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初中作文初三作文内容页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800字初中

2023-12-08 16:10:57 初三作文 打开翻译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1

我的湖南记忆

早晨,东方出现了瑰丽的朝霞,村子里的屋顶飘着缕缕炊烟,空气中弥漫着轻纱似的薄雾。

我的家乡每逢过年都有一种习俗——打年糕。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要家对面站了一堆人,我就会想一定是在打年糕,仗着自己又矮又瘦的优势,一下子就往人群里钻。

习习寒风吹过,钻过树梢,吹红了我的脸,吹干了我的唇。

两个身材矫健的大人站在一个大石头墩旁,但我的目光停在了那块白色的米糕上。石锄不时地在我眼前上下蹿跳着,一边的大人挥着特有节奏,另一边的人不停地抓水往年糕上抹,有时候还会帮年糕翻个身。他们速度特别快,随着十几分钟过去,一块年糕就打好了,我飞快地跑向外婆,想做第一个吃到年糕的人。

外婆放下了手上的活,转过头对我微微笑了一下,外婆便将一个个米糕捏成长椭圆形,再小心地放进蒸锅里。过了几十分钟,飘来了一阵阵清香。外婆把蒸锅打开,一片白茫茫的蒸汽扑鼻而来,我大手大脚地从锅里拿了个“大家伙”,一口上去,就是一大半,年糕不是很甜,而是甜淡恰到好处,香甜软糯的味道不断地在唇齿间徘徊,着口感像口香糖一样若咬的太大口,含糊的嘴里就会嚼不动,连话也得说半天。

长大了,我对打年糕更有兴趣了,我开始不断寻问一堆关于年糕的问题,比如:“打年糕为什么要加水?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外公每次都会耐心的回答我:“目的是为了不让年糕黏在石头上,两个人配合一定要好,一个忽快一个忽慢,容易打到对方的手。

我又好奇地问“一直打是为了让年糕变得劲道,更加美味可口。这就像做人,如果不经受千锤百炼,怎么会成钢?”外公说“因为你喜欢过年”

我将年糕送进嘴里,糯米的香气弥散开来,划开丝丝甜味,软糯的年糕在齿间似粘非粘,大有踩在云朵上的感觉。

岁月悠悠,如梦如幻,今天又尝到阔别已久的味道——湖南年糕。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2

我的湘府记忆

清晨窗外的寒风吹过枝头,树上仅剩的几片叶子也被吹落马路上的车,来来往往与平常不同,原本安静的街道上早已站满了人,摩肩接踵,大家都在挑选着心仪的年货。

备年货是湖南家乡春节的习俗。它的由来是古时候,交通不方便,物资比较缺乏,所以人民会在春节前几天买好年货。所以每到这个时候,街道就会开始举办一些早市的活动,方便大家备年货,过一个幸福美满的团圆年。

吃完早餐,父亲就叫上了,家里人一起来到了街道上的早市,刚一进春联店,我的眼睛就被对面的烟花弹吸引摊边,与其他店不同的是,望眼看去全是小孩子,经过父亲的同意,我独自来到了滩边,小孩子们你推我挤的,让我费了好大劲才能挤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五花八门的烟花,有圆柱形的,有三角形的,有烟花棒,有摔炮等等等等,我拿着父亲给我的钱挑了几种我喜欢的烟花,再次回到父亲身边,他们还在那挑选着坚果回家制作奶奶最拿手的擂茶。我转身走到店门口打开了刚刚买的摔炮,一个一个扔在地上,脚下也传来了一声声的“噼里啪啦”。这个东西好像有魔法一样,给春节的气息又增添了几分热闹。

阳光穿过人群照射在地面上,寒风像小孩子一样穿梭在人群之中,早市上空挂满了红色灯笼,随风飘拂。

与家人一同走出最热闹的早市东部,映入眼帘的是西部的小吃街,与早市东部相比,这边也是人山人海。刚一走进去,一股香味就吸引着我前进,仔细一看,是一家手工牛肉面的铺子,铺子不大,但却排起了长龙,客人们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码子浇在面上。斜对面是一辆小车,车上的小吃五花八门,有甜蜜的糖化和糖人,有酸甜的冰糖葫芦和草莓,还有冰甜的雪糕,老爷爷就推着这个车从东部走到西部,再从西部走回东部。一位老公公带着孙子站在车前,孙子一直嚷嚷着要买雪糕吃,但老公公一直不让,最后在孙子一直的赖皮下,老公公还是买了。小吃街的尽头是一家擂茶店,闻着那浓郁的茶味,我不禁流下了口水,于是我向父亲提出了请求,买了一杯擂茶。热气腾腾的擂茶被我拿在手上,不仅温暖着我的手,还温暖着我的心,我吹了吹上面的水蒸气,小心翼翼的喝了一口,身上的寒气顿时从身体里全部跑了出来。

夕阳渐渐落下,天色也慢慢的黯淡下去,但早市的活动却还在热闹的进行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到这里备年货。大家又何尝不想过一个好年呢?所以大家不论天气环境怎么样,谁也无法阻挡大家对春节来临的热情,每一户人家都为了过一个富足团圆的年,做了充足的准备。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3

我的上饶记忆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彻家乡上空,烟火飞坠,如星火点亮整片天空,然后化作闪碎的银河落入人间,花火交织、缠绕、交相辉映,是新年美好的期望,是记忆的碎片,是难忘、温暖的送灯之旅。

家乡在过年后几天都有祭祖的习俗,但我家与众不同,美名“送灯”,寓指给沉寂在地下已久的先人送一盏灯光,享受一次节日的喜庆。那日,满片天空星火闪耀,冷风暂歇,门外是星辰大海。

我迈着细碎的步伐,穿越在匆忙、火热的人群中,人群的急和我的悠闲形成鲜明的对比。厨房里热火朝天,炒菜的滋滋声和电饭煲砰砰直冒的响声汇成一曲交响乐,我饶有兴趣地欣赏着盛大的话剧,回忆着以往的节日经历。家里人将做好的佳肴先放置在祖先的灵牌前,通常是鸡、鸭、鱼、虾之类的家常便菜,然后便点蜡烛、摆大桶饭,等蜡烛燃尽后一一鞠躬,才轮到我们开饭。酒足饭饱后就要开始我最期待的活动,“上山送灯”。

喧嚣的风从我头顶掠过,吃完饭后,我们已启程上路,一辆三轮车带给我的是无限快乐,抓住车杆一翻,上了车,抓紧车杆,搬上一箱又一箱烟花,拿着大捆小捆的纸钱蜡烛,便感觉像全副武装、上阵打仗的将军。父亲叫我低头坐好,我不肯,眼里射出兴奋、闪亮的光,充斥着热情。山路跌宕,荒良的高石岩壁挡不住我的渴望,杂草绿苔,无顾山风侵袭。到达目的地后,十几个青年壮汉扛着箱子进山,我不甘示弱跟了上去。不一会儿,山上便传来此起彼伏的燃花、爆竹声,沉睡的大地有轻微的动摇,山中又飘起了风,是祖先的回忆,亦或是记忆的苏醒。不知是从爷爷的爷爷那辈就开始了这样的习俗,一个又一个送灯人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带来的是一盏又一盏明灯。

印象最深的是我一个外祖母,她坐落于一片竹林后,暗黄的杂草所簇拥的高坡上。风卷着沙尘,她独自一人坐在山坡,望着灿烂的暖阳,青翠的竹林和空中的烟火。

最喜是隔岸观烟火,云浓似火,日落西山时候。父亲在凝望祖坟,您不希望归尘于这片宁静祥和的土地吗?你听,正轰轰火光炸也,我愿就是那黑暗中的送灯人。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4

我的沙井记忆

冬日骄阳透窗,打在芝麻与糯米上泛着金油,热气氲氤,慢品年俗。

春节将至,奶奶言道:年年都要开油锅为祈年年吃得好人丁兴旺,家圆屋润。于是一家人便围在一起打算一同煎煎堆,我却实在提不起兴致,似乎不能有什么温暖得现在的我。

天还带着一丝丝凉意,围在一张桌子前却暖烘烘的,门外洒满了光,照在了那根根发丝上。

姑姑先是用清水把糯米粉调搓成粉团,混入糕米粉并加入白砂糖揉成团。看着那细嫩的手握着团捏上芝麻碎就可以放入锅里炸了,那滋滋的油烟声,如淡淡的温暖裹着我失落的心带来点点暖意,如记忆中那般温热。

等煎堆浮出油面,那拿大勺子搅和,慢慢升温,接着开高温炸成金黄色,便是成品了。

下午比早上回暖了,阳光却依然透过玻璃照在地面上,手里一人一个金黄金黄的煎堆,外形浑圆中空,口感芳香酥脆体积膨大滚圆,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练,内馅香甜可口,甜蜜和蜜柚的感觉十分相似只不过多些煎油的香。

一口咬下去粉糯酥松柔软甜香滚烫外酥内软,弟弟们都纷纷感叹,实在是太香了传递了爱与温暖的味道。

奶奶似乎看到我没有拿煎堆,于是她支起脚,用手捻了一个煎堆慢慢在我身边坐下,五六点的太阳照在我们一老一小的背上,光把我们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她把煎堆放在我手里自顾自的念叨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吃了煎堆甜又甜,甜了嘴也甜了心,是炸出的记忆。她望了我一会摸摸我的头笑着走开了。随后传来温和的余音”慢点,烫。”

我扯起笑,咬了一口,芝麻粒粒粒分明紧黏在煎堆上当淡淡的油香嗅入鼻子,我闭上眼睛睫毛微颤难以忘记,让人喜爱,更让人心情愉悦。

煎堆浑着油香,窜进我的味里;煎堆夹着热气,裹着我的心;煎堆带着爱,钻进我的生活。为这平凡的世界点上了一盏亮的暖灯,不仅温暖了这一路,并,照亮了后面的路,陪着我一起走过那些暗淡的路,直到太阳升起,继续大步向前走!

冬风沾染暖阳,共绘一副春图。

煎堆的甜味在嘴中蔓延,久久不散,是煎堆,也是爱的慰藉,温暖在小小的煎堆中传递。生活平凡的烟火气,保护着煎堆,煎堆滋养着沙井平凡生活的烟火气。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5

我的豫州记忆

苏轼说:”人之受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生于斯,长于斯,故乡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故乡的民俗文化则给予我们丰富的精神营养。人总要长大,也终会远走高飞,但是,童年时代卖货郎那韵味悠长的一声吆喝;乡间,那趣味横生的一场乡戏;过年时,那啪啪作响的一串鞭炮都会永存于我们的记忆之中。河南豫剧作为一种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注入我们的身躯,流淌在我们的血管中,维持着我们的生命,陪伴着我们的终身

”奶奶,奶奶,该去看戏了。”在老家时,每当周末我们那个地方的人总会拉着亲人坐三轮车去几里外的戏社看戏,几辆三轮车齐头并进,小时候的我对戏曲有种独特的热爱,虽然听不懂却喜欢听,兴许是它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兴许是它的历史剧情,兴许是还有奶奶在身边……豫剧有很大一部分选自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听得多的有封神戏,三国戏,凤岗戏,包公戏等,每次去奶奶都会带一大袋爆米花,又香又脆,在黑色的夜幕,繁星下一边看戏一边吃,不过太干了,猛喝几口水,期间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表演的人,什么也看不懂,却渐渐融入我童年的生活乃至生命中,难以忘怀,每次看戏,我都很珍惜,看到深夜才回家,坐在三轮车上望那繁星点点。

豫剧一般是以宋朝为背景戏,如杨家将和岳家将等。依稀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是《花木兰》,同样也喜欢”花木兰”这个角色,而且我坚信花木兰是存在于现实的,她勇敢无畏,英勇杀敌,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可能这些都是我喜欢她的理由吧!

傍晚,夕阳在天边晕染成深深浅浅的黄,晚风和煦,傍晚的余晖在天边铺成道道金霞,我和奶奶早早吃好了饭,搬条小凳子坐在槐花树下,”谁说女子不如男……”伴随着槐花香味,我们静静的听着,那个夏天的蝉鸣比哪一年的都聒噪,我们却不觉得吵,不知不觉中夜深了,明月当空,繁星点点,夏风肆无忌惮的吹吹着她干黄松弛的面颊,似乎每一缕风都能在她的脸上划出一道深深的皱纹。

皎洁的月光下,一老一小,坐在庭院中,静静地听着熟悉的旋律,微风拂过,带走了躁动与烦恼,竟有一种说不清的放松,与爱的人一起听戏曲,也是一种享受吧。

静静的,奶奶忽地说上一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孩子,你不能光看他们光鲜亮丽的演绎效果,谁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呢?”小时候不懂,现在算是真正的领悟到了。

戏曲的腔调在脑中回荡,久久不散,是慰藉,也是鼓励,更是融入豫州人骨肉与传统的与信仰,待到久别重逢时,我愿与你共享这动人的豫剧。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6

我的眉山记忆

冬天的傍晚总是暗得慢,在点点夕阳余晖下,数的剪影都成了一种风景。今天没有鸟在枝头,但有风的私语。我站在村口旁的小山上,极目远眺,嘴里回荡着腥味儿,我脑海中不经意浮现出那年的眉山记忆。

眉山有一个特别的习俗——饮鸡血酒。

腊月初十,一缕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美丽而动听的鸟儿在林丛高歌,偶尔掠过,也不曾视野捕捉,外公早早起了床,从鸡笼里抓出一只雄鸡,按在杀鸡台上。娴熟地把鸡脖那儿的毛拔掉,用刀猛地将鸡劲上的大动脉割破,将血滴入碗中。外公喊我过去,将一盆鸡血酒递给我,我闻着味儿,一股腥气儿扑面而来,我忐忑地问外公为什么要喝,而他并没有回答,直催促了我一下。

我抿了一口,不屑地把碗中剩余的鸡血酒递还给外公,白了白眼,将嘴里回唇的含有血腥味的唾沫星子喷了出来,外公无奈地看了我几眼,什么话也没有说,默默低下头,继续干自己的事情。

大概是过了半个小时的样子,外公拿着牛鞭,慢慢的走过来,轻声的说:“走吧,孙女,我们一起去田野里放牛吧!”

随着外公的步伐,踏上漫漫黄泥路,一阵风拂过,路旁的野花传来淡淡的香气,塘面上浮起圈圈涟漪。俶而觉得眉山的景色是多么的美啊!不一会儿,就可以望见那宽广的草地了。

我坐在田坎上,望着美丽的眉山,日光斑驳,氤氲回甘。我休闲地看着外公辛苦劳作的身影,不禁浮现出半小时前我的那些种种举动,心里总是有些愧疚之感。不知痴痴地望着草野多久了,外公拿起不知什么时候从家里拿出来的鸡血酒一饮而尽。一缕阳光洒在外公沧桑的脸庞上,才觉得记忆中外公的一缕青丝已变得苍白。

在回到家的路途中,我又回想起那一碗鸡血酒,又腥又苦,满是不道出的味道,但是比起外公那又苦又涩的表情,总觉得算不上什么。这或许是我眉山记忆中的一个心酸吧!

夕阳刚刚升起,周围一片寂静,我坐在石英石上,白云和蓝天把夕阳卷在其中,这熟悉的感觉让那天的事愈加清晰,犹如像夕阳余晖般灿烂但又无比普通。我在家里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早上没有喝完的鸡血酒,看着这看不透的鸡血酒,嫣然想起外公一大早将鸡血酒一饮而尽的画面,我想我也可以试试。

将鸡血酒饮下,嘴唇也被染红,鸡血酒从我的舌尖滑入,四散开来,食道那又腥又苦的味道已经全无,而是血水回甘,就如外公那珠珠汗水一般。日落跌进昭昭星野,人间忽晚,山河已秋……鸡血酒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劳苦人民,融入了眉山人民的日常生活。再次想起记忆中的眉山,依旧如往常般美丽啊!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7

我的江南记忆

“清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的记忆是从一滴雨落在青瓦开始的,淅淅沥沥的雨断断续续落在了石板路,也落在了我的心中。行在江南烟雨里,淋了一身诗意,这便是我所述的苏州。

初临时,水墨般的江南那烟雨便是点缀的,隐隐约约的胡同构勒出了人间的烟火。绿荫铺满换新光,熏风初昼长,立夏的临来,为柔情似水的江南增添了一缕阳光。阿婆顶着烈阳躺在摇椅上,手里一上一下挥动着蒲扇,带着些许燥热的微风把老化的木椅吹得吱吱响。耳边传来阿婆的声音,她说这几天也太热了吧。我闻声抬头,此时的江南春红落尽,夏木成荫,春日的温柔转瞬即逝,唯独留下了那一抹不变的绿。便立马回答她:“阿婆马上就立夏啦!”没等到阿婆的回应,就瞧到她早已急急忙忙的冲进屋子,嘴里还念念有词的。我停下了手中事也跟着进了屋。

只见阿婆把前些日子就准备好的乌饭树叶拿了出来。我好奇地走上去问:“阿婆定下来了要吃乌米饭了吗!”她微微点头,阿婆先将乌饭树叶洗净,舂烂加少许清水浸泡,待米呈墨绿色时捞出,便放到一旁等凉,一粒粒米就像绽放的花朵一样绚烂。随后再将青汁入锅煮沸,投入米下锅煮饭,待到熟时,那一粒粒乌黑发亮,如同黑珍珠般的乌米饭簇拥在那白净的瓷碗当中,上面撒了些星星点点的砂糖,如同一幅美妙夜色图——乌黑的乌米饭是夜幕,雪白的砂糖是星星。还没凑近时,便早已闻到一股清香,细细咀嚼,一股清香顿时弥漫整个嘴巴,轻轻咬一咬,又香又滑,让人流连忘返。夜幕降临,朦胧的月光使小镇显得格外静美。屋外传来犀利的声响,风乍起吹落了雨滴,青色的大地摇摇欲坠,垂下的瓦当让雨滴汇成一股清流。窗外,那青苔补满的墙根与光滑闪亮的石板阶青的面庞,皎洁的明月,通过水珠的波影,似如一层云雾缭绕的纱雾笼罩着我与阿婆。阿婆对我轻柔的笑了笑说:“等你哪天回去了,也要自己学会做哦。乌米饭立夏时吃可以保人平安。”我没抬头,含糊其词的说:“这不是有阿婆在嘛。”她只是微微的摇头,脸上的皱纹藏满了温情,低声细语的说:“阿婆老啦不可能一直在的,但我的乖孙要一直平安呀。”我愣了愣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对上她那双柔情似水的眼睛,眼眶湿润了,连忙说:“呸呸呸,阿婆一定会长命百岁的。”那夜,伴随着烟雨声入眠。

彼时的我早已离开了那烟雨如画的江南,但不变的是立夏时的一碗乌米饭。岁月之羽,越过时间的河,拂过一片浩瀚星海,在岁月斑驳处,唯有那在江南生活一辈子的阿婆始终牵挂着我。

乌米饭一直都在,那是融入江南人骨血里的传统与信仰。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8

我的黄梅记忆

炊烟袅袅,漫天大雾,微风拂过水面,泛起涟漪,村里时不时传来几声鸡啼,天蒙蒙亮,微光洒在水面,倒映出点点流光。小年,吃一口糍粑,便是属于我的黄梅记忆。

小年,家乡有做糍粑的习俗,寓意着美好。吃糍粑便是一件美好的事,小时候过年总是能吃到软糯糯的糍粑,我的回忆也就藏于那热腾腾的糍粑里。

太阳热烈地散发阳光,棉花状的白云,在天空中自由地飘荡,太阳便时常躲在云朵后面,有时又调皮的露出脸庞,远方时不时传来爆竹声,清脆响亮。厨房里,外婆淘洗着糯米,准备做些糍粑。外婆掏起一把糯米,用手指轻碾,要能碾碎就可以放入锅蒸了。我拿来几把柴火供外婆生火,燃起火柴轻轻朝灶里一扔,瞬间燃起烈火,就可以将糯米放入锅蒸了。透过厨房的小窗往外看,是一片稻田,色彩翠绿青葱,微风拂过,像风浪一般翻涌,摇摆不定。我的记忆也翻涌出来,是捣糯米的趣味。

糯米蒸好后,便需要用擀面杖捣烂。外婆的手上已然爆起了青筋,骨瘦如柴的手,在此时爆发出巨大的力量,糯米仿佛已被征服,慢慢变得粘稠。捣完后放到一个碗里压紧实,倒出来切成条状就可以下锅煎了。不知不觉太阳快要落下山去,天空中出现了几片火烧云,几只小鸟也从树枝上悄然离开。

我的记忆是在糍粑里嚼到的。外婆先在锅中倒入糖化开,再将糍粑放入锅里煎,裹上一层糖,就像是给糍粑穿上了玉衣,晶莹剔透,让人忍不住咽口水。将糍粑煎到四面金黄就可以出锅了。夹起一条咬一口,先是外面融化的糖一下抓住味觉,甜到了心尖儿,再咬,是糍粑软糯的口感,一下就让人欲罢不能。再夹起一块,因为已经冷却了一会儿,所以外面裹着的糖已经变硬,咬下去外酥里嫩,清脆的声音,甜蜜再次涌上心头,糍粑像胶水一样黏在牙齿上,很有嚼劲,让人吃了还想再吃!

嘴里嚼着糍粑,眼望着远方的太阳,那一抹红色染在了天空这张画布上,如那画卷一般色彩鲜艳,我的记忆就是在这一口一口的糍粑中逐渐深藏于我的脑海中。

黄梅的乡民也如这糍粑里的糯米“上善若水,水善则万物而不争”,内敛而又朴实,如今的糍粑在各地超市都能买到,但味道总不及在本土所尝。漫长岁月里,糍粑的味道一直都在,它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熠熠生辉!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9

我的赣南记忆

清明时节微雨纷纷,薄雾晕染了这一大片大地,清凉的三月春风之下,吹拂着那天地中拿着镰刀一下又一下砍着艾叶草的老人,酷似一幅清冷的中国画。

赣州—我的家乡,清明时节的温度是清冷的,但是那一个又一个的艾米果却温润了每个人的心吼,在这个时节里,吃艾米果似也成了年年必有的习俗,成了我宝贵的赣州回忆。

回忆中,爷爷那布满累累斑驳老茧的手总是会在清早拿起镰刀,一眼望去,田地中多了一个弯腰砍艾叶草的老人,我站在一旁,看着一片又一片的艾叶草“哗哗”倒下,当放下镰刀时,爷爷和我一老一少背起一捆又一捆的艾草叶,在已经微露阳光的大地上,闻着清风送来的艾叶草的清香,走在回家的路上。

厨房大锅中,冒着热气的开水在锅中“咕噜”翻滚着,朝阳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入锅中,绿绿的艾草叶在锅中翻滚,香甜中带有一丝苦涩的气味在厨房中弥漫开来。

临近中午,最热闹的环节也在准备着。我拿出尘封已久的破壁机,擦擦外壳,插上电源,舀起一勺煮好的艾草叶放进破壁机之中。按下开关,瞬时,如雷鸣般的声响传遍了整个房间,一盆又一盆的艾草叶在轰鸣声中打成细浆至此,艾米果的主角终于完成。

捏艾米果似乎成了大人小孩都愿意参加的环节,活好的面团之中倒入一盆艾叶草细浆,小孩拿着绿油油的面团捏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大人马不停蹄的切着搓着一个个面团。春风之下,每个人的手中早已被染成绿色,桌上一盘盘的艾米果也被送入蒸笼之中。

“哗”蒸笼打开一瞬间,蒸汽冲上天花板,爷爷拿起筷子,打开蒸笼,夹起一条艾米果,用嘴吹气,一口咬下“好了!蒸好了!”在边吹气边咀嚼的声音中,默默端起一盘已经蒸好的艾米果放在桌上。

清明的云雾仿佛被那冒腾腾热气的艾米果吹散,艾草的清香飘出,弥漫在整个屋子里,阴云之下,艾草的清香似春天的花香,秋天的桂香。每个赣州人的回忆之中似乎都充满了这艾草的清香。

我轻咬一口,艾草的清香在空腔中漫开直冲鼻尖。“小心烫啊!”我尽咬着,未理会。

年年都有艾米果,年年都有艾草的飘香,但清明时节那共同做艾米果所驱散的清冷是无可替代的。

艾草的清香在口中弥漫,是回忆更是家的味道。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10

我的深圳记忆

每个人都会在花儿盛开得鲜艳时在花前流连,品味那种张扬的美。的确,盛开的花朵很美,美在娇艳,美在清香,美在那种罕见的婀娜。

每年春节,我差不多都是在深圳过的,深圳既是以繁星为灯,以绫罗绸缎为衣的富人,也是在夜空中孤单的月亮,春节时,深圳总显得孤寂了,为数不多的热闹地也就是花市了。

花市从农历腊月二十八直至除夕夜,广东人年年必到花市“行花街”以求来年行好运,花市中最常见的便是金桔树,有时上面还会挂些“吉”字,寓意来年如意吉祥。

我与父母来到花市,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金灿灿的金桔树,朝阳初升,洒下一地金黄,金桔一颗颗小而饱满,微风拂过还能闻到金桔的新香,金桔摇摇欲坠,树枝摩挲发出沙沙声,它的每个动作仿佛都在引诱我为它一掷千金,刚想向它走去母亲就拉着我往花市里面走去。

一进入花市,我的目光就被糖葫芦吸引了,晶莹剔透,我买下了它,边吃边逛花市,清一色的对联,“福贴”,全是红通通的,有着不同的寓意,年年有“鱼”,早生贵子,兔年吉祥……

花市自然是有卖花的,桂花、兰花、蝴蝶花、水仙花都是极好看的,小盆小盆的多肉看起来像肉娃娃,纯洁的白色水仙我看着喜欢,想买一盆回家,可父亲非不让,我不理解,他告诉我买花也是有讲究的,水仙不好听,水仙水仙就“随仙”啦,我恍然大悟却想发笑,明明这花如此好看却让人因为它的名字望而止步,不就像生活中许多人只看一个人的外表而不是透过皮囊看实质呢?看人和花不能只看表相。

买完对联和福贴也该回家了,日落跌入昭昭星野,人间忽晚,山河已冬。回家把对联、福字贴上后就要开始吃年夜饭了,亲戚朋友来家里吃饭,围着桌子吃火锅,看着春晚小品,欢声笑语中夹着烟花炮竹声,我和侄儿跑出去看,一个亮点升至空中,疾速绽开,成为了灿烂的烟花,又转瞬即逝。

时光流转,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老友、亲人与温情。我希望在繁华尽处,寻一抹静谧,泛舟湖上,三五好友,一壶老酒,家人作伴,唱歌会友。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11

我的梅州记忆

金秋十月,一年一度梅州“百年柚树开采仪式”在柚林边的东楼坑举行。高大的比年金柚树上挂满了硕大饱满的金柚,阳光透过绿叶在我们周围洒下点点光晕,风轻轻地吹,带着一丝凉意抚走在柚香之间。

祖父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在金柚节那天摘柚子。那金柚果形似梨,金黄可爱,果肉晶莹,清甜如蜜,有“柚中之王”之称誉。这是金柚节的第一步,在柚林里摘柚子。我们穿在柚林间,金柚子像一个个金黄的灯笼感觉像过年一样。我和弟弟妹妹左顾右盼寻找又大又靓的金柚子,我和弟弟踩着石头或攀着树干把那柚子摘下。我们摘了两大筐的金柚后还没摘够,连片的沙田油基地像金山一样……

摘完柚子后,祖父带着我们和柚子回家。这也是金柚节的第二步和家人一起吃柚子。祖父用水果刀先切开柚子的尖头,再用手直接拔开切口处,把多余的皮削掉,削成一个球后再用手拔成一瓣。果肉像红宝石一样晶莹剔透,柚子汁在嘴中蹦开香甜清翠。大家边吃边聊天都在夸赞,今天依旧是个丰收年。弟弟问爷爷为什么我们的柚子这么好吃呢?爷爷和蔼地笑着说:嗯,是呦,因为我们梅州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多为红土壤,十分适宜梅州金柚的生长,有“中国金柚之乡的美誉”。我们听后自豪无比。

天上的白云静静的,路边一大堆的人你推我挤的在金柚前抢着买金柚吃,热闹的像打架一样。这是金柚节的主要表现那就是卖柚子或买柚子。在这喧杂的环境中我依然能闻到那金柚的晰香。我的表外婆也在卖柚子,推销着说:梅州金柚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及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质营养元素啊……

梅州金柚果形端正,呈葫芦形;果皮黄色,光滑、匀整、洁净;果肉清甜爽口,质脆而化渣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特别是在金柚节。祖父经常让我们多吃他种的柚子。

所以说金柚就像客家人民,勤劳团结拼搏,在时间奔流中,见证客家梅州人的奋斗岁月。金柚不仅仅是一颗柚子;更是梅州人的传统与信仰,金柚滋养着梅州人,在梅州人中传递着温暖和圆满向上的精神。那柚子中已流着祖父对我的爱以及我的思念,在那板凳坐上,吃着金柚的美味,微风拂面,阵阵柚子香。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12

我的凉山记忆

秋林映着落日,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飞鸟伏着浸在糖水罐头里的橘阳,甘苦的飞向远方。绿云冉冉,红雪霖霖,朦胧了那段记忆中属于凉山的美好,更朦胧了我心中那盘甘苦的折耳根。

四川凉山人的团年饭,辣是主调,香是中调,而苦是后调。如果说团年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那么一盘凉拌折耳根则是团年饭中最重要的一道菜。每年过年,祖母总会做一盘凉拌折耳根,放在餐桌上主菜的位置。在大鱼大肉之间,那盘朴素的折耳根似一股清流,耸立在繁华世俗当中,显得格格不入。祖母总是笑着对我说:“今年吃得折中苦,来年方为人上人。”

折耳根是一种产自南方地区的植物,也是中国药典收入的有名的中药。由于四川凉山连年炎热多雨,气候潮湿气闷,而折耳根有清热解毒,治疗热病的功效,所以我们家乡凉山就养成了吃折耳根的习惯。相传在古代,春秋末年连年战事频繁,民不聊生,凉山百姓四处逃难,而折耳根作为一个野菜,在荒年聊以救饥,帮助凉山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甘苦的日子,

过年用的折耳根,讲究新,鲜二字。与往常时期的这根不同,过年时山上的折耳根已经入冬,经过几个月的厚积薄发,淡淡的甘苦之气在冰雪中消融。这时采摘折耳非常讲究时机。祖母是摘折耳根的一把好手。有一次烈日神童,鸟鸣嘤嘤,蔚蓝的天空抹了一柳朝阳,雨后泥泞的土地散发着阵阵清香,我与祖母一起去山上摘折耳根,选好一块地,祖母一锄头下去,绿绿的连着大片大片的折耳根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祖母先将折耳根身上的泥土抖掉,再一根一根拔掉他们的胡须,紧接着用力往上一拔,将这连根拔起,放到背厉的竹楼里,便继续下一波,我照葫芦画瓢,学的有模有样,每当这时,祖母总会笑着说:“折耳根一节一节的,过年吃完节节高啊!”

回到家中,祖母将折耳根从厨楼里一一拿出,用山泉水浸洗,洗完之后折耳根便如白玉一样,美白无暇,祖母捧着折耳根撒在青花碗中,先拍碎,然后加入香菜,米辣等搅一搅,不一会儿,一股淡淡的甘清香便飘了出来,散发着诱人的气息。我迫不及待的夹了一根放在嘴里,一口下去,虽是凉拌,但甘中带苦的味道一下子便让我吐了出来,祖母笑了笑说:“这折耳根为了到冬天,忍了不少风雨才换来一丝甜味,苦上加苦才会有甜啊!”说完便给我夹了一根,我重新细细品尝,这折耳根,似乎真有一股甜味,那是默默坚持,最后苦尽甘来的甜味啊,是啊,苦到极致即是甜,人皆有为是新欢,既是折耳根,也是整个人生。

晨曦惊扰了陌上新桑,浓墨追逐着青春狂荡,风卷起庭前的鱼腥草穿过回廊,他带着我的凉山记忆,在人生这条航道上闪耀着。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13

我的江南记忆

这个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子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欣赏这美景,不禁唤醒了我的江南醒春记忆,人们那天会欣赏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四月初,我和爷爷开始在村中央里种上一棵梅花树,身为村中的一员,为一月的春中醒春做准备,到了那天,全村人都会聚在树下赏花,放烟花等,说干就干,到了下午,终于在这种下一棵结实的梅花树,我和爷爷都高兴坏了,悄悄对梅花树说:”那天就靠你了。”

村里的人都十分热情,每天都会有许多人来帮忙浇水,施肥。梅花树就踏蹭地长大,十一月,我和爷爷打算去看看它,几里外的地方就闻到了梅花的清香,越往前越浓郁,来到梅花树前边,震惊了,梅花是开得那盛,那样壮观,梅花向四周散去,不见其终极,也不其发端,只是深深线浅的粉,只是见像一条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粉色的大条福上,泛着点点黄晕,就像迸裂开的花火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梅花最初的部分。我和爷爷在树下摆了茶几,阳光平辅在茶几上,使人倍感温暖,倾听爷爷趣事,脸上许溢着幸福的笑容。

不知不觉,春节逐渐来临,整个村子都忙碌了起来,有的熏腊肉的晒萝卜干的酿酒的,各种各样的味道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年味儿,爷爷也忙碌了起来,杀鸡熏腊肉,酿酒酿豆腐等,没有一刻是休息的,就这样,爷爷也病倒了,每天面对着白色的墙,听着远处汽车的喧嚣,而不是鸟语花香,看着爷爷疲惫的样子,我的鼻子一酸,眼泪簌簌的流了出来,爷爷强打起精神来说:“醒春那天,我就回来了”他也是普通人,但他却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把最坚实的肩膀给了我。

我每天都盼望着醒春那天能赶快的到来,期间我也要给爷爷一个惊喜,在奶奶的帮助下,渐渐的学会了酿豆腐,腊肉做菜,到了那天,我急切的盼望着爷爷的未来,晚上爷爷终于从医院回来了。爆竹的轰鸣声划破乡村,夜晚的寂静,一节节鞭炮应声炸开,在空中绽放出短暂的火花,飞溅出火红的鞭炮气如火团一般,从远处蔓延开来,就像生命一般绚丽多彩。

醒春是江南人民对于春天最的尊重,它是一种意境,是一种轻盈惬意而幸福的方式,更是江南人民幸福的源起。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14

我的柳州记忆

晨光熹微,天际泛出了鱼肚白,将远方的高处渲染、渗透。晨雾像一尺纱,鸟翼划开远方的云,几缕阳光便从缝隙间溢了下来,为万物镀上了浅浅的碎金。

在柳州,人们常在生日时吃上一碗螺蛳粉,寓意着长寿和平安。而在我小时候,每逢生日外婆便给我做螺蛳粉吃。“幺幺,想不想吃螺蛳粉呐?”天刚放明,外婆趴在我的床头,轻声问道,许是听见了螺蛳粉这三个字,原本被叫醒的烦恼一下便消散了,我立马坐了起来,兴奋的说道“吃,当然要吃!”外婆莞尔一笑,轻抚我的头便蹒跚地走向厨房,我立马穿上鞋子上外婆的步伐,生怕慢一点就吃不上了。谁知,走进厨房刚准备拿上“属于”我的螺蛳粉,外婆便将我赶了出来,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幺幺快出去,外婆一会儿给你端过去。”无奈,我只能坐到餐桌上等外婆端来

不经意一撇,院子里的海棠花盛开,满园花瓣粉白相间,完全不逊色于樱花。我很喜欢海棠花院子里的海棠花,是冬天时外婆与我一同种下的,依稀记得种完后我依偎在外婆温暖的怀里,外婆笑着说“等幺幺再回来,便能看到这满院的海棠花了。”如今倒真被外婆说中了。

思绪被一阵香味带回了现实,只见一碗螺蛳粉放在了面前,我迫不及待的拿上筷子准备品尝,刚放入嘴中,便被螺蛳粉滚烫的热气热到,不能自己外婆见状,立马将水拿来,有了冷水的辅助,热气散了不少,“慢点吃,不急。”外婆拍了拍我的背,将风扇打开,朝着我吹,待热气消散过后,我又夹了一大筷送入嘴中,清润的粉如同一条小蛇般在口中游荡,顺带的汤汁在口中晕开,刺激着我的味蕾,仿佛置身于美食的世界中,令人流连忘返,忍不住想再来上几口。螺蛳粉的精髓便在于腐竹了,原本酥脆的口感被泡的发软,再搭配上螺蛳粉真可谓是人间美味。外婆柔和的目光望向我,伸手轻抚我的头,缓缓的开口“我们幺幺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呐。”我看向外婆,几缕阳光透过枝叶打在外婆的肩上,显得十分祥和,我用力的点了点头,并说道“嗯!”

饱餐过后,我与外婆坐在了海棠树下,看着远方的红日,外婆开口了,“幺幺,下次回来外婆带你去山的那边看海好不好呀?”我被撑的说不出话,只一个劲的点头表示同意。

海棠花落,抬手拂去依偎在头发丝上的花儿,花瓣沿着头发落到肩上,同外婆一并纵身一跃乘风飞去了,那日的约定变成了无法实现的诺言,即使早已不见梦中人,但那一碗又一碗螺蛳粉的味道却铭记于我的记忆中。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15

我的苏州记忆

幸福的回忆,美满的回忆,不一定会成为救赎,有的时候回忆越是美满就越是痛苦,也有时候会让人害怕,无论是将要离开的人来说,还是要对于被留下的人来说,都不可能成为救赎。

我的奶奶与我离开也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无法忘记他手中的白山茶饼,那是爷爷对奶奶无法忘记的记忆。

春天的小窗打开,窗外晚风卷卷来袭,苏州的绵绵细雨如期而至,雨点落下时是天上的一个精灵正在蠢蠢欲动,清脆,响亮。在苏州,心灵手巧的人儿是会在春三月做春饼来迟的,只为把春天藏进自己小小的身体里。我来到小溪边,看着奶奶摘花时,她的周围的泥土仿佛像喷了香水一样,是那么的清新。

记忆中,奶奶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也是一个痴情的人。奶奶捏出来的花比我摇花手还快,捏出来的话也是非常的完整。总是看见他那一连串的动作,他那一个小小垫着刚好,可以支撑他编完一整束花,怪好笑的。

八九点的时候,奶奶会开一个三轮车到集市上开始卖,一个中午的时间就卖完花了。

中午卖完了花,回到家中,透过厨房缝的香气,钻进了我的鼻尖,我舔着嘴进去一看,看着奶奶正在等白山茶饼,蒸好了之后我和我的爷爷口水都流出来了。

不知道为什么,奶奶的白山茶饼总是姗姗来迟。

终于,白山茶饼做好了,奶奶说你赶紧把爷爷叫过来一起吃,我轻咬一口,白山茶饼的酥和茶叶的清香交织在一起,再呷一口,仿佛身处于春天云雾缭绕、仙气飘飘的茶山中。看着奶奶和爷爷把鼻子上的老花镜一放,低头眼珠一瞪,开始吃的表情,让我不自觉的笑了起来,就和眼角挤到一块去了。

奶奶的白山茶饼从容淡于心,温柔似茶,这一刻,仿佛永远刻在我的脑海中。

朦胧,成型,婉转,回绕,时间的流转,在人间漫长岁月里,种种习俗出现或消失,但奶奶的白山茶饼一直都在。待梦里久别重逢,我愿与你共食白山茶饼!

我的什么记忆作文初中 篇16

我的东北记忆

在我的家乡吉林,是一个极具地域色彩的地方,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吃到小鸡炖蘑菇,锅包肉等特色美食,在冬天的时候,还可以见到漫天白雪、银装素裹的吉林景象,但在我的记忆中,吉林的二人转让我印象深刻。

小的时候爷爷奶奶经常拉着我去看二人转,由于当时还小,并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对看二人转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只不过是看着热闹罢了,直到长大了才明白,二人转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

二人转的表现手法主要为一男一女两个演员,配上几个敲锣打鼓,又吹又拉的艺人,再配上手绢,扇于等道具,用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以唱、说、做、舞的方式呈现出来,二人转深受东北民众喜爱,并且还流传出“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俗语。

记得有一年秋天,下午我吃完饭在广场上闲逛,深秋的广场落叶飞舞,迎面而来的秋风让人感到心旷神怡,闭上眼睛,感受迎面吹来的凉风,好不惬意,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发现前面的空地上不知何时搭起了一个小舞台,仔细往前一看上面写着二人转表演看那样子舞台应该是刚搭起来,台下的演员们都在忙碌着,于是我便席地而坐静候着表演开始。

过了没一会儿,一切都准备就绪,广场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大一会儿,周围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广场上人头攒动,人如潮水一般往舞台旁涌,等人到差不多了后,二人转表演便开始了,台下的人基本上眼睛都紧紧的盯着舞台,生怕错过每一个动作,演员在台上卖力的唱着,随着唱词的变换,表情也越来越丰富,此时演员手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手绢,他一会儿把手绢顶在手指上舞,一会儿又变换动作,把手绢放在手指底下舞,甚至还可以放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上舞,手绢都不会掉下来,这不禁让人们赞叹演员的技艺高超。

春、夏、秋三季,天气变化莫测,但无论是春暖花开的春天,骄阳似火的夏天还是秋风萧瑟的秋天,都挡不住二人转的表演。

但到了冬天,气温急剧下降,外面白雪皑皑,冷风呼啸,人们就只能在电视上看二人转了,但这也挡不住东北人民对二人转的热情,因为在我们眼中,二人转俨然成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东北二人转已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后人的推敲和完善,内容也变得淳朴有趣,愿二人转这颗中华文化的璀璨之星可以永远闪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