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有感 篇1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就在想,高尔基的童年会是什么样的呢,我的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快乐幸福的画面,是会有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游戏?讲述我闻所未闻的童话?还是有着一个不一样的校园生活?
首读前几章内容,实在有些令人惊讶,开篇就沉浸在一个悲苦的气氛中。昏暗狭小的房间里,父亲已经去世了。家里一片悲凉的气氛。正当所有人都在哭号祈祷的时候,作为儿子的高尔基却一声不响,貌似并没有什么感触,后来的葬礼,他也却在可怜一旁的青蛙,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就是一个淳朴,不懂事,头脑简单的小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也许你会觉得,他的父亲都去世了,会不会也太不懂道理了?一开始读我也这么想过,可是,往后,你会发现,他的父亲跟他相处的时间并不长,高尔基很小就患有霍乱症,他的爸爸为了照顾他,因为染上这样的症状才去世的。而当时的他还不能记事。这也就导致了在全家都崩溃的情况下他却安然无恙。其实,我认为,高尔基在写这一章的时候想要表达的或许是每个人在刚开始懵懂时其实是最美好的。因为在这个时期,没有一个孩子会关心ta眼界以外的黑暗的东西。Ta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可怕的事情等着ta,有多复杂的世界等ta去发现。所以,从一个成人世界里最悲哀的事情讲起,与自己小时的世界观产生一个反差,让人感受到一开始的他有多么的淳朴。
后来,他来到了外祖父的家里。外祖父一见面就不太喜欢他,因为分财产的问题家里面兄弟还经常吵架,打架。外祖父也是十分凶暴,动不动就打人,还是将树枝浸泡在水中,使他们变得柔韧起来再开始抽打,手段十分毒辣,所以基本上家里所有人都害怕他。正当我在担心高尔基会不会被打时,不幸的是,他也没能逃脱外祖父的魔掌。被打后,病得躺在房间里几天不能动弹。讲这一段看起来似乎和我要说的主题无关,但是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就在他一个人静养的这段时间,他成长了许多,看待事物也十分谨慎敏感。我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就在他经历这一段对于他来说最黑暗的一段时期时,他的语言风格突然有了很大的转变,虽然有时也孩子气,但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成长。再加上外祖父来探望他所讲述他的童年,使高尔基更有感触。
我的眼前展现的是一个正在慢慢蜕变的孩子。也就是说,他的童年其实是黑暗的,成长在一个悲苦的世界里。即使这样,在他的描述中,很多地方都描写得不是那么严重。也就是有一个乐观的视野。上述的两个事例也就体现出他的改变与成长。成长其实就是你看到了什么,让你瞬间面明白一些别人不能够口头描述来,只能意会,来丰富我们的灵魂,因为没有人教会你成长,总说要长大,却没有一节课告诉你怎样长大,但这些都分散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也许我们也正像高尔基的童年一样,每一点点滴滴的事情,都会为我们未来的漫漫长路一点点去铺砖。
读《童年》有感 篇2
我读过许多书,可对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童年》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高尔基幼年丧父,他跟随母亲来到了外祖父家,从此他的童年就变得无比艰苦,可他依然坚强勇敢,努力进取,勇于面对一切困难!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成为了一个深受人们爱戴的伟大作家!
我认为高尔基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勇于面对困难,永不放弃,他这种坚持的精神,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啊!在生活中我也要学习高尔基这种坚持不懈的品质,当我面对困难时,也要坚持下来,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成功。
我不禁想起,在一次春季运动会上,我和宋亘琪代表我们班参加了一项游戏比赛,游戏的名字叫“同舟共济”。游戏规则是:每两个人有两个体育垫子,后面的人跳到前面那个人的垫子上后,把后面的垫子递给前面的人,前面的人铺好垫子跳上去,后面的人再跳上去,继续把空出来的垫子传递给前面的人。就这样看哪组先到终点。我和宋亘琪站在垫子上,裁判员“嘟”地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我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迅速地跳到宋亘琪的垫子上,然后把空出来的垫子传递宋亘琪,宋亘琪转身接过垫子,敏捷地弯腰铺好,用力跳了上去,我紧随着也跳了一大步。就这样我们一路领先,可在离终点还有五、六米远时,刮起了大风。风“呼呼”吹着,转眼操场仿佛变成了沙子的乐园,我眯着眼,闭着嘴,生怕眼睛和嘴里进了沙子。糟糕!我刚跳到宋亘琪的垫子上,我的垫子就被风卷跑了,我急忙去追,我气喘吁吁地跑着领回垫子递给了宋亘琪,宋亘琪铺好垫子正准备往上跳时,风又一次把垫子吹跑了,宋亘琪又去追垫子,这回垫子像是个调皮的孩子,打着滚往前跑,宋亘琪好不容易拿回来,我焦急地在垫子上跺着脚喊:“宋亘琪,快点!我们落后了!”只见别的选手默契地传递着垫子,一边跳,一边喊着“一二三……”。我和宋亘琪见他们领先了,于是我们费尽全身地力气,努力地追赶着,可没跳几步,就累得筋疲力尽了。这时,我们听见了同学们的加油声:“王薪尧、宋亘琪,加油!加油……”,顿时,我们像吃了能量丸一样,身上又有了力量,我们加快了速度,直冲终点。“三八班,第四名”裁判员老师说到。当时,我心里酸酸的,有一点儿失望,可在这时我突然想起《童年》这本书,高尔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不懈、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直至成功。而现在,我只是在这次比赛中得了最后一名,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下来了,我这也是一种成功,一种精神上的成功啊!
我作为一名现代的学生,在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下,如果我不学习高尔基这种坚持不懈的品质,那就太对不起老师和我们的爸爸妈妈了。我想:以后我遇到困难时,要像高尔基那样,咬一咬牙,绝不放弃,坚持下来,就一定能够成功。高尔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高尔基也值得我们尊敬。
读《童年》有感 篇3
童年是一阵春风,微风轻拂,吹来洁白的云朵;童年是一朵云,云卷云舒,化作新春的雨丝;童年是一场春雨,淅淅沥沥,滋润初生的花儿;童年是一朵花,花开花谢,伴我健康地成长。我的童年是快乐的,幸福的,是无忧无虑的,是精彩纷呈的。但高尔基的《童年》却为我们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不一样的童年。
拥抱苦难,苦难不可避免
阿廖沙其实是《童年》的作者高尔基的化身,阅读这本书,似乎在阅读高尔基的童年生活。我时而充满同情,时而充满敬佩,时而充满思索。阿廖沙4岁就失去了父亲,跟随母亲来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开了一家小染房,由于外祖父家业开始衰落,这使他更加自私残暴,常常毒打妻子和孩子。两个舅舅总是吵着分家,也为了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争吵,还折磨死了小茨岗。母亲因为丈夫的死,脾气越来越暴躁。阿廖沙一直不受外祖父待见,总是遭到外祖父的毒打。有一次,阿廖沙甚至被打得失去知觉。后来,母亲不堪忍受,再婚离开了祖父家。阿廖沙最后只好独自摸爬滚打地生活。
我深深地被阿廖沙的童年震撼了。我的童年充满了快乐和幸福,他的童年却与悲惨和痛苦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在人生的旅程中出现磨难,每个人都希望生活之路没有丛生的荆棘,没有坎坷,没有失败与挫折,能永远拥有幸福、安乐、成功……可是,苦难却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人生原本就充满着矛盾:幸福与痛苦,安乐与忧患,成功与失败……对于一个天才,苦难是一块垫脚石;对于一个能干的人,苦难是一笔财富;对于一个庸人,苦难却是万丈深渊。读完《童年》,让身处安逸生活之中的我深深地懂得了,我必须学会既要珍惜幸福,也要学会拥抱苦难。
拥抱苦难,苦难磨炼意志
在穷困潦倒的时候,阿廖沙的外祖父只把几个破旧的锅碗瓢盆留给了和自己生活多年的妻子,却把她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占为己有。他的极致吝啬,蛮横霸道尽显无遗。然而,这还不能使他那贪婪的欲望得到满足。每当买菜做饭甚至煮茶,他都要斤斤计较一番。任何人只要比他多得了一丁点儿好处,他就会觉得非常不公平,要是他多得了好处,就会幸灾乐祸,或是偷偷地高兴。在阿廖沙这种悲惨生活中,唯有外祖母正直善良,她细心照料着阿廖沙,陪伴着阿廖沙成长。
外祖母是个柔弱的女性,她从不计较,她还乐观地说:“面包的钱我来挣。”在这样的贫穷和苦难中,外祖母总是教育小阿廖沙要善良、坚强、正直、勤劳,当然还要乐观。在我的眼中,阿廖沙的外祖母是坚强的化身。在阿廖沙的生活中,外祖母像一盏黑夜中的明灯,她总能传播给阿廖沙正能量,使他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生活。
阿廖沙的童年是不幸的,阿廖沙的童年又是幸运的。幸运的就是有外祖母和其他善良的人,为他的成长开启了光明。也许,正因为高尔基那苦难的童年,和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艰难经历,才让他更加珍惜学习,最终完成了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恰如其分地说明了逆境中可以成就人的人生哲理。
拥抱苦难,苦难铸就人生
比起阿廖沙那悲惨离奇的童年,我们的童年称得上衣食无忧了。有那么多孩子不知道被鞭子抽的滋味;有那么多孩子没有品尝过食不果腹的饥饿感;有那么多孩子不知道人性的丑恶……相反,有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些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有些孩子成天游戏、从不学习……想到这里,我真的为生活在富裕社会的我们而自惭形秽。我们生活安逸,也不够有担当意识。现在,许多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你别管家里的事,好好读书去。”许多孩子就自以为除了读书可以什么事都不干了,甚至有些孩子连读书都觉得苦。可是,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经历一定的苦难,如何长成参天大树?
苦难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丰富人的才能,使人获得生活的真谛。司马迁遭受腐刑,发愤写作,终成史家之绝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重振旗鼓,夺回属于自己的江山;杜甫长夜沾湿,布衾似铁,笔下吟诵“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难并没有使他们沉沦,相反,他们却用生活的热情与命运抗争,升华了自己,也点缀了历史。
没有人会喜欢苦难,但是,请不要小看了苦难,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是的,岁月使肉体成长,而苦难使心灵成长!
读《童年》有感 篇4
前段时间,我刚刚看完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我被书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深深吸引,更为主人公阿廖沙不幸的遭遇揪心:他身世悲惨,从小失去父亲,弟弟更是刚出生不久便死亡,后来母亲也去世了。外祖父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毒打孩子,两个舅舅眼中只有金钱,自私自利,幸好还有外祖母像阳光一样温暖、照耀着他长大。合上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外婆的身影和笑容,因为我的外婆和阿廖沙一样身世悲惨,经历坎坷,但我的外婆就像老家的山茶树不挑肥拣瘦,随遇而安,只要有土地和阳光,她就能生存、成长、开花、结果。
外婆个子不高,一头干练乌黑的短发,一双慈祥亲切的眼睛,脸上总是浮现着给人以温暖的笑容。
外婆具有勤劳能干、吃苦耐劳、不向命运屈服的美好品质。在她五岁那年,外婆的妈妈就因难产不幸去世了,当时还只是幼儿的外婆并没有被击倒,反而是更加努力生存,在家里忙上忙下,在田里做这做那。8岁那年,在外婆的苦苦哀求下,她终于上学了,她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外婆从小就很聪明,加上又勤奋努力,因此成绩一直特别优异。就在她刚上高一那会儿,外婆的妹妹——小姨婆也整天吵着要上学,因为家中贫困,实在是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学,外婆不得不含泪退学,再次回到田地里劳作。过了许多年,外婆嫁给了年轻帅气又能干的外公。外公是下矿挖煤的,收入还不错,再加上外婆因为聪明还读过一些书的原因,在村里当选上了妇女主任,也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因此外婆的生活好了很多。就在外婆刚刚感觉好不容易努力生存了这么些年,终于可以看到幸福的影子的时候,突然老天爷又对她进行了一个天大的考验。1992年6月19日,像往常一样清早去煤矿上班的外公,到了晚上却也一直没回来,外婆仿佛知道了什么似的发了疯跑去煤矿,果然在外公挖煤的地方发生坍塌,年仅32岁的外公就这样被永远留在了那里,这对外婆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年幼无母,艰难生存,现在,又年轻失夫,命运再一次对她露出狰狞的笑容。她曾想过一死了之,但这个世上她还有一个年仅11岁的女儿和一个年仅9岁的儿子需要她抚养。外婆伤心颓废地在床上躺了半个月后,她又像老家的山茶树一样,无论寒冬酷暑,无论风吹雨打,依然拼命向下汲取营养,努力向上伸展枝条。她恁是用她那勤劳能干、不向老天屈服的双手,将一双年幼的儿女抚养成人。
外婆具有长远的眼光。因为外公去世,一家的重担都落到了外婆一人的肩上,家里的亲戚都好心来劝外婆:“孩子读点书就好了,就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贴补家用,你的负担也会少许多。”但外婆心里如明镜似的,她明白读书不是没用,而是非常有用,一定要让孩子读书,不管生活有多苦,不管困难有多大,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后来,在外婆的精心培育下,我的妈妈成了一名光荣的老师,我的舅舅成了一名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外婆还具有关爱小孩、孝敬老人的好品质。我一出生就是外婆带,她辛辛苦苦带了我三年,等到我可以上幼儿园,舅舅的大女儿出生了,她又开始了“培育幼苗”的工作,一刻也不得清闲。妹妹5岁时,小妹又出生了,但她从来都没抱怨过,反而是一如既往地非常用心地把我们三个拉扯大。她自己偶尔也会说“埋怨”几句:“你们三个可真难缠,一个比一个更难带。”但她说这句话时,脸上总会浮现出暖暖的笑容。昨天,我们去萍乡南正街吃晚饭,顺便逛一逛,她还特意把两个都已上八十多岁姥姥姥爷都带出来了,在旁边小心翼翼地扶着姥姥姥爷走路。吃完饭,两个姥姥因为腿脚不便,不想逛街,于是本来非常想逛一逛的外婆再一次主动选择成全他人,委屈自己,早早地陪姥姥姥爷回老家了。
我的外婆就像老家的山茶树漫山遍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但我就爱这清新淡雅、向阳而生、尽情绽放的“山茶花”。
读《童年》有感 篇5
一束阳光流进我的胸膛,温暖的不是我的胸膛,而是我的生命。
——题记
打开记忆的门,自己如同只蜜蜂,飞出蜂巢,嗡嗡地采集着与各种不同人的交往经历,不论年纪,不论性别,把他们的思想知识送进我的蜂窝里。他们尽可能地丰富着我的心灵,引领着我的成长,这种过程和结果都如同蜜一般的甜。
但是高尔基的童年生活无疑是不堪回首的。
年幼的阿廖沙在父亲感染霍乱去世后,就一直在外祖父的家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时光。在他的眼里,成人世界是那样的丑陋无情,在外祖父这个充满仇恨与残暴的家庭里,年幼的阿廖沙早早的体会到了人世间的痛苦、丑恶和残酷无情。
这唯一的家中,舅舅们成天为了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强壮的男性欺负甚至毒打着弱小的妇女和儿童。越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生活环境中,越是需要一束温暖的光来照耀阿廖沙的生活,这就是慈详的外祖母。她慈详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着圣母一般宽大的胸怀,她如同一团火焰温暖着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外祖母的形象在阿廖沙幽暗的童年岁月了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带给他一生的爱和感激,正是这种爱,让孤独的阿廖沙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爱。
除了外祖母朴实、活泼的小茨冈,正直本分的老工人格里戈利,快乐善良的保姆叶芙盖妮娅,知识渊博却又沉默寡言的“好事情”,他们都给他强大的精神支撑,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信心和面对生活的勇气,并逐渐成为一个善良、坚强、勇敢、纯洁、能干、自信的人。
童年的生活环境能够影响一个孩童的心灵,要想在不如意的环境中如意的生长、成长,我想是需要际遇的。在那黑暗的两年里,我如同阿廖沙一般幸运,遇到了这样的亲人。是他,我才能如同正常的孩子一般,是他我才能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
那一天,母亲的突然离世,父亲瞬间因悲伤,眼底出血眼前一片黑暗而踏上茫茫的求医路。我的世界也同父母的世界一样,瞬间黑暗。我躲在床角,无力的抽泣着,那时我甚至不知道母亲的离开意味着什么,或者只是因为一味的孤独、茶饭不暖和昼夜不分而哭泣。直到一双枯柴般的老手将我的手捞起,拖拽出这座空大死寂的房子时,我才知道原来太阳一直都在。
我跟在他佝偻的背后,没有言语,只是跟着,似乎没有思想,只知道这是救我出黑暗的唯一稻草,即便是这稻草是苍老的,弯曲的。我清楚的记得,我被带到了那矮小晕黄的屋前,在院子里,他用一块湿毛巾粗鲁的在我的脸上乱抹了几下,丢下一句“自己洗手,吃饭”,便到门前蹲下“吧嗒”“吧嗒”的吸着廉价的旱烟。我洗了很长时间的手,也不知道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只是这样静静的站在他的面前,很久,很久。
“龙,来,吃饭吧。”
我又被那只枯柴推坐在饭桌前,半个馒头,一碗面条,却是自父母离开后吃的最饱、最香的一餐。他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吃,依旧是在我的对面“吧嗒”“吧嗒”着。
一直到奶奶陪着爸爸回来,我才真实的感受到了变化:奶奶的以泪洗面,爸爸的动则脾气震天,静则哭天抢地。我抱怨,我愤怒:为什么这样的事情要让我摊上,为什么百帮疼爱自己的妈妈会离开,为什么健硕豪爽的爸爸会变这样,为什么,为什么……我常常在深夜里无声的控诉,慢慢地肆无忌惮地当着奶奶的面发脾气,直到那一次歇斯底里后的一巴掌,把我的世界打的颠倒了。我愤然的离家,躲在了屋后的草堆里,煎熬着夜的凄冷。
又是这双枯手将我捞起,拽着我回家。
“孩子,谁都不容易,你还有你爸,你奶。你爸还有你奶,你。你奶还有你爸,你。谁都不比谁强,谁也不欠谁的。”听了这样的话,似乎我明白了什么,但也似乎什么都没有明白。只是在日后的日子里,我沉默了许多,不是无谓的控诉,不是无用的歇斯底里。
时间一晃,我也知书明理。
现在的我能够平静的对待很多人、事,我想离不开他的那句话“谁都不比谁强,谁也不欠谁的”。在我的世界里,我就是幸运的阿廖沙,他就是给我光明的“外祖母”。这束阳光流进我的胸膛,温暖的不是我的胸膛,而是我的生命。
读《童年》有感 篇6
在我的印象中,童年是美丽的,对它的回忆就如同一颗璀璨的宝石,珍贵而又稀有。我会时常把它翻出来抚摩品味,感受那一份浓浓的快乐与温馨。
寒假里,老师布置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我兴趣盎然,很想感受一下别国的孩子是怎样欢度他们的童年的。可当我随着主人公阿廖沙一起进入他的世界时,我才忧伤地明白,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快乐无比的童年。
《童年》是由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所写,他用自己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现了一段凄苦不堪的童年生活。阿廖沙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他不得不跟随母亲到专横而又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艰难度日。外祖父放高利贷剥削工人,怂恿帮工偷东西,还经常毒打他。舅舅们为了家产整日争吵斗殴。家里强壮的男性经常殴打女人、虐待儿童。在这个冷漠的大家庭里,阿廖沙只能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后来外祖父破产,可怜的母亲被迫改嫁,十一岁的阿廖沙被残忍地赶出家门,从此一个人在社会上独自流浪,这一切都给年幼的阿廖沙心里蒙上一层阴影。他是多么渴望温暖,可是这个家给予他的永远只有冷漠。后来,在社会上谋生时饱受耻辱,阿廖沙熬过来了,因为他有不屈的精神和坚持的信念,苦难的生活造就了他的坚强。
读完这本书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阿廖沙小的时候就饱尝了人间的酸涩与辛辣,他的童年写满了艰辛,充斥着痛苦。而我们呢?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充满阳光的。我们有父母的疼爱,有丰裕的物质条件,衣食无忧。我们就像是一朵朵享受阳光照耀的的向日葵,在众人的关爱中成长。阿廖沙却像是阴暗角落里的一朵野花,遭受着风吹雨打的痛苦折磨。与阿廖沙相比,自己有时受的一些委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长年受阳光照耀的花朵往往不堪一击,经过雨水冲刷的花朵更能抵抗风雪。幸福的童年,不愁吃穿,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和苦难的阿廖沙相比,在这么优越环境下成长的我们,身上却缺少了像阿廖沙那样坚韧、感恩等许多优秀的品质。班上的很多同学,根本没有任何的奋斗目标,每天浑浑噩噩过日子,上课无精打采,下课追逐打闹,活得无比懒散。很多男生还经常不完成作业,不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就是无节制地把时间放在玩乐上。生活学习中缺乏抗压的能力,稍有一点小挫折就承受不了。
“一本好书犹同一剂良药”,给我们孱弱的身体注入鲜活的元素。《童年》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是对照和反思。从阿廖沙的成长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看”有所获,找出自身的不足,珍惜当下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确立自己的理想,懂得珍惜和感恩,培养坚持不懈的良好品格,再通过磨炼和提高,从而让我们的成长之路走得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