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王旭峰望江南读后感

2023-12-14 08:43:10 读后感 打开翻译

王旭峰望江南读后感 篇1

江南忆

‘春未了,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首来自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惆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这让我不由的想起了王旭峰笔下的《望江南》中的杭氏家族在面对动乱不安的局势时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望江南》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沉潜26年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近二十年间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中,江南茶叶世家杭氏家族的起落浮沉和人物命运。王旭烽写茶人茶事,在翻天覆地的大时代中,写出了江南烟雨浸润中的中国人的选择和敞开、融入和奋进;在时代的激昂与风雷声中,王旭烽写得悠远低回又荡气回肠,写出了茶香和茶性,写出了江南文化的诗意和力量,写出了中国的风度、情怀和品格。杭家人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它交集了历史回忆和情感想象,既是对消逝的时间的重构,也是对文化传统现代传承的探索。这部小说为中国生活和精神的剧变与恒常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见证了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中的百年中国。

而要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我们应先去了解茶。因为他描写的是西子湖畔忘忧茶庄世代与龙井茶为业的杭氏家族近20年的时间的故事。所以我们便现以了解江南的茶为开始。江南茶区代表的名茶又有哪些呢?先不说了哪些名茶,而是先看看中国的茶区,中国茶区分为江南,江北,华南,西南四大茶区。而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地理位置上囊括了这家湖南,江西茶区多丘陵山地,是绿茶的主产区,也是名优绿茶最多的一个茶区,几乎囊括了中国大部分的名优绿茶。而文中的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湖龙井历史悠久,乾隆皇帝御封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颗茶树的故事依旧脍炙人口,在近现代还屡次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它的品质特征是:形似室碗钉,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糟米色,汤色碧绿轻莹,香气优雅清高,滋味甘香醇和,叶底细嫩成朵。作文网 zUOwEnBa.Net

《望江南》看似是在讲述江南茶叶世家杭氏家族的起落沉浮和人物命运,实则串联一起一段跌宕起伏,动荡不安的中国近代史,在江南的诗书烟氤氲中,使战火硝烟中的江南故事更加荡气回肠。

人们对江南最普遍的印象也许是江南人刻在骨子里的儒雅与面向大众时的风雅,似乎就成了一个说书人口中的懦夫与逃避者。其实不然,有时温柔的人反而更能够激发内心强大的力量。如杭嘉平在面对危机时选择从政,权衡走动之间自有一番机敏睿智,而杭嘉和为保全家人不稀疏散家财,对政事避之不及,杭家兄弟的个性和关系也是十分值得品味,使我们会体会到江南茶香茶信中自有一番热血品格和家庭情怀,温而不懦,柔而不弱。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覆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这世上哪有不衰的王朝,哪有不老的美人。可江南那令人迷醉的朦胧感似无形的小手钩的人心痒痒,非要与自己较劲去见识那所谓的江南是何等风情,从前我迷上江南的烟雨与诗情画意及处处都染上的清新,在水墨重重描摹下越发勾起人心,你的一句春不晚,我便到了江南。

《望江南》仿佛是一幅“大观园”似的江南百景图,百态众生皆在其中,在那样一个特殊时期,特殊年代中,向来安稳的江南染上硝烟的刺鼻味,没有一个人可以在那时独善其身,与世不争。整个世界像一艘在大海上里撞上冰山的巨轮,风雨飘摇,正在缓缓沉入黑暗。

站在高处,你可以选择往下看,但在低处你别无选择。深陷时代泥潭中的他们孤立无缘,每一个人都在苦苦纠结,谁也帮不了谁,他们又能如何,是在不断选择中做出痛苦的正确决定,还是选择自欺欺人?都不行,正是因为深陷于泥潭,而更要坚定自己。就像杭家人,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坚定不移的迈向回来,像大哥用他的坚定,和平,稳重与智慧,守住了这一大家子,挑起了传承茶叶,守护家人的责任,终于自己、忠于内心。即使长路漫漫,需要跨千千山,越万万水。

杭家的兄弟,一个从政,一个管家在动荡的江南下出入世间,守护住自己的家人与初心,文中不止写出男人的风骨,更是将女性的柔和美与风韵写的入木三分。杭嘉和的爱人,嘉平的前妻,爱哭、轻声细语、温柔却坚定的“小娟人儿”就宛如江南的雨,给人生机与缠绵的温柔,而方西冷,则体现女性独有的洒脱与个性。孕育三个孩子的她,身上充满了独立女性的影子,她的冷漠、她的自我、她的独立、她的聪明、她的风韵都构成了那个独一无二洒脱的她。文中的婉罗妈妈、白夜、邹大夫、陈小翠……她们长远的等待,漫漫的厮守,这些女性角色为整本书增添了色彩,如一杯杯龙井,余音缭绕,清香悠远。连年战事摧毁了多少前尘旧影,连湖边的忘忧茶楼都被一把火烧了,杭寄草的漂亮,聪慧,直率,胆识,猛撞的忘忧茶庄的老板娘。她用她的执着等待丈夫的回归,她对丈夫的爱从未停止,也永远不会停止。

……

合上书,我默默端起桌上的龙井入口甘香,淡淡的回味一直再缭绕,直到融进漫漫细雨才消失。听着细雨打在丝带般的河上,仿佛能看见泛起的圈圈圆圆的涟漪,或许有鱼儿在游动,疏影搅乱一池云锦。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王旭峰望江南读后感 篇2

撑一把油纸伞,扬一曲亚运歌

“世界首创的以伞为艺术的博物馆……”

暑假在家,想放松一下却不知道如何安排。手机上的宣传语给我了灵感。于是,我们一家人打算去中国伞博物馆逛逛。

走进展厅,白墙灰瓦,立刻把人拉回了昔日。模拟雨景中,挂着一把把红色的油纸伞,在雨中悄然绽放。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水汽弥漫,给展厅平添了朦胧之感。烟雨蒙蒙,青石板巷窄小悠长,一把暗红的油纸伞,让我似梦似醒,醉在这江南烟雨中。

我的思绪不禁飞进了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缥缈烟雨中,诗人落寞而又惆怅,白色恐怖压迫着他,他不由对大革命的前景感到迷茫,却还是揣着一丝微渺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我在互动区,看着周围的人尝试着组装拼伞,稍微尝试了一下,便被制作伞的复杂程度劝退了。我只好退而求其次,伸出手轻轻抚摸旁边的成品。闭上眼睛,仿佛就能感受到它穿过悠悠的历史长河,踏着烟雨而来。

它,是许仙与白娘子的结缘信物,是柔美婉约的江南文化的代表,更是江南人的匠心之作。一根根手工磨出的毛竹,一圈圈紧密缠绕的车花线,一道道刷出的粘剂,伞骨正;一条条细腻的纸的纹理,一个个典雅的元素,伞形优。“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消算。”伞的下一句介绍足见制作油纸伞的工序之繁琐,工匠技艺之高超。我想,那时的油纸伞,是杭州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备雨具。

我慢步走着。看过了小巧玲珑,风格典雅的西湖绸伞,我又走进了现代伞展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市场上出现钢制骨架的晴雨两用伞,油纸伞逐渐被淘汰,杭州油纸伞技艺亦濒临失传。当时掌握着油纸伞制伞技术的匠人们,想必也会有与戴望舒一样的踌躇与犹豫。现代化的伞打击了传统的油纸伞,身边制伞的匠人一个个放弃、转行,他是否会看着手中的油纸伞,望着屋中满目的制伞材料,不知油纸伞的未来何去何从,也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可他们还是带着渺小的希望,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是出于对江南文化的爱,杭州人将这份情怀融于油纸伞中,传承旧时的记忆,也在其基础上加以创新。用韧度更好的皮纸替代轻薄的桃花纸,换用味道更淡、光泽更细腻的木蜡油,加以现代潮流元素等等。诸类改动,让传统得以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油纸伞的技艺,辈辈流传。

我想,杭州人关于伞的历史,一如《望江南》中的关于茶的故事。世代从事茶业的浙江杭州杭氏家族以“茶”为生计,但在经历了战火频仍的年代后,中国的茶业跌入历史上的大力度优惠点,杭氏家族主营的龙井茶也不例外。以杭家人为代表的茶人,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一步一个脚印重新建设茶事,在新中国的建设和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用“茶”贡献了自己优选的努力。

如今,“文化自信”的口号愈发响亮。中华四千年的历史,诞生了数以千计的艺术瑰宝。许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却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人传承,逐渐湮灭,了无踪影。这令我们心痛不已。保护传统文化,迫在眉睫。而亚运会,正是一个极好的契机。这是一个极好的展现文化的窗口,也更需要我们灵活的运用现代化技术将传统文化更好地呈现。这需要我们传承它,并将它与现代化生活相联系,使其迸发无限的活力。

我走出博物馆,又前往古镇。夜幕降临,橘黄色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星星点点如聚如散。乌篷船在水上缓缓地划着,而流云仿佛也行的缓慢了。船桨搅起水面波澜。黑墙白瓦,排排红灯笼高挂,澄澈月光铺洒,正道是灯火阑珊。

江风轻拂衣衫,眼前云烟氤氲,水光潋滟。想,撑一把油纸伞,承一缕文化韵,扬一曲亚运歌。

王旭峰望江南读后感 篇3

一茶一世界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茶吸收天地灵气于一身,亲近自然,深合天地大道,富含无穷的韵味与奥秘。

自茶圣陆羽以来,茶文化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国浩荡历史的见证。《望江南》的故事节点选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近二十年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中。它讲述了江南茶叶世家杭氏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与起伏。影响茶文化的新旧势力交缠,杭家人在忧患深重的道路上坚忍负重,流血牺牲,但仍然相互扶持前行,体现出杭州茶人的气质与精神。作者在书中对杭家三代人进行刻画,他们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有各自的坚守与追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沉浮起落,构成一部茶与人的交响。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杭嘉和是杭家这一株参天大树当之无愧的主干。“嘉和”谐音“家和”,取家庭和谐,繁荣昌盛之意。长兄杭嘉和一力承担家族责任,成为杭家真正的灵魂人物。他的人生没有弟弟杭嘉平那么精彩,性格也没有妹妹杭寄草那么刚强。嘉和犹如一杯刚泡好的绿茶,深沉,温润,又不失明智与决断。为了不与日本人下棋,他怒斩一指;为了保全家人,果断捐出家产;体谅妻子妹妹体弱,亲自前往西湖清挖淤泥。

杭嘉和表面不动声色,内里坚如磐石,是在如茶一般的苦乐年华中翻转沉浮过,像被沸水沏了一遍又一遍的醇茶,慢慢散发出浓郁的清香。

而二哥杭嘉平与大哥不同,他投身革命,追随新风之先,勇立潮头。他勇敢精明,屡建功绩。在公私合营的工商会议上,他拍案而起,用义正辞严慷慨激昂的宣讲换来满堂掌声。东山再起,又数次遭遇排挤,感情与生活都遭到打击,但杭嘉平永不退缩,身在杭州,却数年不回杭家,一直都争取奋斗在第一线。时而勇立潮头时而退隐幕后,革命者杭嘉平在风雨岁月中为信仰一往无前,九死一生。

三妹杭寄草的丈夫罗力是党的情报人员,打入国军内部,建立卓越功劳,但由于入党介绍人牺牲,他长期无法证实自己的身份。但他仍在不被完全信任的情况下奔赴朝鲜,为救杭方越和重伤的邹远志被俘,回国后陷入更艰难的处境。但罗力仍然按照自己的准则而活,一身浩然正气。他经历了两个时代,时代交替,在他身上不断延长,最后使他成为久经考验的革命者。妻子杭寄草也受到牵连,但她亦不动摇,守望着丈夫的归来。爱情多磨,聚少离多,但终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曹家远和杭盼一见钟情,缠绵多病的杭盼因为曹家远而眉目带笑,有了七情六欲。曹家远被扣留台湾,一道海峡隔不断思念,十余年光阴也耗不尽热情。最后曹家远孤注一掷,跳机投诚,终于换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除此之外,还有杭忘忧、杭方越、婉罗、叶子等杭家人,以及杨真、邹远志、吴坤、方西泠等人,或老或少,或稳重或冲动,或保守或激进,构成了一幅动荡风雨里的人物画卷。

人生如茶,茶者,君子也。是浓郁的明前茶,还是清凉的雨前茶,每一壶茶都有不同的风味,每个人也有不同的人生。

世事沧桑一壶酒,人生秋凉两杯茶。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喝茶是在品自然,读天地,观人生。杭家人碰撞跌宕的人生,反映出茶味的甘苦与时代的坎坷。

读完这本书,就仿佛品了一杯幽香四溢的茶,与杭家人一道走过那二十年的风云际会。书中有分离、团圆、死亡,有伤害、贪婪、背叛,也有淡泊、坚守、宽容。杭家兄弟姐妹,走了的,死了的,活着的,从喧嚣到孤寂,从辉煌到平淡,从旧时代走进新时代。

江南的烟雨氤氲,茶的清香淡雅,让那些战火硝烟中的故事更加荡气回肠。人说江南人温和儒雅,《望江南》却让我们看到,江南茶香茶味茶事中自有一番热血品质与家国情怀,有着温而不懦,柔而不弱的茶人精神。经水与火的历练,茶与人方能展现出一番独特魅力。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王旭峰望江南读后感 篇4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部反映时代浪潮中的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的巨著《望江南》一经上市就受到极大好评与追捧。在我看来既是因为其中的茶文化与匠人精神结合带来的精神撼动,又是因为它让我们对“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保持清醒且真实的真我”这一议题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思考。

作品主要围绕杭家两兄弟展开,哥哥杭嘉和继承父辈的茶庄,并以此经营支持全家生活。他始终是这个危机与温暖共存的家庭的精神领袖,以一个大家长的姿态扛起因为战争和时代变迁逐渐渐行渐远的家庭,同时又保有了对所处历史方位清醒的判断,以此践行匠人精神;弟弟杭嘉平则以一个革命者的身份出现,他更像是每个少小离家的游子,独自面对大风大浪,锻炼自己幼嫩的羽翼,逐渐成长成一个老练的共产党员。

纵观全书,每个人都在面对自己的考验。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在时代变化中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比如共产党员罗力,因为战争失去了上级,身份得不到认可。在与家人失去联系甚至无法相认的十几年时光中每一天独自处在煎熬与思念反复鞭挞的地狱里。可他却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理想。等一年没有结果,还是无法消除对自己怀疑?好,那就两年!两年不行?那我就等十年!还没有结果,我就用一生去证明,我是一个毫无动摇之心的战士!他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救过军医,在被劳改的地方还和特务继续斗智斗勇。在读他的片段时我一度觉得非常压抑,我们难以想象一个战士可以奋勇杀敌,在战场上都没有害怕过,当卧底也没有低过一次头,可却被一次又一次的怀疑,并为此失去一次又一次人的尊严。罗力用自己的一生深刻地告诉我何为坚持,何为绝望下的保持真我。

书中除了罗力,还有像杭嘉草、林生、杭汉甚至在抗美援朝凯旋归来后沦落至给人擦鞋的战士,他们的生活充斥着苦难,又在日益更迭的时代中饱经摧残。没有人的生活顺风顺水,有的人因为洗不干净的背景痛苦;有的人用生命去弥补一个错误的决定;又有的人,因为在岔路口犹豫了,失去了追上去的所有可能。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放弃,正如罗曼·罗兰之言“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书中处处充斥着苦难,又写出了一种看破时代变迁的淡然。

史铁生曾说:“苦难既然把我推向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书中的人物唱了一首又一首生活的赞歌,他们也许茫然,也许不堪,但他们握住彼此的手没有松开。就像最近爆火的视频《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中所言,真正快乐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不用对别人负责的人,一种是从不回头的人。是的,他们从不回头。他们的目光永远向前,用于炽热,永远是少年。

我想,一部杰出的作品应该在引人深思的基础上让人发现生活的美好。村上春树曾说:“无论何时,人们总要在乌云周围寻索着浪漫的微光活下去。”我们这代人没有时代的限制,反而可以乘着这股风成为翱翔的鹰。以前人为灯塔,成为闯出逆境的孤独帆船,做自己的勇士。应以罗力之坚韧、嘉和之风骨、方越之锋芒,坚持自我,勇立潮头。在书中我们不难发现,能将我们从泥沼里拉起来的不是别人,而是勇敢的自己,野渡无人请自渡。

最后,从书中制茶这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的细心和博学,身为农林大学的教授,花休息时间完成一部著作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红旗皆为信仰。用自己的力量在时代里保持真我、坚持信仰,努力在自己颤颤巍巍站于世界时,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力量。

王旭峰望江南读后感 篇5

盏中江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当时光缓缓流淌,飘出袅袅清香,如一壶红火慢煮的清茶,纯粹干净,茶声轻响,是茶叶与清泉的呢喃细语,壶口无心之中溢出半丝半缕茶香,是春天的气息,愈烧愈新。“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江南水乡,乌篷慢摇,细品茶香,摒除过往是非,怀一颗宁静致远之心,读一本《望江南》。

一位周身萦绕清和之气的茶人,在抗战期间,一肩挑起传承茶业与守护家人的责任,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茶业复兴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的执着经营下,杭茶取得了工艺上的巨大飞跃,机器制茶得以实现,茶走出了国门,迈向了世界,蜚声海外。他是家族内部的定海神针,在那个山河飘摇、时局动荡的年代,却稳定住整个家庭,低谷之中也未曾倾颓。

或许在那个泥沙俱下的岁月里,即使是杭家本门,个人选择不同,终身的道路大相径庭的也不在少数。社会上更多的人,是在侵略与压迫的夹缝中苟且偷生,在时代的滚滚车轮下屈服——战争年代总是一个荒诞的故事。

而像杭嘉和这样,能够不为时局所乱,默默守护一缕茶香的人,屈指可数。杭嘉和的一言一行,都像被茶深深地浸润过,言谈举止间散发出一脉清香。在众多纷乱复杂之间,这位茶人似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外表不动声色,内心坚若磐石。他所拥有的“精行俭德”的品质,其实可以让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超越纷争,从而看到事情的真相。这样的茶人,也如茶一般,在一次次翻炒跳动、上下沉浮的苦乐年华中,凝聚清雅,终为上乘。

杭家作为杭州茶人的代表,因茶而生,因茶而兴,因茶而美,因茶而凝聚,因茶而深沉坚定。他们与茶的接触,使他们独具魅力。杭嘉和的淡然清雅,杭嘉平的坚决无畏,叶子的贤惠温柔,寄草的直爽果敢,得荼的灵巧活泼……杭家的许多故事,看似平淡,但背后却有着许多关于茶香茶性熏陶多年才能得出的道理。

这也是本书中给予读者思考之处。所谓的茶人精神,并不是跳脱出时代、与世隔绝的高人隐士能够拥有的,而是置身时代漩涡之中,依然能够端起茶盏细品茶香的人的特质。这种精神是茶人融入骨髓里的信仰。这使茶人即使身处泥泞之中,也永远义无反顾一往情深,珍惜并紧紧拥抱怀中的热爱与希望。

书中讲茶人茶事,江南飘逸的故事的背后,却是飘满历史尘埃的一段往事。杭家人的周围,甚至杭家人之中,都有一众与时事政治密不可分的人。凌乱的岁月虽已终止,而下一个年代又会何去何从,杭家人未来的命运会如何,小说末尾的句点赋予了太多想象。这些问题的答案飘忽不定,但茶树花不会因为世人不曾知晓而凋零,杭家人身上的茶人精神,也不会因为岁月流逝发生改变,而是历久弥新。“什么时代都不属于茶人”,也意味着什么时代都可以属于茶人。

望江南,望见的或许是一段时代的风云变幻与英雄的一往无前,而我更痴迷于江南氤氲烟雨中的浅斟低唱与默默坚守。那拘在茶人灵魂里的精神不曾弥散,日久愈发坚定深邃。

在天青色的时光里,将故事尘封在茶盏中,等待一抹青绿和翻滚的高温,去开启江南茶人这段纯粹通透的记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