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艺术作品作文 篇1
2010年广州亚运会纪念邮票
邮票有着遥远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为邮政服务付费的证明,五彩的图画更是对历史的纪念。
这套“广州亚运会纪念邮票”由7张邮票组成,其中六张长5厘米,宽3厘米,3乘3厘米的正方形会徽处于中央。小小的会徽涵盖着许多巧妙的设计。会徽由太阳、四条跑道与广州著名的“五羊石像”组合而成,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整体似火炬的“五羊”形象。广州亚运会会徽整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简洁中不乏体育激情,同时也体现了广州的城市象征,表达了广州人民舞动青春、祥和如意的美好愿望。会徽底部呈深红色,自下而上慢慢过度成浅红。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热烈、庄严、喜庆等情感,有中国色的美称,富有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赋予会徽图像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羊”在中国古代文字中与“祥”相通,“羊”是吉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幸运。因此,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五只满脸笑容的羊为吉祥物:中间一只大羊身着黄色衣裳,双手、双腿一前一后,摆出一副准备奔向远方的姿势;周围围着四只红、蓝、绿、黑色的小羊,画面活泼生动,喜庆可爱,不仅极具地域特征,同时也代表着着广州人民的满腔热情与活力满满,具有“亚运光芒照耀羊城”与“体育健儿争当领头羊”的独特含义。「 wWW.ZuoWENBA.Net 」
除会徽与吉祥物外,五羊衔谷、广州大剧院、广州塔与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也印在这套邮票当中,不仅为亚运会“应援”,还宣传了丰富多彩的广州当地文化。邮票左上角的“1。20元”说明了邮票的面值,右上方的“CHINA中国邮政”体现了出品地。7张邮票组合在一张A5纸上,背景十分细致,上半部分绘制着白底黑字的广州城,下半部分则以红色为底,用金色绘制着千家万户、和谐昌盛的市井生活图。浅色与深色的对比,增添了一份素朴,同时也保留着一份繁华。
这套邮票从内容到色彩搭配都巧妙绝伦,光是看着,就使人产生一种浓浓的民族自豪感,这就是小小的邮票的独特魅力。
我最喜欢的艺术作品作文 篇2
黑夜明灯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而绘画,又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计其数的优秀画作如璀璨的群星在精神世界的夜空中闪烁,其中,《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就是一颗灿烂的星星。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代表作之一,长46。5厘米,宽40厘米,现藏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中,有“北方蒙娜丽莎”的美誉。
画作中的少女身穿棕黄色上衣,头戴蓝黄色头巾,耳朵上戴着一个泪滴型珍珠耳环,在黑暗中回眸一望。画家将所有光线都聚焦在少女的脸上,使她脸部被柔和的白光笼罩,显得容光焕发,圣洁而美丽。她的衣服上有阴影,深深浅浅的颜色搭配和谐自然,纯黑的背景设计端庄典雅,同时与少女脸上的白光形成对比,清晰地勾勒出少女的轮廓,使少女宛若黑夜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
这幅画有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少女的脸。少女的脸是迎着光的,因此她的脸是画中最明亮的部分。她的双眼呈较规则的圆形,在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柔和的光彩,黑灰色的眼眸里似盛着一汪秋水,楚楚动人。视线下移,她的嘴唇红润饱满,下唇同样有高光设计,与眼中的明媚相呼应。双唇微启,洁白的牙齿依稀可见,似乎欲言又止,这幅神情使她愈发美丽。
第二个亮点是画作的色彩。蓝、黄色是维米尔最爱用的色彩搭配,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自然效果。少女的头巾围在头上的部分是蓝色,下垂肩膀的部分是黄色,在黄色的末端又出现了蓝色。这种朴素的色彩搭配并不靓丽,却柔和自然,使少女显得更加真实。而关于色彩,这幅画还有一个有趣之处。少女的脸是微黄的,头巾的前端是蓝色的,若严格按照色彩的混合原则,黄加蓝得绿,则少女颈上阴影处应该是微绿的。一个人脸上发绿,那多丑啊!因此画家巧妙避开了这一点,他让更多光线焦距在少女的脸上,弱化黄色,使少女的脸上近乎发白,这样颈处的阴影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暗黄,而不是诡异的绿色。
第三个亮点是珍珠耳环。珍珠耳环所处的位置十分巧妙,正好在颈处阴影最深的地方,悬在耳垂下方,似乎嵌入阴影中,即使在这样偏僻的角落,它依然闪亮,而且在这样深的阴影中发出光,竟然不显得刺眼,反而在突出自己的情况下完美地融入了环境,颇有“君子与世同流而不合污”的风范。珍珠耳环处于整幅画的画眼,有画龙点睛之效。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确实是一幅佳作。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细节上,它都引人注目。黑暗中明灯般灿烂的少女,纯洁美丽,将永远成为艺术史上的一颗星星。
我最喜欢的艺术作品作文 篇3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第一眼看去,画中的内容令人费解,看起来杂乱无章,阴沉的配色为这幅画添多了丝诡异的气息,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画的右边有一个妇女,她的十指尽可能地张开,想抓住什么,但从她恐惧的眼神和绝望的神情中可以发现这无济于事。显然,她是被迫跳下来的。她的正前方是一栋房子,房子上画满了尖锐的三角形,三角形并不是规整的,成流线形,可以看出那是在风的助威下越烧越旺的火焰。房子上有一扇窗,可想而知,那位妇女是被大火逼到了角落,退无可退才跳下了房子。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她衣衫褴褛,满身伤痕。右腿在前,拖着受伤的左腿,一瘸一拐。即使这样,她还是在奋力地往前跑,想要摆脱后面的东西。最左边有一扇打开的门,可想而知火势早就蔓延到了那里,想必那位妇女就是从那逃出来的;左边有一位妇女,她满是伤痕的手上捧着一个小孩,小孩的头仰着,眼睛空洞无神,失去了高光,没有一丝生机。而那个妇女的脸朝着天,从她那绝望的神情可以看出一位母亲刚从灾难中失去了她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被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右上方有一只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
1937年4月27日,在西班牙比尔巴鄂附近的格尔尼卡镇,有数以万计的人死去,其中绝大多数是平民。前一天,德国的飞机掠过天空向集市和农舍猛烈扫射,使这些人惨遭杀害。直到这一天晚上,这座小镇仍然在燃烧。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动用空军大规模地轰炸不设防的平民城市。容克尔式和海克尔式轰炸机投下了半吨炸药、手榴弹和燃烧弹,并无情地向在田间干活的农民扫射。于是那些幸免于难的人动身逃离格尔尼卡,把自己的财物都装在牛车上。
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长叹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这种震撼撕裂了时空的距离,把共情带给了每一个观赏这幅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