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2024-04-03 22:15:16 观后感 打开翻译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篇1

“于都河呀于都河,红军生死河,今天你的将士要向你道别,军好骑,战马鸣,唯有牺牲多壮志,长征第一渡!”这部史诗从于都河畔的乡亲们拆门板搭桥,为红军提供支援的情节开始,展现了红军与当地百姓的鱼水情深。而曾爷爷请求红军将自己的棺材板用于搭桥的情节,更是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推向高潮,让人感动不已。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面对着极其艰苦的条件,爬雪山、过草地、血染湘江。这些历史事件,每一个都充满了挑战和牺牲。但正是这种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支撑着红军一路走来,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剧中的主人英姑更是凭借她一辈子等候长哥的故事感动众人,不禁潸然泪下。《长征第一渡》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更突出了长征精神。这部作品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先烈们。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篇2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伟大战略转移,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页。第一渡,位于江西省于都县,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见证了红军战士们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

《长征第一渡》让我对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红军战士们在长征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如饥饿、寒冷、疾病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展示了他们的顽强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让我明白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使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出自 wwW.zuoWEnBA.nEt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牢记它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努力学习奋发向前,走好我们新一代的长征路。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篇3

《长征第一渡》作为中国首部文旅史诗,深刻展现了中国长征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内涵。作品通过宏大史诗的叙事方式,生动展现了当年红军长征中沉重而壮丽的一幕。影片中那一幕幕战士们渡河的壮丽景象,让我热血沸腾,感受到了红军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以及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此外,老妇人那句“你还记得吗?”也一直萦绕在我心头。这部影片让我对长征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中国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篇4

长征精神是一种深刻而广泛的精神财富,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无畏勇气和牺牲精神。这种精神令我深感震撼和敬佩。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面对着重重困难和艰难险阻,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和信仰,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他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长征精神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篇5

从此千里万里

都在这条河边

千年万年

记得那年日月

朝夕之间

一盏星火燎原

生命无畏集结发出黎明的预言

——题记

《长征第一渡》是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舞台剧,耗时近3年时间打造,在真实历史事件的框架下,融入艺术化的情节,辅以富有现代科技感的道具,为观众全景式、沉浸式地再现了长征时期的峥嵘岁月。既有宏观的震撼场景,也有细腻的亲情,伟大的爱情,一辈子望穿秋水的守望!每一次观演都震撼心灵,让我久久泪目。

峥嵘革命岁月

“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的深情旁白拉开了于都人民期盼已久的大剧序幕。于都河畔,一位老人手提马灯站在浮桥上默默等待,问道:“你见过他们吗?”用第一人称的角色设置将观众带入长征故事的叙述中。百姓踊跃加入红军,妻送郎、母送子、兄弟相争上战场的情景不断涌现。那些穿梭在舞台上的战士,或站立,或匍匐,或跳跃,或翻滚,他们集聚着、分散着、警惕着、战斗着。在漫天大雪中,他们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艰难险阻无法动摇他们一分一毫;在黑暗笼罩时,他们手拉着手,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群体,炮火连天,不放弃任何一个同伴。变换着状态的他们依然在前进着,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已然忘记了身体上的磨难,我们看到的是外化了的坚毅内心。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于都是壮丽史诗的开篇,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是新时代于都向长征的致敬,更是于都人民献给中国人的精神大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深深地爱着我们脚下的于都红土。《长征第一渡》用一个个真实的、鲜活的革命形象向观众展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一个个立体的生命,将其自身的真情实感充满舞台,融入舞剧之中,让观众感受他们的信念所带来的震撼。

创新传播形式

当下艺术科技化与科技艺术化已成风潮,舞蹈艺术与科技的联系日益紧密,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态势。《长征第一渡》融入艺术化的情节,辅以富有现代科技感的道具。在深度和宽度上都极具震撼。技术上结合声、光、电等多样化的新媒体前沿科技,真实地模拟出雪山、草地等场景,使整体的视觉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舞剧在表达风格、创新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多界面”“深层次”的整体观念。

科技的发展不仅丰富了舞剧本体的表达,同时也拓宽了舞剧传播的媒介。在表现飞夺泸定桥的部分,剧院运用了独有的机电液一体化大规模装置,搭配着巨大的瀑布、铁索桥等道具,通过在舞台和铁索上的展现,将波涛汹涌的自然景观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搬上舞台,不仅真实演绎了长征的艰辛历程,更是呈现了视觉盛宴。在展示红军翻越雪山的情境中,模拟了高峻复杂的雪山,结合飞舞的雪景投影,红军勇士们不断攀爬和滑落,表现出毅力坚韧,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红军长征时期的艰苦奋斗。最后,舞台重新回到水平位置,象征着战士们克服了雪山这一困境,离胜利又进了一步。

新媒体技术开拓了舞剧中的舞美设计思路,促进舞剧表现方式更创新,越来越多新兴技术与舞剧艺术实践相结合,呈现更精美场景。让观众愿意走进剧场,使舞蹈艺术不再故步自封“闭关”发展,也积蓄了巨大的传播力量。

掩卷沉思,80多年过去了,那段峥嵘岁月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时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长征第一渡》的一帧帧画面引起了我们对往昔的一幕幕回忆。饮水思源,就是要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生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发展路上,我们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迈步新征程,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篇6

在三月下旬,一部史诗级红色舞台剧《长征第一渡》悄然上映,全场座无虚席,无人不为之震撼。

长征是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次伟大壮举,是改变世界的一个奇迹。在长征途中,红军一路上经历各种艰难险阻,飞渡大运河,翻越雪山,一路上和敌方进行游击战等等。而长征中的起点就是于都,而经过的第一条河又是于都河,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片名叫做大名鼎鼎的“长征第一渡”。

“你等过人吗?”“等了多久?”“你等的人,他回来了吗?”这是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台词,也是我最有感触的话语,这是老奶奶作为亲历者做出灵魂的拷问。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篇7

作为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为我们提供了洗涤灵魂的感官体验的同时,更为我们展现了立体而多维度的可爱于都:可敬、可亲、可近、可观、可赏,及可与之缔结各种美好的于都。

于都是可敬的。可敬就在于当面临困局时,一群群“我是于都人”发自内心地呼出“让我来”;可敬就在于当面对牺牲时,更有一群群“我是于都人”发自肺腑地喊出“跟我上”……这些声音,虽有些许稚嫩,却铿锵有力,凝成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

于都是可亲的。为红军送行,于都人民倾其所有,慷慨地献出“三块板”——门板、床板、棺材板,纵是门洞大开、无处栖身、难以安息,也要把亲人红军送抵胜利的彼岸。不光是最后一块板送去了架浮桥,就连最后一碗米也送去了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了做军装,甚至连最后一个儿也送去了当红军。于都人的长征,是最崇高、最无私的奉献。对此,周恩来同志情动不已,感慨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于都是可近的。深挖长征背后的故事,以红军烈士遗孀段桂秀老人一生一世的守望为故事原型,融《一句承诺,一生等待的段桂秀》《于都人民真好》《一双绣球草鞋》《榕树情怀》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于都红色故事,《长征第一渡》以其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人物故事,动人的细节,再现当年的峥嵘岁月,真实可信,带给大家“还原历史”的沉浸式回眸,拉近了人们对于都、红军、长征的了解,演出百余场,好评如潮。

于都是可观的。长征——从于都集结出发。于都河、大榕树,这些见证长征的景物依旧还在;打草鞋、吹唢呐,这些助力长征的技艺仍在传承;“长征大道”“长征源小学”“长征广场”……以“长征”命名的建筑随处可见;《长征组歌》《红军渡长征源》《从此》更是家喻户晓的旋律,于都已成为了一座可观的长征之城。

于都是可赏的。《长征第一渡》充分利用罕有的360度液压机械可翻可转可升降舞台,并借助技术创新,模拟出江河、瀑布、铁索桥、雪山、草地、战火等历史画面,气势磅礴,兼具故事性和艺术欣赏性,带领观众穿梭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让人们仿佛亲临现场,带给大家一场前所未有、“跨越时空”的感官体验,打响长征文化名片的同时,也为人民新增了一处精神栖息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更有一代人的担当。通过《长征第一渡》,我们看到了可爱的于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更需将可爱的于都建设好、发展好,向前进,永远向前进。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篇8

再伟大的理想总还是要有现实的感召与回归,再宏大的故事结合微观叙述才能克服浮于表面而真正叩动人心。《长征第一渡》这部剧在这些方面交出的答卷可谓满分。从草鞋到革命的信念,是人民的朴素愿望,也是国家民族命运所在。“从此千里万里,都在这条河边,千年万年,记得那年日月…”秋夜明亮,月色打湿的双眼,终是看到了星火燎原,盼来了黎明破晓。“穿什么鞋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走什么样的路。”把眼泪放在心里,把故事和精神融入血脉,把一瞬间的情绪激动延长进疏松平淡的日常里。长征是史诗,也是镌刻在我们血脉里的情怀与精气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惟愿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激荡在宣传中,更响亮在人民心里。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篇9

《长征第一渡》舞台剧展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和深远影响。它以红军集结于于都、渡河出发为开端,通过沉浸式的表演方式,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离别的场景让人心生感慨,妻子送别丈夫、父母送别儿女、恋人在此惜别、于都人民送别红军战士,无不流露出深深的不舍和无尽的思念。毋容置疑,这种伤感中也透露出温馨、坚强和无私奉献的情感。于都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红军,他们付出了一切,为红军战士赶制军装草鞋,将家中最后的粮食送去做军粮,甚至连最后一个儿也送去战场。这种军民鱼水情深让人感动不已。

观看这部舞台剧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洗涤灵魂的旅程。它让我重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和自由。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我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篇10

看完《长征第一渡》这部巨作,我彻底被惊艳到了,它生动还原了红军过草地、爬雪山、飞跃卢沟桥等许多场景,讲述了娘送儿、妻送夫的感人故事,很直观得让我感受到于都人民群众对中国红色革命的支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

他们为了家乡、为了亲人抛头颅洒热血,不断坚持向前走,向光而行。他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长征精神值得我深刻学习,希望我们青年大学生未来都能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长征精神,扛起自己的责任,无畏艰难,砥砺前行。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篇11

《长征第一渡》让我深刻体会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于都走出的红军,舍小家为大家,带着家人的牵挂义无反顾地投入献身人民的事业当中,坚定信念,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险阻,他们都坚持不懈地往前走。不畏生死,面对敌人的阻挠,他们首当其冲。过草地、爬雪山,他们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他们的家人,在家乡日日夜夜牵挂着他们,无尽的守望,坚信他们终有一天会平安归来。行军途中,红军战士掩下对家的思念,对家人的思念,迎难而上。雪山上一声声呐喊,诉不尽他们的思念。黎明破晓,我们迎来了胜利。可是,他们却再也无法亲眼看到,与亲人阴阳两隔。有的人等了一辈子,却在烈士名单看见丈夫名字,悲痛欲绝。他们是我们的家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拥有美好生活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而他们也将永远鲜活在我们心中。他们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榜样,用实际行动教导我们要做一个不畏艰难的爱国青年。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篇12

看过很多遍由文字记载的史实,在舞台上生动演绎出来,还是会催人泪下。除了各个感人的小人物情节,再提一点令人惊叹的地方,那就是小小的舞台,竟囊括了江边河畔、沼泽湿地、瀑布雪山。铁索板桥……这不仅是文化的胜地,更是视觉的盛宴!

比如飞夺泸定桥的部分,竟把瀑布与铁索都运用上了,瀑布将湍急的江河完美地演绎了出来,当战士在铁索上攀爬的时候,真令人惊心动魄。再比如爬雪山那一段,舞台还可以360度旋转,这是令我没有想别的,它模拟着复杂险峻的雪山。战士们不段攀爬、不断滑倒,落下,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

当枯燥的历史文字,遇到富有创新的现代科技,不仅拉近了人们与历史的距离,更蕴含了无穷的传播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