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风声读后感 篇1
大孤独、大智慧、大绝望
Ta偏是坚韧果敢,在无路可退的逆境中,捧着那春风般的心,为同志送出最后能送出的“风声”。
Ta,便是李宁玉,日伪译电科科长,也是这本书的核心人物。这部小说的大背景是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一份密电,吴金李顾四人被当做“老鬼”嫌疑人进入裘庄,与肥原龙川斗智斗勇。本来两三句话能概括的故事,麦家却将它分为“东风”、“西风”、“静风”三部分。分别以潘老、顾老和“我”的角度去叙述,也可以说从共产党、国民党和“我”一个局外人来讲述。在我感叹作者如此精妙的构思时,却也深深留下不可知结局的遗憾。裘庄的故事,看似有完满的开头结尾,却依然很多细节扑朔迷离,道不明说不清。不过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也是作者麦家独特的人格魅力。毕竟留白,总是有许多艺术。
Ta,是东风里描写“老鬼”内心独白时的称呼,这又为老鬼增添了许多神秘,不知性别,悄无声息危险地潜伏在敌人身边。而Ta,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除了这些过于真实的心理描写,还有有关李宁玉的一个标志性动作——梳头。肥原单独约她去后山实则为了诈她,她冷静沉着;面对白小年的不堪一击的审讯,她傲立,不为所动,依然梳头。裘庄外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裘庄里,步步设防,化险为夷,这一动作多少格格不入。可她作为如此冷静的女子,是否有过慌乱?有的只是她预料到敌人埋下的陷阱,有的只是面对乱做一套的局面而保持镇静,有的只是她那一份坚守不变的坚定。她“向死而生”,只因这懦弱的死神也只是倒在她脚边的仆人。大孤独,是她牺牲一人保全所有同志和组织的必由之路。
西风里,顾老所描述的李宁玉更圆满了些。虽然结局都一致,但相比潘老的言辞,我更愿相信顾小梦口中的李宁玉。她是有点狡猾,甚至有点疯狂的。不过这算不上贬义词。李宁玉从一开始的求情,到威胁,甚至到了要撕破脸的程度,只为了顾小梦答应她,帮助她把情报送出去。而李宁玉当时哪里来的底气?她只不过是凭借自己理性高超的逻辑断定顾小梦是军统的人,但确实抓住了顾小梦的把柄。最后达成协议,成为“不战不和”的状态。但不论是顾老,还是作为读者的我,都震惊于李宁玉那天衣无缝的方法——将情报藏在药壳子里。不但如此,药丸壳分别还有它的用处:一只丢在大街上当已有情报的信号,另一只任务更重些,在垃圾箱内藏好情报等待下线老鳖来取。情报固然是手写的,但李宁玉另有准备,她所用的笔迹竟然是吴大队长的!那个她开头就编好了谎言针对的吴志国!妙哇,妙啊!好一天才李宁玉!瞒天过海,她,从不缺乏的就是几乎没人比得上的大智慧。
“我不是老鬼!”
听啊,令人振聋发聩的内心呐喊。
可那疯了的肥原龙川怎会信?那个气急败坏的日本佬,亲手摧残了这支美丽的花朵!肥原疯狂地嘲笑着,这就是中国人,狗!不要命去发狂的狗!为了清白而乱叫的狗!
可惜啊,那被人赞许为“中国通”的龙川会懂得什么呢?只是皮毛罢了。而那时的李宁玉,早已完成了“老鬼”的使命,完成了两手准备送出情报。而在那封给肥原的遗书里,那个落款——李宁玉中校中,一点,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这都是作为共产党员的李宁玉独有的不屈傲骨和民族脊梁!
大绝望呢?必然是有的。在那天夜里越想越焦急情报有可能送不出去的李宁玉,哭的像个受伤的孩子。那是她以为信仰要破灭的绝望。而那小小的身躯里仿佛“中了邪”一样,竟然无一点对死亡的恐惧绝望!只因她是破译天才李宁玉!中共的核心消息员之一!
全书完,我只觉这颗心脏仍在上下窜跳。因这跌宕起伏的剧情,更因如此忠诚热血的爱国女子李宁玉!我想我真不应该妄自用假大空的词语去赞美她。
书中说,“东风引发了西风”,我以拙见补充道“东风和西风成就的,是我们读者的静风”。静风是什么?波澜无起伏,层次深而不透。我对这本书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还未解开的疑惑上,我更想知道,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啊,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拥有大智慧,更具大坚韧的李宁玉已经给出了答案:
吾辈唯有奋不顾身,生死不过天地一瞬。是信仰,它赋予生命可靠的价值和意义。别听有些小人说信仰是胡扯玄乎的东西,错的彻底。它会在生命中的某一天和你相遇,不要意外,那只会让你感到幸福永存。
那是当然,我相信有血有肉的李宁玉,于是也该思考我的那份值得坚守一生的信仰,应该是什么呢?
来了我们的今天,我们也要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麦家风声读后感 篇2
我们常说,人生如戏。
是啊,只有意外和错误,才是宇宙最恒定不变的原则。我们的出身,所处的时代,这些不计其数的,纷纭杂乱的因素,支撑着这个世界的运行,诞生了不尽的故事。或在过去,深埋于历史,静待后人发觉;抑或在未来,朦胧迷幻,掌握在曾经与当下的人们手中。一部戏,一部琢磨不透的戏,拨动着命运的琴弦,或深渊,或山巅。
此刻的我们,正在叙写这本关于自己的书,既是作者,又是主角,在不知名的背景下,想方设法地寻找那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变数,以图改变自己的命运,演绎出心目中最好的剧本。一直在寻找着的万里挑一的结局,踏上它那条偏僻小路的人,往往摸爬滚打,恍惚迷蒙。稍有不慎,便误入歧途,如断了线的雨,从云端跌落,埋葬了所有的欢喜。
风声,这是一场鸿门宴,一段难唱难演的戏,不论对“主”还是“客”。假面之下,是僵持着的棋局,走错任何一步都会引起前功尽弃。没有对错,没有正义或邪恶。谁找到那关键的变数,谁成为赢家。
夜一直是静的了。
整修后华丽无比的裘装里,点起一盏盏微亮的小夜灯。监管与囚犯,为这个“简单”的游戏,都久久不能入睡。明日,迎接他们的又会是怎样的审讯?老鬼到底是谁?凝重的氛围环绕着这小小的庭院,所有不经意的因素都被放大,篡改着结局的走向。随着时间的消逝,或快或慢,五位嫌疑犯的精力与信念都被慢慢击溃。
像每一部谍战小说一样,作为真正的“老鬼”,李宁玉前被施压,后无接应,再加上还有一封密报要送出去,却能够从容镇定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常人能不崩溃已是大幸,她却掩饰住了内心的急切与不安,先从容地转移了日伪注意,栽赃给智力略逊一筹的吴志国,再利用与张司令的旧交,加深对他的怀疑。这样的英雄式的行为,在诸类革命故事中比比皆是了。
可惜这不是神话,更不是编造出来供人欣赏评论的儿童故事。李宁玉也是人,她也会感到慌张,也会有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吴知国诈死相逼时,肥原的反复盘问让她心如乱麻,而某一种东西支持着她竭力避开了所有的变数,在最后的紧要关头牺牲了自己,让同志幸免于难。能在这样的危难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地思考解决方案,仿佛是每一位“主角”必备的素养,付出的代价却难以想象。也许那时,她唯一的盼头就是去保护那些依旧毫不知情的同志们,这是信仰,也是友谊。这种力量,支持着她完成了最后的心愿,得到了一个体面的收尾,她的在天之灵,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也会欣慰吧。
和李宁玉一样,不论哪个时代,在这个始终邪恶又美丽的世界上,我们有幸会遇到自己的信仰,值得追随一生,并会在危机重重时指引、支持我们。可以是宗教,可以是一句真理,可以是理想,这由我们自己来定。毫无头绪,不知所措的时候,以不变应万变,恐怕是最好的选择。身后的支持鼓励或是无路可退,都会让我们更义无反顾的向前。
从“西风”中可以看到,这个故事里的“反派”肥原,最后获得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冰冷的枪口。他并非没有自己的信仰——他曾投身于探索真理和人性;他并非生而罪大恶极——他曾从日本空军的手中救下西湖。他爱国没有错,但他选择崇尚的是带有侵略性的帝国主义。那些环境的改变影响了他,从左到右的报刊在更替的同时涤荡了这位记者的心。最终,他选择了沉沦。可能,痛快地死去对他而言已是一个不坏的收尾,让他不用在良心的隐隐作痛中,在暗无天日的牢里度过余生。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他会追求正义,但在绝对的利益面前放弃。他们管这叫做见风使舵,懂得取舍;在后人看来便成了墙头草,伪君子。其实,不是善,不是恶。在多变的因素下,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只有暂时,没有永恒。我们不能因为一件小事全盘否定他人,更应深究他所经历的,再尝试着理解与改变。没有人生来注定就是好与坏。每个人的背后,都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过去与难言的苦衷。
和《风声》一样,我们的人生或许没能真相大白,在最后的最后依然有谜团未解,但请相信,这已是最好的结局。下一个故事也许未完待续,也许未完无续,同样值得期待。
麦家风声读后感 篇3
旷野回响
烈烈风起,我站在一望无际的旷野里,风刮过天、云和树枝。
写在前面的这段话是我看完《风声》以后的感受。
我第一次看完《风声》时正是晚上。不知道有没有星星,但是总是有风的。正像书里写的那样:其实风总是有的,只是当这种流动小到一定程度我们感觉不到而已。但是当夜的风是让人感受得到的风,时有时无。或者有蝉鸣,或者没有。我站在靠窗的位置,看向城市的夜景,却感觉自己好像置身旷野之中。猜疑,诡计,把戏,针锋相对,尔虞我诈,明明暗暗,起起伏伏,一样浮过我的面前。如果在一个危险的时期要抓一个内鬼,就好像是一场生存游戏,我们要猜出别人,要保全自己。可是,在信念的重压之下,我除了我自己的生命,我还有我的职责。我看似好像处在了一个百般猜忌的局中,被关在一个安装窃听器的房间,被心思难猜的各种人围绕,被监视、评估与猜测。但我却好像处在旷野之中,处在我自己内心的旷野之中,面对着晚上吹过来的晚风,面对着作响的风声。风声在旷野上不断回荡,久久不停。我要找出我自己内心的回响。
我想这是李宁玉的精神世界。一个故事是如何动人,就在于一个人是如何在自己内心的旷野里,为自己的命运和执着有所行动,承担甚至牺牲。她当然有所行动,她冷静,她步步为营。读者一直疑惑,李宁玉何以在不知道上级是何目的的情况之下,果断的把吴志国拉入水。我一直相信,在那一个是一种神乎其神的奇迹,突然打中了这个黑发如瀑的女子。她用命运般的直觉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她也命运般的坚定走向自己的命,以自己之死,用遗物换出了情报,及时取消了集英会,挽救了党。那张画了小草的纸上,长长短短,其实是摩尔斯电码。这是一个一心为党的地下工作者的毅然决然的动人故事。可事情远不这么简单。
我们看见了从东吹来的风,可是在多面的世界,也有从西吹来的风。当年四个被怀疑的人中,有人站出来指责这篇稿子的虚假。她是顾小梦,她说她识破了李宁玉的身份,李宁玉同时识破了她的身份。“日本人怎么可能将不知有何疑点的遗物送出,何况上面的电码那么明显,在座各位都是密码专家,又怎么看不出来?就算看不出来,特殊时期,最好的方法就是不送。”八十几的老人家只是为了一份名誉的清白,讲述真正的事实。她说,这个故事是她帮李宁玉完成的。情报也是她传出去的。她说,她其实是重庆的人。因为李宁玉那种毅然赴死的精神打动了她,更何况两党本来就统一对外。尽管貌合神离,但是作为中国人的情怀,让她做出了那样的决定。无可指摘,无可置疑,就像真相那样真实。这份更加合情合理的供词,让一个动人的爱国故事变得扑朔迷离。
一切都让人琢磨不清。一切我们都只是听到了一点风声。直到最后也没有给一个清清楚楚的结局。可我却要说我非常喜欢这个语焉不详的结局。世界上的事,历史上的事,本就是如此。一切都掌握在讲述者的嘴里,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真相,但每一个又都不是真正的真相。所谓的真相永远在被修饰。我以为的故事,其实只是故事的阳面,把它翻过来,阴面就会浮上来。不过还好是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人为了不同的目的孜孜以求的寻求真相。每一次挖掘,或许就会离真相更近一步。
东风或者西风都没有关系,因为风声总能透过那道人心编织的墙。
在最后,我还是想把话题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当命运的齿轮被扭转,我们有一天也会面对那样的时刻。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刻,决定你的生命长度,也定你的生命价值的时刻。当然不会那样惊心动魄,也大概率不会是被人逼迫而做出。也许只是某个突然的时刻,你突然决定你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只是你内心一个细小的想法,但却选择了你以后会走的路和这条路上的风景。
我们都会至于内心的旷野之上,那里风声不止。那样的时刻不多,如果有的话,我会好好珍惜。仅仅为了听听绵密的风声之下,我自己内心的回响。我的灵魂发出的声音。不会被风声掩盖的自己的声音。
麦家风声读后感 篇4
如风的信仰
“我不怕死,我只是怕爱我者不明白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期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情绪,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将于你们同在。”这就是《风声》,一场扣人心弦的,发生在危急存亡时代下斗争。
在书中我不仅仅仅看到了人们斗智斗勇的情节还看到了人的大节大义。地下党工作者肩负祖国大任,无论如何都不能出卖国家,即使受到了精神上的压迫甚至是肉体上的摧残他们都不会向敌人透露一字一句,他们不愿意做祖国的走狗。为了这一份坚持与骄傲,他们付出了我们无法想象的代价。看看书中那些对待我们地下党员的酷刑,简直令人发指。但在应对这些可预知的危险与痛苦时,令我感触最深的,除他们那份临危不惧的英勇外,还有他们为了保护战友甘愿牺牲自我的精神!当然,在书中我也看到了人性的许多面,有些人鲁莽可是单纯,有些人费尽心机嫁祸别人只求保全一命。以往关于历史题材的故事我都不会有太大的感受,因为那些在我看来都是书本中的文字并没有过多的心灵上的感受,而这本书给了我多方位的感受。原来一个“国家是建立在无数躯体上的”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风声》仅仅用一个“抓老鬼”的故事就向我们讲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诞生是多么的不易。
《风声》中的老枪和老鬼,都期望以自我的性命保住对方,让对方传出信息以拯救整个组织。这需要一种怎样的觉悟与信念,才能将别人的生命摆在比自我生命更重要的位置,把组织的安危摆在个人生命的前面!人都有自私的本性,但这些令人尊敬的地下党员,为了革命的崇高梦想,早已将自私抛弃!
《风声》引人入胜的地方不仅仅有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还有身临其境的环境描写,更有那股“精神”——敌人永远不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种精神——我党地下工作者敢于为革命牺牲,勇于牺牲自我顾全大局的大无畏精神。为信仰而革命,即使粉身碎骨,仍无畏无怨无悔。
看了这本书,我总想着革命先辈们太了不起,经受太多我们无法想象的苦难。而此刻的我们,动不动无病呻吟,不关心国家大事,总为自我的小事郁郁寡欢。我们零零后就是缺少了一种精神,一种为了信仰能够奋不顾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我们身处那个动荡的时代,我们又会成为哪类人呢?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英达的主角,扛不住的时候就自我了结了生命。他永远不明白谁是老枪、谁是老鬼,中国人是如何把日本打回老家的。吴志国,这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又有几个人能够承受呢。顾晓梦是典型的为了信仰能够无畏赴死的革命先烈,在他们的心中,无产阶级的革命梦想信仰高过生命,高于一切。
在如今,我们或许已经淡忘了那些被历史硝烟弥漫的人们,但是我想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爱国情怀接下先烈的旗帜,继承他们的理念,实现他们的梦想,让祖国母亲伟岸的身躯闪亮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折磨、侮辱、蹂躏、杀戮。所有与你有关的一切都将被剥夺,被抹去。但信仰和忠诚,永远与你同在。因为信仰,你们得以不死,在凡人的肉体早已化为灰烬,飘进历史烟云的时候,你们仍然是人民心中永恒的丰碑你们注定会在我心中,在我的后辈,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存。
麦家风声读后感 篇5
历史的真相
我前些年曾看过电视剧版的《风声》,因此,当在翻开麦家的小说《风声》时,书前半部分最大的悬念“谁是老鬼”已经不需要再思考。然而《西风》《静风》两部,带给我的震撼丝毫不亚于李宁玉的牺牲。这个故事有着淡淡的忧伤、宏大的历史感,从一些人、一件事说起,叙说关于历史真实性的辩题。
小说第一部分《东风》,“我”记录下潘老口中,他的妹妹李宁玉(共产党潜伏在日本人手下的间谍),在被日本人监视囚禁的情况下,自杀利用遗书传递生死攸关的情报的事迹。而在第二部分《西风》中,这个故事的最关键部分被亲历者之一,李宁玉的“战友”顾小梦全盘否定,讲述了真实的李宁玉传递情报的过程,更为惊险,一波三折。李宁玉如何谋划好一切,以死换得顾小梦被解除怀疑,让顾小梦传递情报。《静风》则叙述这之后几位人物的爱恨情仇,其他各色人物的生平经历。
展开这幅亦真亦假的历史画卷,细读每个人的故事,我突然理解了春秋齐国那几位凛然写下“崔杼弑其君”的太史。历史需要被记录,需要被真实地记录,这样它们便有了意义,有了温度。
雨果所言非虚,“每块墓碑下都藏着一部长篇小说。”冰冷的石碑上生与死之间的一个破折号,掩盖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平淡无奇而又波澜壮阔的一辈子。如果“我”没有去采访,没有执笔写下《风声》,那发生在裘庄的历史故事,也就只能随着顾老、潘老几人长眠于地下。因此无论他们说的有几分真,几分伪,我们还是要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的发声,感谢“我”的记录,为我们揭开封存的时代记忆的一角。后来之人才有机会瞻仰、感受他们的精神魅力。甚至包括日本人肥原龙川从亲中和平之人变成右翼军官,小混混苏三皮变为汉奸王田香,裘庄幼子小三儿加入共产党投身革命,记下来的这些,代表的都是时代的血泪情仇。
当然,历史最重要的是其真实性,否则与过去时代的脱节,使其与任何胡编乱造的故事没有任何差别。顾小梦在听到了潘老的故事后马上要求见“我”,说要“实事求是”,是出于本能的对真相的推崇,甚至挽救了这一段历史。它虽黑暗、绝望、恐怖、不堪,却不堪得真实。小说中李宁玉怕组织被破坏的恐慌,用药盒传递情报被顾小梦发现,千算万算老鳖却没来取情报,令人感叹命运的造化弄人。顾小梦的叙述,共产党人如在刀尖上跳舞的危险紧张感令读者隔着文字焦心。而在这样生死一线的棋盘中,李宁玉不死心地一次又一次试图将情报传出,用画图的方法让顾小梦传递情报,准确的预判自己死后会发生的事,以死为筹码换取胜利。这样一位天才的,坚定的,具有虔诚革命信仰的战士,用生命谱写信仰之歌。同时她也是位母亲,是位平凡女子,无法免俗,没有神力,身若蜉蝣,却全力一搏。李宁玉是那个时代无数用鲜血铺路的共产党员的缩影。她走不出的是裘庄,是当年千千万万共产党员所面对的囚庄。她所向往的胜利,也是当年无数人所梦想的黄金时代。当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了这些,感受了他们的无力与挣扎、绝望与希望,为之感动,于是铭记。
但记录真实的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卢梭言:每个人生来都戴着蓝色的近视眼镜。因此没有人能完全客观正确的讲述历史,多多少少都会参杂个人因素,对此,我们应该适当宽容。潘老所说的英雄事迹不是真相,顾小梦那个“不便示人的秘密”,“我”没有写出来的,是什么呢?这也是被迷雾掩盖的真相。但作者在书中写,有些东西是必须捅破的,有些东西捅破了也许还没有封存的好。当“我”已经大致勾勒出历史事件的框架,客观地叙述了旁观者所需知道的一切,细化了所有需要知道的细节,此时再去做诸如数一个人眼睛上有几根睫毛的事,意义不大,反倒冒犯。如顾老这样的人,发声是因为必须,沉默,则是留给自己的空间,保留历史留给他们这些亲历者的回味。以她自己的秘密为例,公开它所带来的麻烦远比封存它的一点点遗憾严重得多,那掩盖它的意义岂不是更大些?有时忘记反而是一件礼物,在消蚀爱恨的同时也抚平了伤痛。可见我们无须追求极致真实的历史,因为历史本身以人为本,完美无缺不是人,是机器。那一处缺口,一点神秘,是人留给时间的温情。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到现在人们看电视剧《风声》时,仍然会大呼“走不出裘庄”。这个故事太过于遗憾,以至于今天的人们仍能共鸣。这说明了什么?历史是承载于人身上的,那些先烈的故事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只言片语就能激活我们基因里的热烈和感动。这就是灰烬深处的余温,被传承下来。一字都不必说,这便是历史书文字里的精神内核。人,事,历史,层层递进,只要人还在,历史的魂便不会错。
那就带上先辈们的眼睛,来好好看看这黄金时代。
麦家风声读后感 篇6
让故事停下来,让思想往前走
近日,我阅读了麦家的《风声》,它主要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特务潜入日伪政府为获取情报被捕后,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
它主要分为三个篇章:东风、西风和静风,每一个篇章看起来相对独立,但又联系紧密。《东风》是从潘老的角度,阐述了他的妹妹李宁玉在逆境之中,如何用她的智慧给组织传递情报,直至献出宝贵生命的故事。而到了《西风》,故事却出现了反转,它以顾晓梦的口吻陈述整个故事,她好像在补充东风的情节但又像是推倒重来一般,给整个事件增添了不一样的韵味和情感。第三篇《静风》则是对文章的细节和疑惑进行梳理和解答,通过各种蛛丝马迹,对故事做出补充,需要读者跨越时间去感受其中的深意,令人欲罢不能。虽然三个篇章讲述的都是同一个故事,但却有不同的版本,就好比在历史长河里,不同性格的人总会有不同的命运和结局一般。
在裘庄这个人间地狱,日本人要在被软禁的五个人中找出中共特务“老鬼”,在此过程中,“老鳖”、“老汉”等相继上场,但即便面对的是审讯者残酷的逼问和用刑,我们的特务人员也始终在用智慧和他们周旋,没有丝毫松口,甚至最终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保持沉默,以死明志,不辱使命。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儿,还有一种临危不乱的镇定和不惧死亡的洒脱。除此,在被软禁期间,我们的特务人员也在观察着其余四人,不断对他们进行试探和考验,来判断他是否可能成为自己的同志,在如此这般艰难的情况下,仍用尽一切力量将情报送出去,这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总觉得这些历史距离我们很遥远,无法想象但却由衷敬佩那些优秀的革命家的机智、勇敢与临危不惧。试想,若是我们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会如他们那般机智勇敢吗?我们也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保持冷静,找到同盟吗?在肉体与精神遭受百般折磨的情况下,我们也能毫无畏惧,将生死置之度外吗?
在《风声》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精神,他们的信仰,他们坚韧的性格,沉着冷静、忍辱负重却又斗争到底的态度,以及他们为祖国献身的伟大情怀。这本书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内容,但最主要的则是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及革命先辈在生死抉择时的大智慧。古人云:一将功成万骨枯。若没有人写下这本书,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是个秘密,不为人知,他们只能成为阴影里的一束光,默默忍受,默默前行,并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高尔基曾说: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他们信仰共产党,在他们身上,我看见了信仰的无穷力量。惟有信仰作为精神支柱,才能使人爆发出无穷无尽的意志力。
麦家说,看似我写了一群无情的人,而这恰恰是我最深情的作品。这些地下党员看起来好像十分的冷漠无情,就好像蒙着一个面具般,周旋于鱼龙混杂的世界,圆滑处世,而在这种“冰冷”的面具之下,凸显的正是他们为革命事业奉献的默默无闻却又炽热滚烫的心。尘封的历史总是被不断挖掘,我们越接近历史真相,我们对他们的敬意就越深。
麦家说,让故事停下来,让思想往前走。
是啊,如今的年代,也有那么多的英雄在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他们为了保卫国家、保卫人民,让国家变得富强,不惜一切,包括生命。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有抗洪抢险英雄,为了他人的安危,没日没夜地坚守阵地,奉献自我;还有站在国境一线的缉毒战士,用生命和毒贩作斗争,就是为了让群众有更加健康、安稳的生活;还有致力于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巡护员们,走访于无人区,默默无闻,只为让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守护着我们的生命、生活,建设我们的伟大祖国。
他们的背影,坚定毅然,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背影,血汗交织,让我们永远敬仰;他们的背影,屹立不倒,让我们永远怀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吾辈以他们为榜样,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