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电影《八佰》观后感

2023-06-30 13:44:25 观后感 打开翻译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1

“砰、砰砰”随着一声枪响,一个又一个战士倒下了,但是,我相信他们那种宁死不屈,前赴后继的精神永远不会倒下!影片结束,八百壮士奋勇抵抗、视死如归的感人场面仍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有一个声音:“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不停萦绕在我的心头。

故事以淞沪会战为背景,为了掩盖五十万国军撤退,谢晋元带领的一支队伍奉命死守在“四行仓库”,与日军浴血抗战四日。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他们对外声称有800人,实际却只有400多人参与作战,史称“八百壮士”。

电影里,一河之隔的两岸呈现出来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场面:一面天堂,优哉游哉,载歌载舞,霓虹灯闪烁;一面地狱,无边黑暗,火炮连天,激战声不断。这鲜明的对比极力体现出当时国民党当局政府的腐败无能,拿国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来表演这场政治秀。这不禁令我想到毛主席曾经说过的“落后就要挨打”。

抗战四天四夜后,壮士们奋力奔向租界撤退,对岸人民终于被壮士们的精神唤醒,隔着铁网也要伸出手来为壮士们点赞加油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然而不同于电影中的谢晋元牺牲在回租界的路上,真实历史中,谢晋元一行人在回到租界后被英国人缴获了武器,并被关入孤军营长达4年。期间谢晋元遭自己手下刺杀牺牲,后日军占领了租界,为报复孤军营,将他们全部送去各地做苦力,以此来削弱他们的意志,可没想到的是他们仍然坚持了下来,直至日军投降,这支孤军营只剩下了不到100多人。电影中那战死的设定想必只是为了减少悲哀,增添那些许英雄气概吧。

片尾镜头一转,时代变迁,壮士们坚守的四行仓库仍断垣残壁,弹孔密集而触目惊心,但远处已变成了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

影片最终停留有他们冲过苏州河桥的一刻。雪花落下,漫天飞舞,轻轻地、悄悄地,像是掩盖了四行仓库,又像是湮没了未停的枪声。那些在电影中闪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情节,都像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在黑夜中透露出那光芒的希望。

电影至此完结,整部电影就像一部壮阔的乐曲,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给人身临其境的真情实感,泪水为之不觉涌……

“楼虽失守,中国魂却被悄然的唤醒了……”

前人的抛头颅,洒热血,勇敢向前,踏平长长道路上密布的荆棘,填平阻碍前进的深坑地洞,翻越一座座崎岖高峰,渡过那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穿过那昏暗遍险的茂密森林,为后人铺平一条舒心大道……透过百年光阴,与先烈仰望同一片天空,心中浮现先人拼搏的姿态,对视那千百双坚毅的眼眸,接过前辈们肩上的重担,承接他们的使命。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2

“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这是出自电影《八佰》里的一句话,一边是纸醉金迷的世界,另一边则是战火纷飞的四行仓库,它带来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还有民族的耻辱。

《八佰》的故事原型是1937年发生在四行仓库的一场保卫战,这场战役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将近几个月了,国军几乎全部撤离上海,濒临沦陷,第八十八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最后四百二十人留守四行仓库,直到10月30日才退留租界。

电影中,有两幕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幕是从租界来的记者询问四行仓库里共有多少人时,一名国军士兵刚想说四百二……但被副官拦住,“有八百人!”这四个字多令人心酸啊,虽然只有420名国民国军士兵在,但他们却有着800人的精神,他们和死去的战士们的精神一起并肩守卫着上海,看到这样一幕,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被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

另一幕是日军准备在钢板阵的掩护下爆破楼体时,一名叫陈树生的国军士兵绑着手榴弹跳了下去,他跳进了楼层里面,与敌人同归于尽。接着是更多的壮士牺牲:湖北通城李满仓,湖南浏阳王金斗,俺叫孙守财……喊完一声名字,便化为一朵血花,这些血花好像炸在我的心上。那些伴随硝烟牺牲的战士们,他们是中国的英雄。

这就是八百壮士的故事。

看完整个影片,我沉默了好久,思绪忍不住飘到祖国的过去和未来。以前,人们的生活十分贫苦,而现在,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宁,这些全是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将历史永远铭记于心,努力学习,长知识、长本领,为祖国更美好的未来添砖加瓦。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937年的苏州河隔绝了两个世界,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竟也说不出哪一边才是戏台。

租界繁花似锦,四方仓库战火连天,黑云压城城欲摧,铁笼中的困兽绝望地嘶吼着。悠悠歌声响起,是租界的妓子在唱歌,多么美好又多么恍然,士兵们侧耳聆听,心之所向,是和平与美好。他们灰头土脸,鲜血淋漓,满目是废墟与死亡;租界歌舞升平,妓子衣着华丽,欢歌笑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如此。抗争与苟且,不过一河之隔。

炮火隔了岸,便是看烟花。八佰早已沦为当时政府向列强卖命求援的一场赴死表演。但在历史上的八佰并非发黄的文献,或是薄纸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被命运指派浴血渡河的年轻生命。

影片中,一个个渺小而伟大的战士抱着必死的决心上了战场,冒着枪林弹雨英勇抗战。他们宁死不降,绑上炸药,大喊自己的姓名,纵身而下,用自己的身躯炸开了蠢蠢欲动的日本鬼子。战士们高举国旗,告诉了所有人他们以身报国之志,他们以血肉之躯筑基,使国旗屹立不倒,他们在密集的弹孔中搀扶着国家的尊严,向生的坚定使他们成为了那面不倒的旗帜。“虽九死其犹未悔”,至今热血犹殷红,照耀了千古的中国!

“丈夫许国,实为幸事”“等我死了,你替我”“一个弟兄都不能留下”“立好碑位,为国献身是迟早的事”……一句又一句感人至深的言语向所有人宣示:中国的民族魂一直都在,从未消失,民族魂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肉中炽热的燃烧,民族魂一直都在中国人心中。

在抗日战争中,无时无刻都有人死去,他们的生命停留在了为国献身的那一伟大时刻。他们在历史中只是一个小人物,只是一个一笔带过的数字,只是一个饱受战争折磨而体无完肤的小人物,但也正是他们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与不可战胜的力量,用自己的爱国情怀唤醒了身后那四百多万的民众,而那些民众也作为种子唤醒了中国,唤醒了中国人骨子中沉睡的民族魂。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剧场灯光亮起,荧幕上的光影照进现实。黑底白字,铿锵有力。前人的牺牲与民族的磨难在每位观众的心中放映。

我们何其有幸生在对祖国躬逢其盛的和平年代。肩负着强国一带的历史使命,身怀敢为人先的家国情怀,我们从风雨中飘摇走来。短短几十年沧海桑田,我们挥别落差走向世界舞台。

八佰精神在时代的映衬下不朽!而新的一代,也注定会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机遇中写下新的壮丽篇章。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4

《八佰》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于是影名《八佰》。

这时候的上海,几乎已经沦陷。如果不守住四行仓库,那么上海将从国土上消失,许多难民从垃圾桥上走到租界。河的对岸是另一座景象,那里的人可以不用为了生命而担忧,可以不用为了食物而发愁,可以说初见那边是真正的天堂。就在童子军为难民发食物的时候,惨无人道的战争开始了。日军扬言在三小时内拿下仓库,回应他们的是一颗颗灼热的子弹。为了锻炼新兵,长官让几个新兵近距离将日本的俘虏给击毙,新兵们吓得都不敢拿枪,战争的残酷,鲜血使他们心里崩溃,但是没有办法避免。日本人的武器比中国先进得多,开着防弹车和一个大型机器拆掉三个窗户,企图强攻,然后呢,中国士兵无奈之下,背着炸药包,然后从楼上跳下去,每跳一个人,都会高喊着:“我叫xxx”,随之与装甲车同归于尽。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就算子弹穿过我的胸膛,使命依然刻在我的心脏,这才叫中国军人!电影中的各个角色扮演了十分真实,开始,很多人都想当逃兵,但后来又渐渐的变得勇敢起来。最后进加入了掩护部队逃生的敢死队。被人们称为英雄。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四行仓库坚守的意义唤起人们反侵略志向。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即使肉体与灭,灵魂却与你们同在,血肉之躯燃烧一次足矣。白羽发间插,流星腰后挂,常怀报国志,何处不为家?

在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我们的前辈们舍命维护祖国,维护上海,给这个民族带来希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他们无一无所有,他们巍然矗立!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而现在,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民的事业,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5

看了电影《八佰》,看到胸前绑着炸弹跳下去的战士,看到一个个拼命杀敌的士兵,我忍不住哽咽出声……

仅仅是一河之隔,一边是歌舞升平天堂似的享乐,一边是炮火纷飞地狱似的战场,为何那些只顾着自己享受的南岸的观望者,不帮帮那些对岸奋勇杀敌的战士?

1937年,淞泸会战的最后一战,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第88军师254团委奉命坚守四行仓库,这是上海最后一个留守地。团长谢晋元为了迷惑敌人,不得已将420人对外宣称800人,才有了“八佰壮士”的称号。而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个画面就是一个叫陈树生的战士,给母亲留下了一封血书后,身捆数枚手榴弹跳下仓库与敌人同归于尽,活生生炸开了敌军的包围圈……

看到那些奋勇抗敌的战士,他们大部分都是新兵,大部分战士甚至连枪都不会握。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帮人,通过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最终成功掩护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

是这四百余名战士团结一心对抗敌人的精神,震撼了我!直到现在,回想起电影中的那些画面,仍然伴随着一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正是这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战士,才为我们换来了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努力让自己更优秀,才能更好地回报我们的祖国!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6

“待我成尘时,你将看到我的微笑。”电影《八佰》是由管虎执导,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故事,通过极为纪实的镜头语言,极具内涵的光线色彩,和极为鲜明的人物群像,表达了战争的残酷性,一个生病自我救赎的过程,和已经麻木的国人的思想的觉醒。

《八佰》通过充满诗意极为纪实的镜头语言和大量的全景,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暴露在观众的视野,并让观众审视人性。在与日本官兵发生正面冲突时,一组通过手持拍摄的长镜头,手榴弹爆炸产生的摇晃感,子弹飞过产生的速度感和力量感,似乎让观众参与到了这场战斗,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压迫感。同时,大量的全景镜头,一条苏州河,隔开了两个世界。租界灯红酒绿,繁华一片。四行战场,横尸遍野满地废墟。租界里的人拿着望远镜看着这场残酷的“直播”。一个固定镜头,画面里的战士一个个绑着炸药包跳下去,用生命冲开敌人的防线。而这残忍震撼人心的一幕,触动了亿万万个生活在上层阶级的麻木的中国人。那时,思想的觉醒必定是建立在血肉之躯上的。

《八佰》里没有真正的主角,或者说人人都是主角。无论是正规军牺牲的悲凉,杂牌军逆境的成长还是租界人民的意识觉醒都在体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张毅所饰演的老算盘,要么精于算盘要么胆怯懦弱。可在战场上害怕、自保、想家、逃离,这些往往是最真实的表现。可在经历了一个个战友牺牲后,开始学会反抗,不再蜷缩在墙角。而正规军也从开始的瞧不起到后来的互相关心惺惺相惜,通过相处、交谈、共战后,潜移默化的被杂牌军人的人情味感染。而这场战争牺牲成了一副良药,越苦越能唤醒这些病入膏肓的国人,唤醒了他们的民族尊严,唤醒了国人抗战的热血。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影片最后展示了如今的上海满目疮痍的四行仓库静静地矗立在高楼之间,这也是对“八百”壮士壮烈牺牲最好的报答!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