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023-12-09 21:05:59 读后感 打开翻译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1

为了营造学校的读书氛围,提升老师的学习能力,四档小学教师读书沙龙已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经过一学期的探索,读书沙龙由趣味性的概率机会分享,到分高、中、低年级段的重点分享。上学期期末的读书分享张校长已明确预告,开学将进行低段老师对《给老师的建议》的阅读分享。

悄悄地,暑假踏着轻快的脚步来了,它像是一年一度的狂欢,又像是郑重其事的“坐定”,是放松也是学习,是热闹也是安静。两个月的时间,刚好足够我们重塑情绪、认知和行为。我在内心计划着,两个月的假期让我有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亲子陪伴与读书学习完美结合。一边是任务,一边是自身的学习需求,我打开了《给老师的建议》的暑假阅读模式。

《给老师的建议》是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本书共100条建议,分上、下篇,每篇各50条建议。上篇注重对个体的习惯行为教育,如阅读、劳动;下篇注重对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远离了喧闹,摆脱了手机的依赖,静心去阅读,读完这本书,内心憧憬很多,感觉能量满满,心中的困惑也释然了很多。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丝毫不显过时。书中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然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作文网 zUOwEnBa.Net

首先说说“因材施教”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面对班里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在相同的老师、相同的教室下一年级会出现一些落伍的的学生,老师对他放弃不管呢?不能。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缺乏“因材施教”。

我们可能都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不知道学习了,脑子笨了,家长不配合等;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书中建议:献身教育的人,应容忍儿童的弱点,应用理智控制自己的内心冲动,不要屈服于自发的情绪。对学生的错误、冒失,不正确行为做处理时,有时采取暂缓的解决办法,稳定我们的情绪。应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个人,在自己的心中应有每个人的欢乐和苦恼。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爱心教育、公平教育。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平时不应该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对于学生,阅读也很重要。阅读的重要性,多次被苏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教育主题中强调。从注意力的培养,到对后进生的工作,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抽象思维的发展等,如:在低年级要教会学生阅读,使他们会边读边想和边想边读,中高年级的顺利学习首先取决于自觉阅读的能力,即边读边想和边想边读的能力。阅读,是解决落后问题的重要方法,可以消除部分学生的落后现象。书中建议:愈是困难的学生,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书籍和书籍唤起的生动活泼思想,是防止读死书的最有力手段。

阅读是“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性手段。学生的学习越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愈多,他就愈需要多阅读。成绩差的学生不是靠补习,不是没完没了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能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作用。阅读可以使学生摆脱成绩不良的状况,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困难”学生阅读的东西越多,他的思想就越清楚,他的智力就越积极。

劳动教育在书中也有论述。书中提出:通过爱劳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也是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提到的核心概念。而“到大自然中去”被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思维的活的源泉”。现在的学生在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室外待得时间太短;在教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野外待得时间太短。而神奇的大自然其实是一本更巨大的教科书,大自然中更有着无限待开发的课程,我们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这样的场所,提供劳动、参观、研究大自然的机会,而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带领学生们从中学到更多的智慧。在大自然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很多,感受到更强烈的万事万物的联系,从而使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

“阅读”与到“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说应该成为学生们行走的两条腿。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阅读给予学生们成长的阳光,而到自然中去则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空气,唯有二者俱全,才能孕育出更有生命力的个体。

亲爱的老师,不要焦虑,不要内卷,让我们静待花开。闲暇时,看看书,走走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以最好的心态做好教书育人的事业。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2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神奇的书,如果你去仔细品读,在你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难题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解决的方法,文中每一个主题都不是枯燥的说教,书中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来自先生亲身体验实践的结果。所以说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单单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这本书中涉及到的内容极其丰富,通过阅读体会结合自身教学体验,以及我也以一个家长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认为教育首先要唤醒内心深处的善念。要让学生用心灵去认识世界,用心灵了解人。把小学生教得会感觉出他所遇到的人的内心沉重,有无悲痛,是一种最细致的教育本领,教育就是唤醒,我们一定要先唤起人的善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善良的人,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这也是孩子将来幸福生活的基础。如何唤醒孩子的善念呢?在文中讲到一个孩子想让生病祖母看到最美的玫瑰,但时至冬日哪有玫瑰呢?孩子想到了学校的暖房,于是他第二天很早就来到了学校偷偷溜进学校的暖房,采下了一朵最美的玫瑰。但孩子忘了,这是学校所不允许的,但此刻在孩子心里善良战胜了纪律,也正是在这时被苏霍姆林斯基发现,他没有因为纪律就批评孩子,而是详细的询问,得知孩子的动机后,苏霍姆林斯基又采了一朵,送给并告诉孩子这一朵是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而奖励给你的。此时真正为孩子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唤醒善良之心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其次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人类起源到如今,人类都是靠着劳动改变自己,最后改变世界的。劳动能力是人生存的必须,劳动品质,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学习中逐渐养成的。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校园中每个孩子每天都有劳动课程,让孩子们随时都能参与劳动,在劳动中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品质,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苏霍姆林斯基通过研究发现劳动在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因此他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劳动类型,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比如:选择对材料加工的方式,选择工具、机械和操作方法。我们力求使工具跟手似乎融成一体,成为手的一部分;创造植物和动物生长过程的正常发展所必须的环境,控制这种环境。学生在农业试验中应进行这方面的劳动,书中说到农业劳动是一种最有智慧的劳动活动。

通过劳动促进学生智育成长,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把劳动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始终。

刚才我说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单单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接下来我以教师的身份结合我个人狭隘的认知及现状谈谈我的热情如何体现?我的热情需要体现在以下“四爱”中:

一爱,爱学生。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对待学生,坚持用‘四心’去教育,即‘爱心’———真心实意去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细心’———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耐心’———不厌其烦地反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恒心’———对学生的帮助和转化工作要坚持到底,不能随便放弃一个孩子。”

二爱,爱工作。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三爱。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

四爱,爱读书。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差不多有10小时,而且这10个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应接校园各种活动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

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对苏霍姆林斯基伟大的人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之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