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2024-03-07 15:29:08 观后感 打开翻译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1

黄文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突发山洪中因公殉职,年仅30岁。黄文秀将青春献给大山,奋斗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是“党的女儿”、“大山的女儿”,先后被授予“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七一勋章”。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也应当以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奋斗新时代。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2

我们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学习文秀自觉把人生追求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忠诚于党的领导、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事业,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学习文秀真挚的人民情怀,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培养对人民群众的真感情,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谋福祉。学习文秀敢于斗争的奋斗精神,深怀进取之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3

《大山的女儿》这部剧是根据真实事迹创作,讲述黄文秀从乡村走出来,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动人事迹。

该剧细节方面真的很打动人心,看到预告的那句“总有人要回去啊,而我,就是要回去的那个人”时就已经泪目了。为了人民,黄文秀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艰辛路,她凭着一颗炙热的心,迎接万难,来到基层,为脱贫攻坚战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反复观看黄文秀的事迹,只愿未来的某一天,能够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4

磨炼“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执着坚守,挺直厚积薄发的“长征”脊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黄文秀以一次次上门的坚持消弭了村民的猜疑与拒绝,以永不褪去的笑容面对群众的质疑与议论。新时代选调生要培养“顽石”精神,不惧风霜雪雨、不畏烈火焚烧,以“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应对顺境与逆境的考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长征路”上行稳致远。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5

一直不敢看这部电视剧,因为知道原型、更了解结局。还是有点内心不能接受的感觉,由于最近岗位的调整,感觉我需要一股让我满血复活的动力,所以决定还是看一看作为近龄人的事迹、他们的智慧是如何在基层中发挥作用的。

作为一个从大山里面走出去的人,自己好不容易摆脱了贫困、逃离了大山,却毫不犹豫的决定回去反哺,这样的事迹难得,选择肯定也很艰难,可以她却毫不犹豫。这种决定其实也不难理解,我们从她的家庭就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是感恩的,对子女的要求也是感恩的,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政策,他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剧末黄爸爸拒绝县级抚恤金的情节,让人动容,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她做出的决定似乎也是必然的。

她的真诚感动了村里的群众。第一次到村里的她去走访群众,群众能跑的就跑,能躲的就躲,大家都不愿意见她,都不信任她,但是通过她的坚持、她的热情,以及她的细致,她跟群众认亲戚,把群众实实在在的放在自己的心里,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谋福利,切切实实的让群众感受到了温暖、得到了实惠,很多人都开始慢慢的接受她,有事主动找到她,有的人甚至只相信她。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她不仅有一腔热血,她还有方法、有策略,懂得如何去感化别人的心,她带着自己单纯的初心,用最朴实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多年没人管的老太太,连支书都说我都把她给忘记了,但是文秀书记发现了,她不仅帮助她,而且亲人待她,老太太亲切的称呼她为自己的孙女;全村第一懒汉,从见到她就跑,到亲切的称呼她为妹妹,有事他只信任她……桩桩件件都是真心真情换来的感动和支持。她的细心、用心、耐心和智慧让她在群组中站稳了脚跟,获得了认可。

她的热情带动了周边的干部。她一到村子里就开始带着大家从环境卫生开始,从一个最基本又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小细节抓起,带着大家一起从细处着手。她虚心向村里的干部学习,学习之后总结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党建的带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先锋作用,善用集体的力量来推动工作。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队伍从一盘散沙,到团结一心,不分彼此,很多年轻干部受到感召,积极的加入共产党,很多干部从从前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到自己主动反思、主动参与,从看笑话看热闹到积极投身。她的一腔热情,提起了周边干部的积极性、大家都想干一番事业,大家主动想事、主动参与、主动投入,带动了原本有意见的村干部,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百姓带动起来了,整个村里都欣欣向荣,贫困户的红旗一面面的摘下来了,换上了崭新的蓝旗,贫困户以自己家红旗户为耻,大家都争先努力的想要插上蓝旗,变成脱贫户。仅仅一年的时间,全村贫困户就基本全部都有稳定的产业、稳定的收入,这是内心的带动,不仅是扶技,更是扶志。

她的事迹感动了全国的人民。车祸的发生,本可以避免,但是作为一名内心装满群众的第一书记,她对群众的念念不忘,使得她义无反顾的前往。事后,不管是她的亲人、村里的群众还是曾经的同事,都不能接受,全国人民都为她感到惋惜。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干部很多,她的故事或许很普通,每天都在各地发生,但是作为一名高学历的年轻女干部的这种觉悟、这种韧劲、这种执着是很多人身上看不到的,这是我们这辈人值得学习的,学习她的一往无前、学习她的韧劲、学习她的无私,学习的为人处世方法。虽然她牺牲了,但是千千万万个黄文秀还在我们的基层,还在我们的群众当中,还在带着她的遗憾努力,还在带着她的目标前行。

看完这部剧,久久不能平静,演员演活了黄文秀,给我们真是还原了她的一年扶贫经历,让更多的人记住她,让更多的人为她接续努力,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基层一线中去。自己作为其中受鼓舞的一员,也更应该沉下心来,想想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6

《大山的女儿》刻画了“时代楷模”、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短暂却灿烂的一生:从“返乡扎根”的坚定人生选择,到“情系百姓”的朴素人格品德;从“决战决胜”的扶贫事业热忱,到“忠孝难两全”的家庭牵绊……历史烛照时代,榜样传承精神。同样作为选调生,我们要以青春之名,书写清澈挚爱,不负时代相邀,扎根基层沃土,奋发向上生长。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7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这是“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给黄文秀的颁奖词。她以什么感动中国?她用每一次选择作出回答——她放弃城市优渥生活,回到家乡开展脱贫攻坚事业;她将自己的车当公车用,驻村一年间行驶2。5万公里;她舍小家为大家,父亲患病住院却不能留在身边尽孝;她连夜赶回百坭村开展防汛救灾,将30岁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从大山里走出,再回大山中去,《大山的女儿》表现出一个脱贫攻坚英雄的人生轨迹,把她的精神具象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故事,勾勒出一名年轻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像黄文秀这样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同志有1800多名;像黄文秀这样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奉献给脱贫事业的干部有数百万之多。正是这些平凡英雄,以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共同汇聚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大山的女儿》讴歌不忘初心使命、心系人民、脚踩大地的黄文秀,通过弘扬以黄文秀精神为代表的脱贫攻坚精神,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今天,要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链接时代脉动与人民心声的影视作品。《大山的女儿》通过将镜头聚焦于真实社会中的人和故事,借助艺术性表达,向观众展现了黄文秀的优秀品质,更反映出我国脱贫事业的重大胜利。它让我们看到,一部扎根人民的影视剧,能够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为广泛吸引社会力量投身重大国家战略的实现,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8

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主人公黄文秀是一名优秀的选调生,也是一名奋斗在扶贫路上的年轻干部。她心怀桑梓情系百姓,带着知识和梦想建设家乡,以美好的青春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同为选调生的我们,更要以她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改善献智出力,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9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泪点很高的人,但是在观看电视剧《大山的女儿》时,很多场面都让我不知不觉间热泪盈眶。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黄文秀本可以选择大都市的优渥生活,像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一样,把衣锦还乡作为生活的点缀。但她在面临毕业去向抉择时,毅然地选择了回归家乡,用绽放的青春回报家乡的养育。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她用脚丈量了百坭村的每一寸土地,誓将蓝旗变红旗。她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视为人生的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的投身于脱贫攻坚一线,不怕困难,甘于奉献,敢于牺牲。

我相信在助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定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黄文秀,心怀希望和梦想,为着伟大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10

近期,我跟随女儿们观看了电视剧《大山的女儿》,深受教育,生动而朴实的故事情节,一次次的感动和感染到了我,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部难得的非常接地气的优秀电视剧,是一首颂扬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的赞歌。

《大山的女儿》,以平实视角拉近“时代楷模”黄文秀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客观真实的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脱贫攻坚战役中基层共产党员的生动群体形象。该剧在开篇用倒叙手法,讲述了黄文秀生命最后时刻的故事。她驾车返回百坭村时遭遇暴雨山洪……面向镜头,黄文秀向观众平静地介绍自己,由此揭开她心系百姓、忘我奋斗的扶贫之路。这种表现方式较为新颖,紧贴观众,鲜活而生动,剧情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或许黄文秀在因公殉职前也有很多话想说,也曾回忆起奋战扶贫一线的点滴往事,这些想象空间促使观众带着缅怀之情、崇敬之心追寻黄文秀生前的生命印记,使观众的心和黄文秀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大山的女儿》,采用生活化表现手法,深情细腻,平辅直叙地讲述了黄文秀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扶贫故事,在人物心理描绘、故事场景设置、配角人物塑造上都力求回归本真,纯真纯朴,毫无做作,丰有感染力。该剧一开始就让黄文秀面临艰难抉择,是留在大城市发展,还是报考广西选调生投身家乡建设,以此来探寻黄文秀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初心。

《大山的女儿》的故事场景拍摄立足于实景实物,画面中,有秀美的广西百坭村真实风貌、有悦耳的壮族山歌、有亲切的广西方言、有端庄得体的壮族服饰等在剧中得以原汁原味地保留和表现,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和真实感。同时,该剧还塑造了村支书农战山、党小组长兰双应、村妇女主任罗梦兰、乡村致富带头人班华元、驻村干部杨业博等立体式多元化配角人物形象,这些基层普通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给电视剧增添了更多的绚丽色彩,使电视剧更加饱满和丰富,更加感动人心,潜移默化,用最朴实的事例,以告诉世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领导全国人民走上小康路这样一个历史问题!。

《大山的女儿》将重点放在黄文秀的理想和行动的刻画上,叙事主线脉络清晰、故事节奏明快,情节紧贴现实又曲折多变化,悬念丛生;同时,巧妙的为观众解答了有志青年应该以怎样的理想和姿态去奋斗?农村应该以怎样的理念发展等一系列农村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了解到部分村干部给贫困户建档立卡后只是定期核查按手印签字画押时,黄文秀开始用脚步丈量民情,带着感情调查摸底,她的言行一致,直通到了民心,感动了村民,得到乡亲们的爱戴和拥护,她用心亲手绘制出了“贫困户分布图”,通过电商直播和成立合作社等方式,一户一策,具体可行有效,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防止返贫,使百坭村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大山的女儿》,用现实主义笔触描摹了黄文秀的质朴本色和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既有她遭遇困境时黯然落泪的场景,也有驻村扶贫时“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韧坚强。在黄文秀的努力下,百坭村的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倍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黄文秀因公殉职后,韩立明继任百坭村第一书记,最终完成黄文秀的遗愿,让百坭村脱贫奔上了小康。黄文秀用她光辉而短暂的三十岁的年华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生动表现了新时代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大山的女儿》注重对黄文秀的生活工作以及心里的细节描写,避免了观众讨厌的“高大上”的人物塑造手法,细微的故事情节,与观众同频共振,直入观众心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振撼强烈的感同身受。我跟随着女儿们一起一直牵心着黄文秀的命运,伴随着黄文秀的故事同喜同悲,曾多少次掩面而泣!另外,扮演村支书、村主任、副主任、妇女主任、治保主任、帮扶干部和镇长等演员,精采的表演,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她们像一支支鲜嫩的绿叶,把黄文秀这朵鲜花陪衬的更加绚丽多彩。

总之,《大山的女儿》这部电视剧,是近年来最好的感人的电视剧,可谓一部新时代人民女儿的赞歌。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11

一个人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可以做很多事情,黄文秀恰恰选择了最基层的脱贫攻坚事业,用青春和生命践行了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作为服务企业、服务经开区的一名工作人员,通过观看《大山的女儿》,我受益匪浅,收获了一些可以用于自身工作生活中的感悟。一是要坚定人生方向。“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是黄文秀的人生价值追求,所以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工作,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并为此不懈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把握自己所要走的路,为此不断奋斗,直到达到理想的目标;二是要保持奋斗定力。黄文秀的工作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她扶贫手记的字里行间里,不难看出她从一个扶贫“新手”逐渐熟练的过程,她走村入户,“死皮赖脸”的向乡亲们了解情况、收集诉求,这无疑充满艰难险阻。在工作中,坚持真抓实干原则,以务实作风、踏实态度推进工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效;三是要涵养为民情怀。在与企业交往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像黄文秀将自己融入困难群众之中那样,多走出办公室、走进企业,与企业打成一片,倾听企业声音,把握企业情况,多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用真诚服务企业,用真心打动企业。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12

讲述文秀师姐回到大山,挑起脱贫攻坚重担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今天播出了。三年过去了,再次看到那场带走师姐的大暴雨,看到师姐在雨中的犹豫与选择,我依然没能忍住泪水,脑海里又浮现出18年暑假去百坭村暑期实践时,师姐热忱勇敢、乐观向上的样子。师姐总是忙到夜深才离开,一大清早又回来,带着我们入户的时候,各家各户都对师姐十分亲热,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令人看了都觉得心中感动。去年,听说这部电视剧要来师大校园取景,我主动报名了志愿者,实际的拍摄过程还是有些辛苦的,感谢所有为这部电视剧付出努力的人们,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秀师姐的故事,能够让文秀师姐的精神永远流传。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13

无聊的暑假生活开始了,整天呆在家里,家里实在太无聊,电视简直救了我这颗无聊的心。这个暑假,我便追了一部电视剧《大山的女儿》深触到我的泪点,感动至深。

这部电视剧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里面的黄文秀是一位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途,放弃自己在大城市的幸福生活,一心回到家乡广西百色,主动投身扶贫一线的感人事迹。

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黄文秀一开始去扶贫的时候,乡亲们处处针对她,不配合她工作,烧她的资料,故意不与她见面。处处为难这个刚毕业的第一书记,百坭村的人总感觉他是外人,完成两年的扶贫工作任务,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如果干得不好,还要给他收拾这个工作上的烂摊子,不给他好脸色。因此,黄文秀书记保证百坭村一日不脱贫,她就不走,村民也渐渐地接受了她。

“百坭村就是我的家,你们就是我的家人”,黄文秀书记当着村民们大声地说着,在面对父亲生病和村里一大堆琐事,她还是选择先处理村里的事情,就连节假日她都很少回家,挨家挨户的走访贫困户,了解每家的情况,制定每户的脱贫计划,而且还要“脱贫不返贫”让乡亲们都过上小康生活。带领村民们种砂糖桔、种枇杷、养鸭、养猪等等扶贫项目。但让我最为感动的就是上千人背枇杷的场景。

由致富带头人蒙昌龙带领村里人种的枇杷到了收获的季节,因天公不作美,下起了一场大暴雨,山路被冲垮了,供应商的货车进不来,正在大家心急如焚的时候,黄文秀书记提出了一个感觉不可能实现的办法,就是召集村里所有人,把枇杷背下山在那里交货。

邻村的人听到百坭村的事之后,也纷纷赶去支援,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形容的难道不是他们吗?天空黑得看不见,还下着倾盆大雨,可这阻挡不了大家团结一致的心,上千人爬山运枇杷,就像长征,就像一条巨龙似的盘旋在这座山,大家手中的手电筒、火把,在黑得看不见的大山里显得是多么渺小,可只要大家团结一致,整座山都亮了起来,最后枇杷按时交货,这个场景是震撼的,是难忘的。

我是真的很惊讶,20多岁的研究生,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回到自己的家乡扶贫,在面对刁蛮的村民,她的坚持,她对扶贫工作的执着感动着每一位村民的心,让百坭村全部脱贫,绝不反贫,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很敬佩黄文秀书记。

2024年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14

最近,抽空看了前段时间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山的女儿》,没看全,却记住了黄文秀遭遇的两场雨……

第一场雨:百坭村的枇杷成熟了——这可是乡亲们脱贫的“金枇杷”啊——急等着运输出去的时候,却因为暴雨损坏山路,车辆进不来,眼瞅着30万斤价值超百万元的枇杷就分文不值了。

黄文秀几个询问、一个决定、一个相当有魄力的举措扭转乾坤:从枇杷存放点到车辆停靠点步行需要多久?一个框能背多少?我们能动员多少群众参与进来?这几个问题很快有了答案:从枇杷存放点到车辆停靠点步行一趟需要一个小时,一个筐能背60斤,我们能动员近千名群众参与。“如此一来,五个小时我们就能搞定30万斤枇杷,干!”

可是,在下雨;可是,是山路;可是,是夜间;可是,还有很多年迈的老人也主动参与进来,必须要考虑到他们的安全!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仍然不忘通过手机拍摄照片、视频上传网络、朋友圈,更多的第一书记看到了,纷纷动员邻村的党员同志前来支援!

“像长征!”“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看着崎岖的山路上,手电亮成了一条龙,黄文秀感慨地说。是啊,脱贫攻坚路,就是一条长征路,蜿蜒、崎岖、百转千回……

说句实话,看到这里时,我流泪了,不仅仅感动于黄文秀的魄力,更感动于群众们的积极无私参与。我在想,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没有魄力做这样的决定,就算做了这样的决定,能不能动员上千名群众无私参与进来?

我也想提几个问题:我们村的书记敢这么干吗?我们村的群众会积极参与吗?我并不怕我们的村书记看到这篇文章,我也不怕我们的群众看到这篇文章。

我们村的书记、我们村的群众:你们敢回答我这个问题吗?

第二场雨:明明知道会有暴雨,还是义无反顾地“偏向虎山行”,因为那一刻,她的内心里装的是百坭村的群众,而恰恰没有了她自己。

母亲在挽留,同事在劝阻,乡亲们在担心……一路上,她还在通过电话解决乡亲们的问题。也许,那一刻,她已经预料到了危险,可是,她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我又想起了我们的工作状态,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外出要请假、报备,遇到突击性工作、临时性任务的时候,不允许玩“失联”——包括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包括不在本地等等。谁不想有个周末,谁不想陪家人呢?可是……

如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然是基层的重要工作,从稳定就业到环境整治,从就医就学到产业发展,从信访维稳到权力公开,所有的一切仍然离不开乡村干部。

怎么才能干好?

用心、用情、用力就行。

将人心比自心,如果这个独居的大爷是你家亲戚,怎么对待他?

将亲情融入乡情,如果那个来上访的大娘是你的母亲,你会怎么处理?

将压力化作动力,如果这个为学费发愁的姑娘是你家侄女,你怎么来帮她?

乡村干部依然奋战在一线,“黄文秀”们依然在岗在干,我们最亲的群众们也依然在努力为自己更加美好的生活而拼搏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