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孩子那样跌倒》读后感 篇1
“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失败不会无缘无故地诞生出成功,我们只有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反省改变,才能通向成功的大门。欲得成功,先“品”失败!
于失败中探索。文中提及,孩子在跌倒后既不立即爬起来,也不嚎啕大哭,而是“在自己跌倒的地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看看有没有意外的收获”,这不正是“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宝贵探索精神吗?我们要像跌倒了的孩子那样,于失败中探索,探寻出那些我们光鲜亮丽背后的东西;探寻出那些寄生在我们心灵阴暗面的东西;探寻出那些阻碍我们迈向成功的因素。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出现电力以后他想到用电制光,着手发明电灯泡,但是他铩羽而归,灯丝材料的选用有着严格的要求。他重振旗鼓,与失败中探索,失败、总结、换材,循环往复,在失败后的探索中,他会有所改变与发扬——改变自己的不足,发扬那些有用的新奇的经验和方法。上千次于失败中探索,成就了他一项伟大的发明,造福千秋。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做不到像爱迪生那样于失败中探索,只能成为芸芸众生中不起眼也无法起眼的那一个。
与失败中享受。我们总是将失败看得很重,这样在经历失败后就被悲观的阴霾所笼罩,又何谈于失败中探索呢?因此我们要拨云见日,与失败中享受。就像文中所说,两个孩子互相绊倒后不哭不闹,以全新的视角看到了天空、高楼顶端、飞翔的鸟、变幻着的云彩等别样的风景,失败后的我们不也一样有别样的体会、能看到别样的自己吗?失败后,我们体会到不甘、难过,但我们要享受于不甘、淡漠掉难过,发愤图强;失败后,我们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可以享受于这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以及我们提升空间有所拓展的喜悦。哪怕是爬到半山腰失足滚落下来,也不要忘了享受沿途的美景,否则将再难有重登的动力。学会于失败中享受,方有动力于失败中探索,取得成功。
跌倒后立即爬起来,失败则只会是你抛在脑后不起眼的石子;像孩子那样跌倒——与失败中探索、与失败中享受,失败将会是你登上成功之巅的垫脚石。
所谓——欲得成功,先“品”失败!
《像孩子那样跌倒》读后感 篇2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刻地感受到面对挫折时态度的重要性,只有勇敢面对它,敢于挑战它,才能另辟新路。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换而言之,如果你的人生经受不住一点挫折的考验,那么你的一生将毫无意义。
所以,我们要用坚强豁达的意志挑战挫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高度评价。然而《史记》这部通史是司马迁在遭受“宫刑”的痛苦折磨下创作出的不朽之作,这成就正是他以坚强而豁达的意志,坦然面对挫折而造就的。而文章中的他却因为工作上小小的挫败而被打败,与司马迁遭受的挫折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坚持不懈是挑战挫折的关键。梦回唐朝,有位著名的传法者——鉴真,六次东渡才到达目的地。第一次东渡被拘留;第二次东渡遭沉船;第三次被扬州当地政府控告;第四次东渡受到阻挠;第五次东渡时,鉴真已经是60多岁高龄,却又遭遇海上暴风,在海上漂流,因劳累过度而双目失明。在多次失败中,鉴真却没有因此放弃,一直坚持尝试,挑战。直到第六次,她才成功地到达了日本,为传播我国先进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鉴真这种“不达目的不放弃”的精神让她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每当被挫折打败时,我们更应该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方可看见往后的光明。我们的生活亦是如此。
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只要你勇往直前。《西游记》这本名著家喻户晓。本书中,师徒四人为了取得真经一路遭遇险阻,师傅唐僧屡次被妖怪掠去,徒弟三人勇闯险境拯救师傅。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他们才取得真经,这是多么的不容易,但结局是美好的。
又如文章所说,像孩子那样跌倒,就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我们也应该像那些孩子一样,找出绊倒自己的因素,重新振作起来,不要以悲观的心态去看待,也许换个角度,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视角:高高的蓝天,广阔无际,前途一片光明!
古人云: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何不把那十有八九的不如意事转化为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只有挑战挫折,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像孩子那样跌倒》读后感 篇3
成长的历程中我们少不了挫折与失败的陪伴,读完《像孩子那样跌倒》后我对此又有了新的认识。
开篇作者用他的一个朋友在工作上的不顺心,引出文章的线索:一个幼师讲叙她工作中通过观察孩子跌倒而总结的经验,以此来开导作者当朋友。读过这些事件后,揭开了我对挫折的未知领域的面纱。
“这使他们慢慢的明白向绊倒你的东西撒气是并不明智的”,我非常同意她的观点。在生活中我们不免会因为对挫折的不服而对其发火,非但不能解决挫折,还会反过来伤到你自己。我们不能总是在别人身上找问题,要多冷静下来思考。是不是自己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只有如此反复你才能在逆境中变得更加坚强。冲破挫折的壁障,砥砺前行。只有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不达目的不放弃”的坚定信念,我们才能追随自己的目标,走得更稳,走得更加有力,减少挫折与失败带来的消极影响。
“原来他是在自己跌倒的地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读完这句话后我才发现自己错失了很多机会:在挫折降临时,为什么没有静下心来,仔细地寻找一番,说不定我就是下一个牛顿;说不定我就会拥有撬动地球的能力。只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却连小孩子这种探索未知的好奇心都逐渐消失。岁月让我不断成长,却夺走了我美好的童真,使我越来越像一个“大人”。整天忙碌于学习,连停下来回望的机会都没有了。直到今天我才猛然回首望着曾经的好奇宝宝,已经成为为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不断感叹岁月的无情,当你从他的手上得到成长时,他却没收了你对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为什么孩子经常会跌倒后,反而躺着一动不动了,他们躺在那儿,以全新的视角,看到了天空,高楼顶端”,这里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说“摔倒了就在原地趴着”。因为你将以全新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发现未曾被发掘的一面。这也告诉我们,跌倒了不一定要急于着爬起来,换个角度去看待,你也许就会发现新大陆。
珍惜每个挫折与失败,因为他不仅仅能让你成长,还能让你发现属于你自己的新世界。
《像孩子那样跌倒》读后感 篇4
王凯
感受黑暗,迎接光明。
孩子们都可以在跌倒后为看到新事物而感到喜悦,我们又为何不能在失败后欣赏另一处的风景?
跌入黑暗,首先面临的,是恐惧与惊慌。因为黑暗蒙上了人们的双眼,眼中就只有无穷无尽的漆黑,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可预知。
但我们就只有眼睛了吗?显然不是,我们还有一对耳朵、一只鼻子,以及其他感官。在无穷的黑暗中,不妨静下心来,用心倾听,感受黑暗:也许是潺潺溪流语,也许是淡淡桂花香,也许是风过竹林携来的阵阵的草木香。黑暗中的种种现象都有各自的气息,或清新自然,或柔和淡雅,我们又何须害怕呢?
失业,我们第一时间的感受一定是无奈、自责。可为什么总有些人能在失业后重新奋斗,找到新工作,另一些人只有一蹶不振呢?因为他们看到了孩子所能看到的视角:跌倒后,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失业后,可以找到更上一层楼的工作。只不过是转变了视角,就有这样反差大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像孩子们那样,在跌倒时转换视角,在黑暗中感受它的美。
孩子们都可以在跌倒后紧握住扶他起来的那只手,我们又怎么会做不到呢?
黑暗中突然透过的几缕光,怕是最令人为之喜悦的了,它能照亮黑暗,驱逐迷惘。可总有人放弃了握住光的机会,让仅存的几点亮光被黑暗抹杀。明明只要伸手挽住那曙光,就可驱逐黑暗,却执意迷失在困境,自甘堕落,一挫再挫,最后就只能“悲守穷庐”。孩子都明了的道理,我们又怎能一窍不通?
当我们遇到困难与阻挠后,幸运地被他人帮助时,不要犹豫,那是扶你起来的手,那是黑暗困境中的几束光芒。请抓住它,将你心中的雾霾照亮,将你内心的热情点燃,
《像孩子那样跌倒》意味深长,我深受启发。是啊,我们要像孩子那样,跌倒时,不着急于爬起,但仍会紧紧握住扶他的手。
感受黑暗,于绝望中看见希望;迎接光明,于迷茫中握住曙光。
《像孩子那样跌倒》读后感 篇5
辛佩瑶
也许有时候心中的答案已经摆在眼前,只是需要克服心中的恐惧,战胜自己,换一个角度,迈出第一步。
挫败无疑像一盆冷水,从头浇下来,浑身湿淋淋的,即使心说没关系,但难受,忧郁,一不小心就陷入了情感的漩涡。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失败了就重新再来,总有一次会成功,但没人知道那究竟是多少次,撑得下去吗?就像一个小朋友跌倒了无数次,一遍遍地提醒着他要起来,他的眼里装着是前方不知还有多少次的跌倒,他甚至迷茫……
她问:“孩子跌倒后会怎样?”孩子们的世界简单,纯粹,以至于大人们对孩子的印象仅停留在摔倒就哭。
这是一种呆板的印象,你看过天空吗?你每天都看,你习以为常,白云聚散、晴空万里、乌云翻腾、漫天繁星等等,但你不敢说你见过全部的它。
孩子们的眼里装的是你不曾细心留意的景象。
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趴着,所有人都说这样不行,但谁又能立马站起?如果趴着是为了更好的站起,那又何妨趴一会呢,“原来他是在自己跌倒的地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看看有没有什么意外的收获呢。”摔倒后提醒自己站起来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成长是在挫折下寻找着大理石,把丢来的石头变作自己高楼的基石。
为什么不在每一次爬起中寻找一些乐趣,支撑着自己旅行中每一次的摔倒呢?
挫折不是成长的催化剂,是孩子们找寻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后满怀欢喜的奔向你。他们看见了飞鸥,记住了天空,手里是色彩,是落叶。是爬起来。
“孩子们在跌倒了之后,对伸向他的手,或者张开的怀抱,从不拒绝。因为他知道,那是帮助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