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1
端午
胡家铭
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投江,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包了许多粽子。大清早,我看到妈妈在包粽子,感到非常好奇,就问妈妈能不能教教我,从小到大的我都没包过。妈妈爽快地答应了我,给我做起了示范。
只见她先挑了一大一小两张粽叶,叠在一起,然后用双手捏住两张叶子的两端,卷成一个漏斗形,放入米和肉,最后封口、扎绳。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两张粽叶想卷成一个漏斗形。谁知这粽叶并不听我使唤,老是变成一些奇形怪状的样子,后来还是妈妈手把手地帮我做出了漏斗形,然后,我用勺子舀了一些米放进去,又夹了一块香喷喷的酱肉,接着我又要了一点米覆盖在肉上面。当我盖上粽叶,准备用绳子扎起来时,突然一不小心手一松,米稀里哗啦地散落了一地。第一次包粽子也就此宣告失败。我有点灰心,妈妈鼓励我说:“没关系的,来,再包一次试试!”我听了这话,又有了信心,我就不相信包不好一只粽子。
第二次包粽子开始了。前面都进行得非常顺利,越到后面,我就越加小心。又到了扎绳子这一步,妈妈提醒我:“你现在还不熟练,动作要放慢些,当心一点。”我也越发谨慎起来。我拿起一根长麻绳,再包好的粽子外面绕了又绕,直到扎紧,最后打了一个结。在检查了几次,都没有漏洞后,我才放心地把它交到了妈妈的手中。妈妈看了看,直夸奖我:“做得真不
错!”
包完粽子后,妈妈将粽子放入锅中蒸热。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粽子就熟了。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我发誓要好好学习中国文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2
端午节
曹佳怡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一说到这首民谣我就想到了端午,想到了端午我就想到了以前外婆给我讲的故事:"屈原原本是为楚国忠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鲁国。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国风光的眷恋和对为民报国的热情。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倾襄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后来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郢都,屈原,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后来当地百姓投下粽子逐渐变成了习俗。"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这时外婆正拿着苇叶包着粽子,我也凑了上去嚷嚷着让外婆教我。外婆扛不住我的撒娇对我说:“好好好,我教你。首先将苇叶久卷成一个圆锥,然后满满地填上馅料,填到溢出来的样子,这样有利于后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里的馅料充满整个粽子,然后按照螺旋的手法,粽叶的另一端开始慢慢的卷起来,卷到最后的样子,留一点尾巴,最后尾巴全部卷起来,用大拇指压住最后把卷起来的那一面对折过来用棉线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来,捆好不散开就可以了”我用外婆的方法包却老是将糯米漏出来,外婆说不要心急慢慢来,你看这样子不就好了。
看着自己包的粽子开心的笑了。
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3
端午
瞿文希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源远流长,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中国那么大,你知道各地的习俗吗?
粽子——南方咸,北方甜。到底喜欢甜粽子还是咸粽子,每年都会有人这么问我。我最喜欢的,还属咸粽子了,特别是近两年新出的咸蛋黄味肉粽,酥酥的蛋黄配上软软的米饭,一个字——绝!但家里人都喜欢吃甜粽,我也便不挑了,来上一个蜜枣粽子,沾点白糖,吃的心里美滋滋的。
挂香囊——既是一种民俗,也可以预防瘟疫。可惜现在很少有人家会做了。记得我小时候,奶奶帮我做香囊,药草也是有讲究的,一般会用菖蒲,艾草,陈皮,薄荷,山奈等中药药材,缝合起来,秀上图案,挂在胸口,几个小姐妹在一起,还能比较一番呢!
据说香囊能散风驱寒,化浊解毒等神奇功效。
喝雄黄酒——可以配上家乡小菜,寓意美好。在我们这儿没有这种风俗,但我略有耳闻,端午前后,天气炎热,蝇虫飞动,喝点雄黄酒能驱毒。
躲午——主要是针对小孩子而言,因为小孩子的身体比较弱,家长觉得他们经受不住五毒的冲撞。因此长辈们会在孩子的头上戴上菖蒲叶,在耳朵上别上艾草,并且用毛笔沾上雄黄酒在脑门上写“王”字。这样的话那些牛鬼蛇神和五毒看见孩子都会绕道走,能够保佑孩子长命百岁。
听我讲了那么多习俗,你了解哪些呢?也祝你端午安康!
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4
端午
郁家栋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端午,在童谣中款款而来。
仍记儿时,看奶奶包粽子,芦叶一卷、糯米一倒、豆沙一塞、棉线一扎,看得我眼花缭乱,只有“刷刷”之声在耳边拂过,顷刻间,一个艺术品就跃然出现在我面前。看着如此简单,我也跃跃欲试,然而不堪的是,包出的粽子却浑身千疮百孔,糯米像漏水似的撒了一地。奶奶笑着,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教我怎样才能包好一个粽子,没想到啊,里面包含着这么多的技巧。在欢笑声中,粽子也出锅了,青黛色的素装,四角如菱,青色的腰带盘绕其间,如山间之隐士。轻艳拉开绵线,露出如珍珠般饱满的糯米,沾点白糖,轻轻咬一口,就能甜到你心里去。
到了如今,粽子的花样也来越繁多,馅料也是五花八门:咸蛋黄、咸肉、大枣等等,与儿时的豆沙粽截然不同,但我们还是保留了原来的粽子的馅料和包法。奶奶去市场,买了糯米和红豆,等红豆在锅中熬成豆沙,我和奶奶就合作包了起来。如今的我,再也不是那个包漏气包粽子的少年了,也是双手来回翻飞,一个粽子就成型了。粽子包好下锅,不一会,芦叶的清气就突破锅盖的防线,沁入我的身体,让我有按捺不住要开锅的冲动。奶奶笑着说:“不着急,再熬一会,入味了更好吃。”我围着锅转来转去,仿佛过了一个世纪,终于开锅了,望着蒸汽笼罩下的粽子,腾云驾雾似的,我顿时有了一种“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之感。话不多说,我如风卷残云一般,将一个粽子吞下了肚。芦叶的清香,犹如被阳光晒过的空气,完全融入进了糯米之中。
一个粽子,一段故事,我想我家的豆沙粽也会这么的延续下去。
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5
端午
沈嘉骏
漫步街边,粽香充斥着路边,令人醒悟,端午节已经来了。
在这里的端午,虽没有别的地方那么雄壮,没有锣鼓声通天的赛龙舟,也没有大大小小的龙祖庙供人祭拜,好似一切都比不上一些地方,一切仿佛是那么普通,却又好似不同寻常。在这个小城里,最有趣的,还是包粽子了。包粽子不需要过多的技术,只需要把粽叶包紧,其他的工序便没有那么难了。粽子出锅后,一切都是那么温馨,邻里之间,相互赠送自己家包的粽子,那人情味,在我眼中,才是端午最美好的景象。
粽子是美味的,一口下去,香酥软糯,粽叶的清香,加上肉香,枣香,令人回味无穷,我长着大嘴,仅仅几口,便收入腹中,那美味,不亲自尝一口,是谁也无法描述出来的。粽子那么受人喜爱,也是有它自己的原因。那便是美好的寓意了,每逢考试,几乎每户人家都会用粽子和高来作为考生的早餐,毕竟是糕(高)粽(中)。
还有一个习俗便是挂艾草了。艾草有一种独特的芳香,可以驱赶蚊虫,但这只是表面,艾草其实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驱除邪恶,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才是它真正的内涵。
谈到端午,就必然不能忽视它的来历。屈原投江的故事想必妇孺皆知,无人不会被屈原深沉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这也使当地的百姓对他那么尊重,才有了今天这个传统节日。屈原的爱国精神,已成为我们华夏民族心中的一个抹不去的烙印,我们过端午节,其实也是在祭奠屈原为国献身。
这次的端午节虽然阴雨连绵,但在家中,吃点粽子,闻着艾草香,也是不错的吧。
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6
端午粽香
冯昊
端阳节里夏未央,麦禾黄,楼阁飘糯香。
—题记
烟雨江南,又是一年粽香。今朝五月佳节,艾草散发着飘香,龙舟上挂着香囊。
人们对于粽子的喜爱,始于其颜,忠于其味。
端阳,故乡粽香阵阵。芦花正茂的五月初五,照例是一家人团聚,飘香的菜肴中,总混杂着粽叶的柔濡和糯米的香甜。原本静然的屋檐下,此刻杯盏相碰,外婆刀刻的皱纹亦如波纹洌艳,舒展开来。
让我最心向神往的,是全家围坐包粽子的幸福时刻。外婆的手经了沧桑岁月的磨砺,早已如砂岩般粗糙,惟有拿起粽叶时,却平添了少女般的敏捷轻灵,烟火气息便于无边红尘晕染开来。卷好粽叶的同时,莹白的糯米如素练从她指的罅隙漏入,将已浸泡得色如翡翠的叶筒灌成胖鼓鼓的锥形,绿素相映。蜜枣已然酡红,冷水中捞出,仿佛醉过的胭脂,和那花生一道,匀称有致地嵌入脂玉般的粽子里。接着,外婆拾筷,探入敲开的鸭蛋里,轻蘸,再往粽子上一滚,便将如玉的粽米涂上几许琥珀色的浓郁温煦。再扎上根根棉绳,有味清欢便都束在了这玲珑小巧的粽子里……
炊烟袅然升起,"粽子好喽!"外婆从锅里捞出一个热乎乎的粽子递给我,“等这么久一定饿了吧,赶紧趁热吃!”我用牙齿咬住粽绳,一抽,再轻轻捏住粽叶尖端,慢慢撕开。糯米一粒一粒晶莹饱满,隐隐可见粽叶带出的缕缕白烟。小咬一口,炙热的温度和粽叶的清香在口腔蔓延开来,把我的心浸透,香气缭绕。我抬头,发现外婆正凝视着我,眼中充满盈盈的笑意。在灿烂的晚霞下,外婆慈祥的面容显得尤为美丽。
水汽氤氲,斜晖漫笼之时,伴随着觥筹交错的朗朗笑声,粽子端上餐桌。外婆眉眼弯弯,畅谈往事。
端午节的浪漫属于香粽,端午节的精髓也属于香粽。我对香粽的喜爱,始于其颜,忠于其味。
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阳
顾靖雯
艾叶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端午又称端阳节,携着粽子缓缓的走来了,每每这时总忍不住想起那首童谣“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香满堂……”
关于屈原的传说,使这个节日更富有一种历史感。关于端午的这个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从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但是他却不被朝廷认可,被贬官还乡,后来他知道自己的国家,也就是楚国被秦国打败后,愤慨不已,写下《怀沙》后,投河自尽。当地百姓为了不让她的肉体被鱼所吃,就从家中拿来米团,包好投入河中,这就是粽子的来源。自此之后端午节大家就养成了吃粽子的习惯。
不同的地区粽子的样式和口味都是不同的。例如北方人喜欢吃咸粽子,南方人喜欢吃甜粽子。而且,粽子不一定是锥形也有方形的。临近端午,奶奶和外婆早早买好了苇叶还有各种食材,备好了最重要的糯米。她们先是把芦苇叶洗干净,把苇叶略微卷成锥形。然后在芦苇叶中倒入适量的糯米和各种食材,最后再把剩余的苇叶盖到有缝隙的地方,最后用绳子扎好。了,一个美味可口的粽子就完成了。放到锅里蒸个几分钟,不一会儿,芦苇的香和食材的香就交融到了一起,充斥着整个房间。
去超市里逛一逛,各种粽子的礼盒,早已一抢而空。如今的粽子,口味颇多,不再是传统的那样,而是有更多我们想不到的食材融入到这种传统的粽子中。大家在尝试着不同的口味,一排排包装精美的礼盒,一只只真空包装的粽子,放在手工包制的粽子旁边,那只手工的粽子就显得黯然失色,但是,我依然觉得,那只手工的粽子更好吃,因为那里包含着亲人对我们的爱。
时代在不停的变换,许许多多的事物都发生了改变。我们在欣喜于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却未曾想过其实很多传统的事物都在我们的意识中慢慢的淡化,慢慢退出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也不能让这些传统这些文化丢失。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风透过窗吹进屋。风里似乎还带着粽子的香味,它带着我的思绪飘到了屈原那个朝代。
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8
包粽子
朱丽妮
帘外雨潺潺,夏意阑珊。端午插艾草,粽子香满堂。
清早,我们一家就围坐在一起包粽子。墨绿的叶子层层叠叠的浸在水中,似是水墨画中的远山,亦像是溪流中的水草。雪白的大米,大红的枣,红彤彤的肉,真是视觉的盛宴。奶奶从清水中拣出四张叶子,细心地叠在一起,灵巧地弯成一个“漏斗”。加入两勺大米,放上红枣,再加两勺大米,用勺子在米上按一按,然后手指翻飞,绿叶折叠,一个饱满诱人的粽子就包好了。
一旁的我只能用“羡慕”两字来表达此刻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学着奶奶的样子,从水中选出四片叶子,却怎么也翻不出个“漏斗”,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于是奶奶手把手的教了一遍。接下来的加米、加馅也不顺利,不是底部漏米,就是叶子散了,最后手忙脚乱,“啪嗒”,以米散落一地而结束。望着满手的米和留下的叶子,我只好苦笑,想要放弃。
奶奶看着像打了霜的茄子的我,边收拾地上的狼藉边说:“丫头再试几次,不要轻易放弃,熟能生巧。”是啊,我不甘心放弃,只要坚持,一定会学会的。于是我又重新坐了下来,不过这次我不用四片叶子,而是用两片叶子,虽然粽子做的有点小,但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粽子终于包好了,接下来第二个,第三个……一个比一个快,一个比一个美观,我非常开心地把自己做的粽子串成一串,对奶奶说:“奶奶,这是我自己包的小粽子,等会我要吃自己做的粽子。”奶奶高兴地摸着我的头说:“好、好、好,自己做的粽子自己吃会更香呢!”
望着篮子里不同形状的粽子,我感慨万千。尽管奶奶包的粽子大而饱满,但我的小粽子也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
窗外,雨仍绵绵不绝,雨润心扉,却驱不散端午的浓浓气氛。蒸笼上,粽香氤氲。
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9
端午
周天宇
粽叶飘香,浓浓端午。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个美好的节日。
端午能让人耳熟能详,并被列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他拥有着丰富的内涵。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百听不厌。
那是数百年以前,正处于兵荒马乱的战国时期发生的一个故事。正处于七国相争的时代,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楚国却在楚王昏庸的治理下政权渐渐腐败,屈原就是楚国的一位大臣,这时秦国早已暗中将矛头转向了楚国。在当时,却只有屈原看穿了这一切。
爱国的他一次次向楚王进谏,却又一次次被不以为然的对待,在许多大臣们的挑拨一下,居然被分配到了汨罗江边,这让一心向国的屈原,怎能忍受。虽与国家权力分割,但内心中却都是祖国的江山和未来。以至于这一贬,使楚国再无贤才可用。就在楚国被侵略的当天,怀着悲痛。这位爱国人士怀抱一块巨石坦然,跌入汨罗江。
当地农民们听说后都纷纷来打捞,希望能救下屈原。可江水涛涛,奔腾一路不复还。在那打闹得到呢?多次无果后,村民们便在江中不断投入米饭,谷物的来喂给鱼食用。为的就是不让鱼儿们不去食用屈原的尸体。
到后来,当地人民就把屈原投江自尽的这一天,即每年的五月初五设为端午。将在小船上打捞屈原,在江面上驾驶证小舟的情景,演变成了赛龙舟。同时投食米饭也演变成了吃粽子。
除了这俩大的活动,还有如配香囊等。相传在端午节这一天,民间有“三五”相重的传说。及在这一天,所有妖魔鬼怪都会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出来活动,于是村民们都纷纷带上了香囊,因为香囊可以辟邪。从此以后,香囊,既变成饰品,又是传统文化的象征。
浓浓端午,满满爱国情。
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10
佳节又端午
陆静萱
玉棕袭香千舸竞。——题记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今年的我虽然没有赶上最爱的包粽子环节,但我依旧很快乐。
要说端午啊,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午节”。它的名称很多,有“龙日节”、“午日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美称。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还会包粽子、系彩绳、戴香包、喝雄黄酒等优秀的传统习俗,十足令人挂念。
粽子,在端午节前奶奶就已经包好蒸好了。那一个个粽子小巧可爱,再撒上白糖,那叫一个好吃,只可惜,傲娇的我只欣赏得成白米粽子,还时常被人笑话。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是用菰叶包黍米做成牛角状的,称为“角黍”;还有用竹筒装进米烤熟的“筒棕”。东汉末年,还有用草木灰水浸泡过的黍米做成的“广东碱水粽”,因为水中含碱因此得名。到后来的唐宋元明时期,花样更是繁多,比如“蜜饯棕”、豆沙、猪肉的粽子等。吃着粽子,我不禁感叹道古人的伟大。
接着就是挂艾草。奶奶将门口挂了一年的艾草取下,换上新的艾草,浓浓的艾草味扑鼻而来。“这能防蚊虫,还能迎福辟邪。”奶奶对我说道。趋利避害这点我倒是知道一些,“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嘛。对人们来说,端午节将艾草、菖蒲挂在门口,就像贴了灵符一样。“因为虫子们都被熏跑啦,所以邪气就都走了。”我不禁一笑。端午节,少不了的就是戴香包。奶奶亲手做了一只香包给我,让我戴上。里面装的是奶奶存下来的香草,还带着一股浓郁的香气,很好闻。其实香包来历也不小,里面装过的东西经历了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的过程,更是成为了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它的寓意也不少:有象征鸟语花香的,有象征万事如意的,有象征家庭和睦的。
当然,在这样重要的节日里,我们看了有关端午节的新闻转播,还在手腕上系上了五色线。看啊,就在那一个小小的端午节的粽子里,也包含着浓浓的一份情意在呢。
佳节又端午,你吃粽子了吗?
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11
端午
张译文
岁月的书,翻过了举杯望月的中秋;翻过来阖家团圆的春节;翻过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翻到了粽子飘香的端午。
今年的端午回乡过。
小巷里很多人家的大门两侧都挂上了新鲜的艾叶,空气中是这个味。一大早就与爷爷上了菜场。不远,步行足矣,“今年端午在这过啊,张伯伯?”“诶!是了是了!”“孙女那么大啦,不得了哦!有空来坐坐!”“一定一定!”一路上招呼声不断。买了菜,回家。
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大家都是将大门打开,沙门闭。楼道里,穿梭着家家不同菜品的香味,欢笑声不断。
家里人都在忙着,准备丰盛的午餐,刀与砧板的碰撞声,水汽蒸出气阀的呲呲声,蒸锅里粽子的香味刺激着我的味蕾。外公外婆此时也来了,爷爷奶奶下了厨房,与外公外婆闲谈,爸爸妈妈与我在小厨房中各显身手。
“可以吃饭了!”我招呼着。圆台搬上来,稀稀落落的坐着到显的人少,不热闹,还是坐在八仙桌那儿好,挤一挤,是热闹的。
饭菜陆续上了桌。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粽子,“呀!烫啊!”我一边吹了吹手,一边再次尝试着拿起。几个回合下来,粽子不烫了,我,将粽子的异端的细线拆下来往上一拎,粽子听话的,从线中脱落,小心翼翼的拆去
裹着的粽叶,白玉般的糯米探出来脑袋。一口下去,我晃了晃脑袋:“人间值得!”大家都被我逗笑了。分分拿起自己的粽子,吃了起来。“真不错啊!”“确实好吃!”屋内欢笑声起伏。
窗外,雨一直在下,龙舟赛还会举行吗?是否还是人山人海的围观?会是吧,雨下再大,节日的气氛不会冲淡。
祝端午安康!
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12
端午
唐姜鹏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又来了。
传说端午一节是为屈原之死而设立的节日,人们在端午之节中赛龙舟,吃粽子,插艾香。但在我们过那没有赛龙舟这一习俗。但在这天,走入街道,随处于见名种礼盒粽子,且都溢满那深浓粽香。这使我不禁又升起了吃粽子的欲望,来到家中,母亲早已经做好的粽子放在桌上我走过去仔细一填是甜粽子,细细地一闻,是那璃米的味道散发着清甜的香气。我拿起那粽子,将粽叶那的绳拉去,再将粽叶轻轻打开。那叶散发着迷人的幽香,那嫩绿给粽子冻上一层生机的外衣。那粽子圆洞无比,似乎已经感受到了那美味。一口咬下,那甜味与米香融为一体,气香俱全,便一会吃完了。抹了抹嘴,嘴角那份甜仍直上心头。
来到乡下,很多户人家门口挂着艾草,丝丝小雨轻轻漂下落在叶上。那晶莹的露滴泛出一片绿,绿的清澈又自然。从古至今就有挂艾草的习惯,寓意可驱魔鬼,保平安。在乡下仍有许多坚持每至端午插艾香,这不仅是一种可后更是对自然的一种倾爱喜爱那股香气,是清新的,是有活力的,有的孩童将艾叶插在耳旁与同伴玩耍,欢笑着。是艾叶赋予了他们那生机与活力。
端午还有一习俗就香囊,香囊与系彩绳。家家户户的小孩子在家中让家人让其那五彩色的香囊,里面是清香的花药,戴上似手全身清香。在这严酷的夏日,于们带上这香裹,脸上洋溢着微笑,感清凉。套上彩绳,充满了端午的同端午这传统节日,在家家户户体现的都淋满尽致。孩子插艾叶,戴香衰,套彩绳,好一个端午小子!在路上蹦蹦跳跳,玩得不亦乐乎!
端年,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之中发扬广大,端午的悠香溢满天室,溢满嘴角。端午的龙舟在历史之中永划不息!
我的端午!悠香满堂!
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13
浓情端午
黄诗茗
又是一年端午,她携着糯米的清香软糯款款而来。青绿的芦苇叶,浸润好的糯米,红红的大枣,细长的线……它们被安置在桌上,安静美好,充满了无形的诱惑。年迈的阿婆,手法娴熟地包粽子,家中很安静,只听得见芦苇叶折叠的声音和白米倒进苇斗里的清亮响声。阿婆总喜爱包红枣粽子,“枣粽”和“早中”谐音,“吃一个枣粽,我孙女就考好成绩啦!”阿婆笑,我也笑,时光在翠绿的苇叶上流淌,在软糯的白米间跳跃。
粽子下锅,那诱人的香从厨房溢出。拿起一粽,细长的线紧紧绕着暗绿的粽子,裹起温柔无限,如阿婆对我的爱,温暖绵长……
时光在走,然而包粽子的习俗年年未变,这是节日、文化和情怀共同赋予的舌尖享受。端午节,我们把美好的希望,包在粽子里。
端午插艾叶,这是一个悠远而古老的习俗。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四人并蹋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攘毒气。”阿婆从后院割来几大把新鲜艾草,在其中一把系上一串蒜头,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在插在门楣上,然后在每个房间都搁置上一把。一瞬间,一股清冽的草药香味溢满屋子的角角落落。
我的书房也不例外,艾香顺着微热的风轻悠悠地透进鼻尖,有很淡的苦香,伴着清凉的气息,让我陶醉。一盏灯,一本书,一支笔,一股淡淡艾草的清香和着油墨书香,在空气中酝酿……
今日端午,阿婆照例不忘在我的头上插上几片艾叶,缝制一个香囊佩戴在我身上。端午节,我们把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愿望融在艾香里。
浓情端午,演绎出生活的美好、恬静。端午节,就似那悠长的汨罗江,氤氲着粽香的水,伴着艾草味儿,永远地、潺潺地流淌在人们的心田里。
以端午为主题的作文 篇14
庆端午
徐明远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天中节、浴兰节、女儿节、解粽节、午日节、重五节等等。端午节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岁时节日,也是一个有着大爱内涵的节日,其重要性仅次于春节,与清明、中秋并列。从古至今,对端午喜爱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数,就连闻一多先生也为此研究多年,编制成了《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今天,我们家也跟风随俗包起了粽子。我们所包的,是一种名为“大大大大大粽子”的粽子(我自己起的),这是一种由咸肉所制成的粽子,闻似咸得不行,实则滋味正好,肉肥而不腻,吃了让你流连忘返。让我带你看看我老妈是怎么包的吧,只见老妈挑取两片粽叶,让叶片光滑的一面朝上。在距离叶柄三分之一处用手将叶子凹成漏斗状,双手用力漏斗下方保持紧密,以防漏米。然后加入适量糯米,至漏斗二分之一处,用汤匙按压一下,使底部更加充盈。加入一块的咸肉肉,也用汤匙稍微按压一下。再次加入糯米,用汤匙压实,然后将上端的粽叶压下来,盖住漏斗面。用手将两边的粽叶轻轻压下,裹严。之后的粽叶尖端向一侧折叠。最后,用红绳系上,就大功告成了。
话不多说,烧水,煮粽子!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粽子里藏着白白的粽肉,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子香味。里面活塞一片大咸肉,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棒极了!咬上一口,真是人间美味!
不说了,粽子正等着我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