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范进中举》有感作文 篇1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听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言论,读书也确实是我们跨越阶层的一种方式,但在今天的课程中,范进的形象使我思考良多。
文中的范进追名逐利,在得知自己中了举后,竟喜极而疯,在经过胡屠户极度离谱的“治疗后”,恢复了正常,接着,就开始收礼,过上了老爷的日子。一方面,这是范进个人经受不住诱惑,无法做到像陶渊明那样的淡泊,也无法做到刘禹锡、颜回那样的安贫乐道;另一方面,这种现象是当时时代的常态。经历了几十年的极度贫困,范进的行为甚至可以说很正常。范进学习考中后选择堕落,失去了君子的品行,那么,是否学习就不对呢?答案一定是不。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是当时时代的病态所致,是落后的科举制所致,而学习本身,是没有错的,换个角度说,范进中举,不也是学习的结果吗。
范进在中举后,并没有为民着想,也没有为国效力,而是家财万贯、如日中天,这对国家无疑于是一件坏事,一个国家的兴旺少不了为国效力的人,而范进这样的人多了,国也就不在了。由此可见,对学习到知识的运用,也是一门学问,其中范进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学习了几十年的知识不去用于服务社会、服务百姓、奉献于国家,这样的学习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说,我们要让学习到的理论付诸于实践,付诸于好的实践。
经过这一番思考,我认为学习是有两面性的,万事万物也都是有两面性的。能帮助他人,为个人、为集体做贡献的,便是大功一件,反之,如果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就是罪大恶极。我们要怀着辩证的思想看待学习,学会正确的学习,实践正确的学习,实现自身的价值。作文 WwW.ZuOwENbA.NeT
读《范进中举》有感作文 篇2
科举制度起始于汉代,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选拔出有才能的人当官;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让许多人用功读书,从而促进了文化艺术发展。但自从我学了《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发现和我认知中的不一样,所以我将问题抛出,并不断进行思考再思考。
我先将制度看成一个物品,当你获得了一个新的物品,它会对你很有用,如一件羽绒服,会给你带来温暖,但时间久了,磨损得久了,它总会旧,最后破烂不堪,那么它的作用就不再那么大。同样一个新制度,它也会很好的起到它应有的积极作用,但时间一长,如科举制从创建到清代,大约过去了1300年,崭新的制度早已千疮百孔,此时,人们为了当官,为了发财,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是为百姓,制度早已被人们用坏。
制度也是人们想出来,制定出来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将其看成人类的思想的产物,物品有新旧,那思想也是,科举制曾经也是一个崭新的思想,科举制出现后与出现之前相比,是先进的。像黑死病之后的欧洲,出现了大量的崭新的思想艺术,有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艺术等,它们是比先前进步的。梁启超写过一篇演讲稿《敬业与乐业》,他的思想就是一个崭新的思想,与封建科举制度后期的社会完全相反,提出职业无高低贵贱,并非“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回观历史,可以发现,人类思想的发展总体都是进步的,不断的有新思想出现,思想经过社会的考验,筛选出来的则是好思想,运用于社会,人类发展就会登上一个阶梯。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们会在完成一个需求后,向下一个需求发展,直达“金字塔”顶端,人的思想也是跟着人的需求来的,所以思想上的发展也应该同理,只是前者体现的是个人,后者体现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社会制度不也是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吗?之后一定还会有新思想,可能还会有更好的社会制度。所以我们人类的发展需要有连续的好思想不断出现,好思想先进的思想促进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范进中举》让我对科举制度,对人类思想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可能所想的并不正确,但在我的成长中,在我不断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这样的过程是有意义的,这也是高级的有思想的动物才会有的。
读《范进中举》有感作文 篇3
在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无疑是对读书人最大的毒害。古语有云:“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无远戚,谁肯雪中送炭?”科举考试不仅毒害了读书人,还摧残了广大群众,伤害了他们的淳朴、善良。
《范进中举》在我第一次读时是一个笑话,文中范进的言语和行为总惹得我哈哈大笑;在听了老师的讲述和父母的看法后,我才有了新的认识,当我了解到那时社会世态的炎凉与冷漠时,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课文中,范进为了考上进士花了半辈子,可以看出他热衷于科举考试已经达到痴迷、顽固不化的境地了,他把他的一切希望全都“赌”在了科考上面。那么他为什么会疯呢?
其实过热的渴望和现实的不如意一直是范进内心所存在的矛盾,正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句话。而他又多次遭受挫败,再加上岳父胡屠户和旁人的冷眼,这些就像大山一般压在他脆弱的心理上,只要遭受一点过激的刺激,疯是必然的。而且他本家境贫寒,穷得揭不开锅,在中举前肯定幻想过无数次“有钱人”的生活和如何报复那些瞧不起他的人的场景。这些本存在他梦中的东西,突然变成了现实,落差过大,让他措手不及,所以才疯。
范进疯是小笑话,而得知范进中举后来巴结他的人才是大笑话。
中举前的范进是岳父口中的“现世宝穷鬼”,而中举后则改口成为“贤婿姥爷”“文曲星”;中举前范进的老母饿得两眼昏花也无人管死活,中举后那些邻居纷纷来送鸡、酒、米,胡屠户也送了七八两肉和四五千钱,而八竿子打不着的张乡绅也来送钱送房,与范进攀亲。家境在一天内从贫到富,范进一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是从低到高,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谁也想不到,平日一个不起眼的人,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样的大变化。范进并不可笑,他只不过是小说家笔下的一种戏剧人生,而当时追求官职、功名利禄和势力、看中金钱,人性冷漠的社会才是最大的笑话。
读《范进中举》有感作文 篇4
初读《范进中举》,以为是个喜剧,对于范进的喜极而疯,只能说造化弄人。可深读之后,就不这么想了。
范进中举时,已经五十多岁了,考了半辈子才考中,可见他为了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回观他的前半生,可谓是历尽艰辛,过着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的生活,还受尽了岳父的冷眼。但他中举后,有人送酒送米,甚至还有人送房来巴结他。这些都是读第一遍就可以概括出的大概内容。
老师带着我们又深究细节。比如说,范进中举前,他的岳父胡屠户骂他是“现世宝穷鬼”,对他说“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范进想向他借钱赴试,他还痛骂把范进痛骂一顿。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却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还上赶着给范进送猪肉送钱去讨好他,见范进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时,“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几十回倒也有些夸张了,不过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的前后反差,将胡屠户那副阿谀奉承、欺贫爱富的嘴脸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光是胡屠户,当时社会的人们都这样势利。在范进的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时,因为那时范进还没有中举,所以没有人管他们的死活,可当他中举后,众人都来送这送那。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性的冷漠无情使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市侩势利已成了那时人们的代名词,可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大概是因为那时的科举制吧。这篇课文让我认识到了延续到清朝末年的科举制度,已成为落后、腐败的代名词,已阻碍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范进还算幸运,最后“功成名就”。可那些有一身才华,却因官场的腐败堕落而无用武之地的人们呢?他们的下场又会是怎样?
范进中举,是悲剧,是读书人的悲剧,也是民族、国家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