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2024-03-01 20:30:25 观后感 打开翻译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1

中国的青少年们要有时代使命责任感。只有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敢坚毅信念,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主动挑起祖国和时代赋予的伟大重任,把家国情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担当中作为,在磨砺中成长,在实干中推动国家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2

《开学第一课》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外的东西,它没有生搬硬套的公式和死记硬背的古诗词,让我们对祖国未来发展道路有了更加的明确的认识。所以当下我们要做好自身,投身学习,争取将来有一天能够为祖国的事业做出一份贡献,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因此,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今后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吧,少年!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3

视频看罢,沉心长思。几十条中国传统文化名言,或用于治国之道,或用于为人处世。观看《开学第一讲》,感悟颇深。一是惊叹古人的智慧。“怨之所聚,乱之本也”揭露怨恨产生混乱的本质;“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反应全面立体待事的视角。二是古代智慧仍有现实意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当今仍有着指导作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仍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篇章!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4

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当今时代,如何让文化更好地延续,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传承方式应是巧借创新活水,为文化赋能,才能为文化拂去历史坐埃,重新“活”起来。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5

杜泽逊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四书五经里面的经典名言,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教导我们要格物,去了解实践中的事物,从而达到致知的目的,而且还介绍了里面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与民族智慧,从中我学到了做人的智慧以及处事的道理,学会了如何做好自己,如何礼待他人,如何自我发展,如何集体进步,这为我的大学发展铺上了坚固的道路,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6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中国的传统建筑更是有着其鲜明的特征。不管是城墙、陵墓,还是古桥、楼阁,都透露着气派古典、庄严淡雅的气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更是运用他们的智慧,造出了现代人都难以企及的长城、赵州桥等著名建筑。中国传统文化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内容丰富多彩,经久不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7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x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开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8

本期开学第一课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丰富的古书,杜泽逊教授也向我们深刻讲解罗姑孰中蕴含的丰富的内涵与韵味,解释了其中的道理以及运用于现实社会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原本的道理。听教授所解释的数条古代道理,由自然之理进而了解到为人处世的真理,我受益匪浅,也懂得了许多,借此激励我帮助我更好的学习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9

我们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时代的“重任”,今天的勤奋学习是为振兴中华,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沉睡的心灵苏醒吧,源远流长的古文明,需要我们传递,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等待我们传承,让我们扬起梦想的风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时代文明人,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种理想,收获希望,让这个五千年文明历史古国,日月同辉,地久天长!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10

观看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我的内心似乎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感触颇多,身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有机会生长在这和平盛世,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可谓是幸福无比。我们是学生,现在读书是我们的本职。我们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11

言语跨过时间长河,理论飞跃文化白驹。这是齐鲁大讲坛“第一课”,也是启迪我们思想境界的一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即使身处何方身受何事,都要秉持信念不懈追求,自强不息才能寻找人生真谛。杜泽逊教授将以古代典籍为舟,民族智慧如同江流奔涌,我们站在这时代浪尖品悟智慧,以及其跨越时间的非凡力量。这一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所以承蒙如此厚爱——继续前进吧,路还很长,我们的大业尚在筑梦之中,我们也要自强不息,我们也要孜孜追求,不仅要“行健”,而且还要“上下而求索”。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12

中华文明璀璨绚烂,在世界的星海中坚定而勇毅地闪耀着自己的光芒。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自古以来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从天文历法到诗书古籍,从哲学思想到民本理念,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灵与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齐鲁更甚。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孔孟之道,红色文明的沐浴和洗礼之下,身为齐鲁儿女,我们肩负着传承的使命,担当着复兴的重任,更应以积极的姿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承者。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13

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呈现了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经典著作中的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对于我们青年来说,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心系国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大道之行,以天下为公,更好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民族的力量源泉。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创造先进灿烂中华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真理和事实。在当今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次的演讲课堂中,杜教授从什么是文化开始引入,并且对我们进行了深刻的文化教育。作为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我们需要戒骄戒躁,坚持不懈自强自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15

今天学习了杜泽逊院长的课,我深深认识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创新性转化的必要性以及方法,也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典籍的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应树立文化自信,肩负起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从点滴小事做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专业学习中,刻苦学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16

在观看了杜泽逊教授的“开学第一讲”后,我的心中颇有些感悟,这个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主题的演讲,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杜泽逊教授用古代典籍让我们体会到了华夏文明的浓厚文化底蕴,让我们知道了何为优秀传统文化,带我们探索了国学经典里无尽的奥妙。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与国家富强紧密相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饱读诗书,传承优秀传承文化,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奉献!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17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是中华文明的发源之地。而以山东古称为名的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也正是以中华文化为主题。

老师从诸如易经,礼记这样的经典中选取名句。不仅是对其内容进行翻译,更是结合当代的实际生活,作出可以被二十一世纪的人民理解和实践的阐释。做到深入而浅出。

在今天对古文经典的学习和发扬,决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不然,就让那些鲜活热烈的思想之火,成为了空洞的死物,只有结合现实的体验和领悟,才是有意义的讲学。陈寅恪曾说研究历史是:”发煌心曲代下注脚”阅读经典与其当作是学习知识,毋宁说是与先贤为伴,重走一遍思想之路。在我们每一次真挚的述说中,每个人都成为了人类文明之火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18

本次我们部门通过学习开学第一讲,我们的感受是: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予了中华民族巨大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动力。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无论是在日常学习中还是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份人生的必答卷,承担起当代传统文化复兴的重担,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人文辉煌与文化成就。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是祖辈留给我们的瑰宝,是民族之根和华夏之魂。因为文化厚重,所以精神动力不竭,因为文化多彩,所以历史绚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道德先行,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文化遗产大国,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否定之否定辩证认识的发展阶段,文化自信失而复得。百年来的认知与探索,犹如穿越大江大河的惊涛骇浪。无数血的教训,使得今天的我们终于意识到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传统文化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与文化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传统即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最深厚的精神现实。

在新时代,各行各业都肩负自己的特殊使命。在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领域,我们应该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保护与利用之路,在加强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让文物活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一方面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消费需求,不断进行遗产价值挖掘提升和功能创造性转化,深化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共文化品质与服务。另一方面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国民科学、思想与道德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认同感、自豪感,并反哺经济社会发展,反哺民族文化复兴,反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伟大实践,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20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文化犹如一个生命体,在延绵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而仍然富有生机,基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最终获取坚守的从容和奋发的勇气,提软实升国家力,现文实化立世,文化兴邦!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五千年来,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決泱华夏,巍巍中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事情。我们也用正确的方式发展文化,以文化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自信。

一个民族的文化,应像蓝天上的光阳黎明时的朝露、春季里的微风够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让我们一起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21

我们之所以有今天这繁荣的生活,背后离不开我们伟大的党,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所换回来当今的生活,我们要懂得感恩,要以这些党员为心中的学习榜样,学习他们身上那种忧国忧民、愿为祖国贡献一生的精神。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我们深刻的认知到,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热爱祖国。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广大青少年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弘扬伟大中国精神。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22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成就,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赓续传承至今。开学第一讲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老师为我们列举了中国经典名句,小到个人,大到社会、民族和国家,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以提升自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再熟悉不过的字眼,现如今,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这是我们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我们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力量和中流砥柱,定当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感召力。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2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观看了开学第一讲,我已被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深深吸引。杜教授从什么是文化开始为我们讲解了中华文化,从当中我深受感触,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告诫我们要谦卑,不要骄傲。糜不有初,鲜克有终劝诫我们从小事开始,不要半途而废,要坚持不懈。从杜教授的讲解中,我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得到经验创造性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吸X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浸润我们的内心,争做新时代优秀中华文化青年!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25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鲜明旗帜。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26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这幅画很长,有528厘米呢!它宽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安然无恙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呢!

张择端画这幅画画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撑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摆小摊的摊贩,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画上了。

以古代典籍为舟,带大家一起畅游华夏文明之河,感受国学经典里蕴藏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智慧,以及其跨越时间的非凡力量。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27

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屏幕上的一段段英雄先进事迹,一个个爱国志士,一句句激奋人心的话语时时浮现眼前,何为爱国?爱国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能够舍小家为大家。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国忧民情怀,到“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报国为民风范,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政治抱负,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大德、大勇、大爱在国家发生危难之时,常常被彻底激发,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史就是中华儿女克服灾难、战胜苦难的爱国奋斗史。

现如今,举国上下都在面临着新冠疫情,疫情既是教育的背景,也是教育的资源。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要在灾难中获得补偿,就必须时刻充满自省、自律、自觉、自信的精神。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加剧蔓延,对教育而言,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形势既是危机也是机遇,要引导青年人从国内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对比中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鼓励学生科学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充分认识远大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未来道阻且长,吾辈青年更应“撸起袖子加油干”,朝着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去时代的漫漫长河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28

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因此我们要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新时代青年不可推卸的责任。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29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面系统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在新的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表现的更为重要,更为突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敬畏历史、敬畏文化,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更好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2024年 篇30

在学生会的组织之下,我报名参与了这次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的观看活动,深有感触。齐鲁大地上滋养了无数思想大家,背后的文化博大精深。今人更应该以古代典籍为舟,畅游华夏之海,学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精神,在基础学习基础建设上稳扎稳打,将根基打的不可动摇,才能进一步追求思想的高度,学到“大道”之思,大道是人类走向美好未来之道,也是先贤们追求的大和之道,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止努力奋斗的道路。在新的未来,你我不义而富且贵,共为中国之大道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