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魂
江苏一考生
舞台上的聚光灯张牙舞爪,将我照得无所遁形,我的恐慌仿佛被赤裸裸、血淋淋地摊在台下“看客”面前。师父为我戴的绒花在头上颤抖,一如行头下战栗的身,躯壳里颠踬的魂。
我张口欲唱,却失声了——在这场决定我命运的重大演出。粗哑的嗓,怎配得上千回百转绕指柔的昆曲?我怎能粉面披衣叫个假?台下评委已不耐烦地敲击桌面,我却不合时宜地想起了风华绝代的程凤蕊。在水深火热的年代,当被附庸风雅的日本人“请”去唱戏, 当被唾骂自己折断中国人的脊梁,当一身傲气被践踏乃至消磨殆尽的时候,他是否也会失声?那戏文是否还未吟出就卡在喉咙,咽不下也吐不出?一如此时的我,断断续续地吐出: “原来姹紫……紫……嫣红……红开遍……”
我的演艺生涯,难道真如戏文唱的那样“都付与断井颓垣”了吗?当峨冠博带零落成泥,崇楼华堂沦为草泽,戏曲被戴上纸枷锁抛入故纸堆,程凤蕊最后一次为扮演霸王的武生勾眉时,是否会想到自己的青春将“付与断井颓垣”?当他扮演的虞姬和霸王最后一次登台演出,以睥睨之姿看戏台下的日本人,吟出“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时,他是否会想到虞姬颈上那抹殷红的残血?而后, 他毅然放了一把火,只不过焚烧的不是琼楼玉宇,而是看台下的侵华日军,在火中涅槃的是我们的戏魂、民族魂!
据说,戏台倒塌前,程凤蕊依然在唱, 纵火光灼哑了他的嗓,泪水迷蒙了他的眼。 他虽无法“我以我血荐轩辕”,但至少可以“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凭着嘶哑的喉咙,唱出了历史上最悲壮苍凉的一曲《霸王别姬》!
我猛然醒悟,就着嘶哑的声音唱下去: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因着破碎的声音,我的戏腔倒添了几分泣血之感,那正是杜丽娘不甘于被困小庭深院,决意冲破封建桎梏,追求自由的呼告!
当我吟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时,台下观众与评委竟齐声拊掌。一曲唱罢, 评委点评道:“此曲辞藻缱绻华美,更美在唱腔。你的唱腔中有藏不住的寂寞哀伤,给人一种庄生梦蝶的灵幻之美。”
走出剧场时,我已然是一个“新我”,正如从程凤蕊的吟唱中感受到一个浴血奋战、 振翮高飞的民族!这便是传统文化中的“吾丧我”吗?突然感到那戏魂仿佛跨越时空, 让我与程凤蕊之间产生一种莫名的联结。我指着家里老相册里那个身形消瘦、面容清隽的戏人问师父——我的外婆:“他是谁?”
“他是程凤蕊。”外婆沉默良久,方又缓缓吐出几个字,“也是你的……外曾祖父。”
【名师总评】
虚实交织,彰显叙事巧思我
这篇文章整体做到了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风顺畅。考生以“声哑”与“魂立”的双线交织为脉络,将个人的艺术困境、民族气节与文化传承的精神密码熔铸一炉,展现了考场作文中难得一见的叙事张力与思想深度,堪称“以小见大”的典范之作。
文章最动人的一点是“虚实交织”的叙事巧思。开篇以“聚光灯下的恐慌”切入现实困都紧境,通过“失声”的戏剧冲突自然勾连程凤蕊的历史往事——从被误解为“折腰”的名旦,到唱着《霸王别姬》与敌同焚的爱国志士,再到揭晓“我”的“外曾祖父”这一身份,三重时空的叠印不仅解了“我”的演出之困,更完成了“戏魂”与“国魂”的代际传承。这种“现实叩问——历史溯源——精神觉醒”的结构,既符合起、承、转、合的叙事逻辑,又赋予主题厚重的历史感。