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一一春节作文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跨越千年的经典传唱,将春节的美好景象展示在我们的眼前。
作为我国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年关将至,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眼前的春联、灯笼,增加了节日的味道。在家乡的清晨,街上鞭炮的“噼噼啪啪”声响彻云霄,将熟睡的孩童们从美梦中拉了出来。
而大人们更是在凌晨四五点便起来忙活了,因为他们得为一家人团聚准备好丰盛的年夜饭。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则与伙伴分享自己新年快乐的源泉之——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仙女棒、冲天炮、擦炮、甩炮、魔术弹等等,五彩缤纷,绽放在星空,装扮了我们童年的美梦。
过年,对于我们小孩儿来说,最欣喜的莫过于能收到压岁钱了。压岁钱一般是长辈给孩子们的,妈妈从小叮嘱我要懂规矩,收下红包时,必须双手接过,并向长辈道谢。
在我们家,过年时收到的压岁钱都是蜻蜓点水般在我和妹妹的手中做间断地停留,最终交由父母保管了,至于以后还会不会回到我的手中,那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压岁钱,它的来历,和它自身一样,让人充满了兴趣——
以前每年大年三十的夜里,会有一个名叫作“祟”的小妖出来伤害小孩子。它会趁夜里偷偷潜入人们的家中,摸一下熟睡的小孩子,从而导致小孩子生病、发高烧。人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会让小孩子用红纸包八枚铜钱玩,将“祟”吓跑。
因此,人们又将这八枚铜钱叫做“压祟钱”。后来又因“岁”与“祟”谐音,便有了我们现在的“压岁钱”。
就这样,世世代代,压岁钱丰富了春节的欢乐与喜庆,更在无数孩子的童年里奏响了一首美妙的乐曲,激荡人心。
家乡的风俗一一春节作文 篇2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青岛,春节一般从小年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
二十三,糖瓜粘。家里的大人们会从集市上买回来香脆的灶糖给孩子们吃,寓意请灶王爷吃了糖之后”上天言好事”,用通俗的话理解可能就是吃了糖嘴变甜了吧。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些一般都是大人们忙年的过程,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就是除夕这一天。
除夕到了,这一天白天主要是净院落,贴对联,挂灯笼。大人们贴对联,挂灯笼,我们小孩们则帮贴窗花,贴福字,和在春联上抹浆糊这些力所能及的活。到了晚上家家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青岛靠海,年夜饭的餐桌上少不了大螃蟹,海虾这些海货。吃过年夜饭便开始边看春晚边包饺子,从我记事起全家一起看春晚就是我们家一个默认的习俗。在这个一夜连双岁的晚上,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着这一年的收获和经历,熬夜守岁。
正月初一春节这天,早上天刚朦朦亮人们便穿上新衣服起床,忙着迎神、接灶君,祭祖先。晚辈要给长辈拜年贺岁,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中午的时候还要一家人团聚吃一顿团圆饭,下午孩子们就在一起玩,长辈们就聊天打牌。
初二的时候,先是要记得给家中已故的长者扫墓。然后就是“拜丈人”,出嫁的女儿会携儿女,女婿准备丰厚的礼品,拜会自己的父母,是女子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鸣谢。
初三初四不出门,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从这一天开始人们破除春节期间的一些禁忌,开始走亲访友。初五最重要的是“送五穷,迎财神”,这一天人们早早清扫春节制造的垃圾送出家门,迎接财神,准备初六开市贸易。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年节中最热闹的,吃元宵,赏花灯,放焰火。黑芝麻馅元宵是我最爱的吃食,软软糯糯,香甜四溢。华灯初上后,就该看灯展了,样式之多,举不胜举,有动物的,有生肖,有猜谜的……目不暇接,让人流连忘返。夜深以后,人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元宵节过完年也就过完了,大人上班,孩子上学。新的一年开始了。
家乡的风俗一一春节作文 篇3
年是风,年是雪,年是吐着热气的的呼吸,年是倒贴的福字,年是热腾腾馒头上鲜艳的红点,把问候的祝福捎给一盏不眠的灯花。
现在是大年三十的晚上7点钟,家家悬灯结彩。妈妈把家中的灯全打开了,我满脸疑惑,平时不是倡导节约吗?为什么要把灯都打开呢?我快步的把一个一个都给关上了,嘴里喊道:“妈,你这样也太浪费了。”妈妈笑着说:“今天不浪费,今天不是过年嘛!这是咱们的一种风俗习惯。话说旧社会,由于社会治安不好,强盗土匪就会大肆抢劫,曾经一位老奶奶过年时在家点了盏灯,土匪路过了没有进去抢劫,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听妈妈这么一说,瞬间给春节的风俗增添了神秘的面纱。
家家户户都团圆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着年夜饭,享受着各种美食,欣赏着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满屋子的欢声笑语,我们还能收到一份份沉甸甸的红包。
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我也拿着鞭炮去外面放了起来。看着那燃放的五颜六色烟花把天空照亮,瞬间夜空变成了烟花的海洋,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在古代,鞭炮是吓唬“年”这个怪兽的,它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声。但是现在的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是我们辞旧迎新的标志,更是我们喜庆心情的流露,同时也寓意着我们在新的一年会旺气通天,吉祥如意。我们的大家庭也会越来越兴隆繁盛。
接下来初二,初三,…就是走亲戚拜年,收红包。到了正月十五,我们吃完了美味的汤圆,年也算是过完了。
爆竹声加快了回家的步伐,春联凝聚了家家户户的心愿,饺子包裹着幸福的味道,新的一年的到来,让那快乐的心情融入每个人的心田。
家乡的风俗一一春节作文 篇4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小城市。虽然小,但各有特色,每个城市都有着不同的风俗。
我的家乡——青岛,是个繁华的城市,每个节日都带着自己的习俗,而最具有特色的节日是过年。在新的一年里,家家户户团圆起来,一起吃年夜饭、吃饺子、看春晚……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忙着做年夜饭,而我已经激动的彻夜未眠,早早的起床了。
一大早,鸡鸭鱼肉的味道扑鼻而来,令郎满目的糖果早已摆上桌。迎着朝阳,我帮爸爸贴福字、贴春联。
忙活起来不觉时间匆匆,一晃来到了晚上,也是最开心的时刻,开饭前,大人们会给我压岁钱,红红的纸包塞得满满的,可把我开心坏了。把酒倒进杯子里,然后一同说:“新年快乐,干杯!”大口大口地吃着,大碗大碗地盛着,装满了祝福与喜悦,热闹极了。不一会,八点钟到了,伴随着春节联欢晚会,热腾腾的饺子也一盘一盘的端上了桌。吃饺子时,我们的习俗是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谁吃到硬币,就预示着谁在新的一年里运气最好。看着春晚,吃着饺子,心里美滋滋的。在我吃第三个饺子时,牙齿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咯了一下,我拿出来一看,大喊到:“我吃到钱啦,耶!”后来,我又接二连三的吃到了钱,想想今年一定好运连连!
在不同的城市,都有着不同的习俗。真是对应了一句古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想,不管什么风什么俗,都饱含了勤劳的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家乡的风俗一一春节作文 篇5
在我很小的时候,吃饺子、磕头、领压岁钱、放鞭炮,对于我来说,便是春节的全部。慢慢的,我长大了,才发现家乡春节的风俗原来多得数不胜数……
在我的家乡,春节起于“小年”,到“送年”才终了。
大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都要挑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装扮门楣。那顿午夜的饺子,更是必不可少的。饺子搭配着可口的年夜饭,听着外面接连不断的鞭炮声,好一番热闹的过年景象。在即墨吃年夜饭,豆腐和鱼是饭桌上的“贵客”,寓意“福有余”,芋头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叫做“粘合”;那软糯的年糕更给人们带来了“年年登高”的美好祝愿。
大年初一,期待已久的新衣服终于如愿以偿地被穿上身,要保证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然后带着这一身“新意”来到爷爷家,一进门,“过年好”的问候和磕头的“掷地有声”,总能换来压岁钱的“称心如意”。然后呢,还是饺子,不过初一的饺子却往往别有洞天,大枣、硬币、年糕,这些平日饺子馅里的“不速之客”,今天却成为了人们争相追捧的“主角”。吃出硬币代表财运滚滚,吃出大枣代表红红火火,吃出年糕代表年年登高,人人都想在新年的第一天搏一个好彩头。
吃完饺子便开始了亲朋好友间的拜访,拿什么倒是没有讲究的,但就是不能空手去,家里有什么就拿什么,亲戚家也总要给回几样东西,算是彼此祝福的传递与交换。
若有幸,能在过年期间偶遇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等传统又新奇的玩意儿,那这年才过得算是真正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