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版学习心得体会 篇1
1、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能从整体上认知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和文化背景,能从不同体裁和形式的作品所具有的音乐表现特征出发,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2、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或社会文化生活中,乐于参与个体或群体的音乐表现实践;能享受音乐实践活动的乐趣,并能伴随感性经验的积累深化对音乐的理解;能在各类音乐实践和综合表演活动中不断提升音乐艺术表现技能,增强艺术表达的自信。
3、学生能从感知和表现的具体作品中,理解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从文化角度关注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认知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格特征;熟悉和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创造成果,探究其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能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文化价值观,拥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人文情怀。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版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新课标”解读培训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有以下两点:
第一,艺术综合不等于综合艺术。提倡艺术综合,并非是将五门艺术学科整合在一起而形成。杜老师指出,要将五门艺术学科的育人目标进行整合,紧紧围绕共同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仍然突出以音乐、美术为主的课程内容,在我们音乐学科中要有机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舞蹈及戏剧所融入的量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度调整,(胡老师给出的参考值是百分之十)。
第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根据每个学习任务设置具体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确保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学生“学什么”的具体要求与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后“能做什么”的学科能力互相呼应。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清晰地了解和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版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新课标下的音乐素养培养就是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能从生活中发现音乐之美,能自信、自然地进行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对音乐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探究、记性表演和编创等艺术创造活动中展现个性和创意;增进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之情,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重视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和科技的关联,吸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对社会和文化中的音乐现象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版学习心得体会 篇4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认识到新课程标准是围绕着艺术课程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将以往的三个学段变为四个学段,每个学段学习目标具体清晰且具有递进性,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我们能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更好的进行音乐教学实践。作文 WwW.ZuOwENbA.NeT
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4类艺术实践,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既是独立的,又是综合的、相互关联的。这就要求我们更新理念,完成从教到学的转变,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融合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搭建表现的平台,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发挥其创造力,注重音乐性,完成新课堂的蜕变,让学生爱上这充满灵动的音乐课!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版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针对2023版音乐新课标进行了细致解读,让我对音乐新课标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从杜老师的解读中,我感受到新课标内容的严谨,要求的细致,从而也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还需要多多学习,多多历练提升自我能力。艺术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新课标的修订由音乐课标转为艺术课标让我感受到,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会更加注重多元综合的发展。
杜老师分享的内容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一、二年级趣味唱游的解读,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单纯可爱,对新奇有趣事物的向往,是这个年段学生的一个特点。丰富的唱游活动可以激发低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玩音乐游戏、做律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节奏练习、理解歌词内容、模唱歌曲旋律,在唱游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理解音乐知识、掌握表演技能。
低段的孩子是充满童真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童真童趣之上,带领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唱。我发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经过设计的小环节更受低段学生的喜爱,例如拍节奏时加入动物形象,学着乌龟走一走,学着兔子跳一跳,能让学生在体验创造的过程中感受与理解节奏的不同时值。低段的学生对音乐概念的认识是感性体验之上的,他们更喜欢直观、形象、可以参与其中的音乐活动。
我认为这一学段的教学更契合教学目标的第一维度,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以及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为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当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发现音乐,探索教学方法,加强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能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去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美好,我想这样的音乐课一定是快乐的!唱游将演唱、演奏、声势、舞蹈、即兴表演这些艺术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体现音乐教育更加综合多元,更聚焦育人目标,强调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带领孩子领略多彩世界。
音乐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凸显美育的功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课堂教学,多思考,勇创新,敢想敢做,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努力奋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版学习心得体会 篇6
酷暑难当椿庭寂,夜凉自消兰榭寒。为期两天的培训就像这烈日里的一股清流,沁入人的心扉,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两天的培训涉及到的内容丰富,而且都是来自于我们一线老师在平时教学中的所困所疑。可以看出今年的暑期培训和2023版的艺术课程标准一样深得人心。这两天,我也从我们老师的奋笔疾书中,咔咔的手机拍照声中,悦耳的歌声里,以及学习时老师们那专注、欣喜的脸上,感受到授与学之间思想火花的冲击。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下面,我就浅显地说说自己的所感所想,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2023年版的艺术课程标准在市、区两位教研员的梳理与解读下,我们每个老师的头脑中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在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部孙娟老师的分析与对比中,大家初步领悟了2023版音乐课标和2023艺术课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我们看到了多重信号释放,音乐教育提速升级,音乐教育成艺术教育主线,被多角度多形式推动开展实施,正发挥重要的领头作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赵老师以1—2年级为例的课标剖析中,我们感到音乐教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音乐教学目标要求再升级,大单元教学的这列“高铁”正向我们疾速驶而来。
卢教授、吴迪、叶海燕老师及时为我们送来了“干货”,使我们不再饮鸩止渴,望梅止渴,同时也告诉我们各位老师,学无止境,术有专攻。
活动中的中小学的集体备课触发了我们对教学中深层次思考的认识,音乐教学要有深度,有广度,在教学中应不断反思,改良。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当然,这种理论也应当与时俱进。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技傍身,方不惧人生风雨。活动的最后,盐都部分青年音乐老师展示了自己的技能,舞台上绚丽多姿,舞台下掌声雷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有着这份本心,我相信各位老师一定会走向教师更高的境界。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版学习心得体会 篇7
程建平教授首先讲述了当下艺术课标的四个突出变化:一是学科综合(将音乐、美术、艺术三个课程综合);二是课程丰富(增添了舞蹈、戏剧、影视三门新课程);三是凝练了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是研制了各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按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5个学科分别制定)。
随后对课标文本具体解析,从七个板块进行了讲解,这也解答了我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例如:怎样实现知识内在关联、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学习任务该如何制定、课程评价的标准及重要意义……
在讲座的最后,程建平教授给了老师们一个建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强化学科综合意识、素养育人意识、任务驱动意识、实践活动意识、学业评价意识来全方位实施新课标。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版学习心得体会 篇8
解读《音乐课程标准》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一节课中怎样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怎样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为国家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共有十点,每点都是精华,如果细细品味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腊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体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拜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在以往的音乐课中我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整合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课堂上应注重这及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版学习心得体会 篇9
作为一名舞蹈专业的音乐教师,特别兴奋的是关注到新课标明确增加了从小学阶段舞蹈课程的内容。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舞蹈课程内容包含:“表现”“创造”“欣赏”“融合”4类艺术实践,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任务组织教学,这标志着小学舞蹈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其中要求注重知识与学段街接,任务驱动的目标设置,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核心素养。
基于尹少淳老师对新课标作出的解读:”音乐、美术学科不可被消解,要保证这两根支撑中国艺术教育大厦的大柱子不倒,同时新三科缠绕其上,最终呈现出融通跨学科的效果。艺术新课标既有大综合,也有小综合。我认为,音乐老师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向其他艺术学科学习、取经。老师应该构建的是“未来”课堂,而不在是单一的传统课堂。音乐课堂不仅要有学科内的深度,也要有学科间的广度。接下来,如何结合新课标,在音乐艺术教学基础上,结合舞蹈艺术,好一节美育背景下的素质舞蹈课,将是我主要努力的方向与任务。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版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2023年的春天,非常荣幸加入“和美乐者”这个名师引领、志同道合者聚集的大家庭。4月27日,在师父徐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开始了期待已久的首场线上学习活动。我和小伙伴们认真聆听、学习了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杜宏斌老师作《艺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解读。虽然因疫情只能在线学习,但杜老师学养丰厚、演讲精彩,让整个上午的线上学习让人意犹未尽,收获颇丰。
杜宏斌老师依据《艺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从课程理念、设计思路、核心素养内涵、学段划分等几个方面为老师们做了细致的解读。杜老师特别强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详细讲解了新课标修订的主要变化与突破。在细细聆听中,我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新《课标》的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新《课标》的课程标准不仅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加强学段衔接,还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124页的新《课标》内容真的是干货满满。
课后,我又重新翻看了新《课标》,更深入地进行学习,思考如何聚焦新《课标》,把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粗浅认识与思考,和伙伴们一起交流探讨。
一是培养目标的整体性。新《课标》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几方面的艺术核心素养。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各不相同,但表现内容融为一体且各有侧重。这就引导我们应该把核心素养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循序渐进地教学。
二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新《课标》的颁布,教师最需要的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平时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真实有效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实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换。
三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优化课程内容,合理设置音乐学业要求。例如:逆向教学设计,多问问自己“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学生能主动去探索“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让学生真实经历学习的过程。
四是重视学生实践活动。课堂要在夯实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活动中应多创设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学习活动来开展教学,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深刻的理解,真正提升音乐综合能力。
加入工作室的首次学习活动,让我静下心来学习,认真反思,厘清差距。期待在今后的活动中,在导师徐老师的引领指导下,在伙伴们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版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2023年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在本次的修订中,重点围绕艺术课程的改革,在国家、教育部的全面支持下,在之后的贯彻落实中,我们必然会看到素质教育的提升,艺术课程将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艺术教育也将迎来春天!
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的审视。这给我在教学上带来了新的调整和机遇,同时扩大了自己的视野。本次新课程标的学习,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专家精彩详细的讲解;查找资料反思消化;参与在线的研讨与交流。使我更加明确了艺术教育的目,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描绘育人蓝图。教育目的就是想得到的美丽、课程标准是看得到的风景、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的景点。人是需要一步一步“树”起来的。
与2001年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相比,修订后的课程方案有哪些主要变化?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2023版《艺术课程标准》聚焦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及创新思维的能力。艺术课程的四个核心素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贯穿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其中,审美感知是艺术学习的基础,艺术表现是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必备能力,创意实践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文化理解则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学习感悟。
1、音乐美术成主线,艺术教育成为必修
艺术课程内容分五大类,戏剧影视分量加大,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内容。教育部颁布的2023艺术教育课标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整体的课程设置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3年版)》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并且课程时长要达到九年课时总比例的9%-11%。
新课标中,明显增加和扩大了艺术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除了传统的音乐、美术和舞蹈外,特别增加了戏剧(戏曲)和影视教育,并对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估都有具体的建议和标准。戏剧教育除了作为一大专门项内容外,还在其他四大内容中都有涉及,在音乐、美术、舞蹈和影视课程中,都提到要求利用戏剧游戏或情境表演的方法,对相关的艺术进行综合的表达与呈现。
2、学生至少要掌握1-2项艺术特长
在艺术课程安排方面,新课标要求分学段教学,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体安排是:
1~2年级开设音乐、造型、美术;3~7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提前到7年级(初一)。
新课标要求,艺术课程设置要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3、艺术课程更加多元化,艺术素养成必修
对于课程的内容,《课程标准》中也提了要求,以音乐课程为例,《课程标准》中针对不同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戏剧(戏曲)课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学习任务:
1?2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唱游?音乐实施,任务为“模拟表演”,即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动物、植物进行模拟,培养学生对所表现对象特征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表情、身体、语言进行表演。
3?7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音乐及语文、外语实施,任务为“课本剧表演”,即选用音乐、语文、外语等教材中的教学素材,进行课本剧编创表演,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和对表演活动进行评价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7年级开设戏剧(含戏曲),学习任务围绕“戏剧游戏”展开。
8?9年级:学习任务包括“演出舞台剧目““编演故事脚本”“记录观剧心得“和“策划戏剧化活动”。
4、鼓励参加艺术实践活动
在《课程方案》中还提出,把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学业评价。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张国华对此作出了说明:艺术课程增加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多样化,引导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作出全面的、全方位的评价。
《课程标准》中不止一次强调,要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让艺术始终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耳濡目染,让学生们由此提高自身素质。这才是设立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2023版新标准的修订,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能够看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教育方针,国家都在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之于孩子,不仅是个体与家庭的选择,更是国家教育和发展层面的战略!
相信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后,老师们更会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和艺术素养。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感、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版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首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来新要求,目标重在关注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学习,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阶段知识目标,更要思考在整个学段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2023版课程标准要求,艺术课程设置要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段由原来的三学段改为四个学段,更注重学段间的衔接。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学段(3-5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第三学段(6-7年级),与初中模块化教学相结合。第四学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则与高中艺术课程进行衔接。
总之,通过这次的课程标准解读的学习,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方法,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