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草原额吉读后感

2023-12-07 15:08:36 读后感 打开翻译

草原额吉读后感 篇1

赵仕昌

文章以19岁托娅为代表的数名保育员,悉心照顾“国家的孩子”展开话题,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讴歌了托娅等保育员的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张琳老师在这本书中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德”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更是体现了我国大国风范,体现了中华儿女团结互助,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一个强大的国家,离不开民族的团结,我们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我爱我们的民族,这是自信的源泉。”“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今的国家昌盛和民族团结,正是因为国家的强大。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推进祖国的繁荣。

在这本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托娅的伟大,母爱的伟大,“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看遍了星空,却没有发现哪里有比母亲的容颜灿烂;踏遍了土地,却没有发现哪里有比父亲的肩膀坚硬,托娅,你永远是世界上最美的额吉!

你听,勤劳的人在说话,“海到天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文中的小谷让我记忆犹新,凡成大事者,都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忍耐力,也就是说,遇到艰难险阻时,常人难以坚持下去而放弃或逃避时,有作为的人往往能够挺住,能够坚持。书中的小谷在一次次的困难面前,没有退缩,他不屈服于命运,坚定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的信念。人生犹如调味品,“酸甜苦辣”各有不同,相信吧!小谷,美好的日子终会来到。

读了这本书,作者把镜头转移到孩子们的视角来写文章,充分地展现了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心理,借助孩子的视角描写许多事情,从儿童的角度侧面烘托出“母爱”的伟大。

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加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现在的你,如果还是一如既往的虚度光阴,你可曾想过天下有许多不幸的人都还在自己的一线生机中顽强拼搏着,而现在健全的你,还会抱怨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吗?

最后,请大家记住,“不幸,可能会成为幸福的桥梁”。

草原额吉读后感 篇2

崇祥云

在《草原额吉》一书中,有着许多感人的瞬间,使我深受感动,让我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全书中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也不乏一些高尚品质和精神。

当旱灾来临时,内蒙古领袖主动承担了一部分孩子的抚养,分担了压力,突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而国家领导人在危难时期仍然关心人民的安危,为孤儿安排居所,体现了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吴青兰医生的事迹中,她虽怀有身孕,但仍然接受了组织安排的任务,并竭尽全力完成,是舍己为人、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在当下疫情之中,许多白衣天使也不顾自身安危地献身于防疫一线,他们正在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值得世人为之歌颂。

有托娅、高娃等保育员的悉心照顾,孩子们健康成长,这些保育员温柔体贴、一丝不苟、善解人意、任劳任怨,不仅使孩子们身体健康,也让他们的心智健康发育。保育员们无时无刻不担心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的付出使孩子接受了草原和草原人民。

一字一句间不乏孩子的童真和善良,通过书中的事件,突出了孩子天真烂漫的特点,娜仁花和巴图的善良、可爱,同时温暖了读者,而巴图独有的聪明让他能传播人间真情。

草原人民十分喜爱这些“国家的孩子”,从积极领养和供他们上学的事例中不难看出,他们将这些孩子看为家人,甚至胜过亲生子女,这些孩子与草原人民血浓于水,真情在人与人之间得以自然流露。

《草原额吉》的动人情节,和对人物的细致刻画,无疑给这本文学经典添上了画龙点睛之笔,而言语中的丰富情感,是本书中的灵魂所在。

草原额吉读后感 篇3

王子扬

那是一段动荡的岁月。是一个饥荒、贫困、天灾交错的年代。就是这样一个年代,在大草原上却发生了一件世代传颂的事。他们的精神展现了什么叫做民族大爱,什么叫做无私奉献。这段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究意是什么?草原上的牧民干了什么伟大的事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翻开这这本《草原额吉》,去见证这使人憾然泪下的民族大爱吧!

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甘肃省的张琳老师。她结合自己曾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生活的经验,去向我们展示这一段伟大的故事。将牧民对孩子的爱从笔尖流出,留在了纸上,而我们将从指尖去透悟着这爱。将那一幕募使人感动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去引导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懂得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让我们懂得知恩图报,明白中华民族相互扶助,关爱的民族情义,去继承,发扬这种民族情义。

这本书取材于20世纪60年代初,那年我国遭遇罕见的自然灾害。内蒙古大草原向上海,江苏等地的孤儿们敞开了怀抱。以19岁的托娅为代表的数名保育员倾情投入,悉心照顾这些“国家的孩子”,牧民们像亲生父母般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在草原上茁壮成长。

本书讲述了小主人公——进入内蒙古的孤儿其中的巴图和娜仁花,是如何解开心结,渡过难关,在草原上茁壮成长,最后落叶归根,奉献于草原发展事业的故事。让读者贴切的体会牧民们这种大公无私的爱,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明白这种先人后己,互相关爱的民族情义。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时常让人心里暖暖的。似乎打破了纸张的束缚,让我们真正的站在草原上,去看巴图是如何从一个又瘦又小,一脸忧郁,倔强地动不动就生气的小男孩,一步步成长为一个高大,身体强壮,脸庞黑里透红的大小伙子。去看娜仁花是如何快乐成长,是怎样地心地善良地对待一切。她们所遇到的,经历的无不体现出牧民们对孩子们的喜爱。这本书用爱与我们交流情感,让人体会到这爱是多么的感人。

巴图和娜仁花的成长历程反应了当年三千个孤儿的成长历程。从托娅保育员身上那种让人敬佩的坚守岗位,尽心尽力,为孩子们无私奉献的这种精神,我们可以看出当年无数牧民的敬职敬责与尽心尽力。对孩子的舍己为人和宁肯自己吃苦,也要让孩子过好每一天的精神。恩和家庭、乌兰托雅家庭、其其格、高娃……每一个人对孩子都有着无限的爱意!而这些人也只是当年牧民对孩子的爱的缩影。当年的牧民省吃俭用只为让孩子一人过好日子。他们勤勤恳恳,生怕孩子受了一点委屈。孩子的心愿一定要办,可自已的心愿办不办无所谓……可我们想过没有他们如此爱惜,疼爱孩子是为了什么呢?“什么都不图,因为中华民族是一家人。一家人,还图什么。”这就是当年牧民伟大的地方。

在这本书里方万面面都能够体会到当时牧民无私的爱。书名“草原额吉”意为“草原妈妈”。是啊!草原就像一位大妈妈在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们,成为孩子们真正的第二故乡,给孩子们带来爱和温暖。草原妈妈用她宽大的胸怀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挡住了黑暗与雾霾。而在草原上也有千百个像他们亲生的妈妈一样的妈妈,为他们营造了一个个小家庭,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在这本书里我们体会到当时那些孤儿的不易。他们都是几乎没有父母的孩子,从小在育儿院有长大,只能去羡慕其它孩子有妈妈爸爸,还好草原带它们走出阴影,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我们如今国泰民安,衣食无忧,有爸爸妈妈来照顾我们。而我们能像巴图、娜仁花一样知恩图报、懂事吗?能长大后像小谷,娜仁花一样献身于草原,为父母分忧吗?在草原上牧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也要向牧民学习,慷慨帮助有困难的人。

大家快来一起读《草原额吉》吧!去见证这场伟大的爱之旅,去看巴图是如何成长,去学习巴图、娜仁花的知恩图报,牧民的天私奉献吧!

草原额吉读后感 篇4

王煜彤

爱是一颗蜜糖,给人们带来甜美的味道;爱是一股暖流,温暖着人们的心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爱,在爱的关怀下成长;爱给了我们信念和勇气,在人生道路上让我们充满信心,勇往直前。

张琳老师以“爱”为主线,用动人而又细腻的笔调创作出了《草原额吉》这部作品,诠释了一部“爱”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了以19岁的托娅为代表的数名保育员照料这些“国家的孩子”,牧民们像他们的亲人一样,关心、呵护着他们,最后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投身于草原的故事。《草原额吉》这部作品饱含了作家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忱赞颂,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作品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显崇高。

这本书的作者张琳老师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用自然,真切的情感、动人而细腻的笔调,将这部作品创作了出来。故事所蕴涵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张琳老师说,她去了草原,爱上了马头琴,爱上了馃条,爱上了蒙古包,甚至是爱上了狼,爱上了一切。通过这本书,我理解了爱的真谛,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

从书中的每一个人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从巴图的身上,我学到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爱护小动物,要勇敢;从娜仁花的身上,我学到做事要用平常心去看待,要乐观、积极、开朗,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从托娅额吉的身上,我看到了“温柔、善良、慈祥、和蔼”……但,在这一个又一个的人物身上,都有着一种强大的力量,那就是“爱”。这本书,处处洋溢着爱。在书中我懂得了爱的意义,从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中,我都可以感受到爱,爱给人们带来了无限快乐,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将这份爱传递给人们,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

这本书是一部风格独特且纯真、美好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它在细节中蕴含着哲思与审美情趣。作品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从这扇窗向外望去,你会看见一个不同于现实然而又五彩缤纷的世界,那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世界,我的心灵像长了翅膀,在这里自由飞翔!

草原额吉读后感 篇5

康俊杰

不是家庭不幸,每个人一生中都不止一个额吉。

有一个额吉,将你带到这个世界,从此你与她便是血液关系。出生前骨肉相连,出生后密不可分。世上每一位额吉是伟大的,因为每个出生的孩子是他阿布与额吉爱的结晶,血与泪的合体。

一声哭喊,喊出了额吉的眼泪;一声嬉笑,笑眯了额吉的眼睛;一声额吉,刺穿了疲惫与辛苦。拥你入怀,暖,是新升太阳的初温;香,是雨入大地的气息。

一声额吉,便是一生的额吉,她是你一生中的第一个额吉也是永远的额吉。

有一些额吉,是知识的领路人,她们会教你读书认字,当你在一条路的岔口迷惘浮躁时,她们会毫不犹豫地一巴掌拍在你的脸上,选择——直行。本来,你对她们来说只是一位路人,只需做好分内事,领到工资去养家糊口就完事了,可她们却背负职业教师之名,硬是成为了我们的第二任额吉,任劳任怨,她们是最累的额吉,是耕田的牛,背负“教育”之名,用尽全力去耕出完美的成绩,即使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她们不求回馈,是正午的太阳,无私地,雨露均沾地发光发热,我们或许会忍受不了这直射下来的光,但我们绝对会在将来感谢这份慷慨。

每个中国人的出生,都会带着一个红色的光环,印着通红的锤头镰刀的烙印。它们是血淋淋的,这血淋淋象征耻辱,象征复兴,象征中国额吉,象征无论生或死你都是中国人。

她是无形的,却一直在出现。

飘扬的国旗,她看着;生机勃勃的绿,她成长着;万众瞩目的冠冕,她戴着;她伟大坚强,火花里涌动着民族复兴的希望!

额吉!孩儿为您骄傲,您是不被狂风折翼的雄鹰;您是不因长夜畏惧的头狼;您是不为乌云蒙蔽双眼的明星;东方雄狮正低吼着啊!

草原额吉读后感 篇6

柴亦菲

阳光泻落下来,照在了身上,暖暖的。

拿起张琳老师写的《草原额吉》,感受一下比阳光更暖的草原大爱吧!

所爱隔山海。的确,主人公巴图住在苏北,而草原人民们住在内蒙古,两地的确隔着一座座巍峨的高山,一片片广阔的大海,那么两个相隔甚远的地区,是怎样把爱连接在一起的呢?

山海皆可平。没错,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面临了一场旱灾,才使巴图这100个孩子与草原上的人们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中名叫托娅的保育员,成为了巴图心中最难忘的人。一个仅仅只有19岁的少女,为其中的28个孩子倾注了最深的爱与温情,虽然她从小没有了额吉与阿布,但她仍然懂得照顾他人,将毕生的精力全部赋予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可不曾想,她也只是一个19岁的女孩儿啊!她为孩子们赋予的爱,成为了他们心中不可磨灭的情愫。

也许有人会说:“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但在这部作品中,草原人民与孩子们彼此之间的爱,足以平了这山海。

爱是这部作品的灵魂,是连接草原人民与100个孩子之间的纽带,爱贯穿了全文。感情成为了这部作品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元素,作者在作品中展现出了有品质的审美理念。

必勒格一家、阿古达一家等草原人民们的爱都敲打着巴图的心,以及我的心。

人性、人情和爱是相同的,也是相通的。

上述,便是我对“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做出的否定与回答。

《草原额吉》这本书赞美了中国文化根脉里最为可贵的大公无私、乐于助人、奉献付出的精神,我被它厚重的主题和感人肺腑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托娅与巴图的相遇,成为了爱的永恒与不灭。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终于为“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做出了永远不变的定义。

草原额吉读后感 篇7

李嘉琪

茫茫草原向天边奔跑,开阔而又清新,面对草原有一种亲切而陌生的感觉。在这草原上有一种特殊的爱,这爱来自草原蓝天白云,这爱来自成群结队的牛羊,这爱来自于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爱更来自于牧民的心中。我对草原的陌生减少了一份,对草原的亲切又增加了一份。

《草原额吉》的作者是我熟悉的张琳老师。我看过她写的《外婆的神奇之旅》《我在大漠等你》等,让我难以忘怀。这本草原额吉也是如此。这本书主要讲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内蒙古大草原向上海,江苏等地的孤儿们敞开了怀。

在蒙古包中,有美味的馃条,有热气腾腾的牛奶……这里有浓厚的草原气息,而蒙古包中养育着二十八个孤儿和两名保育员,这些孩子的可爱和保育员的真情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篇课文中我最喜欢巴图,因为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倔强的男孩,他热爱着草原的一景一物,他永远的家——草原。我也从娜仁花身上学到了保护动物,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托娅养了二十八个“国家的孩子”,了不起的孩子。也体现了党的伟大,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不谈着民族和内蒙古族的伟大。

牧民向亲生父母呵护着他们健康成长,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美德,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草原额吉读后感 篇8

李瑾萱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书籍是一种沉静可靠的朋友。”书籍是人类深海下的潜水艇;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籍是人类走向文明乐土的一道彩虹。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草原额吉》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甘肃文学八骏”之一的张琳,她现在是甘肃日报社高级编辑。这本书一波三折的故事取材于“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永远雕刻在历史丰碑之上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

这本书主要讲述: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内蒙古大草原向上海地方孤儿院的孩子们敞开了怀抱,以托娅为代表的数名保育员倾情投入,细心照料这些“国家孩子”。其实保育院只是孩子们在内蒙古生活的“中转站”,当他们在保育员的精心护理下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接下来再找合适的时机,就要分别由符合领养条件的牧民家庭接走领养,牧民们像亲生父母般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这本书展示和赞美了中国文化根脉之中最为可贵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奉献付出,讴歌了草原人民柔软、深沉的大爱、大美与大德。读完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我们要像巴图那样珍惜爱,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更是无私的,巴图虽然不是养父母的亲生儿子,但他们爱巴图胜过亲生儿子。我们也要珍惜爱,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父母,而在学业上,我们要学会自律,不要让父母操心,我们要向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60多年前,那些浩大而温暖人心的“国家行动”,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转化为托娅为代表的草原保育员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都让我不断地感受到广阔而博大的爱,感受到爱的力量的强大与美好。

读完《草原额吉》已经有好几天了,但我的耳边依旧回响着马头悠扬深情而低回婉转的乐声,悠长舒缓意境开阔的蒙古长调,嗅到内蒙古包里焦黄的炒饭,雪白的奶茶的芳香……书中的一切都让我忘乎所以。这本书深深吸引了我,使我的寒假过得无比充实。

草原额吉读后感 篇9

赵晨煊

《草原额吉》,张琳的新著作,屡屡使我发笑,也频频使我落泪。

我读这本书,灵魂仿佛被升华,心灵好像被净化。恰似春雨过后,湿润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吹进了我的内心。谁又能想到?昔日生机勃勃的草原,曾有一年因严重干旱而彻底变为干枯荒芜之地,是上帝开的玩笑吗?这跌落的颜料,无法挽回那逝去的芳草,芬芳的马兰花啊!

三千儿童下蒙古,文章选取了其中二十八人具体刻画,但也足以知其艰苦了。连大米饭都只是奢望,更何况他们没有父母,不,他们是国家的孩子,他们依然坚强地在草原上扎了根。而转眼今天挑食浪费的人多到像撒下的一把芝麻,零零散散,无处不在。

三千个孩子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仅仅19岁的托娅与其他数名年轻保育员倾情投入,悉心照顾这些“国家”的孩子们,不,这就是他们的孩子。那是跨越种族的相认,那一声声额吉着实打湿了我的眼眶,那一句句稚嫩的声音,在那一刻找到了归宿,是雏鸟归巢,是婴儿得乳。

额吉——母亲,多么伟大的代名词,世界上的母亲很多,但配得上这个称号的少之又少,而这些孤儿却认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蒙古女人托娅为额吉,这是中华民族超越地域,超越血缘的奉献精神和至善美德的体现。作者用质朴的语言诠释了这伟大的名词,也对,真情是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烘托的。

文中的小谷,不,巴图是一个复杂的孩子,他和孤儿们一样,又不完全一样。他孤僻,不愿与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房;他机敏,总有一肚子的好点子;他坚强,做事从来不怕苦,不怕累;他知道感恩,会永远挂念对他好的人;他念亲情,会为大草原而放弃更好的前途。他像一粒误被风吹入草原的种子,曾一度想方设法地逃离草原,可渐渐地,他在草原上扎下了根,便再也离不开草原了,在大草原的滋养下,他也将成为一颗新的参天大树。

能与此书相认,也得感谢晨钟文学的柳老师呀,是他,让我多了一个知心朋友,是他,让我领会了阅读的乐趣。我对此书如痴如醉,如陷入泥沼,久久不能自拔,我曾为它而深夜点灯,向它倾诉我的内心,视它为我人生的知音。

有时,也许平凡真能创造伟大,一个个活泼灵动的孩子,命运将他们打入谷底,但凭他们自己也能攀登到巅峰。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为了娜仁花而与朋友绝交的,也有让四岁的南迪出去捡牛粪的,但也有像托娅这样无私的“额吉”。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如此多舛的命运,如此艰苦的条件,但即使如此,荒原上也生长出了一群参天大树。辛勤耕耘的人,必将有好的收获,努力奋斗的人不会有差的结果。如一颗种子,从外面被人挤破,那只能成为废渣,但要是靠自己的努力从里面打破,或许还能是一朵娇艳的马兰花。如一颗蛋,从外面被人戳破,那只能作为食物,但要是靠自己的努力从里面打破,也许能是只傲视蓝天的雄鹰。

草原额吉读后感 篇10

瞿兰蘋

书籍好比一座阶梯,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书藉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

这个假期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草原额吉》这本宝藏书藉,它的作者便是我最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张琳。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一些在上海的孤儿因资源短缺被送往到了内蒙古,当时内蒙古绿盈盈的草地早已变得金黄。保育员托娅、高娃受到嘱托来照顾这些“国家的孩子”,故事的主人公小谷因家境贫寒,他的父母为了让他过上更好的生活,忍着离别的痛苦将小谷送走。来到内蒙古的小谷没有得到重视,被冷落,在一次逃跑途中偶遇狼群,托娅救了他之后,与大家融为一体。托娅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之后,给他起了蒙语名字,叫巴图,意思是坚强。

改了名后的小谷知道草原干旱,十分懂事,他和必勒格学习马头琴,还和托娅学蒙古语。后来被领养走了之后,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回到草原当了人民教师。

读了这本书我深受感悟,孤儿很小就没有了父母,十分可怜,我也懂得了有一个家十分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当下,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不要在等到父母老去了之后才追悔莫及。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孝顺父母,多替父母分担一些烦恼,不让烦恼染白他们的黑发。扎娅和高娃也十分不易,但她们自己不论多累都照顾孩子,我也想起一句话:”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是啊!天下那有一个妈妈不会心疼自己的孩子。

蒙古人的品德也是十分高尚,托娅晚上不怕危险,为了让娜仁花的病能治好,深夜去找医生;遇到狼群,保护小谷自己留下,独自面对;高娃为了寻找小谷,丢下了照顾孩子的任务,在深夜独自寻找;牧民们也热情救人,虽然没有照顾孩子的任务,但对孩子们也关爱有加。这便让我想起了托尔斯泰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若是没有了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础正是责任心”。是啊!蒙古人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们大公无私,助人为乐,豁达大度,德才兼备,有太多太多的优秀品质。当我了解到马头琴的由来时,我再次知道了蒙古人原来不止是对人很热情,对待动物也是一往情深。他们不漠视生命,尊重生命,他们是多么的高风亮节,光明磊落,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人。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让生命创造不平凡的价值,让生命散发光芒。

读了这本书,我看到了亲情、友情、爱情。我感到书中有快乐、有痛苦、有辛酸……《草原额吉》用爱的双手抚慰灾荒之年自南方来的孩子们,用爱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在草原上鲜活的生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