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带着我和优优好不容易走进了“百宝超市”。在超市里我们买了好多东西,比如:土豆、西红柿、小橘子、花生糖果、饮料等。我们拎着一大堆东西,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今天可真开心,高高兴兴地去,满满收获地回!
江宇轩
“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到了,忙年开始了!小年这个节日在不同地方都饱含争议,这个节日在南方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北方则是因为清朝中后期起,帝王家就在腊月二十三日举行祭天大典,同时拜灶王爷,百姓们纷纷效仿,流行起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但在中国小年时间不同地区变化较大,更有地方在元宵节过小年。
小年这个节日因为要拜灶王爷,所以这一天要给灶王爷供奉好些糖果、糕点,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下一年风调雨顺、全家平安幸福。我今天下午出去转了转,没能买到灶糖,便买了一些豌豆黄。我一到家连大衣都没有脱,就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大块豌豆黄,轻轻地放入嘴中。豌豆黄先是触碰到了我的嘴唇,我感受到了一种细腻的、滑滑的物体划过嘴唇。放到嘴里后,用牙咬下去,一股凉凉的、甜甜的、丝滑的感觉抚摸着舌头,让我感到无比舒适,冰凉的感觉和恰到好处的微甜在舌头上交错,好像两股丝线螺旋状卷在一起,滋润着我的舌头。我又赶紧将一大块豌豆黄放入嘴里,嘴里瞬间就被塞满了,感觉像舌头侵泡在沙子中一样,但在我下咽时便发现我咽不下这一大块豌豆黄,只好慢慢咽下,但这样又太慢了我一口咽下,整个嗓子被塞住,咽了好半天才吃下,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又是一年除夕、春节将至。今早翻开日历,惊喜地发现日期下面的小字:小年。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在某方面又是一个开始。
年味儿并没有因疫情而淡下去,路旁的花灯让原本仅有昏黄灯光照着的马路变得更绚丽,在路上赶路或是散步的人们总能感到热烈的温暖。我想这就是新年的温暖,在寒冬中,它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每一个人。
即使听不到恭贺新年的鞭炮声,我仍能够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又喜又甜的年味。那兴许是许许多多年的符号所散发出来的。我也准备好去告别站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过去的自己,欢迎来年的自我。
时间过去的太快太快,回想起自上一个小年起到今日,一些事情仍历历在目,或许将永远挥之不去。去年的小中考好像过去不远,却已离现在遥隔大半年,我没想到初三已经偷偷过去一半,今年9月我们会成为那当年看上去挺遥远的中学毕业生。
过去的事情已成为过去,未来会有无限可能。小年已至,春节不远,待那可亲的春节到来,愿虎年能够比旧年更幸福快乐。愿虎年我能用新的知识与书籍中的文字来满足自己,以努力收获快乐,等到明年此时,可以说出:2023年是留给我美好回忆的一年。
几天前那场停不下来的雪,到今晚仍没有完全融化,一直留到小年这一日的最后,这是新年慷慨的馈赠,我们那日头上顶着的雪花,如顶着一年的好运气与一年的幸福。
刘骅仪
春节的喜庆逐渐开始漫上每个人的眉梢,家家户户也都准备精湛。我们家也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整理打扫跑跑腿,不亦乐乎。拿出一本我的画册翻看,上面有一些前两年的新年照片和绘画,不知不觉感慨这一年真的匆匆而过,今天恰逢小年,回首走过来的路,交织着一帆风顺和磕磕绊绊。抗疫一年多了,有在家隔离的惶恐,也有听闻喜讯的兴奋,真心为我们共同的坚持努力鼓掌。
好像成熟了许多,好像还弥漫着懵懂。一步一步,每一幕都是生活的剪影,酝酿并品味着。还记得每一天,明亮的教室,金色的阳光,拼搏而潇洒。
它们,被装进一个个珍藏瓶中,又浓又淡,载满记忆。
回到此刻。桌上摆了一些家常菜,夹了一口,有些咸,但恰到好处,有的淡了点,但正到滋味。米饭充满了软糯,香喷喷的伴上蔬菜,清爽可口,色香俱全。小年,是每一天中的不平凡。
万家灯火,城市璀璨。为新春佳节囤年货,准备年事,单行线的滑道让我们奔波着去往下一个地点,来不及驻足,又奔向下一个。有时候回头看看从前,却不能沉浸于褪色的陈旧,时针拨不回2023,而印象深刻的瞬间永远记在心中。向前看去,前途无边无际,新春,闯下更灿烂的天地,披荆斩棘看更美丽的风景。祝小年快乐!遗憾没吃到关东糖,到时候一定品尝~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来了,人们白天忙,晚上也忙,快来看看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吧。
早饭后,我突然发现灶台里的火被扒掉了,连锅也被端走了,只留下了一个空空的灶台。不一会儿,姥爷端着一盆泥进来了。我最喜欢玩泥巴了,忍不住把手伸了进去,这时我的手碰到一块红枣大小、硬邦邦的东西,我很好奇,把那东西捏了出来,扣掉外面的泥,原来是中午买回来的麻糖,为什么它会跑到泥巴里边去呢?难道家里又多了个和我一样的淘气包?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爸爸不知从哪里给冒出来了,给我讲了一节“生动”的民俗课,说什么要用麻糖粘灶神的嘴,想让他上了天干脆不说话,或者让他吃了麻糖嘴巴甜,只说好话。
爸爸还在那里口若悬河,我却想着:粘住灶神的嘴?家家户户都粘神仙的嘴,天宫的神仙大会不就成了手语大会了吗?再说了,如果真想粘灶神的嘴,加上一管胶水不是效果更好?不过那灶王爷在天上,绝对会用手语说上一句“这户都不是什么好人!”想到这,我嚼着麻糖笑了。
到了晚上,我家灶台又成了烽火台!上边点着蜡烛,下边燃着黄表,空中还有黑色的东西飞来飞去,我被一阵烟呛得两眼直喷泪,赶忙飞快地跑开了!
啊,小年!你就如春节的彩排,真是热闹非凡!
小年的那一天,我们家门口挂起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对联,放起了鞭炮。
妈妈说要给大家做麻花儿吃。我争着抢着说:“我也要帮忙,我也要帮忙。”于是。我给妈妈打起了下手。
妈妈告诉我,首先做麻花儿要把面切成一块儿,一块儿的长条,然后把其余的面放在锅子里拿一条出来,切成很多个小长条,揉成细长细长的面,然后把两头并在一起捏住,让麻花儿拧紧,最后那么一拧就完成了。
说干就干,我先拿起锋利的刀子,把面切成一块儿,一块儿的长条。然后拿出一块面,把这块面切成很多个小长条。我把面搓的又又细又长后,把两头捏紧。开始拧麻花儿,最后又那么一拧,哎呀,我做的好丑。我又开始做下一根,照着先前的方式,也好丑。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我的麻花儿终于变漂亮了,我的手脚开始加快了。很快就拧了三大盘。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我的麻花儿终于变漂亮了,我的手脚开始加快了。很快就拧了三大盘。开始炸麻花儿,在锅底倒上一些油,油红了,我照着妈妈说的一根一根把麻花儿丢在锅里,用筷子迅速的翻转着,不一会儿麻花儿便被我炸成金黄色的了。一根一根看着好好吃,看的我口水直流,我赶紧拿起一根要品尝品尝自己炸的麻花儿,嗯,还不错。
大家吃了都赞不绝口,我的心里得意极了。妈妈却说:“没有我你是做不出来这些麻花儿的。”我说:“好好好,多亏了有这么一个好老师。”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美好的一天,从今天开始!
今天是小年,我正在家里吃着年糕,突然心产好奇:小年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还有那些别的习俗吗?
我怀着好奇心查上了百度,但结果却和我想的不一样:小年竟不是个节日,并且日子也不同!这更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小年不是个传统节日,那又是个啥呢?我一定要查清楚!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做这些大家都为了干干净净过个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在众多习俗中,我较为感兴趣的就是祭灶。因为我还没听说过祭拜“厨房之神”的日子,想了解一下该干什么。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了许多食物,其中还有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这个灶神难道很厉害吗?对他也太好了吧!
我又查了一下小年的来历,才恍然大悟:相传小年是祭拜灶王爷的日子。在小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去和玉帝回报人们的情况,来让玉帝赏罚。人们为了自己不受罚,就要祭拜灶王爷。这便是小年的由来。我想:原来祭灶时做那么多都是为了不受罚啊!
没想到小年是个祭拜灶王爷的日子,我真是长见识了!
小年不仅是灶王爷上天的好日子,还是年前的一个高潮。
在小年这天要祭灶。听爷爷说,每年这天灶王爷天会向玉皇大帝禀报各人的善恶。在除夕夜返回,奉旨赏善惩恶,或赐福或降灾。所以在这天,人们都要打扫卫生,供上当天吃的食物,等灶王爷吃完后才可以吃,为的是让灶王爷向玉皇大帝多说点好话。
今天,妈妈一早就出门了,她也不告诉我她要去干什么,神神秘秘的。不一会儿,她便回来了。只见她手提一个不透明袋子,袋沿还露出了鱼的尾巴。我扒开袋子一看,是带鱼!我勤快地帮妈妈提回家。我边向前跑边向后顾着妈妈,见妈妈看着我笑着摇摇头“真是个小孩子,看见带鱼就开心。”
到家把它放在阳台上,等它解冻后就可以炸了。
转眼到了下午,妈妈把已化冻的带鱼拿出来,开始处理内脏。往年都是老爸处理,可今年他回家的时间推迟了,就只能老妈来了。
只见她先拿剪刀把鱼鳍剪掉,从鱼头下方斜着向上剪,鱼头就丟掉了。在鱼的腹部划一刀,把鱼的内脏取出来,最后用水清洗几遍,一条带鱼就处理好了。妈妈把它切成好多一指长的块,放在小盆里控水,约二十分钟后便可下锅油炸。
这炸也是有讲究的,要炸两次,这样炸出的鱼口感更酥更脆。油热,下锅,冷却,复炸,炸带鱼就好了。老妈还告诉我另一种吃法,炸过一遍后可以炒着吃。糖醋的,酸辣的,各有各的风味。
小年过后大年就不远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