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节日作文内容页

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春节

2022-11-24 20:53:51 节日作文 打开翻译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一)

山可欣

伴随着隆冬的不期而至,年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俗话说:“大人望插田,小孩盼过年。”小孩盼过年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压岁钱收,有烟花爆竹放。

我们这里到了除夕,村里人就纷纷开始包饺子了,那场景很是壮观,往往三五户相邀,将擀好的饺子皮和包好拌好的肉馅搬到一户宽敞人家里,大锅大灶,干柴猛火,一会儿工夫,锅里的一个个饺子都煮得热气腾腾、白白净净、香飘满屋。趁大人们将煮熟的饺子端到桌子上时。小孩子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桌上偷偷的拿几个热腾腾的饺子塞入口中。接下来就有好多人围在一起吃饺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承载着笑容和温暖幸福。

大年初一,小孩子们一大早就起床了,跟着哥哥姐姐浩浩荡荡的到各亲戚家去拜年。来到主人家,哥哥姐姐会向主人拜年,并送出礼物和吉祥的话,主人听后露出了笑脸,一个劲儿地夸我们乖,然后从房里拿出一盘零食,各种各样的都有,帮我们装满口袋,临出门前还会让我们再抓点儿在手上吃。

过年时,每家每户都会贴春联,以往老家的春联都是在集市上买的,但是近些年的春联都是我自己写的,都是我的书法班的老师教我们写的。每当红红的大春联贴在大门上时,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骄傲与自豪!每当邻居们夸赞我写得好时,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还把自己写的春联送给了姑姑、舅舅,他们都很高兴。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二)

陈俊汝

我的家乡是泸县奇峰镇,那是一个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宝地。在那里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田地,日子过得非常富足。

每年到春节的时候,我们都会放鞭炮,贴对联,发红包,这也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是你们能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放鞭炮、贴对联、发红包吗?现在就由我来告诉你们吧!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他无恶不作,是村里人们的噩梦。有一次那妖怪又来袭击村子了,夜晚所有的村民都关上灯,房门紧闭,唯独有一家却灯火通明。那妖怪急忙跑向那户人家,想把他们通通吃掉。突然,响起一阵鞭炮声,那个妖怪吓得连忙抱头鼠窜,原来这家人在办喜事儿,结果刚一放鞭炮,妖怪就被吓跑了。从此放鞭炮就成了人们对付妖怪的最佳手段了。对了,人们还会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在小孩子的枕头下塞红包,因为那妖怪怕红色的东西。从此以后人们就再也不怕妖怪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们春节除了放鞭炮,贴对联,发红包,还要吃团圆饭。这个团圆饭必须要有鸡鸭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还有各种蔬菜水果,还要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饭后大人们有的洗碗,有的聊天,还有的在陪孩子们,孩子们也有的看电视,有的放鞭炮,有的玩耍。

春节,其意义就是今年团团圆圆,来年红红火火,庄稼收成更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三)

邵靖涵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风味,从春节前几天到正月十五,每一天都很精彩。

春节前几天,家家都会去赶年集,准备年货,炸货:炸丸子、炸藕和炸点心。年底要买很多东西,要买吃的,穿的,喝的,还有过年必不可少的春联,现在为了减少自身伤害和保护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过这并没有减少过年时的热闹和人们迎接新春的热情。

不知不觉到了除夕,我早早的就起了床,跑到大街上一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看看我们家也是一样,家里家外都红彤彤的,感觉焕然一新。妈妈早早的就去买菜,今天一共要吃两顿饭,一顿在下午六点,一顿在晚上十二点。十二点吃的是年夜饭,代表辞旧迎新迎来新的一年。吃完年夜饭也是不能睡觉的,要守岁。要吃第一顿饭了,大家一同举杯对家人送上祝福,轮到我啦,“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滚滚,事业有成!再祝我自己学业有成吧!”这一顿饭吃的是饺子,我们家包的白菜豆腐馅的饺子,这个饺子馅是有寓意的,表示在新的一年里百财、兜福!吃完饺子,我们一家都在守岁,因为传说除夕夜会有年兽来袭,年兽最怕红色和光,所以家家都贴春联,挂灯笼,人们都要在家中守住自家的老人和小孩儿。

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都要在这一天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小孩子还会提着花灯在大街上玩耍……热闹极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四)

我的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就是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饺子,那可是一件既开心又幸福的事。

饺子相传是东汉的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原名“娇耳”,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的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他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许多百姓,发现他们耳朵都冻得雪白,他一到家就有许多登门求医者蜂拥而至,张仲景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乡亲们,于是他便搭起了医棚,盘上了一口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病,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包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娇耳”下锅煮熟,人们吃后顿时觉得两耳发热,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到大年三十。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所以每到除夕的时候,妈妈总是要包饺子,她先把馅拌好,面和好。我们便开工了,妈妈先给我示范包了几个,妈妈包得可熟练了,不一会儿像扇贝一样的小饺子就一个个立了起来,我看妈妈包得那么熟练,觉得包饺子非常简单,于是我便跃跃欲试,但是我一包就难了,不是馅少就是破了皮儿,要不就是包了个立不起来的“懒饺子”,我又气又急,心想莫不是这饺子故意和我作对,不让我包好,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问我是不是觉得难了,要有耐心,我马上就领会了,馅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果然,这次包得比以前好看很多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虽然很平常,但是其乐融融,你说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五)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家乡的风俗也是数不胜数,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春节期间的那些风俗!

中午家家户户都要吃年饭,那饭菜简直香气扑鼻啊,吃过饭之后就要开始贴对联了。在晚上吃过饭后要去商店里买樱花爆竹以便晚上半夜时,家家拿出自己的烟花和爆竹,准时下楼燃放,这样主要是因为在除夕那晚会有年兽出没,需要用烟花爆竹来驱赶他,并且第二天拜年时会发现街道上都是浓浓的烟雾缭绕。主要是为了制造气氛!这天晚上不仅要放鞭炮,买鞭炮,还要看春晚呢,在看春晚的同时我们还会抢红包,发红包,看看谁是运气王。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起早床,穿新衣服串门拜年。当然每家每户都必须有一个人在家里准备好,如果有人来拜年的话就要招待他,并回拜。在那一天只要有小孩子进了亲戚家门的话,那户的主人就要发糖给小孩子吃,然而小孩子不管要不要也必须要回礼。拜完年之后,中午饭也要在亲戚家里吃,吃过饭之后大人聊天,娱乐,小孩子就成群结队地一起放鞭炮。到了下午才回到家。

大年初二就要开始扫地了,这次扫地可是有讲究的,必须要往里面扫。垃圾不能丢掉,要存放在家中,表示扫财,来年财源滚滚!

大年初三,我们就得去另一边过年了,直到初六才会回家!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家乡的春节是快乐的,是喜庆的,是红火的!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六)

吴梦思

春节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日子,它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

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家家户户门前已经贴上了春联,屋里屋外张灯结彩,整个村子的气氛变得异常热闹,人人都在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欢呼雀跃,满怀期盼。

春节最不可缺的是传统的美食,比如:饺子、团子、寓意团团圆圆,吉祥如意。每一家都没闲着,人们围桌而坐,一起动手包饺子和团子,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包饺子是个技术活,没点技巧是不行的——取一块饺子皮,把饺子馅放在中间,然后对折,先捏中间,再捏两边,接着在饺子的边缘由中间向两边挤一下,这样包出的饺子既好看又结实,下锅不容易煮破。除夕夜的团圆饭,饺子可是餐桌上的主角。

吃完年夜饭,孩子们还会收到来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长辈们的压岁钱。据说,压岁钱是为了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可以平安度过一岁。

听,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打破了村庄夜晚的宁静,在除夕夜里,家家户户的人们要互相拜年,送上祝福,在这个时候,小孩子是最开心的了,挨家挨户拜个年,送上祝福,说句:“新年好”,送上祝福语,红包就到手了,捧着红包满载而归,盘算着要买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真叫孩子们欢喜雀跃。

虽然春节假期只有短短几天,但这几天是孩子们的最爱,是全家人放下工作,学习压力的时刻,是幸福团聚的好时刻。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七)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地方也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

河南,历史悠久,民俗、风俗极多,流传最广的就是过年的民俗了。过年风俗主要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而在农村,祭灶的仪式在鞭炮声中拉开了序幕,祭灶多在晚上举行,人们食用灶糖和火烧等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的祭灶火烧,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其次就是拜年了,大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的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区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春节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寿安康,长辈将事先准备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能压住邪崇,因为“岁”与“崇“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其他的风俗还有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看春晚等等,这些风俗都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八)

“面团圆圆杖下扁,筷子取馅面中填。”在我们家乡湖北,最大的特色便是包饺子,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无一例外。说起饺子,谁不会有一种美好的满足的感觉呢?捏着饺子的“头发”一掀,味道直冲鼻头,浓稠的汤汁流露出来。使人忍不住咬上几口,那又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啊!

天刚破晓,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剁肉馅,擀皮等等,准备一袋的饺子皮和一盆的肉馅,便开始包饺子之路。装一勺肉馅放进饺子皮里,加点白菜和萝卜,用手沾点水,围着饺子皮的边缘转上几圈,使它充满黏性,将饺子皮往内折,再折几个折痕,一个大肚子的饺子就做好了。注意,包饺子时一定不能把边留成光,要多捏几个折痕,因为怕来年日子变得更”秃”了。

吃饺子可是比包饺子更有讲究。首先,绝不能吃酸菜馅的饺子其意是不能让以后的日子过得更穷酸。可以多吃白菜馅或萝卜馅的饺,老一辈的人都说,吃了这两种馅的饺子,人会变得清秀,说话也和气。

为了让年三十夜晚的气氛更加欢快热闹,可以将栗子,糖,铜钱,花生和一根白线等等放进饺子里。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加甜美幸福。知道铜钱的人来年日子财源滚滚,不愁没钱花。吃到花生和白线的人,在未来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知道栗子的人则早生贵子,如果小孩子吃着了,那便是在新的一年,活蹦乱跳,聪明伶俐呢!

在我们湖北人眼里,年三十吃的不仅仅是饺子,更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九)

《正月十六走太平》

爆竹声声响,莺啼报新年!快乐祥和的新年来临啦!在我的家乡安徽全椒,每逢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文化习俗就是“走太平”。据说,这项“健身习俗”自东汉开始已经流传千年之久!

每到春节期间,太平桥附近就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卖春联的、卖糖葫芦的、卖各种炸串小吃的……应有尽有,各种吆喝声、叫卖声交杂相汇,热闹非凡。晚上还会有大爷大妈在跳广场舞,瞧!他们扭得可真带劲啊!像是在庆贺新年的到来!

从正月十六日的清晨持续到深夜,老老少少们会接二连三地从太平桥上走过。在踏上太平桥前,你可以在嘴里含上一颗糖,预祝来年甜甜蜜蜜。此外,你还可以买一根长长的红布条,上面写上自己的心愿,比如作为小学生的我就写了“学习进步”四个字,然后把布条拴在桥头,祈祷愿望成真!桥头上密密麻麻的红布条随风飘舞,红红火火,表达了人们对来年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在太平桥复古的石板路上,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见河岸边的人在放烟花,随着火星的燃烧,“砰”的一声巨响,光彩夺目的烟花此起彼伏地绽放在夜空中,美不胜收!

走太平,是我们全椒县独一无二的春节风俗,桥的谐音是“瞧”,“走桥”就是全椒话“瞧病”,大家在太平桥上祈祷着来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消灾去病!明年正月十六欢迎您来我们全椒走太平噢!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十)

每年的除夕晚上我们家都会团圆起来包饺子。这个风俗已经不知道延续了多少年了。今年还是照常,延续着这一个有趣而又快乐的风俗。

首先,是由妈妈和姐姐来准备材料。瞧,妈妈拿起一块肉摊在案板上,左手按住,右手拿刀,一转眼的功夫,妈妈的手就开始飞快地上下运动。不一会儿,一摊肉沫就出现了。姐姐在旁边削着玉米,“刷”的一声,一根玉米上的粒全被削下来了,刀功了得呀!

接下来,就到了全家一起包饺子的环节了。妈妈包得最迅速了,左手拿着擀面杖,右手拿皮。加一勺馅在皮里,再一扭,一个饺子就做好了,快速又精巧。爸爸在旁边赞叹不已啊!姐姐包的最好看了,虽然速度不快,可是每个饺子的边角都被捏得井井有条,几乎看不出一点瑕疵。爸爸就不太顺利了,包的一会儿饺子大得像个乒乓球,一会儿又小得像个草莓。妈妈看得哭笑不得,无奈地摇了摇头。我不禁偷偷地笑了。

半个小时后,两大盘饺子被丢下了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我在锅的旁边走来走去,时不时还朝里面瞧一瞧,冒着泡的饺子可太诱人了!

终于盼来了,妈妈把饺子一一捞了起来,一家人都围了上来,拿着筷子跃跃欲试。饺子一落地就被我们一扫而空。妈妈笑着看着我们,一家人的欢笑声回荡在家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