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神舟十三返回观后感 篇1
千年来,中国人始终渴求着探知苍茫宇宙。
1970年,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东方红响彻天际,从此奏响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华美乐章。
神舟,嫦娥,天宫,墨子,天问。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独属于中国人跨越时空的浪漫。也彰显了中国航天人追天揽月,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魄力和自信。
揽星轨,踩银河,心致寰宇。中国航天员肩负着将祖国的荣耀写进太空的责任,也用自己的一生去追逐航天理想。中国首位女性航天员王亚平曾在采访时说“我看过一本书,书里问孙悟空,大圣此去,意欲为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返?
便一去不返。
我想这就是每一位航天员对航天任务的态度。”
浩浩问天,追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以永不停步的姿态逐梦寰宇。
2024年神舟十三返回观后感 篇2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为了完成任务,航天员们无所畏惧,一往直前。在此之前,每一位航天员都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每一次的训练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他们付出的汗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他们做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出征前所说的:“只要心中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2024年神舟十三返回观后感 篇3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这句话是我国几代航天人努力多年的成果,这句话背后凝聚了我国航天人无数的心酸血泪。我们的国家在航天事业的探索上做出了无数的奉献,航天英雄们也曾因此不能与自己的亲人相聚,航天科研人员每天也都在关注着航天信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努力奉献不求回报。神舟13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历时六个月回到陆地。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一次次纪录的刷新也意味着航天人员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航天探索不仅是科研活动,在航天实验室中宇航员们也会进行一系列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这也有利于培养下一代奉献航天事业的青年。出自 wwW.zuoWEnBA.nEt
我永远会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因为它总是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2024年神舟十三返回观后感 篇4
回望历史,主席提出的“上可摘星揽月,下可五洋捉鳖”,在前人眼里看似梦幻的目标,在一代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一步一步实现。近些年来中国航天科技在这种航天精神指导下获得巨大突破的不仅仅是在载人航天上的突破,在太空登月、北斗导航上中国也获得了跨时代的突破。
这一项项成绩都标志着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端最顶尖的科技前沿。航天梦完成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还没有完结,但是我相信中国人民自古就是顽强坚毅且拼搏的人民。
老一辈的航天精神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展望未来,中国正在一个又一个领域迈进,我相信我们将是历史的见证者,太空出差六个月,远征星辰大海。谢谢你们带来的“宇宙级浪漫”和“世界级惊艳”!
2024年神舟十三返回观后感 篇5
今天是个神圣的日子,早上9时56分,神州十三号乘组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欢迎回家!”观看着直播,我高兴得欢呼鼓掌!六个月前,我们的航天英雄乘火箭飞入太空,进驻中国空间站,创造了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圆满地完成了飞行任务。六个月后的今天,他们凯旋回归。啊!航天员陆续成功出舱了,一句句“感觉良好”,一张张自豪的笑脸,诠释了中国在航天事业取得的非凡成就。
探索太空,逐梦航天。从神舟五号到神州十三号,从一人上天到三人乘组,中国航天科技人员不知攻克了多少难关,终于成功完成了一次次航天探索!让我们一起欢迎航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回家,期待神舟十四遨游太空,期待中国航天事业再创奇迹!
2024年神舟十三返回观后感 篇6
神三号载飞任务是给百年党庆献上的份厚礼,也将向世界宣告,中国航天新时代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14亿中国民的骄傲,也必将造福世界民。作为学,我们在学习上应该学习航天设计员的谨慎与认真,箭发射的成功也就是学习之后的成果。认真努才是有效学习的法;才能实现的梦想。奋是梦想的翅膀。代代的宇航员在航天试验中努作,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的天宇,在贫的基础上艰苦奋,在反复的试验中奋进,在精益求精的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在严格、系统、全的训练中,宇航员需要扎实的基础,需要过硬的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从仰望天空到直穿云霄,从抬头望到探索宇宙,从神号到神三号,从天到三半年,华夏们从未停奔赴星的步伐。
2024年神舟十三返回观后感 篇7
今天是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的顺利返航,让今天成为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成为一个让世人都铭记于心的日子,探寻苍穹,光耀中华,航天员们为祖国复兴建功立业,他们的凯旋而归,不仅代表着此次航天之旅的成功,也像世界宣告着:中国正驰骋于科技强国的道路上。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代科学家脚步不歇,不畏艰难,义无反顾投身航天事业,他们艰苦奋斗,默默耕耘,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浪漫坚守中,创造出令世界人民敬佩的累累硕果。
中国航天者,永不止步!星辰大海不会自己向我们走来,必须由我们自己去开辟、去拓展。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们的未来,是中国人的星辰大海!
2024年神舟十三返回观后感 篇8
他们是我们的骄傲!
宇航员们的“感觉良好”,背后是中国航天事业质的飞跃。神舟十二号返回时绕飞地球11圈,历时一天多;而神州十三号通过提前设定相关返回程序、将各项安排或任务并行,进一步压缩标准动作间紧凑程度等操作,仅实施绕飞地球5圈快速返回,仅需几个小时,大大的提高了返回任务执行效率,让航天员返回体验更加舒适。
自1956年开始发展航天事业,到2022年神舟十三号回归,我国从零基础,到如今的航天大国,是中国各界共同支持的结果!从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飞向太空,到如今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同时返回,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取得的成就也是无比光荣自豪的。
宇航员们是我们的荣耀!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自豪!
2024年神舟十三返回观后感 篇9
听说神舟十三号已经回来了,今天还给我们来了一场现场直播。
在直播中,给我们讲了许多科学原理。比如把一个瓶子里接满水放在桌子上,然后把乒乓球放进去,用一根吸管把它往进扎,扎进去乒乓球不但没有弹射出来,反而在里面固定住了,非常神奇。然后又把那个装满水的瓶子没有盖盖子,不但没有洒下去,反而一滴水也不漏地飘着。
还有就是用一个放大镜放在桌子上,然后用挤水袋往上挤水,挤上去的水不但没有洒下来,反而在上面凝固住了好像住在了上面。就这样变成一个大大的水晶球。然后还把上面弄了一个圆圈,圆圈上就可以看见两个宇航员,一个正的,一个反着的,很是神奇。
看完这次直播,我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和祖国的强大,所以我也要好好学习,这样就能为祖国做贡献。
2024年神舟十三返回观后感 篇10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半个多世纪前,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现如今,鲜艳的中国红闪耀太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披挂着红白色大伞飘然于天际,在全世界的瞩目下,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将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回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至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出征前所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