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案例

2023-12-27 19:46:56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案例 篇1

美育评价改革试点校典型案例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20X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继红小学在孙欣校长的带领下,围绕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实现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立足于教会学生艺术基础知识、艺术基本素养和专项艺术特长。让学生们有欣赏美、体验美的机会,让每一名红娃都能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为目的,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以五彩缤纷的美育课程为核心,强化美育育人功能

在开齐开足上好国家美育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主题节日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红色教育课程、社团课程、非遗课程等美育主题性课程、从学科融合、学段衔接、目标整合、教材贯通四个方面,人文、数理、科技、环境、艺术等多个领域,去开阔学生审美视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品德。

(一)时事节点燃爱国情

作为前身为“烈士子弟小学”的红色学校,把红色教育注入新时代的美育元素,构建“追忆红色,孕XX色,塑造红色,唱响红色,传承红色,践行红色”六个篇章的红色美育体系,打造四大红色展区《红色印记》——建党百年,抗联精神、英模风采、红色传承。开发编写“‘红色’抗联故事”系列教材,结合“英雄节”,组织学生二维码视频推送,把理想教育的美育火种与红色传统的基因传承相结合。建党百年、建团百年、百米长卷等系列绘画活动中多学科融合,渗透爱国情怀《童心向党礼赞百年》以绘画、文明快闪、爱国歌曲大家唱、艺术展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歌颂伟大的党唱响新祖国,向祖国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传递浓浓的爱国情。

(二)传统文化润红娃心

为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喜爱传统艺术,学校把戏曲引入美育课堂,开设了《生旦净末丑》美育戏曲课堂,让戏曲以一种鲜活生动、意趣盎然的形式走进校园,不仅能锻炼身体,又能传承戏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传统艺术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三)艺术社团展特长风

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的,美育则是为了拥抱更美的生活。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及课后特色课程,成立舞蹈社团、合唱社团、足球社团、国画社团等各种社团活动多达119个。学期末每个社团会展示成果,形成视频影像资料,为学生的成长留下美的痕迹。

评价展示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在民乐团的评价中以平时测评与期末测评两项评价相结合的形式,线上线下排练中记录每一个孩子的练习时间、出勤率、居家练习时间等,期末会为两项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证书奖励,肯定孩子们的努力,同样也激励了孩子的课堂学习兴趣。

(四)传承非遗开“继”艺篇

“活化历史记忆,赋权非遗新生命”。为了让学生们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更好的开展学校美育工作。继红小学将学校美育与非遗保护传承联系起来,成立“剪纸艺术工作坊”“鱼皮画艺术工作坊”、开设皮影创意课,学校专门邀请到国家级非遗项目黑陶传承人进校指导,同时聘请部分学生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培养并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传统钩花技艺。

二、以异彩纷呈的美育评价为路径,专项推动五育融合

为进一步促进学校美育特色课程的实施,构建“美育”特色课程全方位评价体系。通过分析课程目标的恰当、课程内容的适切、实施过程的有效、课程评价的多元,对美育课程进行发展性评价;通过观摩课堂的实施过程并及时反馈教学成效,对美育特色课程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评估美育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情况,对学生进行审美素养评价。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在美育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的、重创新的美育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美术学科注重多元化的纵横交错评价

美术学业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分析、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监控美术教学质量以及完善美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利用美育评价体系可以形成特色的美育课程和提高美育教学效率、激活动态生成性资源和优化课程资源结构,能够更好的深化新课标下美育课程的推进。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

1、个性评价呈现情境乐考

美术期末考试的方式转向学生的综合素养测试,整个美术乐考环节,采用一个以“夏日清凉街”为背景,学生通过剪纸、绘画的形式制作“清凉瓶”,将学生的自评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中,并且发挥群体评价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教师鼓励学生画出代表夏日清凉感的景物,并在组内交流一些自己的评价观,通过自评和群体评价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丰富的点线面变化会使画面更具动感,自评和组际的评价不仅增强了学生评价的准确性,而且扩展了学生审美视野,有助于艺术审美活动向更深层次探究下去。“模块化+主题情景式”的闯关活动,既检测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过程体验、和幸福感体验。来源 wwW.ZUowEnbA.nET

2、期末汇报张扬多元样态

美术期末不同形式的评价,对应平时的美术教学多种表现方法的应用,采取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进行期末展示,绘画类的优秀小画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画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多种媒材的展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还拓展孩子视野,时髦的综合材料的运用展示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3、毕业画展拓宽评价舞台

五年级毕业画展办的有声有色,主要体现了两种形式的展览,第一种是学生们的个人画展,学生们以“感恩五载,此生相忆”为主题的书画展示。学生以个人展板展示,展板内容有学生的个人介绍和孩子在五年来的优秀作品,作品包括了书法、绘画、国画、制作等多种类型的作品,学生分别以个人画展的形式进行展览,布展在XX校区至真楼的各个楼层。第二类是以班级为主体进行的展览。展示了孩子们由一年到五年级的成长作品,体现了孩子们的成长经历,分别展现了黑白画、丙烯画、剪纸、纸兜儿设计作品等。各类展示给五年级毕业的孩子们一个展示的空间,彰显了个性,绘就了艺术梦想!

(二)音乐学科注重试听化的日积月累评价

依托校园艺术节音乐单项比赛的层层选拔,为红娃们提供了绚丽多彩的艺术舞台!

1、“N个一”转动阳光小舞台

面向有声乐基础的学生开展了“清晨一支歌”活动,并授予“金牌小百灵”“银牌小百灵”等荣誉称号,清脆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每个角落,带来一天的好心情;面向有键盘演奏基础的红娃,开设了“清晨钢琴秀”的展示活动,不仅挖掘了学生的娴熟演奏技巧,还营造了高雅的校园艺术氛围!

2、“小乐器”增强艺术吸引力

小乐器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这在继红已经坚持了30余年,音乐艺术课程——“乐器进课堂”,每个学年学习一件小乐器,既能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又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至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目前共开设三种乐器课程:其中一年级开设竖笛课程;二、五年级开设口风琴课程;三、四年级开设小木琴课程,每周利用音乐课的其中一课时进行校本乐器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且在期末时对学生进行校本乐器演奏的评价。通过每个同学的单独展示,对其本学期所学曲目的熟练程度、演奏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小型音乐会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建立自信心,激励学生完成下一学期的学习。让孩子们在自由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以及通过演奏小乐器激发和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落实美育多元化评价,二校区在冬季开展了趣味雪地节活动,其中地面拼图冰老虎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用拼图的方式作画,拼出老虎形象并且浇上水冻成冰,晶莹剔透的冰面下浮现出一只可爱的小老虎,这种形式让孩子们感到新奇有趣,打破了“桌面+纸笔”的活动格局,把拼出的画纸转变为地面的画,他们尽情创作出自己独有的画面,足够大的施展空间让孩子们拼起来相当过瘾,美术能力强的学生绘制较复杂的图案,在拼摆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而美术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得到适合自己的施展空间,继而培养起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以家校协同的美育资源为依托,多元推进美育工作

家庭美育的特点是润物无声,但影响深远持久。家庭美育最根本的指向,引导孩子创造美好的人生。继红小学以美育为突破口,通过小手拉大手,开展《名画模仿》《领着爸爸妈妈去散步》《美食家庭达人秀》《家庭育苗小专家》等多项活动,遵循美育特点做好家庭美育,必须拓展家庭美育的实施途径,从名画模仿到食物制作到走进大自然;从家庭劳动再到日常礼仪,在日常家庭生活塑造孩子审美情趣的基础材料,鼓励孩子在动手劳作中认识美、体味美,强化他们的自信心,萌发进一步创造美的美好愿望。美育的根在家庭,家庭是美育的摇篮。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呼唤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美育的种子播进每名红娃的心田,一朵朵幸福的美育绽放于继红校园。

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案例 篇2

深化教育改革,育学定性评价。通过学习《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我深深感受到,量定情怀下,它是一种能力的构建,育学的花开,更是个人融入到社会情感价值的塑造,真为群体的家国本心,教育初怀,精神家园。一如教育字面上,教,上所施下所效亦,育,养子使作善的执手,它以一种亲情,一种温暖,述说着教育之根,燃火之源。

青春,向达,吾学唯乐。新时代,新教育,新发展,新起力,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精神,根据时代需求,全身心投入课学,大教,以人文本,引入导模,以新的量定和标准,要求自己,刻量自我,对准目标,全方位做好教育的前沿与大观,完善,完整好教育改革体制,班级文化教育教学机制,立本,立标,立德,立学,立为,做时代的评课人,授学者,教育体,来立成一种风格,文化,学为和教育!

科学执语,导育花开。所以我们说,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就是生命体新型的改革,以生长为维力,增源,助力和帮扶,它不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高职高称,而是加进我们教育能力的刻度提高的水平线,以专业高度化,成长育体化,来推进的教育现代化,以教兴国,以学强国,做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子弟兵,让家长满意,孩子乐意,教育提力,努力,向上,每一天!

文件中27条,每一条都书写着教育人的初心大梦,它是一种引领,更是引风而上的文化支体,育人的场所和场域,这里没有纷争,不存功利,更不会以分数论分值,用文凭来压制孩子的学习力,努力给孩子营造成长的环境,根据自我身体机能,快乐中学习,努力中进步,作为教师,一定要全力牵好这根引线,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用生活中的点滴,来凝聚成人生的三大观念,积极,努力,奋斗,价值创造价值,让孩子们在周边氛围中,不断地去自我创造,自我营造,观念,信仰,目标,脚踏实地,不骛高远,绝不以升学而升学来打压孩子的心理,一定要全身心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态,风源物化,快乐成长!

所以,教育的本质从来不物质,孩子面前更没有功利可谈,它是一种精神,更是社会人标杆立体的形象,多能,多彩,不以文凭看高低,要以能力论英雄,沉心踏步,务实求干,真正的以体及能我去论学术,创大为。教育教学形式上一定要多样化,思维化,改变单一模式,创新育体学堂!同时还要正视升学规律,不片面追求升学率,绝不以分数高低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位,决不把升学率视为奖惩,评先论优。不打状元牌,不将国外学习经历为限制条件,不以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与指标与绩效工资奖励挂钩!但一定要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及人才培养,让精神指标永远熠熠生辉!

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案例 篇3

基于大数据(HDR平台)中职学生成长评价体系

利用大数据促进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变革已成为共识。XX市信息技术学校结合大湾区发展时势,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引进国产高性能数据库引擎,建立学生德智体美劳数据库HDR平台,实施“五育并举”数字化学生成长评价方案,建模挖掘分析学生行为数据,构成家、校、企多方参与和多维度评价学生成长的信息化支撑平台,构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学习成果的线上生态系统,输出学生综评报告单,采用成长档案袋的方式,科学评价学生,探索出了中职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评价、赋能学生五育发展的实践模式。

一、构建“5个板块+14个项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五育并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XX市信息技术学校搭建了学生成长HDR平台,形成崇德、志学、健体、审美、尚勤五个板块和十四个项目,实现五育过程的跟踪监测,通过无感式、伴随性的数据采集,实现多维度、综合性、智能化评价。

1、“崇德”板块:守正明德,引导学生成为责任担当者。本板块主要引导学生深学细照,培根铸魂,立德修身,守正笃行。一是通过德育量化管理项目,记录学生早读、早操、出勤、课堂纪律、仪容仪表、宿舍卫生、纪律等行为规范。由教师和学生干部共同打分录入,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通过德育操作评定项目中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评价和班级自定义评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评价,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

2、“志学”板块:锤炼技能,打造具有创新精神的问题解决者。本板块主要激发学生求学内驱力,引导学生将高中专业、大学专业、未来职业和一生想成就的事业这四“业”贯通,使学生学习内驱力更充足,学习方向也更明晰。一是成绩管理项目,负责收集学生考试成绩,并对其他相关情况进行常规记录,还可根据设定的比例对学生的成绩按班级、学科进行分析汇总,方便学生对比不同阶段的学习成绩。二是搭建“我的课程我做主”慕课自主学习项目,教师借助XX慕课平台,上传慕课资源,要求学生按需学习,并自动统计学生学习数据。三是自定义学习成果的“成长档案袋”项目,负责记录学生本人的学习作品、相关证书、工作经历等,引导学生“三省吾身”,审视学习收获,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四是学生考证数据收集项目,负责收集学生参与的各类考证成绩和类型等数据,自动统计每个学生证书数量,并快速统计出学生的高考资格,及时引导学生获取相应的证书。

3、“健体”板块:强筋骨,强意志,引导学生成为终身运动者。本板块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理念和积极心理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体育对人的直接作用是“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使身心全面发展。一是体育项目通过收集学生身体健康及体质数据,在国家健康体质数据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在校体育成绩,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设计合适的方案引导学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二是学生生活数据收集项目,负责收集学生是否正常就餐、吃零食情况、去校医室拿药等行为数据,以引导学生正常就餐,多运动,减少就医次数。三是心理健康项目,主要是通过相关心理测试,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4、“审美”板块:观察体悟生活,引导学生成长为优雅生活者。本板块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发现(认知)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基础审美素养和自身专业审美素质。一是“我的图书我做主”人文审美项目,负责引导学生按班级分享读书笔记,教师也推荐阅读书目、写书评,同学可以点赞、评论相关笔记,系统能自动统计学生的读书笔记次数及点赞、评论次数,该系统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二是基础审美(社团、课程)项目和专业审美(技能第二课堂)项目,收集和统计学生参与类型、次数、成绩、奖项等数据,全面了解学生课外美育学习熏陶情况。

5、“尚勤”板块:崇尚劳动,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能工巧匠。本板块主要引导学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新时代能工巧匠”。一是志愿者数据收集项目,负责收集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次数、类型和表现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并高质量完成志愿活动中的任务。二是勤工俭学数据项目,收集和统计学生参与类型、次数等数据,全面了解学生课外劳动情况。

二、打造“1+1+1”中职学生,成长大数据评价平台

近四年的改革实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现评价转型,从单一的学科学业评价走向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最终建成中职学生成长大数据评价系统“3个1”,即形成1个中职特色学生成长HDR平台,构建1个学生综合线上生态系统,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输出1份学生综评报告单,起到育人导向和综合素质评价作用。

1、形成一个中职特色学生成长平台。为了实现综合评价学生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五育并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引进了学生成长HDR平台。该平台是一款基于国产高性能数据库引擎的数据应用工具,是在学校教育数据建模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实时查询或二次输出,实现精准数据筛选、灵活碰撞分析。HDR平台可利用学生日常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对教与学过程的跟踪监测,无感式、伴随性的数据采集和多维度、综合性、智能化评价。该平台通过综合分析学生情感、态度、思维和行为等信息,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立体和多元,有利于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构建一个学生综合线上生态系统,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学校建立了由学生自主阅读图书、自主慕课课程、自我评价学习成果的综合线上生态项目。在该生态项目中,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展示作品,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了解同伴阅读动态;教师以身示范,分享阅读心得、好书、创意想法,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适时引导;家长可以了解教育常识、学校文化,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学校可以进行核心理念宣传、文化渗透。

3、输出一份学生综评报告单,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健康成长。学校在实践中建立了14个项目,以“五育并举”为评价准绳,以过程积累的大数据为评价依据,以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影响力”活动为评价内容,采用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强调多元化评价主体,形成学生综评报告单。本体系起到育人导向和综合素质评价作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真实自我,明晰自身的优势特长和发展短板,引导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成长的方式。

三、提质增效,助力成长成才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本评价体系遵循“客观记录、全面评价,德技并修、体现特色,五育并举、多样成才,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实施原则,已初步显现成效。

1、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本成长评价系统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改进了自适应学习系统,自觉参加“我的课程我做主”慕课自主学习项目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

2、深入评价了学生的成长。充分利用大数据,结合学生成长数据和相关职业的能力要求,对学生现状进行了分析赋分,深入评价了学生成长。这不仅让学生个体对自我有全方位了解和持续性激励,也让校方和家长更系统地获取学生成长状态,找到学生更好的成长路径,同时让用人单位根据需求选拔人才。

3、改善了教育决策。通过利用大数据,跟踪学生学习,学校已挖掘出更多的隐性数据及其关联性,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预测精准性和决策科学性,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使决策者及时纠正决策偏差,提高决策质量。

4、培养了技术人才。近3年,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技能大赛获市级以上奖项300多项,企业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达98%,取得了突出的校企协同创新成绩,学校荣获20XX年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校企工作室原创动画片获得国际动漫金羊奖、国际版权金慧奖,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XX电商最佳人才培育机构等殊荣。

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案例 篇4

20XX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改进中小学校评价中指出:“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XX市从20XX年始,每年均参与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简称国测),通过对历年监测报告的分析和解读,结合“十四五”期间全市品质课堂行动总体规划,XX市开展了基于“国测”结果应用的“品质课堂”评价改革探索,通过课堂评价改革,引导教学改进,落实学生素养培养。

一、以先进评价理念为导向,发挥评价引导教学功能

1、国测结果报告分析与解读

XX市每年开展面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市镇教育管理干部、教研员、一线教师等层面的报告解读工作,总体解读各年度国测报告,深度挖掘报告中相关信息,明晰国测项目总体评价理念及其理念背后蕴含对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参与国测的各个学科组织骨干团队深入解读、剖析学科结果报告,明确学科监测理念、指标框架及监测数据反馈学科教学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定品质课堂评价改进的关键内容和核心要素。

2、构建品质课堂评价量表

在分析的基础上,分学段组织团队研制学段品质课堂评价量表;各学科则在学段评价量表的基础上,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评价要求及其课堂现状,制定学科品质课堂评价量表。邀请课堂教学、质量监测、课程改革等多方专家,对学段、学科品质课堂评价量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广泛征求镇街、学校和教师等多方意见;依托品质课堂实验基地,组织基地镇街、学校、学科开展课堂评价试点,检验品质课堂评价量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在实践中修正、调整、完善评价量表。

3、优化评价体系,全面推广应用

在试行基础上,依据实践情况,制定品质课堂评价指导意见,引导、促进学校和学科教师运用品质课堂评价量表指导教学行为改进,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结合品质课堂教师研训、示范基地建设、教学能力大赛等项目,将品质课堂评价融入教学视导、考试命题、课程资源建设等相关工作,在实践中优化品质课堂课堂评价体系,实现全市推广应用。

二、以评价体系为指引,深入推进品质课堂行动

1、构建品质课堂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

目前,XX市已完成各学段及学科品质课堂评价量表的构建。品质课堂评价量表总体框架分为“教师教的品质”“学生学的品质”两个一级指标,体现课堂“双主”理念(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的品质”则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行为、个人素养”五个二级指标,“学的品质”包括“参与情况、思维状态、知识技能、能力素养、情感态度”五个二级指标。各学科评价量表在以上框架基础上结合学科需要适当调整。

20XX年正式启动项目至今,XX市通过品质课堂理念研训、基地建设、教学能力大赛等多项措施,推动区域、学校、教研组围绕品质课堂评价指标、核心要素等,大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极大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改进。

2、紧密结合国测结果应用,让评价改革在日常教学中落地

与国测结果应用紧密结合,以国测评价理念为指导,以评价倒逼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意识,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结合品质课堂教师研训、实验基地建设、教学能力大赛等项目,将品质课堂评价融入教学视导、考试命题、课程资源建设等相关工作,在实践中优化品质课堂评价体系,逐步全面推广应用。XX市课堂教学正逐步由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和侧重“知识技能训练”的封闭式课堂,走向“双主-对话-合作”和侧重“能力、素养培养”的开放探究式课堂转变,真正发挥评价引导教学改进的作用。

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案例 篇5

探索多元评价,提升核心素养

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XX市第二中学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此项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学情的教育评价改革办法。

XX市第二中学进行的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个体在校学习期间全方位、全过程、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是对初中学生三年成长历程的真实记录,在对初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应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发挥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一、评价方法

组织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评价小组、学生综合素质年级评价小组、学生综合素质班级评价小组、学生综合素质学生评价小组。组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学生对有异议的等级进行复议。评定小组客观、公正的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等级,并作出综合性描述。年级综合素质评定小组对各班评定结果进行确认并公示。

二、评价过程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贯穿整个初中阶段。从学生入学起,学校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建立《XX市第二中学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手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相关的档案,学校要将此纳入学籍管理,使之成为学生学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评价维度

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能力。各维度等级的人数控制在:A等35%以内;B等45%以内;C、D等一般不超过20%。

1、思想道德方面

主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制定公平、客观的评价量表,主要从遵纪守法、追求公正、讲文明礼貌、注重仪表、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勤俭节约、节约用电、用水,讲卫生、不乱吐乱扔、热爱生命等方面进行评价。

2、学习态度与能力

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学习,同学、老师每天关注较多的也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学习习惯与方法、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综合评定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制定明确的评价量规,学生按评价量规进行评价,同时也为学生指引明确的方向。

3、交流与合作

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追求科学,思想健康向上。与他人团结互助,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见解独特,也会接受同学的批评建议,与他人交流能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可以很快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做事认真负责,善于与他人协同“作战”,并主动挑战一些困难,社会实践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能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4、运动与健康

运动与健康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身体发育基本情况、学生提质健康评定、运动与健康自我评价、运动与健康工具评价等几部分。学校每学期会组织学生体检,关注学生身体发育与视力健康情况。根据国家下发的执行标准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测试,包括长跑、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多个项目,综合考查学生的体质健康。

通过举行春、秋季运动会,篮球、足球比赛和趣味运动会等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增强锻炼意识,提升运动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5、审美与表现能力

评价要素有感受美、欣赏美、逐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能初步感受、欣赏并珍惜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各种艺术活动表现自我,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一定的艺术爱好,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对于美的含义有着自己的理解,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懂得美的真正含义。生活中,关注学生的仪容仪表,穿着上得体大方,也懂得用美来装点自己。

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呈现包括“综合性评语”和“等级评定”两部分,及附件“学生综合表现记录”。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年第一学期在12月、第二学期在6月完成。初中三个学年共评价六次。对毕业年级,计划在各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做出终结性评价。

学校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校以来,改变了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成长的片面的评价方式,真正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评价方式的改变,对教师更是一个鞭策和激励,更真实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努力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会继续完善评价方案和制度,做好相关保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案例 篇6

结合目前学历课程的课程策划工作,有以下几方面工作去做:

1、提高在线课程的实践指导意义。要将学习看做一个系统的工程,贯穿学、考、用,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内容,一定要与以后工作的实际无缝对接,即学了就能用,对未来的工作具有真正意义的指导作用。

2、提高课程思政属性。高校承担为社会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要最大限度发挥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在线课程的主渠道功能,扭转专业课程重知识、轻育人的情况。

3、重视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的最后一部分是文件的贯彻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件的执行层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以此精神为引领,坚决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把工作做到实处,在工作的每个细节处进行落实。

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案例 篇7

“实验之星”德育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XX市XX实验小学“实验之星”德育评价项目是XX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紧紧围绕学校“智行至真”办学理念,对传统“三好学生”“三行之星”评价进行改革,用形象直观的星星作为评价的载体,形成了全新的“实验之星”德育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的渐进性与延伸性,有效引领学生形成良好道德,促进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着力“评价内容”,建构“1+5”评价体系

学校以学生培养目标,以品真行正、睿智多才的现代公民为引领,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为研究内容,关注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突出评价的过程性。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实验之星”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和鼓励强化,在内容导向和持续性评价中,形成了一种“认同+激励”的德育评价机制。

“1”是“实验之星”,是评价体系中的最高荣誉,只有本年度同时获得5颗星资格的同学才能参与当年学校实验之星的最终评选。实验之星与以往的每班若干个名额不一样,学生名额远少于学校班级总额,符合条件的学生还要经历班选、级选、校选的过程,通过有效的评价梯度建设,既给予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明确了让全体学生共同努力奋斗的最高评价目标。

“5”是“品正星、智慧星、健体星、艺术星、实践星”,以五育为基础,“品正星”为品德、德行,体现“品真行正”的培养目标。“智慧星、健体星、艺术星、实践星”体现“睿智多才”的培养目标。每一颗星有独立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均遵循“立足过程,源于积累”的评价原则,确保评价的可行性和发展性。为此,学校以全面培养为目标,系统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三级指标进行素质能量积分赋权。

关注“评价主体”,设计“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一份好的评价体系,需要多方评价主体的全面参与、内外协调、多元合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设计“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为导向的“实验之星”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德育评价单一主体的困境,以“五方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一是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班级评价的学习主体评价;二是班主任老师、科任老师参与的教学主体评价;三是校长室、德育处等部门协同推进的管理主体评价;四是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监护主体评价;五是第三方评估机构客观复核认证的主体评价。如此,通过立体交互、互联共通的“多方参与”评价机制,切实为德育评价的有效实施和齐抓共管的德育环境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三多”评价策略,促进“实验之星”评价有效运行

1、多环节评价运行策略。将静态的终结性评价变为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关注教学过程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关注课间过程的监控功能,强化学生品质行为;关注课外学业的反馈功能,加强家校联系。多个环节评价,最大限度地涵盖学生学习生活表现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2、多种方法评价策略。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采用描述性评价、实践评价、追星卡评价、成长手册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在德育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对每一个学生品行发展的持续关注和大数据收集,多视角、多侧面、多渠道采集并保存学生道德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实现德育评价的个性化。

3、多端运行评价策略。充分利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利用软件研发第三方评价数据软件,开发“教师端”“家长端”“管理端”模块,对学生在校学习、获奖实时记录,实现评价及时化、信息化。

XX实验小学邵锦灿校长为全体教师解读评价体系

重视“评价结果”,构建“争章夺星”交互整合机制

为鼓励学生互学赶帮,实现自我全面发展,达成学校培养目标,学校构建“争章夺星”成长评价机制,力争让不同孩子得到不同的评价,在获得肯定收获成功的同时体现评价导向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争章,即争取“红领巾奖章”,其侧重评价学生思想引领与行为评价,增强综合素质评价的效度。“红领巾奖章”的评价结果,用于贯通同一层级的荣誉、实践和岗位激励,各类载体坚持“自下而上、分级设置、纵向衔接、逐级推荐”的原则,将红领巾奖章的考评内容融合于“实验之星”的评价中,每年度通过队员的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队员的典型激励作用,在全校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五维“争章夺星”成长评价机制倡导评价结果反作用于评价主体,助力于学生综合素质逐步提升。一是评价结果用于“章星”评价导航,发挥“导航仪”作用,明确思想导向;二是评价结果用于师生互动,发挥“发动机”作用,激励学生发展;三是评价结果用于督评审核,发挥“诊断书”作用,引导教师教学;四是评价结果用于内控监测,发挥“听诊器”作用,监控育人质量;五是评价结果用于家校互动,发挥“晴雨表”作用,密切家校联系。

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就像一颗小小的能量种子,会在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心中生根发芽。学校充分利用实验之星评价体系,汇聚能量,激发孩子的潜力。通过校本德育评价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搭建,制定符合学校实情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管理、评价项目表征化、结果规范化处理,全面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案例 篇8

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探索多元评价提升核心素养

探索多元评价,提升核心素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XXX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经县(市)区推荐,牡丹江市教育局审定,我市五所学校(幼儿园)入选牡丹江市教育评价改革第二批试点校。

为进一步宣传宣传推广试点校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将在“XX市教育局”公众号连续刊登市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的经验做法,请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学习深化思想认识,借鉴经验做法,及时提炼本校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加强信息报送。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XX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新时代学生综合评价及应用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多元评价机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提高站位,抓好方案贯彻落实

学校第一时间召开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动员大会,学习研究上级文件的精神,成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职教中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推进措施,建立保障机制。同时组织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类座谈会,全面形成“人人关心学生评价、事事考虑学生评价、个个参与学生评价”的良好氛围。

结合校情,制定特色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德技兼修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这一核心任务,践行“厚德博学、强能善技”校训,建立符合职教学生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即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其中基础性评价分为德育和学科学习,德育和技能发展性评价采用学分制评价方式,学科学习的评价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学生发展性评价包括优秀类: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评优活动;特长类:校、市、省、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1+X职业等级考试证书、学科竞赛(包括体育竞赛)、学习研究(包括研究型学习课题)、社团活动(创造发明、网页制作、书法、美术、摄影等)。

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由学校各个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共同承担。学校领导、政教主任、教务处主任、班主任、科任老师根据学生各项等级情况,关注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把评价结果作为提升学校治理、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三教改革”的重要依据,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

立足职教,激发学生成长活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工匠摇篮”,将工匠培养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相互交融,构建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指标,全面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新型职教校园生态。

一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着力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构建“校园+N(田园、合作社、园区)”育训并举职业培训模式,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养。

二是开展工匠培育工程,制定工匠成长学分制度。工匠成长学分包含思想成长类、技能竞赛类、技术研发类、创新创业类、文体健康类、公益服务类、劳动实践类等,通过客观记录、有效认证、科学评价学生参与工匠成长计划的实践经历和成果,形成全面系统的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成长学分体系。

三是创新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工匠精神”融入课程计划,系统开展校级专业技能大赛活动,以技能大赛为引擎,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推进五个专业“1+X”证书试点制度,逐步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同向而行、同步发力、久久为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关注学生多方位培养,持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努力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以“第一等工作”勇创“第一等业绩”,奋力谱写XX市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案例 篇9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笔者在此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浅谈两点学习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一根指挥棒,这根指挥棒一定要摆正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方案》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提出了改革措施。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在党政工作评价上,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

在学校评价上,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在教师评价上,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等的首要要求,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在学生评价上,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

在用人评价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

这些举措都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任务要求,有利于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形成。

由过去评价党政、学校、教师、学生四个维度,变为评价党政、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五个维度,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内容和指标。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教育改革难,不只有中考和高考的原因,也和现在社会上的用人导向有关。很多用人单位限制学历文凭,甚至非名校、海归不要,因此导致中高考学生压力大,以及“唯分数”“唯名校”“唯学历”等情况的出现。《方案》提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选人用人政策变了,那么用人单位就会形成以品性能力选人、靠岗位需求取人、凭实绩贡献用人的导向和环境,基础教育就会得到真正的减压。

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案例 篇10

探索推新“三值”评价体系

近日,XX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二批83个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XX市上报的5个案例均成功入选。同时,XX市发布了第一批12个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一年多来,初显成效,8月,XX市在XX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集中调研会上介绍了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为扩大改革辐射面和受益面,“XXX教育”推出系列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重点推送“XX省第二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XX市第一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供交流学习。

近日,XXXXX中心小学“第四个五年课程评价”启动仪式举行,探索推新评价体系——“三值”评价体系。这意味着学校在探索“评价赋能”之路上再迈新台阶,进入第五代教育评价校本化实践阶段。

“三值”评价体系在该校建校以来不断探索评价改革的基础上,改写了评价的定义,不仅探索多元主体多维度评价,将教师、家长和学生纳入评价体系,还将价值判断、价值促成和价值创生统一起来,通过现代化技术最终实现“以育人为本”的“三值”立体评价体系,即以评价培育智慧引路人,以评价培育“三有接班人”,以评价培育“教育合伙人”。

判断、促成、创生,构成“三值”价值体系

什么是“三值”评价?

该校校长刘庆兵介绍,学校以全人教育实践为基础,通过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突出体现三种价值,即判断价值、促成价值和创生价值。

判断价值是以评价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进行判断,实现鉴别、诊断的作用;促成价值是以评价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创生价值则是因育人而评价,以评价明确新的发展方向。

尤为特别的是,“三值”评价赋能对象并非只有学生,而是学生、老师和家长。将家长纳入评价体系,完善教育链条,护航学生成长。

“听课革命”赋能,培育智慧引路人

20XX年10月的一个上午,XXX中心小学四年级开展“深度课堂观察”活动,组织年级数学老师到其中一个班级听该班数学老师如何讲课。看起来很像传统的“听课”,但却有着很大区别。

课堂观察的陈俏婷老师详细地记录了观察笔记。笔记逐条记录了孩子们关于画出三角形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包括自己画出三角形,看看同桌如何画三角形,对比不同人画的三角形的特点,总结出三角形具备的特点,并通过互相讨论和验证这些特点等。

“可别小看这些观察,老师通过观察课堂上学生的情况,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和自主探究的情况、学生之间的协同和交流、学生对知识点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等,可以此判断学生学习力。”陈老师说,看起来是在“听课”,但实际上是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来评价老师教得如何,“我们老师们将这个探索和改变称为‘听课革命’。”

“这属于评价体系里对教师的评价。”刘庆兵介绍,区别于传统的听课考察教师讲课质量,深度课堂观察是从“看教师”转变为“看学生”,看学生怎样学、学得怎样;从“看场面”转变为“看焦点”,看焦点学生、焦点问题:从学习内容方面,看学生是否把握了本质与变式;从学习过程方面,看学生是否展开了建构与反思;从学习方式方面,看学生是否亲历了探究与协同;从学习结果方面,看学生是否学会了迁移与运用。

“观察焦点课后议”是促优教的重要环节。“听课革命给我们教学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深度观察学生课堂情况,促进了老师们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这也是XXX中心小学建校至今,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攀新高的原因之一。”陈老师说。

“作业+上课+考试”变脸,改变评价学生方式

小学生酷爱喝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但大人却常教育孩子们要少喝饮料,这是为什么呢?为解开这个“疙瘩”,XXX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变身小小探究员,探究饮料的种类、饮料中的色素等等,明白了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喝饮料。孩子们甚至还尝试制作不同的果汁饮料。

这既是该校项目式课程内容,也是“寒暑假生活超市”的探究型作业。这一上课和作业模式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和欢迎。

据悉,为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XXX中心小学不断探索从学习方式、作业设计等多个维度创新: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以“问题+”教学为导向,开展学生寒假生活项目式学习探究活动,将跨学科知识应用与艺术欣赏、动手实践等有机融合,让作业“起”于生活,“启”迪思维,焕发出灵动之美!而孩子们也在行中学、行中思、行中悟,将学习所得用一幅幅作品、一场场演说、一个个探究报告等等方式来呈现。

不仅如此,学校在多年前便开始探索“游考”,为一二年级的学生推出“游考嘉年华”,通过学科融通让知识点融进生活观察题中,让孩子们在不用面对传统纸张试题的同时,还能释放儿童天性,通过所学知识、团队协作、灵机应变等,在游考中快乐自信地“过关斩将”,并不断成长为有思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

“基于深度学习的项目式课程、寒假‘生活超市’、游考等,都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提升思维、自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我深度学习能力的外显。用它们代替传统的学习、作业和考试方式,孩子们必将向知识的更深层次出发,探索知识的本质,在学习中真正获得成长,进而让学习真正发生;同时也是结果评价调整为‘过程评价’,让评价更为多元和立体。”

“父母课堂”新玩法,找到教育合伙人

“没有想到学校开展亲子教育的方式如此好玩。”参加完学校组织的“爸妈故事会”后,该校一年级学生家长刘玲一连说了三次“太有意思了”。

原来“爸妈故事会”是学校为学生家长特别设计的亲子课堂。家长定期走进课堂当起老师,给孩子讲讲书中、生活中的故事,聊聊自己的成长故事,内容涵盖交通安全、情绪管理、保健知识、科学探究等多个方面,拓展课堂边界,丰富学生视野。看到爸爸妈妈化身为老师,孩子们都特别喜欢!

父母精进,儿童受益。针对一年级家长所处焦虑期、过渡期和稳定期分别开设相应的“父母学堂”课程,课程一改说教的模式,而是将家庭教育的知识层层递进到家长的脑海和意识中,真正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助力儿童共同成长。“父母学堂”这一模式也深受学校家长们的喜欢,几乎每一堂课程都是座无虚席。

同样受到家长欢迎的还有“亲子智慧课堂”“问渠讲坛”等,“通过创新家长课堂模式,真正地让家长参与到了育人的过程,成为教育合伙人。”刘庆兵说,“‘三值’评价体系也大胆将家长纳入评价对象,从家教理念值、家校共育值、亲子陪伴值等多个维度评价家长的同时,也提升了家长和家庭的获得感,而这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