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观《走路上学》有感

2023-06-23 00:47:46 读后感 打开翻译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1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去二楼电教室看一部电影,名字叫《走路上学》。

这部电影讲的是,在遥远偏僻的山区,有一家人,家里有个小男孩,他还有一个姐姐和妈妈。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她的姐姐每天都要上学。那个小男孩聪明过人,也很渴望上学。但是***妈因为有一次滑溜索差点掉下了江里,所以不让他上学。有一次,他偷偷上学,正好遇见了从城里新来的老师,他马上就跑了。老师要去他姐姐家家访,***妈便知道他偷偷去上学了,要打他,被老师制止了。老师走之前,给了他姐姐两双袜子和一双雨鞋。第二天,老师又给他买了一双鞋子,让他姐姐送回去。在途中一只鞋掉了,他姐姐想去拿,但他姐姐也不幸落入江中。小男孩知道后非常伤心。桥修好了,小男孩想象他和她姐姐牵着手上学去。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头微微一震,不由得羞愧起来。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却不懂得珍惜,电影里的小男孩和他的姐姐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滑溜索上学,而我们远的坐车,近的走路,还要什么有什么,都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条件,而且也不想上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哭了,不知是被这部电影所感动,还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羞愧。我心里暗暗的想,一定要珍惜生活,珍惜时间,努力读书。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2

在我们幸福时,应该想到那些生活艰难环境的山区孩子们。

——题记

前天,我在家里看了一个电影,片名叫《走路上学》,是一部让人看了受益匪浅的电影。

本片是真实事件改编的,讲述了云南怒江峡谷边上的马吉乡里住着的一对姐弟俩。姐姐名叫娜香,弟弟名叫瓦娃。弟弟瓦娃每天看到姐姐娜香溜索上学,他十分渴望着与姐姐娜香一同去上学。但是母亲不让他溜索,让他等父亲打工归来,才可以与姐姐娜香溜索去上学。

有一次,瓦娃决定偷偷地溜索,去江对面的学校偷听老师讲课。后来,从大城市深圳来实习的小聂老师看到孩子们没有鞋子穿,让自己的朋友们为孩子们捐了一双雨鞋。

一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母亲发现了瓦娃偷偷溜索,十分生气。看到了姐姐的红雨鞋后,答应母亲不再偷偷溜索。他在睡觉时抱着红雨鞋,在梦里露出了笑容。

有一次,娜香去商店里买盐。看见了一双小帆布鞋,正是适合瓦娃穿的鞋子。才16.5元,很便宜。她只剩下1元钱了,最后,将鞋子轻轻地放回去了。看到这一幕的小聂老师,买下了它,送给了娜香,他十分开心。

溜到一半时,鞋子要从书包里掉下来。娜香急着拿鞋,突然,她掉入了滚滚的怒江中……

自从姐姐娜香死后,瓦娃的心理已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此,不再与别人说话。小聂老师来家里上课,要看他的画,瓦娃带着她到房梁下看到了与娜香一起上学的画。可惜,姐姐娜香无法再看到了。

后来,马吉乡终于有了一座大桥。瓦娃走在桥上,想象着与姐姐娜香一起快快乐乐的去上学。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顿时沉痛了下来,我想:“我们有那么好的生活,应当好好珍惜。”

愿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3

娜香背着书包,把粗粗的绳子一头绑在腰间,一头挂在铁索上,从波涛汹涌的大河上滑过……”这是电影《走路上学》里经常出现的一个片段。

《走路上学》讲了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溜索上学的感人故事。娜香和瓦娃住在怒江边,而学校在江对岸,没有桥,她每天只能冒着生命危险,溜索上学。城里来的老师知道学生们生活艰苦,就给每个同学一双鞋,其中也给了瓦娃一双。当时我真为他们高兴。但正高兴时,悲剧发生了。娜香回家时,瓦娃的鞋从书包里掉了出来,娜香翻身去抓,可是绑她的绳子松了,娜香掉入了波涛汹涌的江水里……我一惊,心立刻沉了下去,娜香就这样离开了。六个月后,政府在怒江上修了一座桥,瓦娃终于可以上学了!

看着电影,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他们没有汽车,没有空调,甚至连路都没有,只靠一根绳索冒着生命危险每天坚持上学。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还有这样艰苦的地方,还有用这种方式上学的伙伴。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每天都是爸爸、妈妈接送上学,而他们……我的眼泪不禁又一次浸湿了我的眼眶,哎——边远山区的伙伴们上学是多么艰难啊!

当时我还在想,如果有一座大桥架在河上面就好了,父母也不会担心危险而不让孩子去读书了……电影演到最后,果然,山区得到了城里人的捐助,建起了大桥,当时我高兴得差点蹦起来,人们真好!这简直就是一座生命之桥,一座心灵之桥!在泪眼婆娑中,我看到了好学上进的瓦娃,看到了美丽善良的娜香,看到了许许多多走路上学的山区学生……我也要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就像电影里的女教师那样,有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观后感《走路上学观后感500》。在九月份举行的深圳市“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的活动中,我积极伸出援手,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了20元零花钱。不仅如此,《走路上学》也感动了我们益强小学的老师,他们纷纷走进边远的云南山区去支教,当看到破旧的房屋,一双双只穿着拖鞋的小脚时,都情不自禁地落泪了,也捐了很多钱和物,表达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电影从始到终,瓦娃手里都拿着一个漂亮的风车,出神地想着什么。我想,大概他在想什么时候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吧!是呀!他们也有目标,他们也有梦想。他们的目标不只是怒江对岸,他们的梦想不仅是想去上学,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让我们和农村的伙伴们一起努力,实现我们的梦想,共创美好明天!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4

今天,我在小桔灯看了一个十分精彩但十分感人的电影——走路上学。

片中讲述了住在怒江边的姐弟俩与他们的妈妈,姐姐叫娜香,弟弟叫瓦娃,由于当地的人穿,没钱建桥,于是姐姐娜香每天都要冒着跌入怒江的危险,溜绳索上学,而弟弟瓦娃也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向往,便羡慕不已,可是当年差点跌入怒江的妈妈却一心不同意瓦娃一个人溜索上学说是要等阿吧回来才能去溜索,可早已等不及阿坝回来的瓦娃在一天趁阿吗出去时自己偷偷的拿了家里的绳索,自己一个人偷偷地溜了索,来到了他姐姐所在的学校,偷偷的站在门口偷听老师上课。

不久,姐姐娜香的学校来了个新老师,名叫聂老师,第一次来乡村当老师的她在进教室后看到了教室中的孩子在这个大冬天的一个个穿了不是拖鞋的,就是赤脚,一直住在城里的她为这群孩子感到了深深的担忧,眼神里也满满地充满了心疼,于是,她便把所有的孩子叫了出来,在阳光下一个个耐心的为他们量脚的尺寸,并发动自己深圳的朋友们一个个捐款,为这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一个人买了两双袜子与一双小雨鞋。

有一次,聂老师要来做家访,第一家就是娜香的家里,而得知情况后的瓦娃生怕自己偷偷溜索的事被发现,便选择了躲在山丘后面避而不见,可刚刚来串门的村长却发现了瓦娃,一把把瓦娃给抱进了家里,而瓦娃偷偷溜索的事情也就真相大白了,生气的阿骂答应了给瓦娃一双雨鞋就不让瓦娃去溜索的条件,瓦娃可喜欢这一双雨鞋子了,连睡觉都要抱着,还在偷笑呢!

娜香放学回家去小店买盐时意外发现了一双十分适合弟弟瓦娃穿的鞋子,可是一听价钱后她立马放下了这双漂亮的鞋子,眼里充满了满满的不舍,正巧看到这一幕的聂老师大方的买下了这双鞋子,并且大方的送给了瓦娃,兴高采烈的娜香把鞋子放进了自己的包里,可是在溜索时意外却发生了。那双鞋掉出了包,娜香想伸手去抓,可是那绳子却断了,姐姐娜香就这样掉进了滚滚的怒江里。

我觉得这个电影里有许多感人的场面,比如当瓦娃为娜香穿上雨鞋时,方聂老师在为孩子们量脚时,当瓦娃拿着娜香做的风车时……

希望远处山区的孩子们能更好的'得到安全的保障。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5

看过《走路上学》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动,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当我看到妈妈把鸡蛋给瓦娃,瓦娃却把鸡蛋放在口袋里等姐姐放学回来给姐姐吃。瓦娃送姐姐上学时看到所有人都穿着雨鞋,只有姐姐穿的还是拖鞋,就帮姐姐把脚擦干净,给姐姐穿上自己也很喜欢的雨鞋……让我感动,弟弟爱姐姐,姐弟俩的感情多深啊!

当我看到希望小学新来了一位深圳实习教师聂老师,她刚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们都穿着拖鞋,而自己却穿着棉鞋。问校长:“他们怎么都穿着拖鞋,不冷吗?”校长回答:“他们都习惯了。”在户外上课时,聂老师让大家背乘法口诀,自己用尺子跟学生量脚。后来给每个学生送了两双袜子一双雨鞋,也给瓦娃买了一双。看到这里,我感受到了聂老师对贫困山区里的孩子的关爱。

当我看到娜香准备过江把新鞋送给弟弟时。悲剧发生了:娜香溜索中,送给弟弟的一只鞋掉了出来,娜香翻身去抓鞋时,因失手而掉入江里献出了生命。大家可能都会说:“一只鞋有什么好珍惜的,掉了就再买呗!用不着去捡。”但是,这是山区里的孩子,连买双鞋都谈何容易呀!更何况这是聂老师送给瓦娃的,更加是来之不易啊!是多么的珍贵!

看着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我的内心被震撼着。山里的孩子多穷啊!如果我们平时少买点零食、少喝点饮料,用这些钱来捐给那些山区里的小朋友该多好啊!我真希望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幸福快乐地成长。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是多么幸福啊!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学会节约,不要浪费,要知足常乐。更希望我么都有一颗温暖的爱心,去帮助那些贫困山区里的孩子。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6

在生活中,有着这样一群人:有的没地方住,只能风餐露宿在街头流浪;有的在寒冷的冬天里,只有单薄的衬衫来保暖,刺骨的寒风趁机来袭击他们;还有的为了维持生计,每天起早贪黑地干着累活......前段时间,学校推荐我们看的电影《走路上学》讲的就是这样一群家境贫困的人。

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家境贫困。姐姐为了上学,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正当姐姐满怀激动地抱着城里的老师送给弟弟的新鞋溜索过江时,却为了保护新鞋而失手,不幸坠落江中,弟弟为此每天都情绪低落。后来,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捐款建桥,终于实现了弟弟走路上学的梦想......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就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脑海里一直回忆着那些片段:姐姐拿着弟弟的新鞋时那舒心的笑容,却被江上激起的浪花给吞没了;弟弟在失去姐姐后那寂寞的眼神,脑海里却拼命地回想着和姐姐的美好回忆......这些片段令人感动、令人难忘也令人震撼!

当弟弟在冬天穿着拖鞋的时候,我们却穿着舒服又温暖的鞋;当弟弟连走路上学这小小的愿望也难以实现时,我们却悠闲地坐在车里让父母接送......我们比贫困家庭里的孩子幸福多了,我们现在的条件,是贫困山区里居住的人梦寐以求的,对于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但面对这种天堂般的生活,我们却并不满足。让我们来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就是一位生活在贫困山区里的小孩,我们还会每天都那么奢侈吗?

既然我们如此同情贫困山区里的人,我们就应该像电影中城市里来的老师一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助他们,甚至是捐赠一本书、一件衣服、一些小东西。对于他们来讲,这些东西比金子都还要宝贵!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要伸出援手,让贫困山区里的家庭的生活也能过的好一些。

一起行动吧!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7

《走路上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生活在偏远山区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娜香和瓦娃上学的感人故事。

7岁的傈僳族孩子瓦娃,看着姐姐娜香每天溜索过江去上学,他非常羡慕。有一天,他也偷偷溜索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学校,这件事被妈妈知道了非常生气。姐姐就把自己唯一一双红雨鞋送给瓦娃,让他留在家里。瓦娃不忍心姐姐每天光脚上学,又把雨鞋还给了姐姐。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平静地过着,聂老师知道娜香想为弟弟买鞋却没有钱,就买了一双新鞋让她送给瓦娃。娜香在赶回家的途中,为了抓住掉落的鞋子失手从溜索上坠落江中。

自从姐姐掉入江中后,瓦娃变得沉默了,一句话也不说。最后在聂老师的关怀帮助下,他终于打开了心结。

春暖花开的季节,马吉乡第一座“爱心桥”建成了,瓦娃和乡里的孩子们终于可以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了。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心情十分难受,但又很感动。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一双新鞋子显得如此的珍贵,娜香为了抓住鞋子而坠入了江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深深地为她感到痛心!我也为娜香与瓦娃的姐弟情深而感动,他们能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互相体贴、关心,值得我学习。我更佩服那个地方的孩子,在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还坚持每天快乐地上学。而我呢,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生活幸福,吃穿不愁,没吃过一点苦,却仍不知足,有时还跟爸爸妈妈闹小脾气不想上学。读了这本书后,对比娜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再想想过去的自己,我觉得自己任性、不愿上学的表现实在太不应该了!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上学,努力学习。等我长大以后,就去贫困偏远山区,帮助那里的人们建设家园,教那里的孩子读书、识字,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让他们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8

《走路上学》讲的是一对儿渴望上学的姐弟俩,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

怒江上没有桥,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就住在江边,姐姐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溜索、翻山去上学。来乡村支教的聂老师深知同学们生活艰苦,一年四季穿着拖鞋,就给每个同学和弟弟瓦娃都买了一双鞋。娜香为了抓住送给瓦娃的那双难得的鞋,身体失去了重心,掉下了翻滚的怒江水中撒手人间,家人因失去了“小顶梁柱”悲痛欲绝……

看到了这一幕,我为娜香上学的艰苦在哭泣,她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没有专车接送,没有家长的无微不至还要保护自己通过那滚滚的怒江。黎明就要起床,翻过崇山峻岭不迟到。她的求学之路无疑是艰难坎坷的,可我们这群城里孩子却不愁吃不愁穿,不用去自己干家务还有各种的不知足,更不需要去费力溜过生锈铁链去上学,我们是幸福的,可她们却是让人辛酸的。

在城里爱心人的捐助下,六个月后一座崭新横跨怒江的大桥已经竣工,瓦娃背着老师送的新书包,在大桥上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欢快地奔跑着,奔向那象征着希望,实现梦想的彼岸!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9

看完电影《走路上学》,我没有像许许多多的饱含同情心的人们一样眼泪乱飞,我也没有觉得主人公的生活有多么的可怜,请读者先不要骂我,静心下来看完再批判也不迟。

电影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故事的主人公是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傈僳族姐弟俩—娜香和瓦娃,姐姐为了到对面去上学,不得不每天溜索过江。弟弟向往上学却因溜索的危险而被呆在家里。后来姐姐溜索弟弟送新鞋,途中鞋子差点跌落江中,姐姐反身抓鞋子失手跌入滔滔的江水中,再也没有回来,弟弟瓦娃从此沉默无语,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中。直到后来在爱心人士的捐助下,政府修建了一座新桥,瓦娃终于可以走路去上学了。

看完电影,我的心里充满了羡慕,我震撼于怒江两岸绮丽的风光,我震撼于娜香与瓦娃那种可以换命的姐弟情谊。我渴望有一份那样的爱,渴望有一个哥哥姐姐或者一个弟弟妹妹,而不是像现在那么孤单,我渴望在那种淳朴、真挚的生活里纯净着自己灵魂。

世界是纷繁多姿的,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经历,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精彩。我认为一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一个永远成功的人不会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成功。

或许有很多人认为娜香和瓦娃值得同情,让人可怜,我不这样认为。至少他们能守候在自己的故乡,守候那些山山水水,守候那一份牵挂和付出。而我们,我们这些移民迁徙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像一片没有根的浮萍,在人海中漂浮着;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没有了兄弟姐妹,有的没有姨妈舅舅,没有叔叔伯伯,就这样成长着。回到祖居地我们成了外乡人,生活在广东我们成了北方人。我们的父母辈在艰难中奋斗,而我们在无奈中孤单着。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原始的就是最美的。不要苛求世界为你改变,也不要轻易的去改变世界。

到底谁装典了谁的梦?到底谁同情了谁的眼泪?到底谁羡慕了谁的幸福?到底谁苦了谁的生活?到底谁错过了谁的错?

如果可以,我宁愿选择出生在大楼山下,那里有着自己的祖先和族类,那里说着先辈们的语言,那里有着鸡犬相闻,你来我往的村落。

到底谁收留了谁?到底谁爱了谁?到底谁又欠了谁?一个人看着镜子,忍不住问:“whocareyou??”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10

昨天,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部电影《走路上学》,观后,我感触很深。

本片主要写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少数民族孩子瓦娃和娜香姐弟俩为了上学只得溜索过江,冒着随时都有可能掉到江里的危险去读书的故事。

影片后面部分,姐姐娜香在商店里为弟弟看中了一双鞋子,却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最后,从城里来的聂老师为她付了钱,娜香给老师道谢后,便溜索回家,但是在溜索途中鞋子从包里掉出来,娜香想去把它重新塞回包里,谁知,绳子突然断了,娜香不幸坠入翻腾的怒江,小小身躯被汹涌的江水瞬间吞没!在此之前,娜香的妈妈也在过江途中遇到过危险,在妈妈的心里留下了阴影,所以妈妈一直不让娜香弟弟去上学,弟弟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很想去读书,但姐姐发生意外后,使弟弟一度抑郁,后来在聂老师的开导和劝说下,妈妈才同意弟弟去上学。

那些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与我们这些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的生活学习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在那么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下,他们还想法去上学读书,而我们每天走着宽敞的马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学放学还有父母接送,条件不知要比他们好多少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11

“扑通”一声,一位名叫娜香的小女孩在放学回家溜索的时候,给弟弟买的新鞋子快要掉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结果不幸坠入波涛汹涌的江中。

《走路上学》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姐姐为了到对面去上学,而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弟弟向往上学却因溜索的危险而被呆在家里。后来姐姐因弟弟的新鞋而坠落江中,弟弟从此沉默寡言,直到政府修建了一座新桥,他才得以“走路上学”。

现在我们的生活无忧无虑,不用溜索过江,也不会一年四季穿拖鞋。的确,幸福生活就在我们身边。这让我想起了在洗澡时,我一边玩水一边用沐浴露吹泡泡,还不时哼几句歌。吃饭时,专挑好的吃,有时还吃了一半,就不吃了。想起香娜和瓦娃天气那么冷,才穿一对拖鞋,而我们却要挑三挑四的。而大峡谷里的孩子,要用绳索绑稳自己,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江,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呀!而我们天天上放学都是车接车送,最起码不用溜索吧!我们是多么的辛福呀,衣食无忧,而有些孩子却生在福中不知福。我被他们的姐弟情感动了,在姐弟之间能有这么深的姐弟情是很难得的,尤其在城市,姐弟都是抢吃的,抢用的,几乎什么都抢,天天吵架。而瓦娃和娜香却不一样,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从来不吵架。姐姐无论什么都会让着弟弟。

看完这部电影,我和妈妈都深有感触,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说:“看到娜香天天这样溜索上放学我都起鸡皮疙瘩了,心里可是胆战心惊啊。会不会是***妈早就知道这样溜索会出问题的所以才不敢让瓦娃去溜索啊?这样做真的很危险,稍有闪失都会没命。你啊,还说你多不幸福,生活多不好。”我心想:妈妈说的没错啊,娜香妈妈可能真的是因为安全问题,才不肯让瓦娃溜索上学的,毕竟瓦娃是男生。回家后查了一下资料,原因真的是因为常有人掉落湍急江中,或溜索受伤,所以妈妈坚决不让瓦娃过江,买盐打酱油的事情,也都由姐姐承担。我跟妈妈说:“或许真的是那也不奇怪啊。哎呀!我知道啦,我很幸福,生活很好。最起码不用像娜香那样溜索上学。”

《走路上学》这部电影使我受益匪浅。我们现在年纪这么小,就那么幸福,所以我们要知福享福,当你觉得不幸福的时候,再想想大峡谷里的孩子是怎样度过的。以前,我只要听到放假的消息,就高兴得不得了,听到“上学”二字就十分烦恼。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我才知道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为了上学付出了多少艰辛的汗水、泪水,有些甚至还不能上学呢!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12

在一节作文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走路上学》。我看了这部电影后受益匪浅。

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上学的感人故事……

学校在江对面,为了能上学,姐姐每天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因为通往学校既没有路,也没有桥。看着姐姐能天天上学,弟弟瓦娃羡慕不已,但妈妈一定要爸爸回来带他溜索才放心。可爸爸在外打工总不回来。于是瓦娃就偷偷溜索过江,来到了日思夜想的学校,偷听老师讲课。

时值冬天,聂老师却发现孩子们都穿着拖鞋甚至光着脚上课,课堂上满是孩子们明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是一片欢声笑语。聂老师为孩子们的脚细心地量了尺寸,给每一个孩子都买了双雨鞋。瓦娃偷偷溜索过江,妈妈知道后大怒,最后他以姐姐的红雨鞋作为不去溜索的交换条件——他实在太爱那双雨鞋了,睡觉时抱在怀里,梦里都露着甜蜜的笑容。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平静地过了,有一天,娜香在给家里买盐的时候,看到了一双适合瓦娃穿的鞋。很便宜,才十六块五。可是她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块钱,她认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后把鞋轻轻放了回去。正巧聂老师看到这一幕,她把鞋子买下来,让娜香送给弟弟。兴高采烈的娜香,带着满心欢喜急着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时,鞋子从书包里掉了出来,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一个不小心却从索道上翻了下来,掉进滚滚的怒江中……

瓦娃因为姐姐的离去遭受重大打击,从此以后再不说一句话。当聂老师给他上课时,要看看他的画。瓦娃无声地带着老师来到一处房梁前。那是一座美丽的桥,桥下是滔滔的江水,桥上是姐弟俩,手拉着手,快快乐乐地去上学……这就是瓦娃的梦,能走路上学,不在溜索。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画了……

春暖花开的季节,马吉乡第一座“爱心桥“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下,顺利建成了,瓦娃终于得以第一次在路上学。在初春的阳光里,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俩手牵手,小鸟般从桥上飞过……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很感动,这走路上学的约定,这永不逝世的姐弟之情,这上学的欲望在我脑海里浮想,我也不会再抱怨爸爸妈妈,说他们没有给我好的生活,我再也不会抱怨自己的弟弟,跟他闹意见,跟他打架,而是去爱护他,保护他……同时我也希望,在那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需要溜索到对岸的孩子们,让他们得到援手,在那条江上,建造一座“爱心桥”,让他们能排除生命危险,每天快快乐乐地走路上学。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13

今天下午,xx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了《走路上学》这部影片,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

影片讲述了一对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姐弟(娜香和瓦娃),姐姐每天冒着生命危险滑索去江对岸上学,一次放学途中,不幸坠江丧生。瓦娃变得自闭,在政府扶持下,聂老师和书记等人的关心下,最后瓦娃克服了心理问题,带着姐姐和自己的梦想走路上学,走出了大峡谷。

影片感动之一,聂老师所在城市的朋友为孩子们每人捐赠了一双雨靴,弟弟非常喜欢,想占为已有,经过激烈思想斗争后,还给姐姐。第二天,姐姐带着聂老师买给弟弟的鞋溜索回家,不幸坠江身亡。而此时弟弟已经把玩耍时压坏姐姐的风车做好了,但他永远等不到姐姐回来的身影了。大山里的孩子需要克服贫穷,更甚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他们唯一的愿望是去到江对岸的学校,而学校则是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道路。

记得2018年一位冰花男孩的报道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寒冷的冬日,每天走三、四个小时只为了上学,头发上悄悄结了一层冰花。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但可以改变命运。无论是影片里的姐弟还是新闻里的冰花男孩,他们尚能满怀改变命运的激情,我们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如此优越,更应珍惜拥有、刻苦学习。

影片感动之二,聂老师给予瓦娃润物细无声的帮助,主动利用周末帮他补课,慢慢疏导他,陪他从失去姐姐的阴影中走出来。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良师对我们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已然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明灯。我积极参加朗睿义卖活动,妈妈公司团委组织的捐赠活动,并亲笔写信给棋盘乡的同学们。或许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勇气与希望。

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我们能做的就是乐善好施,聚沙成塔,爱心会像星星之火一样燎原。坚持传递正能量,生命才会更加有意义。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14

今天我看了这部《走路上学》的电影,我很感动。你看到了吧?就算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怎样刻苦的学习。

可能我们这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体会不到那么深刻,但是我们也会从些学习他们那种。种高尚的品德!就说说娜香吧,她谦让,她能干,她开朗,她宽容……她有许多优点,就像大海那样无边无际……聂老师她善良,大胆,善解人意,有礼貌还有很多很多呢!还有瓦娃,他淘气,可爱,固执,勇敢聪明……她(他)们所有人,都在这个故事中表现了各自的种。种优点,在这里我惊住了,那么好的一个女孩(娜香)既然为了一双鞋而把自己宝贵的生命完结了......

在此我先感谢老师,以及学校和其他帮助的的人,然后我要忠诚的感谢《走路上学》的编演和计划人等各位。最后我要学习这种美好的品德以及这种高尚的玷污不得的精神!谢谢各位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电影。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15

走路,是毕生期待的梦想;上学,有夺走生命的危险!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在娜香和瓦娃姐弟俩的生活中,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他们住在怒江岸边。《走路上学》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家住怒江的娜香每天上学要溜过一条索,一不小心,就会落入波涛汹涌的怒江中,必死无疑。可她从不抱怨什么,哪怕以上三年级了的她只穿过一双凉拖鞋。她没有远大的理想,她最大的愿望是怒江上能有一座桥,她和弟弟可以走路上学!可就是这样一个愿望,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实现。娜香离开后,失去姐姐的瓦娃没说一句话。半年后,桥终于建成了,娜香的弟弟瓦娃终于实现了走路上学的愿望。

娜香的勇敢与谦让,就像一堵坚不可摧的墙,挡住忧伤与困难。为了不让弟弟滑溜索过江,她竟然毫不犹豫地把老师送给她的雨靴让给了弟弟。这让我十分佩服!想想我自己,真的好自私。我从来不会忍让妹妹,哪怕是一块饼干;哪怕是一次家长的责怪;哪怕是一朵紫色的小花。在我看来,都不可以让,都不可以让自已吃亏。

在瓦娃对知识的渴望前面,我感到无比羞愧。瓦娃早已过了上学的年龄,可如狼似虎的怒江把他与学校遥遥相隔。因为在家中的人只有姐姐娜香会滑溜索,可姐姐带不走弟弟;妈妈不敢,奶奶病重;唯一的希望就是妈妈说:“爸爸回来你才能读书!”瓦娃早就等不及了,聪明的他每天迎送姐姐上学放学时就学会了溜索。为了早点看到姐姐读书的学校,他甚至不顾妈妈的叮嘱,冒着生命危险两次偷偷独自过江去听课,站在窗外的他居然学会了一首古诗。上学、课堂、书本,在我看来,是地狱;但在瓦娃的眼里,是天堂,是他置生死不顾的最大愿望!

相比之下,现在的我们,是多么幸福!能在阳光下走路上学,能在宽敞的教室获得无穷无尽的知识!但是,同学们宁可花钱坐车,也不愿走路。如果我们在怒江大峡谷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是不是就无法生存了呢?

娜香和瓦娃,她们就像是野草,历经风雨,却始终不肯低头。而我们,更像是温室里的花朵,衣食不愁,不用担忧上学会有生命危险。我们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又有怎样的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这部电影,让我羞愧,让我流泪,让我惊讶,让我拥有了十二份感动,更让我拥有了十二份收获!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16

今天,我在小桔灯看了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走路上学》。看了这部电影后,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寒冬腊月里,怒江边的孩子上学的故事。主人公叫瓦娃,是个七岁的山里的孩子。另一个,是正上三年级的姐姐,叫娜香。有一天,瓦娃的学校来了一个新老师,她待人亲切,看着学校的孩子在寒风凛凛的冬天光着脚,十分心疼,于是为每个孩子买了一双雨鞋。娜香得到了一双雨鞋,但面对弟弟瓦娃羡慕的眼光,给弟弟买了一双雨鞋,但在回家溜索过程中娜香为了保护弟弟的鞋,和鞋子一起掉入江底。知道了姐姐死讯的瓦娃难过极了,回忆着曾经他与娜香那美好的快乐的日子。最后,政府在怒江上修好了桥,那的孩子再也不会提心吊胆地溜索上学,他们能够开开心心去上学,平平安安地回到家。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启发何感触,也让我体会到了娜香和瓦娃只见浓浓的姐弟亲情和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生们有困难时给予帮助。电影中的孩子为了去学校,必须溜索,不仅如此,还要走很长一段时间的山路。想想我们,学校与家挨在一起,只要走几分钟就到了,但他们跋山涉水,一定很累吧。不说上学,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大,一边十分破旧,另一边则完美如画。我觉得我们要好好珍惜眼下的生活。

看完电影后让我的启发也很大,我觉得我们有这种生活应该感到知足,想想有多少贫困山区的孩子,有的甚至连书也读不起。我们也应该帮助他们,伸出一份援手。在帮助他们的同时,我们也要好好珍惜,保护身边美好的景色事物。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17

在我们的心中,军人有着保家卫国的大爱;老师有着无私奉献的关爱。今天的开学典礼上一部名叫《走路上学》的电影让我明白了,即使是像我们这样平凡的孩子也会有感人至深、永恒的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他们居住在怒江大峡谷,要想过江,必须滑索过去。

在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姐姐从滑索上掉下去的那个瞬间。姐姐从江对岸带回一双鞋,是给弟弟穿的,因为她的包太满了,所以在溜索的过程中,给弟弟的鞋子掉下去了,她情急之下伸手去够,就在这时;轮子失去了重心,女孩不幸掉落,陨落于花季。

她为什么要去捡鞋子呢?要是不去捡,她就不会掉下去,不是吗?可是她偏偏这样做了,因为她对弟弟的爱。她穿着新雨鞋,而弟弟只穿着一双旧鞋,看到新鞋,他一定会欣喜若狂。鞋一旦掉下去,弟弟最想要的东西就没有了,他眼神中那满怀的期待将会变成失落!所以,姐姐不顾一切的去捡那双鞋,去挽回弟弟脸上的笑容。

这个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的一瞬间,我想起我的姐姐和妹妹。我们在一起时经常吵的不可开交,但是我们一分开就会彼此非常想念;我们会把自己喜欢的玩具让给对方。我应该珍惜生活中美好的亲情、友情!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如果影片中的姐姐没有掉下滑索,他们长大以后,即使人变了,物变了,但是他们之间的爱,永远不变!我相信,世间所有美好的情谊,永远不变!

观《走路上学》有感 篇18

今天,我们去烟台市博物馆看了一场《走路上学》的电影。看过之后,我受益匪浅,感动了许久许久。

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上学的感人故事……

姐姐很爱弟弟,娜香有好东西都让着弟弟。有一次奶奶生病了,妈妈为奶奶煮了两个鸡蛋,奶奶不舍得吃,给了瓦娃,瓦娃也不舍得吃,留给了姐姐,姐姐把蛋分开,把大的一半给了弟弟,自己吃了小的一半,另一个给了奶奶。

娜香从来都没有和瓦娃吵过架,要么是瓦娃退一步,要么是娜香让瓦娃。有一天,姐姐在手工课上做了一个风车,带给了瓦娃。从此以后,一只在城市孩子看来只是一些不稀罕的彩纸折成的小风车成了姐弟俩最好的玩具。

娜香上学需要溜索到山的那面,娃娃很聪明,但妈妈因为溜索很危险,却不让他上学,他很羡慕姐姐能够上学,每天放学,瓦娃都会去江边接姐姐。从深圳来的聂老师看见孩子们大冬天穿着拖鞋,便一一为他们量好脚的尺寸,去城里定好雨鞋,给每个孩子送到家里。娃娃看见姐姐有雨鞋,便吵着要。姐姐忍痛割爱,送给弟弟。

第二天瓦娃看见姐姐的同学都穿上了新雨鞋,只有姐姐还在穿着那双旧拖鞋,瓦娃跑过去,将鞋子穿在姐姐的脚上。下课了,姐姐将雨鞋脱下来,捧在手上,不舍得穿,准备留给弟弟。

阿妈让娜香去买盐,娜香看见了一双漂亮的鞋子,要买给弟弟,可钱不够,聂老师为弟弟买下了这双鞋,在姐姐溜索过江的时候,她放在布袋里的鞋要掉下去的同时,急忙去捡,这时溜索突然断裂了,娜香也从40多米高的铁锁上掉到江里,再也没有回来……

当瓦娃知道姐姐永远离开他之后,很长时间没有说过一句话。当他要去上学,站到溜索边,看到姐姐生前穿的那只掉落的红雨鞋,大声喊道:“姐!”姐姐爱弟弟,弟弟爱姐姐。这是多么浓厚的姐弟情啊。

六个月后“爱心桥”建成了,瓦娃走在桥上,想起了和姐姐的约定,仿佛姐姐正和他牵着手一起过桥……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对于怒江边上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上学的孩子而言,最大的愿望竟然是能够走路上学!竟然是安安全全地从桥上通过大江!

走路上学,在我们看来可能是普通地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了。我们生活在城市中,到处是宽阔平坦的公路,到处是纵横交错的桥梁,从桥上过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上学,是我们听都没听说过的事情,但是,这一切却就发生在偏远的贫困山区中。之前,我们感受不到因为没桥过江而不能去上学、因为没桥而溜索过江失去亲人的痛苦,无法理解瓦娃的妈妈为什么不让瓦娃上学,无法理解娜香、瓦娃姐弟俩对走路上学是如此地渴望。

这走路上学的约定、这永不消失的姐弟之情、这上学的欲望在我脑海里浮想,我再也不会抱怨爸爸妈妈,没有给我好的生活,同时我也希望,那些偏远的山区的孩子们,需要溜索到对岸上学的孩子们,让他们得到援手。在那条江上,能有更多的“爱心桥”,让他们能排除生命危险,每天快快乐乐地走路上学。

但是,娜香和瓦娃唯一的梦想也是唯一的约定就是建一座桥走路上学,这么简单的梦想谁去帮他们实现呢?看到这里,我恨不得将我所有的衣物,压岁钱都捐出去,去帮助他们。但我知道,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