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是高中时老师在课堂上推荐的,当时已经印象模糊。突然今天想看电影,想起曾经喜欢的歌手法老曾强力推荐过这篇作品,便带着好奇心重新走进了这个故事。文章标题引用了他与龚琳娜老师合作的《城西舞厅》中的歌词,很值得一听。
电影剧情很经典:主角团找到机会,却被反派从中作梗,栽赃陷害,最终主角逆风翻盘,获得成功。具体情节推荐去看原片,我主要聊聊自己感受。
关于奋斗
这些都是小人物的奋斗故事,自然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关。
我常常反思自己在奋斗这件事上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初中到现在一直如此。小时候学习不认真,凭借着基础尚可,成绩却一路下滑,从心心念念的名牌大学,到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而现在,我依然在重复这种模式,说好的每天看书学习,坚持一两天后又开始刷视频、玩游戏,如此循环。上一次写公众号也已是一个月前的事了。写下这些文字的此刻,我的内心又燃起了学习的热情,也许明天我又会回到“摆烂”的状态。
但是,我很庆幸,至少在此刻,我愿意去行动,我心中还有希望。
回到电影,阿娟在最后对师傅说,他想赢,他想争那口气。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或许有人会说,当你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就不会被身边的人和事所影响,也就没有“争气”一说。我赞同这个观点,但问题是,我们有多少人能达到那样的境界呢?更何况,不争这口气,我们又如何能达到那个高度呢?我们所有的奋斗,固然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理想和前途,但其中一部分,一定是为了争一口气。正是因为这口气,我们才愿意去努力奋斗。为了让曾经看不起自己的同学朋友刮目相看,为了让父母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能独当一面了,为了向曾经颓废的自己证明,我们是可以做到一些事情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争那口气,也正是这股劲,让我们愿意为之奋斗。
关于理想
我们还记得自己最初的理想吗?现在是否依然在为它们努力?
抛开小时候的宇航员、科学家这些宏大理想不谈,就从大学开始说吧。我曾写过一篇笔记,叫做“我为什么要做ip”,当时写得非常认真,说了我对理想的看法:我想赚钱,想有影响力,想把好的东西带给更多的人。如今回想,这些想法依然没变。但该批评的是,我并没有把IP做好,草草发了几个视频后就放弃了。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会重新开始。
再说回我的理想:我真的想扩大我的影响力,赚到很多钱,并且能真正教会别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真的不甘心一辈子找个班上,过着机械般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甚至不如AI,未来也注定会被机器人取代。这些想法或许听起来有些“俗”,但它们都是我真真切切的念头。
我其实很喜欢“理想主义者”这个词,但现在它似乎有了许多贬义,充满了嘲讽。这让我们越来越不愿,也不敢去相信曾经的理想。就像树林说的:“你们只看到了我们的一个浪漫,却没有看到我们对这个浪漫现实的执行。” 没错,理想主义者可能听起来很假大空,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浪漫的理想,才能支撑我们前进,我们的生活也才能变得更加浪漫。我确实因为自己的懒惰,逃避很多为了理想必须经历的艰辛之路,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理想,才一次次将我拉回正轨,一步步向终点靠近。
在这个时代,我们仍然需要有理想,否则,我们与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它不需要很大,但它非常必要。想起原来经常提的一句话“世界不死,理想不灭”,这句话我依然相信,未来同样如此。
关于小镇
电影中的阿娟为了赚钱从小镇来到上海打工,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像我们这样出身小镇的普通家庭,通过大学和各种媒介见识到外面的世界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所处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阶层,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未来的阶层。跨越阶层确实很难,但并非不可能。李笑来老师在《七年就是一辈子》中详细阐述了这个观点,告诉我们如何过好这“一辈子”,并迎接下一个“一辈子”。以七年为一个周期,把它当作我们的一生,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不止一段,而是十几段。你也许觉得跨越阶层不是一辈子能搞定的事,那两辈子、三辈子呢?每七年向上爬一个阶层,总能爬到的。当然,我们也不必执着于跨越阶层,下一个七年,我们也可以白手起家,开始另一种生活。关于这本书,我以后会专门写一篇读后感。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能做到,即使我们出身小镇,出身平凡,也绝不要放弃。这里再引用法老歌里的一句歌词:“我讲平凡人的故事,只朝平凡人们注视,别来尝试劝我物质,因为平凡人很固执。”
这些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部分感受。正如标题所说:“尽管这是小镇,他也想要变得伟大”,我们是平凡人,但我们能做不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