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高中作文高一作文内容页

大器晚成800字议论文

2023-12-22 17:43:46 高一作文 打开翻译

大器晚成议论文 篇1

成名不问早晚

高三(2)班吴宛幸

我们留不住时间的脚步,我们猜不到命运的轨迹。但倘若因此而有出名太晚,美名不留的焦虑,却也太过杞人忧天。无论出名早晚,我们的“功绩”必然长留;无论是否年轻,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应不改。

英雄不问出处,功成不问早晚。站在历史的海岸边漫溯,自古不乏大器晚成之人。刘邦起义时以人到中年,最终击败项羽更是苍颜白发,可当他望着一统的天下,高吟“大风起兮云飞扬”之时,历史书上又怎么不会留下他汉朝开国皇帝的威名?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依旧耳熟能详,历史从不会因为英雄垂垂老矣而有失偏颇。既如此,我们又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反观那些少年时期便惊才绝艳的天之骄子们,在漫漫的人生之旅中,中途陨落的又有多少?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少年天才曾颇受追捧,小小年纪便吸引了社会目光。他们有的被保送大学,有的出国深造,收获美名无数。可他们后来却不再被提起。这是因为有一位号称“中国第一神童”的孩子选择了出家,更有甚者选择了自杀。美名过早地倾压在孩子身上并不是好事,他们并不一定能够承受得住随之而来的重压。仲永之伤仍未走远,我们应看到美名背后的深渊。充实自己,积累沉淀,不必问时间早晚,在准备充足的时刻迎接属于自己的“盛誉”。这样,我们才能正真拥有它。

荣格说:“向外张望的人都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无论成名与否,我们都不能因贪恋美名,而忽略了自我审视。这一点,莫言就做得非常好。他没有被诺奖的美名“压垮”,像很多诺奖获得者一样汲汲于名誉而不再有所力作。他谢绝他人来访,闭关多年,携《晚熟的人》再度亮相。多年沉淀,他的文字更加厚重。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让他成名于诺奖,却不止步于诺奖。

成名不问早晚,外在的名誉也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每个人皆是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我们最终的成就,我内心熊熊的火焰。这些,早已超过了外在的名誉。而这些火焰,使我们不朽。

大器晚成议论文 篇2

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高三(1)班张艺檬

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功利主义盛行,人们都渴望一夜成名,渴望年少有为,渴望能找到成功的捷径。也正因这种浮躁之心,我们才会发出生命短暂而出名太晚的感慨。殊不知,我们已离真正的成功越来越远。

纵观古今中外,固然有天赋异禀或运气极佳之人能快速成名,但更多的,还是厚积薄发带来的声誉。是成千上万次的反复造就了一位位工匠大师,是台下的数十年汗水浇灌了舞台上绽放的舞者,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助寒门学子金榜题名……由此观之,厚积薄发才是高手必胜的法宝。走捷径带来的成功很可能只是镜花水月,一触即散;或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成名是一件不能急于求成的事。更何况,年少成名不一定是件好事。若是没有足够的打磨,心性还不够沉稳,我们也很难在一波又一波夸耀中保持淡定,不骄不躁,最终重蹈方仲永的覆辙。再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于同龄少年中率先展露锋芒,也意味着率先承受来自嫉妒之人的打压。若此时你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那一鸣惊人只能变为一败涂地。

大器晚成又何妨?这不仅是对质量的追求,更是对自己的负责。玉不琢,不成器。只有经历一遍又一遍的打磨雕琢,美玉才能绽放属于它的光华。正如莫言所说,晚熟是一种追求,一种对十年磨一剑的质量的追求,而非对一年磨十剑的速度的追求。唯有高质量的成功,才能在大浪淘洗之后依旧熠熠闪光。这才是当之无愧的嘉名流传。

大器晚成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它不会让你一下从云端跌入谷底;而能让你稳步走向成功。晚成的是大器,是在经历无数打磨之后的巅峰之作。正如在历经风雨磨难之后的你,拥有了宠辱不惊的心性,拥有了为自己遮风挡雨的能力,那么,你也将会拥有不可撼动的名声。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它不如镜花水月般虚幻,不如昙花一现般短暂,不如海市蜃楼般可望而不可及。它以你经受过的苦难为基,以你的汗水为砖,真真实实得矗立在你的眼前,坚不可摧。

比起那些早早获得的虚幻而短暂的名声,厚积薄发之下得到的真正的成功,不是更具价值吗?只要你不骄不躁,砥砺前行,定能谱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大器晚成议论文 篇3

何惧晚熟

高三(2)班金璐

风自地上刮起,其速度令人艳羡。于是有人感叹人生短暂易逝兮而美名不留,便欲匆匆随着风去,想要乘风扶摇而上。然,没有重量的成名终究单薄贫瘠。生命虽是短暂,但要将自己仔细打磨,使自己的精神灵魂有厚重积淀。正因如此,我们何惧晚熟?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屈子亦在《离骚》中抛出感慨“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我们焦虑于时光易逝、生命短暂而出名太晚,于是有人削尖脑袋趁早出名,而又焦心于美名不留,陷入无穷无尽的莫比乌斯环中,疲于奔走,虚浮一生。常可见素人在选秀类节目中一炮而红,但当热潮过去,留在大众记忆中的还有几人?倘若匆匆乘风而上,而没有持久的高质量作品的输出,那刹那间成名的耀眼光环仅会如流星般转瞬即逝,转眼便重重跌落,淡出人们脑海。

毕淑敏曾写过一段话,大意是树木,三年五年生当柴,唯有十年百年扎根的树木才能成材。生命的历程,无非是当“柴”与当“材”的较量。窗外车水马龙,名利川流,缤纷了人的意志,绚烂了人的心神,有几人能从容地轻轻掩上窗扉,静静地转过身去将自己慢慢打磨?这是莫大的沉稳和魄力,是誓为自己生命赋予重量的拳拳决心。

莫言凭《红高粱》走进诺贝尔文学奖殿堂,“一朝成名天下知”,几乎人人皆知他响亮的名声,但莫言依旧沉下心来写作,于2023年8月出版新作《晚熟的人》,他接受采访时表示晚熟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追求”。这很难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莫言尚不惧随时间成长,让自己晚熟,我们又何不静下心来锻炼自己的羽翼,打磨自己的心智,通过不断实践、成长而养深积厚,让灵魂在岁月中发酵升华,以便更好地迎风而上、持久翱翔呢?

而往更远了讲,我们的人生之旅,更不在于是否成名、何时成名,我们来这世间走一遭,为的是让生命有刻骨的深度和厚度,让人生行囊盛满芳香美酒,这样说来,我们又何惧晚熟?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惧晚熟,让自己拥有重量。

大器晚成议论文 篇4

厚积薄发,从容修行

高三(2)谢宇欣

歆羡他人年少成名的恣意张扬、活泼明艳,许多人感慨时光易逝,担心出名太晚,美名不留。于是他们奋力起舞,不辜负每一寸光阴。诚然,这种昂扬进取的生活态度令人赞赏,但他们真的便“名垂青史”了吗?

我们看过太多仲永式年少成名却于长大后碌碌无为的人,他们就像流星,只闪过一刹,便消融于无尽的黑夜,美名未留,留下的只是警示罢。

有太多人太过匆匆便走向了成名。他们或许被偶然的机遇砸中,本身实力就不够“硬”;或许被成名的光环迷了眼,飘到了空中,无法脚踏实地,于是又匆匆离开。

年少成名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它对人的实力与心性都是很大的考验。而显然,能坚守自我并有足够实力的人,寥寥而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晚熟”才应是追求的方向。

莫言曾表示晚熟是“对自己严格要求,也是一种追求”。此话说得通透。不被外界繁华迷眼、甘坐冷板凳,来自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也需恒久的毅力。在远离聚光灯之下,才能静下心来,努力磨砺自己、充实自己、脚踏实地、孜孜矻矻、厚积薄发,以“大于一片海”的渴去泉源中汲取水分的滋养。时间会检验一切。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更大的尊重与热爱。

看曹雪芹“十年辛苦”才写出皇皇巨著《红楼梦》;康德远离城市,潜心探索,才成就《纯粹理性批判》;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才换来第一代核潜艇深潜汪洋……我们发现他们的成名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来自慢慢积累、厚积薄发。这样的成名与偶然无关,相反,带着些必然性,因为那份磨砺让他们闪烁沉稳却璀璨的光芒。

在内卷化日益严重的当下,对年少成名的追求更始焦虑日益低龄化,积极进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沦为喧嚣浮躁,正如朱以撒在《长毋相忘》一文中提及的家长迫切“催熟”孩子的急功近利早已在社会上泛滥。而晚熟呢,却能带来宁静的凉风,吹散浅表的繁荣,呼唤人们心中更深的坚守、促其实现人生更高的追求。

人生就像一坛酒,而“晚熟”就是陈年佳酿,有着深厚的醇香、经沉淀的优雅。它代表着一种从容不迫的修养,自信、沉稳的气度;是磨去少年粗糙棱角后的温润、历经世事的圆融。当然,“晚熟”不是提倡将才能藏着掖着,只是强调不必如此汲汲于成名。冷板凳坐久了也会热乎,更何况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将心放到自己的工作中,踏实、努力地前行就行了。

尼采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愿你厚积薄发,于人生之路从容修行,迎接属于你的沉默与辉煌。

大器晚成议论文 篇5

青春早为可堪雕琢

高三(2)班应悦

千年前,屈子“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的感慨仍萦绕耳畔;新时代,梁任公“少年强则国强”的号召依旧振聋发聩。少年当早立志,酬壮志,大器不避晚成,惜取少年时,不喟光阴逝;同时经得起时间的琢磨,沉淀自我,内敛沉潜。

秋去春来美景不在,莫教好春逝匆匆。谨以尼采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为航,秉“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为原则,肆意绽放,无惧锋芒。悠悠历史,在人类浩瀚的银河里,闪耀着无数青年群星。二十六岁的王勃纵情泼墨,留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即兴诗篇;洞庭烟波,蜀道风云,赤壁风云,弱冠之年的李白大笔横扫,狂飙突进,将西域骑士的剽悍注入了大唐诗坛。正如雨果所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我们诚应珍惜青春时光,心怀抱负,享受自由恣意的同时居安思危,不迷于诱惑,不移于利害,不屈于形势,坚定立场,踔厉奋发。

然虽立志当趁早,人生本身就是稻盛和夫所言的“一次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在开幕之初更为高尚”,成长本身就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跋涉之旅,我们本就该认识到功成名就并非人生的终极目的。我们要学会跳出别里科夫式的套子,走出物欲围城,更深刻地剖析自我,探寻心灵需求。莫言将“晚熟”作为自己的严格要求与追求,探索经过时间积淀后自我定位的方式。唯有沉潜内敛,脚踏实地,学会在黯淡迷茫的征途中默默扎根,丰盈自己,任时间与人事精雕细琢,终成佳莹。

社会的内卷化、焦虑的低龄化或非小我能左右,唯有先将自我率性通透。懂得时间珍贵,惜取少年光阴,既有上青天揽明月的意志,也当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意气,更要有“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毅力;学会在迷雾中把握航向,准确定位,切忌贪图捷径的轻率,这样的光芒经受不了时间的磨炼,更经受不了历史的证明。尼采在《敌基督者》中写到:“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我们不仅要早立壮志,也要明白成名不是我们成长的终点,这就要求我们内敛沉潜,时刻把握自己的定位与航向,揭示理想最本质的意义。

青春须早为,静待岁月琢。

(二)大器何惧晚成

高三(1)班徐旨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先贤屈原的一声喟叹道出了多少人的失意怅惘。人生百年,匆匆而过。若无芳兰美名流传,如何对得起人间走一遭?然而,正如尼采所说:“一切深井所体验的是缓慢。”我们当有一份面对“立名”的淡然和自信。一时虚名不足贵,名垂千古真人杰。

大器不避晚成。时代发展,信息技术让“立名”愈发简易,也愈发功利、浅薄。人人都想着“早出名”“出大名”,唯恐自己出众的才华被时间埋没。然而这样成就的“名”多数以流量支撑的明日黄花告终。真正的大器不避晚成,有着一份淡然与自信,扛得住时间的打磨,耐得住名禄的诱惑。屠呦呦院士躬耕古籍半生终得青蒿良方为万民所记,任正非经营华为多年自研芯片推出5G撼美国重拳。大器不避晚成,汗水和信念终将在时间的温床中孕育出“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辉煌。

大器宜于晚成。自古便有“伤仲永”的故事流传,这些“大器之苗”毁于过早“立名”的急功近利令人唏嘘不已。同时,它也启示着大器宜于晚成的真谛。真正的大器需要时间的积淀,刻苦的努力和坚持的毅力。正如美酒愈陈愈香,把时间的寂寞化作入口的醇烈。没有纸墨间的千锤百炼,何来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千古盛名?没有日复一日的勤恳作画,何来齐白石令人叹服的精湛画艺?在国家渴求“十年造一剑”的良才的今天,大器更是被寄寓晚成的厚望,期待他们在无数坚实的脚步后,铸就举世瞩目的“大国重器”。

大器不妨晚成。“立名”不只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更是一条打磨心灵、走向成熟的道路。正如“晚熟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追求”的莫言先生一般,他的话阐述着“大器晚成”的真谛:不妨先暂时放下“立名”的执著,用时间打磨自己,待到花自盛开,便有清风自来。以超然的态度“突破”立名的局限,又以务实的态度在“立名”上且歌且行,在时间的澄澈河流中返璞归真。在铸就大器的过程中,享受心灵的愉悦,体悟生命的本真,怀着淡然与自信,立下千古盛名。即使过程漫长孤独,又何妨?

大器何惧晚成?怀揣淡然与自信,细品铸器的精锤百炼,超脱“立名”的人生焦虑,在人生路上且行且歌,留踪迹待后人寻。

(三)一世人生,一场修行

高三(2)周鑫彤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有人说,岁月匆匆,积极进取、出名趁早,方不算虚度此生。

“我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酝酿浓度。”有人说,成功需要时间的磨砺,晚熟才能沉淀出生命的价值。

这是一个人如何自我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人的生存姿态如何抉择的问题,不过这个带着哲学色彩的命题似乎很难有准确的答案。及早出名,是珍惜年华,却少了积淀的过程;青睐晚熟,是沉潜自我,却少了青春的锐气。但其实何必纠结于成名先后,在我看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不在早晚,美名与成功不过是踏实走好生命历程的额外所得,自我的价值就蕴含在日常平凡的脚步里,毕竟——成长是无尽头的跋涉,人生是无止境的修行。

周国平曾说:“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中。”出名无所谓早晚,珍视过程、得失随缘,亦不失为清浅超然的存在方式。林清玄在台湾被评为最年轻的成功人士,但他视之如浮云,依旧笔耕不辍,践行“创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追求,将人生的意义融进每一天的书写、每一刻的投入里;曹雪芹早年颠沛流离,生活困窘,直至晚年“字字是血、十年辛苦”的《红楼梦》才被尊为皇皇巨著,但他并不埋怨名誉的迟来,因为灵魂已在文学的创作中获得了升华。“也许我们喜欢的不是成熟,而是成熟的过程”,白岩松如是说到。奋斗是生命的常态,它不该因早年出名而停止,也不该因不得认可而废弃。意义在个人,修行重过程,我们追求生命的价值,应如斯蒂文森一般,“只全神贯注地走脚下的人生之路”。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常怀一颗修行之心,每一步都踏实有意义。从北斗女神徐颖仰望星空怀一颗宇宙之心,到敦煌女儿樊锦诗古灯为伴行一场文化苦旅;从实力后浪曹原默默埋首辟一番科研天地,到医者高标屠呦呦初心不易寻一株济世珍草。因为环境与机遇的因素,他们的成名或早或晚,但我相信,名誉早来迟来不会影响他们的步伐,因为那淡然的修行之心是不变的。世事纷扰,他们看得见自己,也看得见明天,诠释着何为“心有惊雷,生似静湖”。这样的人生态度,不是抛却热忱,也不是抗拒晚熟,而是把目光投向自我,把意义赋予日常的努力,如苏轼般,以入世的心态去耕耘,以出世的心态去收获,反而“莲塘无主自开花”,活得厚实而通透。

顺其自然,面向自我,重视脚下。或许我们足够幸运,年纪轻轻就获得名声,那自然值得“春风得意马蹄疾”;或许我们默默很久,年事已高才得到认可,那也是印证了托尔斯泰“人生的价值是用深度来衡量”;又或许我们以无言的姿态走过一生,但我们灵魂的充实已经完成了木心“为生命赋予意义”,也不枉这趟修行。许多人纠结于出名的早晚,反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不若如修行者般,淡然从容,在岁月的轨道上款款而行,终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于岁月,踏征途;以一世,去修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