需明确,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而是鲜活的生命和健全的身心。

亲爱的家长,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学校和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为了我们的共同心愿,让我们共同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5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身心功能与潜能,幼儿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长朋友们,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了吗?

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卫生专家共同研究,认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儿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有以下5个重要标准:

一、情绪基本愉快、稳定

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物品;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二、求知欲较强

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三、能合群

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四、诚实而不说谎

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人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五、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是家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生活中我们要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教育疏导。

一、不合群

分析与对策:作为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叮嘱太多,甚至孩子们的争吵,哭闹等事也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去干预,让孩子广交朋友。

同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邻居亲戚家的孩子。尽可能改变孩子的依赖状况。要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等。

二、倔强

平时过于娇惯宠爱孩子,稍不如意就满足小孩不合理的要求或成人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孩子,对孩子的正当要求过于冷漠等都可导致小孩产生强烈的违拗和反抗心理。防治的关键在于改善家人教养孩子的态度,要关心孩子成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合理要求,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有原则性。

三、自卑

自卑是幼儿常见的问题之一,虽然有个别儿童的自卑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果不加调控,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发育,及早调整孩子心理,为宝宝建立自信。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使幼儿懂得保护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态度,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习惯,预防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从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幸福感。幼儿心理健康关乎幼儿以后的生活学习,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切不可忽视,留下隐患,让每个孩子健康,做到家园配合,重视引导,让幼儿真正能够身心健康成长。

最后,我们推荐几本心理健康绘本图书,爸爸妈妈和孩子们读一读。

《抱抱》

这是一个情节简略、人物清楚、温馨弥漫的图画故事,书中只出现“抱抱”、“妈妈”和“宝宝”三个简略而重复的语词,却生动地勾勒出温馨的故事空气,文字简练,亲子更能用心与眼去感触图画所传递的信息,自然而然地走入故事的情境中。

《我不想生气》

通过小兔子的形象表达孩子面临的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以及告诉孩子正确处理情绪的办法,也告诉我们家长不要忽略小孩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绪的表现,要正确地引导他们表达。

《我把烦恼赶跑了》

这本书用幽默的语言和充满想象力的情境,教给孩子换位、换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能消除烦恼带来的紧张感,使孩子能够有创意地、灵活地解决问题。

《胆小鬼威利》

这本书可以潜移默化的告诉他“真正的勇敢来源于内心的强大”和“强壮自己是获得自信的途径”,我们可以带宝宝读这本书,也带他们运动起来,做一个通过自身努力找到自信的宝宝。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6

尊敬的家长:

您好!心理健康是学生一生人格健全的基石,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和终身发展。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孩子因心理问题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们将后悔莫及。因此,家长既应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状况,也应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不仅学习好、身体好,而且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人才。现根据上级的通知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需要家校合作,同心协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希望家长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倾听孩子的心声,加强家校沟通

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同时,请家长主动与班主任、科任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校动态,并就学校的生活学习,与孩子进行至少每周一次的分享、勉励和适度关怀。

二、培养孩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家长们要对孩子有自己的要求,学会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引导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

三、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

家长可以尽量寻找机会和孩子建立温馨家庭交流时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人间的亲密感,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在陪伴过程中要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幸福与痛苦、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的结合体,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轻言放弃,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敢于在挫折面前选择坚强,要有永不言败、永不怕输的精神。

四、及时发现孩子异常行为,有需要及时就诊

本着早期发现、及时介入、有效干预、预防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密切关注孩子异常心理、行为特征,配合学校做好排查工作。如发现异常情况的,请家长及时、如实与班主任沟通,以便家校合力尽早介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若孩子疑似出现异常情形,家长应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并到权威医疗机构诊断,积极治疗,争取早日治愈。家长需明确,孩子的生命无比重要,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而是鲜活的生命和健全的身心!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7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关爱孩子,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春季,是一年当中气候最变化无常的季节,这个时候心灵容易“感冒”。节气的变化、昼夜的变换、气候的湿热与变化无常、学业任务的变化等因素,学生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波动起伏或自暴自弃等心理“感冒”现象。由此,为孩子提供即时的疏导、陪伴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学校工作的安排,本学期我校将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缓解孩子的焦虑不适情绪。在此,请您收下这份心理健康教育指南,守护孩子心灵,助力孩子成长。

1、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

经常带孩子走近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走访社会参与公益活动,通过体验让孩子明白:岁月可以重复,季节可以重复,唯有生命一去不复返。有了生命才能有理想与希望,有了生命才会有无限可能与精彩。好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要让自己的生命发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2、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长可以尽量寻找机会和孩子建立温馨的家庭交流时光,例如一起做饭、做卫生、锻炼等。同时还要注重提高陪伴质量,拒绝说教和敷衍,要有让彼此身心放松、情感愉悦的双向互动。在陪伴的过程中,最好要做到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地关注对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人间的亲密友爱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孩子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3、抽空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表达爱的最好方式就是多陪伴孩子。一是尽量抽时间陪伴。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饭、用餐、看影视、阅读等等。二是提高陪伴质量。在陪伴过程中,全心全意关注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亲人间的亲密感,获得让彼此身心放松、情感愉悦的双向互动。

4、倾听孩子的倾诉,关注内心的感受

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当孩子犯错误或遇到挫折时,他们心里会难过和伤心,也会焦虑和恐慌,更需要家长的关心和鼓励。此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及时给予孩子安慰和鼓励,给孩子创设宽松的倾诉环境,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

在孩子倾诉时做到不打断、耐心倾听;与孩子交流时,请注意沟通的艺术,要用平和的心态、温柔的语言,做孩子信任的知音,让家真正成为孩子的心灵港湾!

5、关注努力而不是失败

步入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毕业班面临升学,非毕业班面临学习难度增加、自我学习预期提升等情况。请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质量观和人生价值观,合理看待成绩,正确对待学业评价成败;对孩子提出期望要适度,不过分增加孩子心理负担,毕竟健康的身心和人格才让生命更有意义。

对于孩子的失败和过错,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冷静,失败总有其原因,家长应该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学会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获得成长的动力,并且,即使失败了,也要看到并肯定努力的勇气和价值。

6、加强家校沟通,共筑教育心桥

和老师多交流孩子在家的表现,帮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整体情况。若是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孩子在生活中容易出现一些异常情绪。本着早发现、早介入、早干预,防止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则,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监护工作,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情绪、言语、行为的异常,请第一时间家校合力、尽早介入,共同开展心理疏导,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7、合理利用资源,学会寻求专业支持

如果孩子表现出明显的抗拒、焦虑、惊恐等反应,或者产生严重睡眠障碍、厌食暴食等反常行为,家长感到难以独自应对处理时,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可以求助心理老师、专家,进行心理疏导,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决定孩子未来幸福的不仅仅是学业成绩,还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就是在关注孩子未来。让我们家校携手,做好心理防护,共同呵护孩子的心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8

今天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我们都希望孩子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珍爱自己的生命,进而爱别人、爱社会。作为老师和家长,鼓励和陪伴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校倡议各位家长与学校联手,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健康快乐成长!

一、关注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家长应该在心理上了解和关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出现情绪行为问题,家长首先要冷静下来,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学会认识、察觉、调节情绪,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且,家长朋友们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自己不要过于焦虑,虽然我们的孩子跑得慢,但他们也每天进步一点点呢!我们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言传身教给孩子一个合理宣泄情绪的范本,做孩子的知音,成为孩子的朋友。”

二、加强家校沟通

请家长与孩子的班主任和授课老师多沟通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和授课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帮助孩子平衡学习与玩乐之间的冲突,要教育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未经允许,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和游戏。

三、创造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父母关系和谐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孩子的心灵注入成长的力量。和谐家庭中的孩子,受家庭亲情氛围的影响,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完备的人格。为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们要做到:要有理智,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要相亲相爱;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要尊重老人,关心老人;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热情的欢迎;家里要有笑声、歌声;要与邻里和睦相处。

四、关注异常行为

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烦恼,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许多学生产生了好动、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给予调适,这些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就会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必须注意孩子心理的变化,及时进行正面疏导。要本着早期发现、及时介入、有效干预、防止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则,密切关注孩子异常心理、行为特征,配合学校做好排查工作。如发现异常情况的,请家长及时、如实与班主任沟通,以便家校合力、尽早介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特别提示:如果您工作在外地,孩子是留守学生,或者孩子平时由祖父、母照看,请您一定要认真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再忙也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

父母的情感关爱,对孩子来说,远远大于对物质的需求。亲爱的家长,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学校和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为了我们的共同心愿,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9

尊敬的家长朋友:

你好!健康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孩子的快乐与健康,进步与成长,时时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现在健康的意义不仅是指体质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

小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为孩子筑建一道有力的防护墙,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

第一、不同年级均存在着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第二、对人多疑恐惧。表现为心里老是为某些事情焦虑,极度胆小害怕,整天忧心忡忡,情绪不安,似乎总面临什么危险和侵害。遇事很少相信别人,总怕对自己不利,喜欢独处。向往幻想世界,异想天开。

第三、对他人冷漠敌视。表现为常把内心的烦恼、愤恨向他人发泄。殴打、谩骂同学,损坏公物,甚至轻生。

第四、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突显自己,常常表现出自己年龄、身份能力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二、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倾听心声

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同时,请家长主动与班主任、科任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校动态,并就学校的生活学习,与孩子进行至少每周一次的分享、勉励和适度关怀。

2、以身作则

家长们对孩子有自己的要求,愿孩子能养成良好习惯,努力奋斗,将来有所成就。我们衷心期盼家长们在给孩子提希望定规矩的同时,也尽可能的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理论,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3、最好的爱是陪伴

家长可以尽量寻找机会和孩子建立温馨家庭交流时光,例如一起做饭、清洁、锻炼等。同时要注重提高陪伴质量,拒绝说教和敷衍,要有让彼此身心放松、情感愉悦的双向互动。在陪伴的过程中,最好要做到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地关注对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人间的亲密感。

4、对孩子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当孩子犯错误或者遇到挫折时,他们心里也会难过和担心,很需要家长的洞察和鼓励。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绩和进步,及时地给予不同形式的表扬与肯定,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身后有父母的支持,特别温暖。

本着早期发现、及时介入、有效干预、防止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则,密切关注孩子异常心理、行为特征,配合学校做好排查工作。如发现异常情况的,请家长及时、如实与班主任沟通,以便家校合力、尽早介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若孩子疑似出现异常情形,家长应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并到权威医疗机构诊断,积极治疗,争取早日治愈。家长需明确,孩子的生命无比重要,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而是鲜活的生命和健全的身心!

三、调节情绪的几种方法

1、倾诉宣泄法

小学生的倾诉有两种:一是以谈心的形式向闹矛盾的对方谈出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换意见,解开疙瘩,消除不良情绪和情感;二是以写日记的形式把内心的不快倾诉出来,还可寻找自己产生消极情绪和情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以此达到心理平衡。

2、呼吸放松法

(1)吸气,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

(2)抑制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

(3)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3、体育运动宣泄法

当小学生遇到那些负面生活事件,出现些压抑、烦躁情绪时,做些剧烈的体育运动也能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4、音乐调节法

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关爱孩子,呵护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0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当您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像头小牛犊。”可是现在健康的意义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

中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处在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的“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阶段,这个阶段过渡得好,孩子能形成勤奋和自信的品格,降低将来出现重大心理问题的概率。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狭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忍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二)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三)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四)失落:中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失败感。

(五)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六)叛逆: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二、建议您从这几个方面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您对他们的关心和爱。

(一)倾听心声

请家长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同时,请家长主动与班主任、科任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校动态,并就学校的学习生活,与孩子进行至少每月一次的深度分享、勉励和关怀。

(二)以身作则

家长们对孩子有自己的要求,愿孩子能养成良好习惯,努力奋斗,将来有所成就。我们衷心期盼家长们在给孩子提希望定规矩的同时,也尽可能的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理论,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三)注重陪伴

家长可以尽量寻找机会和孩子建立温馨家庭交流时光,例如一起做饭、清洁、锻炼等。同时要注重提高陪伴质量,拒绝说教和敷衍,要有让彼此身心放松、情感愉悦的双向互动。在陪伴的过程中,最好要做到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地关注对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人间的亲密感。

(四)鼓励肯定

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犯错误时,他们心里也会担心和难过,需要家长的洞察与鼓励。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与闪光点,及时予以不同形式的鼓励与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家庭的温暖。

(五)和谐家庭

和谐家庭中的孩子,受家庭亲情氛围的影响,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完备的人格。为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我们要做到:要有理智,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要相亲相爱;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要尊重老人,关心老人;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热情的欢迎;家里要有笑声、歌声;要与邻里和睦相处。

(六)及时关注

本着早期发现、及时介入、有效干预、防止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则,密切关注孩子异常心理、行为特征,配合学校做好排查工作。如发现异常情况的,请家长及时、如实与班主任或学校心理老师沟通,以便家校合力、尽早介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若孩子疑似出现异常情形,家长应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并到权威医疗机构诊断,积极治疗,争取早日治愈。家长需明确,孩子的生命无比重要,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而是鲜活的生命和健全的身心!

三、调节情绪的小妙招

(一)呼吸放松法

1、吸气,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

2、抑制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

3、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二)思维转换法

没有最糟糕的事情,只有最糟糕的看法,只要改变糟糕的看法,就能改变糟糕的应对方式,从而取得乐观的结果。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

(三)能量发泄法

不良情绪是一种负能量,不能适当地输泄容易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可以找好朋友倾诉和吐槽;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

(四)音乐调节法

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亲爱的家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收获好性格,享受好人生!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1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身心发展的第一任老师,中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对孩子终身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需要您的配合。现在,我们就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您沟通一下,建议您做好以下几方面,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创造充满关爱,富有亲情的家庭环境

各种调查研究显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父母关系和谐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孩子的心灵注入成长的力量。不论是完整的家庭或者单亲家庭,请父母双方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不要把孩子变成父母婚姻关系不和谐的替罪羊,这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阴影。

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的重点是对孩子的想法抱有开放的心态,允许孩子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不去评价和指责。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例如他们需要和同龄的伙伴玩耍,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怀、肯定和鼓励等。同时,请家长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校动态,并就学校的生活学习,与孩子进行至少每周一次的分享、勉励和适度关怀。

多鼓励,少表扬

美国教育家德雷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表扬是站在大人的立场,居高临下地评价孩子,关注的是孩子行为的结果。鼓励是平等地对待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重的是孩子努力的过程;孩子取得的成果是他自己的功劳。

建立规则,并以身作责

中小学是孩子建立规则、遵守规则的重要阶段。家长们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因为身教重于言传。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自信”或“自卑”心理品质的重要阶段,常常拿孩子跟其他的孩子比较,希望通过打压孩子来促进他们产生良好的行为是行不通的,因为只有美好才能唤醒美好。家长希望孩子有好的行为,就要用好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接纳他们的不完美,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力所能及地提供合适的环境,促进他们的发展。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值得我们的欣赏和关爱。

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及时与班主任联系

本着早期发现,及时介入,有效干预,防止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则,家长们要密切关注孩子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表现,配合学校做好排查工作。如发现异常动向的,请及时、如实与班主任沟通,以便家校合力,尽早介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家长需明确,孩子的生命无比重要,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而是鲜活的生命和健全的身心!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2

亲爱的同学们:

每年的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这个日子提醒我们要关爱自己的心理健康。今年“525”我们的主题是“悦动心灵携手成长共创未来”。

同学们,你可曾为一点小事而气恼过?可曾无缘无故地感到郁闷不快?可曾对前方的困难望而却步?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情况的范畴。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现代的人们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

心理是否健康,大而言之,影响着一场国际比赛的胜负。2022年冬奥会,谷爱凌在女子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她的第一跳以双手抓板1080的高难度动作,稳健落地,获得69。90的高分,排名第三。然而,她的第二跳却出现意外,重重摔在了雪地上。16。98的分数,让谷爱凌的排名一下落后许多。面对众多世界顶级高手,所有人都担心她因为刚刚的失误影响心态。可就在如此巨压之下,谷爱凌扛住了压力,稳稳发挥,逆袭摘银。可见,强大的心理调节能力是多么重要。

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同样一次考试,有一些平时学习一般的同学却能发挥出色,而有些平时成绩优异的同学可能会考的并不是很理想。面对挑战,只有始终保持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夺取最终胜利。

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呢?在这里我向大家提出三点倡议:

第一,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就是不要自卑,不要自负,要自信,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不存在差学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有可能你这方面比我强,另外一方面我比你强。大家是否还记得爱因斯坦小板凳的故事?当别人都嘲笑他坐的板凳不好看时,他并不气馁,而是积极面对,一次做的比一次好,最终赢得尊重,也成为历史上伟大杰出的科学家。

第二,要正确与人交往。正确与人交往,就是要善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心,来自于对别人的尊重。与人分享快乐,快乐会加倍,与人分享痛苦,痛苦会减半。多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要经常真诚的对人微笑,真诚的微笑会让你充满着自信,也表示着你的礼貌和对人的尊重,最终你也将会获得别人的礼貌和尊重。

第三,正确面对考试成绩。每次考试过后,考得好的同学,需要看到我们的努力换来的回报,但只是一次考试的成功,不要盲目乐观,你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在顺利登陆理想的彼岸之前,请不要轻言成功。考得不好的同学,常想胜败乃兵家常事,从小到大我们要经历过无数次的考试。失败的痛苦是成长的动力,即使一百次跌倒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爬起。成绩只属于过去,关键在于把握未来。我们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考试,胜不骄,败不馁,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同学们,健康是一种积累,心灵的健康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锻炼,需要在困难面前经受无数次的洗礼;它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勇攀高峰;在生活中尊重他人,互帮互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呵护自己的心灵,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阳光少年吧!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3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

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要,幼儿时期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之一,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成为重中之重,一个怎样的孩子才称得上是心理健康的孩子呢?不同的人可能看法不同。如果一个孩子具备下列条件,我们认为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充满好奇

心理健康的儿童会随心随意观察四周环境,并做出积极的探索。可能会通过看、听、嗅、尝、摸来尝试和探索。有时候成人以为他们“多手多脚”、“爱管闲事”,其实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好奇才会主动地去探索,这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他们会对玩具感到好奇,对有兴趣的事物投入。到了公园,跑到这边荡荡秋千,跑到那边玩玩跷跷板,不一会儿又会蹲在花丛中,仔细地看毛毛虫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二、与人亲近

心理健康的儿童喜欢与人相处。从婴儿时期,安全感足够的儿童,会喜欢看人,成人逗他,跟他说话,他会微笑。3岁的孩子,更喜欢与人亲近,跟人一起玩。他们比较喜欢跟一些愿意迁就他们的大人在一起,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时常逗他们开心的人。对于陌生人,孩子会先观察,留意他们的表现,是否有一种亲切感或跟熟识的人相似,如果是正面的,孩子就较易与他们接触。跟同龄的孩子,由于与自己相似,就更愿意与他们玩在一起了。人是群体性动物,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亲近人,心理健康的孩子不喜欢孤独,不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当然,喜欢群体的孩子,也会有享受独自看书或玩耍的时候。

三、流露情感

心理健康的孩子会自然流露内心真正的感受,不会压抑情绪。他跌倒弄痛了会哭,被玩伴戏弄会生气,爬到高处会惊慌,当然,看见喜欢的东西会笑。他完全不保留地流露喜、怒、哀、乐的情绪,高兴、讨厌、不耐烦、疑惑,等等,把什么都写在脸上。我们说孩子纯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孩子常常是面无表情,或只是表现单一情感,应该是心理不健康的一个表现。而且,流露情感是适度的,不会长哭不止或表达过度,令人觉得难以理解。

四、与人同感

心理健康的孩子会理解别人的感受,会受感染,同感共鸣。他看见别人开心,自己也会开心。在婴儿时期,看见爸妈在笑,听见他们的笑声,也就会咧嘴而笑。3岁的孩子,看卡通片,会在有趣的情节时笑,看小朋友在公园玩得开心,自己脸上也会露出笑容的。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哭,孩子会哭吗?心理健康的孩子是会的,他感受到别人的难过,自己也会难过,会皱眉,流露同情的神情。孩子最易受到父母的情绪所感染。开心的父母,会有快乐的孩子;抑郁的父母,会有不开心的孩子。父母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流露出相应情绪,孩子同时就会有丰富的情绪经验,还会有同感。反之,别人在哭,孩子在旁哈哈大笑,别人在笑,孩子却闷闷不乐,这个孩子也许心理有点问题。

五、乐于表达

心理健康的孩子喜欢与人沟通,沟通方式包括身体语言与口头语言。他会喜欢表达自己,在婴儿期,想抱的时候,伸出小手;不要喝奶,便把头转开,很自然的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大一些的孩子更喜欢表达自己,看见喜欢的人,会兴高采烈地拉着他的手,或伸出手来让人拉着;不高兴时会走开,发脾气时会跺脚。高兴时会滔滔不绝,想说什么便说什么,不高兴时会不发一言,甚至号啕大哭。

六、足够自信

心理健康的孩子会相信自己的能力,会努力去做想做的事。公园里的钢架,他以为自己可以攀得上,便会去攀爬,不会踌躇不前。看见小狗,觉得有趣,就会伸手去摸。成人或许会惊奇地说:“怎么这孩子那么大胆?”其实这是孩子有自信的表现,是一个心理健康的表现

七、接受变化

心理健康的孩子不会过于固执,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例如,妈妈不能送孩子到学校,由爸爸送也可以;下雨天去不了公园,留在家里与爸妈玩游戏也行。不会有固执的、不合理的习惯,如每餐一定要吃同一种菜,回家一定要搭同一路的巴士。他们因为享受与父母的亲密关系而具有安全感,而不需要依靠固定的环境和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惯来获得安全感。所以他们的生活具有弹性,可以灵活地适应各种变化。

八、行为表现与所处文化

人是社会的人,行为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并接受其制约,所以人的行为应该与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例如,经常做出有害他人的攻击性行为,那么心理上肯定不能算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4

尊敬的各位家长:

众所周知,身心健康是儿童发展的前提条件。除了身体健康外,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切不可只停留在对于心理问题的事后干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家长们更应该在心理问题发生和发展之前先行培养孩子自身的积极力量,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并可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几率,也可以改善孩子的学习表现。在此,幼儿园呼吁家长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

1、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导师,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的镜子。因此,父母要尽量避免和减少高高在上的说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要知道,孩子未必会按照父母所说的去做,但一定会学习父母是如何做的。

2、学会尊重孩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教育孩子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切忌对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去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和道理,然后我们才能做到正确地引领孩子。

3、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要理解孩子,最好能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耐心地听孩子倾诉,不要总是命令他们。作为家长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一个会关心孩子的好家长。关心有很多种,我们不能只在物质方面关心他们,精神上的关怀更重要。很多家长以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要就可以了,其实,孩子成长中,精神关爱至关重要。

4、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

作为家长应多关心孩子的心情,而非只是关注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有时候,哪怕不提供任何建议,仅仅是认真倾听孩子想说的话,就能起到非常大的帮助。父母要努力成为能被孩子信任以及愿意敞开心扉的人。

5、多挖掘孩子们的闪光点

若孩子犯错,也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来教育,而不是批评惩罚。教育引导孩子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6、对孩子讲诚信,说到做到

我们的家长朋友经常在一些时候,对孩子允诺,说过了自己还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再信任你。信任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您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