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后感800字

2023-12-21 19:28:09 读后感 打开翻译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着读着,我就被书中那生动、离奇、风趣、幽默的情节所吸引。整整一个下午,我俯卧在窗台上,犹如离水的鱼儿,进入了大海,畅游在这轻松自在的故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这本书为黄加佳所写,主要讲述了悠悠、田田、小布丁三个小主人公在一次故宫夏令营中,偶遇一只明朝的蟋蟀,自此走上明朝穿越之旅的故事。在旅行中,三位小主人公在此起彼伏的京味儿吆喝声中,悠闲地逛起了当时京城最繁华的朝前市,品尝了热卖的秘制宫廷奶酪。让作为读者的我,忍不住垂涎三尺;凭着能听懂“蟋蟀语”的特异功能,他们成功凭着“养蟋圣手”的名号,跟着皇太孙朱瞻基到十三王府参加皇室斗蟋大会,最后成功赢得了比赛,真是大快人心;最后更是与太和殿上的十只脊兽,还有三头六臂的哪吒,来了次亲密接触,真是惊心动魄又让人意犹未尽。

在三位小主人公中,我最喜欢的当数悠悠了。他虽然年龄不大,但是非常机灵,在危机关头,总能沉着冷静,直击要害,化险为夷。比如在初次见到皇太孙大发雷霆时,“冒充”成“养蟋圣手”,救大家于危难之中;再如在爱因斯坦大战金翅王后,悠悠在千钧一发之际,稳稳接住被汉王踢飞的爱因斯坦;又如在三大殿着火后,沉着冷静,盘根究底,找出了失火的真正原因,还雷公雷母以清白。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我只想活下去”这一章节。

皇太孙朱瞻基抓住朱允炆,与庆寿寺一众僧人对峙,准备大开杀戒。悠悠坐着天马,及时赶到。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用自制的“现场版愤怒的小鸟”,挽救了朱允炆的性命。通过短短的几句文字,我的眼前清晰地看到了悠悠化身成一位英俊勇猛的大将军,双腿跨在马背上,炯炯有神的双眼,紧紧地盯着前方,“啪”,说时迟那是快,手指一松,“箭头”不偏不倚地射到了架在朱允炆脖子上的钢刀上。“当”的一声巨响,钢刀被打飞得无影无踪……

算起来,悠悠跟我的年龄也相仿,在危急时刻,他总能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化险为夷。要是换作是我,早就惊慌失措、乱了阵脚。同时,他更是一个无私的人,总是将身边人的安危放在首位。而我却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们人的感受。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看到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世界,还明白了做事要沉着冷静、多为他人着想的道理。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后感 篇2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大明紫禁城》,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要勇于挑战,面对现实。他具体讲主人公悠悠,田田,小布丁,暑假留学故宫,在慈宁花园遇到了一只会说话的蛐蛐儿。跟他穿越到大明紫禁城。他们都是北京人,刚刚抵达600年前的北京,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中国鬼节——中元节。没想到明朝的过节气氛比现在的万圣节更热闹:烧糊涂法船,逛庙会购物,看露天表演,蹭吃各种美食……人们装扮成夸张的鬼怪,骑着荷叶灯,西瓜灯梁子根,嘻嘻哈哈的在大街上游行,正当悠悠,三人沉浸在兴奋中时,只在电影里出现了八臂哪吒,半夜悄没声息的站在了他们的屋内。几天后他们的蛐蛐儿也就是爱因斯坦为当时的明朝皇上窦回一场蟋蟀们的战斗。在古代皇帝们也十分喜欢逗蟋蟀,而这次斗蟋蟀,也关系到他们的皇位。这也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的那一次。

七岁的时候和村里的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大家都说谁赢了谁就当皇帝,谁输了谁就当手下,这个要求可以说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游戏规则呢就是谁先跳100个蛙跳。在跑20圈,绕着这个50m的小水池跑。听着蛮少的,可是这些可让我们将近做了半个小时啊。最快的人也就坐了半个小时啊。他是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也是体力最好的,嘿嘿,不瞒你们了,这位小朋友当然就是七岁的我啦。做完100个蛙跳,跑完20圈,我立刻举起我的小手,一直叫个不停,我赢啦,我赢啦,我是皇帝,你们都得给我手下。一声声呐喊中大家一个都不服气。听说还要再来一遍,这不我不可能嘛,耍起了无赖。

结果到了最后还不是我当上了皇帝,你们一个个都是我在手下。然后我们就开始了皇帝丈夫手下啦。手下,就得听皇上的话,我还给了一个手下,都取上了外号。”小青蛙给我端杯水,小桃子,你去菜地里把成熟的菜摘出来剩下的小橙子,小牛子全都和我一起去花园里采的鲜花才能桃子,去做桃子宴会吧。”Big下午我们玩的特别的开心,我们不仅开了一个盛大的桃子宴会,还救了一只小蟋蟀。

儿时的时光就是那么短暂,可是又是那么的让人惬意。小时候总想长大,可长大了却又想回去。那时可真傻,为什么想要长大?真是怀念以前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后感 篇3

说到阅读,我喜欢的书有很多,如《西游记》、《小绿人》等。但如今,令我百读不厌的还是黄加佳写的《甲骨文学校》。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悠悠、田田、小布丁暑假里游学故宫,在花园遇到了一只会说话的蛐蛐儿,跟着它穿越到了明朝,在明朝进行的一次历险旅行。刚抵达六百多年前的明朝,他们就正好赶上了“鬼节”——中元节。他们在那里认识了哪吒这个好朋友,知道了紫禁城的三大殿的来历,还去了明朝的北海公园。

在这本书中,我最敬佩的就是悠悠了,他有勇有谋。有一次,为了铸造大鼎,官兵们把六岁以下的儿童都抓去献祭。小布丁正好也六岁,同样被拉上祭台。为了救出小布丁以及这些儿童,悠悠就想了个办法。在举行献祭仪式时,让田田扮演太阳神,自己扮演太阳神使者。然后悠悠在祭台上高举一台对讲机,田田在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通过另外一台对讲机扮演太阳神讲话,把官兵给吓住。悠悠表面上很有信心,但倒底能不能成功阻止献祭,他自己也没有把握,如果搞不好,还会把自己也搭进去。虽然悠悠有些害怕,但为了能够成功救出小布丁,还是挺身而出。果然,官兵们听到祭台上悠悠手中的对讲机发出的声音,都被吓呆了。悠悠和田田趁机成功的救出了小布丁和其他儿童。

看到如此勇敢的悠悠,我不禁想起那次做菜的经历。一次老师布置作业,是让大家做一道菜。但我没有学过做菜,更不会做菜,每当想起奶奶做菜被烫伤的经历,我甚至有些害怕做菜。但经过爸爸妈妈向我传授经验,以及他们对我的鼓励,我克服困难开始了尝试。我先在锅里倒了油,然后开火把油加热,突然油发出“噼哩”的响了一声,我被吓了一跳,害怕油溅到身上烫伤自己。虽然当时我很害怕,但并没有放弃。接着加入搅拌好的鸡蛋液,等鸡蛋表面金黄,就可以出锅了。我尝了一口,满满的成就感涌上心头。当时我很开心,因为我学会了如何做煎鸡蛋。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坎坷要去经历,但只要你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将它解决。

最后,再向大家推荐一下这本书《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后感 篇4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为什么又成了一所“甲骨文学校”呢?难道这本书讲的是“甲骨文”吗?大明紫禁城又是什么?

我带着疑惑翻开了第一页,咦!不是写甲骨文。我一页一页地看着,看到了悠悠、田田和小布丁钻进了小树林帐篷穿越到了明朝的故宫—大明紫禁城,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穿越到了600年前的北京。其中一个小故事《我才是真哪吒》让我印象最深刻。

在一天夜里,悠悠、田田和小布丁见到了活生生的八臂哪吒。一开始,他们都觉得当神仙真的好酷,在多维空间,只要弹指一挥,天上地下,上下五千年都能去,而且他有一位好爸爸,给与他最大的包容和爱。其实故事并不是这样的,哪吒很沮丧,他也要学习很多东西,比如火尖枪枪法入门、阴阳双剑基础、火枣暗器初阶……,还要参加风火轮等各项比赛。哪吒的老爸也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他三句话不离学习,还经常拿他跟哥哥们比较。通过开导,哪吒的心情变好了,烦恼也解决了,他们并成为了好朋友。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哪吒的本领不是天生就会的,是通过师父传授,自己努力学习,不断地练习,才能神通广大。作为一名小学生,在学校里,我们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仔细读好每一道题,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让自己变得更厉害。

但是现在的小学生除了在学校上课,还有很多培训班,但有些培训班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而是被爸爸妈妈强行要求学的,有时家长还跟别人家的小孩比成绩,可是别人再优秀,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应该向悠悠一样,通过跟家长交谈,甚至写信,让他们明白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以前我很讨厌弹琴,但是我非常喜欢画画,可妈妈一直没有把弹琴课给停掉,直到有一天,我写了一张纸条放在妈妈枕头下面。第二天,妈妈就把弹琴课给停了,我惊讶极了。我很开心,可以专心学画画了,我的画画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我觉得通过《大明紫禁城》里面的一个个故事,把枯燥的历史写成了有趣的奇妙之旅。仅仅读了一个小故事就能让我们感同身受,原来神仙也逃不过课外班的困扰。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后感 篇5

一开始拿起这本书时,看着甲骨文三个字,我以为它像姐姐手中的历史课本一样深奥乏味。但出于同学们对它的极力推荐,我还是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的序章。

读了一会,我就被精彩的情节和作者独特的写法深深吸引了,它不同于历史课本,描写了一个由“今”至“古”的奇妙故事。现在,就让我带你走进这本书看一看吧!

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个小朋友——悠悠,田田和小布丁,在跟随游学团参观故宫时,小布丁发现了会说话的蟋蟀“爱因斯坦”,故事由此展开。为了帮助“爱因斯坦”回到大明,三人凭借一颗神秘的蛐蛐罐来到明朝。他们在北京以“养蟋圣手”的身份结识了新的朋友:内侍阿留和皇太孙朱瞻基。没过几天,三大殿被烧,于是他们决定和知道他们身份的龙叔一行人一起调查三大殿被烧的原因,更是被皇太孙怀疑。此时朱允炆也因北京封锁被抓,即将被斩首。千钧一发之际,悠悠等三人带领众神同姚广孝劝说皇太孙,终于,皇帝放过朱允炆,一切圆满。

就像屈原的离骚中所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的学习之路也是如此。

我被朱允炆善良,隐忍不拔又仿佛看透人生的精神感动着,整篇故事,他出现的并不迟,却在末尾才现出身份并向皇太孙吐露心声,“我还能怎样?拉一支队伍,起兵攻打朱棣?再混战几年,让更多大明子民白白丢了性命?让蒙古人趁乱南下入侵中原?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不是朱棣,我只想活下去。”

此时,我突然感到汗颜,我想起了自己学习中碰到一点挫折就烦躁不安,难以克服,难以坚持到底,比起朱允炆从一国之君到落魄杂役,勇于面对这般巨大的地位转变,随遇而安,我们一点点的学习困难又算得了什么?还有遇到仇敌步步紧逼,朱允炆的沉着冷静,独立坚持、独立化解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更值得我们学习。而回想我碰到难题不是逃避,就是寻求妈妈和同学的帮助,形成了依赖的习惯,真觉得有点无地自容。

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道理。从悠悠三人这次的大明之旅,我就学到了沉着冷静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寻求帮助固然重要,但也更要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我一定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排除万难,阔步前进,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荒于隨。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后感 篇6

在《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这本书里,有一个章节让我印象深刻,明建文帝朱允炆被他的叔叔燕王朱棣夺取江山后,居然出家当了和尚。这个章节的名称叫“我只想活下去”。意思是,皇帝出家当和尚是为了继续生存下去。

众所周知,皇帝一般自小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皇宫里,可谓是荣华富贵应有尽有,衣食住行上自然没有烦恼,根本不用为生存发愁,所以也不用像普通百姓那样,学习谋生技艺。但是皇帝兵败失势后,成为“孤家寡人”,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在那样的环境下,一个毫无谋生技能的人要想继续生存,出家为僧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和尚一般不需要出寺门,每天只要在里面扫扫地、念念经、拜拜佛,这样可以减少和外界的接触,不容易被发现。

因为历史久远,建文帝当时的真实想法和现实处境,已很难准确知晓,所以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谈论他为了苟活去做和尚好不好。但是作为一个拥有无上权力、养尊处优的帝王,可以放下身段,低下头颅去做和尚,这种能屈能伸的品格还是值得后人称赞的。这让我又联想到之前网络热搜上看过的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名校毕业的大学生,自视学历很高,看不上普通职业,而看上的职业又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未被录用。后来,在其爸妈的劝说下,他勉强答应去尝试两天普通的工作,结果不是嫌苦怕累就是整日担心自己会屈才,于是每天躲在家里吃喝玩乐打游戏,过着游手好闲的“啃老”生活。皇帝为了生存都可以放下自己的架子,他只是一个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丝毫的独特之处,为何不能从基层做起,再慢慢积累经验以图攀升呢?为什么就甘愿在家里当巨婴呢?他难道还有皇帝高贵吗?他放不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心态,怎么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即使找到了也难做到长久。

身边这样的人也有很多,比如有些同学,自命清高却眼高手低,不愿意和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不愿意做最基础的复习和预习,碰到基础的题目则跳过不做,长期以往成绩变得很不稳定,学习上的难题反而变得越来越多。实际上,“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成功的道路上,没有好高骛远,只有认清自我、准确定位、脚踏实地和勇毅前行。所以,请低下你高贵的头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路看清,才能把步子走实,成功才不迷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