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小学作文六年级作文内容页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2023-06-09 22:59:41 六年级作文 打开翻译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过年前最兴奋的,也就是赶集,赶着去逛集市。那里有表演、小吃、酒肉,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

我们家乡的赶集一般在过年前三天的时候,那天的一大早,街上便挤满了人,汽车的轰鸣声、人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这时我便会拉着奶奶,提着菜篮子去赶集,虽然只有十几米,我们却挤了足足有半个小时。来到市场,哇!好热闹啊,每个摊位都摆上了新鲜的菜和肉,尽头还有个超市,后面就是一个大舞台,每次都会有表演戏曲、京剧之类的,爷爷奶奶每次都来这儿听小曲儿,过年甚至还会表演上几个小品。十分有趣!

我与奶奶买了一大堆新鲜的.玩意儿,差不多是下午的三点半,还有二十分钟演出开始,我和奶奶连忙抢了个座位,与旁边的王大姨聊了起来。“你孙子真高!”“哪能跟您孙子比啊!”聊了好久,精彩的表演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隔壁村的陈奶奶,她热爱京剧已经长达几十年了!一上台,就获得热烈的掌声,她唱的可好了,唱得那叫一个字正腔圆!台下的欢呼声就没停止。

精彩的表演很快就结束了,我和奶奶都赞叹这表演真棒!年年赶集,我也年年期盼,这就是我们老家的习俗啊!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

年前的二十三号,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件事——祭灶神。

我们家的祭灶神可是一流,这蜡烛不一般,要粗要红要大,小时候也叫它“红大管”,在它的面前要放三个红苹果,三个橙子和一些祭灶果。这祭灶果,我们家前三天就买好了,到了那天在灶神面前放一大堆祭灶果,祭灶果名不虚传,有油果、有紫米做的块、有白米做的.块,而我最爱吃油果,因为它甜而且脆,好吃的快要飞起来。吃不到它,我的内心就像油煎一样难受。可我想吃,我只好吃米块了,没想到这块很好吃,又甜又硬。在吃之前要先拜一拜灶神,这样可以有好运。

在后面几天还要斋饭。要放几个红盆但比一般的盆子大的多,而我就成了奶奶的得力干将。她放完食物我用剪刀剪红色的圆圈,要一元大小的,放在食物上。放完便放几个钟头,就能换成菜了。比如鱼、芹菜炒豆干、红膏炝蟹……我在摆菜,奶奶在侧面放筷子。以前我什么都不懂,乱动椅子,还在屋子里乱跑,而现在我一点也不敢乱动,生怕惹家人们生气。

吃汤圆可是老多做法了,比如煮、炸、烤。烤可是汤圆的顶峰了,蛋挞的皮包着汤圆,而且烤出来的味道很香,外酥里嫩,一口下去全是芝麻。

过年习俗各式各样,可是在家乡宁波过年那叫一个“五彩斑斓”。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

记忆很模糊,每次中秋节好像都是在学校里度过,没有吃到几回月饼,脑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绿豆糕,最简单的那种塑料透明包装,一格一格,尽管节后到家才发现,妈妈就只给我留了两块,但那样也比较满足。来自作文吧 zUOwENbA.net

说到中秋节当天,最离不了的就是打糍粑了。早上爷爷奶奶很早就起床了,他们把前一天都准备的糯米放锅里蒸熟,然后都盛放在一个大木桶里,这时拿一根粗木棍,双手用力抓紧木棍两侧,使劲按压里面热腾腾的糯米饭,如此重复,直至所有的糯米饭变成糯米糍状。这时配上之前在火灶里炒好的'芝麻碾成的芝麻粉和白糖,真的是蛮好吃的!尽管我不爱吃甜食,我也会吃上几大坨糯米糍。

之后就是非常难忘的老式月饼上场了。这种老式月饼一般都是又大又圆,一斤一个,外面是铺满芝麻的脆皮,里面配的是冰糖陈皮和五仁的馅,这个因为太大,味道又太特别,直接吃时总是不怎么喜欢,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过,妈妈把大块月饼切成三角弧形,一块块放在锅里加油煎成双面黄,起锅后再吃,真的是会很香很好吃!两种吃法完全是两种味道啊!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4

在我的老家宁海,风俗那叫一个多,数都数不过来。

比如“谢老爷”这个风俗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它是用来祭拜祖先的,另外感谢祖先之前一直保护我们,想让祖先在新的一年继续保护我们。过程是这样的:先摆好一桌饭菜(不一定要全熟,但一定要一只鸡),再摆上一桌酒,往家里大门的方向插三炷香,再烧纸,拜一拜就行了。

还有做麻糍,宁海的'麻糍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宁海做的不是红糖麻糍,而是青麻糍和白麻糍。做青麻糍,首先要准备一盆糯米,煮熟后放入石缸中,再加入青米混在一起,边加水边用锤子锤,使它们混合在一起,吹半个小时后放在桌上,撒上松花粉,缩成长条,按成长方形,再用刀一段一段切下来就好了;而做白麻糍就更简单了,只要去除加青糯米和加松花粉就行了。

盐蟹,一种等着就能吃的食物,顾名思义,就是用盐腌制的螃蟹,其做法也很简单,用盐把切成块的死白蟹腌起来就行了。我爸跟我说传说在古代,一位贵公子想吃蟹,于是他在一家小有名气的店去吃螃蟹,他说:“小二,给我来一份煮甜蟹。”他还说:“一定要活的!”但那时正是黑夜,螃蟹都死了,但做煮甜蟹要一晚上才行,于是,厨师长就放了几把糖腌了起来,但那时他放错了,放成了盐。第二天,贵公子已经来了,早早地就拿走了还在腌制的盐蟹。到家后大快朵颐吃了起来,没想到,用盐腌制的螃蟹竟然如此好吃,很快全城都知道了盐蟹。这种盐蟹也可以避免浪费,也是一种节约的好方法!

舞龙,一种很有技术的表演,一般分两种,一段和多段。宁海的是多段龙,可以让表演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这就是宁海的一些有趣的风俗了,你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呢?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5

春节是在农历初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点睡可大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春节。春节说的第一句话做的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我们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会给我们吃长寿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过早饭后,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肉、饭,等东西。家人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后,爷爷就会,拿出一个大铁盆,然后再把纸钱,纸折的金元宝和假钱一起放入盆中燃烧。爸爸则是拿了一根长香点燃,然后,拿了一些鞭炮到门口去放,一阵阵鞭炮声传来,弟弟妹妹吓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后还得再拜一次祖宗,但这一次不是跪着,而是站着拜。等纸燃尽时,就是要上酒啦!这也是我们小孩子兴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儿,一人拿一杯酒,往铁盆里,倒嘴里还要说一句:“老太喝酒。”

由于这次肺炎的缘故,我没有出去拜访亲戚,就只是在家里祭拜一下祖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6

在安徽,春节差不多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这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会在这个时间赶回家过年。村子里热闹了起来。

腊月24这天要做豆腐、炸圆子。早上起床,家家户户都飘着豆香味儿。用柴火将锅烧热,将泡了一夜的黄豆磨成糊,放入锅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锅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铺一层纱布,将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梁上,接着,开始过滤。将过滤的豆浆再次下锅烧开,放入石膏点卤,冷却后倒在豆桨布袋中,用重物压两小时,这样豆腐便做好了。烧开的豆浆也可以直接喝。

接着,就是炸圆子。将煮好的一大锅糯米饭倒到盆里,再加入适量的肉沫、生姜沫、葱花、盐、酱油等调味品,然后用木棒搅拌,直到完全没有饭粒了,可以搓成丸子为止。把糯米饭搓成一个个像乒乓球一样大小的圆子,再撒上一层面粉,就可以放入热油中炸了。在锅中不停地上下翻动,等到圆子呈现红褐色,捞出即可。第一锅圆子一定要要装在盘中,摆放在灶台上供给灶王爷。听长辈们说,寓意是来年风调雨顺有吃有喝。

中国还有许多节日和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去了解。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7

我的家乡在洛南县一个安静、优美的小村庄。因为远离城市的喧闹,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空气很清新,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我非常喜欢这里。

每年快过年时,一到腊月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馒头、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极了。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油馃子”的面食,发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锅里一炸,变得金灿灿、圆滚滚的,像一个个金色的元宝,吃了这个“元宝”来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就围着火炉开始包饺子,奶奶就会在饺子里悄悄地放上几枚硬币,这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来庆祝新一年的开始。吃饺子时大家都在试谁的运气好,奶奶说,吃到硬币的.人来年一定有好运。

整个正月,小村庄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数不清。我喜欢这里,这儿的习俗真有趣。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8

“来了,上菜喽!”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春节,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家的春节。

清晨,外面雨刚停,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我深深地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来到厨房。“来来来,快给灶王拜一下!”我走过去,没错,绍兴就要拜灶王。绍兴不仅拜灶王,还要拜车头王,希望来年继续保护我们的车。

中午,家中来了客人,外婆开始上菜,我抬头一看,谁这么调皮,往水里放了金桔?外公看出了我的`不解,哈哈大笑,解释道:“水里放金桔是这里的习俗,寓意我们来年万事如意。”“哦,原来是这样!”

“来,吃饭了!”外公端上菜招呼我们,饭桌上菜品十分丰富,有切开的红膏炝蟹,经过冷藏味道鲜美,入口即化,“红膏”鲜美无比!还有绍兴的梅干菜扣肉与扎肉,肥而不腻,十分美味!我迫不及待地解开了扎肉上的线,一口咬下去,肥肉与精肉相互碰撞,那浓厚的肉香在我舌尖扩散开去,令人停不住。此时,鲤鱼上来了,这鲤鱼是现抓现做,这也是我们这的风俗,从后面鱼塘捕上了鲤鱼现做,味道鲜美,肉质绵绵的。

晚上,我们走在鲁迅故里的街上,从书中读的故事映在我的脑海:孔乙己、阿Q、祥林嫂、闰土……我点了一碗臭豆腐,一边吃一边走,不忘回头看看鲁迅故里……

绍兴的春节是严肃的,是美味的,更是怀念的……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9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我要介绍的习俗是家乡新年时的过庙会。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时候家乡都在干什么呢?我们家乡新年的时候会过庙会。

过庙,乡称“赶庙”,“赶会”。在新年的时候,家家都会穿着新衣到庙会上去看一看。小孩子们去了,像撒了欢一样,庙会上有各种稀奇的玩意儿,孩子们走到这,停一停,走到那儿,睁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们眼里都变得稀奇古怪。大人们则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非常热闹。

河北庙会的习惯由来已久,甚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庙会,旧时的庙会很复杂,有的还带着较浓的宗法观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现在,人们将庙会当成了一种“旅游”和自我娱乐场所。像高跷、狮子、龙灯、旱船、跑驴、竹马、杂技、武术等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形成,多在庙会期间表演。同时,各地的“过庙”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安国药王庙会,张北骡马大会,涉县娲皇宫奶奶庙会等。

过庙既进行了物资交流,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0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花生馅的,红枣馅的,菜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蒸熟,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饭,用手稍微一压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红枣菜肉馅儿按入饭团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撕开叶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饭团,还可隐约看到馅儿的微红。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是饭后最好不过的点心。

端午节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还挂着晶莹露珠的艾叶,选出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爸爸说,艾叶越绿,它的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喝,那样可驱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过后,妈妈就泡一壶,让全家分着喝。艾叶水虽良药苦口,可苦涩得难以下咽,在妈妈面前勉强喝一口,妈妈一转身我就吐出来。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1

我的故乡是福建,我们这里吃东西很讲究,每到初一都要吃饺子。无论在哪里,还是在哪里玩,初一必吃饺子。

初一前后,我们家都会散发出一种香味,是饺子!是饺子!跑到厨房里看见妈妈和奶奶正在把一袋面粉倒进机器里,做成面团来包饺子。

用刀片把面团切成一小团,用擀板棒把面粉做圆,再把事先准备好的猪肉、虾仁、青菜,按顺序一个一个放进皮里。过了不久,我们做出了四盘饺子,我往锅里放水,等水烧开了,我们一盘盘地放进锅里,给它们洗个“热水澡”,等它们沸腾开来,往锅里倒水,再次等它沸腾,再往锅里倒水,等这次沸腾完,这些白白胖胖的饺子就能出锅了。

这些饺子香喷喷的.,一出锅我的眼睛就一直看着,嘴巴不停地流出一点口水。妈妈和奶奶把饺子端到餐桌上,我立马从厨房里到外面来,跑到饺子面前,我直接上手拿个猪肉饺子,一放进嘴里,我小心翼翼地咬开一小口,伴着一股浓浓的猪肉香,在我的嘴里徘徊,香喷喷的,咽下肚子,香味在肚子里流动。“太好吃了。”我一时没有注意,把猪肉饺子吃的只剩一半。

这时,妈妈来了,惊讶道:“女儿,猪肉都被你吃完了!你这么能吃,幸好里面还有猪肉饺子。”我兴奋地说道:“我们包的猪肉饺子太好吃了,我一时没有忍,住就吃了一半。”吃完猪肉饺子,那浓浓猪油香一直在我的胃里徘徊着,时不时看大人走远了,就偷偷拿一个放在嘴巴里吃。

因为喜欢饺子,而爱过年,因为喜爱饺子,而我们家常常在过年。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2

红山文化,是指活动在赤峰红山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古老文明,现存大量文物、遗迹、废弃的祭坛。而红山文化节,便是由此延伸而来。

那红山文化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一个在山路上走着的农民,遇到了一块形状规则,有加工痕迹的石头,这本不足为奇,谁知又向前一段距离,遇到了一个石头摆成的,类似“法阵”的建筑,于是,他联系了考察人员。考察发现,周围还有很多附属的.小祭坛,又在周围发现了一些古饰品,显然,这附近有过古老文明,但灭绝原因不得而知。

红山文化,由一个古老文明,化身为一个节日,走进我们的视野,并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节日期间的活动内容有:焰火晚会、红山文物精华系列展、那达慕盛会、红山先民遗址大型祭祀活动、红山文化旅游纪念品展评活动、红山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红山文化遗址考察等。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只要留心、细心了解,每个风俗背后都有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3

我的老家在泉州,每逢春节我脑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家人一起团圆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重要的民间年俗活动之一,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都驱赶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在我们家,一吃完晚饭我便激动了起来,连忙把电视频道切换成中央一套,对我来说春节晚会开始了,守岁才真正开始,守岁开始了,新的一年才真正降临了。

八点整大家围坐在客厅茶几旁,茶几上摆满了坚果、蚕豆和其他各色各样的小零食,这时候谁也不会觉得春晚主持人的开场过于长,而是津津有味地听着,除了一些贪嘴的小猴子,眼睛不禁瞟向桌上的花花绿绿、多种多样的零食,每个人的脸上都溢着笑容。随着“春节联欢晚会现在开始”的声音,“啪啪啪……”,客厅里也响起了一阵热烈的'鼓掌声,连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都伸出细嫩白皙的小胖手,认真地鼓起掌来,全家上下都沉浸在新年到来的热烈与喜悦中。

爆竹的响声络绎不绝,可是人人都没有觉得吵闹,反而还很享受这种热闹的氛围,烟花在天边炸开,爆竹噼里啪啦地响着,我们一家观看着热闹春晚,吃着美味的坚果,听着喜庆的音乐,还不时转头欣赏着在窗外炸开的美丽绚烂的烟火,我不仅感到:“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地团聚在一起,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守岁,不只是熬夜跨年,它不只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都驱赶走,也象征着:只要家人陪伴,有家人鼓励,一切的“邪瘟病疫”和所有的困难都能够成功破解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4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远长流,在绵延的历史中流传下来了许多节日:有细雨纷纷的清明节,有月光皎洁的中秋节……在这众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热闹非凡的春节。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热闹的,在这一天每家每户吃的都是饺子,在吃饺子前,每家每户都会先放一串鞭炮,因为饺子有“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吃完饺子接下来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户都会坐在电视前,端上瓜子,摆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们都会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们都会去走亲戚,走亲戚时要买些礼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别人家,首先要说一声“新年好”或“新年快乐”然后亲戚们就会给你压岁钱问你的考试成绩,祝你来年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们就会去大舅家吃饭,也有很多人会来: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难得和他们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们还会买来一些鞭炮放,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5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风俗也有所不同。

什么吃饺子,放鞭炮,吃小菜,煮粥啦,等等。都为过年时各地风俗习惯。

河南镇平,是一个稍微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地方,但这却完好的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这个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城市,第一次,便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内,飘出了过年的味道。

在茫茫无边的田地中,矗立着一个墓碑,那就是整个田地的起源——我们的祖先。在田地中,他就如此安详地望着自己的田地,慢慢成长。太阳落下,但鞭炮声却仍旧如此,夜中的村子点上了一把火,顺着小道,我们来到了祖先墓碑之前,草儿们雨后那独有的清香扑面而来。我们一行人无论男女老少,统统站在了坟墓之前。在这安静的'田地上放起了鞭炮,这是为了告诉祖先们,我们过年啦!一把格外明亮的火,烧在了墓前的一堆堆纸钱之上。

透过火光,我看见了每一个人脸上写满了郑重。那火在我的眼中,悄悄地灭了,爆竹也放完了,田地上又恢复了安静。我们在明亮红火的鞭炮和孩子们的笑声中享受着幸福与快乐。

村庄,在渐渐退去的鞭炮声和笑声中渐渐沉睡了……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6

记忆里,家乡最热闹的节日是冬至,冬至在我的家乡比春节还要热闹、隆重。

冬至,孩子们的第一件大事是买汤圆,有豆沙馅,绿豆馅的,也有表里如一的白汤圆,第二件大事是买花炮、鞭炮,尤其是男孩子们,什么“二踢脚”、“窜天猴”都是孩子中的抢手货,有钱人家还会买火箭礼花,冬至前一天夜里,要是看见自家阳台上有人放烟花,那大人们的往往只会笑骂几句,随即打住了。

小孩子欢喜,大人们也忙碌,男人们要自己开车或托人进城采购冬至当天要拜神的祭品,女人们则在家中制作各类粿品,还要提防“小老鼠”的偷吃。一些小贩抓住商机,在市场边上卖起了小吃,还有人杀鸡宰猪,好不热闹。

冬至,终于到了。各家各户倾巢而出,把满满一大桌的鱼肉、卤鹅、粿品和猪肉等搬到村子的'广场上,用来拜“老爷”,冬至一整天,山上的几座老爷庙都人来人往,香火不绝,还有一个从外边请来的戏班子,在村内广场搭台演潮剧,小孩子们都在自家天台上“帮”大人放鞭炮,鞭炮声一响,村里也算是开始准备过年了。

家乡的冬至,年年都是热闹非凡,我们村里虽不比城里,却也要过冬至,而且过得比城里还热闹。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7

说起我们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家乡的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了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的多,必须有余,饭后内要放上馒头,必须有余,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以说“破了”,要改说“挣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饺子是包有硬币、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硬币,寓意新的一年能发大财,不管谁吃到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会发红包,以示祝贺。

我觉得家乡的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8

盼呀盼,新年终于到来了。欢乐的气充盈着我们家,整个家里的样子经过一番打扫焕然一新,我写的新对联贴在了门口。当然,来我们家拜年的人也络绎不绝,这也为我们家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不过,我发现一个问题:来我们家拜年的人吃剩的糖纸会四处乱扔,妈妈却不劝阻。我向妈妈提出了心里的疑惑,还自告奋勇地去拿扫把。妈妈却一把拉住:“我不要去扫这些糖纸,这个不能扫!”不能扫地?真是奇怪。我理直气地反问道:“妈,我们家‘扫房’时不是弄得平干净净吗?要是这么个脏样来待客怎么能行?”

妈妈语重长地说:“这个就是不能扫,至于为什么,你自己上网去查吧!”

于是,我真的去网上找到了答案:原里糖纸代表着财气,如果扫出门,就相当于把财气扫出了门,所以不能扫糖纸。

我还在网上找到了过年的'多项禁忌,比如初一不能喝粥,因为这代表一年四季穷苦,是不吉利的;比如不能吃红薯,因为这代表着眼睛会出火毒;比如过年不能吃药,这个像象征着这一年会疾病缠身。还有一些言语上的禁忌,例如有船的家庭新年时不可以说“翻”这个字,因为这会让船翻掉……

原来,过年也有不少学问,只要你用心发现,就能发现它的乐趣所在。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9

世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而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一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可以在家里打开VCD,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正月十五过后,就是十六啦,要开学和工作啦,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0

在我的家乡莆田,春节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要过两次年,一次是在大年三十,另外一次是在大年初四,并且初四比大年三十举办的更隆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在明代中后期,福建常受倭寇侵犯。明嘉靖四十一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莆田城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两个月之久,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五,倭寇才退去,出去逃亡的百姓才返回家中,开始掩埋遇害亲友尸体。当时年节已过,大家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决定在二月初四补过除夕。过年要贴大红春联,可是原先探亡时家家户户都贴白联,那怎么办呢?于是人们在哀悼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选择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在刚贴的白联上覆盖上大红春联,将白联露出一截,表示心有余哀。这也是莆田特有的白头春联的由来!

后来,为了纪念莆田这段悲惨的历史,莆田老百姓除了和以往一样在农历十二月三十夜过除夕,还约定把农历二月初四补"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并将称为"做大岁",一直延续至今。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春节的风俗,是不是很特别。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幸福在当下,更要努力在当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