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四年级《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400字

2023-12-17 23:56:01 读后感 打开翻译

四年级《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篇1

书给我播下科学种子——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何梓瑜

第一次拿起《十万个为什么》,我的初心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没想到竟然被书中丰富多彩的内容所吸引了。这本书如一块磁铁,有着无穷的力量吸引着我。

《十万个为什么》主要写了我们在生活上、地理上、天文上和自然现象上的种种问题。对于一个爱问个为什么、爱遐想的我,这本书就像一把万能的钥匙,解开了我心中的无数个谜底;它也像一个多啦A梦的任意门,能为我们打开生活之门和科学之门。正如“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这位“益友”为我解答了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让我变得充实而睿智。

以前,我对于生活中那些稀奇古怪的现象熟视无睹,不爱观察,不爱思考,也不爱科学。但自从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我变了,变得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也爱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人为什么会做梦?每个人每天做的梦都不一样,就像一个个涂满各种颜色神奇的气球一样。有的人的梦是欢乐的、美好的,这种梦就像粉红色的气球,飘在天空中,是那么美好;有的人的梦是恐惧的,就像黑白色的气球,漂浮在人们的脑海里,是那么恐惧。我还记得小时候因为怕做噩梦,而天天闹着不想睡觉,总觉得噩梦就像一只可怕的怪兽,会把我们从甜甜的梦乡中抓走,这让我难以入睡。直到看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才知道梦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做梦能重新组合已有的意象,把新的与旧的意象融合在一起,最后存入记忆的仓库中,所以做梦是正常的。以前,妈妈总是教我一定要听话,不然就会被噩梦怪兽给抓走。那时又笨又胆小的我生怕被怪兽抓走,浑然不知道这是妈妈对我的哄骗。妈妈叫我去东,我就去东;妈妈叫我去西,我就去西。自从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后,我感觉以前的我是多么的幼稚可笑。现在的我就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答,而不会陷入迷信,更不会被妈妈任意玩弄我啦。我窃喜:读了《十万个为什么》真好!从那以后,只要别人一问我生活中的问题,我会像叮当拿出自己的百宝袋一样翻开《十万个为什么》,进行科学的回答。每当看到别人对我赞许的目光,我高兴极了。

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的收获还有很多呢!关于蚊子的趋食性也让我印象深刻。以前,我并不知道蚊子为什么总是追着我咬,书里说蚊子喜欢咬汗腺发达、体温高和血液中酸性强的人,还有穿着深色衣服的人……读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想被蚊子咬,就要穿浅颜色的衣服了。我尽量不出汗,身穿浅色衣服,这一招果真灵!自从我与《十万个为什么》交上朋友,经常会用《十万个为什么》学到的知识帮助同学或家人遇到生活上的问题,他们都纷纷称我为“小叮当”,甚至有些人还称我为科学达人呢!

书籍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看似不起眼,但也不简单的问题;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解决起来并不难的问题……在《十万个为什么》中都告诉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如一颗科学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开花……

四年级《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篇2

将“问题”进行到底——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龚迎杰

我是个“问题”少年,总爱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凡事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爸爸妈妈都被我问得不耐烦了。可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渐涨,虽然我的“小问号”被消灭了很多,但还是有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问题向我不断涌来!衣服为什么能使人暖和?玻璃容器是怎样被制成各种形状的?铁器是用什么做的?……于是爸爸送给我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这可成为被我奉为珍宝的心爱之物!

我的妈妈喜欢捣鼓美食,在她的巧手下,我和爸爸每天都能一饱口福。那天,她兴致勃勃做起了面包,当她揉面时,往面团里放入一点黄褐色的粉末,我的“小问号”马上冒了出来:“妈妈,那是什么?是糖吗?”妈妈一脸神秘地说:“小馋猫,这是酵母,它可是做面包的重要秘方!待会儿你就知道了。”等她揉好面,把白嫩嫩的面团放在砧板上,轻轻地给面团盖上一张“毛巾被”,就拉着我走出厨房。“这样就好了?面包呢?”我好奇地问,妈妈只让我耐心等待三十分钟。我心里嘀咕,倒要看看会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发生。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终于到了揭晓谜底的时刻!我迫不及待地催促着妈妈。当我们回到厨房,还没揭开毛巾,我就发现了柔软毛巾下面团的变化,怎么从手掌大小发胀成快半个脸盆这么大了呢?待妈妈把毛巾拿开,面团像一只白白胖胖的“娃娃”,躺在砧板上“呼呼大睡”着,伸出手指在“胖娃娃”圆嘟嘟的肚子上轻轻按下去,再松手,凹下去的小洞还会自己慢慢弹回饱满的状态。我直呼神奇,连忙问妈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可妈妈只能告诉我是刚刚的酵母起了作用,其中的奥秘她也说不清。

酵母到底是怎样让面团发生变化的呢?百思不得其解之余,我赶紧拿出《十万个为什么》,终于在“第三站:餐桌和炉灶”这个章节中找到了答案。原来,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微生物,当它与面团相遇时,酵母在面团中新陈代谢,面粉中的淀粉被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就是这些二氧化碳气泡把面团撑成了原来的几倍大。那小小的粉末,竟然藏着这样神奇的奥秘,太不可思议了!

就这样,《十万个为什么》成了我的贴身挚友,在它身上,我知道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常识,解开了心中的很多谜团,也意识到,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生活中还有太多太多的奥秘等待着我探寻。我想,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将“问题”进行到底,在“小问号”的带领下,继续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前行!

四年级《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篇3

提问的启示——《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李萱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开拓我们的眼界。在我看过的课外书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是著名作家米·伊林,他出生于乌克兰,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这都为他日后成为“小问号”奠定了基础。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个问号,《十万个为什么》将它们一网打尽。书中提出了许许多多常人不可解释的问题,并告诉我们原因,例如:穿上冰鞋为什么不能在地面上滑行?对啊?为什么呢?我也喜欢滑冰,却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也不知道答案。看了这本书后,才恍然大悟:当冰鞋上的冰刀与冰接触时,人体的力量使冰刀和冰接触面融化,变成一层水。这层水就是两者之间的润滑剂,削弱了冰刀与冰之间的阻力,所以穿上冰鞋才可以在冰面上顺畅的滑行。

以为《十万个为什么》仅仅是一本内容实用的科普读物?那我们就错啦,细心的你会发现,作者的语言也十分生动好玩,读着读着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水为什么能灭火?’熟人说是因为水又湿又冷。可是煤油灯也又湿又冷,你倒是试试用煤油灯?不,你还是不试为好,一试就得报火警了。”把科学知识写得这样有趣,作者真值得我们佩服!如果你也是个生活“小问号”,不如来看看这本书吧,我保证,你会跟我一样笑着找到答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说得好。我们小学生要多阅读、多问为什么,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我三年级的时候,被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拦住了去路,绞尽了脑汁,就是想不出解题方法。我准备去问老师,到了办公室门口又停住了脚步,心想:老师会不会觉得我笨呢?唉,还是不问了吧!可是,米·伊林的著作也是一个个“问号”积累出来的呀,想到这,我感觉心中有一股力量在鼓励我大胆点,一下子精神抖擞。最终,我把犹豫不决的小山推翻,鼓起勇气,一步步地走近老师的座位,音量极小地把自己的疑惑告诉老师。没想到,老师不仅夸我勇敢,还温柔耐心地为我讲解,一股股暖流在我心中流动。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不懂就要问,毕竟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尝试问问别人,渐渐地,我发现我的成绩也越来越好了呢!

学海无边,我们就像海上的小船,提问给我们扬帆起航。爸爸曾说过: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的提问与探索中,发展到现在的高度的。虽然渺小的我们可能在人类发展的长流中显得微不足道,可是提问可以让我们长“高”一点长“大”一点,慢慢变成知识“小巨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些“小问号”也能为社会的发展作一些贡献!

四年级《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篇4

怀好奇之心探索生活奥秘——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刘淑真

记得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问妈妈各种奇怪的问题。有一次,妈妈被我问到一时语塞,转身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递给我,说:“你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等你长大后,自己到《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去寻找答案吧!”当时懵懂的我,接过妈妈手中的书,看着封面上大大的问号,心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好奇。

从那以后,我时不时就缠着妈妈给我讲书上的内容。妈妈也总是柔声细语地说:“好好好,宝宝想听,妈妈就给你讲。”我开心得手舞足蹈,嚷嚷着:“妈妈,我要听……”

渐渐地,我把这本书忘记了。直到四年级第一学期放假前,老师告诉我们寒假共读一本好书的书目是《十万个为什么》。一时间,童年的种种回忆又浮现在我眼前了。

回到家,我从书架的角落找到了那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书页已经有些泛黄了,但封面上那个大大的问号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我的手不自觉地翻开了封面,看了起来。

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就像是一次探索生活奥秘的屋内旅行!书本内容丰富,具体分为“我们生活中的用水”“火炉”“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附录”七个部分,既开阔视野,又增长见识。如:面包为什么有一层皮?奶为什么会变酸?干酪为什么会有小孔……这些谜题都能从《十万个为什么》中得到答案。

而我,就在这一次阅读中,找到了那个内心深处一直想要的答案。

曾经,我养过一株仙人掌。当时的我很喜欢,便天天给它浇水。几天过去,我突然发现,仙人掌的茎从绿色渐渐变黄。我自以为是因为浇水太少,便决定每天再多浇点水。又过了几天,仙人掌竟然死了。我大哭着找妈妈,妈妈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可以再买一株”。我拒绝了,因为我怕把新的一株仙人掌又养死了。可仙人掌为什么会死呢?

现在,我终于找到了原因。仙人掌喜阳光、耐干旱、怕寒冷、怕涝。它有着十分发达的根系,庞大的根系具有很强的吸收水分能力,哪怕是一滴水它也能吸收。仙人掌除了善于吸收水分,还有很多存水结构。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减少水分的蒸发,为自身生存保存足够的水分,仙人掌的叶子也逐渐演化成了短小的刺。仙人掌的这些特性使得它能够在干旱的沙漠生存。现在看来,那株仙人掌的死因不是因为浇水太少,而是浇水太多。

此刻的我,似乎也明白了爸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小小的书本蕴藏着大智慧,引领着我认识五彩缤纷的未知世界。《十万个为什么》,不仅让我获得知识,更让我明白求知的路上需要我们怀有好奇之心,不断探索。

小伙伴们,看到这里,你们是否也和我一样对这本书充满着好奇?书中还有许多知识呢!让我们一起到《十万个为什么》中去探索生活的奥秘吧!

读《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就像是认识了一位博学多识的朋友,他带领着我们在书海遨游,探索生活的奥秘。小作者从平凡的生活小事展开描写,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的一次探索“仙人掌奥秘”之旅娓娓道来。文章语言朴实真挚,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天真与烂漫。一株小小的仙人掌在小作者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渐渐地,种子扎根、萌芽,开出了一朵热爱生活的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