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高中作文高一作文内容页

高一诗人杜甫的作文

2023-06-10 00:18:19 高一作文 打开翻译

高一诗人杜甫的作文 篇1

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喜欢杜甫,或者说,对他不怎么感冒。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李白的洒脱乐观。但最近我对这个忧国忧民的老人起了一些兴趣。

从现实角度讲,杜甫之于这个世界,仿佛除了流传下来些好诗以外没有其他贡献了。他尽管可以讲出人民大众之苦,但他既不是帝王,又不受宠,他并不能改变什么。他不是权臣,不能施展心中的报复;他不是圣人,不能以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他也不是高僧,不能以佛教感化众人;他不是将军,收复不了失地,扩张不了版图。他不过是一个在动乱的时代忧愁的人,是一个潦倒、落魄又不得志的穷酸文人。他文采好,但不能当饭吃,他挣钱少,但看到人民的艰苦还是会觉得太多。君王不重视他,他还是要追随,永远伴着希望和期待一路追随。总之,他很痴愚,也很顽强。

杜甫只与李白相遇过一次,但这却让他念念不忘。

在任何时候杜甫对这个世界都不会放弃,他会自然而然地想对这个世界负责,这是他的本性。他看了太多苦难。失去了官位,他着急不能救黎民于水火,朝廷昏暗龌龊,他不放心丢下君王独自离去。他在官宦仕途中奔波,在祖国大地上奔走,他目睹并感悟着人民疾苦,发出了"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凉的呼喊和"大庇天下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感叹。这就是忧国忧民更甚于忧家忧己的杜甫。而李白则不然,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战乱并不频繁。李白也曾看过官场的黑暗,但他选择的却仅仅是远离政治,这很大成分上来源于他潇洒不拘的性格。杜甫胜过李白的地方在于,他批判社会的目光不紧紧盯着上层,他同时也在观察着下层。

杜甫这个人还真是深沉,他的大气是很少有人能比拟。并不是像“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傲气,而是心中装下大千世界,于厚土之中深深扎根,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他对百姓命运的关怀,对民生疾苦的描写,处处都有他所遭受的痛苦渗透在里面,这样写出来的诗歌,它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这或许就是他和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圣”和“诗史”的原因吧。

这样喜欢自由的我都开始喜欢他了,我想不会有谁永远也不爱杜甫吧?

高一诗人杜甫的作文 篇2

迷雾一样的魅力,不可言语的美感,精神上的解脱,感情上的寄托……中华诗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而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同走进“诗圣”——杜甫。

他虽然没有李白的自由洒脱,没有白居易的平易近人,也没有苏轼的豪放雄伟……但他却拥有着无限忧国忧民的浩然正气。

忆起旧时那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我初识杜甫。自此,我便沦于他的诗中。凡是少年,皆是快意潇洒,而他年少游历四海,曾作下“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这是他少年潇洒心怀大志时的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他登临泰山、眺望远方、霎时间无尽豪情壮志涌上心头时提笔挥洒的千古名句,这其中满是少年蓬勃向上的朝气和俯视天下的信心。无奈他虽心怀壮志,可仕途却不遂人意。他终是贫困潦倒,经历了唐朝的由盛转衰,看遍了繁华之下的空洞虚无,尝遍了战争所带来的疾苦,他忧国忧民,心怀满腔怜悯,无奈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黑暗冷漠。

他的后半生更是在流离中度过的安史之乱,他看着春日已至,可城内杂草丛生,一片荒芜。长叹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而此时,对妻儿的思念更是如潮袭来时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瞧着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无限伤痛及对百姓们流离失所的不忍,只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当他听闻安史之乱,被平定后,竟是喜极而泣,挥笔写下了“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其中的情真意切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命运总造化弄人,在一个深冬寒日他长眠在湖中一叶小小独舟之上,大雪覆盖了他的愁苦,让他带着安详离去……

他的一生或许过得不尽人意,但他的沉郁造就了他的情怀,造就了他的倔强,而他也毫不吝啬地向人世洒下温暖,融化着冰冷的世界!

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一诗人杜甫的作文 篇3

你就像那冰冷的北极星,以你那孤独而深刻的情怀给中国诗坛增添一份奇特的炫彩,给中国历史一个永不磨灭的记号,历史将记住爱国的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以看出他早已与国家融为一体,与国共忧喜,国衰则己愁,国强则己兴!俄风云倾定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惨淡的天气昭示着惨淡的心情,忧愁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打动着每一个人。

历史将记住豪迈的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下,仰首望去,山势峭拔,直冲云霄,一轮红日顶于山上,九片浮云随风飘,此时,杜甫早已心潮澎湃,在他心中,这山也是渺小的,它就好比一座更高的山,他有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他就是历史上一个豪放的杜甫。

历史将记住重情义的杜甫。杜甫与李白是挚友,他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为李白吟不平。用“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写出与李白离别时的悲痛之情,“李杜”是家喻户晓的词组,他们的感情也是至死不渝,但却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爱好,迫不得已只能匆匆见过又匆匆离去。在寂寞中,杜甫的情感又有几人能懂?

杜甫是悲惨的,杜甫的一生,是史也是诗,他付出毕生心血忧国忧民,而他却得到的是一生坎坷。其实,我们对杜甫很同情。他与好友李白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有同样的才华,可实际上,杜甫比李白的才华高出很大一个台阶。并且他心怀远大理想,希望考取功名,造福百姓,报效祖国。但事与愿违,十年应举,皆名落孙山。之后,又爆发了安史之乱,追求功名的心一再破灭,还过着流浪的生活,他切身悲痛的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让我深刻感受到他在战乱中的流离之苦。战争结束了,杜甫带着妻儿回京,继续为朝廷奉献,但却被一直排挤。最终,在公元770年,杜甫病死在一条无名的小船上,年仅59岁,且当时杜甫的诗句并没有广泛流传,就这样默默地走完了他孤独坎坷的一生。

这就是杜甫,一位不计身家的人,一位心怀天下的志士,一个当之无愧的诗圣,历史将永远记住他。

高一诗人杜甫的作文 篇4

日日夜夜的攻读,只为了你;一天到晚的手不释卷为的是懂你;无数个白天黑夜只为成为你的知己,我的废寝忘食只因为你。

登高望岳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你去洛阳考试却落第而归,你是有多么的不甘啊!自从那时起你过上了不羁的漫游生活,你四处游历,来到那巍峨的泰山,你牵着马行走在那陡峭的山路上,望着泰山的高大巍峨和神奇秀丽,心中不免有所触动,你走上了那去往泰山之巅的路,必将有所磨难,但你坚定不移,登上那泰山之巅,正如你所说:“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你远望泰山——绵延不绝,近观泰山——绮丽秀美,细品泰山——神奇缥缈,俯视泰山——雄伟壮阔,除了我有谁会与你一道呢?

恨别鸟惊心

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你看着春天的长安衰败,国家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心情又有谁知道,唐朝的繁荣昌盛转瞬之间就被频繁的战乱所取代。唐肃宗至德元载八月,你听说唐肃宗继位,心中难免激动,立刻安置家小投奔肃宗,谁知你却被叛军俘虏,困居长安。烽火三月的一天,你想着国家的破败不堪,家书难觅妻儿生死未卜国愁家忧齐上心头,青丝成了白发,而白发日渐稀少,你的心中充溢着离奇伤时忧国思念家人,沉郁顿挫,因此你才会写出那首《春望》吧。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唐肃宗乾元三年的春天,在成都你的亲戚资助你盖了一间简陋的草堂,一天春夜,狂风吹过草堂,大雨接踵而至,但你的草堂破漏单薄,风势越来越猛,你的草堂又那么破旧,一阵狂风袭来,你的草堂上的茅草被吹走了,你急忙去捡,但南村的群童是多么的顽皮啊!偷了你的茅草跑入竹林,你是如此的急躁,但你心中清楚如果不是你太贫穷,又怎么会为了几根茅草而急躁,如果不是群童的父母太贫穷,他们怎么会去偷茅草。你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你在饱受生活精神上的痛苦时,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广大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你是如此希望能够解决所有人的困难啊!

读你的诗句,与你同感,听你的故事,与你同伤,分享你的快乐,与你同乐,我如此的热爱古诗,只因遇见了你。

高一诗人杜甫的作文 篇5

朋友说我是偏激的人,这一点我承认,我坦言,所以我在这里直言。

一直以来,我是不喜欢杜甫的。这位众人眼中的圣人,在我的眼里却是一位真真正正的“空话大王”,无人可以与之比拟。戏谑点说,我认为杜甫更像那些我们所说的说话不靠谱的人。

你自己尚需别人救济,又何以救济他人。虽然这种品质难能可贵,但是无什么用的。在真微乎其微的作用里,我想这样做倒是不必的。在你没有能力的时候,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这就是对别人最大的帮助,对社会的最大救济。

说来,相对于杜甫,我是更喜欢白居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认为但凡一切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体现在行动上。不要像杜甫,空有志,无所出。自己破屋漏雨,食不果腹,却还忧愁别人,说来似乎可笑。可也正是这可笑,使他成了圣人的吧!但我依旧不喜欢。心是心,行动是行动,只有心体现在行动上,那样才最真实,最实际。空有心,没有行动,也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也许是我比较现实的缘故,我还是西信奉白居易的那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像陈光标所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想用;如果你有一桶水,看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我也终究只能做这样的人,很多人也只能是做这样的人,所以我们都不是圣人,而独独杜甫是圣人。

无论怎么说,我是不喜欢杜甫这位圣人的。既然有心就该付出行动。不是那么有才吗?那就该出仕啊!做什么隐士,显清高吗?那就别接受严复的救济啊!说李白狂,杜甫又何尝不傲,给他个官做,嫌小,宁愿接受严复的救济。可就是对于严复的救济,他似乎也并不感恩,好像理所应当一般。得意之时还不忘调侃一下严复。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他眼里全然不算什么的。

真真就是如此的不喜欢了,我终究做不了圣人,也学不了圣人,所以我只能是平凡人。但我并不希望学杜甫,杜甫一个就够了,多了或许就是害处了。我依旧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写就不怕别人说,我不喜欢杜甫,与别人无关,也无可厚非。

高一诗人杜甫的作文 篇6

微风轻轻地吹拂过你的衣襟,在风中翩翩起舞,却难掩你的.赤诚之心。

读书游历一一《望岳》

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时,这正是杜甫少年时期,去洛阳参加进士科考试。二十四岁时到山东河北,在泰山脚下定居。当杜甫来到高大巍峨的泰山时不由得被这山的神奇秀丽所吸引。泰山在群山环抱当中显得依然卓然独立。杜甫发自内心的豪情壮志不而生,想要为国家做出巨大奉献。站在远处望泰山连绵不断,细望泰山时神奇飘渺。正如所谓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满足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想法,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态度。杜甫十分赞叹这绵延不绝的秀美和神奇的飘渺。

陷安史叛军中——《春望》

在唐肃宗开元年间,唐朝当时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巨大的战争——“安史之乱”这场战争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全国上下百姓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各个地方妻离子散,处处民不聊生。当时长安已经被叛军攻占,而杜甫却被俘虏。杜甫望着长安城,尽管山河依旧,但草木杂生,杜甫为此十分伤感。虽然写的是美好的景象,但是乐景写哀情。杜甫已经有许多年没有收到家书,很是思念家乡,为离别而怨恨,四时伤怀,苦闷沉痛。在消息段隔的时间里,烽火三月,国家破败不堪,家书难遇,妻儿生死未卜。饱经风霜过后的杜甫,青丝变白发,使杜甫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漂泊西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肃宗乾元三年春天,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成都近郊住建了一个茅草屋。尽管这里很少有人出没,但狂风发现了它的栖身之所,就猛烈的呼啸着。茅草被吹得漫天飞舞,接踵而至。安史之乱未平,杜甫由身经历的遭遇,联想到战乱带来的国破家亡。之后这些茅草被群童抱走,杜甫也对他们的命运也表示同情。天气十分寒冷,孩子破被无法补救。四海穷困的社会现实,遭到夜雨的痛苦,杜甫却重新振作精神,振作了志气,去面对现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我知道,你的诗非常难懂,但我必须要读下去,因为只有读下去,才能理解你心中的赤诚之心。

高一诗人杜甫的作文 篇7

我愿意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只为与你同登岳阳楼,凭栏远眺;我愿意舍弃林立的高楼大厦,只为与你共住破茅屋,心忧天下;我愿意赶赴千里之遥的泰山,只为与你同登岱宗,览视众山。

子美,我真想跨越世纪光年的美丽,去牵一牵你的衣袖,握一握你的手!

我多么羡慕年少轻狂的你,鲜衣怒马,漫步吴越江泽,游览齐鲁名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何等的壮美瑰丽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又是何等的豪情壮志呀!然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君?你生于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满腹才华的你却终不受统治者的重用。

我是多么地心疼你呀,子美。你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出仕就潜移默化地成为你一生的愿望。35岁的你赴长安应试不第,多次拜谒也不得重用。历安史之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被拘留长安,“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游曲江江畔,“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困居长安十年,仕途失意与饥寒交迫让你的诗变得沉郁顿挫。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是多么地敬佩你呀,子美。八月,正是秋高气爽,累累硕果的时节,但是秋风给你的不是累累硕果,反而卷走了你家的三重茅。风急天高,漠漠向昏黑,家徒四壁,“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你没有埋怨,没有抱怨,而是推己及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老年的你更是穷困潦倒,食不果腹,孤身在湘江里捕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此时你已然体弱多病,日薄西山。但你此时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你生长的这个国家,“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儒家不是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么?你怎么这么傻,自己都那么落魄了,怎么还担心别人呀!

仰望星空,看一看远在天国的你,我看见了两颗沉郁忧伤的星星,那必是你的双眸;紧闭双眼,听一听唐诗的最强音,那必是你所奏响。

你就是你,不朽的杜甫。

高一诗人杜甫的作文 篇8

你低头不语,肆意凛冽的风拍打着你单薄的身体。我有瞬间的窒息,仿佛感受到你融于血骨之中的悲痛。

一生的颠簸流离像是神秘的怪圈一直围绕着你。你无奈而心酸,却也终究逃脱不掉。怪就怪在你生错了年代。先是李林甫的阴谋打击,后是官场上的失意。但我知道你并不屈服,你对未来一直抱有憧憬和希望。

“朝扣富人门,暮随肥马尘”是委屈求全的卑微;“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是你不肯吐露的悲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是你满腔热血的写照。

假如人们提起你,想到的首先是“诗圣”,再次是现实主义诗人。李白的狂野你比不上;白居易的意境你也略逊一筹;李清照的婉约凄凉你更是难以媲美。可是你却一直以一个男子汉的形象矗立在世人的心中。只是因为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气愤;只是因为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善心;只是因为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

走近你—杜甫,谢谢你的正直,谢谢你的善良,让百姓在那纷战的年代还有一份慰藉。我懂得你“纵有键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的焦虑;也懂得“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的悲慨。你就像落在尘埃中的星星,想以自己微弱的光照亮远处的迷茫,但是你无能为力,无能为力——

虽然你恨,你悲愤,但你一直心系着国家,一直希望为国尽力,一直希望国家昌盛百姓安乐。但现实总是背向而驰。《春望》是你感情的喷发之作,不要再“搔头”了,因为“浑欲不胜簪”了,该做的、能做的你都尽力了,这悲凉一世,哪里能是你一身能挽救的呢?你就是一个被丢弃的孩子,无以依赖,莽莽撞撞,歇斯底里的寻求挽救。

你,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骄傲。人民的疾苦,你深深地堆积在心里;国家的衰微,你急于心却无能为力;战乱纷争,你只有涕流悲愤。那种撕裂到破碎的心再已无力承担,然后你就悄悄地去了。再也没有雄浑遒劲的笔来喷发民怨了;再也没有谁会为贫民流泪了;再也没有——天空从此少了一颗闪眼的星,战场万匹马也随着浮云消没。我想,那是对你的祭奠。

你已悄悄走远,留下汹涌的波涛拍打着历史的尘埃,一切还旧。

高一诗人杜甫的作文 篇9

幽窗棋罢,月下独酌,品一杯酒,酒中融化的便是今夜的星月,盛唐的一片天。

风还是千古不变的风,带着历史苍凉的味道,它不曾忘,是谁在岸边喟然长叹,抽刀断水,而那明月也欣然赴约,应诗人举杯之邀。纵马天涯酒万樽,终还是在飘然中走得滞怠了,那么,就轻轻松松地趁着又一次酒醉朦胧,去抓水中月吧,顺便也讲自己送给那清冽的一泓月影,化为满天繁星。

李白是盛唐的化身,浪漫的诗人妙笔生花,一夜飞渡镜湖月,而盛唐鱼龙潜渊,鹤鸣九皋,江山在望,万民是若。只不过这繁华底下,涌动着暗潮。安史之乱后唐由极盛的顶峰衰落下去,而李白,则永远地留在了那个顶峰,即使身在兵荒马乱之中,深庐翠屏之后,他的是诗,尽管惆怅万千,仍然是盛世风韵,大气磅礴。没错,李白是骨子里的贵族。

诗人并不洒脱,他的愁,亦是铺天盖地,让心无法承担其重,只好置其于天地间。多情的人们只传诵着他的驰骋千里任凭心意,却忽视了他的万古愁。二十五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胸有块垒,抱负万千,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当他代表的文化与杜甫的现实主义碰撞,历史的车轮也停滞了一下,发出沉重的叹息。

杜甫也是个爱漫游的人,年轻时裘马颇清狂,和李白十分相似。李白的轻灵张狂下实则掩着一颗悲苦的心,而杜甫的悲苦沉郁里,却更多一份厚重,颠沛流离中能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背后,是逐渐衰落的唐朝,他的一生,和他笔下困苦百姓一样,水深火热。正因如此,你不得不惊叹诗人的顽强,现实世界的崩塌,并没有让他失去信念。如果他是目不识丁的愚人也罢了,如果他是不明世事的糊涂人也罢了,可他偏偏那么清醒,清醒得看着一个王朝自内而外的陨落,却仍然惊人爱着这个残缺的江山社稷,在贤人遁世弱者退缩时,他仍然在呐喊,饱含希望。

李白,或是杜甫,也许在他们心里,更希望以一个政治家的姿态济世救人,无力正乾坤时,随手写了几句诗,却因此而名垂千古。这是文学的幸运,又是命运的嘲弄和悲哀。

李白杜甫一相遇,便让人从盛唐王朝看到它寂寞的终点。

高一诗人杜甫的作文 篇10

天边残阳如血,你绯红的面颊映照天际浮动的彩云,微风拂过一丝又一丝的温柔,凝望远方归雁,没入层峦叠嶂之中。

读书游历–望岳登高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你进京赶考,不料被奸人陷落,落第而归。遂欣然赴山东–河北一带,十五年青春游历,携手诗仙,逛遍齐鲁,醉饮山林,览秀美山川,观壮丽山河。途中被泰山吸引,只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云雾缭绕,山势高大巍峨壮人心志,山的南北两面却又截然不同,一明一暗,一阳一阴,神奇而又虚幻。仿佛大自然将神秀聚集,美得惊心动魄,层云生起,心胸震荡兼济天下的卓然壮志悄然生出。

细望泰山,瑰丽壮阔,还观泰山,绵延不绝。近看泰山,绮丽秀美,俯视泰山,雄伟奇秀。你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纵使山路千回百转,陡峭艰险也将一往无前,俯视一切。

陷入叛军—春望长安

唐肃宗至德元载八月,投奔皇帝,中途不幸被俘,流落长安。山河破碎,国土沉沦,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烽火三月,国家破败不堪,家书难觅,妻儿生死未卜,满腹激愤,国仇家恨齐涌上心头,银发缠青丝。长安城在春天里衰败,饮浊酒,醉眼朦胧,酩酊之中,恍然又见长安昔日景象,热闹非凡,少年郎鲜衣怒马,人声鼎沸,星斗阑珊,梦碎、溅落几滴热泪。

安史之乱后,井然有序的长安城倾刻间灰飞烟灭,继而荒芜破败,只余古道颓唐的那端一位京兆布衣,怅然远去。

漂泊西南–风破茅屋

唐肃宗乾元三年春,成都近郊树立了一座茅屋,只因亲友资助,杜甫才有一座栖身之所。

狂风吹破茅屋,大雨接踵而至,安史之乱未平,心中感慨万千,雨停了,停阳黯淡,草木凋零,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群童抱茅离开,无奈叹息,四海穷困,民不聊生,社会现实罢了。天又渐渐黑了下来,阴沉迷蒙,似墨一般黑,秋风残落花瓣,飞扬在空旷溪边,忽远忽近,严寒刺骨,又遇夜雨满地霜露,浸打秋思,长夜漫漫又该如何渡过。

月如钩,锁清秋,留人醉,几时重,问君能有几多愁,我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