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篇1
《南京照相馆》这部记录片以一家老照相馆为窗口,将镜头对准了南京城的普通居民,通过他们肖像与故事,串联起城市的历史记忆与人间烟火。
走进照相馆的,有新婚羞涩情侣,有庆祝金婚的白发老人,有带着童年回忆试图找父母旧照的中年人。。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段鲜活的人生。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邮差阿昌的转变最戳人心。起初他见了日军就躲,可当同胞倒在血泊中的画面在显影液里浮现,怯懦终究抵不过良知。最后他用生命护住罪证底片,让我懂得平凡人也能在黑暗中燃出星火。
老金拉动背景师的瞬间,我眼眶发烫。北京故官的飞檐、上海隍庙的灯笼在布上展开,众人齐声念着"大好河山寸土不让",那声音里藏着中国人骨头里的硬气。他们不是英雄,却在国难当头时守住了民民族的尊严。
戏伶毓秀从泪眼婆娑到握紧剪刀,翻译官王广海从助纣为虐到奋起反抗,每个角色的挣扎都真实得让人心疼。而日军摄影师伊藤,举着相记相记录屠杀,还想用"亲善,粉饰罪恶,这种虚伪比刀桥更让人齿冷。
走出影院,阳光刺眼却暖不透心头的寒意。这部电影,不是要我们记住仇恨而是要记得:和平从来不是天上掉的是无数人用命换来的。我们守着的不只是岁月静好,更是先辈们拼死护拼死护住的家园。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篇2
我一直想去看南京照相馆,因为妈妈不敢面对历史重演的血腥与悲痛,直到妈妈身体好些了,今天才决定带我来看这部电影。影片中的一幕幕仿佛带我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出自 wwW.zuoWEnBA.nEt
影片以南京照相馆为主题,将南京大屠杀的残酷,日本人的残暴伪善,以及遇难同胞们无助与绝望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片段,日本人将手无寸铁的中国同胞逼到江边,随着日本军官一声令下,所有枪口开始肆无忌惮地扫射,瞬间我中国同胞全部倒地而亡,血流成河,看到这一幕,我和妈妈都放声痛哭,但影院没有一人责备我们哭声大,只听见影院所有的观众不停的哭泣声。
最令我悲愤的一个场景是日本人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抢过来瞬间摔死,这是日本人犯下的一个滔天罪行。我当时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
电影散场时,我拉起妈妈的手相互依偎着走出影院,我决定从今天起励志要刻苦学习,爱党爱国。原来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和平与幸福的生活,是无数先烈和抗战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吾辈之少年一定要珍惜当下,我们要下定决心,强身健体,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我们要居安思危,永不轻敌。虽然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要忘记历史的残酷与悲壮。唯有我中华之少年强大,中国才能更强大。我们今天的和平是祖先留下来的,而我大中华未来的和平与强大,一定要靠我们中华之吾辈少年的强大与崛起。铭记历史,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捍卫和平。(文/张珑玥)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篇3
对《南京照相馆》的期待,在无数次“改天再去”的耽搁里攒了许久,直到前两天,终于牵着孩子的手走进放映厅,赴了这场与历史的约定。
影片最打动我的,是它避开了宏大叙事的沉重感,转而以一家小照相馆为细腻切口。这家藏在南京街巷里的方寸之地,本是记录人间烟火的地方,却成了那段黑暗岁月的缩影——镜头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道具,都成了串联历史的线索,将南京大屠杀的伤痛与残酷,悄无声息地铺展在观众眼前。没有刻意的煽情,却用最真实的日常碎片,让沉重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心口的揪痛也来得格外真切。
片中的几处高光片段,更是像重锤般敲在心上,久久无法释怀。
1. 众人即将逃离照相馆时,老板缓缓拉开幕布,露出背后那幅未被战火浸染的布景——秀美的山河、宁静的田野……眼前的疮痍与布景里的美好轰然碰撞,影院里的抽泣声此起彼伏,我身旁的孩子也悄悄攥紧了我的手。这份对家国的眷恋、对未来的期盼,从不分年龄,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2. 日军施暴的情节里,孩童遭遇的苦难尤为戳心。影片没有刻意渲染血腥,却用侵略者麻木的神情、孩童微弱的啼哭,将战争的残暴与人性的泯灭刻画到极致。演员的表演没有夸张的嘶吼,只凭眼神里的绝望与隐忍,就让全场的空气仿佛凝固,那份“想护却护不住”的无力悲痛,直到影片结束都萦绕在心头。
3. 影片结尾的处理更具力量:女主林毓秀带着照相馆老板老金的儿子成功逃出南京,更重要的是,她将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完好带出。1946年南京审判战犯法庭上,这些底片成了“京字第一号证据”,铁证之下,战犯终被判处死刑。当林毓秀在刑场上举起老金遗留的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一幕时,镜头里的不仅是正义的降临,更是对遇难者的告慰——那些被黑暗吞噬的真相,终究得以昭雪。
演员阵容里,王传君饰演的翻译官,无疑是最具复杂性的角色。他把这个“灰色人物”的矛盾演绎得淋漓尽致:面对日军时,弯腰弓背的奴颜婢膝、语气里的谄媚讨好,让人恨得牙痒痒;可当他看到同胞受难,眼神里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挣扎,甚至悄悄递出一点帮助;直到最后为救女主被日军枪毙,那份决绝又让人忍不住唏嘘。“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最深刻的诠释——他是被时代裹挟的受害者,却也曾是助纣为虐的帮凶。这样非“非黑即白”的角色,比纯粹的善恶更让人深思战争对人性的扭曲。
走出影院时,孩子拉着我的手轻声问:“妈妈,以后不会再有那样的坏人了吧?”“我们记住今天看到的一切,就是为了不让那样的事再发生。”《南京照相馆》从来不是一部单纯的“历史片”,它更像一面镜子:照见过去的伤痛,也照见当下的珍贵。那些刻在民族记忆里的苦难,不该只停留在课本上,而该被我们一代又一代,带着敬畏与珍惜讲给孩子听——因为铭记伤痛,才是对和平最好的守护!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篇4
坐在荧募前,看完《南京照相馆》 ,我的
手心里全是汗,心里像被大石头压着,沉甸甸的。这部电影就像一台时光机,把我带到1937年的南京,让我看到那段全是血泪的历史,每一个画面都戳得人心疼。
故事从南京沦陷后的吉祥照相馆开始。邮差阿昌为了活下去只能假扮成学徒,给日军洗照片。可他看到照片里一个个同胞呗日军残忍杀害,眼睛瞪得老大,满脸都是害怕。一开始,她只想躲起来,当一个保命的胆小鬼,后来却咬着牙和日军对着干,拼命守护那些照片。还有毓秀姐姐,看着柔柔弱弱的,骨子里却硬的很,和阿昌一起藏照片、躲搜查,两个人默契的像战友。还有其他一个个活生生的角色,他们的勇气、气节让我热泪盈眶。
他们就想在黑暗中举着蜡烛的人,哪怕火苗摇摇晃晃,也拼命照亮真相。电影把这些真实的事情变成了我们能看到的画面,让我明白:普通人也能当英雄,只要心里藏着正义,再害怕也能往前走。
我们现在能安心上学,吃好吃的,和家人出去玩,都是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篇5
踏入影院,灯渐暗,荧幕亮起电影也缓慢拉开了帷幕。我的心也随之被揪起,仿佛即将踏入一段尘封己久却又刻骨铭心的长河。
开场就是南京照相馆那古朴的房面,木质的门牌在岁月侵蚀下略有破败,把宇迹有些模糊,但仍能辨认出"照相馆"三个字。店内的陈列简单而朴素,一排排木质的相框整齐地摆放着,像是在把一段段故事所诉说。
镜头扫过一张张照片。那些早期的照片中,虽然人们的穿着虽不华丽,但眼神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望与热爱。照片里的儿童活泼可爱,他们的笑声仿佛能穿透屏幕,让我也感受到那个时化虽不富裕却充满温情的生活。
然而,一九三七年的那场浩劫如同一把利刃,无情地划破了这份宁静与美好。照片里的世界瞬间天翻地覆。原本热闹的街市变成了一片废墟,断壁残垣间充满了硝烟与死亡的气息。人们的表情不再有笑容,只剩下恐惧和绝望。妇女们紧紧地抱着孩子,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男人们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悲愤和无奈。那些被日军所残害的白姓的照片,每一张都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我的心灵。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惨叫,能闻到那刺鼻的血腥味,泪水不由自主地模糊了我的双眼。
但是夜晚终被黎明覆盖。南京照相馆的老板,在这乱世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他知道这一张张的照片都是日军暴行的铁证,是历史的真相,不能掩盖。他小心翼地保存着每一张的"真相"。他的双手或许会颤抖,但他的信念一定无比坚定。
影片结束,灯光亮,我起身,脚步沉重。走出影院,阳光洒在身上,我深吸一口气,心中暗暗发誓我会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将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发奋图强,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冒盛。我会带着这份信念,勇敢地前标行,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篇6
大多数中年人都是勤俭节约的,我们长期接受的教育影响了我们的消费观念,中年妇女尤其如此!大家都想着节省开支、把钱用在刀刃上,尤其在娱乐消费方面,更是能省就省,不舍得花钱。
近十年以来,我国电影院的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很多都是全国连锁,音响效果极好,观影体验极佳。但票价也直线飙升,几十元一张票,确实不便宜。因而我不太愿意花钱买电影票,嫌太贵,不如在家看电视,舒适又免费。
近几年常去电影院看电影,主要是因为参加保险公司接待客户活动,免费观看了很多影片。其中不乏极好的国产片,内容接地气,观赏效果极佳,确实比在家看电视强。亲身体验我国电影业硬件及软件的同步发展与完善,我也颇为自豪。
这几年单位福利较好,每年发放几百元的电影券。如果有热度、关注度较高的影片,我都会邀请家人或朋友一起去电影院观赏,共享快乐时光,一起讨论演员和情节,增进感情与交流。感受特别强烈的,我会写一写观后感,以待来日慢慢回味。
从去年开始,也许是受三年疫情的影响,单位福利大幅下降,电影券直接断供。去年春节期间,电影《哪吒2》正在热播,我邀请一大家子一起去电影院观赏,这确实是一部好影片,怪得到好评如潮、屡创新高,但我也把电影券全部用完了。
近期《南京照相馆》上线,网络热评随处可见,我看了不少影评,勾起了强烈的兴趣。后来听说有些日本人对这部电影非议很大,抗议声不绝于耳。这更让我觉得非看不可,一定要买票观看,为上座率添砖加瓦,一睹为快!
前几天终于跨进电影院,虽然独自一人,却也兴致勃勃。影院干净舒适,只是空调开得有点低。幸好电影院有披肩免费借用,于是取了两条。全神贯注地看完电影,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
电影确实拍得极好,短短2个多小时的影片,涉及多个重大时刻,从国内外不同视角,从多个角度,重现南京大屠杀的多个惨烈场面。让观众感觉触目惊心,如坐针毡。
演员表现也极为出色,不仅正面人物性格丰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反派角色也也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咬牙切齿,恨不能食其肉、啖其骨!
电影以日军随军摄影师伊藤秀夫和邮递员阿昌为主线,生动展示了伊藤由正常人逐渐演变为贪婪、虚伪、无耻、嗜血的恶魔的过程;日本人所谓的荣耀,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邪恶、虚伪且肮脏。
影片也生动展示了阿昌由一个热情、善良、胆怯、明哲保身的普通邮递员,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逐渐成长为坚定、勇敢、舍生取义的勇士和英雄。为了保护同胞和罪证,阿昌慷慨赴死!他是无数英勇群众和革命先烈的化身。
影片依据历史资料明确指出,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政府行为,是由上而下、有计划、有组织的种族灭绝行动。日本军部没有因为国际舆论而心生畏惧、停止杀戮。他们一边实施毫无人性的大规模屠杀,一边控制舆论,企图消灭杀戮的证据。
同时,日本军人没有因为穷凶极恶、大肆杀戮的恶行真心悔罪,他们或者闭目塞听、无耻否认大屠杀罪行,企图蒙混过关;或者责怪中国军人没有迎风而逃、或直接缴械投降;他们指责中国老百姓没有乖乖地引颈就戮!责怪中国人没有成为谦良恭顺,无条件下跪服从的贱狗!
日本人这些歪理邪说、这种无耻的价值观,在影片中展露无遗,随处可见。从东京审判法庭上日本罪犯的怒吼,从翻译王广海的被杀,从伊藤凶残杀害阿昌,以及伊藤得知照片已经外泄,他无能狂怒的叫喊声中,我们都可以清晰感受到他们的颠倒黑白、无耻至极。
另外,影片也警示我们,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面对毫无人性的侵略者,无论是军人还是普通老百姓,哪怕甘为汉奸、哪怕无条件助纣为虐,沦为帮凶的王广海,也逃不掉厄运,全家人被无情枪杀。在日本屠夫面前,在种族灭绝的三光政策面前,中国人除了互帮互助、奋起反抗、团结一致、保家卫国,没有第二条生路。
时至今日,日本人从未认罪、悔罪。从他们对靖国神社的定期参拜,从他们对《南京照相馆》、《731》等影片的非议和抵制,从日本政府威胁、恐吓各国首脑不要来中国参加93大阅兵的行动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日本军国主义的鬼魅伎俩。
八十多年过去了,日本人一直虎视眈眈,他们对中国的觊觎之心未曾稍减。如果说他们有所悔恨,那也绝不是认罪、悔罪,而是痛恨中国人的抵抗,后悔低估了中国而导致失败的后果!
对于这样一个固守狼子野心的种族,我们除了自强不息,除了时刻警惕防备,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对于日本人痛恨、抵制的即将上映的电影《731》,我一定买票观看,并努力写好观后感,大力宣扬,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痛恨!表达我对无辜死难者的哀悼之情!表达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心!此生有幸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