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00字

2023-12-27 19:39:53 观后感 打开翻译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1

沈忠芳在年少时,便把为祖国造飞机的愿望深藏于心,不仅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还在后面导弹研制领域从零开始,研究出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精锐武器”B6”系列。

研制导弹的事业中,面对一次次失败,他顶着压力,说他愿意自掏腰包继续研究。也是因为他的坚持,他给同事们带去了坚定的信念,让研究事业不至于夭折,让整个队伍宁心静气继续研究。经过多年研究与实验,让中国导弹也能走出国门,得到外国客户的肯定!

他在记事本首页写着”献身事业,淡泊名利,笑对人生,问心无愧”的话语,我想,这就是他对他自己人生最贴切的评价。

同样作为航天科工的一员,我被沈忠芳的行为深深感动,我要以他为榜样,努力为中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面对失败时有一次又一个次重新开始的勇气!青年当立远志缓行路,但永不言弃!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2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无论是带着钢钉跳出冠军佳绩的徐梦桃,还是身残志坚带动弱势群体就业的陆鸿,无论是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还是如你如我一般的普通人,无一不经过了砥砺琢磨,终涅槃重生。作为航天青年,中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沈忠芳尤其令我感动。在前辈们的时代,我国的防空武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望空长叹到重磅出击,圆满实现了建空天神盾、铸护国神弓的理想。而几十年守口如瓶,无法对妻儿透露,耄耋之年才从幕后走到台前,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保密的含义。前辈们用热爱、梦想和奉献,支撑起了祖国的防空事业,而今,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也必将接过接力棒,传承这份热爱,担起这份责任,助力祖国的防空事业迈上新的高度。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3

每年,都有这样一群人,站上感动中国的舞台。这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背景,也没有耀眼的闪光灯。但这个舞台,却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强有责任,无畏肯奉献。在这次颁奖典礼中,有为了中华民族付出了一切的防护工程学家钱七虎;有为了山区孩子的前途而去艰苦地方支教的老师邓小岚;有心怀天下仓廪的“安徽麦王”徐淙祥,还有一群硬核知播的爷爷奶奶们等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更多的感怀,是源于他们的义无反顾,无私无畏,有担当,不放弃。他们从平凡走向了伟大,他们的事迹也启发着我们当代的青年,唯有将自己的热血洒注祖国,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支撑感动的背后,是我们共同有责任,为我们的国家拼搏奋斗,挥洒青春汗水,激扬美好乐章!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4

今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十大人物揭晓,他们是为国铸盾的工程专家钱七虎,默默耕耘的邓小岚,扶贫英雄杨宁,为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沈忠芳,劳动模范徐淙祥,用毕生所学传播知识的“银发知播”群体,奥运冠军徐梦桃,电动汽车先驱者陈清泉,身残志坚的陆鸿,菌草技术之父林占熺。在极不平凡的2023年,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在观看感动中国过程中,我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的是为了国家事业而忘我工作,奉献一生,有的是默默为了他人而平凡的付出,令人敬佩。他们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人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作为一名航天人,我们也要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中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出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5

《感动中国》以多年成功举办的事实,在中国电视传播历史上创造了一个铸造民族精神的经典案例。从文化心理学理论出发,构建出传播与国民性格、民族精神之间关系的熔炉模型,由此可以发现在时间维度上,传播对于塑造国民性格、铸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累积性效果。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是《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人物。为解决“种植食用菌就必须砍树”的世界级难题,他无数次试验,发明出以草代木培养食药用菌的方法;为科研,他的亲弟弟倒在了菌草栽培的一线,林占熺也在常年奔波中差点遭遇意外。如今的中国菌草技术,在国际减贫中贡献中国智慧、在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作出贡献,而它的发明人——林占熺,如同一株菌草,依然扎根在田间地头,为技术发展进步贡献着最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6

每一个“感动中国人物”背后都是不平凡的故事,每一段颁奖词字字铿锵,亿万同胞隔着屏幕产生共情,眼睛泛红了一次又一次,只因为颁奖词中的主人公们在普通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事情。我在看感动中国时候两次落泪:

一次是邓小岚学生唱歌的那一刹那,“我生于此葬于此她用18年支教回报马兰”2004年,邓小岚来到河北马兰村义务支教,教授音乐,募集乐器,组建合唱团。十几年间,一批批孩子走出大山,站上更大的舞台,而邓老师温暖的目光始终未曾改变。如今,邓老师又“回到”了马兰,守望着她牵挂一生的地方。

另外一次是为国造导弹隐姓埋名60余载的沈忠芳。隐秘而伟大,他是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他曾目睹日军轰炸家园,于是报考飞机设计专业,渴望保卫祖国;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7

钱七虎院士书写了一部壮丽的科技史诗,但他也从未忘却过哺育他的家乡。钱七虎院士取母亲和夫人的名字在昆山设立“瑾晖慈善基金,把获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800万元全部捐出,用来援助困难家庭学生。而当疫情来装,他决然捐出650万元支援武汉抗疫。钱七虎院士把他的一腔热血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秉持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远。青年一代要把“无私奉献、反哺家乡”的精神融入“群众之道”,多到群众中问一问、走一走,用脚步丈量大地,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中。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8

观看了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内心深处久久不能平静,为十位在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先进人物动容。其中沈忠芳老前辈的光荣事迹最是让我感触良多,从他身上感受到的航天人信仰化作一股力量,鼓舞着我砥砺前行。沈老始终以满足祖国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起初为了阻止美国U2侦察机侵犯我国领空,到后来响应国家号召自主提升核心技术,沈老先后参与了“红旗一号”“红旗二号”导弹的研制,带领团队创造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的发展与成熟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为了秘密研制导弹,沈老隐姓埋名60余载。同样身为航天科工二院的科技工作者,我从沈老的事迹中深切感受到了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以沈老为榜样,树立更坚毅的信仰,提升为国为民做贡献的使命感,对待工作严慎细实,坚决不触碰保密红线。已有沈老这样杰出航天工作者珠玉在前,后辈也必定传承这份航天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延续沈老的辉煌,为祖国国防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9

观看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每一个人后面都承载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温暖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也在内心深处感触着人间最美好的大爱。他们当中的有些事情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有一些人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阻,但是他们做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不是他们有什么超强的能力,而是他们有一颗坚强且执着的心!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那样的普通人,他们用平凡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伟大的事迹。例如红旗三代总设计师沈总芳沈总,他们那代人用自我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航天精神,力保我国空天主权的完整,用力向西方诠释我国防空的实力和威慑力。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10

每当听到那感人肺腑的事迹,每当看到那奋不顾身的壮举,我的心灵就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其中印象较为深刻的是航天人沈忠芳。随着《导弹人生》的出版,我们才知道这位为航天事业奋斗一生的英雄人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句话在沈忠芳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国防事业中兢兢业业付出六十余年,守口如瓶、鞠躬尽瘁,为人民奋斗、无名草更芳。

还有一位在马兰村默默无闻的邓小岚老师,她从小出生在马兰村,一生都在帮助马兰村的村民们,不仅教小朋友们读书识字、学习乐器、载歌载舞,还从方方面面改善了村子的环境,让孩子们拥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邓小岚在几十年间不停往返马兰村,心中早已拿马兰村当成自己家一样,深深扎根于此,永远是村民们的邓奶奶。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11

年年岁岁,冬去春来,《感动中国》如约而至,这是一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在观看了我国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型号总指挥沈忠芳的事迹后,我深深的被他隐姓埋名、坚守理想,为中国航天武器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感动。家园被战火摧毁的童年记忆,让他从学生时代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亲手设计的飞机,能够保卫祖国的领空。进入航天科工二院后工作后,面对西方的封锁,他和同事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一次次挑战,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迈入了正轨,标志着我国防空导弹研制水平跨入到世界领先行列。作为航天事业的青年参与者,我们已经有了更优渥环境和基础,但我们是否还能像老一辈航天人一样坚守理想,坚持真理,艰苦奋斗。铭记历史,可以让我们汲取奋进力量,学习英雄事迹,才能让我们理解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不易。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带着前辈的精神和意志,更有力量走向光明未来。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12

202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出现了一个令我们陌生的名字,一个隐藏了88年的名字:沈忠芳。在我们了解了他的故事之后,一股敬佩之感便油然而生。

沈院长,这位二院的老领导,这位祖国的铸盾人,这位家人孩子眼里“最熟悉的陌生人”,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何为“国士无双”。沈院长在二院由青丝奋斗至白头,坚持真理,坚持理想,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祖国国防能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名副其实“国士无双”、“感动中国”的国家榜样,也是同样在二院工作的我们奋斗和追求的榜样。

更令人动容的是,哪怕在退休之后,沈院长依然对祖国的未来抱有殷殷期盼:他希望打造祖国天空之盾的事业可以后继有人,希望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青年才俊。对于我们这些二院青年职工,沈院长的殷切希望更在我们肩上增添了一份使命感与责任感,增添了为祖国国防与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一份决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