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夺冠观后感800字

2023-09-07 22:56:53 观后感 打开翻译

夺冠观后感 篇1

永不言弃的王者

杜政锟

“拼啊!再不拼就没机会了!”大赛上,竭尽全力的一句话,道出了八十年代中国女排的心声。中国女排用血与汗完美诠释了令全世界敬仰的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坚韧不拔。1979年,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能够提供给女排训练的场地不大,排球也比较简陋。教练袁伟民为了让她们克服客观条件的不足,在比赛中战胜日本、战胜美国,所以就提高了训练强度。平日里练习的每一个球都特别得狠,训练的时间都特别得长。女排的姑娘们青一块,紫一块,浑身上下都是伤。虽然也曾有过抱怨,虽然也曾想过放弃,但是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心中的梦想,她们硬着头皮咬着牙,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打造出一支世界一流的队伍。这,就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顽强拼搏。1981年,中国女排冲到了中日决赛最后一战第五局。1号队员前期连续战斗,明显体力下降,可她义无反顾地坚持上场,朝气蓬勃地同队员们战斗在一起,调动起了队员的激情,开了一个好头。3号队员郎平是主攻手,她尽力地去扣好每一个球,即便是筋疲力尽,休息几分钟,仍然继续上场,鼓舞了队员的士气,一次次挥手发射出一颗颗“炮弹”,一声声呐喊响彻整个赛场。7号队员扭伤了腰,但她不顾伤痛,一次又一次防起对方的进攻,摔倒了,爬起来,继续战斗。这,就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临危不惧。决赛到了即将分出胜负的关键时刻。姑娘们明显有些急躁,前期的领先优势被日本队追平。这时候,她们静下心来,稳住心态,戒骄戒躁,毫不气馁,团结一致,努力打好每一个球。扣球,再扣球!起跳,再起跳!终于,她们顶住了压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就是女排精神!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1981年,中国女排以七战七胜的优异成绩夺得了世界杯冠军。守在电视机、收音机前的中国人都跑到街上欢呼雀跃,挥舞着国旗,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如今,女排早已换了一代又一代,但是,弘扬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女排精神却代代相传,激励着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向女排精神致敬!

夺冠观后感 篇2

夜路遥遥,似乎总有几颗星遥不可及;人生漫漫,似乎总有几件事难如登天。遇到困难怎么办?《夺冠》这部电影给了我答案。

《夺冠》这部电影,主要记叙的是八十年代的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冠的过程,和里约奥运会夺冠的两件事。影片真实记录了两代队员训练和比赛的情景,看后既让人感动又让人振奋。

看完《夺冠》后,有人和我谈论时,提出了一个看法:“所谓女排精神,也就是赢了才有的。如果输了,还会有人去想女排精神吗?”我沉思了一会,并不否认以成功论英雄是很简单的。

但我认为女排运动员们是首先坚持了多年的拼搏精神,后来才获得胜利的。

八十年代,那个贫困的年代,中国的球员们没有系统的训练方法,没有标准的训练场地,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定不移地刻苦训练,全身青一块紫一块,以铁一般的坚强意志,战胜了在各大赛事上175连冠的“东阳魔女”日本队;即使那一年中国队输了,她们仍然会继续努力的,他们的拼搏精神迟早都会换来胜利,他们的拼搏精神也一定会被国人所歌颂。

成为世界冠军,只是女排精神结出果实的那一刻,但我们更应该注重这个光辉成果之前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实际上一次次比赛的失利和受挫,我们的女排不屈不挠不放弃,在这个过程中,不论结果怎样,我们更能看到真正的女排精神。

网络上有一种看法,我表示支持。那就是精神力量必须有,但更要有实际行动。电影中的陈教授,曾指着墙上的球印对队员们说:“在我们那个年代,什么都没有,但我们心中有这些球印。在你们现在,什么都有,但你们问问自己,心中是不是少了这个?”

诚然,每个人都想赢,每个人都会努力,但是,努力得够不够?有没有为梦想付出足够的努力,是三分钟热血之后就忘记了誓言,还是不改初心水滴石穿,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反思的。

面对艰苦的训练,有人以没有前途为借口退出了;有人以为了命运不好,没有机遇,被埋没于平凡;有人脚踏实地,为梦想洒下汗水,最终铺成了通向成功的路,被世界铭记。

在人生的长路上,以女排精神为指引,相信你我皆可成为梦里的摘星人。

夺冠观后感 篇3

今天我看了《夺冠》的电影,主要讲在六七十年代,女排冠军一直被邻国号称“东洋魔女”的日本队占据。每当日本夺冠后升日本国旗奏唱日本国歌时,台下的中国女排队员们就感到无地自容。从此,中国女排就开始了艰苦的训练。那时候的中国一穷二白,别说什么专业的训练器械了,就连建筑也很简陋。那里的地板质量不好,一有不慎就会有木刺扎进肉里。她们训练的辛苦到墙上都已经被排球凿了上百个大坑。也许现在的人不理解那时候女排为什么要这么拼,这是因为虽然中国有10亿人口,可是世界总是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当时的中国人太渴望被世界关注了,所以希望通过女排作为让世界听到中国的一个突破口。

1981年,中国队遇到了号称“东洋魔女”的日本队。中国队与日本势均力敌,在关键时刻,一个叫郎平号称“铁榔头”的北京女孩来了一记扣球,赢了日本队。从此中国越战越勇,连续取得五连冠的辉煌战绩。

后来郎平因伤退役,去了美国留学。两年后,她又当了美国女排主教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迎面遇上了由郎平指挥的美国队。在郎平的指挥下,美国队把中国队打的很惨,之后中国女排又陷入了低谷。2023年后郎平挂帅重新回到中国女排。担任女排主教练。她看到女排训练方法的落后,进行了改革,请了许多有天赋的年轻球员,还有营养师,治疗师等等。这个方法刚开始还没有起效,直到2023年,中国队第一场遇见了当时最强的巴西队,全场的老外一直对中国女排喊着“Gohome,gohome。”让她们回家。刚开始,巴西队以25:15赢得了第一场。郎导这时换了一个巴西队毫不熟悉的球员赢得了第二场。中国队开始看到希望,但稍微走神,让巴西队追回一局。在最后一局的关键时刻。朱婷杀了一记扣球,赢得了这场比赛。之后也赢了别的队,最终中国队获得了冠军。所有中国人都都为之振奋。

我看电影后也深受感动,中国女排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面对挫折不要害怕,而是要坚持不懈顽强地努力奋斗!不光是女排,我同时也感觉到我们的国家发展得如此快速,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奋斗!我想,这也和中国女排精神是相通的吧!

夺冠观后感 篇4

“我觉得我们上场比赛没有输,那是因为比赛只有五局,再来两局,准赢。”

这是中国女排在失败面前的顽强精神与强大自信。

《夺冠》这部电影记录了中国女排经过的磨炼和艰辛,也记录了她们打赢比赛,国歌响起时的光荣时刻。

电影中,面对实力强大的巴西队,赛前动员的时候,每一个女排队员都热泪盈眶,朱婷也是如此,她哭得最凶,因为郎平告诉她:“朱婷,我的徒弟遍布世界各地,你我能够成为师徒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如今大战当前,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站在球场上你就是最好的,最棒的。”这一幕令我印象深刻,正是郎平的鼓励,才让朱婷在这场比赛中有了精彩的发挥。

而朱婷之所以能有如此精彩的表现,与郎平的悉心教导分不开,我印象最深的是当郎平质问朱婷为什么打球时,朱婷的几次回答都不能让郎平满意,直到最后,郎平告诉朱婷要为自己打球,朱婷才如梦方醒。

当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上升时,郎平拨通了陪打教练的电话,这一刻是来之不易的,这一刻是中国女排艰辛苦练、挥洒汗水换来的,郎平要和陪打教练共同分享那令人激动的时刻,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里也很激动。在这荣耀的背后是女排姑娘们无数的汗水,无数的伤痛,我们不能只看到她们的荣耀,更要看到她们的付出。我们在学校里也是如此,不能只羡慕别人取得的好成绩,更要看到别人的付出和努力。

《夺冠》展现的是女排精神,更是我们中国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女排精神是什么?女排精神是一种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不管多么艰辛她们从来没有放弃,有时候尽管实力不如别人,也要咬牙坚持。

我们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我们不是为父母而学,不是为老师而学,而是为自己而学,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善于总结,琢磨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但要有奋勇拼搏的勇气,更要有支撑我们的实力,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上一层楼。

女排精神是在摔倒又爬起来的过程中凝聚起来的,是在摸爬滚打中凝聚起来的,我们也应该向中国女排一样,有精神,更要有实力,在精神的感召下,在实力的支撑下,我们才能将“不可能!”变为“不,可能!”。

夺冠观后感 篇5

随着2023年国庆双节来到,《夺冠》上映,人们蜂拥而至,抢着观看。

想想走进影院,我最想看到的镜头必是中国女排最激烈的比赛场面吧,可是影片徐徐开启,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主题部分,更多叙述中国女排训练场景。影片一开头呈现出1980年女排训练场景。郎平的一句话令我深思:有时候鹰会摔倒,但是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简单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中国女排的目标是多么高远!

1980年大年初一。女排在与江苏男排的较量中表现不理想。老女排教练白浪罚全体学员接30个好球才吃年夜饭,一位队员被白浪罚到没有力气接球。当白浪提出谁来顶替她时,所有人都愣住了,只见年轻的郎平自告奋勇,在众人加油鼓励声中以力竭的状态接完30个好球,拼到让所有人去吃年夜饭的机会。

这样令人热泪盈眶的场面还有很多!

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豪取五连冠,终于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了一把。女排精神影响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2009年,中国女排雅典逆转大局夺冠,八零后,九零后为之一振。2023年至2023年,女排再度奥运会并世界杯夺冠,朱婷接过郎平的接力棒,成为新的领军人物。

中国女排几代人历经浮沉再崛起的艰难历程让我百感交集。

最让我心灵震撼的是在郎平组织新的女排国家队出征前夕发调查表填写:你热爱排球吗?新一代女排队员有人没填,也有人终于明白自己并不热爱排球运动,申请走出国家队,一路走了,并不回头。“你们什么都有了,但是你们的心里没有对排球的热爱。”这是郎导对新一代女排现状调查后得到的结论。

即使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代表也会有失去动力,忘记目标的时刻;在这人才济济的时代,我们有时也会很迷茫,所以就需要有一个目标来引导我们,支持我们前进。是郎导,让女排姑娘找到自己的目标,向梦想靠拢;我们的生活中,是老师让我们看清目标,不再跌跌撞撞,磕磕绊绊,更不至于痴痴地望着天赋强人,居高临下而又无力回天。

正是这种女排精神的传承,让新一代中国女排激发潜能,重新振作,不屈不挠,问鼎世界之冠,闯出一片天。

我们,在看完《夺冠》后能做些什么呢?我问自己。

夺冠观后感 篇6

10月6日,我观看了《夺冠》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到2023年里约奥运会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经历磨难,却始终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传奇经历。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打开国门后,才意识到我国和世界强国的差距,摆在我们每个中国人面前的问题是:面对如此大的差距,我们究竟能不能追赶上世界一流水平?我们要靠什么去超越别人?中国女排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并不宽裕,训练设施非常落后,训练方法不够先进,但是,只要我们心里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发扬“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我们也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强国。

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中国女排在1981年日本世界杯第一次夺得金牌的场面。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欢呼雀跃,热烈盈眶。大街上亮起了一盏盏油灯,万人空巷,人们手举国旗,唱响国歌,沉静在夺冠的喜悦中。但没有人知道,在这喜悦的背后,女排队员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在练习的过程中,有多少次摔伤了膝盖,打伤了手臂,又有多少次到下了眼泪,想过要放弃。一天练习数个小时,如果有某个动作没练熟,就不能吃饭。即使是大年初一或是除夕夜,也要继续练习。郎平18岁就进入了国家队,教练却让她抬到一百公斤的杠铃,才能碰到排球,当她可以扛起一百公斤杠铃的时候,教练却又要她抬一万次杠铃。正是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辛苦的付出,使她成为了那一代中国女排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此时此景,使我不由得想到,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这次疫情也是如此,虽然病毒来势汹汹,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广大医护人员,舍生忘死,日以继夜地工作在抗疫一线。正是因为我们拥有这种“奋力拼搏,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最终取得了疫情阻击战的胜利。我们现在才能正常的上学、工作。

我也要学习“祖国至上,团结合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实现自己的理想。

夺冠观后感 篇7

期末考试结束后,吴老师带领我们在班里观看了电影《夺冠》,在这八年级的最后时刻,看到这部电影,也让我深有感触。

《夺冠》讲述了中国著名的女排教练郎平的故事。郎平18岁进入中国女排,努力训练,向教练展示自己,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替补队员,且受冷遇。

就在她饱受冷遇时,她们的队长因打球太轻受罚,已经体力不支,瘫倒在地,郎平却毅然站出,说要替队长罚,教练同意,让女排队长休息了。

郎平知道自己打得并不好,就夜里跟陪打教练练扣球,日复一日。终于,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当上了主力队员。

郎平长大了,通过中国女排总教练改选,当上了中国女排总教练。当选后,郎平在女排会议上,提出了女排战术。

可惜的是,这战术起了反作用,让女排连续输了好几场比赛。郎平没有放弃,她鼓励队员们打出自己的比赛,使在和巴西队对战时队员们逆转了2:0的结局,最终取得胜利。

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郎平的三次流泪。第一次是她们被罚而求饶的泪水,第二次是只能打淘汰赛而悲愤的泪水,第三次是成功打败巴西队的喜悦的泪水。这三次流泪也让我看到了女排从弱到强,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看到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抱怨不放弃,坚持梦想,不屈不挠的精神。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

这次期末考试,我的成绩依然原地踏步,没有什么起色,虽然数学和物理比以往有所进步,但其他科目都呈现了退步趋势,尤其是英语,成了一个严重瘸腿科目。

这样的结果,也让我觉得悔恨、悲愤,但是面对事实,我不能只是悔恨,我还要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不怕失败,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精神!

这个暑假,是我初中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了,常有人说“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我要抓住这个机会,弯道超车,努力把前边落下的知识漏洞补起来。尤其是英语,我一定要沉下心,一点一点地去查漏补缺,争取在开学以后打一个翻身仗!

女排的成功在于她们坚持梦想,永不放弃,我也要利用好这个暑假,制定好自己的目标,无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夺冠观后感 篇8

王紫柠

今天我观看了最近上映的电影《夺冠》。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23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跌宕起伏的故事。诠释了即使落入低谷也始终不屈不挠、奋力拼搏的女排精神。

1980年训练赛,中国女排对战中国男排冠军江苏队。女排队员们虽然输了,但当时的环境之艰苦,训练之刻苦,队员之永不言弃,已深深地感动了我们。1981年大阪世界杯决赛,中国队对战日本队,赢得了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组赛,中国队对战当时主教练是郎平的美国队,中国女排结束了五连冠的传奇故事。2023年,郎平正式再次挂帅执教中国女排,带领着中国女排开启了新的征程。2023年,中国队对战东道主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队,最终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片段是郎平再次成为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力排众议,力争改革。“举国体质已经不适合中国女排了,唯有改革,才能使中国女排重回巅峰。”郎平以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打动了领导们。获得了领导支持的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冲破了旧体制的牢笼,使中国女排从亚锦赛第四的低谷,重回了世界冠军的巅峰。

在我们看来,郎平的改革似乎十分简单:三言两语打动了领导;三两条纲领就确定了内容;三两年就有了成效……其实并不然,只要你回眸看一下中国那历经沧桑的一百年,就会发现改革十有八九都是失败的:打动了领导,为何戊戌变法失败?有了纲领,为何预备立宪失败?有了成效,为何洋务运动的成果一场战争之后化为乌有?由此可见,改革不仅要有纲领,要支持,更需要勇气和决心以及一次次的尝试。郎平在改革过程中也遭到了质疑,遭遇了队员的不信任,领导的嗤之以鼻,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她凭借着自己对女排的那种热爱,那种精神,获得了胜利!

我喜爱的电影里有一句我喜爱的话:“youcan'tstopchangeanymorethenyoucanstopsunsfromsetting。”郎平的故事也启示着我们:我们不应该安于现状,要敢于改变,敢于把自己的经验以及勇气付诸实践,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