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狂人日记读后感800字

2023-12-20 14:32:17 读后感 打开翻译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1

总是听说鲁迅先生文章写得好,却从来没有真正读过。所以趁着这个暑假,我读了鲁迅先生著名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林治贤的《人间鲁迅》中写道: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在存在的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特别的一点在于文章中白话文与文言文联合使用。文章写了一个主人公:狂人。他是有迫害狂恐惧症的人,也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知识分子。同时,他敢于向社会挑战,极力反对封建的民主主义。在文章中,狂人与众不同的思想与行为使他被社会中的人民所排挤,被人们误会为“疯子”。狂人的怪异语言与行动十分纯粹。他曾在日记中记录环境缺少写实性,这揭露了一个大道理:中国封建社会食人的实质。鲁迅先生写狂人的态度和行为全都是为了让读者更加思考人生的真谛。狂人的性格与普通书籍的小说主人公不同,它代表了五四时代愤激思潮的精神品质。作品中一字一句都表达了鲁迅先生自己对于社会、人心的态度。写狂人实际上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文中的“大哥”十分封建,同时无知且迷信。写他的精神品质与特点,实际上也代表了旧中国封建迷信的人民。

文中令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句话非常易理解,但同时也理性批判了封建理论对人民思想的禁锢。

《狂人日记》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社会文化的反抗,同时,字里行间也写出了自己的忏悔,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反思,且对于中国的未来十分堪忧。可见《狂人日记》写作意义之大!

读完这本书,让我们一起攀登无边的树林来了解更多历史吧!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2

《狂人日记》是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白话小说。

鲁迅运用了日记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狂人”的内心想法。“狂人”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让为是养肥可以多吃肉,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狂人越反抗吃人,大家就认为他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当了官……

我最喜欢书中的这句话:“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我明白了,封建礼教是吃人的,而“仁义道德”则是掩盖封建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句话,无疑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

书中说道:“就连小孩子,也恶狠狠地看着我”。“吃人”的人在封建礼教的侵害中,心理扭曲,却还要不停地对下一代灌输封建礼教,将下一代埋葬在这“吃人”的封建礼教中。

“狂人”作为封建家庭中的一员,即使他觉醒了,也成了受害者,也改变不了自己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未必无意之中,“吃了人”。

历史漫漫长河之中,中国社会延续了几千年的“吃人”传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吃人”中的一环,或是“吃人者”又或是“被吃者。”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都还有?救救孩子。”我想,这是“狂人”对世界的呐喊,不让孩子“被吃”,不让孩子成为“吃人”的人。

诚然,当今社会,固然已不存在“狂人”,但在某些人身上隐约可见“狂人”的影子。这些影子时而演变成我们背上越来越重的压力,时而变成旁人犀利的目光,间或一双不停绊倒你的脚,一副心里紧紧的枷索。但是,只要我们有心、有爱、有朋友、有家人、有阳光。

在努力赶往目的地的途中,很少有人很停下脚步,回头看看。人们总想用理智支配头脑,支配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但是,人最终还是会以情感为重,理智过多就只利下偏执,你的理智会把你变成一个狂人,不是“被吃的人”,就是“吃人”的人。

初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时,觉得文中的狂人是一个精神病,一个有被害妄想症的疯子。再读《狂人日记》,发现狂人不狂,而是理智过头之人。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3

《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先生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小说。

《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个满口胡言,神色疯癫,疑神疑鬼的狂人。鲁迅先生以自己的良友因一场大病而神情癫狂,读友人言语荒唐的日记为由,将一位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和所见所感呈现给读者,描绘出了封建统治下人吃人的丑恶的社会面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作者借狂人的胡言,深深地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教给人们的仁义道德的背后是异常黑暗的,黑暗到可以生吞活人。“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的压迫下人们不得吃人从而习惯了吃人,而且还吃到无法自拔,欲罢不能。狂人的疯言字字诛心,字里行间溢满了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的清楚认知与批判。

狂人他狂在于满口胡言、多疑、焦虑、错乱偏执;他也不狂,在黑暗的封建主义统治下,他对封建社会有清醒的认知,他敢于向传统与世俗挑战,敢于反抗旧社会。

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想吃人,又怕被人吃,他们不但不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而随波逐流,跟着吃人的人一起吃人,实在是“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而且他们吃人也很巧妙,“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写出了主人公听到大哥叫他疯子后内心的悲凉与愤慨。

当然,鲁迅先生也没有放弃试图唤醒人们,呼喊着想让那些吃人的人从良,高声喊着“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时容不得吃人的人,……”这句话我读出了鲁迅先生对吃人以及吃人的人强烈的不满,对这黑暗的社会的愤慨以及对光明的未来的期盼。“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让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良苦用心和他试图叫起人们向封建世俗挑战的决心。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4

每一个字都看得懂,字连起来成句也看得懂,句连起来成段也是懂的,但段连起来形成文章就看不懂了。我竟不明白每一篇文章都想具体表达什么。可通读全文,却能嗅出一股压抑与痛苦混合的味道。

为什么“狂人日记”这一篇放在“呐喊”里面,而不是“彷徨”里?因为作者很清醒,他此时看透了吃人的现象与本质,他不能犹豫,没有必要去彷徨迷茫,他得赶紧去呐喊,喊醒几个铁屋子里的人,去摧毁这铁屋子。而发现这铁屋子摧毁不了后,作者能做的,就只有在绝望中“彷徨”。文末“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就是作者微弱却坚定的呐喊,文中的“人”永远面面相觑,担心有人要吃自己,自己又想吃别人,每个人不知道面对的人是否要吃自己,又不知道自己面对的人是否知道自己是否要吃对方,也不知道面对的人是否知道自己是否知道对方是否要吃自己……就这样陷入了无尽的猜疑链。

可笑。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中国人就餐前会和食物对峙陷入猜忌循环。

人性是利己且自私的,无人愿意迈出第一步,不去吃人。谁都不知道下一个被吃的是不是自己,明明跨过这一道坎就能永远安逸,却不会出现第一个人去迈出第一步。

纵使全社会的人同类相食,纵使自己在无意中吃了人,纵使这社会一直黑暗无边,纵使自己从未见光明,作者竟然还相信,下一代永远是希望,坚信一定会有没吃过人的人出现,社会上将容不得吃人的人,新时代的光定会完全驱散旧社会的黑暗。只可惜,作者并没有看到这一切的发生。其实,你我都在无意间吃过人了,只不过吃的多少不一样罢了,也许有人会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但这就是真的。也就是说,作者所相信的这一切根本就没人能看到。从《狂人日记》中,也许很多人看到了旧社会的悲哀,我看到的却只有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的无奈与无能为力。

迅哥儿的文章能传颂至今日,这可能是中国文学界最大的自豪,同时可能是中国政治界最大的败笔。

至于为何称“狂人日记”,因为这是狂人写的。为什么说他是狂人,因为常人都在吃人,而狂人却不愿意吃人,他有病,所以是狂人。常人都需要吃人,不需要吃人的人才是有病的,所以是狂人。主导权永远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少数人即使是正确的也会被迅速的扼杀。一群精神病患者中,混进去一个正常人,这个时候,相对而言,这群人中正常人才是有精神病的。“狂人”也是如此。

至于“救救孩子”之后为何没有再写下去,怕是不愿意吃人者被吃了罢……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5

“鲁迅”这两个字,大家肯定早已如雷贯耳。今日,我有幸再次拜读他的作品——《狂人日记》,不禁思潮起伏,为之震撼:那个年代,真可怕!

书中所谓的狂人,就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物,他语无伦次,意识也有些不清,总是想着自己会被别人吃。鲁迅运用了日记和精神病人内心的独白方式把他想表达的内容发挥得淋漓尽致。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而鲁迅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存亡,在这生死悠关的时刻,他抛弃了学医的梦想,抛弃了封建社会的思想主义,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用手中的笔跟敌人做战斗,用手中的笔挽救中华民族的灵魂,让人们知道祖国的荣辱兴衰。

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观察了他身边的人。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着吃人。狂人为此而困惑,作者为此而愤怒。

一个好好的人为什么会想到人吃人呢?如果没有旧社会封建礼教那样的现实,或许他在有这个想法前就已经“疯”了。说他疯了,也不对。狂人的心理描写,他一些出乎意料的举动却又合乎情理,应该是一个正常人的行动。但看起来更像“疯子”。他的心理又是被社会毒害的,这样就使得当时人们联想到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觉有点感悟与惊醒,惧怕自己总有一天会被吃掉。狂人就是既躲闪又混充这两种的综合。鲁迅先生想借助狂人的胡思乱想,来暗示当时社会的黑暗。

看看那个年代,再看看现在,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现在国家注重人民的思想教育,前一种悲哀的人不会再出现了。例如:我在上学路上不用大人陪着,也不用提心吊胆,怕被别人一把抓住,去当做点心吃;单独一个人去旅行,也不用担心由于吃人肉被别人取了性命,那种人是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的。我们的生活很幸福,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浪费了这幸福的时光,我们应该让未来的生活更加幸福。

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情的人,我们要团结友爱。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在别人伤心的时候,去安慰他;在别人失败的时候,去鼓励他。新世纪的我们,更应该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位勇士,建起防护世界人精神的“大气层”。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6

翻开《狂人日记》,眼前是一个狂人的所见,社会的险恶腐朽,让所谓的“仁义道德”变得败坏,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书中的“我”所见所闻是胡思乱想,将毫无关系的事串通在一起,却让所有人认清了现实,认清了封建。

这篇小说是描写一个被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动,用人物自叙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我”出生于封建的家庭,出生便被各种制度困扰。认定这是个吃人的世界,因为封建制度是封闭残酷到“吃人”的。半夜察看古家薄,看见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他对吃人社会展开对抗,说出了“救救孩子”。小说揭示了封建制度在“仁义道德”的掩盖下“吃人”的阴暗面,反对封建制度的危害。

这本书分为3个部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呐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觉得有人想吃掉他。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当他完全绝望于净化社会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了补官。小说中的“我”实际上是觉醒的反封建者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社会侵蚀了思想的人,所以他无法被认可,害怕并反抗封建吃人传统。

《彷徨》内容的主要概括是讲孤独者在酒楼上难过的伤事,亲朋好友都举起了长明灯示众,来庆祝高老夫子离婚,小说具体表达了在封建势力压压下,对自由悠闲生活充满向往及反封建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情。

《故事新编》是民间传承的故事的总集,比起上面两章,故事新编显得易懂而亲切,作者塑造了一个自然且自由的世界,看出作者对自由生活充满向往,对封闭充满了厌恶,对封建充满了厌恶。我不禁想起了《朝花夕拾》中作者的童年,在那个完全封建的年代,书中没有插画,父亲不让去看五猖会,学生的问题不能和课内容无关,作者借小说抒发自己不满的思想感情,希望有觉悟的人不再被封建压迫。

鲁迅是伟大的,他在黑暗里为我们点燃了希望,他不仅照亮了儿时心中的迷茫,不解,更呐喊出中国的气势,驱赶了彷徨,勇于打破现状。或许我们也是狂人,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完全绝望于净化社会,那时我们将不是吃人的人,也不在是狂人,不再是“救救孩子”,而是“加油孩子”,是一个清醒的孩子,一个向往自由,向往蓝天的雏鹰。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7

去追寻便好,哪怕是须臾的光亮,我们也至少拥有此刻。

——题记

狂人日记,讲的是狂人,讽的是“吃人”。

一开始狂人就展现其与众不同的一面,月亮在其口中变成了30多年没有见过之物。这话就好像他这些年都活在地底,这些话被世人听得去,多半是当做诳语。后来他的古怪想法——街上行人的说话、眼色,家人闲聊、请医生为他诊治,“狂人”都认为在密谋害他、想吃他,连月色的变化、赵家狗的行为都使其感觉恐怖……这更加让人笃信其精神失常。

狂人的第一篇日记就吸引了我,平凡的语言,那一句“我怕的有理”不禁让我猜测,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不可否认,主角是一名“迫害妄想症”患者,但,他用他近乎扭曲的想象,精神错乱的话语揭露出了“吃人”的社会。

没错,当时我们的国家病了,狂人也跟着一同病了。在腐朽的国家意志的重压下,寻常老百姓只好忍气吞声,即便这些权贵掌过自己嘴,逼死自己的老娘,占了自己的妻子……他们仍选择做那些顽固不化之人。当时代的先觉者被一只只饥渴的“野兽”所吞吃时,门外围满的是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且对穷人的命运幸灾乐祸的“聪明人”;这些“聪明人”,是时代的黑暗的产物,它们被时代缴获,被命运束缚,逐渐扭曲,人性丑陋尽显无疑。被奴役的肉体,被禁锢的思维,被溶解的人性,它们要清除一切光明的人与事物。

如果说时代的先觉者是锅中之水,总有一刻会被这无情的烈火消耗殆尽,那么这些“聪明人”便是这口铁锅,等到锅中之水都蒸发殆尽,剩下的铁锅只有忍受这炽热烈焰的折磨。

但时代需要这些先觉者,即便他们常常口出狂言。

“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狂人”读历史从“字缝里”清醒地读出几千年的封建道德文化只不过是人吃人的文化,这让当时尚未觉醒的人们觉得他离经叛道,不合常理。正是有着他这样被认为拥有“疯癫”等等思想的那群人,解放了落后的中国!

这正映衬了一句话“只要不失去你的崇高,世界终将会为你展开”,狂人,亦是崇高之人啊!

最初的人类是不会反抗的,反抗是人们勇于对抗的奖励。

在死亡、鲜血与纷乱之下,奏响一曲疯癫的,狂妄的史诗;而终有一日他抵达了山巅,自顶峰望去,云,在脚下,耳畔唯有清风袅袅,上山的路途或许有着荆棘与烈火,但山巅之上,总会有风来庆贺你的胜利。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8

当鲜嫩多汁的人肉放在你面前,而你又不知,正大口品尝他时,他早已是一块可以果腹的面包。当你明白时,理智告诉你的答案是:不吃。为什么?就因为他是人肉吗?不一定。书籍以及社会群体用特有的方式向你传导一个知识:人肉不可食用。那你考虑过原因吗?人肉太酸,太过残忍,还是于心不忍,都有可能。但鲁迅生活时代的人们知道吗?我认为可能并不知道。旧时封建社会群众愿意出高价购买人血制品,哪怕是穷困潦倒的农户,早已是病入膏肓,却不愿去正规医院就医,更不愿意吃正确的药物,而是盲目的购买人血馒头,当爱国有志青年被英勇牺牲时,没有人沉痛悼念,没有人惋惜哀悼,只有无知百姓疯狂的抢食他的心肝。当社会封建迷信思想已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心中时,作者只能把美好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大人们并不缺少头脑,但缺少了学习与知识。让社会变得愚昧与混沌。同时,这也正印证了鲁迅前文描写的社会民众心态:狮子似的内心,兔子的懦弱,狐狸的狡猾。

那么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我认为有两点:群众无知,礼教吃人。群众无知正是反映了当时中国普遍的教育素质不高,缺乏基本常识的普及度。礼教不加节制的使用对社会群众的压迫与剥削,使原本无害的礼教开始吃人。所以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很多人幼年便尝遍人间疾苦,鲁迅先生也不例外,但他没有放弃自己,仍然坚持学习,弃医从文,走上了救国救民的新征途。借笔为戈,做名副其实的中国魂。同时,也借《狂人日记》流露的自由的渴望,让正义解放思想。而鲁迅先生的声音在那个充满恶臭、血腥的封建社会,唤起了沉睡的人,唤醒了整个中国。

鲁迅笔下狂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可谁又能说现在不是一个缺少狂人的时代?

现代社会网络发达,“键盘侠”用网络吃人,何尝不是使人痛苦呢;食品安全检查年年进行,可面对满桌佳肴却无法安心下筷;野生动物灭绝数逐年增加,而多年积累的自然问题使保护变得更加不易………这样的社会虽不至于“吃人”,倒也并不理想。所以我希望狂人出现,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我自己,为社会做出有效贡献,

那我们中学生又可以做些什么呢?认真学习,曲线救国;奋斗拼搏,永立潮头。用青春谱写历史序章,用梦想创造未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